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 (2)

合集下载

第一章古代文学——2、荷马史诗解析

第一章古代文学——2、荷马史诗解析
他对命运的清醒认识,对于国家的忠贞赤诚,特别是 对于个人幸福的留恋、对妻儿父母的尊重、对个人与民族 国家的责任关系的认同,体现了此时期人的变化,人的主 体性的自觉意识观念萌芽并生长着,标志着真正的人的觉 醒。
《伊利亚特》第6卷
赫克托耳:“……如果 我停留在这里,远远站着 旁观,我便是一个懦夫, 便要在特洛亚人的面前丢 脸!我的勇气也不允许我 这么做,它总是驱使我到 最前线。我的心预感到不 久神圣的特洛伊城会沦为 废墟,普里阿摩斯国王和 他所有的人民都被毁灭。”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主要内容:
一、关于“荷马史诗”的几点说明 二、“荷马史诗”的内容 三、《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 四、“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一、关于“荷马史诗”的几点说明
1、荷马(Homer)
古代传说荷马是个盲乐师, 是公元前九世纪的人,住在希 腊东部的小亚细亚一带,他的 地位、身份,都和他在《奥德 修纪》卷八里所描写的老乐师 差不多。他们经常带着竖琴, 出入贵族厅堂演唱一些歌咏英 雄事迹的诗歌。
特洛伊战争起因
“不和的金苹果” 珀琉斯和忒提斯 不和女神厄里斯 “赠给最美丽的女神”
“天下第一美神”
赫拉 权利,最伟大的国王
雅典娜 智慧,最勇敢的战士
阿芙洛狄忒 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海伦私奔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 了阿芙洛狄忒,由此 引起赫拉和雅典娜对 帕里斯的不满。 后来,帕里斯到 斯巴达做客,拐走了 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 子海伦和大批财物。
十年战争
• 这一行为,激起了希 腊各部落的公愤,他 们公推墨涅拉俄斯王 的哥哥,迈锡尼国王 阿伽门农为首领,调 集了10万大军,驾着 1000多条战船,渡海 攻打特洛伊。战争进 行了10年。

【练习题】外国文学史练习题章节习题经典论述题及模拟试题

【练习题】外国文学史练习题章节习题经典论述题及模拟试题

【关键字】练习题外国文学史练习题(章节习题、经典论述题及模拟试题)外国文学史(高教版)章节习题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B.《美狄亚》、《奥德修纪》C.《伊利昂纪》、《奥德修纪》D.《俄底浦斯王》、《奥德修纪》2.《伊利昂纪》中两个主要英雄人物是()。

A.赫克托耳、普里阿摩斯B.阿喀琉斯、赫克托耳C.阿喀琉斯、奥德修斯D.赫克托耳、阿伽门农3.《伊利昂纪》中希腊联军统帅是(),,A.阿喀琉斯B.赫克托耳C.帕特洛克罗斯D.阿伽门农4.《奥德修纪》描写()在特洛伊战争之后返家的过程。

A.阿喀琉斯B.奥德修斯C.赫克托耳D.卡吕普索5.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是()。

A.萨福B.品达C.阿纳克瑞翁D.维吉尔6.“古希腊悲剧之父”是()。

A.埃斯库罗斯B.欧里庇德斯C.普劳图斯D.贺拉斯7.古希腊有名的文艺理论家是()。

A.柏拉图、亚里土多德B.柏拉图、贺拉斯C.亚里士多德、贺拉斯D.贺拉斯、奥维德8.第一部“文人史诗”是古罗马的()的()A.维吉尔、《埃涅阿斯纪》B.维吉尔、《农事诗》C.荷拉斯、《埃涅阿斯纪》D.奥维德、《变形记》9.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A.《圣经》B.《新约全书》C.《旧约》D.《路加福音》2、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是()。

A.奥林波斯B.普罗米修斯C.耶稣D.波塞冬2.下列属于古罗马戏剧家的有()。

A.普劳图斯B.泰伦斯C.西塞多D.维吉尔3.《新约》中的“福音书”包括()。

A.《马太福音》B.《马可福音》C.《路加福音》D.《启示录》4.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中的英雄有()。

A.阿波罗B.雅典娜C.赫刺克勒斯D、伊阿宋5.“荷马史诗”中的主要人物有()。

A.阿喀琉斯B.赫克托耳C.普罗米修斯D.奥德修斯6.下列作品中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有()。

A.《变形记》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C.《特洛亚妇女》D.{俄底浦斯王》7.下列作品中属于阿里斯托芬的有()。

第一章第二节荷马课件.ppt1

第一章第二节荷马课件.ppt1

在《奥》中变得文明而理性了,他们更像
正义的化身,是“用哲学净化过的世界良 知”。 《奥》中雅典娜与奥德修斯两个智慧化身 和谐的关系,更体现了古典的和谐和热爱
理智的理想。
六、人文精神的完美载体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 部史诗合起来彰显了完整的荷 马和成熟的古希腊人文精神;
西方人本主义在“力”与“智” 的维度上获得了统一和升华— —个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在于力 量,而且必须拥有智慧。
/林中又会萌发,长出新的绿叶,/人类也 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3、诸神的“人性”
神是不死的凡人,是人的理想化 ,它为英 雄世界奠定超越性的基础; “荷马史诗里的众神既不是普渡众生的菩萨, 也不是作为道德楷模的基督,亦不是接受凡 人顶礼膜拜的真主。 …… 神是不死的‘凡 人’。” ——郑克鲁 “必死的命运赋予了《伊利亚特》众英雄悲 剧性的高度和尊严” 。阿喀琉斯的典型 性…
第二节《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与《奥 德赛》是欧洲上古文学 中最杰出的两部英雄史 诗,西方文学的第一座 丰碑。荷马因为这两部 传世的史诗而常常被称 为“最伟大和最神圣的 诗人”。
一、荷马及“荷马问题”
生活的年代:相当模糊的 时段——公元前11世纪中 到前 8 世纪,较精确的说 法为前9-8世纪。 出生地:希腊至少有 7 个 城城市号称是诗人的故乡, 多数文献倾向于荷马是与 希腊半岛隔爱琴海相望的 小亚细亚某地人。
2、命运的主宰:
希腊人的主宰性观念,即“命运观” ; “命运女神”( Moira ,摩伊拉)据说 是比奥林匹斯众神更古老、更强大的神, 在希腊语中的基本意思是“份额” ;

“人一生下来,不论是懦夫还是勇士,/
我认为,都逃不过他的注定的命运”。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第一、第二单元单元基础巩固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第一、第二单元单元基础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第二单元基础巩固练习列举题:1.文明古国与发源地(1)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2)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是:(3)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2.古代亚非文明古国与强盛时期(1)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的统治者:(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3)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3.文明古国与文明成就(1)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古埃及的古老文字:(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4)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5)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4.根据提示填写历史人物(1)公元前15世纪通过扩张使古埃及地跨亚非两洲:(2)公元前18世纪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3)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4)创立佛教:5.列举出《汉谟拉比法典》中划分出的三个社会等级名称:(1)(2)(3)6.列举出印度河流域出现的早期文明遗址:(1)(2)7.列举出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1)(2)(3)(4)8.列举出佛教的主要教义:二.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印度最高统治者的陵墓是金字塔B.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攻占古埃及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D.佛教不允许低等级的人入教()2.最先入侵吞并古埃及的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B.波斯帝国C.罗马帝国D.古巴比伦()3.《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A.奴隶B.奴隶主C.地主D.无公民权的自由民()4.古印度社会里最卑贱的阶层是A.吠舍B.首陀罗C.贱民D.奴隶()5.古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

最能证明这个结论的是:A.太阳历B.金字塔C.空中花园D.象形文字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题一、列举题:1.根据提示填写地名或国名(1)欧洲文明的发祥地:(2)希腊最早的文明出现在:(3)把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国家:(4)古代希腊最大的城邦:(5)亚历山大率军队出奇制胜打败波斯帝国:(6)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国家:2.根据提示填写人物(1)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征战十年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3)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4)公元前73年率领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3.根据提示填写文化名人(1)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2)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4)命人编制“儒略历”:(5)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罗马共和国时期掌握决策权的机构:(2)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3)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4)今天各国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5.根据提示填写内容(1)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希腊人物雕刻艺术的两项杰出作品:(3)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4)罗马代表性建筑的成果两项:二、选择题()1.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希腊城邦的居民都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B.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西罗马帝国在雅利安人的打击下灭亡()2.下列哪项文化成就属于古希腊A.宙斯像B.万神殿C.凯旋门D.大竞技场()3.罗马共和国时期,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对平民不利的决议A.执政官B.保民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4.下列事件①罗马帝国建立②斯巴达克起义③凯撒成为独裁执政官○4罗马帝国分裂,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②①○4③B. ③①○4②C. ②③①○4D. ①○4②③()5.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来源于是古代人的贡献。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1)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2)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两条线索展开,是一部十分悲剧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3)剧作结构复杂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浮士德(1)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的主人公。

(2)主人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灵”与“肉”的矛盾,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

狄更斯(1)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

(2)他的创作反映的是19 世纪英国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代表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3)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等。

表现主义(1)出现于20 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

(2)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3)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新感觉派(1)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流派。

(2)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3)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教会文学(1)又叫僧侣文学,是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

(2)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取材于《圣经》。

(3)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哈姆来特(1)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来特》的主人公.(2)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形象。

(3)性格忧郁,善于思考。

莫里哀(1)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著名的喜剧作家。

(2)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矛头指向封建贵族。

(3)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太太学堂》等。

“威塞克斯小说”(1)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

(2)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

(3)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吠咜》(1)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是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总集,婆罗门教的经典。

(3)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抒情诗,记录了印度上古时期的巫术、宗教、哲学等内容。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艺术人学2—荷马史诗

艺术人学2—荷马史诗
杨昌龙
第二讲
时代的英雄
(解读“荷马史诗”) 解读“荷马史诗”
第二讲 解读荷马史诗
主要内容
一、关于“荷马史诗” 关于“荷马史诗” 的几点说明 二、 “荷马史诗”的 荷马史诗” 人学内容 荷马史诗” 三、 “荷马史诗”的 人学艺术 荷马和诗歌女神
第二讲 解读荷马史诗
几点说明: 一 、 几点说明:
1、 关于荷马 历史上确有其人, 历史上确有其人,可能生活 在公元前10 10- 世纪之间, 在公元前10-8世纪之间,是 个盲人乐师,瞎眼的专业艺人。 个盲人乐师,瞎眼的专业艺人。 2、《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包括两部史诗: 包括两部史诗: 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 《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 奥德赛》 又译《奥德修纪》 《奥德赛》 又译《奥德修纪》
第二讲 解读荷马史诗
二、“荷马史诗”人学内容: 荷马史诗”人学内容:
战争起因:当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 1、战争起因:当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 发展中矛盾冲突的结果。但从人学艺术的角度研究, 发展中矛盾冲突的结果。但从人学艺术的角度研究,其直接原因来 自三个神话故事:帕里斯的诞生 评美、和海伦的关系。 诞生、 自三个神话故事:帕里斯的诞生、评美、和海伦的关系。
帕里斯和海伦
帕里斯评美
第二讲 解读荷马史诗
这三个经典故Leabharlann 中,蕴涵着三个文学母题(原始意象), 这三个经典故事中,蕴涵着三个文学母题(原始意象), 包含着三条哲理启示: 包含着三条哲理启示: 帕里斯:未出生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长大成人之后, 1)帕里斯:未出生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长大成人之后, 在财、 色三者之中,选择了“ 成为一个花花公子。 在财、智、色三者之中,选择了“色”,成为一个花花公子。在 神曲》《浮士德》等名著中,都把他打入地狱。 》《浮士德 《神曲》《浮士德》等名著中,都把他打入地狱。 美神爱神:她绝顶美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欢乐, 2)美神爱神:她绝顶美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欢乐, 但 也惹祸生端,常常造成灾难和痛苦。爱情的悲喜剧, 也惹祸生端,常常造成灾难和痛苦。爱情的悲喜剧,从古演到 从今演到后世,以至无穷。我们应当清醒对待. 今,从今演到后世,以至无穷。我们应当清醒对待. 不和的金苹果:统治者的宝座、各级官职、名誉地位、 3)不和的金苹果:统治者的宝座、各级官职、名誉地位、 不和的金苹果” 金钱美女、甚至权力职称 职称, 金钱美女、甚至权力职称,都可能成为一只 “不和的金苹果”。 知识能救国,黄泉君眼可闭;职称堪杀士, (知识能救国,黄泉君眼可闭;职称堪杀士,红尘吾意难平)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1.长篇叙述诗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世界史上册 2

世界史上册 2

世界史上册1、知道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相关史实:(1)、古埃及:发祥地点: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历史进程:①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统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

③灭亡:公元前6世纪,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④文明成果-金字塔: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个。

(2)、古巴比伦:发祥地点:亚洲西部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历史进程:①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②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①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②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发祥地点: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历史进程:①文明兴起: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②外族入侵: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种姓制度的内容及影响?①内容: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犬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②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知道希腊文明?(1)雅典城邦的兴起:①公元前8世纪,雅典是当时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②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了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伯利克里时代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内容:①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①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②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亚历山大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1)兴起①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②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发展①逐渐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②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取得胜利。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上)PPT 第一章 古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上)PPT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稍晚于史诗出现的《往世书》流传至今的有 18部,主要以诗体写成,夹杂部分散文体, 其传说中的作者是毗耶婆(广博仙人)。 《往世书》描绘了从鸿蒙开天,宇宙成形到 诸神谱系、功绩和英雄传说等丰富的内容, 颂扬为民除害降妖的神祇和英雄,实际上反 映了广大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憎感情。
佛教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由释迦牟 尼创立。针对婆罗门教的特权意识,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不需要祭 司的引导和典礼仪式,每个人都可以靠 自己的修行达到真理的彼岸。
西塞罗被人们称为“拉丁散文泰斗”,他 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也是杰出 的演说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成就主要是 书信和演说词,目前尚存的有书信900封、 演说词58篇,其中著名的演说词有《菲力 匹克》、《驳安东尼》等,流畅雄浑,文 词丰富,句法严谨,极具说服力和鼓动力。
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500年左右, 是印度从原始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形成 的过渡时期,史称吠陀时期。
在吠陀时代,重要的祭祀活动都由祭司 主持,祭司们将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诗 歌和自己的一些作品编订成《吠陀本 集》,奉为圣典。
《吠陀本集》是印度人最古老的宗教文 献,共分为四种:《梨俱吠陀》、《娑 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 陀》,其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 陀》和《阿闼婆吠陀》。
文字记载的希腊神话最早见于荷马史诗, 其后,诗人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世纪)的 长诗《神谱》对宇宙的起源和神的谱系做 了最早的描述,成为后来希腊神话作品的 底本。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两大部分,前者以创世、诸神的产生、神 的谱系、神的活动等为主要内容,而后者 的主角则是半人半神的英雄。
根据希腊神话,主神宙斯与其他诸神以 高度组织化的形式共同居住在希腊北部 的奥林匹斯山上,构成“奥林匹斯神话 系统”,这是现实当中父权制社会的一 个缩影。

故事大全-宝藏出自荷马史诗 精品 (2)

故事大全-宝藏出自荷马史诗 精品 (2)

宝藏出自荷马史诗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之间,古代希腊产生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两部长诗进行最后加工整理的作者名叫荷马,这是个到处演唱的盲人歌手。

因此后人把这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取材于古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战争故事,它情节生动,结构完美,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多年来,它的艺术魅力迷倒了千百万崇拜者,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意大利的但丁到俄罗斯的普希金,都是它的忠实读者。

然而,对荷马史诗崇拜得五体投地,而且对它几乎每句话的真实性都笃信不疑的,则要数十九世纪的德国商人亨利希·施利曼。

他认为荷马史诗中描写的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场景并非完全是艺术想象,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

依据史诗的指点,他在小亚细亚半岛发掘出湮没两千多年的特洛伊古城遗址,找到了普里阿蒙宝藏,又在伯罗奔尼撤半岛发掘了迈锡尼王族的陵墓,打开了阿特柔斯宝库,从而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两三千年的新世界,填补了欧洲古代史的一大空白。

书中自有黄金屋,施里曼凭借荷马史诗发掘宝藏的传奇经历,无疑成了这句名言的最好佐证。

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让我们慢慢道来。

施利曼出生于德国北部麦克伦堡的新布阔夫镇,父亲是个穷牧师。

由于家境贫寒,父亲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却酷爱古代历史,经常绘声绘色地给他的个孩子讲叙荷马史诗所记载的有关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故事。

那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抢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

于是,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鼓动所有的希腊首领去讨伐特洛伊人。

他们乘坐条大船到达特洛伊,对这座城市围攻达年之久,仍未成功,最后还是巧施木马计才攻进城门,打败了特洛伊人,抢回海伦,并纵火焚毁了特洛伊。

对这个故事,孩子们百听不厌,尤其是亨利希更是瞪着小眼,听得入神。

年的一天,牧师特地从街上买来一本叶勒尔编的儿童版《图说世界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岁的儿子亨利希。

小施利曼坐在桌边,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本引人入胜的图书,一幅描绘大火笼罩特洛伊城,达尔达尼亚王埃涅阿斯背着年迈的父亲逃难的插图,激发起他强烈的好奇心。

《荷马史诗》读后感(2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2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

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

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

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

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

《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

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

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

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二节 荷马史诗
材处理以及布局谋篇技艺。两部史诗都涉及 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但都是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与 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 时间上。《伊利昂纪》围绕着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而展开。 《奥德修纪》采用两条线索叙述,同时,奥德修斯的回乡 也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叙述方法,而是采用了从中间开始 的回顾方式加以叙述。 • 2、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人物的多个性 格层面,不把人物作简单化处理。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 了多种描写方法。海伦,奥德修斯。 • 3、丰富生动的比喻(荷马式比喻)。定语式、明喻。
荷马史诗的文化内涵
• 3、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 人的悲剧意识。承认命运的存在,但并不悲观绝 望。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苦难和磨难,在短 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 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 和进去精神的光华。人终究还是要死的,但他在 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了磨练。表现出即使在最酷 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 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 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 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便是古希腊人 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荷马周游各地搜集特洛伊英雄传说
特洛伊城遗址
特洛伊城复原图
荷马史诗的内容与人物
• 初民阶段,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 的矛盾构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部落之间 的战争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斗争也就构成了史 诗的主要内容(周民族史诗《生民》)。荷马诗 抓住了希腊民族初民阶段社会的重大矛盾,以巨 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表现了童年时期希腊人向 异族和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 • 《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著,它的 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情节。 阿基琉斯与赫克托尔形象。

第二节荷马史诗

第二节荷马史诗



*阿尔多诺:探讨了《奥德修斯》中神话与启蒙的辨 证法 这是人类最初摆脱神话、力求理性,自由把握自我的 记载,体现了启蒙观念,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一 次次的控制内心的自然,牺牲自我的热情来摆脱自然 的诱惑,由此,他在逃离神话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 失去了自我的自然。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技术和理性所构成的工具理性已经 控制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神成了一种纯粹的娱乐 消遣。理性、精神、情感、主观性与大自然本身被形 式逻辑、数字、和交换原则所控制、统制、与奴役。拉Fra bibliotek奥 孔返回
美女海伦
很像森林深处爬在树上的知了, 发出百合花似的悠扬高亢的歌声, 特洛亚的长老们坐在望楼上, 他们望见了海伦来到了望楼上面, 便彼此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特洛亚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
为这样一个妇女长期遭受苦难 无可抱悲,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


《伊利亚特》的中心人物是希腊英雄阿喀琉 斯——个人主义; 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 ——集体主义 《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机警和智慧。
2菲罗克忒忒斯拉奥孔返回很像森林深处爬在树上的知了发出百合花似的悠扬高亢的歌声特洛亚的长老们坐在望楼上他们望见了海伦来到了望楼上面便彼此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荷 马 史 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 2000多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 诗的典范。
盲诗人荷马
唯其瞽目,才能穿透 世俗的迷雾,洞察人的 心灵。
后世影响

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在古希腊.荷 马史诗是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古希腊的雕刻艺 术大部分都是从史诗中猎取题材。后世的文学 家如埃斯库罗斯、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 德等或从史诗中寻找素材,或从中获取灵感, 或模仿史诗的形式。荷马史诗成为欧洲文学中 优秀的典范。

第二讲 荷马史诗

第二讲 荷马史诗

集中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的51天里发生的事 情。史诗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情节和刻画 人物,所记述的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两次
愤怒有关。阿喀琉斯心中怒火的平息,也
是史诗的结局。
视频点播
海伦与帕里斯
视频点播
十年战争
视频点播
双雄对决
视频点播
赫克托耳之死
人物分析 ——
1)阿喀琉斯
1) 身世 2)命运 3)性格 阿喀琉斯是人间国王帕 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 的儿子,具有健美的肌 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 战斗的冒险性格。神谕 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 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 战场上光荣地死亡。
黑格尔所言的“理性的狡诈”:“为了维持自身而丧失自身,在内在 世界进行自我的补足。” 这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Self-preservation?
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自我异化与回归本真的英雄。 心思缜密,善于自我伪装。十年特洛伊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 与文明,也几乎毁灭了人的正常情感与灵魂。继之而来的十 年海上漂泊更是坎坷。 面对充满威胁的世界,他深知存在的艰难与伪装的必要,因 此他似乎总是有意掩盖自我,伪装成陌生人,以虚假的面目 出现,与社会、与他人相疏离。
宙斯
与勒达
n
斯巴达王后
勒达
海伦与波吕克斯 卡斯托耳与克律泰墨斯特拉
特洛伊战争 神与英雄
希腊联军
阿伽门农 (迈锡尼) 阿基琉斯 墨涅拉俄斯 (斯巴达) 奥德修斯 (伊萨卡) 雅典娜 赫拉
特洛伊 普里阿摩斯 赫克托耳 帕里斯 阿弗洛狄忒 阿波罗/德伊福波斯 波塞冬(祝福与诅咒)
海伦
四、《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之《奥德修斯》
屠城的伊萨卡的国王“机智”奥德修斯回家途中因为受到主宰大海的海神波 塞冬处罚,在利比里亚海岸,他的同伴们品尝了罂粟之后不愿离开那里。海 神波塞冬是主神宙斯的哥哥,掌管着三分之一的宇宙,有极大的神通和权力。

荷马史诗[1]

荷马史诗[1]

外國文學史期末考試參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其中《伊利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奥德赛》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该史诗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对西方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

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

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在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的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伟大的变革时期。

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及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英国文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4)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20世纪西方文学选择题

20世纪西方文学选择题

第一基础测验一、单选1、《伊利昂纪》以一场大战为背景,这场大战是C(分数:2 分)A. 伯罗奔尼撒战争B. 希腊波斯的战争C. 特洛伊战争D. 雅典斯巴达的战争2、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小说的奠基者。

其代表作有《达罗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等。

(C)(分数:2 分)A. 杜雅尔丹B. 普鲁斯特C. 伍尔芙D. 乔伊斯标3、希腊神话中,取金羊毛的英雄是A(分数:2 分)A. 赫剌克勒斯B. 伊阿宋C. 狄俄尼索斯D. 忒修斯4、下列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品的是D(分数:2 分)A. 《太阳照常升起》B. 《西线无战事》C. 《美国三部曲》D. 《美国的悲剧》5、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分数:2 分)A. 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B. 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C. 极度境遇与自由选择D. 典型客观的人物形象塑造6、1948年,()因“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A)(分数:2 分)A. 艾略特B. 叶芝C. 西蒙斯D. 马拉美7、下列不属于劳伦斯作品的是D(分数:2 分)A. 《白孔雀》B. 《儿子与情人》C. 《恋爱中妇女》D. 《珍妮姑娘》8、()是英国“古典侦探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东方客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哑证人》等。

(D)(分数:2 分)A. 柯南道尔C. 塞耶斯D. 阿加莎二、多选1、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繁荣的几大要素是CD(分数:3 分)A. 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优越性B. 对外战争的胜利对民族自信心的鼓舞C. 奴隶制经济的繁荣D. 政府的提倡2、古希腊抒情诗的主要体裁有BCD(分数:3 分)A. 民歌B. 双管歌C. 讽刺诗D. 琴歌标3、独唱琴歌著名的代表诗人有:AB(分数:3 分)A. 萨福B. 阿那克瑞翁C. 品达D. 维吉尔4、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有AB(分数:3 分)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卢克莱修D. 贺拉斯5、柏拉图的文艺论著《对话录》中最著名的篇目有ABCD(分数:3 分)A. 《理想国》B. 《斐德罗篇》C. 《伊安篇》D. 《会饮篇》古罗马三大诗人有:CD (分数:3 分)A. 荷马B. 维吉尔C. 奥维德D. 萨福6、7、西方文学的两个源头是(ABCD)(分数:3 分)A. 古希腊文学B. 古罗马文学C. 古希腊罗马文学D. 早期基督教文学7、希腊“古典时期”出现的著名历史著作是ABC(分数:3 分)A. 《希腊波斯战争史》B. 《长征记》C.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D. 胜利颂》9、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是AB(分数:3 分)A. 苏克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8、希腊化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是(分数:3 分)A. 新喜剧B. 田园诗C. 喜剧D. 悲剧标准答案是:AB。

欧美文学史-第二讲-荷马史诗

欧美文学史-第二讲-荷马史诗

在小亚细亚西 北沿海有特洛
伊人的一座王
都 伊利昂城的王 子 战争主将
斯巴达王,海伦 之夫 阿凯亚人的首领 主要将领,中心 人物 帕里斯 : 赫克托 耳:

到了第10年——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
第一次愤怒
阿基琉斯被主帅阿伽门农抢去了女俘而退出战斗。
丧失主将之后,希腊军队由此一再溃败,被赫克托耳率 领的特洛伊军队赶到海边。阿伽门农重礼请求阿基琉斯 和解出战,却仍遭到拒绝。
阿喀琉斯——西方式个人英雄
个性鲜明:强悍暴烈、凶猛可畏、坦率正直、光明磊落、 爱憎分明、重荣誉讲义气,同时又蛮横任性、
报复心强,一切以个人为中心,
是原始氏族首领中蛮勇彪悍的典型。 性格复杂:既凶猛任性又富于友情 既残忍暴戾又不失同情心 “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
——人物分析
主题: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题
集中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的51天里发生的事 情。史诗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情节和刻画 人物,所记述的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两次
愤怒有关。阿喀琉斯心中怒火的平息,也
是史诗的结局。
人物分析 ——
1)阿喀琉斯
1) 身世 2)命运 3)性格 阿喀琉斯是人间国王帕 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 的儿子,具有健美的肌 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 战斗的冒险性格。神谕 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 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 战场上光荣地死亡。
2)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 哥哥。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 “特洛伊的城墙”。最后和阿喀琉 斯决斗,死在对方手里。
赫克托耳之死
犹如凶煞星忽然从浓云里呈现出来, 光亮闪烁,忽而又隐进昏暗的云层里; 赫克托耳也这样一会儿出现在队伍的最前列, 一会儿有隐进队伍的后列里,向他们训令。 他一身铜装,犹如提大盾的父宙斯的闪电…… ——《伊利亚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和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总述《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是当时古希腊游吟诗人的集体成果。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

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伊萨卡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

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

《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1]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

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在古希腊各地广为传诵。

许许多多游荡于希腊世界的说唱艺人、吟游诗人都乐此不疲,从而使之代代相传,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两部光辉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便取材于此。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荷马也被称为欧洲四大史诗诗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为维吉尔、但丁、米尔顿),维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亚》一文中写道:“世界诞生,荷马高歌。

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

荷马史诗不但文学价值极高,也是古希腊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迈锡尼文明,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分述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也作《奥德修记》或《奥德修纪》)两部分。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伊利亚特》叙述阿开亚人的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因特洛伊城又名伊利昂(Ilium),故名《伊利亚特》。

史诗以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楔入点,集中地描写了战争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件。

联军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一直未能攻克,军中的矛盾逐渐激化,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拒绝再为联军出战,后来他的好友兼爱人战死,为了替他报仇才重新出战。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与阿喀琉斯决斗,英勇战死。

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奥德赛》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奥德修斯因得罪了海神,受神祇捉弄,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

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国的权贵们欺其妻弱子幼。

向其妻珀涅罗珀(Penelope)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梗概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

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

从公元前8、7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

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一座特洛伊人的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

当时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开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开亚人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

伊利昂的二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和墨涅拉奥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两人私奔逃回伊利昂。

阿开亚人非常气愤,便由墨涅拉奥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

他们调集一千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历时9年都没有把这座王都攻下来。

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和阿开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阿喀琉斯因为争夺一个女子,而爆发了矛盾,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斗。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战争第10年最后的51天的事情。

由于阿开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抵挡不住伊利昂大王子赫克托尔的凌厉攻势。

阿伽门农希望同阿喀琉斯和解,请他参加战斗,但遭到拒绝。

阿喀琉斯的密友及爱人帕特罗克洛斯看到阿开亚人将要全军覆灭,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

阿喀琉斯感到十分悲痛,决心出战,为亡友复仇。

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走。

伊利昂的老王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营帐去赎取赫克托尔的尸首,暂时休战,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

《伊利亚特》这部围绕伊利昂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的死为止,可是据《奥德赛》和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

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凯亚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领埃阿斯和最有智谋的首领奥德修斯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

然而,埃阿斯被酒神狄俄尼索斯附身,失去理智,奥德修斯取得了胜利。

前者清醒后觉得羞辱而自杀。

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阿凯亚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战争。

史称木马记。

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开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

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奥德修斯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

史诗采取中途倒叙的方法,先讲天神们在奥德修斯已经在海上漂游了10年之后,决定让他返回故乡伊塔克。

这时奥德修斯在家中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已经长大成人,出去打听他的长期失踪的父亲的消息。

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10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

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珀涅罗珀,珀涅罗珀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他能生还。

他回家的途中,似乎就注定一路坎坷,奥德修斯在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

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9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

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

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所有的求婚人,和妻子重新团聚。

创作背景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其实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

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

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1795年,德国学者沃尔夫沿着这一思路对史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而断言,史诗的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歌由歌手们演唱,后经多次整理加工,它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后来,沃尔夫的同胞拉赫曼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短歌说”。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

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到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

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