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第一篇: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解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09金融本科六班刘雪松摘要: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正文: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
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
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
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
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
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
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
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
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政策。
下面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探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带动投资,激发市场需求。
比如,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不仅可以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就业率的提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
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就业率。
再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改善社会福利。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补贴,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社会福祉水平。
不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足够的财力,否则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大。
此外,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还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避免频繁的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综上所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手段,政府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浅谈积极财政政策论文但随着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公路铁路建设、中央储备粮库建设和国企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工,积极财政政策的功效正在逐步降低,弊端正逐步显现。
现有投资体制运作下,国债投资正出现某些“投资效率递减”的现象,再持续大规模地通过增发国债来进行政府公共投资,无疑必将会对民间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积聚以国债发行和扩大政府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产生着潜在的财政风险。
虽然目前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还率等都在公认的警戒线内,但如果在名义赤字、名义国债规模的基础上,再加上诸如粮食系统亏损挂帐、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各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资金上的缺额和其他潜在的债务,债务风险其实已不可小视。
2.我国财政有掉进流动性陷阱的可能这种“财政的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是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匮乏,消费者缺乏消费热情与能力,影响投资的诸多因素尚未消除。
面对这一状况,走出陷阱的根本出路只能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一味依赖国债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趋向,综合运用各种扩张性宏观管理政策,唯有这样才能最终使我国的经济摆脱“财政的流动性陷阱”的困境。
二、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主要途径与方式1999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增发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决策以来的事实证明,国债技改项目的启动,不仅极大鼓舞和调动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还有效引导了银行贷款投向,带动了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
据测算,已下达的1218个项目,总投资281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721亿元,国债贴息资金265.4亿元,1元国债带动了10元社会投资、6元银行贷款。
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2]。
其次,继续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度的结构性调整。
(1)适度进行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 1998 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走向稳健,又从稳健走向积极,经历了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历程。
本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政策效果,并就政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政策效果[论文正文]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政策背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出现外贸负增长、通货紧缩现象。
国内,较全面的买方市场造成商品库存积压;“软着陆”后社会总需求疲软。
虽然央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率,以期用货币政策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但消费和投资需求均缺乏弹性,政策失灵。
(二)政策内容及成效。
1998 年,针对上述背景,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增发1000 亿元国债用于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方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2.调整税收政策:对涉及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给予减免;就增值税、营业税、进出口税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及科研机构转制政策等做新规定;对涉外税收政策做适当调整,鼓励外商投资;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拉动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3.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离退休人员待遇;解决国有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
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
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
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关论文(2)
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关论文(2)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关论文篇2试论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1998年我国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减缓通货紧缩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从现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看,前四个年头积极财政政策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2.0、1.7和1.8个百分点。
积极财政的路还应(能)走多远,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需要,也取决于继续实行这种政策的代价和对风险的正确判断。
目前理论界关于积极财政政策运作风险的研究一般集中于政策的通货膨胀风险和债务风险层面,担心财政持续扩张会导致需求过度而引发通货膨胀以及国债规模过大和过快增长会超过财政的承受能力而引发偿债危机,而对其面临的体制风险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鉴此,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积极财政政策体制风险的理论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是指政策的运用存在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理论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与经济的市场化相对应的必然是财政的公共化。
公共财政的活动是充分尊重市场力量,只对市场起补充作用而不干预和损害市场运行的规则。
就此而论,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的含义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公共财政运行的干扰和不利影响。
这就是说,如果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内运行的,则有利于市场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不存在体制风险;反之,存在体制风险。
毫无疑问,政府采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上的失灵,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政策运用,并非总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约束下进行,其结果,政府并不能做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市场体制两重目标的兼顾,而是在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对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则和效率产生损害。
因此,可以说,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实质上是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
在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过程中,由其政策内容和特点所决定,容易使财政分配活动偏离公共财政的原则,存在着较大的体制风险。
首先,财政活动规模扩大从而偏离政府与市场间资源配置的均衡规模。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总结了其影响和作用。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可以直接带动投资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升级。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和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复苏;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调控经济,防止泡沫的形成。
这些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平衡经济发展的波动,维护经济的稳定。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的稳定和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项目的建设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提高劳动力需求,进一步促进就业。
综上所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稳定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来阐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提高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我国多次实施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并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而且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引导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等,这些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竞争力,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就业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财政手段来刺激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例如,我国曾多次实施减税降负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财政支出还可以用于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帮助更多的人就业或自主创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几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例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推动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改善民生保障体系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是多方面而且显著的。
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等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明年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明年为什么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了实现“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财政政策的发展功能和结构优化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公共管理、宏观调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撑。
我国自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和扩大国内需求,正式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明年的政策。
正文:我国政府正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外部环境压力依然比较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扩大内需的成果,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断对其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明年,我国决定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果:1、促进了经济发展。
积极财政的直接效应在于启动了“三大需求,”有效拉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经济结构。
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近期的需求管理和长期供给管理有机结合,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税收政策调节等措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了一大批符合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3、促进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调整。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的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协调配置。
因此,国家在安排国债建设资金时,加大了向西部倾斜的力度。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步推进,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有机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4、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贸易格局的形成。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扭转了中国经济增幅下滑的势头,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了税收政策,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清理了一些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结构性调整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几个方面。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的投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活动的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例如,政府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生产力、扩大市场规模,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改善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经济萧条时期,国内需求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面临着减产停产的困境,大量人口必须寻找其他渠道维持生计。
这时候,积极的财政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采取扩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加就业机会和减小失业率,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中,各个行业、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使得宏观经济逐渐走向恶化。
因此,积极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必要的,政府在财政政策指导下可以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政策,以带动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
如政府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减少对低效能产业的投资。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物价稳定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通货膨胀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活成本增加、负面影响生产、威胁人民币国际地位,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有力地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例如发行国债等,通过提高政府的收入,减少支出,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改善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物价稳定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需要在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当前经济实际情况的财政政策。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第一篇: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摘要:自我国9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积极地财政政策。
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如何?为什么要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实行?这将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采用结合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得出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地、财政政策、继续。
正文一.背景(积极财政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经济变得愈发的不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
处于世界之中开放中的中国,自然屡屡受其影响。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
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实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联合国公布的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0.5,早已超过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差据仍然很大。
虽然2011年上半年17省GDP增速超10%,中西部增速超过东部。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城乡差距大:2011《农村经济绿皮书》写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达3.23比1。
4.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可待进一步挖掘。
以上,由于国内外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我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一直采用了积极地财政政策。
而当今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还未在阵痛中好起来,“冰岛破产”、欧债危机、到现今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世界各国无不都在刺激经济,以防经济的“二次探底”。
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以往我国是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口数十亿的大国光靠出口发展是不行的。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
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
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
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
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必须以经常性收入为来源,而国债作为财政的临时性和补充性的收入来源,显然不宜用于经常性开支,否则必将出现国债规模逐年递增的惯性膨胀状态,而使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产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透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的投资量。
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001年GDP增长7.3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增长7.8个百分点。
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长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同比增长9.8%,2001年6月同比增长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9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幅明显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可见,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较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企业下岗职工问题。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关问题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关问题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它主要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收入、放宽财政政策等措施。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探讨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等相关问题。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政府可以促进投资和扩大就业。
这样一来,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进而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增加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
然而,积极财政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是财政赤字的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往往需要政府增加支出,这就需要增加财政赤字。
如果财政赤字过大或长期持续,可能会引发通胀、债务危机等风险。
其次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过分依赖政府支出可能导致资源集中在某些领域或行业,而忽视了其他重要领域的发展需求,造成资源配置不均衡和产业结构失衡。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应该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防止财政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应该加强税收制度建设,通过改革税收体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减少逃税漏税现象,增加税收收入。
另外,应该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财政赤字过大、资源配置不均衡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只有通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完善税收制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
问题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外部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政府在财政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增加了财政支出,提高了社会投资水平。
其中,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等活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帮助企业应对了内外部风险,提高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了经济增长。
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稳定增长,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我国通过加大财政投资支出的力度加速了经济恢复。
第二,改善了就业形势。
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我国企业加速扩大生产规模和财政支出,扩大了就业岗位。
第三,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还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可能会引起通胀压力。
如果财政政策实施过度或措施不当,可能会加速物价上涨。
其次,财政政策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和节奏,否则会出现过度债务或资产泡沫等问题。
此外,过强的财政干预也可能会扭曲市场竞争,导致市场失衡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
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提高国家竞争力,但同时也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保持政策的平衡,避免出现财政风险和市场失衡问题。
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篇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摘要:为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及时、果断地实行了重大转变,在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的同时,财政政策也从“稳健”转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本文在系统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9)01-0052-06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学说是由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代表形成的经济理论,在1929年的“大萧条”危机后应运而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学说以探讨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把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作为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中心课题,其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要点凯恩斯经济学说包含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需求理论,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一整套政策主张。
其“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者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一国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或总购买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
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概述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是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基础。
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推动产出和就业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税收收入,改善民生福利水平。
稳定就业的重要性稳定就业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促进企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就业率。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创造更多的公共就业岗位和提供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减轻社会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
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增加民间消费和扩大居民购买力来推动内需的扩大。
通过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政府可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等,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支出。
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过大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过大,加剧经济风险。
其次,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诱发通涨压力和短期经济波动,需要与适度货币政策相配合,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建议为了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此外,还需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促进市场活力释放和企业创新。
财政政策相关论文
财政政策相关论文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的作用摘要:扩大我国内需极为必要,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推动出口,扩大内需,引导我国经济向着快速稳定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内需;财政政策;作用一、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2021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受美元国际化的影响,全球经济全面下滑,我国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的萧条状态。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经济下滑的脚步放缓,2021年增速8.7%,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总额反降为升。
在部署2021年政府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强调要加力增效,这凸显了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我国内需的必要性政府要扩大内需就必须运用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我国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以刺激消费,这些措施虽然对经济下滑起到了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效果并不明显。
这说明,单纯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会受到制约。
追其根源,在于我国的市场模式已经发生了反向变化。
改革开放前期及初期,中国为卖方市场,经济资源短缺,企业很容易找到良好的投资项目,在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投资取向对资金的需求会被极大地调动,银行也很容易放款。
而二十多年后,中国的经济市场就变为了买方市场,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银行放贷意愿也不高。
另外,由于银行体制改革,银行放款风险增大,所以更加增大了贷款难度。
与货币政策这些缺陷相比,政府的财政政策则具有时滞短、可直接扩大内需等优点。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用以扩大内需十分重要。
三、扩大我国内需的重要性从我国的内需现状看,2001年,我国的GDP为109027.99亿元,最终消费为66933.89亿元,其差距为42094.1亿元,最终消费率为61.39%。
之后,虽然内需总量也在不断增长,但由于GDP以更快的速度攀升,所以最终消费量与GDP的差距不断扩大,最终消费率一直到2021年持续下降,只有在2021年略有回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
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
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
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
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必须以经常性收入为来源,而国债作为财政的临时性和补充性的收入来源,显然不宜用于经常性开支,否则必将出现国债规模逐年递增的惯性膨胀状态,而使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相反,基础设施等投资是财政的非经常性支出,其年度投资规模是可以依据当年经济的宏观景气状态而灵活地扩张和压缩,不仅可以产生有力的反经济周期的政策效应,而且当经济景气时还可以相应压缩债务发行规模,减少债务负担。
此外,由于投资性支出将形成相应的国有资产,这就使得国家债务与国有资产形成对称状态,因而此时的国债具有“虚”国债的性质,这与被用于经常性支出而纯消耗的“实”国债,是有着根本差异的。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伴之以财政管理上的严格“增收节支”。
我国目前国债的发行收入有相当份额是用于填补经常性支出亏空的,其弊端人所共知,也一直在努力纠正,因而是有着很大的不得已性的。
这就需要严格财政管理,通过增收节支,力求以税收等经常性收入去满足经常性支出的需要。
此外,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各级财政是其主要的财力来源之一,但这是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因而是不能以国债和各级地方财政的准公债收入为来源的。
但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又需要庞大的财力投入,这也需要严格加强财政管理,才能解决所需财力。
[!--empirenews.page--] 第三,目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其中又以扩大财政投资为主。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运作,主要是通过增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企业和个人需求以产生政策效应,如果企业和个人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相应回应,就不能出现预期的需求扩张。
财政的公共投资政策运作则不同,它直接形成着社会需求,而无需企业和个人需求的相应回应,从而可以产生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政策效应。
目前我国已连续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但市场远未作出相应的反应,因而远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
为此,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应当从货币政策为主转到财政政策为主,而其中又要以财政投资政策为主上来。
这就是应主要依靠大规模增加政府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回升。
否则目前的连续降低利率和扩大贷款规模,已产生了巨大规模的货币存量,一旦我国的市场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复苏,则可能立即转入急剧的通货膨胀之中,“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其结果将是宏观经济的过分波动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过度摇摆。
如果联系到对我国金融状况有
着巨大压力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时难以结束,我国更应未雨绸缪,尽可能消弭通货膨胀危险于未然。
因此,不仅从加大今年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着眼,都必须将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心转到大规模增大财政的基础设施投资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