【千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13e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二、教学新课1.引入“千米”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
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2.认识千米(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
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2)感知1千米路程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1)教学例1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出示:4千米=()米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c338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c.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
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
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0bb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e.png)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用“米”和“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和距离,形成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难点:建立“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谁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是使用“米”作单位吗?对了,像铅笔、课桌、教室的长宽等。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比如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还用“米”作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感知“千米”(1)观察千米实际长度同学们,请看这个操场,大家觉得这个操场大约有多长?对,可能有100米、200米或者更长。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千米与米的关系同学们,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那1千米等于多少米呢?对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我们能不能把1000米分成10段,每段长度是多少呢?对了,每段长度是100米。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千米”作单位的物体或距离?(2)分享交流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很好,有同学说见过高速公路上的距离标志,有用“千米”作单位的;还有同学说,他们家离学校的距离是用“千米”来描述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分米、厘米更大,用来描述比较长的距离。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现在,请你们用“米”和“千米”来描述一下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c4c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3.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 实际场景或图片,用于展示千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用符号km表示。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千米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测量国家边界、计算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或卷尺。
2. 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千米,并讨论如何进行换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提问: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 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并强调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或卷尺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测量结果和换算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学会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9fe1c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0.png)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2、填一填(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出示课件指名答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
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36203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8.png)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37a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c.png)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通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五、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1)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4、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的认识_小学三年级教案
![千米的认识_小学三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531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8.png)
【小学三年级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千米的概念,能够用千米来测量长度。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千米去估测、测量和比较不同长度的距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测量长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千米的计量单位和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不同长度的距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实物图片。
2.不同长度的距离示例物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米的概念和计量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米去测量非常长的距离,应该用什么计量单位?Step 2 引入新知(10分钟)1.出示千米的图片或实物,解释千米是米的一千倍。
2.让学生比较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
3.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千米是用来测量较长距离的计量单位。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带领学生到操场或其他开阔空地,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如篮球场的长度、学校的周长等,并让他们用千米来估测。
2.让学生利用千米尺或其他测量工具,在教室内测量一些实际长度,如教室的宽度、黑板的长度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比较所测量的长度,看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4.引导学生反思:用千米尺测量较长距离时,需要做一些估算,因为千米尺并不是非常长。
同理,用千米测量一些非常短的距离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估算。
Step 4 拓展应用(15分钟)1.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距离示例物品,如彩虹、河流、长城等。
让学生讨论并用千米来估测和比较它们的长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思考哪些距离可以用千米来测量,并解释原因。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是千米的认识和测量。
2.点名让每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两个能用千米测量的距离,并写下理由。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38c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b.png)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2.旗杆的高度是30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二、填空。
2米=()分米6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讲授新课1、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1分钟走的路程和从学校到家用的时间进行估算。
学生展示:充分交流学生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选择典型数据65x20=1300(米)67x15=1005(米)≈1000(米)介绍1000米可以写成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并板书:1000米=1千米或者1000m=1km2、说一说,算一算。
你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根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生交流:我家到学校860米不到1千米等等。
教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
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师生共同计算出结果2圈半是1千米。
3、师: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
1千米=2里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千米?师总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95a8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2.png)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8f7b88a26925c52dc5bf23.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5c45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8.png)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针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千米知识手抄报、千米测量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实践操作,增强体验: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在实地测量中掌握千米的使用方法。
-设计课堂小游戏,如千米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理解。
3.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如设计一道关于千米计算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灵活运用千米进行计算。
4.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到上海有多远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3.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千米的故事,如一位运动员参加千米长跑比赛的经历,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的实际意义。
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9897c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b.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9篇千米的认识 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二)学习新知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
(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f9f3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d.png)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a015c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3.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91bf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b.png)
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培养学生用“千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的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距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用“千米”为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距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谁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生:1米就是1根铅笔的长度。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你们听说过千米吗?谁能告诉我,1千米有多长?生(纷纷举手):1千米就是1000米。
师:对!1千米确实等于1000米。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感知千米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千米,我们先来做一个实践活动。
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剪出一条长度为1米的纸条,然后用手拉直,感受一下1米的长度。
(学生动手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师: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1000个这样的纸条首尾相连,会是什么样子?生:会很长很长,像一条大街。
师:很好!这就是1千米的概念。
我们来了解一下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千米的应用师: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千米”来描述?生:教室的长宽可以用千米来描述。
师:对了!教室的长宽大约是10米,如果我们用千米来描述,就是0.01千米。
那么,还有哪些物品或距离可以用千米来描述呢?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城市到城市的距离、高速公路的长度等。
师:很好!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然后组长带领组员们用“千米”为单位,描述一下我们学校周边的一些地点的距离。
(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学校周边地点的距离)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已经学会了用“千米”来描述生活中的距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f273c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4.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5篇)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引新,初步感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厘米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600厘米=()米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创设情境师:胡老师前几天骑车回家,过了楼岩桥头,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
同学们,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揭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请生猜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引出:1千米=1000米师:课前老师带大家走了100米长的一段路,大家现在脑子里有100米长度了吗?四人小组讨论: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出发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现在距离100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师: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三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9741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3.png)
4、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三年级认识千米教案
![三年级认识千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009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9.png)
三年级认识千米教案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千米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2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推算、估计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学推理、估测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准备:分小组观察100米的跑道,走一走长100米的跑道,记下用了多少步;了解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并记录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引发思考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谁能告诉我1厘米大约多长?1分米大约多长?1米大约多长? 学生纷纷回答。
师:哦!大家用手比划的方式表达出了长度.很好!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认识千米)师:想想1千米的长度你还能用手比划出来了吗?那就通过今天的学习体验,想想用什么方式表示出1千米的长度吧!2、创设情境,唤醒初识师: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展示相关千米的图片)师:现在你对千米有了什么初步的印象呢?学生:千米很长,很远!师:是的,当我们计量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到千米这个单位,用字母km表示,千米还有一个名称是公里。
(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km公里)师:接下来老师就邀请大家一起开启我们今天的体验之旅,从多形式,多方位来体验感知1千米的长度!二、分层体验,构建感知(一)借助经验,步数量化1千米。
1、师:1千米比较长,我们先来体验100米的长度。
大家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学校运动场,这条是100米的直跑道!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过一个任务:观察100米跑道的长短,并亲自走一走记录走的步数,现在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2、师:大家的步数不一样,因为步子迈得大小不同,正常我们三年级同学走100米大约是150步!3、师:我们都体验到了100米的距离,那再走上一次是多少米?走5次呢?10次呢?4、师:哦!10个100米是1000米,那也就是说1000米就是1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
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
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
(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三、千米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9千米=9000米)
2、(电脑出示)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4、(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
四、全课: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2、电线杆高6千米。
3、小李身高135厘米。
4、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6、一支铅笔长2千米。
六、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反思: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
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因此,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自我感觉这节课还是很的完成了任务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