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引言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未成年人犯罪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之策。

一、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家庭暴力以及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学校暴力、学业压力过大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道德败坏、犯罪行为的宣扬、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

二、后果分析1. 个人后果未成年人犯罪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可能会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被社会边缘化。

同时,犯罪行为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自卑、焦虑等问题。

2. 社会后果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犯罪行为会对社会的安全造成威胁,增加社会治安压力。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也会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冲击,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应对之策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重要环节。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同时,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

结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解决。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共五则)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共五则)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面临的大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

究其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上讲,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观上讲,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

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因素。

心理发育不成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具体而言,一是享乐至上的幸福观;二是哥们义气的友谊观;三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四是淡薄模糊的法制观。

2、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土壤。

第一、生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很多未成年人以“有钱”为荣,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信念。

社会上拜金主义、贫富差别的影响,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物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抢劫、绑架等手段获取钱物,从而走向犯罪深渊。

第二、社会管理力度不够,社会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离开学校的这部分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他们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社会上放任自流,思想苦闷,精神空虚,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

第三、不良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

未成年人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自然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向犯罪。

3、家庭教育的失当,为未成年人犯罪推波助澜。

一是家庭结构缺损,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

在单亲家庭中,未成年人由于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从而形成孤僻、冷淡的性格,甚至会走向极端,变得冷酷、残忍。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第一篇: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犯罪类型也多种多样。

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将影响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我们不断从犯罪心理角度研究分析犯罪动机,从发案特点寻求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新路子。

一、犯罪现状透视从近年来的调查情况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存在以下四个特点:1、团伙犯罪增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团伙犯罪(如:结伙抢劫、结伙偷盗等),他们往往模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成帮、结帮成派,共同进行犯罪活动。

2、暴力犯罪突出。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轻,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纵火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待到如梦初醒时,后悔晚矣!3、犯罪类型多样。

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也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一些新类型案件(如:绑架勒索、抢劫汽车、吸毒贩毒等)也有所涉足。

4、犯罪年龄下降。

未成年人犯罪中,在校生犯罪占据了相当比例,犯罪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初犯年龄越来越小。

二、犯罪心理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好奇心理。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辨别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

由于好奇心理引发的犯罪类型主要是:吸毒、色情暴力、网络等。

2、逆反心理。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对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不堪忍受,易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容易诱发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长教育不当,表现为过于严格、过于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忍受不了;二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造成孩子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进行反抗;三是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优等生的教育,而忽视差生的教育,容易使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

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极、错误的影响,进而产生形成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在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据各种媒体调查,在我国备受关注的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并且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犯罪,避免其对社会造成危害,使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等直接生活的微观社会环境中实现的,以下是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对策所作的浅析:一、未成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一)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过程的起点。

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有缺陷。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在这种家庭中,尤其是失去丈夫的家庭,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教育子女的责任就落到了妻子一方再加上家务劳动的压力、时间、精力等的限制,疏于管理和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一些家长因为自身的文化、工作等原因,没有遵循未成年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

据广东省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中有80%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娇宠溺爱。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就是因为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宠爱,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包庇的态度,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解决对策p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文化素质低下,有些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

他们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无心上学,把过剩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打闹,争强斗勇,由厌学到逃学,以至辍学,交坏朋友,误入歧途。

如:很多的校内抢劫案中作案的未成年人经常倚强凌弱,以大欺小,使用暴力抢劫小额钱物。

案发后,他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公安机关不会管,但在受到刑事处罚后才觉醒。

2.对自己行为后果认识模糊一些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

如某地发生的一起奸杀案,死者是一位86岁的老太太,公安机关破案后,杀人犯竟然是—个年仅16岁的未成年人。

他平时沉迷于黄色录像,由于好奇,遂对片中的主角产生模仿心里,以寻求刺激,满足好奇。

案发后第二天他还亲自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而就在此时他被民警抓获。

可见,犯罪后的他却若无其事,这就说明部分未成年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漠然心态和茫然无知。

3.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缺乏正确认识未成年人在认识上敏感好奇,喜欢新奇事物,富于想象,喜欢直观模仿,但辨别能力差,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不清。

一旦某种要求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而情绪的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好冲动,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二)客观因素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一些家长,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

家庭教育能力的弱化,不少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或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使未成年人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享受不到应有的快乐,使他们过早地到社会上寻求消极的东西,来补偿心灵空白,以至误入歧途。

2.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正规的社会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情操的主要基地。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多元化、网络化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许多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不良,父母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或者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不良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2. 社会环境: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家庭教育难以解决全部问题,许多未成年人进入了各种群体,不良性质群体的支持和教唆使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3. 心理原因:一些未成年人因为自身沉迷于网络游戏、心理问题,才会走上犯罪之路。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

家长要时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内心需求,指导他们正确的行为。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教育:政府和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

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让未成年人意识到犯罪的后果及其严重性。

3. 社区教育:社区应该建立相关机构,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音乐、体育、文艺等方式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1. 行政处罚:对于未成年人轻微的违法行为,政府和社会应以行政为主。

例如,可以加强对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减少未成年人在这些场所的时间和机会。

2. 司法处罚:对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的罪行,不可因为是未成年人就轻易放过他们,应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审判和司法处理。

3. 社会帮助:对于首次犯罪或非常轻微的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适当提供帮助和改造手段。

例如,可以借助社会资源,让这些未成年人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锻炼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正轨。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是目前社会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原因分析和科学的防范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不良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其行为。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缺席、独生子女等不良家庭环境都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2.社会环境不良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贫富差距、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媒体暴力影响等。

这些不良因素会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其在道德和法律标准上的失范。

3.学校环境不良学校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的因素之一。

学校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之间关系不良等。

这些不良因素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到其道德和心理健康。

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很有可能导致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

政府要加强文化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方面的教育,让未成年人懂得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对于有问题的未成年人,需要采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引导其积极面对问题,协助解决问题,从而消除问题的隐患。

4.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对于那些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的未成年人,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严惩,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其错误的严重性,引起强烈自我反省。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律性质,采取挽救为主,严惩为辅的态度。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一直在增长,给社会治安和法律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许多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不良,家庭环境不好等问题,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十分复杂,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可以解决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一、不良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环境问题。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个人都要工作,很难保证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格,放任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约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一些家庭也存在家暴、离婚、抚养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走向犯罪。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家庭弱势群体可以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其解决家庭问题,提高未成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二、社会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因素之一社会环境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影响因素。

一些社会现象,如贫富差距过大、道德沦丧、吸毒、卖淫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非常快捷,孩子们时刻都在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如果其生活周围有不良的例子,就容易产生模仿行为,也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我们需要从社会上下手,加强对社会不良风气和社会矛盾的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宣传好家庭美德和社会正确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措施应当同时针对法律、犯罪心理和教育层面为了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除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外,也需要在法律、犯罪心理和教育层面做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法律的约束,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为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设定更为明确的界限。

对于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需要及时整顿处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犯罪行为偏向性比较显著,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以抢劫、偷盗、入室盗窃等财产犯罪为主。

二是犯罪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常见的是青少年犯罪,尤其是15至17岁的人群。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频率高,不仅给受害人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犯罪。

二是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示范,导致他们对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

三是学校因素。

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不力以及学校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四是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与不良同龄人的交往,导致他们犯罪。

针对以上的特点和原因,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社会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普及,使其充分了解法律的约束和制裁。

三是改进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加强社会监管。

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社会防控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和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避免其沉迷于不良环境和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犯罪的直接损失,对受害者的影响,对未成年人自身的伤害,甚至对社会治理的破坏。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问题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是塑造一个孩子性格、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不好可能会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偏差。

目前的家庭普遍存在着缺少亲子关系、家风不正、缺乏家庭教育等问题,使得未成年人缺少了从家庭中寻得舒适感和情感交流的能力,而失去对家庭的依赖感和主人翁意识。

这使得孩子们容易被引诱到犯罪行为中去。

2. 信息沟通不畅社会治安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未成年人对社会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心理。

此时,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就应该投入更多的心力来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对社会和环境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不过现实却是相反的,家长忙于工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鲜有对未成年人如何应对犯罪问题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教育,这使得与孩子们的交流逐渐减少和缺乏。

3. 社会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是孩子们成长教育环境尤其是成长的道德规范、社会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等问题的影响。

如果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等教育机构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和文化认同,就会导致孩子们对社会与人的关系自行解释,偏离了常识和常规,从而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和行动的出现。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将家庭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让孩子们在良好的家风下成长。

家长要时刻与孩子保持沟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让孩子们信任家长,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重要的学习和成长场所,也是孩子们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社会心理教育和性格养成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深入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原因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照顾,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他们对社会价值观念认识不到位,或者对法律的尊重不够。

2. 学校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成长环境,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导致未成年人在学校中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现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毒品、色情、暴力等等。

未成年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预防措施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预防措施学校是未成年人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未成年人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 社会预防措施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比如,加强社会管理,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等。

三、结语总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艰苦而重要的任务,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
预防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家庭问题: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迷失方向,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2. 学校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暴力和欺凌等问题可能使一
些未成年人感到无助和排斥,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环境:贫困、失业、社会不公等因素对未成年人的成长
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更容易沦为犯罪的对象和施暴者。

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案
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倡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行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和成长环境。

3. 社会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贫困家庭和弱势
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
会和可能性。

结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
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我们可以为未成
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几点思考:
成因:
1. 家庭环境: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等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问题。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

教育质量的不足、校园霸凌、同伴
压力等问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走向违法犯罪。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犯罪行为被美化、传播和鼓励,可能会
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和
引导孩子的行为,提供正确的教育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当注重教育质量,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3. 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宣传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提
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 法律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注重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同时适当惩
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安全。

5. 心理辅导:对于有问题的未成年人,应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
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包括教育、培训、就业等,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获得感,降低犯罪风险。

以上只是一些思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并采取综
合措施来解决。

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深入理解

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深入理解

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深入理解引言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是指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理解,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失业率高、教育资源不足、社会不公平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挫折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2. 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挫折和冲突,从而采取违法行为作为发泄或获得满足的途径。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不良行为示范、家庭暴力等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解决方案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解决方案,从社会、教育和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干预和预防。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社会层面: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2. 教育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挫折和冲突,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榜样,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4. 法律层面: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保护机制,同时对于犯罪行为进行及时、恰当的法律制裁和教育。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和解决。

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完善法律保护机制,我们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保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一个社会问题的深度探讨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对犯罪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社会背景:1.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工作忙碌、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出现。

1.2 媒体与网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与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日益加深。

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媒体内容中的暴力、犯罪元素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原因分析:2.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2.2 学校因素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学校欺凌、教师纵容等现象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就业压力等问题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压力,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三、预防措施:3.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3.3 社会关怀的加强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教育资源,减少贫困家庭的压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学校教育、加强社会关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不仅对个体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有效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

2.1 社会原因2.1.1 社会变革与家庭教育缺失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互联网和媒体的普及,传统道德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疏于关心和教育子女,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加剧。

2.1.2 社会不公平和贫困贫困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经济条件落后的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未成年人失去了发展机会,易于误入犯罪的歧途。

2.1.3 学校教育缺失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

学校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2 个体原因2.2.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家长溺爱或者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2.2.2 心理因素部分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等。

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犯罪倾向。

2.2.3 同伴因素同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些未成年人会受到不良同伴的引诱,从而开始犯罪活动。

2.2.4 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对法律的了解和理解相对较少,很多犯罪行为是在对法律不了解或者对法律轻浮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采取多种预防对策,包括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措施。

3.1 社会层面的预防对策3.1.1 家庭教育的重视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教育水平,减少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家庭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每个犯罪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为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稳定和和谐与否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若家庭存在家暴、离异、重男轻女等问题,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影响,若过于纵容或严厉对待孩子,都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社会适应困难,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形成个性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的物质贫困、社会地位的低下、教育资源的不均等问题会使未成年人产生挫折感和不满情绪,从而通过犯罪来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

此外,成人犯罪的样板行为、暴力媒体的影响也会进一步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

3.个人因素个人心理问题亦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因素。

例如,自卑感、自我价值认同缺失、不能正确处理情绪等心理问题容易导致未成年人找不到释放情绪的途径,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可能使之价值观出现与正常社会价值观不符合的情况。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措施1.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应鼓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孩子的榜样。

2.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关键环节。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青少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确保他们接受到优质教育。

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青少年参与或实施的违法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未成年犯罪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青少年个人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地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人问题三个主要方面。

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紧张节奏,给青少年带来了不适应和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淡化,青少年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感减弱。

同时,媒体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暴力、恐怖内容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容易受到负面示范和引导。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谐、父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指导等问题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父母工作忙碌、缺乏对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容易导致青少年感到无助和失落,进而与不良朋友交往并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问题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造成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尊心脆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使得青少年较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和非理性行为。

面对未成年犯罪问题,应从多个层面采取综合对策。

首先,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对暴力和恐怖内容的管理与抵制。

其次,在家庭层面上,父母应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要做到关爱有度,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

在家庭中,父母应是子女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青少年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师生信任与沟通,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可以组织各类社会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娱乐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如家庭矛盾、父母
离异、父母缺少对子女的关注和支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
反常的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网络暴力、恶劣的校园氛围、犯罪文化等等。

3.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的原因,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抑郁症等等。

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可以包括:
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减少犯罪发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
我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的原因,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4.犯罪惩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从轻或
减轻处罚,同时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重建价值观
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分析和客观评价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并积极寻找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并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对策建议。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我国第四次、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少年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重在30%左右(1990年3.83亿,占比33.9%;2000年为3.45亿,占比27.8%)。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少年约有3.41亿[1]。

由这个庞大的少年基数决定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的庞大。

在来自法院系统的一本资料汇编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惊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截止到2006年的7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

根据司法部的统计,2001年全国未成年犯总数为15328人,2002年为16479人,2003年为19990人,2004年为21975人,2005年为23957人[2]。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第一是文化水平低的多,即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较多。

第二是低龄犯罪主体增多。

有的不法之徒以不负法律责任为诱饵唆使操纵未满14岁的儿童犯罪。

加之社会不良风气以及未成年人不良性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犯罪低龄化的程度已相当惊人。

第三是农村未成年犯罪增加。

第四是女性犯罪率上升。

第五是独生子女犯罪增多。

第六是在校生和辍学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第七是重新犯罪的增多。

2.严重犯罪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性质更加严重,不少大案要案都有未成年人参与。

作案的种类主要是重大杀人、伤害、爆炸、强奸轮奸案件以及重大盗窃、抢劫、贩毒、贩卖枪支弹药等严重刑事犯罪。

在全国法院审理判决的未成年犯中,严重犯罪所占比重1992年为64.35%,1993年为68.51%,1994年为64.82%,1995年为65.1%;严重犯罪的未成年犯人数,1992年为21493人,1993年为22204人,1994年为24885人,1995年为23328人,呈居高不下的态势。

3.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愈趋成人化,犯罪手段及方式显得成熟老练。

在犯罪预备阶段多表现为策划及准备工作相当充分详细,在犯罪实施阶段,不心虚、不胆怯。

比如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法院所审理的张某某、吴某某盗窃案,其中张某某及吴某某虽然只有16岁,但其盗窃作案多起均未被发觉,主要原因是该被告人在盗窃前就到被窃户进行踩点,在实际作案时,自己头上用丝袜套住以免被他人认出,在夜里盗窃被害人家的鸡鸭时,先用绳子扣住被害人家的门,以致即使作案过程被被害人发觉,但该二被告人依然能从容逃走,直至作案38起才被抓获[3]。

4.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高。

当前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所持的态度是从轻或减轻,因此对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适用缓刑或轻刑的较多。

根据此次调研发现,因种种原因,这些未成年人在服刑期满后或缓刑期满后又犯罪的现象较多,不少未成年人属于二次或三次被追究法律责任。

比如一寻衅滋事案的被告人陶某某在16岁时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缓刑期满后,又参与寻衅滋事,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5.未成年人纠合犯罪增多。

近年来,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也有增多的趋势,一些过早离开学校的未成年人因平时无事可做,从而拉帮结派,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没有经济来源就去偷或抢。

或者是受不良影视的影响,动辄为所谓的朋友义气而无辜殴打他人,到处寻衅滋事,惹事生非。

6.转化型犯罪增多。

近年来,因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往往在一念之间导致一些犯罪由轻罪转化为重罪。

这种情形多发生在盗窃或抢夺过程中为逃跑而使用暴力。

比如吴某及刘某二人相约去偷狗卖钱,在盗窃过程中,被人发现,在狗的主人追赶他们时,为了逃跑,他们用棍棒击打了受害者,以致案件性质由盗窃转化为抢劫。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

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下面是从家庭、社会、学校及青少年自身等多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的简单分析:1.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家庭都是残缺家庭,或是父母离异,或是有一方去逝甚至父母双亡。

未成年人自小就随祖父母生活,缺少一种直接的有效的管教。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

因其父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无法照料或管理,通常只是从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所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性或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或解决。

因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极易形成了不良的人生观、金钱观,不图通过刻苦学习与工作获取金钱,而是通过偷或抢来满足个人享受的欲望。

2.社会环境的影响。

调研显示,犯罪的未成年人经常去的一些场所就是网吧、迪厅等玩乐场所,而这些地方又最易滋生寻衅滋事或聚众斗殴。

主要原因是:网络上的一些暴力性游戏直接刺激了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理,以至未成年人沉缅于游戏,不思上学,长期流落于社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不良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中的一些人的不良行为,也会程度不等的给未成年人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3.学校普法教育的弱化。

近年来国家大力强化了普法教育,国民总体法律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一些学校来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造成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有些未成年人对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要承担何种责任,甚至犯了罪还不知道。

比如上面所举的刘某、吴某二人抢劫案,在庭审中,三被告人一直认为偷一条狗不算犯罪,却不知道其行为已转化为抢劫。

4.不良文化传媒的影响。

当前一些影视节目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一种间接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一些反映侦破过程的、反映一些黑社会内幕的电影电视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很多未成年人看了这些影视剧以后觉得有意思,并极力模仿。

比如该院审理的丁某某聚众斗殴案,在斗殴过程中,丁某某及他人手中所持砍刀达一米多长,在砍人时根本不作思考,与一些电影中所展示的镜头极为像似。

5.社区矫正功能的丧失。

据调研,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矫正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很多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后往往被判了缓刑,对缓刑犯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是由各地的社区矫正中心承担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社区矫正中心的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不能有效的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与监管。

未成年人在缓刑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改造,从而重新犯罪。

6.青少年自身心理发育不健康。

青少年心理与生理发展不一致。

现在孩子的早熟现象越来越明显,所谓的早熟也只表现在生理方面,但在心理方面是严重的不成熟,未成年人的活动在学校居多,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并不了解,各种想法表现出幼稚、狭隘的特点。

而且未成年人的腺体发育还不成熟,其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力欠缺。

因此未成年人往往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激情与冲动,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而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在:(1)强烈的犯罪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寻求自己的人格地位,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强烈的要求平等,追求自由权利。

此时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与父母老是对着干,那似乎是在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想要摆脱束缚。

当被强制性的手段压制时,反抗情绪会越来越大。

由于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欠缺,极易走上歧途还有就是未成年人的比较敏感,一点小小的不公平或来自社会的不平等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

(2)极端的性格倾向。

极端外向或极端压抑的性格特征最易发生剧变,会如火山喷发般强烈,不可遏制。

外倾特征明显的人表现为拉帮结伙,他们会寻找志趣相投的人组成他们的小团体,他们会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崇尚用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而性格压抑的人极度敏感,他有自己的世界,所有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来评价周围的人和事。

他们甚至不与父母交流,什么事都自己憋在心里。

由于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往往在犯罪后仍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然铸成大错。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对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对国家的前途,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大的潜在破坏力,因此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粗浅建议:(1)持续不断地加大全社会普法力度,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加大对“两法”的学习宣传和落实,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素质。

政府应当将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法制教育作为对未成年人普法的主要渠道,在教育方式上要多样化,可以采取开设模拟法庭、举办忏悔报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培养学生学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媒体应加大对案例的报道力度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减少或杜绝宣扬暴力色情等格调低下的文章,在全社会形成讲法守法的大气候,在每个家庭形成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打黄扫非”活动,减少不良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多方面入手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印刷、网络、图书、音像市场的治理和审查力度,打击文化市场领域的犯罪活动,清理、净化文化市场。

要特别加大对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允许未成年人消费的经营者要采取严厉措施。

努力减少社会阴暗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3)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功能,提升社会矫正水平。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矫正中心的作用和功能,对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的管理和矫正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切不能流于形式,要勇于探索对未成年犯进行矫治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监管教育过程中应着重进行对青少年正当人格的培养。

在青少年返回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一些可以帮助未成年犯就业的途径,来鼓励未成年犯自立自强。

(4)政府应对失学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提高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最大程度减少犯罪源。

要切实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务必注意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一是全社会要在减少失学儿童方面下功夫,防止贫困家庭的子女过早离开校园,并全力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