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通过对商鞅变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辨正能力,比较能力。

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变革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原动力,使学生懂得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道理。

教学方法为任务式教学、合作探究、归纳讲授、重难点讲授。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认识商鞅变法的创新精神和大无畏斗争精神。

【二】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三】学生情况:本课针对的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商鞅变法的史实有大致的了解,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学生知识面较宽,参与意识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学习、参与课堂的特点。

学生也较为熟悉信息技术等现代化设备,将历史教学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加引发学生自主探求、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阶段:【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的背景,了解秦国之所以变法的历史必然性,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商鞅其人,以及地处西边,落后的秦国是如何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崛起的。

(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教学目标,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让学生明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重难点。

)【2】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商鞅1、成长的历程“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

”后来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

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

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

公元前365年左右,商鞅来到魏国,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

公叔痤临终之际,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未予理睬。

高中历史教学案: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教学案: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清单一变法的主观条件错误!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错误!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清单二经济措施1。

“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

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错误!(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错误!商鞅“燔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符合法家思想的主张,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具有维护秦国统治的作用。

但它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探究点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答案] 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考点阐讲】1、关于春秋战争时期的战争:(1)实质:奴隶主之间掠夺和兼并战争。

(2)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为急需土地、人口和对其他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3)影响: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积极意义:第一,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第二,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直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第五,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总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它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4)“春秋无义战”并不能概括此时期战争的实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1)改革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2)主要的改革运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3)改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的改革,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4)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战国初期变法运动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3、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方会琴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方会琴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方会琴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2)“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

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一定学过“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知道它的历史典故吗?知道它和历史上的谁有关吗?(同学们思考回答)商鞅,对和商鞅有关,视频展示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枭雄------商鞅和他的变法。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人教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人教版
答案: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它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奖励军功也促进了社会公平,使得普通士兵也能通过立功获得奖赏和提升,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8.题目:请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答案: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商鞅变法打破了井田制的束缚,使得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其次,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使得普通士兵也有机会获得奖赏和提升,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最后,商鞅变法实行连坐法,加强了社会治安,维护了社会稳定。
答案: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商鞅变法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商鞅变法实行了法律制度,使国家治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最后,商鞅变法实行了选拔官员的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公正。这些改革措施,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对于国家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朝代的更替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商鞅变法对于秦国崛起的重要意义。同时,商鞅变法中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对于学生理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影响也具有启示作用。
2.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影响:促进了秦国的统一和发展,提高了秦国的国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遭遇旧贵族的反对,人民的不理解等,但商鞅坚持改革,最终取得了成功。
4.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克服。
核心素养目标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课标要求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知道“废井田,开阡陌”,“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等历史概念;培养学生提取史料信息,概括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特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小话剧、视频﹑图片﹑文字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设计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决策,体会到商鞅敢于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政治勇气,学习商鞅作为杰出改革家的大抱负和大无畏气魄。

(2)在充分肯定商鞅变法进步性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变法手段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

培养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制度改革的特点的学科思维。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最近电视剧《大秦帝国》火爆荧屏,该剧艺术地再现了六国视秦为“夷狄”到六国畏秦如虎狼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魏国君臣蔑视秦》和《秦王宣示强大》两段视频)。

请大家告诉我秦国由弱转强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生:商鞅变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商鞅在秦国是如何进行变法的。

(进入课题: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B 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成果反馈】完成表格,初步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二【情境体验话剧表演】历史话剧:《行伍将军与嬴氏宗亲做邻居》设计意图:1.通过话剧强化学生对变法措施的掌握,让学生全面展示学习能力.2.话剧是贯穿本课教学的主线,重难点突破和课后探究都要和话剧联系.三.【重点突出】突出军功爵制和“废井田,开阡陌”(结合话剧和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话剧中不同阶层对商鞅变法的态度为什么会不同?【重点突出2】“废井田,开阡陌”结合下面材料,全面分析话剧中相关改革措施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理解历史问题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2〕“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

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社会稳定〕;家给人足、乡邑大治〔促进经济发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提高军队战斗力〕。

引出问题:商鞅是什么样的人物?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合作探究】1:商鞅是如何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商鞅被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B356和B350年两次变法。

〔3〕功勋卓著。

晋爵大良造,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2.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改革中的地位及其对秦国崛起的作用。
3.商鞅变法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如改革与创新、法治建设等。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短文,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2.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改革与创新的认识,要求:观点独到、论述充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商鞅变法的历史氛围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地理环境、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情景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历史角色扮演活动,如让学生扮演商鞅、秦孝公等历史人物,再现商鞅变法的决策过程和实施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感悟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秦国崛起的短片,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商鞅变法做好铺垫。随后,提出问题:“秦国为何能在战国时期崛起?商鞅变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商鞅变法的背景:介绍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的局势,分析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不足,阐述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2人教课标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2人教课标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执教者:滁州中学程晶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承接的是上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这场改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改革之一,对中国历史发
展影响深远。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商鞅简介,以及商鞅改革几个方面的内容。

按照《课标》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必修二学习过《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这些对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尤其本单
元第一课对学生掌握本课作了重要铺垫,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
有些概念对于学生有些陌生要作必要的分析。

【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
施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
改革活动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角色
扮演和讨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及
意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再现法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高中历史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2)“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

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用历代名人、学者对商鞅的评价来导入本课的学习:☆《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秦国的影响。

2.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改革精神和改革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及改革精神。

三、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

2.商鞅变法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国的发展历程,引入商鞅变法这一课题。

2.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讲解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分析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军制改革、法制改革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改革精神和改革方法。

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国家实力、增强中央集权等。

讲解商鞅变法在秦国引发的争议和矛盾,以及商鞅本人的命运。

5.商鞅变法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改革发展的启示,如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困难和阻力。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借鉴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7.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是否讲解清楚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启示是否有所理解。

3.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

4.课后作业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重难点补充: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同学们,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秦国地处西陲,想要崛起,面临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对,秦国旧制度束缚严重,社会发展滞后。

那么,商鞅变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显得尤为重要呢?”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看土地改革,商鞅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他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买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质课教案_0

第2课商鞅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商鞅变法的各方面内容,理解各项内容的内涵。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能够概括具体的变法措施。

材料分析: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总结变法的内容。

创设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创越时空回到当时,站在新兴封建地主、奴隶主贵族和农民的角度谈对变法内容的认识,由此深化对变法性质的理解。

分析比较:通过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认识两者改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商鞅变法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关注改革的意识,从历史中汲取改革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全面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利益的。

难点: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变法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商鞅的经历,由此导入新课。

一、变法的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如何才能富国强兵呢?二、变法措施展示材料,概括变法措施。

材料一: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食货志》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五: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材料六:(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七: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情景模拟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商鞅变法在现代社会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
-视频资源: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中国历史大讲堂:商鞅变法》。
-扩展书籍:《法家思想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等。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材料,观看相关视频,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历史意义。
-法制
-轻徭薄赋
3.法家思想运用
-法治
-严刑峻法
-权术
4.商鞅变法影响
-政治影响:中央集权
-经济影响:国家实力增强
-军事影响:战斗力提升
-文化影响:法家思想普及
5.商鞅变法历史意义
-推动历史进程
-影响后世改革
6.变法启示
-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板书设计采用层级结构,清晰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法家思想运用、影响和历史意义,以及给现代社会的启示。简洁明了的条目,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美观的字体,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拓展学习,共同讨论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形成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习题讲解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梳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学习商鞅的创新精神。
8.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和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出问题:“为什么秦国能够在战国七雄中崛起?”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指出:秦国的崛起与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密切相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鞅变法。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商鞅变法,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中的典型事例,深入剖析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内涵。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案 选修1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案 选修1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这些对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讨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及意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导入新课:你知道徙木立信的故事吗?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执行,商鞅通过“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徙木?人们对商鞅南门徙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2)商鞅南门徙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徙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讲授新课: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商鞅一生的主要经历:成长的历程、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成长的历程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后来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

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

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有个人的因素、家庭因素,此外,还受社会时代大潮的影响。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

公元前365年左右,商鞅来到魏国,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

公叔痤临终之际,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未予理睬。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⑴课前导学
[课程规范] 了解商鞅变法的详细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爱才如命,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破除井田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标: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获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破除“______________”,鼓舞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紧密的户籍管理办法,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⑵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的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抱负,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
C.秦孝公爱才如命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
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凌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乱,无法经商
知识点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6.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
C.燃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管理办法
8.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

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办法造成了上述现象( )
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
⑶课后见功
9.浏览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
请答复:
(1)两则材料的措施有何雷同之处?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3)概括两则材料所述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⑷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⑸拓展空间
10.浏览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
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答复:
(1)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3)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第5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⑴课前导学
一、1.法家学说 2.魏惠王 3.秦孝公治国平天下
二、1.土地私有土地买卖 2.耕织 3.度量衡
三、1.兼并战争 2.(1)二十等爵(2)世卿世禄制(3)连坐法(4)县制国君
(5)法经(6)社会风气习俗一夫一妻小家庭
⑵课堂识真
1-8 BAACBBDD
⑶课后见功
9.(1)削弱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因为在战国激烈的兼并战争中,政权与军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富国强兵。

措施:用什伍等连坐法建立紧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奖赏的规定开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赏田,削弱贵族的势力。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到达富国强兵的目标。

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毁坏,要顶住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到达目标。

解析解习题关键要抓住两次改革的目标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要能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⑸拓展空间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变法。

(2)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责备变法。

仅从商鞅个人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3)器重农业生产。

解析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富国强兵,对外战争获得重大胜利,对后世影响深远。

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便在商鞅变法时期,人民的累赘和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依然非常沉重。

材料二主要从道德角度评价商鞅,很明显,材料二对商鞅的认识非常片面。

材料三主要从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评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国力强盛、兼并邻国等,此认识基本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