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病的研究进展

乙型 肝 炎 病 毒 相 关 肾 病 ( B . N) 由 于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不 仅 H VG 是 累 及 肝 脏 ,同 时 在 肾 小 球 中 也 能 找 到 H V 抗 原 , 织 学 以 膜性 肾 病 常 B 组
见 , 床 多 表 现 为 大 量 蛋 白尿 或 肾病 综 合 征 。 本 病 属 祖 国 医 学 的水 肿 、 临
光 明 中 医 20 08年 1 0月 第 2 卷 第 1 3 0期
CG M O t e 20 . o 2 . J MC c br 08 V l 3 1 o 0
12 。 65
中医治疗 乙型肝 炎病毒相关 肾病 的研究 进展
刘允 指 导 : 王立 新 广 东省 中医院 肾 内科 ( 州 5 0 2 ) 广 1 10
于 肾 , 泄 于肝 , 胆 互 为 表里 ,精 失 疏 泄 则 成 水 湿 ;精 微 不 固 下 泄 , 疏 肝
反 应 , 高 T细胞 功 能 , 进 周 围 血 白细 胞 诱 生 干 扰 素 的 能 力 , 能 促 提 促 还 进 缺 血 再 灌 注 后 肾 小 球 的 滤 过 、 血 流 量 的 恢 复 , 善 肾 组 织 病 理 损 肾 改 伤 。而 胸 腺 肽 为 免 疫 调 节 剂 , 够 增 强 机 体 清 除 病 毒 的 能 力 , 而 减 轻 能 从 肾脏 免 疫 损 伤 。 黄 芪 合 用 胸 腺 肽 能 使 H V G B . N患 者 的 尿 蛋 白转 阴 , 并 较 明显 地 提 升血 清 白蛋 白水 平 中 药 成 药 结 合 西 药 治 疗 : 乙肝 肾 宝 6; 以
时 强 调 肝 肾 同 居 下 焦 ,肝 肾 同 源 ,在 五 行 上 有 母 子 相 生 关 系 , 肝 藏 且 血 、 藏 精 ,二 者 相 互 资生 ,相 互 转 化 ,肝 肾 病 变 往 往 相 互 影 响 。 由 于 肾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再 生 的 药 物 : 促 肝 细 胞 生 长 素 ; 3 解 毒 护 肝 药 : 还 原 如 () 如
型谷胱甘肽。
15 人工肝治疗 .
血 浆置换迅 速清除 了体 内的高胆红素
和其它代谢毒素 , 同时补充 了人体内必需的白蛋 白 、 凝血 因 子等物质 , 稳定 r体 内环 境 , 挽救 了濒于 死 亡 的“ 边沿 细 胞”, 促进了肝细胞再生 , 为肝移植创造条件 , 在慢重肝的治 疗 中显 示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乌恩 白乙拉 将 7 4例慢重 肝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 内科综合治疗相 同,
治疗组加用人工肝支持 系统 一血浆 置换疗 法 , 果治疗组 结
临床 好 转 率 6 .2 , 照 组 3 . 1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84 % 对 6 1% 两
计学意义 ( 0 0 ) 人工肝治疗慢重肝疗 效显著 , 中期 P< .5 , 早 治疗效果更好 , 较为安全 。付 菊萍 _ 选 择 10例重症 肝炎 ] 2
状均有所减轻 , 食欲肝功能均 明显好转 , 治疗组 的病死率 为
4% , 照组的病死 率为 7.% ( 7 对 93 P<0 0 ) 慢 重 肝 在 综 .5 。
13 2 免疫增强剂治疗 .. 生, 但疗效仍有争议。 14 抗病毒 治疗 .
近年来研究较 多的是胸腺肽 , 其
可纠正慢 重肝 患者 异常 的免疫 功 能并减 少继发 感染 的发 在我 国, 慢重 肝 主要 由乙型 肝炎 病毒
黄 ”、黄 疸 ” “ “ 、 臌胀 ” 病 证 中 。近 年 来 , 等 中西 医 涉 足 该 重 症 的 治疗 取 得 了一 定 进 展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慢 重 肝 西 医治 疗 的 主 要方 案

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的定义
严格的定义
HBeAg由(+)转为(-),HBeAb出现(+), 同时 HBV DNA为(-)
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的意义
通常(80%)HBV DNA得到持久抑制 (血清中测不到HBV DNA)
HBsAg可能阴转
ALT正常化;炎症坏死指数下降
肝功能改善;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或肝移植 的危险性
个人卫生 HBIG 性传播 性传播 个人卫生
什么是乙型肝炎?
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 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全 球死因的第九位。
乙肝的流行病学
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曾感染过HBV 目前约有3.5亿为HBV携带者 我国HBV携带者约有1.3亿
HBV全球流行情况
• 350 million chronic carriers worldwide • Ni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 Nearly 75% of HBV chronic carriers are Asian
对发生肝癌的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
如何诊断慢性乙肝?
病毒学检测-评估感染的程度
HBVDNA(+) HBeAg(+)
肝功能检查-判断肝脏损害的程度
ALT、AST 碱性磷酸酶 肝组织学 超声
其他对肝病评估的重要指标
对肝细胞受损的检测
白蛋白 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什么是HBV变异?
肝脏的代谢学(2)
• 蛋白质代谢 • 蛋白质合成:血浆蛋白、蛋白酶等 • 氨基酸代谢:脱氨基作用 • 谷胱甘肽的合成与消耗:抗自由基损伤
二、胆汁酸代谢 • 胆汁酸的合成: • 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oc
农 朝 赞 , 丽 王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民族 医院 , 西 南 宁 5 0 0 E—malcn n @ yh o cn.n 1 广 301 i zo g ao .o1c ; : 2 .广 西 中 医药研 究院 , 西 南 宁 5 0 2 ) 广 3 0 3
清 热 解 毒 ; 伍 黄 芪 、 芝 以扶 正 固本 ; 参 、 楂 以 活 血 化 瘀 , 配 灵 丹 山 清热解毒 ; 白芍 、 昧 子 柔 肝 、 肝 , 而 使 正 气 复 、 毒 祛 , 五 敛 从 瘀 肝 气 舒 , 气 调 。在 临床 治疗 乙 肝 多 例 常 获 得 较 好 疗 效 。 张 大 志 脾 等 [ 应 用 H p 2 2 1 细 胞 株 体 外 试 验 发 现 四J 产 的 叶 下 珠 在 1 eG . .5 I f 1 0 g ml 1 0 g ml 抑 制 H e 0 ̄/ 和 5> / 时 B Ag表 达 的 作 用 最 强 。 彭 立 生 等【 应 用 He G2. 1 J p 2. 5细 胞 及 建 立 He G2 He G2 —HI p 、 p X V
全 基 因 的 HB 有 抑 制 作 用 , 可 能 直 接 对 X 基 因 表 达 有 抑 制 V 还 作 用 。 张 淑 玲 等 【 报 道 , 下 珠 片 和 至 灵 胶 囊 联 合 治 疗 能 降 低 l ¨ 叶 慢性 H V携带者 H V D B B NA水 平 , 有 一 定 的 H e g阴 转 率 具 BA 和 H e g血 清学 转 换 率 , 观 察 的 18例 H BA 在 5 BV携 带 者 中 , 叶 用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 p t i B Vi s H v) 染 至 今 仍 是 世 界 He ais r , B 感 t u 性 的 医学 难 题 , 是 嗜 肝 H V 引 起 的一 种 高 发 病 率 、 病 死 率 它 B 高 的 传 染 病 。据 统 计 , 目前 全 世 界 大 约 有 2 0亿 人 感 染 过 H V, B 其 中 约 有 3 5 人 是 H V 携 带 者 … 。在 我 国 约有 1 2亿 H V 携 .亿 B . B 带 者 , 年有 3 ~5 每 0 0万 人 死 于 H V 引 起 的 肝 硬 化 或 肝 癌 。 因 B 此 , H V 药 物 研 究 一 直 是 防 治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 ( 肝 ) 重 抗 B 乙 的 点 [ 。 中 国传 统 医 药 博 大 精 深 , 些 单 味 中药 和 中药 复 方 治 疗 2 1 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其中大部分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每年大约有几十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各种的并发症。

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复发率较高,而中医中药则在乙肝治疗上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中医方面的认识、中医治疗的疗效以及前景和展望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便为日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0-02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重灾区,其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一般情况下,hbv侵犯肝脏并进行复制繁殖,但不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只有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时才会出现肝脏病变,这是一个机体与病毒长期斗争的过程,可逐渐演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最终导致死亡[1,2]。

西医西药疗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中医药治疗乙肝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5]。

因此,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其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而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降低为2%。

近年来,相关数据统计显示[6],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4亿人之多,每年死于hbv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疾病的患者不计其数,而我国又是乙肝的高流行区,其患病人数达三千万人之多,患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 问 . 阴 阳 明论 》 日 : “ 于 胃 以膜 相 素 太 脾
连。 ”脾 在体 合 肉而 主 四肢 ,在 窍为 口 ,其华 在唇 ,
足太 阴 脾经 又 于足 阳明 胃经相 表里 ,故 临床 上消 化 道 疾 病 多 可 从 脾 论 治 。脾 为 太 阴 湿 土 ,主运 化 水 液 ,故喜 燥 恶湿 。 临床上 脾 的疾 病 多与湿 相关 ,或 因 脾 虚 而 内湿 困脾 ,或 外 湿 入 侵 困遏 脾 气 。所 谓
及 于 脾 ,归于 肾” 。总 之 ,本病 病 位 在 肝 ,涉 及 脾
慢 性 乙 肝 属西 医病 名 ,根 据 其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肾 ,为本 虚 标 实 之 证 ,机 体 正气 不 足 、 湿 热 疫 毒
可诱 发 本 病 ;清 明 时 节 ,湿 气 弥 漫 ,加 之 劳 累 ,
医的辩 证思 路 。高 血压 肾病 虽病在 下焦 ,但 中医辩 证 主 要 以临 床症 状 为依 据 。此 患 者 临床 以 心 脾 阳 虚 、水 湿 内停见 证 ,故用 参苓 白术 散加 减 以温补 心 脾 、利 水 渗 湿 。 中焦 为气 机 之 中枢 ,虽 未 治下 焦 , 但气 机 得 畅 ,下 焦亦 治矣 。
李艳 敏 赵 文霞
郑州 400 508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河南
【 关键词 】 :慢性 乙性肝炎 【 中图分类号】R 1 .2 5 26 *
中药
治疗 【 文章 编号】10 — 57 (0 8 2 0 3— 3 0 7 8 1 2 0 )1— 0 3 0
【 文献标识码 】 B
慢性 乙型病 毒 性肝 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慢 性 乙肝)是 乙型 简
肝 炎 病 毒感 染 引起 的具 有 慢 性 肝 炎 组 织 学 改 变 特 征 的病 理 过 程 ,病 程 超 过 6个 月 并 持 续 存 在 肝 细

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机理研究概况

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机理研究概况
疗 的基础 上 不能 忽视 抗病 毒 治疗 。 王堂 明 等 【 9 _ 参 注 对苦
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 核苷类药物存在停药后 复发率高和耐药等问题 [ ]以干扰素为代表的生物类 4, - 5
药物 仅对 2%~ 0 0 3%的 患者 有效 [, 不 良反 应 严 重 , 6且 ] 价 格 昂贵 , 临床难 以广泛 应用 。一 些 新 的治 疗 方 案如 反 义
有 明显 的抑制 H e g H s g B A 和 BA 的作 用 ,并 且存 在 量效
D 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 ( < . ,< .1 ,且停 药后 N P O 5P 0 ) 0 0
D A滴度 回升 不 明 显 。用 H V D A转 染 的 2 . 细 N B —N .1 25 胞 观 察并 证 了实 叶下 珠 有 效 部 位 总 提 取物 对该 细 胞 表 达 H sg H e g 抑制 作用 。李 筠 等 探 讨 复 方 黄芪 BA 、 B A 的 8 乙肝 汤 抗 乙肝 病 毒 疗 效 , 5 对 3例 H e g ( ) B — BA 和 或 H V
维化 和恢 复肝 功 能 四者并 举 。 目前西 医公认 有 效 的抗病
0 1 ; B A 转 阴率 为 5 . % , 于 对 照组 ( < . ) . )H e g 0 82 高 6 P O 5; 0 H V D A转 阴率 为 4 . % , B—N 6 8 与对 照 组 比较 , 异 无统 8 差
复方 开发 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中药 ; 乙型病 毒性肝 炎;C ; P R 综述
中图分类 号 : 5 2 + R 1.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0 5 (0 80 — 0 7 0 17 — 2 8 2 0 )6 0 5 — 3

黄芪及其提取物对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芪及其提取物对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芪及其提取物对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诱发急慢性乙型肝炎,严重时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阶段临床上还没有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

近几年中医药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有研究显示,黄芪及其提取物可在乙肝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黄芪对乙肝进行治疗的机制、黄芪提取物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黄芪苷;乙型肝炎;治疗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中会有大部分发展成肝癌,并且有90%的肝癌患者同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较大的关系。

近几年寻找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在研究中显示出可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具有显著作用[1]。

本文出于对黄芪以及其提取物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的目的,从黄芪对乙肝进行治疗的机制、黄芪提取物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黄芪对乙肝进行治疗的机制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托毒生肌、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功效,中药治疗乙肝中黄芪一般作为主药,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对乙肝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1 免疫调节黄芪能够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使干扰素活性得以诱生并激发。

曾有学者经实验研究证实,黄芪煎剂浓缩液以及含黄芪的小鼠血清均能够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il-2的产生显著的促进效果,并且会表现出显著的il-2剂量依赖性,这一结果说明,黄芪煎剂在体内外均存在比较显著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以及il-2产生的有效作用[2]。

1.2 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生长据研究,黄芪中的芒柄花素及异黄酮有抑制黄嘌呤及氧化酶生成的作用[3]。

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

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

关于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探讨【摘要】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并且国内外尚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方法或药品。

我国中医药学总结出了大量的单方、复方的宝贵药剂,为现代医药学研究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效用。

【关键词】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或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迁延难愈,可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明了。

根据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划归到“黄疸”、“胁痛”、“郁证”、“症积”等范畴之中,按照中医理论,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湿热疫毒内侵,邪伏血分,进而导致正气亏损、气血失调。

经过医药工作者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体内、体外对中药进行抗病毒、降酶、提高免疫功能、保肝护肝及有效成分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产出包括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针剂及外用药等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效的单方、复方、有效成分制剂。

它们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消除炎症、恢复肝功能、抗肝脏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供应、降酶、退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机体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单方中药治疗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具有抑制作用的单方中药主要有:黄芪、大青叶、栀子、贯众、玄参、白术、黄连、茯苓、吴茱萸、丹皮、生地、赤芍、葛根、两面针、鸡骨草、北野菊、紫草、白茅根、巴戟天、半边莲、半夏、荔枝核、枸杞子、黄精、夏枯草、何首乌、皂角刺、青蒿以及蟾蜍皮等;金银花、绞股蓝、五味子、猪苓、苦参、桃仁、灵芝、水飞蓟、甘草、龙胆草、三七、鸡内金、川芎以及红花等则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的功效,并且还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虎杖、马鞭草、黄芩、女贞子、茵陈、鱼腥草、金钱草、白花蛇舌草、连翘、大黄、黄柏、郁金、败酱草、蒲公英、柴胡、板蓝根、丹参以及甘蓝等不但可以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效发挥抑制性作用,同时可以显著减低血清转氨酶,并具有改善肝功能的功效。

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会议上提 出将病毒性肝炎 的中医病名定为 “ 肝瘟 ” ,认为 “ 肝瘟 ” 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
在 当前迫切需要有中医 自己的病证名称 的情况下 ,把病
毒性肝 炎的中医名称定为 “ 肝瘟 ”是合适 的。但 时至今
日,仍 然没有统 一的中医病名 。 在 肝病的病因病 机的认识上任继学【] 为正虚 毒乘 1 1 认 虚而入,因正不胜邪 ,或失治 、误治 ,以致邪毒 内潜 , 损 伤气的三维御 邪抗毒系统 ,邪 毒深伏 ,肝体 受损【。 l J 钱英教授跟关 幼波先生抄方十余 年【,关老认为 :病 毒 2 】 性肝炎各型 皆属于 “ 肝瘟 ” ,基本病 因病机相 同。外因为 感受湿热疫毒 ,内因为 正气亏虚 。肝 为罢极 之本,肝血 虚则不耐劳作 。肝脉布于两胁 ,血虚 肝失所 养,邪 滞肝 脉 ,气机阻滞则胁痛 。湿邪 困脾,肝旺克脾,脾虚失运, 胃失和 降则脘腹胀满 ,纳差,或出现 黄疸,形成肝瘟 。 肝 肾同源 ,精血互 生,肾虚精 亏,肝 血更亏 。脾为气血 生化之源 ,脾虚气血化 生不足 ,五脏 不能荣养 ,肝血亦 亏 。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气化水液 ,脾 肾阳虚 ,水液不 ※基金项 目:北京 同仁堂中医医院中医大师工作 室项 目 作者单位 :1北京同仁 堂中医医院中医大师孙 光荣 教授 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 北京 1 0 5 0 1) 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光明中医杂志社 ( 京 1 0 3 北 0 0 6) 3 中国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 育杂志社 ( 北京 1 0 2 0 0 1) 4北 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1 0 2 0 9) 0 木 通讯作者

杨建 宇 1, 李 , 2 3
关键 词 :慢性 乙肝 ;综 述 ;中 医药疗 法 ;经 方 肝瘟

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 4 . 9 ,9
[ ] 张苑莉. 5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的探讨[ ]天津 中 J.
医 , 9 4 1 ( ) 6 4 . 1 9 , 1 2 l -8 4
为统一的标准. 给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 床研究带来 了困 难. 也不易研究 中药 的新 制剂 , 药 临床 观 察 的中 医标 准・ 新
治和研究 中。随着研究 的深入 , 步 阐明其科 学机 理 . 逐 对药 物的有效 成分 及其毒 理作用进 行全 面的 、 清晰 的解 析 , 得 使 相关临床实践有更 为严谨 的理论 指导 , 研究成果有更 为科学
[1 王文奎. 1] 中医论治艾滋病[ . J 中国工程科学 ,0461。 - . ] 20 .()4 4 4 B [2 李洪娟 , 峰. 13 李 王健 . 18 H V A D 感染常见中医症状 等.5 例 I / I S 和证侯分析[]北京 中医药 大学学报。o 52()6-2 J. 2o . 1 。 7. 8 9 [3 朱瞢岚 . 1] 陈皮振 . 陈子榕 , 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海峡 药 等. J.
() 2 至于诊断方面 . 应该 贯彻 辨病 与辨证 相结 合 。 辨病 . 先 后
辨证 , 在辨病基础上辨证 . 后进 行治疗 . 然 既辨病抓住艾 滋病 的共性 。 又辨证抓住其个性 , 使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 一步提 进
[3 牛晓玲 , 6 李浩 。 霍军. 艾滋病近 l 中医药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O年 [ 中国医药学报 。98 1() 6・7 刀. 19 ,35 ,4 . 6 [3 何 顿. 析 艾滋 病 的病 因病 机 [ ] 湖北 中医 杂志 。02 2 7 浅 J. 20 。4
准体 系, 缺少治疗实施方案 和临床治疗 过程的检测及质量控 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需要 规范 和优化 ,4 抗 A D () l S病 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研究进展
医药 杂 志 ,o 7 2 ( )2 . 2 o ,3 1 :0

合 治疗 方案 , 有效地抗 H p感 染 , 减少 溃 疡 的复 发将 是临床研 究 的一项艰 巨任 务 。
参 考 文 献
[ ] vY. f cieeso me r oe—vru aspao 1 Ni E f t ns fo pa l e v z essl o rzl n e—bsd ae tieteay frHecbce y r eai tn[ ] Di DsS i r l hrp o loatrp li rdc i J . g i c, p i o ao
[ ]H ptgs ret ooy 2 0 ,2(2 :6 5 4 . J . e a at one l ,0 5 5 6 ) 4 ~6 8 o rg
[] 8 赵大国, 孙玉平 , 潘建军 .0日序贯疗法 根除幽 门螺杆 菌的疗 效 1 观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0 6 2 (0 :4—2 . J. 20 ,9 1 )2 5 [] 9 麦力强, 王梦玲 . 改进锡类散与雷尼替丁对 照治疗 P J . U[] 中国综 合I 晦床,0 4 2 ( )1 2 0 ,0 4 : . [0 蒋振 明, 国缕 , 1] 徐 张存钧 , . 等 中药复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 体外 实验 [] 中国中西医结合 消化杂志 ,0 1 9 2 :0 —12 J. 20 ,( ) 1 1 0 . [ 1 高忠 国, 1] 朱静华 . 蒲萸汤加味治疗消化性 溃疡 3 5例 [ ]实用 中 J.
收 到很好 的效果 。现将 近年来 中医对慢 性 乙型肝参
的认识 及治疗 概 况综述 如下 。
1 病 因病机
蒲公英 2 , 0g 黄芪 2 , 0g炙甘草 6 )结果显示两 , g 溃疡治 愈 总有效 率分别 达 9 . %及 10 ; 根 51 0 % Hp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

3 防治 。 乙肝的 几种 中药 幔性
31 叶下珠 为 大戟科植物 叶下珠P y a t suiai . . hl nh r r L的全 l u n a 草 ,别名珍珠草 、叶后珠等 ,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利尿 、平肝 明 目、消积 、解毒 、止泻 的功效 。近代药理学研究表 明其水提 物和醇提物对肝 细胞损伤有 保护作用 ,对原发性肝癌有预 防作 用。其有效成分 叶下珠 素和叶下珠次索对氯仿和氨基半乳糖诱 发的肝细胞损伤有 明显保护 作用 ,能抑制肝细胞损伤引起 的酶 活性增高 ,有利 于清除某些 异物对肝细胞 的损伤 。另外 ,有 文 献报道 ,叶下珠水提取 物和 甲醇提取物强抗氧化性 ,机制源 于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 B ) H 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 目前全球H V B 感染者约3 亿 , 中三分之二患者来 自 I 8 其 于亚洲 。我 国乙肝患者 约 1 亿人 ,其 中慢 性乙型肝炎患 者就高达3 0 万 , 连 同其潜 . 3 00 在危机( 主要是 肝硬化和肝癌)已成 为一 个严峻的临床问题。由 于 乙肝 的发病 机理至今 尚未彻底 明了。多数 学者认 为其与机体 免疫功能低 下 ,感染乙肝后 出现免疫 调节功能紊 乱 ,导致肝脏 损害有关 。因此 ,对慢性 乙型肝炎 的治疗是一个综 合治疗的过 程, 包括抗病毒 、 免疫调节 、 抗肝纤 维化和恢复肝功能 等方法 。 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天然药 物中觅到了不少对肝脏确有 疗效 的药 物 ,到 目前为止 已知有数 十种 中草 药对抗 H V 毒和 B病 保护肝损 伤具有 很好的作用 ,在治疗 慢 陛乙型肝炎方面取得相 当高评价 的临床疗效 , 现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国中医药咨讯

2 1 年 7月中 01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Bvrsnet n :tep s,h rsn n e uueJ.e dV rl iu fci s h at tepee t dt tr[ R vMe i , i o a hf ] o 2 0 , 1( :1_ 4 0 8 81 9. . ) 3
6 %,H V D A转阴率分别为 7 % 和 1%,AL 8 B-N 4 2 T复常率分别为 为 6 % 和 5 %,H e g 9 4 B A 血清 转换率分 别为 2% 和 1%,HB A 1 8 sg
疗作用 。L m et o a p re 等 临床研究 表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加用 i
阿德福 韦酯治 疗 3年,有 8 % 的患者 HB - N 0 V D A转 阴,8 % 的 4
蛋 白激酶及磷 酸二酯酶,阻断了mR A翻译的启动 ,使病 毒蛋 白 N 合成减少,病 毒生长受抑制 [9 81 -。 炎 的临床效 果及其预测 因素。采 用普 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4 周, 8
转 阴率分别为 3 和 0 % 。Macln等 报 道 了一 项 类 似 的 以 rel i HB A ( 慢性 乙型肝炎患 者为研究对 象 的替诺 福韦与 阿德 福韦 e g- )
【 王友俊 . 2 】 阿德 福韦酯联合 拉米夫定治疗 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的疗效观 察 [. 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 1 ,1 ( : 7 — 7 . ] 0 0 23 12 1 ) 4
达 到 5. 54 %,远高于保肝 组。这说明 一2 b干扰 素对 H V的复 B
观察组 H e g阴转率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 ,差 异有统 BA 50 0 15 7 计学意义 )0 5; < . )联合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 0 可以作为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4 1
内蒙古 中医药
中西 医结合治疗 慢性 乙型肝炎 的研究进展
颜 幸 杰
摘 要: 慢性 乙型肝 炎是 严 重威 胁我 国人 民健康 的主要 传 染病之 一 , 文通过研 究慢性 乙型肝 炎 的发病 机理 , 本 总结 了近 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H V B 的研 究进 展 , 为慢性 乙型肝 炎的 治疗提供 了有 益的参 考。 关键词 : 慢性 乙 ; 肝 中西 医结 合 ;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 5 2 R 1.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6 0 7 ( 0 0 1 — l4 O 10 — 9 9 2 1 ) 8 0 1一 2
纤维 化形成( 1 l 。 2 西医治疗
药后使用。 但作用比拉米夫定较弱, 且有潜在的肾毒性。 替比夫啶 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2o o6年批准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合 成 胸腺 嘧 啶核 苷类 似 物 。该 药 的特点 是 具有 强 的选 择性 和特 异 性, 同时对人细胞 D A聚合酶 、 N B或 没有抑制作用, 目 是 前治
疗 慢性 乙肝 的新选择 。 2 . 2免疫 调节 剂 : 日达仙 是临 床上 常用 的抗病 毒免疫调 节剂 胞 的免疫 杀 伤能 力 , 制病毒 的复制 并 抑 清 除病毒 。 关文献 报道 , 相 日达仙 可增加 内源 性 a 干扰素 、 也可 激 活 c 3C 4C 8 自然 杀伤 ( K 等 细胞 的产 生 , D 、D 、D 和 N ) 降低血 清 内毒 素 和肿瘤 坏死 因子 活性 , 高 I一 的水 平 , 提 L4 抑制炎 症 因子对肝 脏 的破 坏 , 以此减 轻肝脏 炎性 反 应【 q 。但该 药 价格较 高 , 多患者 难 很 以接受 , 以其 临床应 用受 到一 定 限制 。 所

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前区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前区发生变异,产生 ()的慢
性乙
型肝炎
?临床特点:不能产生抗原,即 ();但 仍为阳性
?干扰素对于前区变异患者的疗效不佳
?但贺普丁对前区变异患者仍有疗效
?
变异
在乙肝的慢性感染过程中,会出现一些 天然变异的亚种,就是其中一种,变异 株多聚酶催化活性部位对贺普丁的亲和 力减低。 此变异并非直接由贺普丁造成 变异株不象野生株那样有效地复制,毒 力较野生株弱
肝功能检查判断肝脏损害的程度 、 碱性磷酸酶 肝组织学 超声
其他对肝病评估的重要指标
对肝细胞受损的检测 白蛋白 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什么是变异?
在感染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自发的病毒 基因突变而出现病毒变异,也可由于药 物的自然选择作用而出现变异。部分变 异没有临床意义,但某些类型的变异可 影响药物的疗效与疾病的进程
适应证及给药途径
适应症 拉米夫定片适用于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升高和病毒活动 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剂量和给药途径 每日一次 每次,口服
疗效评价
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生)化
学指 标
?总胆红素等其他生物化学指标
病毒 核酸 测定
?
? 批准的试剂和检测方法 ? 治疗前后在同一实验室采用同一
病毒 病毒 RNA
病毒
传播途经 粪口 母婴血液 血液 血液 粪口
好发年龄 儿童 成人儿童 成人 成人 青壮年
流行性 散发 散发 散发 散发 散发
流行
流行
季节性 秋冬 无



起病 急




临床 黄疸多 无黄疸多 无黄疸多 无黄疸多 黄疸多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进展
姜学连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22)3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301)
【作者】姜学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J], 严仲;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杨文贤
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与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价、治疗终点与疗程 [J], 池肇春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覃秀容;陈月桥;石清兰;吴聪;胡晓;牙程玉;毛德文
5.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 [J], 郑翔;马宁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孔祥廉林慧盖丽丽梅全喜【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显示出中医药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

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或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迁延难愈,可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在我国就有一亿二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艾滋病的患者多一百倍。

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1,2],但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物,虽有拉米夫定、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问世,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易反跳、费用高等缺陷,尚不能满足于临床需求。

令人可喜的是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应国红等[3]对800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抗hbv的实验研究。

实验筛选出15种对hbv活性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即土牛膝、鬼羽箭、蛇床子、钻骨龙、蛇莓、香薷、泽兰、益母草、女贞子、地骨皮、桑椹子、半枝莲、茜草、羊蹄、天花粉。

其中天花粉、香薷可高效抑制hbv。

应国红等[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对18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进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实验研究,根据药物的综合药效指数(sei)评价药效,经筛选得抗hbeag的有效药7种:茴香油、羊蹄、女贞子、蛇莓、益母草、香薷、黄连,其中高效药2种,即茴香油(sei=1.90)、羊蹄(sei = 2.05)。

徐舒等[5]采用pcr筛选技术研究白背叶根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白背叶根有抑制体内d- hbv复制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其治疗作用较拉米夫定弱,但作用维持时间长,且用药较为安全。

谢志春等[6]采用反向间接血凝体外试验及乙型肝炎树鼩感染模型动物实验,从200种常用中草药中筛选出5种具有较高抑制hbsag活性的中草药,即珍珠草、丹参、五倍子、桑椹子、仙茅,这5种药物可使hbsag滴度从1: 32768降至1:16。

进一步在树鼩体内进行抗乙肝病毒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珍珠草及五倍子有较强抗hbsag作用。

张晓双等[7]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肝康乐颗粒(含柴胡、丹参、灵芝、五味子、茵陈等)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

结果显示肝康乐颗粒在鸭体内有一定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

范慧敏等[8]用肝舒胶囊(由太子参、茯苓、黄芪、白花蛇舌草、川萆薢、甘草等组成),灌胃给药10 d,发现第5天对dhbv-dna抑制率可达20%~30%,第10天抑制率可达50%,表明肝舒胶囊对鸭体内的dhbv-dna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刘中景等[9,10]用小柴胡汤进行抗hbv体内外实验和组方机理分析。

体内抗dhbv实验中,全方组、半方组(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和单味柴胡组对dhbv均有抑制作用,以全方组作用最优,且抗dhbv作用比较持久,停药后无反跳现象;体外抗hbv实验,各剂量组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也以全方组的抑制率最高,半方组次之,单方组抑制作用不明显。

倪勤等[11]发现小柴胡片有体外直接抗hbv活性作用。

陈压西等[12]则发现小柴胡汤胶囊在鸭体内也有一定的抗dhbv作用。

有关临床研究还表明[13,14],联合用药比单味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更强。

应用疏肝健脾益气药物,如柴胡、木香、炒枳壳、青皮、香附、鸡矢藤、沉香、佛手等;应用活血化痰药物如:昆布、海藻、瓜蒌、法夏、藿香、莱菔子、山楂、陈皮、枳壳、佛手等;应用调补肝肾药物,如淫羊藿、冬虫夏草、枸杞子、鹿角、紫河车等,可达到增强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

2 中药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肝炎出现黄疸,逐渐加深,是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胆红素血症,会加速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而且是胆道系统继发感染的诱发因素。

因此,肝炎有黄疸者,当先利胆退黄,促进胆汁排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

中药消退黄疸,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吴建等[15]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

治疗组每天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予中药保留灌肠,1次/d,方用参三七、生大黄、茵陈、蒲公英、赤芍等。

对照组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6周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alt,ast,γ-gt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袁惠芳等[16]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

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胆退黄;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引湿热之邪从小便出;大黄、栀子、白花蛇舌草清热燥湿解毒,共奏清泄湿热、利胆退黄之效;白术、山药健脾燥湿;内金、焦三仙消食化滞,调理脾胃之功能;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健脾益肾,扶助正气;血淤是乙肝的主要病机之一,故用丹参、益母草活血解郁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退黄的途径主要有利小便和通大便两法。

利小便重用茵陈蒿、黄柏;通大便重用大黄。

对黄疸较深、湿热久滞者,为湿热内伏血分,可用泻下逐淤法,药用茵陈蒿、大黄、丹参、赤芍、红花等,对减轻症状和消退黄疸都有效果,对胆汁淤积型肝炎更好。

茵陈蒿配大黄,泻下退黄,荡涤热毒,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和肠道有毒物质吸收,防止肠道氨进入血内,有利于保护肝脏,还能止血消瘀。

除此之外,急性黄疸性肝炎,还可选用黄芩、龙胆草、柴胡、山栀子、郁金、金钱草、虎杖;慢性肝炎胆汁淤积症,可选用柴胡、丹参、赤芍、丹皮、泽兰、益母草等,重用赤芍,退黄效果更好。

如果残留黄疸,久不消退,可用青黛、明矾、黄连研末装胶囊服,效果颇佳。

这些药物除有利湿退黄外,还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调节免疫、消炎、抗过敏作用。

3 中药降低血清转氨酶作用血清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谷丙转氨酶(alt)是氨基酸脱氨基时重要的催化酶之一,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破坏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释放入血,使血中alt增高。

alt活性检测是病毒性肝炎过程中最敏感、最早出现的指标,在诊断中占重要地位,也是疗效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李勇[17]以自拟健脾降酶汤加减治疗转氨酶升高36例,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神曲、黄芪、茵陈、大黄。

黄疸明显者加重茵陈、山栀;黄疸日久不退,加丹参、泽兰、红花;黄色晦暗加附子、干姜。

以上中药加水煎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后,以基本方为末,每次10 g 开水冲服,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治疗结果显示,健脾降酶汤治疗转氨酶升高总有效率为94.44%。

佘万祥等[18]采用扶正解毒为主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反复升高或升高持续不降患者68例,基础方:蛇舌草、垂盆草、虎杖、葛根、黄芪、灵芝、丹参、五味子、蝉衣。

随证加减:身目黄染色鲜明加茵陈、赤芍、金钱草;身目黄染色晦暗加炮附子、茵陈、白术;胁痛加柴胡、白芍、香附;脘腹饱胀、恶心呕吐加制半夏、陈皮、砂仁;夜寐欠佳加酸枣仁、远志。

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

连续服药2周复查肝功能以观察疗效,4周为1疗程。

另设60例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转氨酶升高患者为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配合西药常规保肝降酶治疗。

两组均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转氨酶下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陈金红[19]采用白兰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反复异常患者30例。

白兰降酶汤: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垂盆草、连翘、丹参、白芍、柴胡、郁金、五味子(研末冲服)、三七粉(冲服)、甘草。

湿热偏胜者,去五味子,加虎杖或龙胆草;口干胁痛兼有肝肾阴虚者,去连翘、垂盆草,加女贞子、何首乌、枸杞、沙参;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麦芽;肝脾肿大者,加醋鳖甲、三棱。

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结果显示,30例患者alt和ast复常率分别为96.7%和9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 中药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作用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是乙肝病毒对人体肝脏造成的不可逆损害过程中的可逆性阶段。

如能及时、正确地治疗,就可减轻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何浩等[20]提出以柴胡、生地黄、人参、茯苓、苦参、金刚头、鳖甲、地龙、赤芍、甘草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专方,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辨证加减。

湿热重者加用田基黄、茵陈、虎杖;肝郁明显者加用青皮、川楝子;血淤者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酌加五灵脂、三棱、莪术。

王军喜等[21]将64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口服甘利欣胶囊)和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软肝胶囊)。

软肝胶囊由西洋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桃仁、枳实、三棱、莪术、茯苓、香附、生牡蛎、鳖甲、瓦楞子、赤芍、柴胡、虎杖17味药物组成。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软肝胶囊治疗组与甘利欣胶囊对照组相比较,前者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更为明显的下降作用,同时患者白蛋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并且对患者肝功能改善作用比较明显。

因此对不同程度乙肝患者软肝胶囊可以减轻、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明显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

叶庆斌等[22]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取肝炎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服用软肝抗纤饮(由黄芪、丹参、白芍、三七、水蛭、地龙、山楂、鳖甲等药物组成)。

临床观察表明,软肝抗纤饮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alt,ast,tbil值,降低血清ha,ln,iv-c,pc-iii 值,促进血清病毒学指标hbeag阴转及抗-hbe阳转,具有保肝降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