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婚仪民俗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汉民族传统婚礼中的主要婚俗、婚仪简介及释义——六

汉民族传统婚礼中的主要婚俗、婚仪简介及释义——六

汉民族传统婚礼中的主要婚俗、婚仪简介及释义——六概略⽽⾔,我国传统婚礼⼤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整个婚礼可概括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婚前礼,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了。

★婚前礼: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的⼀些仪节。

古代婚姻取决于“⽗母之命,媒妁之⾔”,因此,婚前礼的⼀切仪节,从择偶⾄筹备正式婚礼的⼀系列环节,⼏乎都由⽗母双⽅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根本⽤不着操⼼——操⼼也没⽤啊。

【周礼婚制】经典的“五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世俗婚制】在“五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婚前礼的仪程及含义:『纳采』男⽅向⼥⽅正式求婚的第⼀步。

采⽤活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雁来象征男⼥双⽅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雁⾏⽌有序,雁群在迁徙飞⾏时成⾏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

将这个原则⽤于嫁娶,长幼循序⽽⾏,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配⽽终,象征忠贞和⽩头偕⽼(后来有所发展,也⽤羔⽺、⽩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问名』问名⼀般是⼥⼦姓名、排⾏、出⽣年⽉⽇及时⾠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

这⼀过程也相当于订婚。

『纳吉』《仪礼.⼠昏礼》载:归⼘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

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

就是把男⼥双⽅的⽣肖及⽣⾠⼋字合⼀下,看⽣肖是否相克,⼋字是否相配。

纳吉和纳采⼀样,也⽤雁。

『纳征』《仪礼.⼠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币,原意为彩⾊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是来⾃这个传统。

最初,天⼦⽤“⾕圭”,诸候⽤“⼤璋”,⼠庶则⽤⽞纁⾊的束帛和俪⽪,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丰富多了。

『请期』定成婚吉⽇的礼,由男⽅决定,然后正式通知⼥⽅。

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献中未见记载。

浅谈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礼俗

浅谈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礼俗

浅谈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礼俗作者:张敏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由于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俗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婚俗礼仪,又兼容西域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婚俗文化。

从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可以详细了解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嫁礼俗。

[关键词]敦煌;婚姻礼俗;“六礼”[中图分类号]K89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12-02敦煌扼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佛、儒、道等宗教文化在这里杂糅并存,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因此,敦煌的婚俗既有中原之风,亦有西域之俗;既有对“六礼”的遵循,亦有对其的变异。

敦煌莫高窟至今尚保存有几十幅婚嫁图的壁画,另有榆林窟壁画三幅。

这些感性材料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唐宋时期的婚嫁场面,是中古婚俗活灵活现的记录。

1900年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的遗书,真实地保留了唐宋时期敦煌原始婚俗的基本资料。

本文将从婚龄、婚制、婚仪以及离婚等方面,对唐宋时期敦煌的婚姻礼俗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婚龄我国婚姻年龄在各朝各代都有着诸多的变化。

《周礼注疏》曰:“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

”唐宋时期,法律上对婚姻年龄作了具体的规定。

唐贞观元年诏:“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并须申以婚媾。

”①宋主张:“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乃可成婚。

”②开元二十二年制:“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③但敦煌地区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据《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瓜州效谷郡计帐》S.613记载,女子12岁即可出嫁,比历史上官方规定的最低年龄13岁还提前一年,最早的育龄是15岁;男子婚龄无确切记载,最早的育龄为24岁。

④开元、天宝之际,吐蕃、突厥、回纥交替侵扰河西地区,敦煌大批壮丁都奔赴战场,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严重的不平衡。

家庭人口中女性占绝对优势,婚姻状况严重失调。

归义军时期,张敖编纂《新集吉凶书仪》P.2619卷背面《纳书函》曰:“某子厶乙,年已成冠,礼有纳聘。

汉式婚礼主持词

汉式婚礼主持词

汉式婚礼主持词婚礼,汉族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是汉人一生礼仪——冠婚丧祭——中的一种,是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以下是由为为大家推荐的汉式婚礼主持词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式婚礼主持词范文一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二、片头出,朱门打开。

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五、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新婿作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催妆礼成。

六、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

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 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

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婿迎新妇。

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新郎、新娘请面对你们的父母站好,看看眼前这对老人,尽管他们腰身已经不再挺拔,尽管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尽管他们的华年不再,鬓染霜华,但是今天,就在此刻糖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把这么美丽、善良、孝顺的儿媳妇取回来的时候,他们的笑容依旧如鲜花般灿烂,他们的心情依旧比蜜甜,此时此刻,老人一定有很多话要和孩子们说,新郎、新娘也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谢意,但是今天本司仪没有给你们安排这样的机会,只是给了新郎新娘安排了一个拜谢的机会:请新郎新娘把自己对父母所有的爱和祝福都化作深深地额三鞠躬吧:一鞠躬,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再鞠躬,爸爸妈妈我们爱你!三鞠躬:请二老放心,以后咱家的事,我们出力,您二老出嘴。

(请二老离席一会,谢谢配合。

)汉式婚礼主持词范文二一、奠雁请婚、龙凤贴主持人:高山流水天籁曲,琴瑟和鸣寄真情。

烛光点点相思恋,双双鸿雁表忠贞。

有凤来仪——探究中国旧式传统婚庆习俗

有凤来仪——探究中国旧式传统婚庆习俗

有凤来仪——关于中国传统婚庆风俗的探究“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箫韶为舜制音乐,曲成,奏之,声音延绵不绝,山水为之失色,引来凤凰起舞,是为佳话。

凤,贵鸟,凤冠霞帔,为后妃之服,然,亦是旧时民间女子成婚礼服。

花轿落地,描眉绘唇,胭脂晕染下的娇人面庞,如雨过牡丹,日出桃花,这一日,中国民间女子的一生也只是这一日,独独做了自己的王者。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粹。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是以,上至帝王臣子,下至黎民百姓,皆是在“昏礼”后有了永结同好之人,此生才算做圆满。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

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即所谓“大婚”。

《清通典·卷五十三·婚礼》中记有康熙皇帝大婚仪式。

“康熙四年九月,圣祖仁皇帝大婚,预择吉行纳采礼 ......是日,设纳采宴於孝诚仁皇后邸......内大臣侍衞各旗民公以下、武官二品以上、满汉文官侍郎以上,咸朝服,与燕大婚。

前期行大徵礼......后祖率后父朝服出迎,及以礼物授受,仪与纳采同。

至日发册,奉迎阅册宝仪......届时圣祖仁皇帝御殿发册,孝诚仁皇后受册宝.....圣祖仁皇帝礼服诣昭圣慈寿太皇太后宫、仁宪皇太后宫行礼毕,御太和殿赐皇后亲属暨诸王百官筵宴,毕乃还宫。

仁宪皇太后率辅臣命妇诣昭圣慈寿太皇太后宫赐后母暨亲属宴,如仪。

诸王百官免随行礼。

公主、福晋、命妇免会燕。

至酉时,宫中设合卺燕,行合卺礼。

翌日,孝诚仁皇后诣昭圣慈寿太皇太后宫、仁宪皇太后宫行朝见礼。

越三日,圣祖仁皇帝御殿,群臣上表,行庆贺礼,颁诏天下,凡大婚礼具大清通礼。

催妆诗十首

催妆诗十首

催妆诗十首(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催妆诗的背景和意义二、催妆诗的内容概述1.描绘新娘的妆容和服饰2.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三、催妆诗的艺术特点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2.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四、催妆诗的文化价值1.反映古代婚俗和审美观念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结语:催妆诗的现代意义和影响正文一、引言催妆诗是我国古代婚礼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在新娘出嫁前由媒人或伴娘吟诵,以祝福新人婚姻美满、白头偕老。

催妆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民俗意义。

二、催妆诗的内容概述1.描绘新娘的妆容和服饰催妆诗往往通过对新娘妆容和服饰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新娘的美丽形象。

诗中常用“眉如翠羽”、“脸如桃花”等比喻,以及“金冠”、“凤钗”等华丽的服饰描绘,突显新娘的娇美和尊贵。

2.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催妆诗还承载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诗中常用“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等词语,表达对新人婚姻美满、白头偕老的祝愿。

三、催妆诗的艺术特点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催妆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表达。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催妆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诗中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婚姻的尊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四、催妆诗的文化价值1.反映古代婚俗和审美观念催妆诗是古代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婚俗和审美观念。

通过研究催妆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婚礼的风俗习惯、新娘的妆容服饰以及当时的审美标准。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催妆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民俗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催妆诗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独特诗歌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婚仪民俗文化研究

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婚仪民俗文化研究
止。声止,方标志着“催妆”的结束。从中可以悟出:所“催”的新妇,此时并不
一定在妆扮之中。不管她在做什么,也得把她“催”出来,否则婚礼过程就不
算完成;百余人的“俱呼”,气势虽大,但“其声不绝”地反复“呼”着一句话,
未免给人一种单调、粗鲁的感觉。换句话说,即是这种行为中的文化含量太
少。说明,直至整个北朝时期,“催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尚处于低水准的
为,也不是他的发明,应该是早于文王或于文王同时期的民间。完全有理由
说,“亲迎”至迟起于西周的初期,“催妆”既然是“亲迎”中的组成部分,它的
起始当然也早不过这个年代。新娘的妆扮,是因为她马上得去男家举行婚
配,之所以要新郎“催”,是企图借此行为,一是表达新娘对这桩婚事及女子
出嫁到男家落户这一婚制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人类的婚姻随着历史的进
烟树迥垂连蒂杏,采童交捧合欢杯;
吹萧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峨下凤台。
“北府迎”、“南郡来”、“连蒂杏”、“合欢杯”、“神仙曲”、“秦娥女”,诸多辞
令、美景,将“天上”、“人间”情景交融,合为一体,真不愧为神采之笔。“吹箫
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争引”两字,把亲迎队伍的急切心情表达得
维妙维肖。
创建大唐王朝的李氏家族,出于陇西“蕃姓”,婚姻虽重姓氏,但毕竟受
活的“未知”,出嫁女通过“催妆”一俗,盼望能在婚后得到新郎的卫护;再
说,出嫁女一旦换了“新妆”,即标志着她人生重要阶段的转换:天真烂漫、
自由自在处女生活结束,将接受一个陌生家庭、丈夫的驱使。“催妆”的本
身,就饱含着出嫁女对抚育其成人的父母之恩的眷恋,对终日相熟的处女
民俗研究
餐刊
2002第一期
FO尸K尸ORmSTCO一ms
程,从以女子为中心到男性为主宰的转变,从“从妻居”到“从夫居”的转型,

汉唐婚礼主持词

汉唐婚礼主持词

盛唐华彩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二、片头出,朱门打开;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五、万物滋养于斯六、日受其精七、月润其华八、天理之奥含于其中;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九、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新婿作诗催妆;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催妆礼成;十、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 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新婿迎新妇;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禽,金堂双壁合,预祝万桃春;同迎新婿新妇入华堂;八、行沃盥礼及熏香——行沃盥礼;庭列鼎钟,家传践履;儿郎伟峨,炳灵标秀,请为新婿浇水盥礼;娘子贤和,玉秀兰芳,请为新妇浇水盥礼;九、新娘展朱颜——手如柔荑y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犀hù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礼成新娘展朱颜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行却扇礼;十、行合卺礼两家秦晋,千载荣光;请新人对席而坐;行合卺礼;“共牢而食、合情而饮,合体同尊卑,恩爱缘义深;初祭酒新人端起第一杯与子同一次祭酒新人端起第二杯与子同时终祭酒新人端起第三杯与子偕老恩爱永绵十一、行解缨礼结发礼——人以婚姻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卺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不与弃;行结发礼十二、行执手礼——请新人闭目、举手、执手;音乐—司礼:长夜未央,庭燎之光;言念君子,玄衣纁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阔,地久天长;行执手礼十三、撒帐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女亘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乡带佩宜男;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十四、退场——新人退场,换装敬酒;十五、家规——父母上场;诗曰:蓼蓼lu4者莪e2,匪莪伊蒿hao1;哀哀父母,生我劬qu2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cui4;有请高堂父母隆重登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个家族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认同并要求本家族成员及后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家族的灵魂;请新人聆听家规;1.养子须教子;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2.仁爱,百善孝为先;孝当竭力,非徒养生;3.诚实可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心口如一,童臾无欺;4.勤劳进取;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颓惰自甘,家道难成;5.正直清廉;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6.俭朴,一粥一饭当思来者不易;十六、新人敬茶士有百行,以孝为先,世有百善,以孝为首,请二位新人为父母奉茶,答谢父母生育之恩、养育之情;十七、父亲讲话十八、共同举杯礼成。

2023婚礼主持词五篇_5

2023婚礼主持词五篇_5

2023婚礼主持词五篇婚礼主持词篇1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二、片头出,朱门打开。

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五、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新婿作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催妆礼成。

六、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

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 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

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婿迎新妇。

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婚礼主持词篇21、开场曲+灯光秀(无视频)(开场曲)主持人t台末端就位,开场白音乐响起,主持人从t台末端走向舞台中央,敬礼!(鞠躬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2、开场白(无视频)(开场白)沐春风、祝青酒,品浓茶、吟诗词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在中国,最时尚最优雅的生活方式,而现在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开汽车,吃薯条,玩3g,刷微博,这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已习以为常。

就像今天的婚礼秀,不同的风格诠释着不同的美。

此刻,请放慢你的脚步,让心灵去品味,随我一起走进中国式的美!(接开场视频)3、开场视频播放(开场视频里面有音乐)姻缘由来天注定,媒妁红绳一线牵,真心不必金石盟,白云青天也成城。

最后出现姻--缘4、新郎出场(播放有花有山的视频)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新郎执扇出场)新郎念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新娘剪影出现分别展现琴、棋、书、画幕布打开新娘出现在来宾的视线中(无视频)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2023古风婚礼主持词_1

2023古风婚礼主持词_1

2023古风婚礼主持词2023古风婚礼主持词1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二、片头出,朱门打开。

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五、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新婿作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催妆礼成。

六、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

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 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

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婿迎新妇。

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2023古风婚礼主持词2一、花轿到【主持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新女,鞭炮庆家宴。

二、牵红绸【主持词】一条红丝绸,两人牵绣球。

月老定三生,牵手到白头。

三、过火盆【主持词】 (新人走到火盆边停下)借来天上火,燃成火一盆,新人火上过,(新娘跨火盆)日子红红火火四、跨马鞍【主持词】(新人走到马鞍边停下)一块檀香木,雕刻玉马鞍,金龙携玉凤,花开并蒂莲五、到喜堂【主持词】新人举步往前行,步步季节花儿名。

一步立春雨水来,探春迎春花儿开。

二步惊蛰与春分,红杏花开满树林。

三步清明和谷雨,桃花盛开人欢喜。

四步立夏小满天,风吹葵花开满园。

五步芒种夏至到,石榴花开红似火。

六步小暑大暑临,映日荷花别样新。

七步立秋暑已去,芙蓉花开真如意。

八步白露和秋分,桂子兰花好盈门。

九步寒露霜降天,各色菊花开满园。

十步立冬小雪降,红梅结子花齐放。

十一大雪冬至回,岁寒三友松竹梅。

十二小寒与大寒,洞房花烛好姻缘。

新人走了几十步,香案桌子摆面前。

香炉果子俱摆好,单等新人拜地天。

六、拜天地【主持词】一拜天地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千里姻缘一线牵相亲相爱到永久二拜高堂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夫妻对拜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入洞房七、撒坚果【主持词】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论唐人婚礼中的障车习俗

论唐人婚礼中的障车习俗

论唐人婚礼中的障车习俗范新阳【摘要】唐人婚嫁,候新妇至,众人拥门塞巷,索要酒食钱财,至车不得行,称为"障车".障车者可分为新娘的娘家人和新郎、新娘家以外的其他人.在障车的同时,障车者还要朗诵一篇障车文(词),与障车的目的相一致,其内容主要是:一为表示祝福,二为索要钱物.从形式来看,唐代婚俗中的障车当源于北朝胡人的生活习俗.【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5(027)006【总页数】5页(P810-814)【关键词】唐代婚俗;障车;障车文【作者】范新阳【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安,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花烛”条载:“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

”可见,“障车”的婚姻习俗在唐代是相当流行的。

由于时代变迁,风俗更易,我们今天已难见其实际。

而弄清这一风俗,对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乃至理解唐代诗文,都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笔者不揣谫陋,试从障车之人、障车与障车文之关系、障车之俗的可能缘起等几个方面略作说明,以就教方家。

一、障车之人《旧唐书》卷45《舆服制》载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左司郎中唐绍奏,云:“往者下俚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

近日此风转盛,上至王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

遂使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

既亏名教,实蠧风猷,违紊礼经,须加节制。

望请婚姻家障车者,并须禁断。

其有犯者,有荫家,请准犯名教例附簿;无荫人,决杖六十,仍各科本罪。

”(亦见《通典》卷58)由唐绍所奏,我们大致可知:所谓障车,也就是堵在路上,拦住新娘的车子,索要酒食钱物,障在这里是阻拦的意思。

障车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庸鄙俚人,范围相当广泛。

从“望请婚姻家障车者,并须禁断”一语推断,障车者当分为婚姻之家自为和婚姻之家以外其他人所为两类。

汉代婚礼主持词

汉代婚礼主持词

汉代婚礼主持词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汉代婚礼主持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婚礼,人生大事,两个人共度一生的约定。

下面的是汉代婚礼,供大家参考阅读!汉代婚礼一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二、片头出,朱门打开。

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五、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新婿作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催妆礼成。

六、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

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

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婿迎新妇。

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汉代婚礼二开场(音乐:唢呐)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钟情燕尔配佳偶。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长辈尊亲,在下有礼啦!首先欢迎大家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如约来到先生和小姐的婚礼喜堂,此刻xx大酒店是欢声笑语、张灯结彩。

好!良辰已到。

入场(音乐:步步高)恭请男女双方高堂到台上就坐。

恭请新郎新娘登堂。

三、迈火盆(舞台前方设象征性火盆)玉凤抬足迈盆火,凶神恶煞两边躲。

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迈火盆——)四,新人登台就位。

(音乐:大秧歌)男左女右,喜神驾到,新人就位。

五、行跪拜礼。

朋友们,天圆地方,人海茫茫。

梧桐凤凰,儿女情长!有缘携手在一起,多亏了天地成全造美意。

恭请谢氏子孙xx先生携新婚佳偶尹府xx小姐,怀虔诚之心,行恭敬之礼。

一参拜天地谢姻缘!新人跪,一叩首:诗题红叶天授意,谢天赐良缘;有请再叩首:蓝田种玉地作媒,谢地造美眷;有请三叩首,结发成婚由海盟,谢天地成全!天地礼毕,掌声请起!二拜高堂,父母受礼。

唐宋催妆诗词中的嫁娶奢风

唐宋催妆诗词中的嫁娶奢风

新纪实·诗词品鉴742021.07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嫁娶特色。

古时婚礼中存在的催妆风俗,最初是指旧时男女双方“合二姓之好”,男方去往女方家迎亲时,常常多次催促。

催妆风俗历经演变,流传广远,是中华民族婚礼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对唐宋催妆诗词的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今人了解当时的民俗风尚和社会面貌。

一、催妆风俗的渊薮与催妆一词相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

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

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段成式,1877)此处并未直言催妆二字。

现今学界关于催妆风俗的起源之说,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说法。

徐杰舜先生在其《汉族风俗史》中谈到了这一点(徐杰舜,2004)。

二是起源于《礼记》说,见于李晖先生《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婚仪民俗文化研究之三》一文,李晖先生认为催妆风俗是随着《礼记》所规定的六礼而同步形成的(李晖,2002)。

三是起源于古时少数民族的掠夺婚制,“早期型之嫁娶方式,以掠夺婚开其端”(陈顾远,1987),为了避免部族的少女被外族抢走,因此才用催妆来促成婚嫁的完成。

催妆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在如今的湖北、山东等地还有保留。

而在唐宋时期开始兴起的催妆诗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唐宋社会的婚礼风俗和嫁娶风气。

二、唐代催妆诗中的嫁娶奢风与社会现实在宋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载:“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妆诗。

”此处已可见催妆之名。

结合唐代士人的诗作来看,在文人士子之中,催妆风尚是广为流传的,相比于北朝时一直高声催呼新妇的做法,做催妆诗要显得文雅许多,也符合读书人的身份。

唐人成婚之际,男方向女方亲迎之时,往往由新郎本人或陪同的傧相做催妆诗来请女方出阁。

唐代进士陆畅就曾奉宪宗皇帝之命为云安公主写《云安公主下嫁奉诏作催妆诗》,诗云:“云安公主贵,下嫁郡王家。

催 妆

催  妆

催妆作者:张昱 [] []所谓“催妆”,即男方催促新娘行嫁。

淮安民间旧时催妆有两个程式,一是行催妆礼,二是行催妆乐。

催妆礼亲迎前三日,或前一日,或婚正日早上,男方派人往女家送礼物,礼品是新娘乘轿出嫁的冠、帔、花、粉,女家回新郎结婚用的衣裳、花、幞头等。

催妆乐又称催妆曲。

亲迎日,男方花轿摆在女家门前,随轿而来的鼓乐班和迎亲人员,为催新娘快点上妆出阁登轿,反复吹奏催妆曲,燃放炮竹。

此俗起源甚早,南北朝就有此俗的文字记载。

唐宋时又有作诗赋词催妆的风俗,明清时沿袭此俗。

旧时民间亲迎,男方备三请三邀贴六副,次第投人,催新娘上妆登轿。

催妆之日除行催妆礼和催妆乐外,这一日事俗繁多,男女,两方均较忙碌。

这一工作由全福奶奶帮办。

旧时,农村有用秫秸和芝麻桔铺床的习俗。

四条床腿要用四块新砖垫上。

名日“金砖垫床腿”。

铺床时还有说喜话之俗。

如:择吉日、选好向,全福进屋铺喜床;芝麻高、秫秸响,夫妻恩爱福寿长。

一进房门步步宽,脚下踩着罗底砖,罗底砖上安八卦,子子孙孙做高官。

打开帐门喜连连,四方安下太平钱;太平钱上四个字,富贵荣华万万年。

在缝铺喜被时,有喜被四角不缝合的习俗,被内装红枣、红花生、红白果,让压床的童男子摸着吃,另外在缝喜被时也要说nbsp; 全福奶奶喜洋洋,贵府明天迎新娘。

今日请我来套被,红线牵来福寿长。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把新娘用房称作“洞房”。

洞房之称始于隋唐时期。

为了祛魔除邪,旧时民间有在洞房内贴“姜子牙在此”的大红纸条幅的习俗。

当时民间认为新房中最易侵邪魔,如不禳解,将会出现异常现象。

书写上述条幅,意在借姜子牙斩将封神的威力,镇压一切山魔水怪、魑魅魍魉的侵入。

也有的在洞房内置坐斗,斗中装粮食,四角插四支箭,中间横搭一匹红布的习俗,四角象征四象,箭寓武力镇压之意。

女方于催妆日将嫁奁布列有序,最前面为子孙桶,桶内放六只红鸡蛋(取六六大顺之意),两盘红带子(寓代代有子,子孙满堂之意),两把筷子(快生贵子),另外有枣子、长生果(花生)等。

催妆诗·婚嫁

催妆诗·婚嫁

催妆诗·婚嫁催妆诗旧时婚俗,往往于新婚之夕,赋诗催促新妇梳妆,所赋诗即为催妆诗。

这一习俗,初唐已有。

徐璧《催妆》诗谓:“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装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末一句暗用张敞画眉典故,诙谐而富有情趣。

《唐诗纪事》载,中唐诗人陆畅曾奉诏作《催妆诗》,云:“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归自然,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寥寥几笔,将万人争看婚嫁场面写出。

晚唐何光远亦有《催妆二首》,其一谓:“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

催妆即要裁篇咏,风吹鸾歌早会迎。

”其二曰:“宝车辗驻彩云开,误到蓬山顶上来。

琼室既登花得折,永将凡骨逐风雷。

”则巧用乌鹊为牛郎、织女架桥之事,喻夫妇得偕伉俪。

宋代词作特盛,或以《催妆词》替代《催妆诗》,吕渭老《圣求词》有《好事近》一首,中有“彩福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阙”,可知,后来文人集中的一些催妆诗词,并非皆作于新婚之际,或为朋友间的应酬之作。

《坚瓠集》已集卷一载:“陈峤字景山,还乡已耳顺矣,尝作《闲居》诗云:‘小桥风月年年事,争奈潘安老去何。

’后娶乡里儒家女。

合卺之夕,文士竞集,赋《催妆诗》,咸有枯杨生稊之讽。

峤自作云:‘彭祖尚闻年八百,陈峤犹是小孩儿。

’客皆绝倒。

”枯杨生稊,出自《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以枯杨又生嫩芽,隐指老翁娶少妇。

友人所作《催妆诗》,寄讽于婉,一归于正。

至于陈峤自作,则纯是自我解嘲。

明初李昌祺《剪灯余话》卷四《洞天花烛记》,谓于潜秀才文信美,为仙人华阳文人敦请,前往助其女婚礼。

女子成婚之日,“灯烛辉煌,笙歌嘹亮。

侍者走报:‘新婿及门也。

,群从起迎,引入幕次。

忽内间传命,索催妆诗甚急,而婿所带相行之人,艰涩殊甚。

从者数十辈,络绎不绝。

婿缉知信美在座,私下遣人致浼。

信美即代为诗曰:‘玉镜台前亸绿鬓,象牙梳滑坠床间。

宝钗金风都簪遍,早出红罗绣幔看。

著名催妆诗

著名催妆诗

著名催妆诗
《催妆》【唐】徐安期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试经赴嘉礼催妆》【唐】卢储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奉诏作催妆五言》【唐】陆畅
云安公主贵,出嫁王侯家;天母调天粉,日兄怜赐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友人婚杨氏催妆》【唐】贾岛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怨歌行》【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朝婚礼主持词(2)

汉朝婚礼主持词(2)

汉朝婚礼主持词(2)汉朝婚礼主持词(二):一、画外音:“华夏者,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乃称夏”。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二、片头出,朱门打开。

三、掌灯,宫女提灯出场,点亮T台两侧四、华服告天——(新郎盛装出场)旁白: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理之奥含于其中。

礼请新郎!华服告天!五、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新婿作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催妆礼成。

六、为新娘披嫁衣——新娘的母亲亲手为新娘披一件嫁衣。

旁白:渭河之邦蒹葭苍苍悠久龙城白露为霜我为雄雉(zhi) 扬扬四野偕子于归灿灿华裳。

六、迎娶新娘——(请新郎恭请娘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新婿迎新妇。

七、新人上场——请新人升喜堂汉朝婚礼主持词(三):(新郎走在轿前,新娘在花轿内手拿纸扇,盖好盖头,进入主会场到达新人婚礼走道前)吉祥如意千秋好,花开满堂富贵足。

起轿啦~~有请新娘抛出纸扇,从此抛弃家中娇气,为夫家开枝散叶。

(新娘将纸扇从轿中抛出来)礼堂已到,落轿~~ 有请新郎拉弓射箭(新郎箭对轿门,射三箭)一箭倾心姻缘到二箭缘刻三生石三箭落地乾坤定~~请媒婆掀开喜帘,有请新娘出轿。

(喜娘送上新人相牵的大红花,并为新娘打上红伞)有请童男开路,有请童女赐福。

(童男走在前面,在走道上撒下大米和茶叶,童女走在后面,朝新娘伞上撒五谷)婚礼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喜事之一,它代表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一段新的生活的开始,新娘新郎走在铺满茶叶和大米的路上,从此衣食无忧,新娘沐浴在童女撒下的五谷中,从此百邪不侵。

有请新郎跨过马鞍从此平平安安,有请新娘踩瓦,昨日黄花如瓦碎。

有请新娘跨过火盆去掉秽气,从此生活红红火火。

(喜娘把喜伞递给新郎)请新人共撑喜伞,从此风雨同舟。

(新人走上舞台)有请喜娘送上新人的喜茶(红枣,茶叶,红糖泡成,用盖碗装,新郎先拿一杯递给新娘,自己再拿一杯,先举至眉间对敬一下)请新人共饮此茶,从此甜甜蜜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婚嫁中的共行之俗。
含答
伴随着六礼婚制中“亲迎”而出现和形成的“催妆”,经过秦、汉、魏、晋
的广播,至南北朝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北朝地域,在少数民
族为主体的政权下,“催妆”成为多民族共同遵循的一种婚姻风俗。唐朝时‘
段成式,在《酉阳杂姐》里,对此事曾有这样的记载:
北方(朝)婚礼,必用青布慢为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新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期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军和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加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服务意识实践执法为民坚持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实行的是买卖婚,封建社会的聘娶婚,实质上也是一种变形的买卖婚。汉族
是这样,少数民族大多数也是这样,像建国前的洛巴族,即是“女子成了商
品,在出嫁之前,女子就像准备出卖的牲畜一样,定好了价格。”¾丈夫与公
婆对买来的妻子或儿媳,拥有绝对的处置权,稍有不慎,女子就会被遗弃,
而且这种“遗弃”的行为,有正而八经地“七出”礼制作保护。由于对婚后生
象的起因、兴盛、发展、演变,来一番深层次的追根求源。
民俗研究
一、“催妆”,作为一种婚俗,更作为“亲迎”婚礼的组成部分,起因是复
杂的。它至迟始自西周。
“催妆”诗,是来自“催妆”俗,徐安期诗中“张敞画眉”故事的借用,说明
“催妆”是缔婚程序的一种风俗。“妆”者,是新娘,“催”者,是新郎。“作春”
(化妆)的时刻,是在临别之夕,“别”的是新娘离别父母和原有家族。因此推
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季刊
—婚仪民俗文化研究之三李晖

O
O怕
第一期FO尸K尸ORm
STCO一ms
舍摹
浩瀚的唐代诗海中,蕴藏着以“催妆”为题的篇章,尽管它在“诗海”占
据的“股份”甚小,但表现得却风采不凡。请看徐安期的这首《催妆》诗: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壮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细品诗句,可知这里描绘的所“催”的对象,是位女子。她夜晚“烛下”在
为,也不是他的发明,应该是早于文王或于文王同时期的民间。完全有理由
说,“亲迎”至迟起于西周的初期,“催妆”既然是“亲迎”中的组成部分,它的
起始当然也早不过这个年代。新娘的妆扮,是因为她马上得去男家举行婚
配,之所以要新郎“催”,是企图借此行为,一是表达新娘对这桩婚事及女子
出嫁到男家落户这一婚制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人类的婚姻随着历史的进
“明镜台前”,调着胭脂红粉在妆扮自己。一个“春”字,既显露出年轻女子的
妙龄,又象征她有着春光一样的丽容美貌。“催”的方式也是别出心裁,不是
粗鲁地呼唤,而是婉言地相劝:不要把“满面浑妆”了,得“留着双眉”、以待
“画人”去画。汉代张敞为妻画眉典故的借用,更增添了诗中意境的耐人寻
味。
交融的情意,深邃的内涵,不得不令你联想翩翩,激发起对这种民俗事
延扮妆时间,促使婚事的失败,而“掠夺者”则以“催妆”的手段,来达到婚事
的缔成。这种论断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可信的。“掠夺婚”作为一个婚
制,已成为历史,因此种婚制而起的“催妆”风俗,从它诞生那天起,即在社
会的各阶层中流行。


第一期FO尸K尸ORm
STC口一ms二、“催妆”在唐以前已得到相当长时间发展。尤其在北朝,已成为多民
妇,夫家百余人挟车(至女家),俱呼曰:“新妇子,催出来”!其声不
绝,(至新妇)登车乃止。今之催妆,是也。À
民俗研究
历史上的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其中的北
魏、东魏、西魏、北周四政权,均为鲜卑族所创建,代之东魏而建北齐王朝的
高欢、高洋父子,也是自祖辈“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北),遂习鲜
中原封建礼制的制约较少,以至出现“唐固出夷狄,不足语于礼法”的诸多现
象,其中之一就是风行再嫁。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顺宗
等皇帝的女儿(公主),均有再嫁行为,而且是“三嫁者甚多”。。上行下效,以
致再嫁之风,弥行全国,引起饱读封建礼制之书士人的强烈不满,宪宗元和
初年,对那些“达官中外之亲重婚者”,即有“先涉漆消之讥”。更有利用“催
更转只愁奔月兔,情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画娥眉。
敦煌研究学者高国藩先生,认为这两首“催妆诗”,“则为敦煌民间之首
FOKLLORsmCT口ms
160见”。。诗中“不须脂粉污容颜”的铺陈,反衬出新妇质丽貌美之非凡,“奔月
兔”、“早相知”、“故作迟”的使用,把一位梳妆中新妇的神态、心态点拨得剔
亮透明、万般情趣。可惜的是,好诗并没有留下诗人的名字。
初级阶段。
为“催妆”这一民俗增添文化韵味、出品升级、提高档次的,那还是在政
治强大、经济发展、文风昌盛的大唐王朝。
民俗研究
三、唐代,‘.催妆诗”的出现,为“催妆”形式的展示开拓了新天地。“催妆
诗”在文坛,呈现缤纷景象。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姐》记述北朝“催妆”风俗,又说“今之催妆,是也”,
这就点明唐朝人的“催妆”,是对北朝婚俗的继承。但是强大、统一的大唐王
期、亲迎。“亲迎”是缔婚的最后一项礼仪。而《仪礼》,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
部礼制的汇编”。º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亲迎”礼制的形成期,大抵“催妆”一
俗也就结伴而生了。
然而,“礼”往往产生于“俗”,即民间的风俗,往往是上层礼制的源泉。
《诗经·大明》篇中,有“文定厥祥,亲迎于渭”的记述。“大明”,是周公训导
卑风俗”。Á而鲜卑族开创的北魏政权,在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
年)即统一了整个北部中国。鲜卑族是喜爱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北魏孝文
帝将主宰政权的鲜卑族的拓跋氏,改称汉族的“元”姓,(故历史上有元魏之
称),同时也在兼容、传承中原汉族的风俗。从段成式的《酉阳杂姐》记载可
以测定:北朝时期的整个北部中国,无论是汉族、鲜卑族抑或其他少数民
断,“催妆诗”是作于新郎去女家亲自迎娶新娘的时分。因此,寻求“催妆”源
157头,必先得弄清新郎去女家迎娶新娘的风俗。
明人吕坤《四礼疑》中云:“催妆,告亲迎也”。¹明白告知“催妆”是“亲
迎”中的一项内容。而“亲迎”,则一向是传统缔结婚姻的“六礼”之一。《仪礼
·
士昏礼》所订的缔婚六项礼仪制度,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未?东方欲晓霞”,仅10个字,既表达婚礼完成时间的紧迫,又不失对公主的
尊敬之意。难怪有人把它说成“是一首标准的催妆诗。’,。陆畅除“奉诏”而作
之外,还有《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黄滔,《催妆诗》作得也是风韵有加:
民俗研究
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
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
双全的智慧新娘。故事与诗,均传为佳话。。
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进士陆畅,刚人秘书省,正碰上宪宗皇帝妹
妹云安公主下嫁南川郡王刘昌之子刘士径,亲迎之夕,陆畅奉皇帝诏书,作
了两首“催妆诗”,题名为《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诗云:
民俗研究云安公主贵,出嫁王侯家;
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踢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活的“未知”,出嫁女通过“催妆”一俗,盼望能在婚后得到新郎的卫护;再
说,出嫁女一旦换了“新妆”,即标志着她人生重要阶段的转换:天真烂漫、
自由自在处女生活结束,将接受一个陌生家庭、丈夫的驱使。“催妆”的本
身,就饱含着出嫁女对抚育其成人的父母之恩的眷恋,对终日相熟的处女
民俗研究
餐刊
2002第一期
FO尸K尸ORmSTCO一ms
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处于割据、分裂条件下的南北朝不能比拟
的,故唐人对“催妆”婚俗,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创新”的表现,是“催妆诗”
的出现。正如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所云:“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妆诗。”公清
人袁枚《随园诗话》亦云:“北齐婚礼,设青庐,夫家领百余人,挟车子,呼新
妇,催出来。唐因之,有催妆诗。’,À唐人“因之”的是“催妆”婚俗,“催妆诗”则
后,仍不愿释手,并对脾女说了句评赞话:“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归来,深
异女儿对卢储的称颂,当他细品卢卷之后,亦顿觉惊奇,立刻“令宾佐至邮
舍,(将此事)具白于卢(储),(并决定)选以为婿。卢储谦让久之,终不却其
意”。第二年,卢储人京赶考,果然是中了状元。卢储径赴庐州,即成嘉礼。
亲迎之夕,兴奋之中,写下了这首“催妆诗”,用“第一仙人”来美誉自己才貌
个“状头”,不是考的,而是“第一仙人许”的。精彩的诗句里,蕴藏着一个美
丽动人的故事: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李翱出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刺史。一天,
书生卢储前来投卷,希望能得到这位有名的刺史举荐,以便登科及第。恰逢
要外出视事,李翱就随手将卢卷搁置几案。年至及笋的李家长女,在父亲外
出期间闲步铃阁,得见卢卷,立即为卢储的精美诗文所倾倒,读了四遍之
是“因之”中的创造,是婚姻仪式中的一种进步。
现存的唐人“催妆诗”多散见于浩瀚的唐代诗歌、繁杂的史料笔记以及
敦煌石窟写卷中。比如敦煌写卷三二五二号中,即有题为《催妆》的诗两首,
句里有二缺字:
等刊
2002第一期
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己口;
自有天桃花茜口,不须脂粉污容颜。
两心他自早相知,一过遮阂故作迟;
162以“舜”和“禹”,比喻婚娶之家的身份之高;而以“余草木”和“旧山川”,
烟树迥垂连蒂杏,采童交捧合欢杯;
吹萧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峨下凤台。
“北府迎”、“南郡来”、“连蒂杏”、“合欢杯”、“神仙曲”、“秦娥女”,诸多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