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粒子和宇宙

合集下载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下册 (浩瀚的宇宙)粒子和宇宙教学课件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下册 (浩瀚的宇宙)粒子和宇宙教学课件

太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内一颗行星.太阳系中有八颗 行星及173颗卫星,还有约17600颗命名编号的小行星以及 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太阳系的中心是恒星——太阳.
太 阳 系
太阳系及太阳概况
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 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 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 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 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
太阳系行星数据
银河系
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000亿 颗类似太阳的恒星以及其它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 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 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光在真空传播一 年的路程),最大厚度约1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 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 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 亿个.
3.小明认为“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你认为小明的说 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所 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观察与思考
银河系
仙女座河外星系
星系团
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 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可达上1000万光 年以上.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 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系阿 团伯


2218
总星系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 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 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 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 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 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物理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领域,它探索了我们周围世界的微观结构。

同时,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粒子物理和宇宙知识点。

一、元素和原子结构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物质的组成单位-元素和原子。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

在原子的核心,也就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被紧密地放在一起,而电子则绕核心旋转。

二、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基本的粒子,这些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1. 质子:它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单位。

2. 中子:同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不带电荷,它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相同。

3. 电子:它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环绕在原子核外部,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这些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和分子。

三、标准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粒子物理学,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个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

标准模型描述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和所有已知粒子之间的关系。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包括:1. 强相互作用力:负责维持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结合;2. 弱相互作用力:参与一些放射性衰变过程;3. 电磁相互作用力:牵涉到电子和其他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4. 引力:负责物体之间的吸引力,这是最弱的相互作用力。

标准模型还将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而玻色子负责传递相互作用力,如光子和带电弱子。

四、宇宙学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一些宇宙学中的知识点。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

1. 大爆炸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巨大的爆炸,从而诞生了时间、空间和物质。

2. 宇宙膨胀:科学家观测到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星系和物体相互远离。

3. 黑洞:它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极度致密物体,引力非常强大,连光也无法逃脱。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下册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粒子和宇宙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下册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粒子和宇宙PPT教学课件
实验与探究
19世纪下半叶,人们 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现象时 发现,当放电管内气体足 够稀薄时,阴极就发射出 一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管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的物理 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 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可发 生偏转,方向与带负电的粒 子相同,表明这是一种带负 电的粒子流,后来人们称这 种粒子为电子.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纳米技术
纳米科技的思想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费恩曼的一次演讲.
1986年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使观察和操纵原子变为了 现实.IBM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也分别于1990年和1999年展示了原 子的操纵技术.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 在0.10至100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 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
纳米零件
纳米薄膜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课堂小结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 2.人类探索原子的构造的历程. 3.原子结构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夸克组成了所有质子、中子、介子、超子. 4.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3.对应各种元素,存在着各种原子,元素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原
子是不同的.原子是元素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原子、分子、物质
1811年,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伏伽德罗进一步指出,物质 一般不是直接由原子组成,而是由几个原子相结合的分子构 成的.
第八页,共二十六页。
原摄用 子的场 图钨离 样针子
却占整个原子质量的99.94

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2.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1.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理解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P192~197的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知识点一粒子和宇宙1.自主预习。

学生阅读教材P192~197的内容,思考三个问题。

(1)物质有几种状态,这些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2)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3)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2.互动:(1)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教师可继续列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原子了。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本章整合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本章整合课件
粒子和宇宙 本章整合
知识建构导图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 微观粒子
电子、介子、超子、夸克等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结构
中子
电子
纳米技术
太阳系
宇宙概观 银河系
Hale Waihona Puke 浩瀚的宇宙河外星系
飞向太空
破解宇宙之谜
能量与能源 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能源:能源的利用 质能关系
能源:危机与希望 物质与能量 核能 核裂变 核聚变
科学与人类 善用科学,促进社会发展 滥用科学,危害人类
中考聚焦体验
1.能源可按不同方式分类,如图16-1所示,下列四组能源能归入图中阴影部 分的一组是( B )。 A.煤炭、沼气 B.太阳能、风能 C.水能、天然气 D.石油、核能
图16-1
解析:煤炭、沼气属于化石能源,一旦消耗,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 再生能源,故A不符合题意;太阳能、风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可再生能源, 属于新能源,故B符合题意;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一旦消耗,在短时间内不 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石油属于化石能源,一旦消耗, 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故D不 符合题意。
(1)天然气属于下列哪一类能源? A A.一次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新能源 理由是 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 。 (2)利用天然气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3)海下1 500 m深处,海水压强的大小相当于 150 倍的标准大气压。 (海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标准大气压取1×105 Pa)
解析: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裂变产生核能的,故A正确;蒸汽发生器是通过热传 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故B正确;汽轮机是热机,使用时将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故C错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 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D正确。

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

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

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粒子和宇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从微观到宏观,无论是微观的原子级别,还是宇宙的浩瀚星系,粒子和宇宙学知识点都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九年级物理学中的粒子和宇宙知识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粒子的基本概念。

粒子是组成物质的微小元素,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我们所熟悉的原子、分子都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

电子、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它们有不同的电荷和质量。

除了这些基本粒子外,还有一些更微小的粒子,包括夸克、轻子等。

通过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在探索粒子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对宇宙进行研究。

宇宙是人类生活的范围,我们所处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

宇宙是由各种天体组成的,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系等。

通过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现象,我们逐渐揭开了宇宙的奥秘。

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目前的宇宙学理论,大爆炸理论被广泛接受。

即宇宙起源于一次异常剧烈的爆炸,这次爆炸使得宇宙开始膨胀,并逐渐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宇宙。

从宇宙起源的瞬间到现在,宇宙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结构和现象。

在研究宇宙过程中,黑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黑洞是一种物质密度极高、引力极强的天体,它吸引周围的一切物质,连光都无法逃离它的引力。

黑洞的形成是恒星的极端状态,当一个恒星燃尽燃料时,它会塌缩成一个极小而极重的天体,形成黑洞。

黑洞的研究不仅对理解宇宙中物质的行为和物理规律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对宇宙中的生命、能源等问题提供了思考。

除了黑洞,宇宙中还存在许多神秘的现象,如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背景辐射等。

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巨大系统,它们以旋涡状或椭圆状的形式存在。

通过观测不同的星系,我们可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此外,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中的微波辐射,它是大爆炸后剩余的热辐射,对我们了解宇宙早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粒子和宇宙 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粒子和宇宙 知识讲解

粒子和宇宙【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原子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2.知道太阳系的几大行星及相对位置;3.知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知道常用光年来表示宇宙中的距离;4.知道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理解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应用,能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的问题;5.知道能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知道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要点梳理】要点一、微观世界1、人们认识原子的事实基础:(1)多数物质可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

(2)一些物质不能够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原子。

(3)对应各种元素,存在着各种原子,元素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原子是不相同的。

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2、物质都是分子、原子组成的要点诠释:(1)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2)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不到氢离子质量的千分之一,电子的发现有力地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3、散射实验:用一些已知的粒子,如电子、粒子等轰击很薄的金属箔,它们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

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金属箔片时的偏转情况,可以获得原子内部的信息。

这种实验叫散射实验。

4、原子的组成: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以不同的轨道围绕原子核高速地旋转着。

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这种原子模型称为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5、基本粒子:最早人们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称为基本粒子。

后来又发现了介子和超子,说明包括质子、中子在内的这些粒子不可能是原来意义上的基本粒子。

6、夸克模型: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它们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把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件

项目
主要内容
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揭开了原子神秘“面纱”的一角;电子带
负 电,原子核带 正 电。
揭开 原子 的“面 纱”
卢瑟福 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先后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
电的中子,并确定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乐观地认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称它们
为 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 盖尔曼 提出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
知识点二:揭开原子的“面纱” 2.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 的 原子核 ,带负电的 电子 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个模型 称为行星模型。
知识点三:纳米科技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 m,纳米技术是以0.1~100 nm这样的尺 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处于领先地 位。1.76×109 nm 可能是( A )。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都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它们分别称为 上夸克 、__下__夸__克___
和 奇异夸克
项目
主要内容
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 微观粒子, 纳米 简称 粒子 。它们的尺度都小于10-9m,我们把10-9m也作为一个 科技
长度单位,称作 纳米
轻松尝试应用
知识点一: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 1.分子是由 原子 组成的,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 化合物 , 相同的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 单质 。
粒子和宇宙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快乐预习感知
项目
主要内容
以 玻意耳 和 道尔顿 为代表的科学家确立了原子论,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从粒子到宇宙归纳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从粒子到宇宙归纳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从粒子到宇宙的物理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下面我给您归纳一些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从粒子到宇宙的顺序进行介绍。

1.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粒子。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重要粒子的基本特征,如电子、质子、中子和原子核。

2.力学:中学物理的基石是力学,其中包括力、运动和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着重掌握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加速度、力的作用方向等概念与问题的求解。

3.波动: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水波和声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波长、频率、速度等概念以及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4.热学:主要研究物体热力学性质,如温度、热量和热传导等。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热膨胀、热平衡和热传递等概念和计算。

5.光学: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成像等现象。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像的特点和像的位置等内容。

6.电学:主要涉及电荷、电场、电势、电路等内容。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静电和电流的基本概念,如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等。

7.声学:主要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共鸣和回声等概念。

8.磁学:主要涉及磁场和磁力的产生和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磁力的作用规律、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电动机和电磁铁的原理等。

9.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结构和核物理。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衰变等内容。

10.宇宙物理:主要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宇宙物体的特性。

中学物理主要涉及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的特点、星系的形成等知识。

以上是从粒子到宇宙的物理复习要点的一个基本框架。

在备考中,建议您熟悉每个范畴内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多做相关的题目和实验。

第16章 粒子和宇宙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北师大版)

第16章 粒子和宇宙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北师大版)

新课教学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1.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由大量粒子构成的系统具有内能。
下列的各种情景中,不同形式的能量在发生相互转化 飞行的飞机——内能能转化为机械能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走向科学 原子论的复活:
“原子论”思想复活的事实基础: (1)多数物质可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
称为化合物; (2)一些物质不能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这些
物质称为单质,也称为元素; (3)对应各种元素,存在着各种原子,元素的差异就在于
它们的原子是不相同的。原子是元素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 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德谟克利特给学生讲课 (公元前460-公元前370)
新课教学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走向科学 原子论的复活:
古希腊学者的“原子论”思想缺少科学实验基础, 长期以来它并不占上风。
英.波意耳
英.道尔顿
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和测量了大量物 质的化学反应,复活和确定了“原子论”思想。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1.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历史上的第一类永动机的设计方案:
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不可能制成。
新课教学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2. 能量与能源
能量:能量与物质及其运动相互联系,对应于 不同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 磁能、内能、化学能等。
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为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九年级物理粒子与宇宙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物理粒子与宇宙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物理粒子与宇宙知识点框架粒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和宇宙的起源、结构与演化。

通过观察和研究物质的微观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本质。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与粒子与宇宙相关的知识点,这篇文章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基本粒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本粒子的概念。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也被称为“物质的组成砖”。

根据我们当前的理论,基本粒子主要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具有1/2自旋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通过费米子的组合和排列,我们可以构建出所有的物质。

费米子还存在一项重要的性质,即“泡利不相容原理”,该原理规定了两个具有相同量子态的费米子不能处于相同的量子状态,这解释了为何物质在微观尺度上是坚固而不会互相穿插的现象。

而玻色子则是具有整数自旋的基本粒子,如光子和强子等。

与费米子不同,玻色子在相同的量子态下是允许多个粒子占据同一个状态的,这种玻色子具有的性质被称为“玻色共享原理”。

例如,光子就是一种玻色子,因为在光学器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光子同时处于同一个状态,形成强大的激光光束。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到电子、质子和中子的结构和性质。

电子是最轻的基本粒子,它具有负电荷,且几乎没有质量。

质子和中子则被认为是原子核中的构成粒子,质子携带正电荷,中子则没有电荷。

第二部分:宇宙学与宇宙除了微观尺度上的基本粒子,我们还需要了解宇宙学和宇宙的结构。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它试图回答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如何膨胀的以及宇宙的最终命运等。

在宇宙学中,我们熟悉的一个概念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距今约138亿年前是一个非常高密度、高温的状态,整个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开始不断膨胀,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这样就有了我们所熟悉的宇宙。

然而,宇宙的最终命运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目前有几种理论存在,如“大撕裂”、“大冻结”和“大坍缩”等。

九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

九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

电磁波谱及传播特性
电磁波谱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 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传播特性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不需要 介质;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波长 和频率会发生变化。
光学现象与原理
光的反射
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会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回来, 形成反射光。
光的散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 八方散射开来。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 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 量往往不相等,存在能量的转化。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多种多样,如热能、电能、光能 等。这些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系统 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02 电磁波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横行为周期,纵行为族。每 个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有唯一的位置,其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 化。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和 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
由数以千亿计的恒星、星团、星云等组成的庞大 天体系统。
恒星
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的 天体。
3
行星系统
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系统,包括行星、卫星、小 行星等。
天文观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01
02
03
04
光学望远镜
用于观测可见光波段的天体, 如恒星、行星等。
射电望远镜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与宇宙.doc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与宇宙.doc

第十六章粒子与宇宙(一)课标要求及解读1.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按《标准》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

要求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说出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程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这条标准有利于发展学生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影响的意识。

这里主要应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来发展学生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意识,不必去记住关于能源的各种定义,应通过各种活动,如调查当地利用能源的发展状况,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通过讨论、分析,用科学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评价也应遵循这一思路进行。

由此可见,这条标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课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课时第二节浩瀚的宇宙 1课时第三节能源:危机与希望 1课时(三)教材编写意图物质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的宇宙是什么样的?这是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探索的两个问题,然而即使到了现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年代,相关方面的研究已达到科学的前沿地带,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尽管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已经逐步有了深入地了解。

本章分两条主线,分别介绍了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历程和其最基本的知识。

初三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但一般来说对于更深层次的物理领域了解较少。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有意思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本章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结构的过程和结果,其次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1.主线明确,条理清晰首先通过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使学生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并认识到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二浩瀚的宇宙课件

2.“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 地球居于宇宙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日心说”的提出者是 哥白尼 ,“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是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知识点二:飞向太空 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B )。 A.1961年 B.1957年 C.1969年 D.1967年
5.人类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 B )。 A.杨利伟 B.加加林 C.阿姆斯特朗 D.齐奥尔科夫斯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中国
人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破解宇 1948年物理学家 伽莫夫 提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宙奥秘 爆炸生成的“原始火球”不断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了今天还
之路 在膨胀着的宇宙
轻松尝试应用
知识点一:宇宙概观 1.关于宇宙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C.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D.银河系的中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项目
主要内容
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1957 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飞向 太空
1961 年4月12日,“东方-1”号飞船铸就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 太空的丰碑。 1969 年7月16日带着“阿波罗-11”号的火箭点火 升空,7月19日,飞船进入月球轨道。天空已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概观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太阳系内的一颗 行星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是 太阳 。太阳系中有 八颗 行星及它们的205颗卫星,还有约
17 600颗被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看到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人们称它为 银河 。 实际上它是无数星体集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叫 银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 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对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

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的理论和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的观点直接教给学生。

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继续探索,不提倡给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完美无缺、已经到头的感觉。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四边互动互动1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明确通过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图10-1-1展示的是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的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

图10-1-2是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

互动2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

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

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广阔无垠的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物质组成的。

互动3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

再比如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

我们把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

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极其微小的粒子。

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看不到,借助于电子显示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互动4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明确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实例。

互动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

教师总结:由上述事例说明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4;有的分子是由多种原子组成,指导学生观察图10.1-7。

互动6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明确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非常小,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

经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互动7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明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8页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理解其中的术语,但要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

1 nm =10-9m。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 nm。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 nm~100 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科学工作者正是通过对分子或原子的操纵,进行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学习了宇宙和微观世界。

知道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决定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知道分子可由一个原子组成,也可由多个原子组成。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在核外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方法归纳本节课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画卷,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

(二)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将一个普通的玻璃杯装满水,估算杯中水所含水分子的数量。

2.实践探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如月球、火星或其他天体。

从图书馆、因特网和学校的数据库中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写一份介绍宇宙的科学报告。

(三)板书设计第一节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3.原子结构①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②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③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纳米科学技术①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nm,1 nm=10-9m。

②纳米科学技术及应用。

16.2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程: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