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公共部门经济学
15.4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15.4.3 平衡预算乘数
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 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就是平衡预算的“乘数”,乘数的数值永远 是1。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国民收入仍有扩张作 用,其扩张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 的同时等量减少,对国民收入仍有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就是政 府支出或税收的减少量,此即为 “平衡预算乘数定理”。
总供给角度的国民收入均衡: 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政府税收 =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图15—5 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公共部门经济学
15.4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15.4.1 政府支出乘数
图15—6 政府支出增加所带来的乘数过程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简要论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功能财政 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2.无政府预算条件下,决定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因素 有哪些?简要说明它们如何影响国民收入的均衡水 平。 3.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决定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因素有 哪些?简要说明它们如何影响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4.何谓财政乘数?财政乘数包括哪些乘数?它们对国民收 入均衡水平有什么影响?
公共部门经济学
15.1 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
15.1.2 周期预算平衡论
周期预算平衡论主张政府财政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 同时也实现预算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 算产生一个赤字。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增加税收,紧缩开支,有意识地使预 算产生一个盈余。
公共部门经济学概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学概论一、什么是公共部门经济学(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概念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从英文 Public Sector Economics翻译过来的,有时人们也称之为政府经济学。
因此,公共部门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是指同一个概念。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门(Public Sector)两大类。
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居民。
政府、企业和居民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关于国民收人决定的一般理论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如图所示。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政府是指国民经济中惟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政府的含义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狭义政府,也就是核心政府。
即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
第二个层次是指广义政府,即中央政府十地方政府。
第三个层次是指公共部门,即中央政府十地方政府十非金融性公共企业。
第四个层次是指广义公共部门,即中央政府十地方政府十非金融公共企业十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
(二)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上各级政府的经济行为。
一般来说,政府的经济行为有两大块:一是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指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是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指政府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包括:(l)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2)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3)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4)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5)政府体制和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章概述第一节公共部门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1.公共部门的界定:公共部门是指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并接受政府行政领导的机关、团体和经济实体。
(一)由政府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成的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二)由个人家庭和私人企业组成的私人部门(PrivateSector)。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一些相同与不同点。
如它们都生产物品、使用社会资源及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问题。
不同处在于:生产的分散与集中不同;生产的支配意志不同(私人意志与私人利益对应公共意志与公共利益);生产物品的价值补偿机制不同;调节机制不同(市场机制与政治机制)。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1.具有公办性质,2.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
三、公共部门的两个行为特点:(一)行为效果的普遍性:其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会覆盖全社会或某一区域范围的单位或个人;(二)行为过程的强制性:公共部门拥有垄断权利,其行为过程大多依赖于公共权利的行使得以完成。
四、狭义的公共部门是指政府。
广义的包括:(1)政府部门及其附属物。
政府部门是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2)公共事业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事业部门即产权归政府所有并依靠预算拨款维持其运转的单位总和,如公立的学校、医院和研究所等。
公共事业部门也提供一部分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防疫等,但主要提供部分准公共产品,如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园、电影院等。
(3)公共企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即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总和,如政府所属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等。
公共企业部门局限于垄断行业,由政府官员或政府任命的代理人经营,经营目标受政府控制和影响,其产品或服务价格也由政府制定。
五、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管理行为的科学,它是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经济部门经济管理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政府职 能范围
变化
公共支 出增长
政府职能的演 进变化过程: 着力点由政治 职能转向经济 职能,再由经济 职能转向社会 管理职能。
从绝对量和相 对量两个方面 来考察公共支 出增长。
公共部门经济学
6.1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衡量指标
6.1.2 公共支出增长的衡量指标 绝对指标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公共支出的实际数额
6.物价的上升
国家机构建立以后,要求国家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先 进的军事装备,用于军事目的的公共支出也逐步上升。
国家职能不断健全,范围不断扩大,国家机构随之不断 扩张,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需要巨额的费用支持。
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经济支出也就不 断膨胀。 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规模逐步扩大,用于社会福利的公 共支出也相应增加。
边际公共支出倾向
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支出增长的理论(瓦格纳定律)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比率指标 政府就业比率指标
社会性支出(社会福利支出)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公共支出的增长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2.衡量公共支出增长的相对指标有哪些?与绝对指标 相比有何优点?
公共部门经济学
6.2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6.2.2 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图6—1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与过程
公共部门经济学
6.2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6.2.3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经济发展早期 阶段:政府投 资在总投资中 占较大比重
在增长中期阶 段,政府投应 继续进行
为了对付市场 失灵,政府的干 预要增强,公共 支出会增加
公共部门经济学
6.2 公共支出增长模型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公共部门经济学
重点问题
预算的原则及决策程序 预算决策效益的概念和特征
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及应用 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具体步骤、作用和局限性
公共部门经济学
7.1 关于预算的概念
7.1.1 预算
预算指的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 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预算是政府的公共收支计 划。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 共收支状况,其次体现在对公共支出的控制上。
公共部门经济学
7.1 关于预算的概念
7.1.2 预算年度
预算年度 (财政年度)
各国预算 年度
历年制预算年度 跨年制预算年度
决定预算 年度起讫
的因素
一是每年公共收入的旺季 二是每年立法机关召开会议的日期
公共部门经济学
7.1 关于预算的概念
7.1.3 预算的分类
两种分类
以形式上 的差距为
依据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公共部门经济学
7.4 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7.4.2 成本—效益 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计算 各个项目或 方案的效益 和成本
第二步,计算各 个项目或方案 的效益和成本 的比率
第三步,确 定各个项目 或方案的优 劣次序
公共部门经济学
7.4 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7.4.3 成本—效益分析中的贴现问题
微观 角度
就某一项目或方案的预算决策对社会 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法
公共部门经济学
7.3 预算决策的机会成本分析
7.3.1 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1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试图用经济方法研究政府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花
费和税收与其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公共部门经济学着重
于研究经济上政府投资、监管和其他政策,如财政工具、税改革和补
助政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该学科的重点关注的不仅仅
是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它们如何提高表现和社会福利,而且它也关注
政府如何设计它们的政策,例如制定预算、优先投票决定和成本效益
分析。
另外,公共部门经济学也重视政府如何有效管理政府合同和公共
部门企业,以及如何引入市场机制来实现主权目标。
这一领域还涉及
政府在微观、宏观还有国际层面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它们花费和税收
与他们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此外,公共部门经济学也着重于政府正确分配资源和社会福利、
确定政府投资和税收平衡等问题的研究。
公共部门经济学也研究一些
微观经济结构和市场力量的作用,这种力量可能影响政府的决策,政
府的职能和服务以及政府的外部环境。
总之,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领域,主要关注研究
经济上政府投资、监管和其他政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
有效性。
它同时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管理、社会福利和经济结构,
旨在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和管理社会资源,以达到最佳的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市场与政府
“公共的悲剧” 调节分配职能
“免费搭车者” 稳定经济职能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2.何谓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哪些? 3.公共部门担负着哪些经济职能?
公共部门经济学
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 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 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 就存在有外部效应。
2.外部效应 的存在
某些 教科书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 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 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 有外部效应。
简言之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 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市场与政府
公共部门经济学
重点问题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公共部门经济学
1.1 资源配置的效率
1.1.1 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假设经济社会 中只有一人
按个人需求安排生产 举例:鲁滨孙
收入分配的 目标是实现 公平分配,
包括
经济 公平
市场经济的内 在要求,强调的 是要素投入和 要素收入相对 称,它是在平等 竞争的环境下 由等价交换来 实现的。
社会 公平
是指将收入差距 维持在现阶段社 会各阶层居民所 能接受的合理范 围内。
公共部门经济学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1.3.2 调节分配职能
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体的经济社会中,只有在市场失灵的 领域,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政府的介入,又是以政府 的收支为基础的。政府的收支,就是政府的财政,即所谓公共 财政。所以,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应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从纠 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加以界定。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物品理论
消费的非 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 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 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
受益的非 排他性
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 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 的成本太高。
公共部门经济学
图3—1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3.4.1 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分类
拥挤性的公 共物品
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 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 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
混合物品
价格排他性 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 的公共物品 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经济学
3.4 混合物品
3.4.1 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分类
消费者无法根据其个人的 偏好及经济状况来调整其 所消费的热量
公共部门经济学
3.2 纯粹公共物品
3.2.2 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1.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根据私人物品的 特性,对某种纯粹 私人物品的市场 需求,可以通过加 总某一时间内市 场上所有单个消 费者在各种价格 水平上对该种私 人物品的需求量 而得出。
用于满足私人 个别需要的物 品。
用于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的物 品。
公共部门经济学
3.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3.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性比较 公共物品的特性
效用的不 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 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 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 人或厂商享用。
图3—3 对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公共部门经济学
3.2 纯粹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经济学
3
市场监管
研究如何通过市场监管机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公共部门经济学面临着政策制定的复杂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挑战。
机遇
公共部门经济学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成功案例
新加坡 德国
通过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和战略规划实现了可持 续发展。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广泛的福利,提高了民 众生活水平。
结论和要点
1 结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对于合理的政府决策和社会 发展至关重要。
2 要点
理解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对 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
公共部门经济学研究供求关系对政府政策及经济活 动的影响。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帮助评估公共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1
税收政策
研究如何通过税收政策平衡财政收入和支出,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福利计划来自研究如何设计和管理社会福利计划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如何进行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公共部门经济学概述
公共部门经济学探讨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的 影响。
公共部门的定义和角色
1 定义
公共部门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管理和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和产品。
2 角色
公共部门的角色包括提供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维护法律秩序、调节经济等。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外部效应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
2.1 外部效应的分类
1 . 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的含义
注意:并非所有 的对交易双方之 外的第三者所带 来的影响都可以 称作外部效应
对第三者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价格或 可以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影响,不是 本章所讨论的外部效应。如消费者 对摄影爱好的增加抬高摄影器材的 市场价格。价格上扬的结果是一部 分收入从购买者手中转移到生产者 手中, 增加了生产该种产品的动力。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通过价格的提 高也使现有的产量处于合理状态。 这样的影响并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 扭曲,当然也不在政府要采取措施加 以矫正的外部效应范围之列。
1.负的外部效应的分析 (3)外部边际成本递减(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外部边际成 本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趋 于递减,并 最终为0
外部边际成本的递减实 际上意味着污染造成的 总损害将按一个递减的 比率增加 ,而在某一点之 后,追加的污染不会带来 进一步的损害。显而易 见,污染损失不可能存在 着一个最高限额。
公共部门经济学
2.1 外部效应的分类
2.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的排列(1-4)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 消费外部效应
某个人或家庭因别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 生产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 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 生产外部效应
某厂商因某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 某个人或家庭因别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 某厂商因某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负的外部效应的分析 (1)外部边际成本不变
图2—1 外部边际成本和外部总成本:MEC不变的情况
公共部门经济学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分配资源、制定政策以及干预市场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一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并且无法排除非缴费者的使用。
而私人物品则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征。
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使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供,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提供或者调节。
公共选择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研究了政府决策的特点和机制。
其中核心概念是政府官员的自私行为和利益谋求。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也是追逐个人利益的人,他们会通过政策制定和决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为了社会利益。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限制政府官员的自私行为,如选举制度和监督机制等。
二、公共部门经济学实践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的实践涉及到公共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市场监管等方面。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物品。
例如,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措施和税收政策来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
又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投入资金来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以保障全民受教育权利。
公共部门经济学实践还包括资源分配和市场监管。
政府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保证资源的公平和效率。
例如,在福利领域,政府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福利状况来分配社会救助资源。
另外,政府还需要进行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这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构,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挑战和前景公共部门经济学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政府官员的自私行为和利益谋求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
其次,公共部门的效率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税收效应分析
公共部门经济学
12.5 税收与私人投资
12.5.3 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
税收折旧 率等于实 际折旧率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中性的。
税收制度对 私人投资的
影响
税收折旧 率高于实 际折旧率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刺激性的,其 结果会促使纳税人增加私人投资。
税收折旧 率低于实 际折旧率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就是抑制性的,其 结果会促使纳税人减少私人投资。
公共部门经济学
12.3 税收与劳动投入
12.3.4 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
将税收对劳动投入效应的 无差异曲线分析应用于具 体税种,可以就不同税种对 劳动投入的效应进行比较 分析。 可以将这种分析扩展到比 例所得税和累进所得税的 比较以及具有累退性质的 商品税与同额的累进所得 税或比例所得税的比较。
图12—11 人头税和比例所得税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
公共部门经济学
12.4 税收与私人储蓄
12.4.1 私人储蓄及其决定因素
私人储蓄及其决定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供求总额相等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C+I+G+X=C+S+T+M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S=f(Y,R,W,X)
图12—14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公共部门经济学
12.5 税收与私人投资
12.5.3 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
私人资本的折旧,可以区分为实际折旧和税收折旧两个概念。
实际折旧是根据固定资本的实际损耗情况而计提的折旧。
税收折旧则是由税收制度根据经济政策的需要而规定的可以 计提的折旧。 实际折旧额和税收折旧额并不一致,通常的情况是,税收折旧 大于实际折旧。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选择理论
4.4.4 特殊利益集团与政治均衡
特殊利益集团指的是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 的院外活动集团。他们为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得到 支持, 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对政治家以让集团成员投票反 对他相威胁;对支持于其有利的提案或反对于其不利的 提案的政治家,提供竞选资金。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4.3 投票交易
4.3.2 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 投票交易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 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 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 就此进行投票时,隐含的 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举例:对纺织品的进口 限额议题和新型轰炸机 的研制经费议题被放在 同一个提案中。
公共部门经济学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术语
政治均衡 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 税收份额(税收价格)
中间投票者 投票交易
配对投票
互投赞成票
隐含的投票交易
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官僚主义
权力极大化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政治均衡?如何理解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 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物品的产 量,往往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4.2.2 配对投票
当有三个或更 多的方案可供 选择时,就其中 的任意两个方 案进行的投票, 便是所谓“配 对投票”。
图4—4 中间偏好峰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公共部门经济学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2 配对投票 研究结论:
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 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税收原则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
9.4 税收原则理论归纳
9.4.1 税收的财政效益
财政效 益之一
财政效 益之二
财政效 益之三
充裕的税源
弹性机能
高效率的税务 管理
公共部门经济学
9.4 税收原则理论归纳
9.4.2 税收的经济影响
经济影 响之一
经济影 响之二
经济影 响之三
保护税本
慎选税源
税率适度
公共部门经济学
9.4 税收原则理论归纳
公共部门经济学
9.2 税收公平原则
9.2.2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图9—1 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公共部门经济学
9.3 税收效率原则
9.3.1 税收效率原则的意义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 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 个方面。
Title in
4.税h务ere行政 原则
公共部门经济学
9.2 税收公平原则
9.2.1 税收公平原则的意义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 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 保持均衡。一: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 数额相同的税收(横向公平) 。二: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纵向公平) 。
公共部门经济学
6.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 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
公共部门经济学
9.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9.1.3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1.平等原则
2.确实原则
3.便利原则
4.最少征收费原则
公共部门经济学
9.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
公共部门经济学关注的是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公共财政、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税收与纳税行为等方面,简要介绍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一、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
在公共财政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原则需要考虑,即均衡性和效率性。
均衡性指的是政府在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即使得财政收入能够覆盖财政支出。
效率性则是指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追求最优化的效果,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过税收、政府开支、财政预算等手段,政府可以调节经济运行,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
二、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任何人都可以共享,并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典型的例子包括国防和道路等公共设施。
外部性则是指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三、税收与纳税行为税收是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税收既可以用于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也可以用于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纳税行为则研究纳税人在税收政策下的行为反应,包括如何避税、如何选择最优税负、如何应对税收改革等。
通过研究税收与纳税行为,政府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四、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应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
例如,通过研究税收弹性,政府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税负下纳税人的反应,从而调整税收政策。
又如,在公共投资领域,公共部门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公共部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对于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是这门学科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例如,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实现。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使得私人部门缺乏提供的动力。
像国防、治安、灯塔等,私人企业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成本,因此需要政府来承担提供的责任。
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一个人的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未被补偿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却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教育带来的社会收益超出了个人所获得的收益,这是正外部性。
为了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选择理论则关注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
与市场中的个人决策不同,政府决策是由一群具有不同利益和偏好的人共同做出的。
政治家和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偏离。
例如,“寻租”行为的出现,即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取特殊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
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矫正外部性等方式,弥补市场的不足。
在收入分配领域,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如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转移性支出则是对社会成员的单方面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等。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查尔斯·提 布特
分权的最终结果将有助于对不同人 口群体的公共物品偏好做出判断。
公共部门经济学
17.1 财政分权理论
17.1.2 集权、分权理论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职能分工上具有层次性,在客观上 为财政分权奠定了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无论是联邦 制还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联邦政府)都是国家利益 的代表者,而地方政府则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国家 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地方利益则是一个国 家内部各个地方的局部利益。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
支出项目 国防 外交 外贸 环境
货币、银行 州际贸易
移民 待业保险 航空、铁路 工业、农业 教育、卫生 社会福利
警察 高速公路
事权(支出责任方) 资金来源(支出供应方)
F
F
F
F
F
F
F
S、L
F
F
F
F
F
F
F
F
F、S、L
S、L
F、S、L
S、L
F、S、L
S、L
F、S、L
5 税种划归地方政府。
公共部门经济学
17.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7.3.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事
是在划分事权和 支出范围的基础 上,按照财权与事 权相统一的原则 在中央与地方之 间划分税种,即将 税种划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和中 央地方共享税,以 划定中央和地方 的收入来源。
分税
分税制
按照一定社会管理和经济 体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间 划分社会管理权和经济管 理权,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 级政府的预算支出范围。
地方政府之间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资 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公共部门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部门经济学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公共部门经济学里那些有点绕但又挺重要的名词。
啥叫公共物品?你就想想公园里的长椅,谁都能坐,谁用都不影响别人用,也没法把谁排除在外不让用,这就是公共物品。
不像你自己买的冰淇淋,只有你能吃,别人可吃不着,这就是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因为大家都能用,所以很难靠市场机制来有效提供,得靠政府出马。
再说说公共选择。
这就好比一群人要选个班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选的过程中各种拉票、权衡,这就是公共选择。
大家都想让选出来的结果对自己有利,可又不能完全只顾自己,是不是有点复杂?还有外部性。
比如一家工厂排污水,把附近的河流弄脏了,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可工厂自己没承担这个后果,这就是负外部性。
反过来,你在自家院子里种了漂亮的花,邻居路过看着心情好,这就是正外部性。
公共支出呢?就像家里过日子,得花钱买米买菜,政府也得花钱办事,修桥铺路、给老师发工资、搞国防,这些都是公共支出。
税收呢,就好比大家一起凑份子,为了公共的事儿出钱。
可这钱怎么收,收多少,那可有讲究啦。
公共预算,就像是政府的花钱计划,打算把钱花在哪些地方,花多少,都得提前盘算好。
公共债务,政府也会缺钱,就得借债,这就像咱普通人找别人借钱一样,不过政府借债规模大,影响也大。
公共部门经济学里的这些名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疼?但其实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一样,只要仔细琢磨琢磨,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可不就是为了让咱们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嘛。
要是没有政府来管这些事儿,公共物品谁来提供?外部性问题谁来解决?所以说,了解这些名词,明白公共部门经济学的道理,对咱们的生活可重要着呢!。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公共部门经济学
14.2 公债的种类、发行及还本付息
14.2.1 公债的种类
1.按发行区域划分 2.按偿还期限划分 3.按举债主体划分 4.按流通与否划分 5.按举债方法划分
国内公债与国外公债 短期公债、中期公债与长期公债 国家公债与地方公债 可转让公债与不可转让公债 强制公债、爱国公债与自由公债
公共部门经济学
14.2 公债的种类、发行及还本付息
14.2.3 公债的还本付息
还本付息
公债的还 本方式
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 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 以新替旧偿还法
公债的付 息方式
按期分次支付法 到期一次支付法
公共部门经济学
14.3 公债管理的经济效应
14.3.1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公债管理中通过调 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 况,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为此, 可以选择相机决定公债发行期限种类的策略和相 机进行长短期公债调换的策略。
公债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 公债理论 负债有害论 公债新哲学论 功能财政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销售担保 价格拍卖 收益拍卖 竞争性出价 非竞争性出价 连续经销方式 直接推销方式 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公债管理的利息率 财政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调整贴现率 变动法定准备金 三大政策工具
公债管理同其他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配合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总体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要 求保持一致。
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清主次。
在朝着经济稳定增长的总体目标努力的前提下,公债管理可以 在自己的作用领域内, 充分展示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才能。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国民收入 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 总需求不足,所以政府应当 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其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政府税收。
公共部门经济学
16.2 财政政策的类型
16.2.1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图16—2 扩张性的政府支出
公共部门经济学
16.2 财政政策的类型
16.2.1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图16—3 扩张性的政府税收
公共部门经济学
16.2 财政政策的类型
16.2.1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
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 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 存在过度需求,所以政府应 当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其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政府税收。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财政政策
公共部门经济学
重点问题
财政政策目标包括的内容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概念、包含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概念、包含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
公共部门经济学
16.1 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执行或实施所要达 到的目的或产生的效果。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可概括为 三个方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侧重于收入分配的调节,货币政策则侧 重于保持币值的稳定。
公共部门经济学
16.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6.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主要模式
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4.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简述及论述题)(背下来只能保证60+填空自求多福吧)第二章第一节公共部门主体多中心趋势一、传统社会中,政府是公共经济唯一天然的主体1.公共经济活动,尤其是普适性强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一般具有成本高、规模大、周期长、收益低等特点,且不易将免费搭便车者排除在外。
因此私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激励来投身于公共经济活动,提供某种公共产品。
2.政府通常拥有巨大的“暴力潜能”和动员大量社会资源的能力,还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
所以,有条件、有能力来从事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非盈利性的公共经济活动。
二、现代社会中,公共经济主体呈现多中心趋势⑴存在效率低下现象。
由于政府系统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效率和效益较私人部门难以测量,因而,现实中普遍存在政府公共部门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现象。
⑵存在“寻租”现象。
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公共经济活动中也会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
这使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交易成本昂贵。
⑶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使得政府财政难以为继。
进而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不断下降。
传统上一般认为公共产品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故只能由政府提供才合适。
现在看来,公共产品是可以分类的,分为纯公共产品、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和公共池塘资源型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理论的这种发展为其它主体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它主体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4.全球化背景下,建立某种基于公正原则的超国家机制以联合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公共经济问题的治理已是必然趋势。
总之,当今公共经济的主体已呈现多中心趋势,政府已不再是公共经济活动的唯一主体,私人企业、社区、社会第三部门和国际组织业已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之中。
第二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一:政府三、DIM方法分析政府的特征1.决策——政府决策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特征。
这一特征使得政府具有以下优势:⑴课税优势;⑵禁止或允许的优势;⑶节约交易成本的优势;⑷遏制搭便车的优势;⑸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实力,可以承担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承担的巨额债务和沉淀资本;⑹政府拥有独特的财政货币权力。
(3-4个即可)政府拥有如此多的决策优势使得政府的作用很大,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2. 信息——在市场组织中,信息的传递是横向的。
即,市场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信息的收集、传导、处理、储存、取出和分析,可根据价格,相互达成一致和均衡。
市场主体对信息的反应是敏感的、快速的。
而政府信息的传递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的,以“纵向信息流”为主。
政府机构的人员是遵循官僚制的规则办事,而不是依市场信息办事,他们对市场价格、市场均衡和效率不敏感。
3.动力——市场的动力机制在于企业根据价格信号,通过技术进步和节约组织管理费用等途径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而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
政府动力机制的特殊性是分析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方面。
总之,政府是连接公民和国家的中间体,其最大特征是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从这一基本特征出发,政府在决策、信息、动力方面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
在决策上,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在信息上主要是纵向信息流,在动力机制上,对价格和利润不敏感,而对选票和升迁敏感。
四、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的政府提供就是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地介入公共产品生产。
政府介入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使得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与政府融资特征、政府组织和管理特征、政府产权特征相互一致的属性。
——政府直接生产1.中央政府直接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大江大河的开发和利用、气象消防环境等。
2.地方政府直接生产医疗保健、自然资源保护、城市设施、消防、煤气、电力、图书馆、中小学等。
——政府间接生产1.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发达国家采用与私人公司签订协议或合同来经营公共产品是使用最普遍、范围最大的一种形式。
适用于采取这一形式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具有规模经济性的自然垄断型产品,即大部分为基础设施,还包括一部分公共服务。
2.授予经营权“BOT(Built—Operate—Transfer)投融资方式”也可以称为“特许权投融资方式”。
BOT主要是指国家或地方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或是国内民间资本来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特许权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经营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届满,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3.政府参股主要是为了向私人企业提供资本和分散私人投资风险。
可以分为政府控股和政府入股两种形式。
4.经济资助对难于盈利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政府通过补贴、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形式鼓励企业生产。
常见的主要有:教育、住宅、科技。
第三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二:私人企业五、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应属于准公共产品1.这类产品具有规模小、成本低的特点,私人企业一般具备提供此类公共产品的能力。
2.准公共产品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
而纯公共产品由于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私人提供纯公共产品不是交易成本太大就是不可能。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私人不能涉足该领域。
可以采用私人生产、政府采购这种公私混合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消费上必须具备排他性技术俱乐部产品由于存在排他性技术(选择式进入方式),从而可以有效地把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因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私人提供产品的交易成本,激励私人提供某些公共产品。
而纯公共产品和共同资源产品,由于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很难解决免费搭车等问题。
——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条件来保障,尤其是产权界定只有界定私人对某一公共产品的产权,且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保护产权的行使,私人才有动力提供公共产品。
第五节公共经济主体之四:第三部门六、第三部门的定义及特征:(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定义:第三部门,亦称非营利性组织或非政府公共组织(NGO),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
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协会。
(不考)⑴正规性——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同时,还要具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
⑵民间性——从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
⑶非营利性——不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
他在一定时期内积累的赢余,不得在组织缔造者之间分配,必须投入组织的宗旨所规定的活动中。
⑷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⑸志愿性——在其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志愿参加成分。
形成由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广泛使用志愿工作人员。
⑹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为公众奉献。
第六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五:国际组织七、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1.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依附于贸易行为的国际公共产品。
包括多边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
2.被普遍认同的国际法准则和协调国家和地区之间利益冲突的机制。
如世贸组织的裁决和国际维和行动。
3.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集体行为。
这类国际公共产品又可细分为两类: 一是政府间的协调行为,通过政府的部分财政支出,或者共同行动减少污染,或者共同研究开发防止环境恶化的方法和手段;一是民间通过国际捐赠而发展起来的环境保护行为。
4.国际红十字会提供的国际间的普遍救护和联合国难民署等提供的一些救助。
5.国际间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邮政、电讯等方面的标准。
国际互联网也是一种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
它被全世界的网络开发商所提供,但作为整体的国际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一个开发商,也更不属于某个消费者。
第三章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八、公共产品的特征(与私人产品对比):基本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产品的特征其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通过收费能够阻止他人消费的特征;竞争性是指某人消费了某产品会减少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它包含两层含义: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
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在技术上不可能,或不易于排斥众多的受益者。
第二,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太高,不可接受。
也就是说,排他的成本通常要大于排他后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
⑵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
即使有人不愿意,也无法对它加以拒绝。
——非竞争性对于纯粹私人产品来说,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由此产生私人产品消费的竞争性。
而公共产品,在一定范围内,一旦被提供出来,任何人对某一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影响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有两层含义:⑴新增他人消费,或使用这一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⑵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也就是说,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费的,而且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其他特征(没划)1.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即指的是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2.规模效益大。
规模经济往往是公共产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初始投资特别大,以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
如电信光缆。
4.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如,铁路交通。
5.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
6.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如,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第三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九、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庇古均衡:(要画图)1.庇古的基本观点⑴从基数效用论出发,认为每个人都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受益,从而获得正效用;同时,又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支付价格(税收),从而导致了负效用。
⑵缴纳税收产生的负效用,就是为享有公共产品而放弃的私人产品消费的机会成本。
⑶对每个人来说,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将发生在这样一点上:即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纳税(税收)的边际负效用。
第三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十、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1、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2、强制性融资——解决搭便车问题林达尔均衡表明: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产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水平。
这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第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