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考试方式: 开卷题型: 一、主观题50%,1.简答题;2.案例分析题;3.思考题;二、客观题50%, 1、选择题;2、判断题;《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1.组织及组织行为学和现代组织的特点。
2.梅约根据“霍桑试验”所提出的主要观点, 并简要说明其对组织行为学的重要作用。
3.不同的人性假设下的员工激励思想和方法有什么根本区别?4.人的社会知觉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发生偏差?5、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侧重点有何不同?6.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7、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组织管理激励中有什么意义?8、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各有什么特点和适合于什么情况?9、主要的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如何有效运用内外在激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0、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是为谋生而工作, 而且工作显然成为生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那么, 为什么管理者还要对员工的激励问题如此担心?11.个体为什么参加群体?举例说明你所处群体中的互动现象.12.从众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如何认识从众行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16.群体内聚力、生产率、群体目标的关系?17、不同沟通适用于什么情况?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正式沟通网络和非正式沟通网络?18、为什么有效的沟通并不是达成一致意见的同义词?19、你在组织沟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 通过哪些手段能予以有效解决?20、互联网对你所在单位或你的工作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21.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它对群体和组织会产生什么影响?22、为什么管理可能会希望激发某个群体或团队中的冲突?如何管理冲突?23.请说明激发适度的建设性冲突对于组织的重要作用。
24.领导及领导方式或模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5.领导的魅力来自何处?为什么有的领导者拥有追随者?而有些领导者拥有服从者?26.组织文化及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产生的影响?如何进行组织文化建设?27、结合实例分析组织发展变革动因及阻力?如何进行应对这些阻力?28、影响组织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各自适合什么样情况?29、一个组织的结构能迅速地得到改变吗?为什么?30、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涵及要素是什么?对于组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 组织行为学只是对他们的价值存在差异否?为什么?1、组织及组织行为学和现代组织的特点。
【最新】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
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一.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知人善任?答:所谓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点,并将其合理的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在使用人时的基本原则。
知人,就是说必须对被使用的人要了解;善任,就是合理的使用。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
要做到善任,就必须先知人。
只有知人善任,领导者才能合理地使用人。
1.知人知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知人,就是要做到对将要使用的人心中有数:在医院,院长就要对自己所属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员要心中有数,对医院管理人员也要心中有数;不但应该对机关领导心中有数,对科室领导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只对人才要心中有数,对人也要心中有数。
(2)知人,也要知道要做到对哪些方面心中有数:在医院,就应该对将要使用的人的德、性、勤、绩、能有一个了解评价。
德是思想政治、医德医风;性是个性特征、敬业精神;勤是劳动纪律、工作作风;绩是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能是工作能力、学识水平。
(3)知人,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医院,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方法很多。
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主要是通过机关的观察、病人的评价、理论上考试、实际中测评、成果的份量、会诊时思维、考勤登记及领导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
对于医院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领导的感受、科室的评价、外界的影响、办事的能力、服务的意识、文字的功夫、管理的思路等方法得出结论。
2.善任善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善任,就是以“岗”选人:在医院的“岗”,是指医学专业或医院管理上对人的需要。
可以是一个学科专业,也可能是一个职位;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所有工作人员。
可以是一般工作人员,也可能是领导干部。
医院的工作就好像是一盘象棋,既需要横冲直撞的“车”,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卒”。
通过知人,明确是“车”还是“卒”,再以“岗”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人。
(2)善任,还可以以人选“岗”:在医院的人,既包括医学专业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又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
组织行为学习题答案作者丁敏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优势动机:是指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是指实现目标之前所做的筹备工作。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在1954年他对这个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心理学界和管理理论界,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集中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
麦克利兰将马斯洛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人的许多需要是非生理的,而是社会性的(称学习性需要)。
人的社会性需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得自于环境、经历和教育等。
激励力: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目标效价:是指预期成果在个人心目中的相对价值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挫折理论:有关挫折行为研究的理论叫做挫折理论。
这类理论着重研究人受挫之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目的是为了改造个体行为,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换言之,研究挫折是为了个体将来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就,因此,也可以将挫折理论视为成就理论的补充。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
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
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 -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定义组织行为学,说明它的特点。
3.确认并比较三种一般的管理角色。
4.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5.“因为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没有必要正式地研究组织行为学。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6.结合你的工作,分析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7.“看待组织行为学最好的方式是权变观”。
请你找出证据来支持这个命题。
8.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有何帮助。
9.结合X理论、Y理论的学习,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员工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管理者应如何管理?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1.定义知觉,举例说明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2.什么是归因理论,举一例子说明。
学习归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意义?3.选择性知觉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请举一例说明。
4.什么是刻析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5.在判断他人时使用捷径(先入为主、选择性知觉、对比效应等)有何利弊?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1.定义个性,说明它的特点。
2.你认为是遗传决定人格,还是后天环境决定人格?用事实论证你的观点。
3.结合实际说明人格特征与工作匹配的重要性。
4.学习气质理论有何意义?你是否认为多血质、胆汁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具有更多的优点、工作更有效率?在运用气质理论的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原则?5.什么是性格?它与个性、气质有何区别?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表现方式?性格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帮助?第四章态度与管理1.定义态度,对比态度的三种组成成份。
2.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减少不协调的愿望取决于哪三种因素?请举例说明。
3.“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
认为这一结论正确与否?为什么?4.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与流动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程度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受其它因素影响?请详细分析。
5.你认为管理人员应如何改变令其不喜欢的员工的态度?结合实际谈谈态度改变的技巧。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3)有助于管理者改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4)有助于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的研究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的?1)近代管理理论的基础①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1723—1790)。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查尔斯·巴比奇(1792—1871)。
汤恩。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2)人群关系学说4.组织行为学产生后有哪些新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3)“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案例分析答案:1.缺少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
2.缺少人性化管理。
3.缺少对冲突的正确处理。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1.个体认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会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什么启示?内容: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智力启示:1)在识人过程中避免认知过程中干扰因素,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在人员培训工作中,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可分为哪几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知觉者1)知觉者的动机2)知觉者的任务3)知觉者的兴趣4)知觉者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知觉对象(1)魅力。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2)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3)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4)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量法;5、个案法;6、实验法;7、产品分析法(投射原理);8、情景模拟法。
3、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何在?(1)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意义:了解自己,扬长避短;了解他人,知人善任。
(2)现代化生产需要组织行为学:a、高科技化——对人的智能素质要求更高选拔安臵、培训人员——组织行为学原理加以指导。
b、社会化的生产,既要求精细的部门分工,又要求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生产过程必须精细分工--对人际协调性的要求,合作精神——组织行为学原理加以指导。
c、社会开放性,知识经济的到来--健康人格的要求,开放性要求——组织行为学原理加以指导。
d、市场和生产的国际化,使得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为了适应、变革的要求,必须进行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依靠组织行为学有关组织变革、发展的理论加以指导4、组织行为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工业心理学:(工业个人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2、管理心理学3、组织心理学4、组织行为学5、管理发展史上著名的霍桑实验主要进行了哪几个实验?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该试验进行了四个著名的试验:1、照明试验2、福利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3、访谈试验4、对接线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6、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经济人这种人性观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的。
复习思考题_组织行为学_[共4页]
组织行为学1928.诚信领导理论诚信领导理论是组织行为学家鲁森斯等人在2003年以领导学、道德学、积极心理学及积极组织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领导理论。
诚信是指个体拥有、了解和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信念、情感、需求以及偏好,并以一种与这些内在思想和情感相一致的方式行事。
组织中的诚信领导则是指一种把领导者的积极心理能力与高度发展的组织情境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过程。
鲁森斯等人认为诚信领导过程对领导者和下属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行为具有正面影响,并将激励和促进积极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
诚信领导者对自己和他人都是真诚的,他们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富有韧性,具有高尚的品德并且是未来导向的,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所处的工作情境具有深刻的意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概括出诚信领导者的主要特征如下。
(1)诚信领导者不伪装自己。
他们不会仅仅因为身处领导岗位而刻意发展一种领导者的形象或面具。
履行领导角色完全是诚信领导者的自我表达行为,而不是在遵从他人或社会的期望。
(2)诚信领导者承担领导的职责或从事领导活动不是为了地位、荣誉或者其他形式的个人回报,而是出于一种信念。
他们有一个基于价值观的理想或使命,担任领导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或使命。
(3)诚信领导者是原创者,不是复制者。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人格特质上必然是独特的或彼此截然不同的。
相反,他们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或使命在内容方面可能与其他领导者或下属相似。
(4)诚信领导者的行为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的。
他们的言行与他们的信念一直,高度坦率、高度正直。
本章小结在理解群体行为上,领导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领导者需要为实现群体目标指明方向。
本章介绍了领导的基本概念以及领导理论的变迁。
领导理论历经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到当今的诸多新型领导理论。
随着复杂性的提高,我们解释和预测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从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身上,我们看到某种单一的领导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他和苹果公司的成功,独具魅力的人格特点、适合创造性工作情境的领导风格,以及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等结合在一起才成就了乔布斯。
组织行为学-参考答案
MBA2013级(深圳班)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备注】1、p说的是讲义.doc的第几页;2、案例自己分析,不多说;3、掌握各种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4、不要为考试而准备,不然过几天都忘完啦;5、老师推荐的10本左右的书,抽时间拜读下;老师共享的资料,学习下;一、熟练掌握下列原理:1、论述人性研究与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的关系。
P2马斯诺生理需求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x理论和Y理论;2、管理者如何运用知觉原理搞好员工管理工作?P1要注意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快速准确解决问题;认识事物时要尽量克服自己的定势思维;防止旧知识、旧经验影响自己重新认识问题。
对员工做结论要慎重;应该尽量利用知觉原理待人处事;树立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自己有准确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应实事求是归因,避免消极的心理后果。
3、管理者如何运用情绪情感原理搞好员工管理工作? P9创造组织内部良好的情绪情感气氛。
以员工的情绪变化为线索,用以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
注意感情投资,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并以其制约工作失误时群众的情绪表现。
注意避免激情的消极后果,尤其是群体激情的消极后果。
注意调节工作节奏,防止长期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4、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原理及其管理启示是什么?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了解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实际价值如下:①管理者应该同时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价。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循。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指南,对组织的战略、管理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它旨在通过理解 和预测组织中人 的行为来改善组 织的绩效和员工 的工作生活。
组织行为学关注 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和 心理过程。
它结合了心理学、 社会学、人类学 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研究方法来 研究组织中的行 为和心理活动。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关注个体差异、个性特点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群体行为:研究群体动态、群体过程和群体互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研究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过程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跨文化行为:研究文化差异、文化适应和文化整合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克服方法:加强沟通与宣传、制定 合理的变革计划、提供培训和支持 等
变革管理:建立有效的变革管理机 制,确保变革顺利实施
组织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概念:组织发展是指通过 有计划的组织变革,提高 组织的效能和适应性,以 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组织发展的目标包 括提高组织的适应性、有 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 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
力的持续提升。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的定义与必要性
添加 标题
组织变革的定义: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结构、功能、 行为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答案《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
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
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领导者自身的特点: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
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
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
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中使用:1、指导型。
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完成。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3)有助于管理者改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4)有助于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的研究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的?1)近代管理理论的基础①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1723—1790)。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查尔斯·巴比奇(1792—1871)。
汤恩。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2)人群关系学说4.组织行为学产生后有哪些新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3)“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案例分析答案:1.缺少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
2.缺少人性化管理。
3.缺少对冲突的正确处理。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1.个体认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会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什么启示?内容: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智力启示:1)在识人过程中避免认知过程中干扰因素,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在人员培训工作中,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可分为哪几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知觉者1)知觉者的动机2)知觉者的任务3)知觉者的兴趣4)知觉者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知觉对象(1)魅力。
(9008)《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9008)《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于对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理论、赫兹伯格的--------理论、麦克里兰的------理论和奥德弗的-------理论。
2、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的一种行为。
3、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与---------相结合的原则。
4、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的组合。
5、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功能、群体行为的--------功能、群体行为的--------功能和群体行为的--------功能。
6、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
7、群体压力实质是个体的一种---------,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行为。
8、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沟通、-----------沟通和-------沟通。
9、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因素和-------------因素。
10、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合作有两种形式,即---------和--------。
11、冲突过程包括五个阶段:-------------、-----------、行为意向、行为及----------。
12、领导的特点有:---------性、---------性、----------性和------------性。
13、领导就其功能而言有:----------功能、----------功能、-------功能、-----------功能和---------功能。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
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第六组奉献)
组织⾏为学复习思考题(第六组奉献)第⼀章绪论1、“⾏为⼀般是可以预测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考虑是否笔记中有提及,答案应该是“对,因为⾏为有规律性,所以可以预测”同意。
因为⼈的⼼理和⾏为是有规律性的,⼼理⽀配⾏为,⾏为表现⼼理。
A.⾏为是⼈们⽇常⽣活中表现出来的⼀却有⽬的的活动,是⼈的⼼理活动的外部表现.B.⾏为必须在需要.动机和⽬标的引导及推动下才能产⽣,⼈是先有需要才会产⽣动机和⽬标。
故,只要把握了需要,掌握了动机,明确了⽬标,⼈的⾏为就可以预测.研究⽅法:A、观察法:可分为⾃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B、调查法:常⽤有⾯谈法和问卷法;C、测量法:也称测验法。
2、定义组织⾏为学,说明他的特点。
(P4-7)答;组织⾏为学是运⽤各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系统分析的⽅法,研究⼀定组织中⼈的⼼理和⾏为规律,从⽽提⾼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的科学。
组织⾏为学的特点是:A 综合性:组织⾏为学通过⼼理学/社会学/社会⼼理学/⼈类学/政治学/⽣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应⽤,在组织管理⼯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及其成员的⾏为,因⽽属于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B层次性:作为⼀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组织⾏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个体⾏为/群体⾏为/组织⾏为和组织的外部环境。
只有把这四个层次结合起来,协调地加以研究,才能真正把握组织及其成员的⾏为规律。
C两重性:这是组织⾏为学最为突出的⼀个特点。
表现在:既具有组织及其成员的⼼理和⾏为的⼀般规律性或称⾃然属性,⼜具有特殊规律性或称社会属性/阶级性。
这种两重性主要取决于组织⾏为学的多学科性;⼈本⾝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
D实⽤性:组织⾏为学研究组织及其成员的⼼理和⾏为规律,⽬的是为了通过研究,紧密联系组织的管理实际,掌握保持积极⾏为,改变消极⾏为的技术和⽅法,改善⼈际关系,调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活⼒,提⾼⼯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9008)《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需要层次双因素成就需要ERG2、目标新成果3、个人组织4、个体5、标准导向评价动力6、吸引合力7、心理感受从众8、口头书面非言语性9、个人交往10、分工互助11、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12、示范激励互动环境适应性13、创新激励组织沟通协调服务14、领导素质15、年龄智能专业知识个性16、事业生涯17、决策18、决策观念决策体制决策研究决策19、激励机制20、文化倾向21、学院俱乐部棒球队堡垒二、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个性: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3、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4、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的认同程度,包括三个部分: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5、工作参与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6、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7、事业生涯设计:是指对个人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8、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9、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10、领导: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活动过程。
11、领导者: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
领导者是组织的“关键角色”,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12、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考试方式:开卷题型:一、主观题50%,1、简答题;2、案例分析题;3、思考题;二、客观题50%,1、选择题;2、判断题;《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1、组织及组织行为学和现代组织的特点.2、梅约根据“霍桑试验”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明其对组织行为学的重要作用.3、不同的人性假设下的员工激励思想和方法有什么根本区别?4、人的社会知觉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发生偏差?5、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侧重点有何不同?6、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的关系.7、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组织管理激励中有什么意义?8、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各有什么特点和适合于什么情况?9、主要的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如何有效运用内外在激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0、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是为谋生而工作,而且工作显然成为生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那么,为什么管理者还要对员工的激励问题如此担心?11、个体为什么参加群体?举例说明你所处群体中的互动现象。
12、从众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认识从众行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16、群体内聚力、生产率、群体目标的关系?17、不同沟通适用于什么情况?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正式沟通网络和非正式沟通网络?18、为什么有效的沟通并不是达成一致意见的同义词?19、你在组织沟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通过哪些手段能予以有效解决?20、互联网对你所在单位或你的工作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21、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它对群体和组织会产生什么影响?22、为什么管理可能会希望激发某个群体或团队中的冲突?如何管理冲突?23、请说明激发适度的建设性冲突对于组织的重要作用.24、领导及领导方式或模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5、领导的魅力来自何处?为什么有的领导者拥有追随者?而有些领导者拥有服从者?26、组织文化及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产生的影响?如何进行组织文化建设?27、结合实例分析组织发展变革动因及阻力?如何进行应对这些阻力?28、影响组织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各自适合什么样情况?29、一个组织的结构能迅速地得到改变吗?为什么?30、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涵及要素是什么?对于组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组织行为学只是对他们的价值存在差异否?为什么?《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1、组织及组织行为学和现代组织的特点。
组织的特点:P6(1)、有明确的目标(2)、精细的结构(3)、匹配的人员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2)两重性:(多学科性、人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3)实用性:(应用性科学).现代组织的特点:以人为本的管理;更灵活;更人性;更扁平;有共同的目标或利益;更清楚地描绘了专业化分工的雇员职位与工作。
2、梅约根据“霍桑试验”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明其对组织行为学的重要作用。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 即社会人假设P41 。
“社会人"假设是组织行为学家提出的一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是次要的,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起决定作用。
社会人假设认为:1、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
2、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3、“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社会人假设对组织行为学的作用—参与管理。
人有社会性心理需要,士气高低决定劳动生产率。
系化管理模式:关怀职工,培养归属感与整体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不同的人性假设下的员工激励思想和方法有什么根本区别?P40人性假设分为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几种,针对不同的人性,激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人性不同,激励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如下(1)、人性假设与利益激励。
针对经济人的特征和行为方式,有效的激励方式是通过利益刺激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利益激励的本质是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来调动其积极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企业利益激励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和福利、利润分享计划、股票期权计划、年薪制,员工参股等。
为了保障激励的效果,管理者还需对利益激励的范围和程度保持谨慎,应尽量确保利益激励的相对公平,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公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2会人假设与情感激励。
员工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同事间的友谊、互助、协作,领导的关心、爱护、认可、尊重等。
由于社会人的种种行为特点,本文提出了情感激励的激励方式。
管理者在制定情感激励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求,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进行奖励时应多进行团队奖励,以增加员工的团队归属感。
但是在进行情感激励时,不应忽视利益激励的作用。
因为利益激励是一切激励的基础,情感激励的一切激励的灵魂,所以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必须要科学地把握利益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关系,忽视任何一方都必然降低激励的效果。
(3自我实现人假设与心理激励。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斯洛基于层次需要论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说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得到充分表现,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员工在工作中只要基本满足了低层次需求时,就会转而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并逐渐使自己成熟起来,并会自愿地把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按照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本文将其激励方式定义为心理激励。
在制定心理激励的激励制度时应以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事业成功后得到的良好职业声誉为基础。
企业应使员工获得丰厚经济收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其满意度,满足其成就感,激发其创造力。
激励方式要强调对人的尊重和鼓励,让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最大满足。
同时,激励制度还要不断地刺激员工去发挥和使用自己的能力、知识、技能,从而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体化.(4复杂人假设与权变激励。
复杂人假设是目前普遍认同的人性假设理论。
基于复杂人的不同需求,管理者应采取权变激励的激励方式。
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时刻关注员工人性的变化,激励的因素和满足程度会因员工的个性和需求的差异而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人性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所以激励制度的层次性、多样性、灵活性、例外性和时代性就成为了影响激励效果的关键。
权变激励本身并没有包含什么新颖的激励内容和具体的激励手段,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变思想,即不存在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人的激励方式,并且它也为现在和将来各种激励制度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指导性方案.4、人的社会知觉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发生偏差?P21(1)人的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对社会对象的心里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判断.这些过程的特点是:完整性、一致性、选择性、文饰性、情绪性.(2)发生偏离的原因有9个:选择性知觉、首因效应、理解性知觉、知觉防卫、近因效应、恒常性知觉、投射效应、对比效应、晕轮效应。
5、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侧重点有何不同?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不同,对其的能力结构要求也不同:1)、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非常重要。
2)、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人际技能非常重要。
3)、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尤其重要。
6、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
一般讲,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态度影响人们行为。
中国人通常对态度重于行为本身。
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两者之间的常见关系组合一般有如下几种。
(1)、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都高。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主动,精神饱满,工作效率高.对企业来说,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与工作绩效双高意味着,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效益的同步取得,意味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双“丰收”.(2)、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和工作绩效都低。
这种状态当然会使组织和员工都感到失望,是任何一个组织、员工都不愿看到的状态。
但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出现。
管理人员、上级领导不满职工的行为,不满职工所做绩效;职工也不满组织所付报酬,不满领导安排工作,常常以各种方式怠工,怨声载道,对自己的状况不满.出现这种状态的结果既可能是员工干得确实差,需要整顿和教育,也可能是领导赏罚不公、不当,组织结构不合理,因而需要改变领导方式,做法,改善组织结构。
(3)、工作态度高而工作绩效低.这种单位气象升平,人人心宽体胖,但干活却不大起劲.原因可能是单位组织设计、工作安排以及升迁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
或员工多半过去看过不错业绩,如今功成名就,心满意足,于是再也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4)、工作态度低,但工作绩效高。
员工们虽牢骚满腹,啧有微言,对自己所从事工作颇有不满,甚至扬言要另觅高枝,甩手不干了,但实际行动却相反,手里的活儿仍旧干得欢。
在现实情况下,不满归不满,不干就拿不到工资,有些人甚至是因为想干得更好而产生不满。
人们为消除自己工作中的不满,寻求需要的满足,通常反而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满足使人们产生了改变现状的动力。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更高、更进一步的需求,通常会产生激励动因并为之奋斗。
绩效与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之间关系的不确定,说明两者之间影响力的不确定,作用关系的复杂。
对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既可能是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导致绩效,又可能是绩效产生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甚至两者之间在某些问题下可能没有影响,导致绩效与工作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可以是第三者因素.7、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组织管理激励中有什么意义?了解归因理论:认知派激励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论和过程型激励论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