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关于山东问题,共四条,要求中国承认日 继承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 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建胶济铁路专线;开辟山 东省主要城市为商埠。日本的目的是向山东省进 行经济扩张,同时,还意味着要把战略要冲的山 东省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为瓜分中国作准备。 第二部分,关于南满内蒙古东部,共七条,要求承 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人 有居住、购地、经营工商农业、开矿等特权。旅 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铁路、安奉两铁路期 限,均延长至99年,吉长铁路由日本管理,期限 也为九十九年。日本的目的是把我国东北和内蒙 变成它的殖民地。 第三部分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中国不得自行处理,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之人 开采。实际上,是要由日本一手操纵和控制中国 当时这个最大的铁矿山和炼铁企业。
二、对华新扩张
1、经济方面 1902年三井物产公司收买上海华商兴泰纱厂, 成为日本第一个在华纱厂。1906年收购大纯厂 (改称上海纺织第二厂)。此后,日本在华纱厂 迅速发展。1910年,日本设立“东亚兴业公 司” 。 1913年又设立中日合办的“中日实业公 司” 。目的是扩大对华投资。自1909年至1915 年,仅对华铁路贷款即有九笔,共283.7万镑。 在华中,日本特别注意攫夺汉冶萍公司。自 1904年初至1913年底,日本兴业银行和正金银 行对汉冶萍公司贷款十四笔,共三千多万日元, 在苏、鲁、皖等省也续有投资借款活动。
二、大正政变 1、“大正政变”的社会基础 甲午战争以来,军费不断膨胀,官僚机构无休 止地扩大,军阀官僚集团贪污不断发生;中小资本 和无特权的一般工商业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特权 垄断资本的某种压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 产者在没落,知识阶层人数在增加。这些知识分子 很多与中小资产阶级联系密切,形成一个反对军阀 官僚专制的民主势力;人民群众极为不满,反对军 阀专制、反对军国主义预算、反对增加税收、要求 扩大普选权。这类带有民主色彩的改良主义运动, 主要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明治前期自由 民权运动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这些改良主义要求正 是“大正政变”的社会基础。
第四部分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 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就是说,这些 地方只有日本才有权割去或租借。 第五部分,关于控制中国政治、财政、军 事、警察等,共七条,要求中日合办地方 警察或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 顾问;中日合办兵工厂且必须聘用日本技 师;将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 潮州之间的铁路修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 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船厂及筑路的 优先权;日本人在中国有传教之权。
这是1912年至1926年在位的日本大正天皇
1914年8月23日,日军对德宣战,几天后封锁了德 国在远东的据点――中国山东半岛胶州湾。日本陆 军于9月2日从山东龙口登陆,直捣青岛,并于11月 7日攻占青岛。这是1914年11月7日,日军占领德军 在青岛的要塞。
一战时进入山东的日军在肆意践踏中国土 地
第三节 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日本的参战 1、谷干城的争霸战略 “欧洲早晚必有干戈破裂,马蹄蹂躏中原之时 期。我国固不应干预欧洲之变乱,但欧洲变乱之波 及必甚广,由此必动摇东洋诸国,以致东洋变发生 兵乱。当此之时,我国若拥有坚固之兵舰二十只, 锐陆军十万名,即可争衡于东洋,见重于欧洲”。 2、在为了“英日同盟”的幌子下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17日,日 军占领胶州车站,沿胶济路进攻。25日,占潍县车 站,10月7日占领济南,控制了胶济全线。10月29 日,日军进攻青岛,11月7日,德军投降。 10月中 旬占领德属马绍尔、马利亚纳、加罗林诸岛。
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
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 益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 条”
三、“菊分根”政策与“西原借款” 1、“菊分根”政策 日本大隈内阁先诱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 条”,后来又支持倒袁,与俄国签定第四次“日 俄 密约”(1916年7月3日),策动所谓“第二次满 蒙 独立运动” 。寺内正毅内阁企图通过对华贷款来 达到超过“二十一条”之目的。“西原借款”就 是寺 内内阁这种政策的产物。主持其事的寺内内阁大 藏大臣胜田主计形象地把这种政策比作“菊分 根”,说:“渐到菊花分根日”,意思是:日本
2、政治方面 拉拢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实力派,攫取 大冶铁矿并商派留学生赴日学习军事及延聘日本教 官训练新军等 ;企图控制中国教育;1911年辛亥 革命爆发,日本统治者更企图乘机扩大侵略分裂中 国;积极参加“五国银行团”的“善后大借款”等。 三、日美矛盾上升 1、日美矛盾上升的原因 在欧洲,英德矛盾代替英俄矛盾上升为国际主 要矛盾。1907年8月形成了对德包围的英俄法“三 国 协约”。在亚洲,随着日本对华扩张的加剧,日美 矛盾上升,日俄之间则共谋瓜分满蒙地区而趋向勾 结。英国与日本的矛盾虽有所发展,但为了对付德 国,也支持日、俄。远东之巴尔干“遂转移至列强 虎视之中国东北地区”。
1907年海牙密使 事件后高宗被迫 退位,其子李坧 被扶上王位,是 为纯宗(1926年4月 25日逝世,得年 52岁)。他是李氏 王朝第27代王, 也是朝鲜历史上 最后一位国王。
2、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 自1907年至911年,抗日义兵与日军冲 突2907次,参战人数达十四万多人。1909 年10月26日,朝鲜爱国者安重根枪杀伊藤 博文于哈尔滨车站。1910年,其弟安明根 又因图谋暗杀寺内正毅被捕。日本统治者为 此wk.baidu.com捕朝鲜爱国人士六百余名,严刑拷问, 对义兵进行了残酷的“讨伐”。仅1908年 一 年,各地义兵牺牲者一万一千余名。
第四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
学习提示: 一、名词 大正政变 二十一条 西原借款 二、问答题 1、简述日本在二十世纪初对华新扩 张 的主要内容。 2、简述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主要军事行动。
第一节 日俄战争后的日本政治与殖民帝国 一、军阀势力与军备扩展 1906年10月,陆军首脑山县有朋不与内 阁商量就制定并向天皇上奏了带有国策性的 《帝国国防方针》。陆军要求逐步扩大到五 十个师团,海军要求建立足以对付美国的 “八、八舰队”。1907年又提出“增建两个 师 团”案,成为这一时期内阁与军部争论不休 的议题。
五、英日同盟的尾声 1902年1月30日,日英缔结针对俄国的军事同 盟条约; 1907年6月10日,日法两国签订协约。法国承 认福建为日本势力范围并取得英国的同意;日本则 保证不支持越南民族革命运动。 1911年7月13日,英日签订第三次军事同盟条 约,同时限制了它的范围,即不适用于对付美国。 这是近代史上最后一次英日同盟。“同盟”从日本 对 付其主要敌手(美国)来说,它已无意义。但日本 后来却用它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据。
2、日美之间出现的紧张局面 1906年3月,美英对日本封锁中国东北地区提 出书面警告;年春,美国西部地区排斥日本移民 (至1908年初签订所谓“君子协定”,日本自动 限 制移民);1907年8月,美国在哈里曼策谋建立” 东三省银行”; 1908年11月底,美日双方就太平洋 地区的权益缔结《高平· 卢脱协定》;1909年春, 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又致函英、俄、日、中等国政 府,主张“国际共管”满洲各铁路,即“诺克斯 计 划”,均遭到日本强烈反对。日美矛盾愈加深刻。
1909年10月26日上午9时许,中国东北城 市哈尔滨火车站响起了连发的枪声,时任日本枢密 院议长和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应声倒在血泊中。朝 鲜爱国志士安重根用舍身刺杀结束了伊藤博文的生 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振奋了当时 受到严重侵略威胁的朝鲜半岛人民的民族精神。 伊藤博文 安重根
四、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1、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台湾是日本最早的殖民地。日本的殖民“经验” 很多来自对台湾的统治。陆海军大将桦山资纪、 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等先后任台湾总 督,推行残暴的讨伐、镇压和军事统治,其后转 入经济掠夺并采取同化政策。 2、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台湾人民猛烈反抗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反占领 的大规模抗日战争虽然失败,各地抗日游击战争 仍在发展。 1911年的辛亥革命对台湾人民鼓舞极大。在此 前后,台湾人民连续地举行了十次武装起义。其 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是1913年同盟会员罗福 星领导的“苗粟起义”和1915年的西来庵起义。
四、日俄协约 日俄战争结束之初,日本非常担心俄国“复 仇”,右翼军国主义势力一直在叫嚣对俄再战。 但 是,历史的发展却使日俄两国统治者有了联合的 需要。 1907年7月30日,日俄第一次协约成立。公开 协约写的是:“尊重”中国领土之完整,秘密协 约则 瓜分中国东北三省,并在追加条款中具体划定了 界线。北满属俄国势力范围,南满属日本势力范 围。此外,俄国承认日本独占朝鲜,日本则承认 俄国在蒙古的地位。
三、日本并吞朝鲜 1、日本并吞朝鲜 日俄战争中,日军就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 军事占领性质的《日韓议定书》(1904年2 月23日)。 1905年11月17日,伊藤博文以 武力威逼朝鲜签订了第二次《日韓协约》, 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这个条约被称作 “乙巳保护条约”。 1910年8月22日,日逼 迫 朝鲜国王签订《日韩合并条约》,陆军大将 寺内正毅任朝鲜第一任总督。朝鲜经济被纳 入日本的殖民体系。
1895年侵略台湾的日本军舰[资料]
台湾的第三任殖民总督乃木希典
抗日名将黑旗军将领刘永福
1915年8月2日,台湾余清风率抗日民众围攻台南 厅噍吧哞支厅南庄警察派出所。后图日军俘获余 清风后头上被押赴法场。
第二节 日本对华新扩张与美英关系的变化 一、“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满铁”疯狂攫夺我国东北地区权益,中日之间 纠缠五、六年的“东三省五案” 无不与“满铁” 有关。 自1907年至1931年,二十四年间“满铁”共掠夺 中 国财富共计八亿三千多万日元。1945年,日本战 败,“满铁”被解散时,它的资本额共达30亿日元, 从业人员达四十万人,管理铁路一万余公里,拥有 抚顺煤矿、烟台煤矿、鞍山铁矿、大连港口等多种 工业和自成体系的公用、航运、仓库、学校、文化 设施、科研机构。对中国人民来说,“满铁”则是
1910年7月4日,日俄两国签定第二次协 约,除再次确认第一次所划分的秘密范围
1912年7月,日俄签订第三次协约,除确认 一二两次密约外,并把前述势力范围分界线延伸 至内蒙古。把内蒙古划作东西两部:东部归日 本,西部归俄罗斯。 1916年7月3日,日俄又签定第四次协约,其 秘密部分规定:一旦中国被与日俄两国敌视的第 三国所控制,双方应协商采取措施;如果两国中 之一方与上述第三国宣战,另一方应给予援助并 商定以兵力援助之条件及实施办法。这表明:日 俄军事同盟已经把整个中国作为他们的势力范 围。
2、“大正政变” 1912年秋,西园寺内阁要求各省对1913年年 度预算压缩一成。陆军为了策谋倒阁,非但不压缩 预算,反而指令陆军大臣上原勇作强硬要求增设两 个师团。11月10日,西园寺会见山县有朋希望缓 增设两个师团,山县答称:“国防为本,财务为 末”。22日,陆军大臣正式提出增建两个师团方 案。30日,内阁否决。12月2日,上原勇作提出辞 表,陆军拒绝推荐继任人选,西园寺内阁遂被迫辞 职。这是军部势力第一次使用“军部大臣武官专任 制”,迫使内阁垮台。不久,由桂太郎第三次组 阁,日本人民和民主势力对军部的专横极为不满, 展开了群众性的斗争,迫使第三次桂太郎内阁辞 职。这次政治变动被称作“大正政变”。
二、“二十一条” 1914年11月11日,日本内阁制定了以灭 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1915年1月 18 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正式提出。内容 主要有: “二十一条”既是当时日本统治阶 级 各个集团对华侵略要求的综合,也是日本长 期策谋独霸中国主权之集大成。中国人民立 刻掀起了反对“二十一条”的强大抗议运动, 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华侨,到处掀起声势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