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第四章读后感1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处是敦煌第四章读后感100字
《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是樊锦诗的自述。书中全面展现了敦煌艺术崇高之美,详细描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披露了莫高窟“申遗”和“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正如樊锦诗说:“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她守护着自己最珍爱的文物,诠释着“择一事,终一身”的伟大奉献,用一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注解:我心归处是敦煌。
不忘初心,守一不移。
樊锦诗老师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莫高窟。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永久保存,让敦煌的美永世流传。在樊锦诗身上体现的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坚守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她坚守大漠,也许是一种执着,但更是一种精神和力量。每一份坚守,都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与薪酬待遇,甚至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频繁跳槽,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静下心认真考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樊锦诗在研究保护莫高窟期间,坚持将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最终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用球幕电影展示洞窟文物。一个为莫高窟坚守一生的樊锦诗,让我明白了坚守的意义,那是一股不屈的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樊锦诗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国家的发展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国家才有希望”。她用了大半辈子的光阴留在敦煌,为国家、为文化奉献自己的一生。
她的奉献精神给了我一种新的感悟:人的价值不在于为自己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为国家、为社会付出多少。我们要学习樊锦诗老师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学习她信念坚定、国之大者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扎根一线、勇担大任的家国情怀。正如书中所述,莫高窟是一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得正果。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在日常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选择好自己的职业,就要对工作投入饱满的热情,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来勉励自己。坚守一项事业,不断的去思考和创新。看似平凡的工作,也会成为开拓进取的摇篮。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封面上的樊锦诗老师再次让我陷入沉思。她安详而坚定,端静又自信,平和而坦荡的眼神似乎在勉励着我们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份执着,继续坚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并为之奉献一生。
以往有不少记者采访过我,写过关于我的报道,也有不少人提出要为我写传记。我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后来,我的一些同行、同事、朋友也希望我写一部回忆录,出版社和媒体的朋友也都主动约我写口述历史。于是我不得不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
我想,大家之所以反复建议,是因为我是莫高窟发生巨变和敦煌研究院事业日新月异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今年八十一岁,已经在敦煌工作五十七年了。以我在敦煌近六十年
的所见所闻,为莫高窟的保护事业,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留史、续史,是我不能推卸的责任。可是,我过去从未想过要写自传,上了年纪就更没有精力去写,真的要写不知会写到猴年马月。
在敦煌宕泉河西岸,一面长长的石壁上,像蜂房一样密密麻麻地遍布着古老的石窟群。1700米长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这就是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自公元366年至14世纪,绵延千年的持续建造,使其成为一部立体的绘画史、雕塑史和佛教史。
无论在时间的尺度还是空间的尺度上来看,一个人的生命相对于这片大漠绿洲中璀璨的艺术留存来说,都显得渺小。然而,一个人受理想与热情的驱使,用几十年的岁月去理解它、守护它,将灵魂融入这种时空的宏大,生命也变得厚重而饱满。
81岁高龄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自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敦煌从事石窟考古,将一生的追求与志向都寄托给了莫高窟这座丝绸之路重镇上的文化宝库。她曾经历父亲的意外去世,与爱人十九年的分隔两地,大漠中蚀骨的孤独,却没有动摇她将一生都献给莫高窟的决心。
在樊锦诗在研究院从事管理期间,为推动莫高窟文物保护和研究院管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莫高窟自然环境的监测、研究和治理,推动文物保护相关的立法,引进、培养专业的人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还富有洞见地带领研究院尝试文物数字化,花了20年的时间,做成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让这些文化瑰宝能够永存。
50多年以来,樊锦诗不是没有过艰难的时刻,但莫高窟给她安慰。禅定佛的笑容总能带给她启示:在这茫茫戈壁中间,到了退无可退之处,退到哪里都不如退到自己的内心安全和可靠。她说,“在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很多事情,经过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
本周的局君带你读传记,向你推荐《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在这本书中,你能读到一个有追求的独立个体如何靠着自己对心灵的坦诚,坚守在热爱的事业中。你能了解到,凭借对于民族与文化的使命感,一批批学者如何投身敦煌研究,代代传承,他们包括罗振玉、王国维、陈寅恪、向达、季羡林、常书鸿、段文杰、潘重规、饶宗颐……你还能透过樊锦诗的双眼,去了解莫高窟的曾经、现在与将来,它如何承载我们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耻辱,又如何在新的时代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