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8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ea3b7caba0d4a7302763a8f.png)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之为 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 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丧 魂失魄的人物形象,其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 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 全县读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祭,本学 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 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这正是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 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徵君等。这些 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 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墨登场。还有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幕幕滑稽
剧反映出世间百态,而“围城”,象征了人间的处境。所以有人
说,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独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
主要特色
1.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作者信手拈来,巧为 故,讽刺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常用的“技巧”。
《儒林外史》主旨深邃, 在小说艺术上有很高的境界。 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 时弊”,将讽刺的锋芒寄寓 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 廖廖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 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 入木三分。
读书方法指导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 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 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 “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 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 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 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 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后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0638b376baf1ffd4fad15.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 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 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 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
【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21d4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b.png)
八股制度的虔 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②批八股文章,严格
诚信徒,为人 遵循朱子解释,不敢有所逾越。③做举业,干得极其认真。
仗义、宅心仁
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④差人拿 着写有蘧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他看,他把自己挣得的九十二
厚
两银子全部拿给差人,替朋友消灾。
老学究、痴 迷八股举业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
贪财、作威 禁杀耕牛的禁令,他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
作福、酷虐、 蛮横
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
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2)土豪劣绅,贪财势利,如严贡生、严监生。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严监生
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②正妻 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③他病得饮
人物形象
正面形象
理想“名流”——王冕 叛逆人物——杜少卿 沈琼枝 真儒贤士——虞育德 庄绍光 迟衡山
市井小民
牛老爹 卜老爹 鲍文卿 娄焕文 甘露庵的乡邻 市井奇人
儒生
反面形象 官绅
腐儒:周进 范进 迂儒:马二先生 王玉辉 鲁编修 江湖骗子:蘧公孙 匡超人 牛浦郎 普通文士:严监生 王德 王仁 读书女子:鲁小姐
①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希望自己后继有人,所教的唯一的女 儿鲁小姐学问了得,可惜不是男儿身,不然“几十个进士、 状元都中来了”,于是招了所谓的“名人之后”蘧公孙为婿。 ②因女婿不肯做举业,心里生气,夫人相劝,更生气,结果 “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中风了。
(3)在八股科举制度下堕落、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 匡超人为代表。
名著预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优质课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2014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b.png)
内 典
名 著
容
思想内容
(一)《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 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 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通过描摹真儒明贤,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探索。
人 (
清 )
吴 敬 梓 著
经
物
分 典
名 著
特
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 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
征
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
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
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2)怯懦麻木: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 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 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 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 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 木的性格。
(二)范进
“范进中举” 节选: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 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 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人物分析
第 一 场
第一场 开场 时严监生已死,按常理应入地府投胎转世。但严 监生素来是个吝啬不过的人。 其吝啬之名连黑白无常都有所耳闻,黑白无常索 性先去拘那肯花钱“结交”他们的魂魄。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课件(共33张PPT).ppt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课件(共3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86e6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c.png)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
手法。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 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 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 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 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
深入探究—— 故事概要
周进原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他为了能够出人 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 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 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 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 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 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谢谢观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 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 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 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 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 在《儒林外史》中,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世界知名讽刺文学作品推荐
莎士比亚喜剧 《威尼斯商人》
莫里哀喜剧 《悭吝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661c2a20168884868762d65b.png)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1、吴敬梓的家世
•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 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 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 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 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
读书方法指导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 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 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 “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 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 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 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 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理想文士的探求
• 4、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
• 他笃于夫妻情爱; • 他反对纳妾 ; • 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了敬意。
理想文士的探求
• 5、追求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的 市井平民,“四大奇人”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 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 牛老儿等等,他们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真情的 温馨。
第四节 主题探究
《儒林外史》中人物多且身份多样,这其中有
何内涵?请同学们完成课时特训第5题,探究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主旨深邃, 在小说艺术上有很高的境界。 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 时弊”,将讽刺的锋芒寄寓 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 廖廖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 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 入木三分。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f976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c.png)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僚制度的腐败和儒林士人的丑恶嘴脸。
教材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讽刺文学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讽刺手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学会欣赏讽刺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讽刺手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如何从作品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及其作用2.设计思路: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讽刺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e1a2b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9.png)
腐儒 封建制度的毒害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 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 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 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 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凉无法 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 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 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 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 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贰、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书名上,“儒 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 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 ”,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 别。《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 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全书的中 心是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 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 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 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 书获得很高评价。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 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叁、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 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 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 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 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 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背景介绍:
参加科考的,一般都必要经历童试、乡 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 ,通过童试才能够有机会参加乡试。
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做会解 元。元进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会试中试者 叫做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件(35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件(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95118c804d2b160a4ec094.png)
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 ?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利害。” 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 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 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 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 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 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 ?”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 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 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
鲁编修因为担心蘧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娶一个小 妾,再生一个儿子,被夫人劝阻后发病;最后升官后 因太过高兴而去世。作者通过写鲁编修想尽各种办法 想要让自己的后代走科举之路这一痴迷行为,揭露科 举制度对于人心灵的扭曲,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科举 制度和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风气。
3.鲁小姐与沈琼枝都富有才华,一个执着于让别人替 自己实现理想,一个富有反叛精神追求独立,你更 欣赏哪一位?说出你的理由。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 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 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 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 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 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 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 吐出鲜血来。
语段阅读
(一)周进撞号板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 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 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 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 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 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 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 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87aa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c.png)
读书方法指导
讽刺作品阅读方法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 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 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读书方法指导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常常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看似子虚乌有的 故事设置在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中,作者则以旁观者的视 角,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用传神的细节塑造一个个特点鲜 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
专题探究
(2)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地主官僚家
庭,却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 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轻 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他 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专题探究
4.吝啬鬼的典型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我们曾经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认识了喜极 而疯的范进,也认识了嫌贫爱富的胡屠户,感受到了科 举制度对文人的压迫,也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 凉。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这类讽刺作品呢?
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 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又因后来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著有 《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 史》。
严监生 严监生没读过太多书,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最 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几个侄儿 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想说什么,而赵氏一语道 破,原来是严监生怕灯中的两茎灯草费油,而难以合眼。待赵 氏挑去一根,严监生才咽了气。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41页)ppt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新)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41页)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7126c0c281e53a5802fffb.png)
三、探究思考 (一)专题一:故事会
1、方法指导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 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 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 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
2、故事梗概示例:
【1】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 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 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 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 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 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 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 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吴敬梓曾想走科举荣身之路。可是,他以弱冠之年 考取秀才之后,始终不能博得一第。29岁时,去滁州 参加科考,因为他的狂放行为被禀报到试官那里,终 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沉重的打击,使他对 科举制度的怀疑加深了。36岁时,曾被荐举参加博学 鸿词科的考试,他参加了地方一级的考试,但到了要 赴京应试时,却以病辞。几经波折,他对科举制度的 弊端有了深刻认识,再不应乡试,也放弃了“诸生 籍”,不愿再走科举仕进的道路,
课外拓展
什么叫讽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
露或批评。 讽刺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人们针对社会
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 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 批判的目的。 讽刺常用的手法:
讽刺常用夸张、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讽刺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b46f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4.png)
作者生平
二、科举之路异常艰辛 吴敬梓从小就聪颖过人,过目不忘,如同神童一般。18岁时吴敬梓就顺利考取了
深入探究—— 典型人物周进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是一个 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 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 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 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 一的救命稻草。
深入探究—— 故事概要
周进原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他为了能够出人 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 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 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 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 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 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③将范进取为秀才。(第2、3、7回)
科举考试中举人后喜极而疯,他 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
一顾变为阿谀奉承。 (第3、4、7回 )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人物
汤奉
王惠
基本信息 广东高要县县令,行政能力不高,草菅人命 举人,官至南昌府知府,后降了宁王
形象特点
贪狠、蛮横,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 贪财,虚伪,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
作者生平
三、大肆挥霍巨额家产,穷困潦倒度余生 公元1723年,父亲吴霖起逝世,在承受着父亲逝世的巨大悲痛过程中,加上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f4769cfc789eb172dc8b6.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教学重难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内容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77a78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1.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挖苦作品的阅读)知识点写作背景: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外表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总揽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总揽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挖苦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
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特意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
例如:两根灯草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
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
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
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老人摇头摇得厉害。
老奶妈又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
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了解,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
〞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去了。
专题二:(儒林外史)挖苦艺术探究①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②边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③从反面人物形象体会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潦倒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
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挖苦,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儒林外史)通过X的白描,写“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它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
科举制度是小说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卧闲草堂本评有言:“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小说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用心读进去,再用心走出来,从而做到读有所获。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寒假期间读过《儒林外史》,开学后学校也每周安排一节名著阅读课,在时间上予以保证。
但因《儒林外史》是一部文言白话小说,语言表达和今天有所不同,学生读来不很通畅。
同时不少学生因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欠缺,所以阅读《儒林外史》时兴趣不浓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能体会作品讽刺的艺术手法和批判的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讽刺小说的能力,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阅读认知。
【教学目标】1、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2、知独特结构,赏讽刺手法3、悟批判精神,促学习成长【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②掌握“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③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2、教学难点: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体会批判精神【教学方法】1、合作、交流、展示法2、多角度主题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探究播放《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借助《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让整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你问我答,温故而知新探究内容:1、知识抢答,学前热身显身手2、温故知新,思考交流明结构探究形式:自主探究,自由发言活动步骤:(一)知识抢答1、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2、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播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3、书中“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的人是()4、()事件最能体现严贡生巧取豪夺、横行乡里、奸诈卑鄙的小人的形象。
5、图片中竖起两根指头的人是(),他已经成为()形象的典型代表。
6、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做妻。
但后来却恩将仇报,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的人物是()7、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的人物是()8、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娄式兄弟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蓬公孙“看破了相”的人是()9、四位“奇人”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卖纸火筒的()、开小茶馆的()、做裁缝的()10、()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11、()鼓励女儿殉夫,把它当做青史留名的“好题目”,又在女儿死后悲悼落泪而不得已外出12、知县()为求升官,沽各钓誉,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
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三日师傅断命13、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的官吏是()14、()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15、()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勾结官府,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16、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的人是()17、()五河乡人,是一个秀才,当了兴贩行的行头,因说假话,在虞华轩家饿了一顿肚子(二)结构探究思考:作品刻画了许多人物,有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设计意图:抢答环节涉及人物、情节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学前热身,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唤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明确小说独特的结构形式。
三、你评我析,智慧齐分享探究内容:1、品丑态,感人物形象2、研丑技,学讽刺手法3、探丑因,悟作品主旨探究形式: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活动步骤:(一)、说一说:在这幅“群丑图”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丑人是谁?“丑”在哪里?1、形式――小组接力赛2、要求:以“我印象深刻的丑人是(人名),通过(概括事件)可见他(性格、形象等)”的句式。
示例:我印象深刻的丑人是范进,通过中举后喜极而疯,可见他醉心于科举,追求功名利禄,灵魂丑恶。
(二)、想一想:作者通过哪些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具体人物进行品析。
形式――四人小组探究,班级展示明确:①人情世态强烈对比、运用夸张②抓住细节描写,进行冷峻的白描板书:对比、夸张冷峻的白描(三)、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要刻画“群丑图”?形式――四人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板书:对比、夸张↘批判科举制度冷峻的白描↗设计意图:学生对感兴趣的“丑人”、“丑事”进行研讨,通过文字材料感知讽刺的艺术手法,提升了讽刺小说的品鉴能力。
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四人小组探究,班级分享研讨成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你说我讲,反思助成长探究形式:同桌讨论,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研读《儒林外史》后,青春年少的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少年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续写故事巧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打开思路,尽情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要求:1、尝试用富有意味的细节,及对比、夸张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设计意图:运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小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儒林外史吴敬梓对比、夸张↘批判科举制度冷峻的白描↗【教学反思】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构建生命性语文课堂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通过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拓宽知识面。
同时加深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注入坚实的精神力。
基于这种认识,《儒林外史》这节名著指导课,我根据名著特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构建了生命性语文课堂。
一、自主探究,张扬个性这节课的学习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大胆展示,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合作学习,放飞思维在“你评我析,智慧齐分享”的环节中,通过小组互学、班级群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小组内相互教学的机制,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长,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
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均让学生互动合作完成,教师只在必要时做引导和补充,让学生尝到了自己播种、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以问促思《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儒林外史》的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文章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以问促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
例如,对文本的探究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丑人”和“丑事”,引发学生对作品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的精神的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本。
四、善用课件,激发兴趣《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合理运用多媒体。
或出示《儒林外史》的视频,或出示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或投影问题,最后播放习总书记讲话的视频,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
这节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设不同情境,打造出动态的语文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给课堂教学带来葳蕤的生机。
因为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以生为本"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领悟到蕴含在文字中的生命活力,整节课灵动、丰盈,建构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