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小学科学学法
小学科学学法篇一:小学科学基本教学方法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
• 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 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 问题,从书籍和其他各种信息来源中查找自 己所需要的知识,设置研究计划,通过实验,证 据复习已经知道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 说明,并于别人交流结果. •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 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郝京华
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
• 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形 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发表和交流探 究过程-后续延伸活动
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小组探究
• 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 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 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 强调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于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不过是人 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 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 断地改变,不断地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②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 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 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 有同样的理解.
⑴一个中心,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⑵四个“提倡”:
• ①提倡科学探究
• ③提倡用教材教
②提倡多元目标
④提倡过程评价
2024最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24最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实践性与创新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2. 课程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石。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1. 生物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等。
2. 化学: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3. 物理学:让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4. 地球与空间科学:介绍地球的结构、地质变化、气象现象等。
5. 技术与工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教学资源: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
3. 教学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五、课程保障1. 教师培养: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 课时安排:确保小学各年级科学课程课时充足,保证课程的连续性。
3. 教学设备:完善实验器材和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4. 政策支持: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点整理公开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点整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备一定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正确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6.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18个主概念,分成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未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3)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4)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你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6)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7)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是国家针对某一课程所做的纲领性文件。
它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宗旨和地位)、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这一讲重点介绍小学科学这一课程的性质、理念与设计思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确保有充足的课时,强大的师资,与课程资源保证。
一、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具体来说它有三个性质(一)基础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体现在它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也就是说是为以后学习和生活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而非形成职业素质的学习.它是初等教育阶段三大基础课之一。
(二)实践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倡导像科学家一样,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各学科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态度。
能用掌握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发现、提出、解决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践问题。
(三)综合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一是内容的综合性:即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内容的多学科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强调自然界的综合整体性,同时强调与语数等学科的渗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另外从学习方法和教学目标上也强调综合,强调科学统一于观念与过程,统一于科学探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理念它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普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二)提倡探究式学习。
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要向科学家一样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在其中学生在哪里和态度方面也得到发展(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保护和发展学生爱科学,做科学形成科学精神是我们科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科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编导,是主持人。
另外其他普教理念:开放、合作、生活化、自主、整合、成果等。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引言《新课标》即《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标准》的内涵与要求,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教学指导。
一、课程性质《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以下性质:1. 基础性: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础性: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实践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性:科学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综合性:科学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目标《标准》设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学会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学会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1.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2. 物质科学: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
物质科学: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
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天气气候,以及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天气气候,以及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主讲人:李娟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开设: 恢复小学科学从一年级起开设。
至此,小学1-6年级都将开设科学课。
参与科学探究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与能力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探究性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做中学,做中思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综合呈现四大领域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动手与动脑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方法。
1.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在教学中,要让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即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强调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动手实践,像科学家一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天然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推动学生科学学习及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乐于为儿童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发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主讲人:李娟。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是对现行小学自然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此次改革体现在课程名称的定位、课程性质的界定,以及基本的思想和观念的确立等方面,因此,认识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的理念,对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课程名称的定位课程标准用“科学”代替了现行大纲中的“自然”。
“自然”,往往在字面上易误解为只是“了解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规律”,而未能明确地概括自然课的整体内容,即“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自然”改为“科学”之后,能较准确地概括课程的内容,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另外,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大多都取名“科学”,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2.《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所谓“宗旨”,是指课程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然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任务:(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面对儿童提出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科学课程将抱以极大的热忱,使儿童的思维得以展开,使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找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使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以保持和发展,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张海龙今天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个方面逐一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程性质《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
第二、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第三、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小学科学的地位意义:小学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基础教育课程忆往昔纲要(试行)》为依据,从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依据《纲要》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不仅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位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使其成为课程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师必须正确掌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六个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2024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新2
小学科学转岗教师培训 班
2024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桂平市教学研究室 杨炯伟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 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 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设计思路
v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 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 个方面。
v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 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v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 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教学案例
v 案例1 认识空气 v 【内容标准】 v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
而 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v 1〜2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
v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 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 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 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作,离不开 教师的精心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v 课标阐述了科学实验室的利用与开发,其中直接 点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经费建设学 校的实验室,并配备好与课程接轨的器材,做到 每所学校拥有实验室和仪器室。
小学科学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以培养全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社会性、学生喜爱的科学教育课程。
使它给学生最基础、最必要的知识和科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并逐渐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以“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为中心思想;•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渗透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科学观念•结合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综合性问题,组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自然》每册有十几项分立内容,每项内容种有若干知识点.落实“知识点”2册种大蒜、各种各样的花种花4册种向日葵5册果实、茎、植物标本6册植物的生长和变化8册花的构造、种子的构造9册根的作用、叶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茎的作用10册扦插和压条无土栽培孩子能够建立“系统”的观念吗?怎样建立系统与相互作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孩子已经熟悉的系统:家庭:要素:(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孩子构成系统每个要素即是独立的,要素之间又有相互关系。
学习后建立的系统观念:如植物;根、茎、叶、花、果实构成系统,每个要素即是独立的,要素之间又有相互关系实践性:科学课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动手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
时代性:反映当今时代的社会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带有技术色彩(STS 科学。
技术。
社会)例子人类认识自己的家园——地球,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开始人们只知道不断地向地球母亲索取,过多地砍伐森林、开垦农田、建造工厂,使地球的水、空气和动、植物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现在人们明白了,地球表层是一个由空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组成的整体。
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都相互影响,我们只有爱护每个部分,地球才能持久地成为人类快乐的家园。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知识答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知识答题简答题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是什么?(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3、小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5.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答:这需要科学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一般来讲,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1 .选择儿童乐意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食用的水果蔬菜哪些是果实?果实有什么特征?2 .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例如(续)写童诗,猜谜语,组织答题竞赛,饲养小动物,种植一些花草甚至油菜之类典型的农作物等等。
3 .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
尽可能用形象直观的比喻来说明复杂深奥的道理。
比方说,给3~4 年级的小学生讲解“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原理,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等传播声音的功能,借助喇叭(或用手遮耳后形成的屏障)、鼓、铜铃、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比喻,很容易被儿童理解。
4 .营造儿童喜欢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的亲切感、未知现象的神秘感、发现奥秘的喜悦感、得到肯定(验证)的成功感、同伴合作的支持感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
5 .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6.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答:科学探究活动是以质疑、研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为目的的活动。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现状,制定本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明确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 课程性质与地位2.1 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注重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的课程。
2.2 课程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科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社会责任感。
4. 课程内容4.1 人与自然学生要了解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4.2 技术与设计学生要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会简单的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4.3 生命与健康学生要了解生命现象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4 科学探究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施建议5.1 教学建议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5.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5.3 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 附录6.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现状制定,力求体现科学教育的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6.2 课程标准附件附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7. 参考文献[略]。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的任务: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
1、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国家设立的一门课程。
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不能缺少某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人为地将各门课程分为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违法的。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效果短期不明显,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目录
1 2 3 4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一、课程性质
(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增强学生科学素 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 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 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 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 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 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 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 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 识和技能。
(七)搜集整理信息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 整理有关资料。 (八)思考与结论 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 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 果与假设相比较。
(九)表达与交流
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 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 结果。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 点和评议。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提出问题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 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 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 进行发散性提问。 (三)猜想与假设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 象作假设性解释。 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四)制定计划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 计划。 (五)搜集整理信息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 整理有关资料。
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
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一、历程与意义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7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代表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它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科学教育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特征。
此次科学课标修订的背景就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教育重要性更加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理念包括三个方面:育人为本、实践育人、合作育人。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强调学生要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培养探究实践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责任。
(四)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四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包括概述和若干个内容要求。
强调学生对物质的认知应该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方面。
强调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发挥教材的作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教学建议(一)以主题为引领明确教学任务新课标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四个主题有机整合,在整体上呈现学习内容。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三、设计思路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现状,确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2、小学科学课程从1年级至6年级开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选取了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方案一)1、理解科学知识2、掌握科学方法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具体目标(方案二)(一)科学知识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是对现行小学自然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此次改革体现在课程名称的定位、课程性质的界定,以及基本的思想和观念的确立等方面,因此,认识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的理念,对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课程名称的定位
课程标准用“科学”代替了现行大纲中的“自然”。
“自然”,往往在字面上易误解为只是“了解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规律”,而未能明确地概括自然课的整体内容,即“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自然”改为“科学”之后,能较准确地概括课程的内容,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另外,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大多都取名“科学”,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2.《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
《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所谓“宗旨”,是指课程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然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面对儿童提出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科学课程将抱以极大的热忱,使儿童的思维得以展开,使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找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使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以保持和发展,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愿意亲近大自然,爱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要培养学生爱着科普题材的书籍和影视节目;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爱对各种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探究;要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栽培、饲养、制作等实践活动。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儿童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之中,他们周围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各种各样的物质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各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影响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世界真奇妙!科学课程将引领儿童对周围世界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知识体系的知识进行学习,使儿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轮廓,关于这个世界的模型,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初步的理解。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科学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
科学课程将带领儿童去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好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儿童要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对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分析实验结果,作出最后结论;最后还将向全班公布、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及结果。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人类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目的是要将科学转化成技术与生产相结合,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加趋于文明。
科学只有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了,并在生产或生活中发挥了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
然而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和不幸。
这一点也应该逐步让学生领会。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儿童都分配在一个个小组里进行探究活动,每个人要与同伴进行协商,要听取同伴的意见,要有分工,集中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好小组的探究活动,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就逐渐培养了儿童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的素养。
3.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
在其他课程(如小学语文)中,也有科学内容的涉及,但那些只是渗透、附带的,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科学课程。
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
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第一,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时期,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
这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生长发育得好,可以为一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当然需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科学的安排,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懂得一些符合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身体保健方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是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卫生保健知识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保护眼睛、保护牙齿、骨骼的锻炼和保护、关节的锻炼和保护、营养卫生、饮食卫生、呼吸卫生、保护心脏、青春期保健等。
这对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小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正处在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必须从早期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
小学科学启蒙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观察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和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观察,并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等良好的观察品质;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
等逻辑思维方法;在动手能力方面,教给学生栽培、饲养、制作等操作方法。
这些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都会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也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些方面更需要早期培养,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否则,一旦形成某种不健康的情感、不好的态度、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很难改正。
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与人合作等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的世界,要正确认识周围世界及其变化的规律,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观点。
例如: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必须有一定的生物知识;要认识四季的星座,必须有一定的天文知识;要发现某种害虫(农田中的稻蝗虫或家庭中的蟑螂)出没的规律,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需要相应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基本的科学观点,从而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
(3)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一,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科书中有关植物、动物、天文等自然事物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课中有关地球、方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例如:学生在科学课学习的观察法,对于语文课的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至于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习的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是学生在一生的学习中受用不尽的。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和学生的生活,学生要适应各种现代生活的需要,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启蒙教育则可以为学生奠定这方面的基础。
例如:电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家用电器的原理,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力和机械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家用机械的原理,掌握一些工具的正确用法;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用火、防火的方法;信息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电话、传真、电脑等各种现代信息工具。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已经成为人的生活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