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脑瘫患者的康复支持概况:我的个案是一位名叫小杰的脑瘫患者,他是一个20岁的男孩。
脑瘫是一种一出生就出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导致身体运动和姿势不协调的疾病。
小杰有一种轻度脑瘫,他经历了接受各种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过程,但他的家庭并不了解如何为他提供更好的支持。
我的任务是为小杰提供社会工作支持,帮助他融入社会,改善他的康复情况。
评估阶段:首先,我与小杰和他的家人进行了深入的面谈,了解他们的背景、困惑和期望。
我发现,小杰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康复和未来,但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
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小杰建立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不了解社会资源的利用。
我还评估了小杰的康复状况,包括他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技能以及社交和教育需求。
制定目标:基于评估结果,我与小杰及其家人一起制定了目标。
首先,我们希望小杰能够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和进食等。
其次,我们希望他能够改善他的社交技能,包括与他人交流、结交朋友和自信地表达自己。
最后,我们希望支持小杰追求教育和职业发展,为他的未来奠定基础。
制定干预计划: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协助小杰的家长了解并联系了各种资源。
首先,我们找到了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邀请专业康复师定期为小杰提供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
这有助于改善小杰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第二,我推荐小杰参加社交技能培训班和康复群体活动,以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最后,我联系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帮助小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为他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实施与跟进:一旦干预计划制定好了,我作为小杰的社会工作者,定期跟进并监督实施过程。
我与小杰的家庭保持联系,了解他的进展和困惑。
对于小杰在康复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我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指导。
我还协助小杰参与社会活动和义工项目,以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和社区融入度。
评估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跟进,小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现在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一、背景介绍本案例是一名残障人士在寻求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意识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发挥,但对于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仍存在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介入,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
二、残障人士职业评估在了解残障人士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首先为其进行职业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该残障人士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但对于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经验和信心。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和服务。
三、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指导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和指导。
培训内容包括求职技巧、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方面。
通过培训和指导,残障人士逐渐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信心,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残疾人就业援助与帮扶在职业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援助和帮扶。
通过联系就业机构、推荐岗位等方式,协助残障人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对于残障人士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也积极给予帮助和支持。
五、残疾人就业宣传与倡导为了提高社会对于残障人士就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社会工作者还进行了广泛的就业宣传与倡导。
通过宣传残障人士的就业故事和成功案例,向社会传递残障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六、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与建议社会工作者还对于当前残障人士就业相关的政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提供了参考。
七、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为了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相关服务工作中。
通过与服务机构合作、监督服务质量等方式,确保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民政部工作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还主动参与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下面,我们将分享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社会贡献。
案例一:促进残疾人就业融入社会在湖北省某市,李明是一名残疾人就业服务专员,他负责协助残疾人找工作,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李明首先与残疾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就业需求。
他通过与企业沟通,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且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同时,他还积极推广残疾人就业的优势和贡献,改变企业和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刻板印象。
在李明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成功就业,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融入的目标。
案例二: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在北京市某社区,王丽是一名残疾人心理咨询师,她负责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王丽通过与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需求。
她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解决困扰,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
同时,她还积极组织各类康复活动和社交交流,让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
通过王丽的努力和关爱,许多残疾人成功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重新融入社会。
案例三: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在山东省某县,张涛是一名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员,他负责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供应和服务。
张涛与医疗机构和厂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了解最新的辅助器具信息和技术。
他通过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选择和使用指导。
同时,他还积极宣传辅助器具政策和福利措施,提高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认识和使用率。
在张涛的推动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以上是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一、案例背景李先生,是一位失去双腿功能的残疾人,曾经靠摆摊售卖小商品为生。
但受到地理环境限制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他的生活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李先生渴望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独立。
二、社会工作干预过程1. 初步评估:社会工作者首先对李先生进行了个案评估,了解其残疾情况、家庭背景、教育状况以及自我意识和就业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李先生对于再就业的渴望和能力。
2. 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基于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为李先生制定了个适合他的个案服务计划。
计划包括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寻找具有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岗位以及开展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3.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者协调相关机构,为李先生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其获得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
4. 求职辅导和就业指导:社会工作者协助李先生制作求职简历,提供求职辅导和就业指导,并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工作机会。
5. 沟通协调:为了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工作环境,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解决李先生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
6. 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考虑到李先生心理可能会受到挫折和焦虑的影响,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他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干预效果经过社会工作干预,李先生逐渐具备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同时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一份与其残疾情况相适应的工作。
李先生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融入感。
他成为了周边残疾人群体的榜样,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启示与反思本案例表明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干预,李先生克服了残疾所带来的困难,成功融入社会并获得了工作机会,实现了自身发展和生活改善。
这也提醒我们,残疾人群体在就业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推动残疾人就业促进工作的开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简介在社会上,存在很多残疾人群体,他们需要特殊的关怀和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为这些人提供适当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社会。
本文以一个残疾人的个案为例,讨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残疾人群体中的角色和方法。
## 个案背景张玲(化名)是一位26岁的年轻女性,患有脑性瘫痪,导致她四肢肌肉无力,行动困难。
她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她所需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张玲的主要需求是改善她的生活质量和提供适应社会的技能。
## 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扮演着导师、咨询师和倡导者的角色,帮助残疾人克服他们的困难,提高自尊和自信心。
### 导师角色作为一个导师,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和培训。
对于张玲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和日常活动。
通过个体和小组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逐渐独立生活。
### 咨询师角色作为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玲可能会面临情绪上的困惑和挫折感,因为她的疾病限制了她的生活。
社会工作者可以倾听她的心声,为她提供心理支持,并帮助她找到处理困难的途径。
### 倡导者角色作为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可以代表残疾人争取公正和平等的权益。
他们可以与政府、社区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提出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以确保残疾人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张玲争取更好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使她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支持。
## 方法和策略为了帮助张玲及其他残疾人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家访和评估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进行家访,了解残疾人家庭的情况、资源和需求。
通过评估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 康复服务安排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张玲参加康复课程和活动,帮助她提高肌肉控制和日常生活技能。
他们还可以协助寻找和申请适当的医疗和康复资源,确保张玲得到最好的treatments。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为有残疾人士提供支持、协助、教育和训练等的各种社会服务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残疾人士面临的挑战和障碍很多,他们需要专业的协助来克服并融入社会。
在此,我将介绍一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个案已经对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个案描述章先生,今年45岁,是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这个疾病不仅导致他不能走路,还引起了大量疼痛。
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他获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等级为4级。
今年他接受了康复治疗,并通过康复帮助新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学会了针对性的体力训练。
他希望能再次工作并自我实现。
鉴于他的深厚的计算机技能,他希望找到一份计算机工作。
然而,一个信仰的残疾人士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
社会工作步骤1.评估和计划对于该案例的社会工作者,第一步是对章先生进行评估,以了解他的能力和支持需求。
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他讨论了他的兴趣、技能和目标,以帮助确定他是否适合计算机工作,以及需要哪种类型的支持和培训。
他们还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以便在未来几个月里实现这些目标。
2.支持和培训为了帮助章先生实现他的职业目标,社会工作者向他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训。
首先,他参加了一些计算机培训课程,使他的技术知识得到了改善。
接下来,社工引导他进行自我意识培训,提高自我实现。
3.寻找就业机会社会工作者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章先生寻找就业机会。
社工与许多当地企业和组织建立联系,并试图让他得到就业机会。
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很多公司并不愿意聘用残疾人,社工需要尽最大努力给予他支持,帮助他找到适合的工作。
4.提供心理支持残疾人士可能面临生活上很多问题,例如孤独、挫折和自我怀疑等。
因此,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让他们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在这个事件中,社工一直给予章先生很多的支持,鼓励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摆脱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5.跟进和评估一旦章先生开始工作,社工需要保持跟进他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pptx
五、服务成效:
通过社工的服务介入,服务对象认识到了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心理情绪方面有了正确的认知和改 变的动力,并付诸行动。
心态日趋正向化,生活信心增强。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初期,社工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尊重个体差异性,在服务计划制定时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商讨,选择 适合服务对象的方案;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积极链接资源,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提升服务对象自我改变的能力;在 个案服务结束后,社工要总结服务经验,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问题及需求,更大地发挥社工的专业性。
(三)社会支持层面: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 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依据: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八)—内在的信念系统( B)一情绪和行为(C)o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做出改变。因此,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 社工从挖掘服务对象背后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出发,认清事件的真实情况,针对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帮助服务对象建 立合理的信心,让服务对象尝试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事情本身,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事情。只有服务对象真正地卸 下自我,直击现实,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重新找回自信。
(一)经济层面:
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 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 利,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 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 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主角是老张,老张是一位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的大叔,住在咱们社区。
他出事之后啊,整个人就变得特别消沉。
以前那个开朗爱聊天的他,现在整天就把自己闷在屋子里,不愿意和任何人打交道。
他家里人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二、介入过程。
# (一)建立关系。
我刚接触老张的时候,那可真是吃了不少闭门羹。
每次去他家,他都爱答不理的。
不过我也不气馁,就像个牛皮糖一样粘着他。
我知道他喜欢下棋,就厚着脸皮跟他说:“张叔,我听说您下棋可厉害了,我也喜欢下棋,就是个臭棋篓子,您能不能给我指点指点呀?”就这么着,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我也不着急跟他谈什么振作起来之类的大道理,就先唠家常,聊聊以前他下棋的趣事,偶尔请教他几个下棋的小技巧。
时间一长,他对我就没那么排斥了,还开始主动跟我分享他以前的生活经历呢。
# (二)需求评估。
通过和老张的深入交流,我发现他其实有好几个需求。
首先呢,他因为残疾了,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这是他最苦恼的地方。
他行动不方便,家里很多事情做不了,他又不想总是麻烦家人,这让他很沮丧。
还有就是,他特别怀念以前能自由活动,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日子,现在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囚禁在家里一样。
# (三)制定计划。
针对老张的这些需求,我就开始制定计划啦。
我想啊,得先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联系了社区里的一个手工制作小组,这个小组专门做一些简单又好看的手工艺品,像编织小挂件啊,制作小陶土摆件之类的。
我跟老张说:“张叔,您看这个手工制作可有意思了,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还能卖钱呢。
您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
”老张一开始有点犹豫,但是在我的鼓励下,还是决定试一试。
然后呢,为了解决他家里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联系了社区志愿者。
我们安排了几个志愿者定期去老张家里,帮他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啥的。
这样老张就不用总是担心给家人添麻烦了。
为了让老张能重新感受户外的乐趣,我找了社区里一个做轮椅改装的热心大哥。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案例分析题一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
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
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
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案要点: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分)(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
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
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①环境的缺失。
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是一种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的服务。
这些个案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以下是一个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个案的参考内容,该个案涉及到一个年轻的聋哑女性。
个案介绍:个案对象是一个23岁的聋哑女性,名叫小美。
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对她非常关心。
小美因出生时发生并发症而导致听力以及语言能力的缺失。
她通过手语和写字与其家人和亲密朋友交流,但在与陌生人和外界进行沟通时遇到了困难,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立。
个案分析:小美的残疾导致她在社会活动和交流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她的听力和语言障碍限制了她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给她的学习、就业和社交带来了困难。
她缺乏自信心和社会技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个案目标:1. 提高小美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帮助她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2. 健全小美的自信心,帮助她克服困难并面对挑战。
3. 提供小美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增加她的就业竞争力和自立能力。
4. 向小美的家人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
行动计划:1. 社交和沟通技能训练:安排小美参加聋哑人社会交流团体,参加聋哑人的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她提高手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并学习使用助听设备。
2. 心理辅导和自信心培养:与小美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帮助她处理情绪问题和自尊心,通过鼓励和支持,提升她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 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为小美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例如学习文字输入法、电脑操作等技能。
协助她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并提供适应训练和工作场所的支持。
4. 家庭支持:与小美的家人进行定期沟通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小美的需求和挑战,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并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组织和社区活动。
这个个案是一个多层面的社会工作个案,旨在通过综合性支持和服务帮助小美克服聋哑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提高她的沟通和社交技能、培养她的自信心、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并为她的家人提供支持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她融入社会,提高她的生活质量,并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篇: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日期:2010-03-18 点击数:33一、服务理念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
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
所住的居民多属优抚安置情况下安排入住。
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
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
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
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
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
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
e.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
四、工作策略1、第一阶段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
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群体的认可和赞赏。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推动残疾人服务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提供残疾人服务的案例,以期更好地认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
案例一: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在某市的社区康复中心,民政部工作人员积极承担起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工作。
他们每周定期走访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他们会为需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康复器材和辅助设备。
此外,工作人员还会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二: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民政部工作人员在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课程,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工作人员会根据残疾人的个人情况,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工作人员还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顺利进行,并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案例三:无障碍环境改造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民政部工作人员还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
他们会对公共场所进行评估和调研,了解残疾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工作人员会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推动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改造,让残疾人能够更自由地进出公共场所,并享受与其他人平等的权益。
案例四: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民政部工作人员还致力于提供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
他们会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作人员还会对社会上的违法和不公平对待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护。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一:今年,周某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小宝宝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许多快乐。
但是,周某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每天都要上班,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
于是请婆婆来照料孙子。
但是,婆婆和周某在照料孩子的方法上产生了分歧,婆婆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来带孙子,而周某却觉得婆婆的方法不科学。
时间一长,二者的矛盾逐渐加深。
问题:1.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是什么?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可以采取哪些辅导措施?案例分析二:张某和李某(女)是一对恩爱夫妻。
李某由于要照看孩子,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做家庭主妇。
张某在一家外企工作,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主动把工资交给妻子。
由于长时间没有参加工作,李某渐渐对一些社交活动产生了不适应。
张某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李某的一些不当行为。
刚开始,这种指责还是偶然的,后来这种指责变成了家常便饭。
李某感到特别委屈,认为自己辞掉工作全是为了家庭,老公对自己一点都不理解。
因此,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问题:1.上述案例中,李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李某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案例分析三:张某:下岗失业的女工,自己街头做小生意,丈夫嫌她没有工作,经常打骂她,不敢和丈夫正面谈家庭问题,考虑自己的8岁的孩子,她只好忍,有一次打的太厉害了,她不敢回家,也没有地方去,于是去妇联寻求帮助。
妇联把她介绍介阳光社会工作站如何写一份接案提纲案例分析四:老唐,55岁,三个月前刚刚退休。
原本她期待退休之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而不需要每天起早贪黑的为工作忙碌。
但她没想到的是,退休之后,丈夫认为所有的家务都应该由她来承担,自己只要一心工作为家挣钱就可以了。
因此,丈夫小到拿东西,大到擦窗之类的高难度家务都要老唐来代劳。
刚开始,老唐觉得自己既然退休了,丈夫是为了这个家在奔波,自己多做一点是应该的,但久而久之,她的心里越来越不平衡,经常和丈夫因为这个闹得很不愉快。
前几天,老唐在烧菜的时候被油烫伤了,她急忙去医院治疗并打电话给丈夫,希望他能早点回家。
残疾人工作案例
残疾人工作案例个案工作(一)——恢复残疾人生活信心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L女士性别:女年龄:40多岁跟进社工:李春燕二、接案(一)接案来源:工作者家访了解服务需求后主动跟进。
接案原因:工作者在家访中,通过与案主交谈,了解到案主的家庭生活不开心;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家人沟通交流,观察案主家庭关系,了解到案主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通过家人的批准才能做,导致了案主经常封闭在家里,感到抑闷,缺乏生活的自信心。
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家人交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获得了案主家人的信任,工作者有信心说服案主家人让案主走出家门,通过活动来恢复案主的生活信心。
(二)个案背景案主的生理情况: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案主在医学上诊断为小呆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较正常水平偏低,反应比较慢;残疾类型是智力残疾,程度较轻。
案主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手脚比较灵活,能够自我照顾,也能照顾家庭生活;表达能力尚可,言语中透露出担忧。
由于案主的家人没有做好前期的智力教育,案主的智力水平较低,看不懂手表时间。
案主的社会心理状况:案主从小到大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因而缺乏社会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长期受到父母的批评及指责,自信心比较低,在没有获得父母批准、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不敢独自出门。
一旦没有父母的支持,案主不能独立做决定。
但是案主有很强烈的外出欲望,渴望与人交流,案主曾说过:“觉得在家里很闷,很不开心。
”案主的家庭情况:案主的家庭关系有些复杂,父亲以前是做生意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退休后,父亲信佛、潜心练字,母亲潜心学画,都是较有修养的人。
案主从小诊断出小呆症后,父母放弃了对其进行教育、栽培,父母对女儿缺乏亲密和尊重,在有客人的场所,案主没有位置。
案主有兄弟姐妹,不与父母居住。
案主已婚,婚姻关系带有利益关系,案主与丈夫的关系不亲密,丈夫经常在广州工作,甚少回家。
案主与女儿的关系较好,案主很在意女儿,女儿也甚疼爱案主。
三、预估案主的问题与需求:从案主的家庭关系看,案主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然而由于案主的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调整,而专业关系的建立尚不足以起到关系调整的作用,因此工作者把案主的问题定位于——生活信心的恢复,案主家长看到案主的好转,工作者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参考内容:题目: 发展残疾人群体的求职技能和就业机会引言:残疾人是全球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发展求职技能并提供就业机会。
本个案将探讨如何帮助一位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个案描述:小李是一位年轻的视力障碍者,他的视力只能看到近距离。
小李有高中文凭,但由于他的残疾,他一直很难找到工作。
他已经尝试过一些工作,但由于视力障碍,他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大多数的岗位。
小李很想找到一份能够利用自己技能的兼职工作,但他不知道如何开始。
他前期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个案目标:1. 帮助小李了解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并探索适合他的工作机会。
2. 帮助小李发展求职技能,提高他的竞争力。
3. 连接小李与潜在的雇主和职业社交网络。
个案过程:1. 评估和提供支持:- 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了解小李的具体情况,包括他的教育背景、技能和兴趣等。
-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积极面对困境,并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2. 探索工作机会和能力:- 与小李共同制定职业目标,并讨论他可以胜任的工作类型。
- 鼓励小李完成职业兴趣测试和技能评估,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领域。
3. 发展求职技能:- 协助小李参加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求职培训课程,如职业技能培训、简历和面试技巧等。
- 提供辅导和指导,帮助小李完善个人简历并准备面试,并进行模拟面试练习。
4. 寻找就业机会:- 寻找潜在的雇主合作伙伴,联系适合小李的兼职或灵活工作机会。
- 建立职业社交网络,与相关机构、社区组织和雇主进行合作,了解更多就业机会。
5. 职业支持和跟进:- 当小李成功找到工作后,持续提供职业支持,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辅导。
- 定期跟进,了解小李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需求,为他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通过帮助小李发展求职技能并提供就业机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可以显著改善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状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1. 引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关注和支持残疾人群体的重要工作。
通过提供包括康复、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服务,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个案为例,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方法和效果。
2. 个案背景个案对象是一名18岁的男性,名叫张明(化名),患有先天性脑瘫。
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异,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张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康复治疗和教育机会。
目前,他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并且存在言语障碍。
3. 个案评估为了了解张明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技能、社交互动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发现,张明有较好的智力水平,但由于长期缺乏康复训练,他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较弱,对日常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
4. 制定个案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张明的个案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康复训练为了提高张明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
计划包括定期进行物理治疗、按摩和功能训练等,以促进他的身体发展和行动能力提高。
4.2 日常生活技能培养针对张明在日常生活技能方面的不足,制定了日常生活技能培养计划。
计划包括教授他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的自主生活能力。
4.3 社交互动培养考虑到张明目前存在言语障碍,并且缺乏社交互动经验,制定了社交互动培养计划。
计划包括教授他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沟通、培养他与他人的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的社交互动能力。
5. 实施个案计划在实施个案计划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康复治疗师。
他们将根据计划的要求,为张明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5.1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师定期为张明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锻炼,提高他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2 日常生活技能培养社会工作者为张明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培训,教授他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当代社会,残疾人就业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残疾人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特殊情况,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融入困境等挑战。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以某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为例,探讨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措施,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案例背景某市X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期接到一起残疾人就业求助案例。
求助者小李,因患有先天性残疾,导致行动不便,已经面临了长期的就业困难。
小李本人曾在普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就业尝试,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
面对就业困境,小李对未来充满焦虑和困扰,希望能够得到相关社会工作帮助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问题分析小李的求助案例反映出当前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许多企业对残疾人的就业心怀犹豫,担忧残疾人员工可能对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社会组织未能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缺乏针对残疾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适应性支持。
残疾人员自身也面临着心理压力和自我认知问题,缺乏自信和积极的就业意愿。
残疾人就业的困境其实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社会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针对小李的求助案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以此来向企业宣传残疾人员工积极性、努力性等优良品质,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小李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帮助他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心理医师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树立自信、理解自身价值和积极面对就业挑战。
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积极探索创新的就业模式,比如推动线上远程办公、弹性工时等,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东莞市残联社工典型案例
市残联社工典型案例个案篇个案登记表(1)个案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化名) 小A 性别女年龄 22岁社工姓名陈锦蔡督导姓名郭俊泉接案时间 2009年11月(2)个案来源:接案原因及途径1、途径:东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精残部转介,后经与服务对象接触建立专业关系后确定介入。
2、原因:小A精神残疾(精神分裂)贰级,于09年11月中入住东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被家人送来托养中心进行托养的,她自己并不情愿入住本中心,并表示她很不理解家人将其送来中心康复的做法,入住托养中心时情绪很不稳定,比较低落沮丧,不愿与人说话交往,一再要求家人把她接回家。
(3)个案背景资料:引发/重要事件、曾做出调试及成效、行为表现、人际关系、情绪状况、精神病记录、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暴力倾向/虐待记录、支持网络(能获得的资源)等1、重要事件:高中时小A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导致学习压力过大,之后出现行为异常,如强迫性学习、自言自语、无故发笑、乱发脾气、打人,并伴有被害妄想等,后停学求医;情况稳定后,小A开始从事服装销售工作,在工作中对一位男同事产生情愫,并错以为那位男同事亦喜欢她,但事实并不如此,因此她感到感情受挫而耿耿于怀、郁郁不安,加上工作升职受挫打击后再次发病,求医稳定后送来托养中心托养。
2、情绪及行为表现:小A入住托养中心时情绪很不稳定,比较低落沮丧,不愿与人说话交往,并一再要求家人把她回家,甚至在工场进行工疗时,小青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偶尔会突然晕厥,但经过医生检查,并未发现身体有任何异常。
3、精神病记录:小A是精神残疾(精神分裂)贰级,曾入住广州某精神医院及东莞市新涌医院进行治疗各一次。
4、家庭状况及支持网络:小A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家里有父母双亲、三位姐姐及一位弟弟,共七口人,母亲是精残病患者,三位姐姐已出嫁,大姐与三姐常来往于娘家,二姐嫁往外地。
家里对小A比较疼爱及关注,十分支持小A,特别是她父亲、二姐与三姐;她父亲为照顾她妈妈与她已辞职在家,二姐与三姐也在生活上和情感上也给予大力的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与介绍1. 个案背景和介绍•残疾人姓名:张明•残疾类型:视力障碍•年龄:35岁•教育背景:大学本科学历•就业情况:未就业,曾在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家庭情况:与父母居住,未结婚无子女2. 个案的主要困境和挑战张明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视力,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但由于视力障碍,无法继续从事该行业。
张明面临以下主要困境和挑战:就业困难失去视力后,张明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然而,由于他的失能状态以及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他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困难。
他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他也缺乏自信心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社交障碍由于视力障碍,张明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
他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融入,缺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自信心。
这导致他的社交圈子变得有限,缺乏了解社会变化和增加人脉的机会。
心理困扰失去视力对张明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
他感到自己不再独立,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他经常陷入悲观和沮丧的情绪中,对自己和未来感到无助。
3. 社会工作干预目标基于张明的困境和挑战,制定以下社会工作干预目标:就业目标帮助张明找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促进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善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
社交目标提供社交支持和培训,帮助张明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子,并提高他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心理目标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提高张明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帮助他克服心理困扰,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4. 社会工作干预策略就业策略•就业咨询: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张明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并评估他的技能和兴趣。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根据张明的能力和兴趣,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在特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辅导:帮助张明撰写简历,提供面试技巧和求职指导,引导他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社交策略•社交支持小组:建立一个具有相似经历的残疾人互助小组,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交流的机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个案工作计划书一、案主资料姓名:刘XX性别:男年龄:38岁族别:汉生理特征:个子较高、生理存在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特征:孤僻寡言、封闭内向、乐观向上、家庭职业背景:工人,父亲已退休,母亲持家家庭感情:案主与父母之间感情淡薄,不经常与父母交流,常常以个人独处。
二、案例陈述主要问题:生理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孤僻,不远向父母说内心想法和需求,人际圈狭窄(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无工作。
案例背景:案主刘XX,籍贯新疆,初中文化,高中仅上了几天就退学,家住羊毛湖社区(一直居住在该社区),家中只有他一个儿子,父亲是退休前是脑科医院的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
案主生理存在一定缺陷,经医院鉴定其属于二级精神残疾,需用药物来抑制病情发作,父亲会不定期带他去医院做检查,定期取药(药物所需费用免费,由四医院神经科提供),现在案主已基本恢复,可正常与人交流;案主腿部肌肉萎缩,从他父亲了解到他的病是先天遗传(其外祖母有过该病史),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双腿无力,一旦稍微走的时间久些就会需要人扶,上车、上坡都不行。
家中的日常生活开销仅靠父亲的退休金(2800/月)来维持,最近母亲也因病住院,所以家中负担较重。
案主性格内向,从小就这样,不喜欢说话,平时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听收音机就是吃饭睡觉,早上会跟着父母出去锻炼身体,由于腿脚不便,所以户外活动很少。
案主交际圈很窄,与以前上学同学没有或失去联系,很多都已搬家,几乎没朋友,“你会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而产生与人交往的恐惧或胆怯吗”,“没有,这个倒没有,觉得和正常一样”;“你平时出门会主动与认识的邻居打招呼吗?”,“会,就是简单说一声‘出去啊’”;“那你和社区内的和你一样有身体缺陷的人交往怎么样,你们之间熟悉吗”,“嗯,我们都不认识,”;“那社区举办的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活动多吗?”,“不多,很少”。
由于家中条件限制,案主不会上网,也不会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你知道最近中日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吗”,“嗯,这个知道,从电视上看到了”.我们在与案主父亲交谈中了解到,对于早已到结婚年龄的儿子,他并没有让儿子结婚成家买房子要钱,理由是娶媳妇儿要花钱的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
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
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
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
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
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
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
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
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
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
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
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
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
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为杜女士提供就业帮助,协助杜女士找到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以补贴急用和提升自我效能能感。
一个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
社会工作者为协助其重返社区,该提供哪些协助
问题:
1.请问,如果这是你的案主,在计划服务之前你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资料(15分)
2. 从支持网络的视角,说出你将如何协助案主重返社区(15分)
答题要点:
1.社会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1)从医院回到社区,此时他所面对的生命任务是什么
(2)“精神病患者”这个标签对他有什么影响
(3)案主的支持系统有哪些,尤其是本社区的支持网络。
比如他的家庭、工作、朋友等资源有哪些在帮助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务是什么他们准备怎样提供和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4)案主的正式或非正式资源对案主提供的支持有哪些
(5)社区有哪些正式或社会资源系统能够提供这些所需要的帮助,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协助,怎样提供协助。
2. 工作思路: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两部分。
正式支持网络主要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包括:
(1)社区康复和支持。
首先需要向相关机构了解案主的康复情况,协助案主制定社区康复计划,保证案主的治疗能够得到延续,预防案主的病情出现反复。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该给予案主无条件的支持、关怀和接纳,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与案主一起规划重返社区的生活。
(2)结合案主的生命任务提供恢复社会功能服务。
具体表现为,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逐渐熟悉和恢复社区生活。
根据案主的情况,分析目前的就业现状,协助案主重新回归岗位或者重新找工作,提升适应能力。
非正式支持网络主要由其家庭和社区提供,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如果有的话)等共同努力,完善其生活支持网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协助案主渡过难关。
家住豹子岭社区的陈先生,7年前因突然疾病导致双目失明,生活完全被打乱,加之生病导致大量的医药费欠债,以及失去工作,经济和生活都陷入困境,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又连累家人,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非常沮丧和自责,一直无法走出突发残疾的阴影。
多年来住在一楼的他几乎从没走出过家门,长期卧床导致身体病痛增加,加之经济困难,时常有轻生念头,非常自责,张先生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其家庭关系和氛围,儿子、媳妇及妻子与张先生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
问题:
1、请分析评估下张先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2、作为社工,请谈谈你计划为张先生提供哪些服务
参考答案:
1、通过案例描述发现,张先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走出突发病残的阴影,充满自责和物质,言语间流露出的均是无奈和叹息,只想少点连累家人,还有轻生的念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基于此,我们初步评估认为陈先生的主要问题是突发病残及贫困所导致的各种无奈与不适,一方面生活窘迫需要物资帮扶,同时是帮助更需要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出突发病残的引用及对认知的误区。
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为陈先生设计的服务是:第一,病友探访提供精神支持:希望有类似突发病残、失明经历的热心残友上门探望,用自身经历帮助陈先生走出阴影,打开心结,过上正常生活;第二,物资援助缓解困境:希望能够通过适当的一些物资援助,缓解经济困难,降低陈先生对自己的自责和生活的压力,更好的开始新生活;第三,调适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由康复师指导康复训练,尝试参加残友举办的社会活动,转变对残疾现状的认知,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