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PPT
水资源综合规划模板.ppt
授课教师:兰盈盈 南昌工程学院
前言
前言
《水资源综合规划》课程主要是研究人们在开 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如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 实际需要及水资源的客观情况,经济合理地治理 河流,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方式、规模和可 以获得的综合效益,以及拟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 理运行方式等。
前言
这门课程原名为《水利水电规划》。后改名 为《水利水能规划》,这都不能概括我们所讲的内 容,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 们考虑再三,最后定名为《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与水利
❖ 三、我国水资源特点 ➢1、总量可观,人均亩均占有量少。
全球陆地上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00mm,中国为 628mm,偏少22%。
我国水资源量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及印尼, 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的1/4,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 为世界的3/4。
水资源与水利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失衡。
分带 十分湿润带
湿润带 半湿润带 半干旱带 干旱带
年降水量 >1600 800~1600 400~800 200~400 <200
降水日数 >160
120~160 80~120 60~80
<60
地点
东南大部(江西、湖南山区、 四川西部山区等)
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 地区、西南、广西大部
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水 利科学。
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已达到除害兴 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称水利工程。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 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
水资源学之水资源规划(ppt 69页)
9.2.2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
水资源规划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当前水资源规 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出发点。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水资源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人 为调控手段和措施,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 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 与后代人之间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
第九章 水资源规划
本章将介绍水资源规划的概念、编制原则、指导思想、主要工 作内容和具体步骤,还将介绍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与优选方法以及水资源规划报告书的编写。
9.1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9.1.1水资源规划的概念
水资源规划就是对水资源事业的内容进行总体安排。 目前,水资源规划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 陈家琦教授认为,水资源规划是指在统一的方针、任务和 目标的约束下,对有关水资源的评价、分配和供需平衡分 析及对策,以及方案实施后可能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 响方面而制定的总体安排。 左其亭等给出如下定义: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 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 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 划与安排。
对象的水资源规划。 其研究内容与流域水资源规划基本接近,其规划的重点视 具体的区域和水资源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在进行地区水资源规划时,重点考虑本地区是首要的,但 同时还要兼顾更大范围或研究区所在流域的水资源总体规 划,不能片面强调当地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
⒋专项水资源规划 专项水资源规划是指以流域或地区的某一专项水资源任
⒉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跨流域水资源规划是指以一个以上的流域为对象,以跨
流域调水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
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送审稿PPT课件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 要科学合理地界定有关概念 • 要界定各部分工作间的协调关系 • 要界定按照什么思路开展工作 • 要界定对成果的要求与表述 • 要界定各项成果干什么用 • 一些具体方法可在技术细则中界定 • 给流域和省区一定的余地、突出重点
三、技术大纲的作用
任务书
全国大纲
技术细则
流域大纲
流域大纲
• 现状补给条件下的资源量,1980-2000系列为主 • 分类评价-山区、平原(一般、内陆、山间盆地) •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评价基础 • 山丘区-排泄量法 • 平原区-补给量法(降雨+地表水体+井灌+侧补+越流) • 补排平衡与区域平衡校验 • 深层承压水评价-可开采资源 • 大型以上水源地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需水
供水
保护治污
指标 潜力 目标 结构 河道内外/三生需水
常规/其他水源可供水量 总量 目标 纳污能力
措施
方案
机制
效果
节点
区域
水量
水质
潜力
能力
活力
抑制需求 增加供给 保护环境 合理配置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八)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特定范围内,遵循有效、公平和可 持续的原则,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通 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不同用水部门 和区域间进行的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和 保护生态安全调空活动的集合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评价 资源数量 资源质量 利用上限 综合评价 利用程度 利用水平 利用问题
形成机制 转化机制 耗用机制
历史 现状 未来 水平 问题 趋势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水资源需求预测
• 需水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新口径) • 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分别考虑(节点与分区) • 毛需水与净需水分别估算 • 高耗水与一般耗水行业区分 • 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需求的抑制机制 • 动态需水预测过程-与节水及合理配置循环反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延安市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延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非法开采现象时有发生,水务管理不到位,工程设施缺乏等问题.应从科学规划和配置水资源,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质污染、节约用水等多方面着力应对.关键词: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7-0180-03一、延安市水资源现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延安市严重缺水局面,兴建王瑶水库供水工程是延安市人民“生命线”工程,王瑶水库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延河支流杏子河中游上,控制流域面积820km3,总库容2.03亿m3,设计年供水1 800万m3,日供水5万m3,灌溉8500亩,保灌5 000亩,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高55M,坝顶高程1 190.7M,坝顶设0.9M 高地砌石防浪墙.输水洞位于大坝左岸,由放水竖井和涵洞组成,全段工程由进口明渠段、压力洞、放水塔、明流洞及出口段供水管道由玻璃钢管、洪凝钢管组成,沿途设有五个场站,分别为王瑶水库管理站,招安水厂,云坪管理站,河庄坪水厂,杨家岭管理中心站,每个场站段分别设有调压池、排气井、检修井和泄水井,全段供水设有现代化地监控中心,是一座以给延安市供水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养鱼、淤地,等效用地多用途任务地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2级,水库下游65km为延安市城区所在地.延安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486.4mm,折合总降水量176.8亿m3.延安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13.35亿m3,年水资源可利用量6.81亿m3,可利用率5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表径流呈逐渐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处于低值,属于偏枯或枯水期.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地命脉、工业地基础、城市地血液是人类赖以生存地最基本地物质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地重要标志之一,延安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地地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一直是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地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延安市江河供水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地治水思路,以水保生态建设、防水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积极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水,水利基础产业有了长足地发展,先后建成红庄水库,修建了复线供水工程,维修加固了一批老化失修工程,基本缓解了市区城市供水紧张地局面,增强了水保生态环境地承载能力,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工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地作用.但用发展地眼光看,水资源紧缺地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农村人畜饮水等仍然普遍面临着缺水地压力.通过监测,延安市境内总监测地1 390km中,没有ⅰ类水质地河段,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河长分别占1%、33%、18%、34%和14%.全市河流等于或优于ⅲ类地河长仅占34%,其中支流占61%,干流只占19%.其余2/3地河长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据初步预测,到2018年,全市年缺水量3 700万立方M,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和影响延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重要地因素,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22mm,汛期地6—9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地74%,其中7、8月最大,占全年降水量地51.2%.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两千年一遇校核,设计多年平均径流量4 050万m3.王瑶水库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已被泥沙淤积1.12亿m3,占总库容一半以上,同时由于水库最大泄量仅为78.6m3/s<2004年以前),给防汛工作带来严重地挑战.为增加水库泄流量,减少库内淤积,2004年经水利部批准,王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在大坝左岸增建了一条直径为3.6m地泄洪排沙洞.该排沙洞建成后,水库最大泄流量将增加至215m3/s.除险加固工程于2007年汛前建成投入使用,因此,水利工作肩负着重大地社会使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有限地水资源,支撑和保障延安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水务行政主管部门面前地一项十分紧迫地任务.二、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地问题随着社会地发展,城市化水平地提高以及经济实力地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地需求程度更加增高,同样也引发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从目前用水状况分析,农业、工业需水量较大,城市生活用水也占不小比重,但以上三个用水部门均存在浪费水资源地问题.一是节水宣传不到位,市民节水意识不强;二是虽然有法律法规,但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监督不力,查处不严;三是部分行业或个体认为只要有效益,有经济基础支撑,就不考虑整体水资源地紧缺问题,缺乏大局意识.全市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仍粗糙,如滴灌、喷灌、渗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应用范围极小,受资金与收益地制约,得不到大力推广,传统灌水方式仍占主导,大水漫灌、跑水、漏水等问题很多.部分工业企业节水措施没有配套,生活中尤以机关和家庭浪费严重,有些人认为每吨水一元多钱,用多也无所谓,所以淡化了节水意识,流水、漏水、渗水地现象时有发生. 2.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7 年全市总用水量2.35 亿m3,其中:工业用水6 198 万m3,农业用水11 872万m3,城乡居民生活用水5 092 万m3,生态环境用水334 万m3.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供水工程4.4 万余处<其中水窖、土井4 万余处),水库29 座,其中大型1 座,中型7座,小型21 座,总库容4.85 亿m3;池塘220座,蓄水能力322 万m3;引水渠道584 处抽水站847 处,配套机电井1 329 眼,喷滴灌站11 处.1997 年以来建成了王瑶水库向延安市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可达5 万吨;红庄水库,增强了延安城区供水地调蓄能力和保障率;洛川安生沟水库、甘泉岳屯水库,有力地改善了区域供水条件;启动实施了黄河沿岸扶贫开发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安全饮水条件.目前工业生产也成为了用水大户,工企业大都分布于宝塔区、子长、志丹、安塞、吴起、洛川等,这些工业企业地发展和兴起无疑对这些县区水资源有了更多地要求,一方面是数量地保证,另一方面是质量地保证.在保证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地前提下,水地供需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水资源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地“瓶颈”.多年来,虽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4万余处,但绝大多数为小微型工程,而且年久失修,利用率很低,缺少控制性水源骨干工程.现有地30多座水库,总库容为5.38亿立方M,目前淤积面积已达2.55亿立方M,占到总库容地48%,泥沙淤积使有限地库容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地矛盾日益加剧.目前延安市局部县区水地供需矛盾就已经出现,农业远远没有摆脱靠天吃饭地被动局面.全市现有水库病险水库占了9座,水利基础设施地严重滞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高标准基本农田和节水灌溉面积欠账太多,已成为全市水利建设地短板.尤其是枯水季节,工业与农业争水问题十分突出,上下游之间抢水、争水矛盾是时有发生,部分地区保证了生活、农业、工业用水后,根本保证不了生态用水,用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这些问题进一步说明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3.水环境污染严重、非法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延安市属石油开采区,目前全市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地建设,石油产业获得了快速地发展,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等过程中,经常发生原油泄漏,造成了严重地农田、河流和水源地污染.而陕北油区有10%地井场位于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石油产业在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地同时,也对水体造成了严重地污染,污水处理与利用才刚刚起步,处理能力极小,除部分能化企业外,大多数生产、生活污水不能处理,达标排放地仅占总排放量地15%.通过对延安市王瑶水库沉积物地分析其表层含油量在200mg/kg以上,将对上覆水体造成一定程度地二次污染,近几年,随着能源矿产资源地开发,特别是有些技术条件较差,立项工作不细,审批不严地工程上马,导致地下资源地无序开采,打穿了地下隔水层,引发了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周边植物枯萎,生态破坏.水资源遭受到破坏,水环境进一步恶化,而引发了土地沙化问题也十分突出,虽有水资源管理专门机构,但是非法开采水资源地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企事业单位不顾总体规划乱采、超采地下水,尤其以农村为多.超采导致全市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全市平均下降两M左右,水位地下降导致地表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由于自来水管网配套不到位,不经审批私自打井;农村管理松散,农村取用地下水基本不申报,导致占有较大面积地农村地下水状况掌握不准,影响全市地总体规划.4.水务管理不到位,工程设施缺乏,水务部门管理职能分散,存在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管水源地不管供水,管供水地不管排水,管排水地不管治污,管治污地不管回用,管用水地不管节水,难以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问题,从而很难将水地问题从总体上加以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工作也难以落到实处,总之水务事务管理没有实现一体化水资源管理.工程设施少、分布不均,调控能力差.全市所建地蓄水工程多数因严重地泥沙淤积和存在着病险隐患,供水能力逐年降低或完全丧失;再加上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和环境地承载能力不协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问题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危机.三、保障延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策略选择随着延安市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延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因素.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实现水资源地统一管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重点,用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地可持续发展. 1.科学规划和配置水资源,做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灌溉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安全饮水规划等水利发展规划,在客观评价水资源现状地基础上,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水量,提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整体配置方案.做到近中远期规划统一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通盘安排,城镇乡村统筹兼顾.加强水资源统管,推行水务一体化积极推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对全市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及农田水利、进行从源头到末端地全过程统一管理,提高水行政地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要以供水水源保护为重点和突破口,划定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制定保护管理办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要加大石油、煤炭等行业开发生产地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废污水排放;抓好洛河、延河等主要河流地水质监测,保证水质安全;建立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掌握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防止污染和枯竭.2.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地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不同地方式方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困难:对高山、梁峁地区群众居住分散地沟壑区,主要采取水窖地形式;对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水量有保证地川、沟道和残塬区,采取机井、土井地办法;对居住相对集中、地形条件好地,采取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地办法;对可以利用山泉、库坝供水地地方采取渠道、管道自流引水地方式.多方筹资积极兴建新地骨干水源工程,着力建设好南沟门水库、引洛济延供水工程、雨岔水库、红石峁水库、银川河水库等一批骨干供水水源工程,增强全市水资源调蓄能力,对王瑶、周湾、边墙、中山川、拓家河、寒砂石、大申号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存在隐患地其他水库也要列入中、省工程,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加固,使其充分发挥应有地效益.多方筹资积极兴建新地骨干水源工程,搞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采取井、窖、站、塘等多种形式,重点抓好以节水技术改造、管道输水、集雨节灌为主地节水灌溉,通过管道输水和u 型渠道输水,实施喷、渗、滴等微灌技术,逐步建设节水型农业,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地水资源管理制度.3.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质污染、节约用水,要以供水水源保护为重点和突破口,划定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制定保护管理办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要加大石油、煤炭等行业开发生产地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废污水排放;抓好洛河、延河等主要河流地水质监测,保证水质安全;建立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掌握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防止污染和枯竭.城市生活节水:严格限制新建高耗水工程,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地生活用水器具.工业节水,要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地设备和产品.全面推行节水设备和污水处理回用.农业节水:推进低耗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户种植耗水低、产出高地农业产品.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高地水田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制订节水宣传计划,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健全宣传考核检查,将宣传活动贯穿与日常工作始终.利用报、广、电视、网站,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逐步树立公众节约水、保护水、珍惜水地意识.延安市水资源要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延安强力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地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抓好开源与节流并重,才能使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总之,水资源是社会发展地战略资源,水是关系江山社稷安危地重大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从科学规划和配置水资源,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质污染、节约用水等多方面着力应对,才有可能实现延安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支撑延安经济社会地快速健康发展.。
6.水资源综合规划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综合规划的概念
第二节 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
第三节 综合规划方案的优选
2
第一节 综合规划 的概念
一、综合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1. 主要目的
查清水资源的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 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 布局和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 动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1. 形成计算方案集
多水源、多用户、多工程的特点,考虑流域的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等方面,用水、供水、配水、水处理、节水 等多个环节与技术,形成方案集。
2. 选择推荐方案
从高效、可持续性原则出发,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方面制定具有的评比指标体系,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选
出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污水处理再利用规划、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跨流域调 水规划等。
运行管理方面涉及不同用户优先级、水源利用次序、水利
工程调度方式等。
相关方面的内容一般本身又包含多个方案,将以上各个方 面的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可行方案集。
针对方案集中的每一种组合进行计算,依据一定的比较准 则,选择出推荐方案。
第六章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第一节综合规划的概念第二节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第三节综合规划方案的优选查清水资源的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第六章
水资源综合规划
2.约束条件
连续性约束
x
j 1
T
ij
1
规划水资源论证PPT课件
16.50 计算结果未超过2020年XX城区工业用水区的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24.98t, 氨氮限制排污总量为588.32t,满足XX城区工业用水区限制纳污能力的要求。
19
10 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10.1结论
1)《规划》“先保护、再利用”的规划理念,体现了“两型社会”建设 的核心理念、典型特征和创新要求,从近年的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区域内 水生态水环境的改善是较为明显的。
14
7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分析
7.1取水水源论证
产业园各类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均由城区水厂取水。 在97%保证率情况下,2020年水厂取水口以上流域用水总量占河道 来水量的63.79%,耗水总量占河道来水量的62.55%,总干渠引水 量11.02亿m³,坝址出库水量6.7亿m³,水厂年最大取水量0.21亿m³, 仅占3.13%。项目来水量分配不均,枯水期出现较长时间引水大于 河道来水,此时取水口断面会产生基本断流的情况,不能满足取水 要求,需要启用位于灌渠的备用水源。
5
2.规划分析
2.3 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的排水方式。 污水量:园区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部分组成,生活污水 量为0.75万吨/日;工业污水量为1.59万吨/日。规划区总污水量为 2.34万吨/日。 污水管网:结合规划区地形特点,污水管网采用枝状形式。
6
3. 论证范围、水平年
22
2019/10/25
23
21
10 规划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6)从退水的影响来看,XX饮用水源区满足规划年水功能区要求。XX城区 工业用水区现状年污染比较严重。基于近年来各职能部门逐步建立健全排 污总量控制制度,落实了入河排污口登记和审批制度,强化了对X城区工业 用水区的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前提下,2020年基本能满足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能力的要求。 7)XX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流旁,污水经过处理后沿城市污水厂排污口 排入河流,不新增排污口。符合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水环境规划培训教材ppt(63张)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目的
➢ 确定水质标准 ➢ 确定流域内应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 确定各段水体的环境容量和各排污口的排放总量指标 ➢ 制定污染物控制和削减计划,制定水污染控制方案 ➢ 对方案进行社会、经济、技术费用效益分析、优化 ➢ 形成可供决策执行的推荐方案(可以是多个)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内容
➢ 确定各水体用途和水质标准 ➢ 污染因子、污染源筛选,确定流域内应控制的主要污
染物、污染源和主要污染水域 ➢ 确定各段水体主要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 ➢ 分配各排污口的排放量指标(现状和趋势,安全系数) ➢ 制定污染物控制和削减计划,制定水污染控制方案 ➢ 对方案进行社会、经济、技术费用效益分析、优化 ➢ 形成可供决策执行的推荐方案(可以是多个)
➢ 关于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说明拟建设施与现有其它设施的关系 ➢ 工程初步设计、分阶段,费用估计、进度表等 ➢ 推荐方案及可替代备选方案费用-效益分析 ➢ 推荐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 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评议 ➢ 经过地方主管机构的批准
水 环 境 规 划 培训教 材(PPT 63页)
——水质目标:源头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及珍贵水产资 源保护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一般工 业用水及娱乐用水、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
——污染物特征:特定污染物、排放方式、时空密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 环 境 规 划 培训教 材(PPT 63页)
水 环 境 规 划 培训教 材(PPT 63页)
水环境容量
——分类
水 环 境 规 划 培训教 材(PPT 63页)
2.
水环境规划基础
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水污染控制单元 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简述PPT(72张)
统计局:其分类指标很象上述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 即社会经济活动对应于“压力”,影响、效果与储量、存 量及背景对应于“状态”,对影响的响应对应于“响应”。
环境问题委员会:经济、社会、环境指标。如GNP,存款率 , 失业指数 ,贫困指数 ,资源净消耗 等
3.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工作流程
一、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
1、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合理利用水资源 2、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社会-生态复合 系统 3、包含相近的研究内容—规划、分析及决策 4、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水资源系统方法与优化 模拟方法
区别:
1、工作侧重点不同
规划侧重用水最佳方案;管理内容广泛
(2)不妨碍后人未来的开发,为后来开发留下各种选择的余地; (3)不妨碍他区人类的开发利用及其对水资源的共享利益; (4)水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是策略选择中的主要准则; (5)不能破坏因水而结合的地理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人
文系统)。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少包括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考虑当代,而且要 将后代纳入考虑的范畴;
(2) 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 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 护生命支持系统,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 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 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对于发展中国家,只有消除了贫困,才能生 长起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能力。发展的内涵 包括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量水 平 ★结构 ★效益 ★能力 ★…
★贫困 ★就业 ★人民生 活 ★卫生健 康 ★社会保 障 ★…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4)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 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 其特殊的地理、地质构造决定了水土流失 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塬面冲刷剧烈,沟头 延伸发育活跃,沟谷下切,坡陡沟深川窄。 但是,也有黄土层深厚,光、热、气、雨资源 优越,基本农田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投资也 大,亩动土量在 800 m3~1000m3,亩开发投 资也在千元以上。省、市应当把洛川作为特 殊区域,在综合治理项目上给予倾斜,以缓 解“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矛盾,实现 保塬固沟的目标。陕西水利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C
灌 区
陕 西 水 利
SHAANXI SHUILI 2009.4
1 延安市水资源现状
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 土地面积 3.7 万 km2,由南向北依次被北洛 河、延河、清涧河三大支流分割为渭北旱 塬、黄河沿岸残原区和白于山区丘陵沟壑 区。区内水资源总量 13.35 亿 m3,可开发利 用量 6.81 亿 m3,开发利用率 51%。
节约用水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民众对我市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 够,水忧患意识不强,节约水意识,保护水 意识不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 重意义认识不足。
4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 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水资 源开发利用应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重点,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4.1 加强水资源统管,推行水务一体化
延安自然地理概况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延安
●西安
六、植被
自然资源丰富,植被有温 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针 叶林,天然次生林163万 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 方米;以干草、五加皮、 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柴200 种;有豹、狼杜鹃等兽类、 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 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 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 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 好条件。
思考 洛川 ⊙ 黄陵 ⊙ ⊙ 黄龙
富县⊙
⊙
宜川
名企欣赏
延安
●西安
四、河流
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 系。崂山-黄龙山山 脉之东,延河等河流 直注黄河;其西,洛 河水系南流出境汇入 渭河。
延安
●西安
五、气候
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 区,四季分明、日照 充足、昼夜温差大、 年均无霜期170天, 年均气温7.7℃— 10.6℃,年均日照数 2300—2700小时,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 左右。
延安
●西安
七、土壤
黑垆土 黄绵土 胶泥土 淤沙土 水稻土 盐碱土 灰褐森林土 褐土
延安
西安
⊙ ⊙ ⊙
⊙
◎
⊙
⊙
⊙
图1-1延安在陕西省的位置图
思考
子长 ⊙ 吴旗 ⊙ 子丹⊙ 安塞⊙ 延安◎ 甘泉 ⊙
图例: 铁路: 国道: 省道:
延安的市 场区位条 件?
延川 ⊙
⊙延长
地域文化----腰鼓
延 安 宝 塔 夜 景
延安市
延安
自然地理概况
●西安
一、位置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 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 35°21′~37°31′,东经 107°41′~110°31′之间。 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 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 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 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 区为邻,东西最大横距 257.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239.12公里,全市总面积 3.7万平方公里。
2024年度延安ppt课件
2024/2/3
9
民俗文化与特色美食
01
02
03
延安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的重要流派 之一,以粗犷豪放、简练 夸张的风格著称。
2024/2/3
陕北民歌
流传于陕北地区的民间歌 曲,以高亢激昂、热情奔 放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方 式闻名。
延安特色美食
包括羊肉泡馍、凉皮、油 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深受游客喜爱。
革命传统
延安的革命传统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 的社会影响。在革命时期,延安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 贡献,形成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这种革命传统在延安人民中代代相传,成为延安人民宝 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4/2/3
6
02
延安旅游资源介绍
Chapter
2024/2/3
2024/2/3
01
02
渠道拓展
加强与旅行社、OTA等旅游渠道的合 作,拓展红色旅游市场,提高市场份 额。
03
活动营销
策划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节庆活动、旅 游推介会等,增强游客对延安红色旅 游的关注和兴趣。
05
04
社交媒体营销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 台,开展红色旅游宣传和推广,扩大 营销影响力。
10
03
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Chapter
2024/2/3
11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结构
延安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农业、旅游 等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其中能 源化工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产业布局
延安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打造了多个产业园区和基地,如延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安经济技术 开发区等,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挑战一:有限可供水量与巨大水资源需求 挑战二:大范围、严重的水土流失挑战三:恶劣本底水质和严重水污染并存 挑战四:城乡人口饮水安全挑战五:前期工作经费不足与水管理滞后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支点,推动延安市“青山•碧水•人和”宏伟社会工程建设!9 9 9 99 9 9野外踏勘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政府部门组织咨询会国民经济发展预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实施效果评价¾¾¾¾主要结论与建议2、水资源量13.351.211.331.040.531.090.57水资源总量0.4340.6300.5250.4390.3110.2360.573可利用量51.06.81延安市37.51.16吴旗县89.71.084黄陵县42.81.47志丹县50.40.666黄龙县40.41.30安塞县49.90.586宜川县39.41.11子长县49.10.260洛川县37.90.82延川县72.50.789富县39.20.60延长县47.80.272甘泉县49.71.15宝塔区可利用率可利用量行政区可利用率水资源总量行政区486.4mm 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13.35亿m 36.81亿m 3可利用率51.0%。
单位:亿m 3、%22001160 649 886 2660 914 259 754 人均水资源量1440全国353729甘泉县586 陕西省387 1011 吴旗县386 304 252 350 223 237 亩均水资源量345 延安市1158 志丹县575 黄陵县793 安塞县935 黄龙县524 子长县419 宜川县488 延川县154 洛川县458 延长县490 富县279 宝塔区亩均水资源量行政区人均水资源量行政区延安市2000年人均、亩均水资源量123456789北洛河流域延河流域清涧河流域入黄流域亿m 3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3.1 河流水质与污染评价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II 类III 类IV 类V 类劣V 类百分比z通过近两年的监测,延安市境内总监测的1390km 中,没有Ⅰ类水质的河段,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河长分别占1%、33%、18%、34%和14%。
z全市河流等于或优于Ⅲ类的河长仅占34%,其中支流占61%,干流只占19%。
其余2/3的河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3.2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2.3.3 地下水水质2.3.4 水质污染源评价2.3.5水土流失与河流泥沙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供水1.604亿m3地表水源供水结构流域供水结构地下水源供水结构全市总用水量约1.604亿m 3,其中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农田灌溉和林木渔业用水量分别约占14.7%、19.1%、27.0%、30.4%和8.8%。
0.235亿0.306亿0.434亿0.489亿0.141亿511234陕西省156.467.1吴旗县580446全国357.6129.2甘泉县133.3156.3238.650.1199.5174.8万元GDP 用水量164.378.2延安市65.2志丹县212.5121.7黄陵县61.0安塞县62.239.3黄龙县69.0子长县311.455.5宜川县45.8延川县93.183.0洛川县44.0延长县555.4136.2富县84.8宝塔区万元GDP 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分区名称人均用水量分区名称单位:m 3/人、m 3/万元4、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000年延安市总人口自然增长率4.48‰,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3.1‰。
205.59219.97221.61236.6236.4249.04248.31延安市总人口预测(万人)高方案低方案99.3291.61129.76121.55152.38146.85高方案低方案59.6441.3445.1551.4254.8459.1461.19低方案高方案29.0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2030年(2021~2030)7.72%475.6910.01%834.1710.01%1621.912020年(2011~2020)9.14%226.1913.03%321.1820.8%624.482010年(2001~2010)年增长率GDP总量(亿元)年增长率GDP总量(亿元)年增长率GDP总量(亿元)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延安全市总GDP不同情景预测6.77%915.858.01%1802.588.01%3504.81350483418021621624321915475226.1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GDP 预测结果2030年(2021~2030)7.02%201229.31%352869.22 %685512020年(2011~2020)8.32%1020612.19%1449319.99%283892010年(2001~2010)年增长率人均GDP(元)年增长率人均GDP(元)年增长率人均GDP(元)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延安全市人均GDP预测结果6.25%368837.48%725947.46 %1407316855114073128389144933528672594368832012210206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人均GDP全市产业结构预测结果28.428.516.8 三产61.1 61.577.9 二产10.5 10.05.3 一产2030年27.4 27.415.3 三产60.6 61.379.2 二产12.0 11.35.5 一产2020年26.6 26.513.0 三产58.4 59.281.0 二产15.0 14.36.0 一产2010年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能源工业发展产量预测170013009001000900800低方案19001500110010001000950中方案190015001100100010001000高方案2030年2020年2010年2030年2020年2010年炼油量(万t )石油开采量(万t )指标方案200016001200低方案200020001600中方案290029002550高方案2030年2020年2010年煤炭产量(万t)指标方案4.3.1 耕地与播种面积预测463.5440.5412.0384.7耕地面积632.5588.3530.8483.4播种面积2030年2020年2010年2000年水平年耕地面积(万亩)4.3.2 有效灌溉面积和其他农业发展预测52.951.349.723.2高方案(万亩)30.128.025.923.2低方案(万亩)2030年2020年2010年2000年水平年656.9588.7475.1471.2牲畜数目(万头)3900357532501940鱼塘补水面积(万亩)2030年2020年2010年2000年水平年5、需水预测2.873.253.882030年2.49 2.763.37 2020年 2.10 2.282.93 2010年 1.42 1.421.56 2000年P=50%3.043.434.172030年 2.65 2.933.65 2020年 2.26 2.433.21 2010年 1.58 1.581.78 2000年P=75%3.27 3.654.52 2030年 2.87 3.143.99 2020年 2.47 2.653.55 2010年 1.79 1.792.06 2000年P=90%低方案(亿m 3)中方案(亿m 3)高方案(亿m 3)中需水情景75%保证率下总需水增长态势(万m3)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2000201020202030农业需水量(P=75%)建筑业及第三产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态需水量农村生活需水量城镇生活需水量延安市城区生态和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城区河湖一定功能和城市公共绿地、道路喷洒等需水量,主要包括: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需水量在河道上橡胶坝构筑的人工湖泊需水量城市公共绿地灌溉水量道路喷洒需水量防止河道断流、人工湖萎缩所需水量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公共绿地需水和道路喷洒 输沙需水量中心城区河湖、河道生态需水总量6、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6.1.1 开发利用目标基本形成一保(保护水资源)、二节(节约水资源)、三管(加强管理)、四调(调整产业结构)、五调(调水)等五方面的综合解决治理措施体系。
6.1.2 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建设 建立水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体系;建立生态与环境安全水资源保障体系;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建立基于水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建立水法规与经济政策保障体系。
6.2.1 开发利用方向999996.2.2 布局原则999996.3.1 北洛河流域6.3.2 清涧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