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八册第四章《秋之韵》,详细内容为课文《昆明的雨》。

该课文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昆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内涵。

重点:掌握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3. 课文精讲:(1)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和情感。

(2)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生动语言和表达技巧。

(3)例句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昆明的雨》2.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语言特点:生动描绘、情感丰富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昆明雨季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势缓和、滋润万物。

(2)例句分析:如“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撒在马路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形态和动态,使读者感受到雨的细腻和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描绘雨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家乡雨季”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雨季特色。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携带字典,以便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明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字典。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影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如“降水量”、“干旱”等。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降雨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目标序号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学习指导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1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2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感。

)4.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分析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目标3学习任务三:悟情感1.读句子体会“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这一特点。

2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再次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教案:《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昆明的雨》。

文章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景色的理解和描绘。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明雨季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讲解,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昆明的雨》。

2. 板书描绘昆明雨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板书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文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描绘你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我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色的文章,欣赏并学习其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一、作品概述《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之美。

本作品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价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雨季景观,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重点词句: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情感抒发:探讨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散文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观察学生对生活、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六、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昆明的雨》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或视频: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昆明地区雨季的背景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案一、课文题目:《昆明的雨》二、课堂性质,时长:新课,45分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自然平淡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琐事,表达情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雨是千百年来问人骚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有“潇潇暮雨"的悲情愁苦,也有“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看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雨又表达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字词。

鲜腴(yú) 鸡土从(zōng) 扳(bān) 尖吆喝(he)绿釉(yòu) 炽(chì) 红密匝匝(zā)2、自读课文,把握整体内容。

3、这篇散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对昆明的雨的思念,对昆明的思念。

“我想念昆明的雨。

”4、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找出原文并概括)明确:“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 →雨多“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雨季长“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明亮、丰满“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浓绿第二课时一、齐读全文,复习雨的特点。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和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昆明和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雨。

2. 提问:你们对家乡的雨有什么印象?家乡的雨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昆明和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领悟。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雨的特色和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家乡的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七、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家乡的雨中,感受雨滴打在脸上的清凉,听雨声敲打树叶的声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雨声,导入新课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三、知人论世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到“思齐杯”擂主争霸赛。

让我们一起回顾比赛原则1.回顾原则:正确率最高;书写最工整;速度最快。

上期擂主:何佳骏你们准备好挑战他了么?2.开始听写3.核对订正鲜腴yú篱笆líba吆喝yāohe苔痕táihén密匝匝zā4.本期擂主:恭喜同学!同时也欢迎大家向他挑战!五、寻雨踪,感知课文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文吧。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乍"辟邪”“鲜腴"篱笆”“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等。

(2)了解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及代表作,理解他与昆明的关系。

(3)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4)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生活琐细事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2)品味文中描写雨季景、物、人、事的语句,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生活琐细事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昆明的雨来表达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深层含义。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昆明的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雨的感受。

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雨是什么样的?雨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明确:雨可以是清新的、浪漫的,也可以是忧愁的、寒冷的,每个人对雨的感受都可能不同。

(二)作者简介1.投影出示作者汪曾祺的相关信息。

籍贯:江苏高邮。

身份: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

与昆明的关系:第二故乡。

2.提问:从这些信息中,你对汪曾祺有了怎样的了解?明确:汪曾祺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历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4.揭示课题《昆明的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框架。
3.讲解重点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会作者描绘昆明雨景的高妙之处。
4.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
c.编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昆明雨的感受。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如生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2.强调课文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等。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仿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明雨景的精妙。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学会总结、概括文章大意。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一、诗词激情导入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生:《昆明的雨》师:作者是?生:汪曾祺二、寻找感情线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三、明确写作载体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

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生:(默读勾画)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

来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师:好,还有没有?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

好,请坐。

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课文中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特点,讲解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家乡的雨季特点,并进行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怀念昆明的雨,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主要内容:昆明雨季特点:湿润、清新、舒适作者情感:热爱、怀念3. 生字、新词:湿润、清新、怀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象,并表达你的情感。

作业答案:1. 昆明雨季特点描述:昆明的雨季湿润、清新,让人感觉舒适宜人。

2. 季节描绘及情感表达:(示例)我喜欢春天。

春天里,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走在田野间,看着绿油油的小草,闻着花香,心情愉悦。

春天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对这个季节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汪曾祺的相关信息。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昆明的雨的特点。

4.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昆明的雨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昆明的雨》,去感受昆明的雨的独特魅力。

2.展示昆明的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昆明的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 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

在他的记忆中,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正是他对昆明雨季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乍(zhà)、辟邪(bìxié)、鲜腴(yú)、篱笆(líba)、格调(diào)、吆喝(yāo he)、暮年(mù)、菌子(jùn) 、中看(zhōng) 、炽红(chì) 、扳尖(bān) 、绿釉(yòu)、情味(qíng)、苔痕(hén)、密匝匝(zā)、连绵不断(mián)、张目结舌(jié)。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相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3)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特点的理解。

(2)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昆明降雨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资料,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降雨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对昆明降雨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述的降雨情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认读。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和用法。

(3)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或造句。

4. 探究昆明降雨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昆明降雨资料,共同分析昆明降雨的特点。

(3)教师总结昆明降雨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表达。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明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3. 问题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雨的作文。

2. 搜集其他作者描写雨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课文内容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 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 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风格。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品味文中平淡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韵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独特感受。

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昆明的雨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去感受昆明的雨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汪曾祺(1920 年 3 月 5 日—1997 年 5 月 16 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作品风格平淡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昆明的雨》写于 1984 年 5 月 19 日,是汪曾祺回忆昆明生活的一篇散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昆明的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昆明的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例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第17课 昆明的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 昆明的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位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写景散文,文章借昆明雨中的人、事、物,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以及对宁静、恬淡生活的留恋,文字淡而有味,意境优美。

本文写于1984年,但作者在昆明生活时正值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也是他生活中较为窘迫、贫苦的日子,但回忆起昆明的生活,作者的文字却充盈着人间烟火气,满载着温馨。

这种旷达随性的人生态度也值得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写景抒情散文,但此前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内容比较聚焦,作者情感态度比较鲜明的文章。

在阅读本文是可能会感到内容杂乱无序。

学生在品景悟情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还比较薄弱,审美经验不足。

对于《昆明的雨》这种情味隽永、返璞归真的文学性散文,可能会感受到无从下手,朦胧地感知到其中的好,却不知如何表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人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2. 理解文中所选素材与标题之间的关系,解读昆明的雨的特点。

(重点)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4. 欣赏文章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难点)四、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2.谈话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小长假刚刚结束,同学们出去旅行了吗?这节课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去往昆明,并拍摄一部名为《人间有味》的纪录片作为旅游宣传,那视频该如何拍摄呢?下面请观看老师带来的宁阳学校八年级学生的新闻采访视频,看看视频中拍了哪些内容?(人、事、物、景)(二)任务一:寻找镜头1.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文章找寻一下,如若拍摄纪录片,我们可以拍摄哪些镜头呢?预设: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路旁的木香花、卖杨梅的女孩、摘缅桂花送“我”的房东母女,莲花池旁的酒馆中友人小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重点:
1.通过默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导入: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研读文本
一读:首先请大家通读课文,看看文章所写的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字词,老师已经打到大屏幕上了,阅读时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可以参考,并标注在你的课本上。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b) 鸡《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转载】(zng) 黄焖鸡(mn)《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转载】
扳尖(bn) 炽红(chì) 缅桂(min) 绿釉(yòu) 密匝匝(z)
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
二读:同学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发现了,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
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教师确认:
首先,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其次,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正因为如此,文章虽然看似琐碎零散,但由于有雨这个意象贯穿其中,所以零散的事物被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想念。

助读资料:(二读)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和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衔接语:作者对昆明人的生活习惯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充分说明作者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美好的事物,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我们还是看看文章,品读“雨季的果子,是杨梅”这一段,看你能发现什么秘诀?
三读:通过品读“雨季的果子,是杨梅”这一段,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多用短句,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行云流水一般质朴自然,却饶有趣味。

‘助读资料:(三读)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人间草木》’
衔接语: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有情人,从来都不需要刻意为之,而是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那请同学们先读“雨季的花是缅桂花”这一段,看看昆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四读: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

雨季绽放的缅桂花,香气弥漫在整个昆明,昆明人卖花、卖花、摘花、赏花、送花,昆明人多么喜欢花啊,喜欢花的人是怎样的人呢?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助读资料:(四读)
汪曾祺推崇《世说新语》、《水经注》,学习古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张岱,现代作家鲁迅、周作人、朱自清,自成一家。

其为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终其一生,在慌乱的世界里,做一个不慌不忙的人。

老师给大家配乐朗读一下最后几段,看看生活在昆明的异乡人是怎样受了感染,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

昆明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感染了从外地来到昆明求学的汪曾祺,房东送的缅桂花,让作者的心软软的,于是在一个积雨少住的早晨,和他要好的同学德熙来到荷花池边小街上的小酒店喝小酒,一直喝到午后。

谈天、喝酒、赏花,生活还能比这更惬意、更美好吗?
原来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慢生活的脚步,等一等由于我们节奏太快而跟不上的灵魂,赏花、听风、看云,过一种淡泊从容的慢生活。

好想到昆明去看雨。

小结:
汪曾祺把对昆明的想念,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意象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带出了昆明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书写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语言
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我们也看到了汪曾祺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品读。

八十年代,老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他以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和如话家常的写作风格,给当代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几十年来,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尤其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怎样在物质充盈的世界中活得更从容优雅,怎样在烟火的现实生活中心中欢喜自在,怎样在越来越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淡泊与从容,怎样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我想,学了这篇课文,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拓展: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环境的人,也是一个对所生活的地方饱含深情的人,正因如此,在离开昆明多年以后,汪曾祺还能写下这样细腻优美如诗如画的的文字,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有没有我们印象深刻的景、物、事和人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所蕴含的浓浓情怀,也来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字呢?比如兰州的云,兰州的雨,兰州的秋,兰州之雪,兰州的味道,兰州的声音,兰州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