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绪论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的产生背景,理解其主要观点;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目的在不 同时期的具体表述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构成和 精神实质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知 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个主 要的教育目的或方针的内容; 能概括提炼出我国教育目的的 特点。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

发展历程,了解新时期我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学校教育制度呈现的新
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特点。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 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了解义务教育及其在各国的 实施情况,了解我国义务 教育实施情况,明确我国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 第一件事,教育是必要的 • 第二件事,教育本应是快乐的 • 第三件事,学习应终生不止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及内容
一、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特征
1. 什么是教育学? 2.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4.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5. 教育学原理的地位是什么?
• 王晓平,钟雪威主编.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 能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9。
• 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 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M].长春:东北
• 1.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关于教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17世纪的事情了。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我们真正获得对人类教有话活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特殊性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3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教育学及其发展
PART2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教育学的产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科学化时期
前科学时期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ppt课件
王国维:《教育世界》(1901) 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
,这是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他于1905年编 著了一本《教育学》,这是国人编著的第一本《教育学》。这两 个"第一",王国维也足以名垂中国教育学史册了。
陈独秀:《新青年》(1915)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 (今属安庆市)人。原名庆同,字仲 甫,号实庵。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青年杂志》(后名《新青年》)创 始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 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 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平时成绩 100 分,占总成绩30 %
1.学习态度: 100 分,占平时成绩 30 % (考勤 100 分,缺勤1节课扣 5 分) 2.课堂参与: 100 分,占平时成绩 30 %。 (课堂讨论、提问等 ) 3.平时作业: 100 分,占平时成绩 40 %。 (课程论文、教案设计 等;) 4.试讲训练。参与一次加平时成绩10分。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p69在人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
《成功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 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 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老师示 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 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 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乘 日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告诉 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儿位同学坚持了?”这 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 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 《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当 时所署的笔名为“二十八画生”。青年 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 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 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 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文中, 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 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 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 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 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今后 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 作用。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福禄贝尔
赫尔巴特 (1806)
德国
德国
《人的教育》
《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教育学 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美国 教育》 《民主主义与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 1956年 布鲁姆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1963年 布鲁纳 《教育过程》直接 指导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影响他国教学改革

苏联 1957年 赞科夫 致力于小学教学研究, 出版《教学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 巴班斯基 为教学过 程最优化理论提供实 验 材料,1972年出版《教学过 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后 又出版 《教育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原理的意义、 原则和方法 (P7)
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个体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与科技对教育的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 一 ) 对 教 育 的 认 识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 (2) 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 对象与学的主体 (3)教育中介:教育活动所依赖 的环境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绝不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就有的,也绝不是天生 的本能行为。
(2)当代学生的特点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元化 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教育学原理
课程描述: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 论课程,必修课程。
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
课程要求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参考文献 :
1.叶澜《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考核:
❖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 (Ю.K.БбaÓ 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特点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
体系。 ❖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
❖ 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 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 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 2、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 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 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4、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 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 一种方法。
5、行动研究法:
❖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 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 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 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的内容,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一、二、三节。

第一节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第二节阐述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三节着重分析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明确学前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分析。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以及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园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新课内容:(1)讲解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2)讲解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3)讲解第三节: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第一板书: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2. 第二板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第三板书: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2)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举例说明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2. 答案:(1)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其性质是基础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任务是为儿童提供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改革阶段。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的内容,具体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2.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2)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学前教育现象,分享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论述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2. 板书内容:1)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2) 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3)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4) 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论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2) 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是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性质:具有社会福利性、公益性、基础性和先导性。

2)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从家庭、私塾、幼儿园到多元化发展。

现状: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Q:什么是教育学?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类的教育活动展开 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指导人们更好 的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的区别
教育学
教育经验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 是对其的抽象和概括,是 理性认识。
具有规律性,客观性,反 映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 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主张按逻辑顺序编写教材,实施分科教 学,系统传授;教师是当然的权威者; 被称为“传统教育学派”。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
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小 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倡班 级授课制;强调“博学”。
《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一部系统阐述近代 学校教育的著作, (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1806年德国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J.F.Herbart)的《普通教育学》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 育学)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 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被称为“科 学教育之父”。
教育经验是感性认识, 往往反映事物表面的、 局部的、带有一定偶然 性的联系。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
教育学
方针政策
学术概念 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概念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 强制性、主观性,必 须遵照执行。
(二)教育科学(P1)
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以后,经过一系列学科 交叉和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学科组 成的学科群,这就是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原理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课件-绪论
• 教育学在普遍意义上探讨教育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 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和深入; • 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
• 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班级授课制与独立的“教育学”
• 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ý,1592—1670), 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早期 公共教育的倡导者,大力推行班级授课制,1632 年出版《大教学论》,1658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 学校教材《世界图解》。
• 夸美纽斯尝试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零散、肤浅 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更加深刻、系统,因而更具普 遍意义的教育理论。
• 把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 • 系统阐发了关于教育本质、人的个性和社会性、
人的实践和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基 本理论 • 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 础,开启了人类教育思想发展的新纪元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 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 • 突破学校时空框架,向更加广阔的
毛泽东教育思想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 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 集体智慧的结晶;
•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集中体现 于毛泽东教育思想之中。
•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 •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探索
• 恽代英,《革命运动中的教育问题》、 《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学术与救 国》、《学问与职业一贯论》等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 杨贤江,在我国最早系统地传播马克思 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学原理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课件-绪论
• “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具体、 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 在国家和民族层次上,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制 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与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 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 近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提出“三个面向”;
•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颁布,我国开启了一轮又一 轮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2)
• 1978年以来,关于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规律、 教育的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基本理论 问题的大讨论;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 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 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
•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 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理论。
教育学的科学化
•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 1841),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
• 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中明确将教育学 定性为一门科学。
• 教育学的科学化过程:通过把对教育现象的解 释建立在可验证的经验基础之上,从而追求教 育学知识的可靠性。
教育学原理
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 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 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 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
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
17世纪的事情了。
学习交流PPT
5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
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
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明确将提高民族素质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宗旨。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交流PPT
24
5 PART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 指导思想
学习交流PPT
15
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 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 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学习交流PPT
16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 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交流PPT
1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学习教育学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高教育思维和教育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2)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教育学文献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1.教学内容:(1)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和特点;(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原理等知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学原理的问题,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难点:(1)教育学原理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教育学原理与实际教育问题的联系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教育问题,引起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授环节: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重点突出教育学原理的运用和意义。

《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01
02
03
04
一、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 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 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古代中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约2500年
01
02
03
04
二、教育学的创立
历史跨越: 16世纪——19世纪末
代表人物: 、
、卢梭、
洛克、康德、裴斯泰洛齐、



1776-1841 1592-1670 1561-1626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在方法论 上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奠定了基础。
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奠基 人,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古代欧洲:从公元前5世纪到欧洲文艺复兴(14-16世界,约2000年
中国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论文》、《学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首创私学、被称为“万世师表”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学记》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对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 育经验的高度概括,堪称教育学鼻祖。
一、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 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 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古代中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约2500年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

学前教育学原理绪论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章内容选自《学前教育学原理》教材的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原则以及发展历程等。

详细内容如下:1. 学前教育的定义及内涵2.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功能3.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4.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 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

2. 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功能、目标与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园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讲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内涵及特点。

(2)阐述学前教育的功能、目标与原则。

(3)介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幼儿园园长或教师进行分享,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与学前教育目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2)论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谈谈你对学前教育目标与原则的理解。

2. 答案:(1)定义: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小学前,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启蒙性、游戏性、生活性。

功能: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改革阶段。

现状: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时间跨度:
资本主义初期(十七世纪初叶)——十九世纪中叶
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 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夸美 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
1632年,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 学论》。但没有提出 “教育学”这一概念。
夸美纽斯
(J. A. Comenius,1592—1670)
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
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
孔子(公元前551-前
479)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 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 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学习态度: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一20岁的青年,经过挑选,升入国立的 “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 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军人的培养)
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 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 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哲学家的培 养)
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 研究哲学等。(哲学王的培养)
2、 萌发时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
《学记》(比…早三百来年)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 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 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 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 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如: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因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一、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如学生的学习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等。

教育行为规律是指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行为,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二、基本概念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指导原则,它是教育学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标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两个方面。

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

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4.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哲学阶段:古代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心理学阶段: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如杜威、皮亚杰等。

3.社会学阶段:社会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如杜尔凯姆、永瓦克等。

4.科学化阶段:教育学原理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如布鲁纳、高勋等。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

本文将以《教育学原理》的绪论为题,对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学科的最基本理论,它以教育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形成一套关于教育的科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内容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教育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同时,研究教育的目的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2.教育的方法:研究教育的方法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方式。

研究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和不同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

3.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规律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

研究教育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意义与作用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指导教育与发展:教育学原理通过对教育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可以指导教育与发展,引领教育走向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培养教育思想与能力:教育学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思想和能力,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质,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教育学原理》的绪论是教育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介绍了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在有关哲学或政治、伦理学著作中,并带有经验描述性质。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夸美纽斯一 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大教学论》(1632 )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 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在教育学史上,一
《成功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 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 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老师示 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 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 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乘 日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告诉 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儿位同学坚持了?”这 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 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课,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平时成绩 100 分,占总成绩30 %
1.学习态度: 100 分,占平时成绩 30 % (考勤 100 分,缺勤1节课扣 5 分) 2.课堂参与: 100 分,占平时成绩 30 %。 (课堂讨论、提问等 ) 3.平时作业: 100 分,占平时成绩 40 %。 (课程论文、教案设计 等;) 4.试讲训练。参与一次加平时成绩10分。
一、教育学的产生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作为独立的科学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中国古
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
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关
于教育的论述。中国战国末期,出现中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但从总体看,都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
堂课无关的东西或书籍。 3、上课时,手机关机,不玩手机、打游戏、发短
信。 4、上课时,不吃零食,不交头接耳。 5、缺课须出具辅导员签字的请假条。 6、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选用教材:
《教育学原理》(第1版), 项贤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核心参考书目: 《教育学》(第七版), 王道俊,郭文安 主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教育学基础》(第3版),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主编,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
第一次作业: 题目:《成功的秘诀》读后感 要求: 1.A4纸手写,双面,不少于800字,下周上课前提交。 2.严禁网上抄袭、复制,每人都要认真准备,下次课随
机抽取三名同学上来演讲。 3.格式如下:不按照规定格式,酌情扣分。
《学记》精选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 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在人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 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 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学校教育(Schooling)
◆ 学校教育:就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
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 预定目标。
教师誓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宣誓:忠诚党的教育 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教育发展、 国家繁荣和民族振
课堂纪律要求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桌上不得摆放与本
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 《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mǔ)、皇皇者华)三篇,表明学习的开始; 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认真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 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 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 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 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 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做官要尽职,学习要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二、期末考试(闭卷)100 分,占总成绩70 %
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 教育学(Pedagogy)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活动(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一 般规律等)。 ◆ 教育科学( Education Sciences)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 科的总称。另一权威定义: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外 显为专门的社会活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科学是以 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教 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 学质量国家标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P69)
◆ 学校教育的特点
1.职能专一。(专门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培养人、 教育人。 2.组织严密(组织性)。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3.作用全面。(全面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内容系统。(系统性)学生学习的是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 5.手段有效。(有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形式稳定。(稳定性)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 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