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分为五大类

合集下载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

可见,礼仪在中国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也深得后世子孙们学习,并引以为荣。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中对礼法、礼仪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那么,五礼包括什么礼呢?《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1、吉礼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

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

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或许有其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

然而时至今日,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加以传承和发扬,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意义深远的现代价值。

2、凶礼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意为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的忧患,以丧礼来哀吊死亡,以荒礼来救助饥荒与疫病的流行,以吊礼哀吊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水火灾祸,以襘礼相助被围而遭祸败的盟国,以恤礼慰问国内的动乱或曾遭寇乱的邻国。

虽然近代礼仪中,省去了很多凶礼的礼节,但是古礼的内在精神依旧对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俗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皆乐生恶死,好治厌乱。

洪荒之世,人类与自然相需而存,敬天法地而礼生,文明得以进化。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国五大传统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古代五种礼制

古代五种礼制

古代五种礼制
中国古代五种礼制:
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以五种礼节来防止天下老百姓做坏事并教育他们理解、遵守这些礼制。

”这五种礼制便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合称。

1.吉礼:是祭祀鬼神的礼仪。

古代认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故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对象有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等。

2.凶礼:不单用于丧葬,也包括对天灾人祸(如饥馑、水旱、战败、寇乱等)的哀悼,有丧、荒、吊、祫(为清灾除病而祭祀)、恤等五种仪式。

3.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有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礼,包括军制、赋税、劳役、封疆、经界等仪制。

后多指军中的礼节。

4.宾礼: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所用的礼节,共有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八种。

5.嘉礼:指宴会和庆贺之礼节,内容比较复杂,有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shènfán,古代王侯祭社稷和宗庙所用的肉)、贺庆等六种。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深厚的礼仪文化,其中包含五礼,分别是夏礼、春礼、秋礼、朝礼和郊礼。

其中,夏礼、春礼、秋礼和朝礼又被称为“四礼”,被称为四礼,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和根深蒂固的仪式。

夏礼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仪式礼节,它是指祭祀神灵的仪式,是中国古代遵循的最重要的仪式。

为了纪念传说中的聪明古人,每年中国古代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月份,给家族的宗族神祭祀,这就是夏礼。

春礼是中国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通常是在农历正月举行的仪式礼节。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其目的是祈求年度丰收,向家族神表达谢意。

在春礼期间,人们会用磨坊磨掉一些米粒来表示祭祀,以示感恩。

秋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为中国古代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

主要面向宗族神,以表示谢意,并期望年度谷物丰收。

在秋礼期间,人们会磨掉一些小米,用以表示对神的祝福。

朝礼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朝礼。

它一般是在农历正月第一天举行,主要是在古代皇室大殿里举行,以表达百姓对皇帝的尊敬,并表达朝代的延续。

郊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最古老的一种,要求家族的宗族神祭祀时在林子里举行仪式,以表达对神的景仰和诚挚的祝福。

郊礼也是祭祀仪式的一种,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举行,以表达对神的敬畏之心。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五礼的简介。

中国古代的五礼,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随着社会进步,这些传统仪式有所减少,但它们已成为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对礼仪文化的传承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五礼不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标志,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四、古代礼仪

四、古代礼仪

四、古代礼仪
(一)日常礼仪
1.趋礼:既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2.拱手礼: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时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有时还用于尊长对卑幼的回礼。

3.作揖礼:也是常行的礼节,它与拱手的区别是增加了手臂的动作。

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做客、向人道谢、致歉、道贺、请求等场合,对人表示尊敬,常行此礼。

(二)庆典礼仪
1.五礼:吉、凶、军、嘉、宾
吉礼:指祭祀天神,祖先等仪礼。

凶礼:指丧葬仪礼(丧礼、荒礼)。

嘉礼:指成年和婚姻仪礼。

宾礼:指宴请宾客的仪礼。

2.牺牲: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3.三牲:牛、羊、豕为“大三牲”,豕、鱼、鸡为“小三牲”。

(亦有说法“小三牲”是鸡、鸭、鱼)。

4.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

5.少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诸侯祭祀用少牢。

传统礼仪分类

传统礼仪分类

传统礼仪分类
1.宗教礼仪:包括婚礼、葬礼、祭祀、庙会等宗教仪式,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2. 家庭礼仪:包括结婚、生育、满月、百日、周岁、寿宴等家
庭庆典。

3. 社交礼仪:包括交际、拜访、会晤、联谊、宴请等社交场合
的礼仪。

4. 官方礼仪:包括国家、政府、军队、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公
开场合礼仪。

5. 文化礼仪:包括艺术、体育、文化、娱乐等场合的礼仪,如
剧场、体育竞赛、音乐会、电影等。

以上是传统礼仪的主要分类,每种礼仪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习惯,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 1 -。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严谨的仪式礼仪,这就是“五礼”。

“五礼”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礼仪文化体系,内容包括内礼(礼节、礼仪)、外礼(礼乐、礼服)、礼教、礼记和礼解。

它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仪式的知识、追求及重视的一种文化精神。

礼节是古代五礼的基础。

礼节是中国古代人礼仪文化的核心,以建立礼仪关系为中心,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多种行为,如致意、待客、行礼、宴席等。

礼仪也是礼节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婚嫁、祭祀等方面,强调“以礼入学无以识事”,重视仪式的教育意义。

外礼是五礼的另一扇窗户,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礼乐、舞蹈、礼服等。

其中,礼乐代表着古代人们对音乐表演的一种文化追求,“歌咏音律,赞诵礼仪,体现古代宫廷文化的内涵。

舞蹈也是很重要的,其复杂的节奏、动作构成了古代礼乐的主要特征,象征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古代礼仪文化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礼服也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表达着古代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象征着人们的礼仪精神。

礼教是围绕着礼节、礼仪、礼乐、礼服等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强调了礼义之行,如“礼贤下士”、“仁义之礼”等。

这种强调礼仪精神的教育礼仪,也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认可和尊重。

礼记也是五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礼仪的精髓,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档案,它包括儒家礼记、周礼、小礼等内容,记载了古代礼设的情况,助力建立起古代的礼节文化,弘扬了古代的礼仪精神。

礼解是古代礼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礼仪体系中的礼节和礼仪,它不仅体现了礼节文化的丰富性,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如“三论”、“六直”等,都是古代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

总之,古代五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精髓,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和认可,而且也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是古代礼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的礼仪文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国学礼仪——精选推荐

国学礼仪——精选推荐

国学礼仪
在国学礼节中,流⾏较⼴的传统礼仪主要有五种:抱拳、拱⼿、万福、鞠躬、作揖、叩拜。

抱拳
▎抱拳礼具有体现华⼈风范动作简单精练,可以远距⾏礼,适宜各类服饰等优点,被很多学者称为国礼。

拱⼿
▎拱⼿:也称“拱”,是⼀种交际礼节。

见⾯时,双⼿合抱前举,向对⽅致意。

万福
万福为传统的⼥性礼节,显⽰⼥⼦以阴柔为美,体现了⼥⼦的温柔可爱,若常依此节⽽⾏,则⾃然会变化⽓质。

鞠躬
鞠躬起源于中国,是⼈们在⽣活中对别⼈表⽰恭敬的⼀种礼节
作揖
作揖为汉族民间传统的⼀种礼节,拱⼿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的礼节。

叩拜
古⼈认为,不跪不叫拜。

拜,在古代就是⾏敬礼的意思。

叩拜为叩头下拜之意。

编辑:周慧。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

简述中国古代的五礼中国古代的五礼是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五礼,指的是礼仪、乐、书、射和御,是一套完整的文化框架和思想体系,是完善的礼乐制度。

五礼不仅是中华民族在文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论礼仪。

古代的礼仪体系包括行礼、礼节、礼义等多个方面,它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总纲,对社会风尚和仪式文化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古人以谦逊礼貌接待客人,以授信代替投票,以礼节满足道义,以变通应对变化,以博爱包容减轻冲突,以彪悍心谨慎保护自己,以坦诚活跃促进合作,以忠信感激表达谢意,以谨慎安静求真理,都离不开古代的礼仪文化。

其次,论乐。

中国古代的五礼中最重要的是乐,因为乐是一种古典的文化。

它不仅提供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而且为人们提供空间,使他们得以在体验到自然美、发现生活美的同时,增添情趣,达到生活艺术的最高境界。

因此,古代乐应当称之为“显示精神象质”,也可以被称为“生命的色彩”,是中国古代的五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紧接着是书,书法是中国古代书籍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五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的灵魂是“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发展缜密,形成了以楷书为主体,草书、行书和其他书体分支的发展格局。

古人用简洁质朴的书体,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不仅赋予文字更多的意义,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书写就是美学”。

再次,论射。

射是一种技能,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力量,而且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安全又不放弃文化”。

射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论御。

御术是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古代五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御术体系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衣冠礼、行礼、礼仪和仪容。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一、祭祀礼仪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为了向神灵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礼仪包括祭拜、献祭、进香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维护族群间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礼仪十分繁琐,涉及到订婚、过门、嫁娶、乘车、迎亲等环节。

婚礼礼仪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两个家庭的尊重和友好,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三、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对待葬礼非常重视,认为葬礼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和怀念的方式。

葬礼礼仪包括停灵、告别、送葬、守灵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纪念。

四、封爵礼仪古代中国的封爵礼仪是为了对功勋卓著的人进行封爵和赐予贵族身份。

封爵礼仪包括封爵仪式、算卜、册立文书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功绩、激发士气。

朝贺礼仪是古代中国君主履行国家元首职责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定期接受臣民的朝见和贡献。

朝贺礼仪包括跪拜、献贡、表演、进献礼品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君王的威严和统治力。

六、拜年礼仪中国人民对新春的到来非常重视,过年的时候会进行拜年活动。

拜年礼仪包括辞旧岁、迎新年、交换贺年卡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七、礼节礼仪礼节礼仪是指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这些礼仪包括上下相继、尊卑有序、尊重师长、尊重祖先等,通过这些仪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八、封赐礼仪封赐礼仪是君主对功臣和臣下的赏赐和嘉奖的一种方式。

封赐礼仪包括颁授徽号、册封封号、颁发官印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贡献、鼓励忠诚。

九、谢恩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感恩之道,谢恩礼仪是他们表达感激和敬意的方式之一。

谢恩礼仪包括致谢辞、回礼、祝福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对恩人的感激和尊重。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指的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五大礼仪制度,包括:
1. 出生礼:指新生婴儿出生时,家长举行的仪式,也叫“诞生礼”。

在这个仪式中,会请师傅写下婴儿的生辰八字,并安排好宝宝的名字。

2. 冠礼:指男性到了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必须进行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男子会在家人、师傅的陪同下赴官府接受官方册封,用帽子或冠子表示成为一个成年人。

3. 婚礼:指男女成婚时所进行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男女双方家长和亲友会齐聚一堂,进行祭祀、婚约和拜堂等一系列仪式。

4. 葬礼:指人死后进行的仪式,也称“祭祀礼”。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亲友、官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会到场来祭祀逝者,并举行葬礼。

5. 封禅礼:指皇帝在登位之后,会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皇帝会奉天子之尊,上天下地拜祭,以示天地之至尊。

古代礼仪制度

古代礼仪制度

祭宗庙
• 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后代宗庙 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 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 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是指 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 曰穆,按照世次递邅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 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 一庙。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要分而食之,称 为“餕”(jùn),是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生 曰脤(shen),熟曰膰(pan)分赠给参加祭祀的宾 客或颁赐给同姓诸侯。
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 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 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 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 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 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 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 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同级之 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 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
• 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 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
宾礼
诸侯见天 子,以及各诸侯 国之间相互交往 时的礼仪,包括 朝、聘、盟、会、 遇、觐、问、视、 誓、同、锡命等 一系列礼仪制度。
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 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 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 贺庆礼等。
婚礼
冠礼
射礼
飨礼
宴礼
贺庆礼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指的是古代中国的礼制,也称为五礼仪,包括了五种不同的礼仪仪式和行为规范。

具体解释如下:
1. 礼:礼仪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个体应当尊重他人、注重亲情、友情、师德和忠诚等。

2. 周礼:指古代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天子为中心的礼制,包括了宗庙祭祀、宴饮娱乐、军事威仪等方面的礼仪。

3. 礼记:是记录了各种礼仪仪式的经典著作,包括了周礼、郊社、春官、夏官、殷礼、曲礼等。

它详细阐述了每个仪式的具体内容和举行方式。

4. 礼仪: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包括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节等方面。

礼仪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5. 礼仪之邦:指一个以礼仪为核心的国家或民族,通常表示这个国家或民族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和高尚的行为规范。

古代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强调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五礼介绍大全

古代五礼介绍大全

古代五礼介绍大全古代的五种礼制。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五礼介绍,希望你喜欢。

古代诸候朝聘之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五礼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的“礼崩乐毁”。

古代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

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1)吉礼古代五礼之一。

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

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

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国古代礼教制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这五礼分别是冠礼、乐礼、射礼、征礼、宴礼。

这些礼制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礼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礼是指成年男子头戴藤冠以示成年之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要在20岁左右接受成年礼,成年礼的一项是冠礼。

在冠礼的仪式上,男子要穿着礼服,戴上藤冠。

这一仪式象征着男子已经成年,可以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乐礼是指古代中国的音乐礼仪。

在古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古代政治、典礼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乐礼中,音乐被用作净化心灵、提高精神、促进社交的工具。

音乐会、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乐礼的一部分。

射礼是指射箭比赛的礼仪。

在古代中国,射箭是一种草根文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军队和百姓的战斗力,还被视为练习身体和头脑的一种方式。

在射礼中,射箭比赛被视为一种测试射箭技能和风度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招募军队,选拔官员和推选领袖等方面。

征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军事仪式。

在古代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维护安全和利益的保证。

在征礼中,各种军事仪式被用作宣传战争、提高军队士气、发动进攻等方面。

这些仪式包括召开军事会议、检阅军队和宣誓等。

宴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中国,宴席是一种社交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查询人才、联络关系和庆祝重要事件的方式。

在宴礼中,主人家要用珍贵的食品和饮料款待来宾,而来宾要遵守规矩和礼仪,表达感谢之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在现今社会中,这些礼制虽有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却依然被广泛尊重和传承。

中国古代五礼

中国古代五礼

中国古代五礼中国古代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

从周至清,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或因地制宜,或约定俗成。

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也是五礼的历史。

汉族统治者用这个系统,掌管中央政权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用这个系统。

甚至民国时期也将当时的礼仪制度都纳入五礼分类中。

吉礼:祭祀以祈求吉祥的礼仪。

(如:祭祀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

封禅是历代最大的吉礼。

)凶礼:伤亡灾变之礼。

(如: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丧礼最为重要。

)宾礼:主宾相见场合的礼仪。

(如:朝拜,会见,会盟,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

)嘉礼:“喜庆”之礼。

(如: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

)军礼:军武之礼。

(如: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

)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

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五礼,即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礼。

1.冠礼:冠礼是指古代中国的成人仪式,也称为“及笄礼”或“冠笄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时,受到这一重要仪式的庆贺。

冠礼以正式冠戴来纪念成年。

冠礼非常庄重,一般包括家族祭祀、家人祝贺、官府颁发冠帽和名册等步骤。

2.婚礼:婚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仪式,又称为“联姻礼”。

在这一仪式中,男女双方的家庭通过筹办婚礼来宣示他们的联姻。

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包括聘礼、纳采、娶嫁、新婚之夜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聘礼财物的准备和送亲等。

3.丧礼:丧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哀悼仪式,也称为“丧葬礼”。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丧礼是对逝者的最后尊重。

丧礼包括各种仪式,如停工、停学、改穿丧服、启灵、下葬等。

丧礼的规模和庄严程度与逝者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财富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4.朝贺礼:朝贺礼是指官员进行朝觐的仪式。

在古代中国,朝贺礼被视为官员职责的一部分,用来表达对君王的忠诚和纪念。

朝贺礼的具体程序包括整装出列、三跪九叩、上奏进献、请安、确认任务等。

朝贺礼的形式和礼仪规范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目的是向君王表示尊敬。

5.会盟礼:会盟礼是古代中国各国之间进行盟约的仪式。

在会盟礼中,各国国君和官员出席,通过交换礼仪来确认盟约。

会盟礼通常包括庆贺活动、祭祀仪式、宴会招待等环节。

会盟礼的目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或解决领土争端。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这些礼仪既是对重要事件或转折点的庆祝和纪念,也是表示尊重、忠诚和友好的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尊严和礼貌,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的礼制

中国古代的礼制

中国古代的礼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
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了中国古
代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的礼制:
1.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规定了天子和臣子的位次、行礼方式等。

2.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3.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4. 揖让、长揖、拱:古代的相见礼,表示尊敬和友好。

5. 拜: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表示尊敬和崇拜。

6. 跪拜礼: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
的人所施的礼仪。

7. 作揖礼: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

8. 颔首礼:同辈或同级别人之间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

9. 取跪姿、跪坐:表示尊敬和虔诚的姿势。

这些礼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君亲师的尊重和崇敬。

在古代
社会中,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春秋之后礼仪文化被进行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吉礼也可称祭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多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天帝、日月星辰)、地祗(社稷、五帝、四方百物)、人鬼(先王、先祖)的祭祀典礼,(在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凶礼,古时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宾礼,古时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之间互相拜访时的礼仪。

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军礼,古时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此外,如校阅、刑赏、凯旋、献俘等也属于军礼。

★嘉礼,古时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宗族内部聚餐的饮食之礼、古代男女加冠加笈和婚礼的婚冠之礼、贺庆之礼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礼仪分为五大类在古代中国,礼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因而礼的名目极为繁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分为五大类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礼仪一、吉礼吉礼是指祭祀之礼。

古人祭祀为求吉祥,故称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将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每类之下再细分为若干等。

国家最重大的典礼。

每年冬至,天子在国都南郊的圜丘,用'禋祀'祭昊天上帝。

祭天的仪式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有深意。

例如天为阳,而南方为阳位,所以祭天的地点要在南郊;天圆地方,所以祭天之坛要建成圜形;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必须在冬至,等等。

第二等是日月星辰。

日月星辰附丽于天,垂象著明莫过于日月,日月之明就是天之明,所以必须祭祀;'星辰'是指'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和二十八宿,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祭日月星辰用'实柴'之祀。

第三等是除五纬、十二辰、二十八宿之外,凡是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司中主宗室;司命(文昌宫的第五、第四星)主寿;风师是指箕星,雨师是指毕星,主兴风降雨。

祭这一类星用'槱燎'之祀。

后世祭典中,星辰入祀的范围不断扩大,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灵星、农星、太岁等也都成为致祭的对象。

对上述三类天神的祭祀方式,同中有异。

相同之处是,禋祀、实柴、槱燎之祀都是燃烧堆积柴薪,使烟气上闻于天神。

但陈放在柴薪之上的祭品,依神的尊卑而有差别:禋祀用玉、帛、全牲;实柴之祀只有帛没有玉,牲体是经过节解的;槱燎之祀只有节解的牲体。

这里还要提到雩祭。

农业时代危害人民最多的是旱灾,古人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有祈谷于天的雩祭。

雩祭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

常雩是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届时必祭。

常雩的时间,《左传》桓公五年说是'龙见而雩'。

所谓'龙见',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于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

因旱而雩是因发生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一般在夏、秋两季。

冬天已是农闲,已无旱灾之虞,所以《谷梁传》说'冬无为雩也'雩祭之礼,天子、诸侯都有。

天子雩于天,称为'大雩';诸侯雩于境内山川,只能称'雩'。

大雩在南郊之旁筑坛,用盛乐、歌舞,称为'舞雩',《公羊传》桓公六年何休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即是指此。

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礼记·月令》),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地示对地示(音Qi)的祭祀,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社稷、五祀、五岳,用血祭祭祀。

所谓血祭,是用祭牲的血浇灌于地,使其气下达,及于地神。

社是土神;稷是百谷之主;五祀是五行之神;五岳指东岳岱宗(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被认为是天下五方的镇山。

第二等是山林、川泽,用貍沈之祭。

祭山林叫'貍',祭川泽叫'沈'。

貍即'埋'字,将牺牲、玉帛埋入土中,表示对土地、山林之神的祭奠。

沈通'沉'字,是将牺牲、玉帛沉入川泽,以表示对川泽之神的祭奠。

文献中不乏用'沈'的方式祭河神的记载,如《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伐齐,渡河前,献子在玉上系以红丝绳,祈祷于河神,然后'沈玉而济';《左传》定公三年,蔡昭侯从楚国回来,经过汉水时,'执玉而沈'等皆是。

此类祭祀的对象还有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等。

据《周礼·小宗伯》,王郊祭之后,还要望祭五岳、四渎、四镇。

四渎指江、河、淮、济等四条大河。

四镇指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冀州的霍山,是四方的镇山。

五岳、四镇、四渎各据一方,相隔辽远,难以一一往祭,所以在都城的四郊设坛,遥望而祭之,故称望祭。

诸侯只能祭祀封地内的名山大川,所以自古有'祭不越望'之说。

第三等是四方百物,用疈辜之祭。

四方百物,是指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

疈是剖祭牲之胸,辜是将剖过的牲体进一步分解。

这类祭祀对象有如户、灶、霤、门、行等'五祀'。

《礼记·月令》说,春祀户,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

五者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厚于民生,应该报其功,所以要祭五者之神。

人鬼人鬼之祭,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

祭必于庙,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诗·小雅·天保》说:'禴祠尝烝,于公先王。

'禴、祠、尝、烝分别是春、夏、秋、冬四时的祭名,不同的文献所记略有小异,如禴或作礿,祠或作禘。

所谓四时祭,就是每逢岁时之首,用时令蔬果祭祖。

天子庙数众多,难以在一日之内遍祭,所以又有犆和祫的区别。

《礼记·王制》说:'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

'犆,即'特'字,是单独的意思。

犆礿,是说春祭是对群庙一一祭祀的。

祫是合祭,就是将群庙的庙主集中在太祖庙致祭;夏、秋、冬三祭是祫祭。

对父祖的祭祀还大量集中在丧礼中,有奠、虞、卒哭、祔、小祥、大祥、禫等名目,相当复杂。

后世的人鬼之祭,并不限于先祖,还包括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炊、先医、先卜等。

有关的情况,将另立专题介绍。

古代礼仪二、凶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是指救患分灾的礼仪,包括荒礼和丧礼两大类,细目则有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等五种。

丧礼。

某国诸侯新丧,则兄弟亲戚之国要依礼为之服丧,以志哀悼,还要派使者前往吊唁,赠送助丧用的钱物等,都有特定的礼仪。

丧礼是古代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来表达对死者的敬爱之情。

与丧礼密不可分的是丧服制度,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丧服,以及从三年到三月不等的服丧时间。

因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需要另文介绍。

荒礼。

荒是指年谷不熟,也就是通常说的荒年。

《逸周书·籴匡》将农业丰歉分为成年、年俭、年饥、大荒等四种情况。

《周礼》所说的荒,还包括疫病流行在内。

当邻国出现灾荒或传染病,民众面临生存危机时,应该用一定的方式表示同忧,如《礼记·曲礼》所说'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或者直接贷给饥民粮食,《国语·鲁语》:'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郑子皮'饩国人粟,户一钟'。

或者移民通财,《孟子》梁惠王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吊礼。

邻国遭遇水火之灾,应该派使者前往吊问。

鲁庄公十一年秋,宋国发生大水,鲁君派人前往慰问,说'天作淫雨,害于粢盛,如何不吊?'《左传》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宫(宣公之庙)灾,'三日哭'。

《谷梁传》:'三日哭,哀也,其哀礼也。

'《汉书·成帝本纪》,河平四年三月,对因'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振贷,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椟葬埋。

以葬者与钱,人二千。

《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三年二月丁未,置'漏泽园',瘗埋人骨,无使暴露。

禬礼。

禬(音hui)是会合财货的意思。

邻国发生祸难,发生重大物质损失,兄弟之国应该凑集钱财、物品以相救助。

《春秋》襄公三十一年冬,'会于澶渊,宋灾故'。

《谷梁传》云:'更宋之所丧财也。

'意思是说补充宋国因灾祸而丧失的财物,使之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左传》闵公二年,狄人入卫,立戴公,以庐于曹。

齐桓公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恤礼恤是忧的意思。

邻国发生外患内乱,应该派遣使者前往存问安否。

儒家对荒礼提出的'散礼'、'薄征'、'缓刑'、'劝分'、'移民通财'等一系列原则,两汉政府曾具体加以运用。

汉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价每斛万钱,民人相食,政府移民通财,'令民就食蜀汉'。

汉文帝颁令,凡遇大灾,百姓可蠲免租税,称为'灾蠲'。

成帝又开入粟助赈者赐爵的先例。

光武帝建武五年夏四月,旱灾、蝗灾并起,迫于饥饿而触犯法律者甚多。

五月丙子下诏:'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

'宽赦缓刑,以示哀矜。

后汉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京师地震,乃下诏散利,年七岁以上的受伤害者,每人赐钱二千。

经过历代政府不断完善,救荒赈灾成为重要礼制之一。

古代礼仪三、军礼军与征战相关,而也列入礼的范围有两方面的理由。

从理论上讲,王者以礼治国,使天下归于大同,必然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干扰,甚至兵火的威胁,因此《礼记·月令》说,需要命将选士,'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礼乐与征伐,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此外,军队的组建、管理等,也都离不开礼的原则。

例如军队的规模,天子为六军,根据礼有等差的原则,诸侯的军队不得超过六军,而必须与国力相称,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当时的军力往往用战车的多少来衡量,所以又有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的说法。

军队必须按照礼的原则,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礼记·曲礼》说:'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上古有《司马法》一书,记述当时的军礼,可惜已经失传,研究者只能退而从《周礼》的记载来推求其概貌。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的军礼,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

大师之礼大师之礼,是制天子亲自出征的礼仪。

天子御驾亲征,威仪盛大,是为了调动国民为正义而战的热情,所以《周礼》说:'大师之礼,用众也。

'郑玄注说:'用其义勇也。

'大均之礼据《周礼·地官·小司徒》,古代的军队建制,以五人为一伍,五伍(二十五人)为一两,四两(一百人)为一卒,五卒(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国家根据这一建制'以起军旅'(征兵),同时'以令贡赋'(分摊军赋),也就是说,应征的士兵必须自备车马、盔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