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课件《水龙吟》

合集下载

辛弃疾《水龙吟》 完整版PPT课件

辛弃疾《水龙吟》 完整版PPT课件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 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 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心
弃 疾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 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 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高远望 雄浑阔大
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 怨壮志难酬
苍凉悲壮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报国无路 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志难酬
孤独愤懑
总结上阕
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 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 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 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 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 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 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 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 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 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 绪的思想境界。

高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水龙吟ppt课件

高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水龙吟ppt课件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 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 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 典出《三国志· 魏书· 陈登传》,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sì),去拜访陈 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 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 (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 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 出自北周诗人庾( yǔ)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 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 流逝的时光。 “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 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 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 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 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 夜行黄 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 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水龙吟课件

水龙吟课件

对人性与情感的探索与表达
人性的复杂性
水龙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人性的 光辉和阴暗面。
VS
情感的表达
水龙吟中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 等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展现了人类情 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倡导人 们关注情感生活,追求真挚的情感体验。
06 水龙吟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水龙吟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珍贵的感慨,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社会现实的揭露
水龙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腐 败的批判。
理想社会的追求
水龙吟中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倡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为建设美好社 会而努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水龙吟的词牌格律与特点
词牌格律介绍
词牌定义
水龙吟是词牌的一种,属于长调 ,一般认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格律结构
水龙吟的格律结构通常为双调一百 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有时会变格为双调一百零四字,前 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
声韵要求
水龙吟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要求 用入声韵,且平仄转换规律复杂。
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水龙吟作为词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 力和文学价值,成为后世词人学习和 模仿的典范。
影响
水龙吟的创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 法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水龙吟的创作背景通常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时代背景
水龙吟的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例如,辛弃 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社 会现实。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水龙吟)课件(45张)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水龙吟)课件(45张)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 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 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 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 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 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 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 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 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 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 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 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 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 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 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甚至受到 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 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 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 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 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 愁恨。
移情及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 撒在明月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江作青 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翻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 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 边,秋色无际。

水龙吟辛弃疾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

水龙吟辛弃疾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

课文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 ⑶遥岑(cén):远山。韩愈 、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
相同的山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课文注释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登建康赏心亭 水 龙 吟 作者:辛弃疾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 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以文 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平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
• 张翰 —念鱼归隐—乡思、仇恨 、激愤 (否定) • 许汜 —谋取私利—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否定) • 刘备 —雄才大略—为国为民 • 桓温 —时光流逝—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合作探究

苏轼《水龙吟》课件PPT

苏轼《水龙吟》课件PPT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对象
手法
情感

杨花
拟人 惜春之情
柳絮 比作思妇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 忽然间开始明白了, 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 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 那千点万点, 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苏 东 坡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 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 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 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 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 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 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 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 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 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 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 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 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 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 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 古绝唱得以传世。

辛弃疾《水龙吟》精美教学课件

辛弃疾《水龙吟》精美教学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阐释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谢谢!
内容+手法+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屠洪刚 - 精忠报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课堂教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 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 要让四方 来贺
分层作业 1、必做:背诵本词。 2、选做:课外阅读辛弃疾的诗词, 利用课前三分钟向全班分享。

《水龙吟》(苏轼)PPT课件

《水龙吟》(苏轼)PPT课件
作者从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的风姿隐喻思妇 的神态,想象奇特,咏物而不滞于物。
12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曰:“打起黄莺儿,莫教 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化用 其意。从表面上看,这几句几乎都是在写人,一 个女子的无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细读之,又不 能不说是在写杨柳。随风飞舞、欲起旋落、似去 又还,正是柳絮飘飞的情景。黄莺儿也常常栖息 在柳梢头。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 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
14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
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 色将逝。“不恨”者,乃承上片“非
花”“无人惜”而言。这是表情婉曲,
不恨即恨,是不仅恨的意思。
15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惜春伤 逝之感。“此花飞尽”,是一花之事;而“落红 难缀”,是一春之事。正如杜甫《曲江》诗云: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1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3
苏轼《水龙 吟》写杨花另辟 新境,反复诵读, 体会与章词相比 其新妙之处。
24
2020/1/15
25
创新之处:
一、避开章词的实写杨 花,而从虚处着笔,即 化“无情”之花为“有 思”之人。

辛弃疾词之《水龙吟》ppt课件

辛弃疾词之《水龙吟》ppt课件

再读下片,感受意境,把握情感
1、上片写了哪些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 断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 悲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飘零 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
2、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 请找出来。这些动作来表达了作者怎么 样的情感?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 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表达作者“知音少,弦断有 谁听”的凄苦。
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
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
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 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 《贺新郎》中的句
辛 弃

疾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 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 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 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 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 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大意。 2.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了作者登临所见所为所感 下片:写了作者登临所想(历史人物) 3.全词的感情基调如何? 深沉豪放、苍凉悲壮 4.词中有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愁、恨、忧愁、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下册课件:《水龙吟》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人柳永和苏轼的词。

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音律和谐,美妙动听。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里。

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首豪壮的怀古词,《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雨这件小事,却表达出词人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相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类词。

一提到豪放词,大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他是谁呢?(学生齐答:辛弃疾)对,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辛弃疾。

(板书课题及作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二)、作者简介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辛弃疾的一些作品。

像“醉里挑灯看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等。

那么对这些词的作者,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有没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好,xx同学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辛弃疾。

(学生答: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的南宋词人。

他的词多是抒写爱国热情的,风格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好,请坐。

xx同学讲的很好。

她很简洁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辛弃疾,但把主要内容都概括到了。

下面我来补充一下,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显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平。

了解一个作家的主要经历对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有很大帮助。

我们来看。

(屏幕上显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擒拿叛徒张安国。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这些同学们都不需要记在笔记上,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在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

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

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

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

(三)词文赏析(展示课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一遍。

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词人的感情。

(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始。

)。

好,同学们读的非常好。

很有气势。

基本上把词人的那种悲愤之情给传达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分析这首词。

首先,来看词的上片。

(展示课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季节。

楚天:下面有注释,代指南方的天空。

紧扣登临的地点。

“楚天千里清秋”,境界壮阔。

“水随天去秋无际”,江水悠悠之景。

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

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

并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

接下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岑,小而高的山。

遥岑:远山。

“遥岑远目”这里的目:,作动诃,看的意思。

词人看到了什么呢?“玉簪螺髻”。

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

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

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

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这里用的是倒装。

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

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

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

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啊?(学生齐答:移情)对,这一句用的是移情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以上几句,从“楚天”写到“遥岑”,由大入小,由远而近。

千里楚天之下,随天而去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峰峦,而峰峦为词人“献愁供恨”,所以下面笔锋便转向词人自己,由景及人,由物及我。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

楼,即赏心亭。

“落日楼头”是说夕阳斜照在赏心亭上。

“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

作者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

从字上面看,这几句是说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

实际上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它会包含什么意思?如果你对这几句有自己的理解不妨大胆的讲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好,同学你来讲一下。

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

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

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

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

这三句是本词的第二个层次,前两句烘托后一句: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这种被压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接下去就说:“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春秋时吴国出产的一种钩子,用来挂帐子或宝剑的。

但旧时的注家认为吴钩是吴国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后来就把吴钩作为宝刀的代名词。

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按书上的来。

杜甫有诗说,“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馈赠和观赏吴钩这样的宝刀,表示能凭借宝刀从事征战,杀敌立功,以锋利的吴钩陪衬怀有豪情壮志的少年。

辛弃疾在写给陈亮的《破阵子》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也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把吴钩看了”,则是从另一角度说自己空有宝刀,却派不上用场,不能为国杀敌立功。

作者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

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

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

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

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

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

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

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沉喟叹。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写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

但“登临意”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

(展示课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下片是具体申说“无人会”的“登临意”,二十句,用了三个典故,分四层意思。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这两句照应上片的“江南游子”一句,用了西晋张翰思乡的典故。

季鹰是张翰的字。

张翰是吴地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的是说,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现在南北*,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是有家难归。

辛弃疾用此典同张季鹰比较,“季鹰归未?”是用提问语气,既呼应了前面的“游子”,抒发了深挚的乡思,又呼应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表明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

何况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自己的抱负是要为国立功,不要学张翰辞官回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也是用了一个典故。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

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

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

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

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

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