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 柴可夫斯基 1812年序曲

合集下载

【俄】柴科夫斯基培养音乐的耳朵

【俄】柴科夫斯基培养音乐的耳朵

奏鸣曲式
结 构 序奏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
音 乐 主 题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1、祈祷和平 (借用《马赛 与安宁——众 曲》音调) 赞歌 3、俄罗斯军 2、俄国骑兵 民I(思乡、 抒情) 4、俄罗斯军 民II(乐观、 轻快)
呈示部 第一、二 主题的交 织与展开 (俄法军 队的“较 量”)
问题
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 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 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 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 是礼炮。
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 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 2.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3. 听到了和平的钟声,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应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音 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 事件中去。
呈示部 四个主题的 再现和变 化 ,最后 汇聚成疾风 暴雨 般的 下行音列
1、众赞歌 由祈祷变 为赞颂 2、骑兵音 调发展为 辉煌的凯 旋号角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2、俄国骑兵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俄罗斯军民主题
3、俄罗斯军民I——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乐观Fra bibliotek轻快交织发展,描写 激烈的战斗。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呈示部的压缩再现,当1、2、
3、4四个音乐主题依次出现后, 音乐继续展开,最后汇聚成疾风 暴雨般的下行音列,描写法军的 溃败。
众赞歌由祈祷变 为赞颂。
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 的凯旋号角。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序曲。

这首乐曲以其壮丽的音乐表达和庆祝战胜拿破仑大军的主题而闻名。

它是柴可夫斯基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经常在音乐会和庆典上演奏。

历史背景1812序曲的创作灵感源于1812年6月24日至25日,俄罗斯与法国在蒙特雷证宽广场举行的一场庆祝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失败以及拿破仑的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受邀为这场庆祝活动创作一首乐曲,作为城市庆祝胜利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器,加农炮和教堂钟声。

曲式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典型的序曲曲式,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快板、慢板和终曲。

1.引子:序曲以宁静的弦乐开头,表达了战争前夕的宁静与和谐。

蒙茨chioni主教城堡的钟声在远处响起,为节奏奠定基础。

2.快板:序曲进入快板部分,以强有力的铜管乐器的主题开始,象征法军的入侵。

随后,俄罗斯民间旋律“杯子舞曲”出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3.慢板:慢板部分以柔和的弦乐和木管乐器开始,展示了一种战斗的前夜的悲愁和担忧氛围。

之后,主题逐渐强大起来,象征着俄罗斯人民抵御入侵者的决心和力量。

4.终曲:序曲的终曲部分是最为著名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加农炮的声音,以及城堡的钟声。

这部分的目的是重现拿破仑撤退时的战争景象,以及俄罗斯军队的胜利。

这一部分充满了庄严的氛围和战胜的喜悦,成为了整个作品的高潮。

深度分析1812序曲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乐曲。

通过强大的乐队编制和音乐表达,柴可夫斯基成功地传达了他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恢复和平而感到的喜悦和荣耀。

作曲家精巧地运用了不同乐器的声音,从宁静的弦乐到铜管乐器的强大声音,再到加农炮的轰鸣声和钟声的宏伟。

这些音色的转换和对比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和视听上的冲击。

1812序曲也是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赞美。

他巧妙地将俄罗斯民间旋律与西方古典音乐形式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带有俄罗斯特色的乐曲风格。

《1812》序曲

《1812》序曲

新课导入:
欣赏影片《战争与和平》.flv 片段。
思考讨论:
1、同学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激烈的两军交战、伤亡的士兵……)
2、类似题材的影片作品的背景音乐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激昂、紧凑、辉煌……)
创作背景:
《1812》序曲是「俄」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创 作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 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 毁 ,《1812》序曲是根据史实创作而成的一部管 弦乐作品。
序 曲:
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 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 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 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序曲类型:
(1)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 (2)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 。
作品听赏
《1812序曲》.mp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音乐的耳朵(二)
《1812》序曲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序曲及序曲 类型。了解听赏乐曲的三个假设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音乐,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迪学生对音乐的联想、 想象,激发创造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了 反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 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品有第四、第五
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 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 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 曲《四季》等。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
管弦乐曲
《1812序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1812序曲作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邀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作一部 作品, 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展开构 思。这座天主教堂曾在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毁, 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 为创作素材, 写成了这首作品, 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 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 年庄严序曲 ( 简称1812 序曲 ) 。
呈示部:1、战斗主题
进入呈示部后, 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 小调, 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 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2、法军主题
• 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 它的反复出现 预示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
• 《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 描写了拿 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 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你会听到急 促的军鼓声, 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 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 召性的合奏主题,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
序曲
•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 弦乐奏出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古老的赞 美诗《主啊, 拯救你的子民》 开始。这是一首庄严的众赞歌, 由中提 琴和大提琴分成6 个声部舒缓演奏, 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 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同时, 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群众的苦 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
俄罗斯军民主题
• 之后,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 揭示了俄国战士对 家乡的思恋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间旋律展示了士兵们热 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 也描写了战士们休息时的欢快场面。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2、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1812年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还不够充分,需加深认识,对乐曲中的乐器也需作讲解。

3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聆听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

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

“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

2【讲授】音乐鉴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812序曲

1812序曲

这 个 故 事 描 述 了 一 个 什 么 历 史 事 件 ?
你 可 以 用 一 个 音 乐 作 品 来 描 述 这 个 事 件 吗 ?
柴科夫斯基简介
1、生活年代:1840——1893 2、籍贯:俄国作曲家 3、代表作品: 交响曲:第四、五、六(悲怆)交响曲 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 《天鹅湖》、 《胡桃夹子》、 《睡美人》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年序曲》、《意大利 随想曲》 钢琴组曲: 《四季》等
同学们再见
欣赏《1812序曲》,展开你的丰富想象力, 用适当的音乐术语形容不同的场景.
序奏(较 长) 1、祈祷 和平 和安 宁---众赞 歌 2、俄国 骑兵
呈示部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借 用《马赛曲》 音调) 俄罗斯军民 A(思乡、抒 情) 俄罗斯军民 B(乐观、轻 快)
展开 呈示部第一、 二主题的交织 与展开(俄法 军队的“较 量” 再现) 呈示部四个主 题的再现和变 化,最后汇聚 成疾风暴雨般 的下行音列
暂停
暂停
暂停
练习与欣赏
学唱关键音乐主题
1、《众赞歌》
2、《俄国骑兵 》
3、法军主题
4、俄罗斯军民A(思乡、抒情)
5、俄罗斯军民B(思乡、欢快)
1=G 4/4 快板
334 32 11 26
11 6 171 26
3 66 61 76
3 66
欣赏古典辣妹改编的《1812年序曲》, 你能听出用的是哪个主题吗?请用动 作表现出来。
作品结构图(奏鸣曲式)
结构 序奏(较长)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较长 )
音 乐 主 题
1.祈祷和 平和安宁 ----众赞 歌 2.俄国骑 兵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

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精品教案培养音乐的耳朵周雪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铃鼓等教学内容:探究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欣赏《1812年序曲》《山林的呼唤》等。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来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方法:欣赏、谈话、表演、比较启发、发现法等教学目标:1.在高中的起始单元的课上,能认真欣赏音乐作品,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期待今后的音乐课。

2.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探究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是声音、听觉、时间和情感的艺术。

3.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的感受与认识,了解一些听懂音乐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节奏、音色等)在作品中的作用,同时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平时有空听音乐吗?听哪些的音乐呢?请学生讲讲听哪些音乐。

无论你们喜欢听哪一类音乐,你们一定有个愿望——听得懂音乐,对吗?(老师和学生用谈话方式互相贴近,消除彼此的陌生感。

)要想听得懂音乐,我们就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培养音乐的耳朵。

(点出课题)二.音乐与耳朵——感受音乐的物理属性我们先来听三组音,同学们来对比一下。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一组音,一高一低——音的高低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二组音,一长一短——音的长短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三组音,一强一弱——音的强弱学生听由钢琴与长笛演奏的两段《土耳其进行曲》,得出第四个属性——音色。

音的这四个属性是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所以,我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我们能听出音的高低、长短就能听得懂音乐呢?答案当然不是。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感知音乐,这只是听得懂音乐的第一步。

(音乐与耳朵)要想真正深入音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1812年序曲》教案

《1812年序曲》教案

《1812年序曲》教案教学目标: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循着1812年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线索感受音乐,展开联想。

了解熟悉音乐体裁“序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了解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通过听赏音乐,发现自己有“音乐的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熟悉其中的音乐主题,领悟“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开始就讲故事——《莫斯科保卫战》,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阅读课本知识,了解熟悉音乐体裁“序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聆听感受并熟悉6个音乐主题,,为聆听完整音乐作铺垫;带着问题“你在哪段音乐时感受深刻、联想较多”欣赏完整的《1812序曲》,时长18分钟,音乐播放的同时在屏幕上显示音乐描述的俄法战争的进程,以降低欣赏这个音乐的难度,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联想与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学生表达他们的联想与感受,归纳音乐欣赏的3个层次。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演示法、语言描述法、提问探究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过程:一、酝酿这堂课,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根据答问的次数、准确度和课堂纪律表现,评比出优秀小组。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历史故事《俄法之战》,边讲边显示故事的线索俄国人民祈祷和平与安宁——俄国骑兵——确定战略——法军入侵——交战——撤退郊外——骚扰、交战——郊外野营——交战胜利——辉煌的庆祝——凯旋归来——庆祝的礼炮、掌声、欢呼声等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法之战。

俄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

)什么是序曲呢?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后来就演化为一种音乐体裁。

2、在这个音乐交响曲中,作曲家给故事的每个角色、场景、心情都赋予了一个音乐主题,如: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播放音乐,音乐来自于一首教堂赞歌,也让我们感受都教堂里宁静的气氛。

俄国骑兵:播放音乐,紧密的节奏,弹性十足,显示俄罗斯骑兵的无限生力。

1812序曲赏析

1812序曲赏析

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後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三、《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後,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後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我推荐你买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8.554170DX)一本画册加CD,正价是50元左右,特价时30多元(错了别骂我)。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著他听啊!)。
分析部分我根据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来写,这是权威版本,国内和台湾好多评论都是根据这书写(偷)的(香港例外,我们的唱片评论员有极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胡乱创作和胡说八道,他们有足够的无知和失实,因此,让香港人有足够的材料被人取笑)。如果你习惯看字典一般厚的书,你可以买下来(两本字典),如果你怕大书,杨民望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书的节本。

1812序曲教案

1812序曲教案

1812序曲教案《1812序曲》教案设计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丁理 85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课时:一课时(40分钟)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具:多媒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音乐选段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继而引出“序曲”概念及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2.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3. 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教学难点: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5分钟)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师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1812序曲》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1)作品名称——四小天鹅舞曲2)作曲家——柴可夫斯基3)创作国家——俄罗斯(欣赏视频《四小天鹅舞曲》)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家。

2.作曲家入手,走近《1812》师(介绍重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的融合,简单带过“作品列表”):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发展部
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 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打击乐器频繁演奏,调性频繁转变。而《马赛曲》在后期会 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衬 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再现部
此时,两个主体均以 bE大调呈现,以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左右你会 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两个主题结束演奏后,《马赛曲》主题相继出现,乐声的节奏加 快和加强,随后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 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 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
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年庄严序曲》。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 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
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 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 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主题的引出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着,随着一声定音鼓滚奏,低音弦乐奏出了命运的动机,它带来骚 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 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之后,鼓钹对击 的声音使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尾声
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团添加进来的铜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 严而宏伟地奏出(《马赛曲》和拿破仑帝国国歌《出征曲》),由于结合着管钟的特别新颖 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光荣结局。这首赞美 诗的有力陈述屡次,但因为此段旋律来自敌方而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这些 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1812序曲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年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这首作品于1880年首次公演,并成为了柴可夫斯基最受欢迎和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1812序曲是为了庆祝俄国击退拿破仑军队入侵的胜利而创作的,虽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历来都以其浪漫主义和激情著称,但这首作品更是超越了他以往的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决定入侵俄罗斯。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拿破仑军队的崩溃的转折点,俄罗斯的坚固抵抗使得拿破仑迅速削弱,并最终导致了他被困边远小岛圣赫勒拿。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首序曲之前,收到了圣彼得堡人民委员会的邀请,他们计划在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举办一场庆祝活动,以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100周年。

音乐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大量军队进行曲和民族主义元素。

作品开始时,柴可夫斯基巧妙地交织了法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国歌。

然后,他通过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氛围。

在作品的高潮部分,柴可夫斯基引入了真实的军官和士兵合唱,并在旋律中融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的元素。

整个作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序言 - 引入了法国和俄罗斯国歌的主题2.炮声和战争场面 - 使用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队模拟炮声3.行军曲和合唱部分 - 运用了军官和士兵的合唱和行军曲的主题4.描绘胜利的场景 - 引入了民间音乐和圣歌元素,展现胜利的喜悦和庆祝的氛围演奏1812序曲在演奏上需要大型乐团和合唱团的配合,必要时还需要真实的军队乐队。

作品中有大量的乐器和声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

此外,还包括了大炮声音效和士兵和军官的合唱。

这首作品的演奏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战争和胜利的激情和氛围,同时也需要传达出民族主义的情感。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指挥家需要与乐团和合唱团紧密合作,以确保音乐的流畅转换和音响效果的协调。

影响和流行文化1812序曲至今仍然是柴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高效课堂1812序曲教案

高效课堂1812序曲教案

《1812年序曲》教案王钰晶课题:《1812年序曲》课型:音乐鉴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体裁序曲的形式。

2 、能自主学习,初步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的历史线索对音乐展开联想。

3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柴科夫斯基以及他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的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2、初步感受《1812年序曲》不同主题的音乐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A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有这样一部作品,描写俄法战争的。

这是一部用文学的形式来描写俄法战争的作品,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在作曲家的笔下又是如何描写这场以弱胜强、以智慧、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的。

B 根据《1812年序曲》这个标题进行交流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将课本p22中的“相关链接”、“作者介绍”“阅读材料”三部分内容进行自立、自为、自律学习。

并用红笔标注重点或疑问点。

三、赏析与探究,完成目标(2)讲授(我了解)A 什么是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意大利序曲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B《1812年序曲》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介绍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介绍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1812序曲在老柴的所有作品中应归入最粗浅、最通俗易懂的,唱片史上就有不少指挥大师留有它的录音,对于这些大师来说,演绎1812简直算是小菜一碟,因此通常都把录音作为最大买点,尤其那炮声。

自从1958年多拉第在水星公司的那张1812获得了MERCURY的第一个金唱片奖后,泰拉克公司一共炮制了3版的1812,最早的是70年代末240克超重装LP版,不知多少极品LP机在炮声中应声倒下,第2版的CD版(编号:80141)发行于80年代,由于早期的数码制式所限,虽然音色厚道,但解析力不佳、层次感稍欠缺,曾令不少烧友失望,以前对泰拉克的批评多指这一版。

第3版于2001年在根叔的带领下辛辛那提乐团又重新灌录了这张唱片,并采用了最新的DSD直灌录音,连最后的炮声和钟声也是重新采样录制,绝对已达HI-FI级水准(同时还推出了SACD),除了1812外,还加了意大利随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华尔兹舞曲等多首曲目。

时长比老版多了20多分钟。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一、前言: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

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么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

《1812》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

後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赏析1812序曲

赏析1812序曲

摘要:《1812 序曲》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旋律,表达了俄罗斯的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的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

它通俗易懂的标题,以及层次分明的主题发展,和管弦乐的色彩, 成就了这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关键字:1812序曲奏鸣曲式爱国主义一、《1812序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

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1812序曲作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作一部作品, 尼古拉.鲁宾斯坦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 博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25 周年、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

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展开构思。

这座天主教堂曾在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毁, 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 写成了这首作品, 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 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 简称1812 序曲) 。

1812 年, 拿破仑调集60 万大军入侵俄国, 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 占领莫斯科, 并迫使俄国投降。

战争开始时, 拿破仑军队数量占优势, 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 法军逼近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 下令烧毁粮草, 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

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 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 法国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 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 法军陷入重围。

于是, 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离莫斯科。

撤退途中, 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的严寒, 残酷的冬天袭击着曾经骄横一时的法军存者, 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 终致溃败。

拿破仑入侵部队大部分被歼灭, 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培养音乐的耳朵——赏析《1812序曲》

培养音乐的耳朵——赏析《1812序曲》

培养音乐的耳朵——赏析《1812序曲》教学目标:1.能用心地聆听乐曲《1812序曲》,认真地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所带来的美感。

2.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音乐主题,体验和表现作品的音乐美。

3.能自主地学习并了解《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结合聆听乐曲的感受,加深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与乐曲内容表现的关系。

4.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奏鸣曲式特点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究、分析,从而积累听赏音乐的经验,从中探究适合于自己的听赏音乐的策略和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累听赏音乐的经验,从中探究适合于自己的听赏音乐的策略和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难点:对乐曲《1812序曲》的内容及表现这一内容的奏鸣曲式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在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笔下有一部被称为描写历史画卷般的战争的作品,那就是《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战争与和平》后,获得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及摄影奖,那先让我们感受一下这部大片的几个片断吧!(播放电影《战争与和平》的几个片断)师:同学们知道这再现的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战争吗?这次战争对将要赏析的《1812序曲》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可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回答,导入创作背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总结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师:是的,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以这场著名的战争为主题而创作了这篇恢宏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

在乐曲中,作曲家采用管弦乐队加军乐队,并在乐曲结尾处加入大教堂的钟声和庆典的礼炮声等综合表现形式,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充满硝烟的旋律”。

三、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主要感受和体验作品的三个音乐主题和两个场景)三个音乐主题:序奏:一〉、俄罗斯人民的主题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聆听为主,感受音乐所蕴涵的庄严的宗教色彩,表现了虔诚的俄罗斯人民企盼和平与安宁的情感.(播放音乐片断)请同学们注意以什么乐器为主?(弦乐群)音乐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怎样的民族气质?学生讨论并回答.师点评.二〉、俄国骑兵的主题聆听并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受节奏在本主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播放音乐片断)请仔细聆听并总结本段的节奏音调有什么特点?(密集型的节奏,号角似地音调)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声源体验其节奏随琴熟悉并演唱音乐主题呈示:三〉、法军主题聆听并随琴熟悉演唱音乐主题,感受法军入侵俄国的领土,不可一世的音乐形象(作曲家在音乐中用象征手法描写法军入侵者的形象)(播放音乐片断)同学们对音乐主题熟悉吗?是什么?(法国国歌《马赛曲》)随琴熟悉并演唱音乐主题两个场景:一>、俄法军队两军短兵相接,交战的“较量”的场景 .聆听为主,感受音乐表现俄法军队两军短兵相接,交战的“较量”的场景 .作曲家应用了哪些音乐语言来表现俄法交战的场景的?同学们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二>、法军节节败退的场景聆听为主,感受音乐表现法军节节败退的场景.作曲家应用了哪些音乐语言来表现法军节节败退的场景的?同学们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四、完整赏析乐曲:师:我们了解了乐曲以上这些音乐素材后,现在请你们结合作品的结构认真地将这部作品完整地赏析一遍.要求:完整赏析乐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安静地、全身心地投入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现呈示部的四个主题 再现部: 战斗更加激烈、坚定
尾声
俄国军民乘势袭击、法军尸横遍野
拿 破 仑 兵 败
序奏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凯旋进行曲 等
柴科夫斯基这首音乐会序曲以 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为题材,用粗 犷而明快的叙事笔调,逐次表现了 战争的激烈、俄方将士的英勇及战 壕中士兵的思乡之情。战争以法军 从莫斯科溃败告终,于是乐曲结尾 响起欢庆胜利的钟声和礼炮,沙俄 国歌压倒了一度嚣张的马赛曲。
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
(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十岁开始学习 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 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专心从事音乐创作, 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歌剧《奥涅 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 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交 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意大利随想曲》、 《1812年序曲》等等。他是继贝多芬后唯一能达 到古典大师们广度、深度的作曲家 。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两军交战 战来自更加激烈、坚定 凯旋进行曲 等
尾声:
P25页: 听赏策略
欣赏整首乐曲 要求: 一、聆听、体验音乐,想象音乐形象。
1、讴歌了什么样的精神 二、曲作者在这首乐曲里 2、谴责了什么样的行为 3、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两军交战 战斗更加激烈、坚定 凯旋进行曲 等
尾声: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波拿巴· 拿破仑
烧 毁 的 空 城
库图佐夫元帅
法 军 侵 俄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序奏
战斗主题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尾声
法 俄 交 战
序奏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两军激战
阅读课文P22页:
1、相关链接 2、阅读材料
救 主 基 督 大 教 堂
1880年,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应鲁 宾斯坦的要求,为重建毁于1812年拿破仑 大军入侵战火的莫斯科大教堂,写作了一 首音乐会序曲,1882年在莫斯科首演。俄 国文学家高尔基评论道:“这首序曲的具 有深刻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 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 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 音表达出这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 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 气魄。”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是柴科夫 斯基的代表作品。
培养音乐的耳朵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历 史上有些战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 色它预示着文明、科技的发展,带 来了朝代的兴亡,时代的前进,但 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与 痛苦。无论那些挑起战争的“英雄 们”是如何的义正言辞,战争都将 是残酷而丑陋的。
战争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原本应 该十分遥远,但是音乐又是与时代紧 密联系的,所以,在音乐发展的长河 里,不乏有一些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 在今天这节课里,让我们共同关 注一下这些“充满硝烟”的旋律吧! 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关于法俄战争的管 弦乐曲《1812年序曲》。
1812年的法俄战争和中国的抗 日战争都离我们比较遥远了。但是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与痛苦是永远 不会忘记的,也是不能忘记的。相 信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们 都不希望战争的爆发。让我们每一 个人都成为和平的使者吧!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