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路,路起南浔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cf84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b.png)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篇一)南浔,古镇如梦幻,如诗如画。
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湖州市,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古香古色的建筑而闻名遐迩。
让我们驻足于这片人间仙境,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南浔的独特魅力。
1. 桥边小船荡漾,碧波如天,南浔湖水清澈见底。
2. 迢迢古巷,弯弯小桥,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南浔街头。
3. 丝绸之路终点,贸易繁荣的南浔古镇,历经岁月仍充满生机。
4. 朱门绿树,花影翩翩,南浔的春天如诗如画。
5. 红墙白瓦,悠悠古巷,穿越时光,感受南浔的古韵。
6. 斑驳石板路,留住了岁月的痕迹,南浔是时光的见证者。
7. 小巷弄堂,石砌小桥,回溯历史,体验南浔的古风古韵。
8. 老街巷口,讲述着南浔人民的劳动和希望。
9. 花开花谢,山青水碧,南浔让人沉醉在绚烂的自然之美中。
10. 桃花烂漫,杨柳依依,南浔的春日让人心旷神怡。
11. 亭台楼阁,宛如画卷,南浔展现着江南独特的水乡风貌。
12. 纸伞斜挂,院墙蔚绿,南浔的夏天是闲适与宁静的象征。
13. 林荫小道,清风拂面,南浔的秋日别有一番风情。
14. 冬雪皑皑,池塘似银,南浔的冬天宛如童话世界。
15. 湖光山色,映入眼帘,南浔的美景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16. 墙上泥塑,传承技艺,南浔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17. 古井深悠,水声潺潺,南浔的古井流淌着历史的记忆。
18. 文化古迹,处处可见,南浔是历史的瑰宝。
19. 扬州好士人,南浔文人荟萃,文化氛围浓厚。
20. 游船缓行,湖光山色相伴,南浔的船游如同一段唯美的旋律。
21. 木雕石刻,工艺精湛,南浔的手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
22. 桌椅茶几,红木古旧,南浔的古典家具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气息。
23. 桃花流水,相映成趣,南浔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其中。
24. 客栈茶馆,烟雨缥缈,南浔的小店散发着独特的江南气息。
25. 老学宫,书声琅琅,南浔的古校庭留存着古代教育的印记。
26. 南浔听莺莺,五月花开,唤起了人们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b907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7.png)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篇一)南浔,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乡,以其独特的江南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
下面是一些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个古镇的魅力。
1. 江水如丝舞翩翩,南浔烟波情难抑。
2. 古宅青瓦倒映水,曲桥斜映画中来。
3. 赤墙绿瓦画长廊,南浔古镇多韵味。
4. 清晨晨雾笼罩着,南浔江南旖旎情。
5. 古桥拱月照长空,静谧如画南浔中。
6. 四季南浔风情迷,花开花落皆如诗。
7. 窄巷纵横藏历史,南浔韵味倍添时。
8. 翠绿河畔柳如织,烟雨中迷人的南浔。
9. 美不胜收的南浔,诗人们心驰神往。
10. 轻舟破浪扬帆去,留下南浔魅力绕。
11. 独特的古街脚步声,南浔古镇春江水。
12. 春雨绵绵润青石,南浔古巷花香溢。
13. 红袖添香抱竹楼,南浔古镇故事多。
14. 清风拂面如丝绸,南浔美景令人醉。
15. 小桥流水映花影,南浔水乡如诗境。
16. 古老的街巷朱砂墙,南浔古韵美醉人。
17. 燕子穿梭舞长街,青石板上印足迹。
18. 夜幕低垂星光闪,南浔美丽如仙境。
19. 古镇白墙青瓦下,竹林幽径隐南浔。
20. 南浔小镇藏秘密,国画山水与古乡。
21. 古桥横架静溪上,南浔画卷如诗境。
22. 骑着竹马游南浔,快乐如梦绽芳菲。
23. 花坞烟波鸟影起,南浔水城乐无边。
24. 日落西山鸟归巢,南浔夕阳绣前程。
25. 古色古香藏乡韵,南浔古镇梦里寻。
26. 远山雾绕云笼罩,南浔如画赏美妙。
27. 吟哦诗词倚栏杆,南浔美景心旷神。
28. 五石叠成古沉香,南浔古镇芳韵长。
29. 荷花盛开碧水间,南浔水乡梦里看。
30. 古钟悠扬韵节拍,南浔古韵人心乐。
31. 扁舟漫游南浔水,与诗人畅谈心事长。
32. 古镇四季景无穷,南浔美丽如画境。
33. 窗前红瓦绿草地,南浔风景别有趣。
34. 南浔美景迷人眼,桃花柳营修竹丛。
35. 春风醉酒花称谷,南浔古镇如画境。
36. 隐居南浔诗情画,古老家园浪漫情。
37. 老树参天看阳光,南浔美景似童话。
南浔古镇介绍
![南浔古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4d410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e.png)
我在这里!
南浔名胜景点
张静江故居 菱湖安澜桥
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桥 善琏含山风景区
小连庄 百间楼 嘉业藏书楼 张石铭旧宅
•
百间楼是罕见的江南水乡至今保 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古建筑群。
百 间
楼
• 相传是明代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
而建的居屋。因沿河两岸,约有
楼房百间左右,故称百间楼。
百 间 楼
板每百百 桥到间间 东斜楼楼 泊阳下上 卖村水倚 花色清婵 船晚涟娟 。,;,
双林姑 嫂饼
诸老大 粽子
南浔美食小吃
菱湖雪饺
双林姑嫂饼 熏豆茶
双 林 姑 嫂 饼
南 浔 香 大 头 菜 诸 老 大 粽 子
1
湖笔文化
南浔荣誉称号
•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 中国十佳古镇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庄”。 小 莲 庄
小 莲 庄
菱湖安澜桥
• 刘氏梯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
刘 群,俗称“红房子”,因其主 氏 人刘安泩,号悌青,正厅名为
梯 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悌号。。
( 刘安泩是南浔“四象”之首刘
红 房
镛第三子。
子
)
刘 氏 梯 ( 红 房 子 )
南浔美食小吃
橘红糕
南浔香 大头菜
熏豆茶
菱湖雪 饺
定胜糕
• 嘉业堂藏书楼是清末秀才刘承
嘉 业
干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 堂
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藏 藏
书楼鼎盛时期的藏书全部为五 书
十几万卷,号称六十万卷,共 楼
十六、七万册,至1949年藏书
仅存十万册左右。
湖州之南浔古镇
![湖州之南浔古镇](https://img.taocdn.com/s3/m/86c9d4617e21af45b307a89d.png)
去南浔古镇的N大理由
理由1 理由2 理由3 理由4
南浔古镇是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的水乡古镇,镇内洋楼古宅古树园林众多, 大气磅礴
南浔古镇是著名的湖丝湖笔之乡,商贾文化发达。 南浔古镇是著名的湖丝湖笔之乡,商贾文化发达。
传统节庆: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湖州含山蚕花节、4--5月湖州苕溪茶会、中国 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夏季南浔古镇荷花节、每年9-10月中国竹乡生态旅游节、 每年农历重阳节前后莫干山登山节
古镇的景色图片
• 南浔古镇 美食 • 南浔盛产河鲜,经当地人巧手烹饪,色香味俱全,只怕你品过之后, 会欲罢不能。南浔还盛产竹笋,当地人好食之,且做法十分讲究,花 样繁多。野荸荠的糕点也是非常有名的。 • • 南浔古镇 购物 • 南浔是桑蚕之乡,所产“辑里湖丝”是丝中极品,明万历年间开始即 是出口贸易的重要货品。南浔近代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 的近百余家丝商巨富,俱系因此致富。辑里湖丝是南浔之行的必选之 物。南浔人将刺绣、针织等江南传统手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可为 江南典范。南浔竹林茂盛,心灵手巧的当地人制作的竹编工艺品惟妙 惟肖,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南浔交通便利,是浙、苏、沪、皖四 省市交界地区重要的货品集散地。今日的南浔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 大潮中乘势而起,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建材批发市场,这里 的家具比上海、杭州要便宜3-5成。 南浔特产:薰豆茶、太湖四宝、 周生记馄饨、诸老大粽子、双林姑嫂饼、香大头菜、菱湖菱角、太湖 百合、白扁豆、千张包子、白菊花、子孙糕、桔红糕、震远同“茶食 三珍”、含山蚕花、湖笔、双林绫绢、真丝制品 土特产:丝绸、湖 笔、绫绢、羽毛扇、湖羊、白扁豆、紫笋茶、天目笋干、太湖百合、 玫瑰酥糖、长兴板栗、长兴明月峡茶、震远同酥糖、安吉白片茶
•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 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南浔“四象” 之首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 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 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 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1949 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 部队保护藏书楼。2001年7月嘉业 藏书楼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47461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1.png)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这里曾是江南著名的丝绸之乡,也是中国著名的古镇之一。
南浔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小桥流水、石板巷、马头墙等,充满了浓郁的水乡风情。
镇上的传统手工艺品、丝绸、茶叶等也是不可错过的特色。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墨客、商贾巨子,如张静江、张石铭等,他们的故居如今成为游客探访历史的场所。
在古镇上漫步,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古桥、古塔等,每一处都有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
南浔古镇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小吃和美食,如浔蹄、浔粽、浔酒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南浔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喜欢水乡风情的游客,这里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南浔古镇宣传语
![南浔古镇宣传语](https://img.taocdn.com/s3/m/f2e1a9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c.png)
南浔古镇宣传语
1.南浔古镇,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
2.远离尘嚣,沉浸在古老的氛围中。
3.漫步于古街巷,感受历史的韵味。
4.古老的建筑、石板路,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
5.南浔古镇,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6.漫步荡舟,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
7.醉心于南浔的古典韵味,感受陶渊明的诗意生活。
8.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展示南浔古镇的文化传承。
9.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10.美味佳肴,品尝南浔的特色美食。
11.拜访古寺庙宇,感受宗教的庄严与神秘。
12.乘船游览南浔美景,流水人家的画卷铺展眼前。
13.夜色里的南浔,别具一番魅力。
14.举世闻名的南浔桥,向世人展示江南的水乡风貌。
15.居民的生活,见证着南浔的独特魅力。
16.漫步于南浔古镇的夜市,感受异国风情。
17.随处可见的水运文化,感受南浔的繁荣与兴盛。
18.南浔的传统民居,展示着江南的建筑艺术。
19.悠久的历史,体验南浔的温婉与静谧。
20.美丽的江南水乡,南浔古镇让你流连忘返。
21.聆听古琴的清音,感受南浔的音乐之美。
22.在南浔古镇漫步,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时光。
魅力南浔演讲稿
![魅力南浔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f1b5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f.png)
魅力南浔演讲稿南浔,一个充满魅力的古镇,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魅力南浔,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首先,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古老的石桥、流水悠悠的河道、青瓦白墙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水乡世界。
南浔古镇的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民居、庙堂、祠堂等建筑保留着浓厚的历史痕迹,每一处都散发着别样的韵味。
其次,南浔古镇还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商贸文化的痕迹。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业繁华的古镇,曾是江南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贸活动十分繁荣。
在古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店铺,这些店铺传承着古代商贸文化,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商贸市场。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如南浔书院、千秋楼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南浔悠久的历史文化。
最后,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
南浔古镇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走马灯、龙舟赛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南浔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南浔木雕、南浔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代的工艺技艺,展现了南浔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走进南浔古镇,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水乡世界,感受着古代商贸文化的韵味,体验着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
南浔古镇,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镇,也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浔古镇,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留下美好的回忆。
从“丝绸之路” 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从“丝绸之路” 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9e42bef7ec4afe05a1df48.png)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转折点“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和内涵三大义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交通线路是其根底。
学术界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广义丝绸之路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古代,二是当代。
人们津津乐道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憧憬“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梦想,而对近代〔特别是晚清民国〕的中西交通,特别是古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变迁,关注较少,甚至很少有人提及近代“丝绸之路〞。
显然不愿意将“丝绸之路〞概念用在这段受列强侵略欺负的交往历史上,早期用“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后来改用“中西交通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名。
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开展变迁有着紧密关联,从古代到当代,承先启后的节点应是近代。
一、“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一般认为,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77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亲历旅行记》〔简称中国〕中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命名的,但具体在哪一卷中提出并论述,该卷的具体出版时间,目前所见学者的表达多有模糊。
根据吴凤鸣的研究,这是1882年出版的第二卷中提出,“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为‘丝绸之路’〞的。
李希霍芬“丝绸之路〞思想和概念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术意义深远持久。
李希霍芬用此概念特指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后而形成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东西方交通线路,时段局限在两汉。
线路应是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渭河流域,穿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后进入西域〔今南疆,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分南北路〕,从今喀什〔旧称喀什噶尔〕越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到中亚〔河中,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再向西亚到达伊朗或从西南越兴都库什山到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
“丝绸之路〞概念自提出之后,国外就有过一些讨论。
①国内学者的讨论比较晚,甚至不采纳这一概念,仍然沿用“中西交通〞等学术概念。
南浔之旅,湖丝寻踪
![南浔之旅,湖丝寻踪](https://img.taocdn.com/s3/m/b73d1a20b9f3f90f77c61b37.png)
南浔之旅,湖丝寻踪作者:文图/商璐来源:《丝绸之路》 2015年第19期文图/商璐一次网上的随意溜达,让我知道了南浔这个名字,因为它与辑里丝解不开的前世今生,因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曾经的富可敌国,因为一个江南水乡在整个中国封建落后的19世纪就有了气派的西洋建筑、进口的法国地板、欧范儿的壁炉和舞厅。
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着我,仅凭读到的那些文字,我就已经对南浔心驰神往,迫切地想要与它见上一面。
恰在此时,北京电视台“非常丝路·千年穿越”大型电视探访活动启动,我有幸作为主创导演之一参与了十集纪录片的创作。
因此,我也才有机会来到南浔,感受这个江南古镇独特的气质。
“状元楼”里的双浇面抵达南浔,已是下午,在颖园饭店稍事休息,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古镇转转。
走出饭店大门,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将我包围,那种温润、朴实、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就让我跌落进去。
与其他古镇的商业与热闹不同,南浔有难得的一份宁静与市井:临河的房屋里时不时飘来晚饭的香气,那是一家人围坐桌前的温馨时刻;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河边聊着家长里短,从容又让人感动;临街的商铺好多已经大门紧闭,其实才五六点钟,对他们来说,生意只为自己做,并不为任何游客停留,有些店铺的大门上还任性地写着“家里有事,休息两天”的字样。
行走在这古镇的石板路上,我忽然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错觉,脚步都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心里的迫切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一份细细感受这份“慢”的心境。
第二天一早,到当地人推荐的“状元楼”吃早餐。
一路上,见识了南方人卖菜的水平。
卖菜也能卖得如此艺术:油菜、白萝卜、鲜姜、芹菜都被洗得干干净净,码放得整整齐齐,甚至还摆出了各种造型,与河两岸黛瓦白墙的民居相映衬,真是一幅描绘中国山水生活的美好画卷。
穿过卖菜的各种店铺,“状元楼”的牌匾就显现在眼前了。
说起这状元楼,虽只是一家面馆,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在南浔的传统里有这样的风俗: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家就要发面票,生男孩儿吃“状元楼”,生女孩儿便要吃“五福楼”。
南浔古镇的作文5篇
![南浔古镇的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5146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7.png)
南浔古镇的作文5篇南浔古镇的作文篇1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
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
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
每走一段,就有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幸。
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
在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六篇)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3e1e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9.png)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
南浔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南浔人的辛勤劳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浔生丝大户。
所以今天我们到南浔除了看水乡以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看看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
比如四象之首刘庸的小莲庄,其孙刘承干创建的嘉业藏书楼,四象之一张石铭建造的懿德堂,刘庸第三子刘梯青的刘氏梯号,听到这里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称为象,牛,金狗这些动物呢,是如何划分的?其实这些只是南浔人对当地大户的一种代称,多为泛指。
有这么一种说法,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其他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
说完了这四象八牛,就的说说古镇南浔有别于其他水乡的最大特点。
刚才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主要进行对外贸易,处在事业的最鼎盛时期。
有钱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赶时髦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全盘西化。
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丝商的贸易中不断的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
南浔可以说就是当时全盘西化的典范。
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对南浔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势”,一会咱们到了南浔就请大家跟着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览一下南浔。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正式到了南浔古镇,等师傅把车子停稳了,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进景区游览。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二)嘉业藏书楼是我们近代最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所以楼主刘承干就以此作为楼名,称为嘉业藏书楼。
嘉业楼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到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二二年。
湖州南浔古镇的导游词
![湖州南浔古镇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bd831b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4.png)
湖州南浔古镇的导游词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怎么写?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
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足够、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1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送大家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南浔!首先让我简洁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X,单名一个X字,很简洁,也简单记,大家就干脆喊我名字“___”就可以了。
此时此刻由我来带你们参观南浔景点。
此时此刻发到大家手里的是南浔景区的门票,这个门票是联票的,每进一个景点的时候都要检票的,所以盼望大家都拿好了,不要弄丢了,丢了就进不去了啊。
因为是节假日的关系所以今日景区里的团队游客也比拟多,大家可要跟紧我。
不要走散,跟错团队了。
万一走散了要立刻和你们的全陪联系。
那此时此刻大家就跟着我进去参观。
说到中国十大魅力古镇,我们南浔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个村落,1252年正式建镇,距今已有756年的历史了,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镇总人口51万,面积71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2大家看到的这两边的这些店里卖的都是南浔的特产,有橘红糕,定胜糕,野荸荠,大头菜还有湖笔、丝绸等,大家假如有爱好等我们景点参观完毕,我会带大家过来的,大家可以带点回家,给家人尝尝,或是纪念品可以拿回去做个纪念。
那么南浔呢,以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的,也就是养蚕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帮丝商群体,在南浔你可以听到这么一句俗话,四象八牛七十三条金黄狗,说得就是这帮丝商,从这句俗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南浔,以前是用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家庭的财产的,一千万两以上家产的称为象,五百万两以上的家产称为牛,一百零一万两以上的称为狗。
四象指的是南浔的四大家族,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
刘家是四象之首,主子叫刘镛。
听着很熟识吧,但是此刘镛非彼刘墉,他并不是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宰相刘罗锅是乾隆年间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们这个刘镛是金字旁的镛,光绪年间的。
吴江丝绸之路探秘
![吴江丝绸之路探秘](https://img.taocdn.com/s3/m/c060c1d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c.png)
吴江丝绸之路探秘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吴江在古代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吴江丝绸之路的探秘,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还能够带领我们一起领略吴江的丰富历史和独特魅力。
吴江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丝绸产地,自古就因其丝绸业而闻名于世。
早在公元前202年,中国的丝绸就开始出口到西方国家,而吴江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自然成为丝绸贸易的中心之地。
据史书记载,从汉代开始,吴江丝绸就被广泛流传到亚洲、欧洲等地,成为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之一。
吴江丝绸之路的兴盛,也带动了吴江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古代的吴江城建在太湖之畔,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成为丝绸贸易的理想之地。
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吴江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古代吴江城市的繁荣景象曾被诗人们吟唱,文人墨客们也常常选择吴江作为写作的背景。
吴江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
由于丝绸之路的贸易,吴江成为了文化交融的中心,各种宗教、艺术和科学知识在这里传播。
众多外来文化汇聚于此,与吴江本土文化进行了融合与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吴江文化。
比如,吴江特有的婚嫁习俗、建筑风格和舞蹈曲调等,都带有浓厚的丝绸之路文化的烙印。
另外,吴江丝绸之路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商人和民间工艺家。
这些商人通过丝绸贸易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了丝绸制造工艺。
吴江的丝绸制造工艺以手工织造为主,技术娴熟,精细程度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吴江的丝绸制品被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名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丝绸之路逐渐式微,吴江丝绸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丝绸制造更加高效和便捷,但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手工织造工艺逐渐被淘汰。
吴江的丝绸企业不得不转型升级,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进行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如今,吴江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页,但吴江的丝绸文化却依然存在并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有关南浔古镇的诗句
![有关南浔古镇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d3ded8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1.png)
有关南浔古镇的诗句南浔古镇,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它地处太湖之滨,四周环山,水网纵横,风景如画,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如此美丽的南浔古镇,自然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灵感源泉。
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有着超过2300年的历史。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南浔镇在宋代成为了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在古老的街巷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老的庙宇、宅院、桥梁等等。
这些古老的建筑融合了江南水乡与山水风光的特点,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
诗人们对南浔古镇的赞美之词,如流水般涌现。
他们用诗句描绘了古镇的美景和独特的人文氛围,让人们更加向往和喜爱这座古镇。
'古镇桥头月,江南水乡情。
'这句诗描绘了南浔古镇的美景。
夜晚的古镇,明月高悬在桥头,照亮了整个镇子,给人一种宁静与浪漫的感觉。
南浔古镇位于江南水乡,水网纵横,给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使人沉醉其中。
'古道踏青人,杨柳岸边情。
'这句诗道出了南浔古镇的人文氛围。
在古道上,游人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杨柳丛中,人们欣赏着自然的美景,感受着江南水乡的浓郁情调。
'青瓦白墙古巷弯,石桥流水画中看。
'这句诗词将南浔古镇的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镇上的青瓦白墙,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石桥上流淌的水,如同一幅动态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
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无论是游客还是文人墨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灵感的源泉。
这些赞美南浔古镇的诗句,将古镇的美丽与独特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南浔古镇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
无论是亲自到南浔古镇一游,还是读到这些诗句,都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南浔古镇的魅力。
浙江省南浔导游词
![浙江省南浔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51d03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e.png)
浙江省南浔导游词古镇南浔就是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
大家都知道我们江苏省的无锡市被称为太湖明珠,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浙江南浔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浙江南浔导游词1南浔区,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连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西上直达南京,是20xx年1月建成的浙江省县级区。
素有“湖丝之源、院士乡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是“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1,会聚了丝绸文化、蚕桑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儒商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凭仗“辑里湖丝”荣获了首届世博会金银大奖,与世博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浔历来名人辈出,有着“9里3阁老,10里两尚书”之称,并且是中国近代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近现代出现出了以“4象8牛7102金黄狗”为代表的丝商巨贾、民国奇人张静江、报告文学家徐迟、两弹1星元勋屠守锷、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等名人大师。
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江浙雄镇”南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有全国文保单位小莲庄、嘉业堂图书馆和张石铭旧宅等古建筑群。
除南浔古镇名满世界外,含山、石淙蚕花和南浔辑里湖丝、养蚕技艺等蚕桑风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菱湖“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1保存完全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被誉为中国鱼都。
另外荻港古镇小桥流水、回廊曲巷,可与同里、乌镇、西塘等媲美。
区域内还有船拳之乡练市镇、绫绢之乡双林镇、灯谜之乡菱湖镇、南苕胜境和孚镇、湖笔之都善琏镇、东迁县治旧馆镇、塔地遗址千金镇、道教胜地石淙镇,构成了江南少有的古镇群。
古镇南浔名园小莲庄、嘉业堂图书馆、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和双林3桥、含山笔塔与蚕花圣地、狄港渔庄等构成了江南旅游胜地1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浙江南浔导游词2各位旅客挚友们:大家好!我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诚心的欢送!我是您们的导游小丁。
今日我们来到的是漂亮的南浔,想必大家的手机确定都纷纭收到了中国移动发来的欢送短信“诗画江南——浙江,欢送您”。
湖州南浔古镇概况导游词(六篇)
![湖州南浔古镇概况导游词(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934d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d.png)
湖州南浔古镇概况导游词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刘庸的三儿子刘梯青的居所。
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个部分组成。
最有特点的北部的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风格的建筑。
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里面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券顶,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
最近炒的比较热的两部电视剧《新上海滩》、《金粉世家》都曾在这里取过景。
可见这里也是一个让会联想到爱情的地方,大家不妨寻着这种感觉进去一看究竟。
南浔的广惠宫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九零零多年的历史。
但是观里除了供奉着道教以外还有一座观音殿,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还有道观正中建有一坛,居说是仿北京天坛,人站在八卦的正中间,然后说话会听到很多回音,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呵呵,小王要在这里要买个关子,让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到观中从现场讲解员那里寻找答案。
大家拍完照就请站好队,我们跟着现场的景点讲解员一起进到观中去。
大家参观完了,就顺着观前的广惠桥走到对岸,小王会在对岸的紫竹林饭店等大家的。
湖州南浔古镇概况导游词(二)张石铭故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私家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宅”。
原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张均衡在清朝光绪年间建造的,整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相结合,风格独特,富丽典雅。
张均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清朝光绪二十年的举人,他不仅继承了祖业经营生丝、盐业,还在上海经营房地产、钱庄、股票、和公债绝对是个实打实的实业家。
他一生不仅懂得经商,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生平爱好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故取字石铭。
他与国画大师吴昌硕、篆刻家丁辅之、毛福庵等人交往甚厚,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之一,至今西泠印社还保留有他书写的对联。
整座宅子坐南朝北有别与中国传统的建制,正大厅腰门的门额上有“竹苞松茂”为吴昌硕所书,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而松树更一种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此处吴昌硕题上这四个可以说是寓意深远的。
关于南浔古镇的介绍
![关于南浔古镇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f2f815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关于南浔古镇的介绍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
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
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
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
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2001年6月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南浔古镇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成为湖州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3年1月18日,湖州南浔区召开“古镇免费游暨长三角亲子乐园”主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即日起,南浔古镇景区向全球所有游客永久免票,免费开放景区2.18平方公里的古镇街区。
南浔古镇历史悠久,河流穿镇而过。
南浔自古富人居多,建筑也都是富户的优美庄园,而且由于西洋风曾经在此盛行,所以南浔也是唯一的中西风格合璧的古镇,高贵优雅。
南浔的特点是建筑静美,多是私宅和园林。
南浔的特点是建筑静美,多是私宅和园林。
古镇面积不大,若是走马观花游玩一圈大概小半天即可完成。
镇上还可以包船游览,船一般可以乘坐8人。
镇上开发了九大景点,多是当年古镇中巨富的私宅和园林,由于南浔的特点便是古时富人多深宅多,而且大多建筑静美,所以这九大景点也是南浔的主要景观。
南浔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小莲庄的紫藤花盛开,夏季荷花盛开,秋季秋风送爽,冬季寂静悠远。
作为江南小镇来说,游览它并不需要好季节,只需要一个好心情。
描写浙江南浔古镇诗句
![描写浙江南浔古镇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630f0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8.png)
描写浙江南浔古镇诗句1.关于南浔的诗句1,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东离湖州泊南浔》,意思是:杨帆起航从东城外离开,去往南浔寻找一壶美酒。
2,清溪通笠泽,地以水为乡。
出自明无名氏的《南浔祇园寺赠老僧诗》,意思是:清溪通往笠泽,大地以水为乡。
3,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出自元代韩奕《湖州道中》,意思是:南浔的商人在船上开市,西塞的百姓在水上耕耘收获。
4,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
出自明代文征明的《夜泊南浔》,意思是:春意寒冷,穿着厚厚的衣裳,在灯火通明的晚上将船停在南浔。
5,蓬莱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杰阁撑。
出自清代董骏的《泛月登浔东分水阁》,意思是:想欣赏蓬莱仙境的话,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的高阁就足以媲美蓬莱了。
2.与“南浔古镇”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译文】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出处】《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译文】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出处】《江南春》——唐代·杜牧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出处】《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出处】《江南》——两汉·佚名5.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译文】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出处】《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6.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出处】《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7.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京杭大运河,南浔作为一个江南古镇,那粉墙黛瓦,那清水穿城,那稻浪白鸥,那人家枕河……这种傍水而居的日子,是无数大运河人们记忆中难忘一幕,也是江南水乡一辈子的乡愁印记。
庆幸的是,南浔古镇这种特有风韵,在去年京杭大运河申遗中,唯一整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可见非同寻常。
不久前,随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团到南浔古镇采风,可能与我最近忙于“一带一路”工作有关,南浔古镇那深邃的历史文化,那清丽婉约的水乡风情,那吴侬软语的古朴民俗,早已深深感染了我。
难道丝绸是人间最美丽的云彩?这才有了南浔古镇那水一样滑腻,那烟一样轻软,那云一样飘逸,那花一样盛放,同时又带着雨丝轻风的浸润,带着烟丝醉软的质感,带着春暖花开的富贵,款款向我们妖艳而妩媚走来。
我像在南浔古镇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似的:这是一座丝绸古镇,正在蚕蛹化蝶!一在这里有人惊叹试问,紧紧相连与大运河,从古镇穿越的母亲河,流淌着清澈明亮的河水,为什么一流淌到了南浔这里就特别的――水晶晶?莫非这里有“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甚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
”出生在南浔的著名诗人、翻译家、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用了六十六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家乡,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江南千年古镇。
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南浔古镇,是运河边上长大的孩子。
现在走近一看,南浔还是太湖的儿子。
这个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古镇,确切说,她的母体属于太湖水系,荻塘古运河仅似一条碧玉锦带,萦绕在古镇的腰际上。
而那个来自浙北东苕溪出天目山之阳;西苕溪出天目山之阴。
两溪流合至南浔,才取名为苕?溪。
这苕?溪的水呀,淙淙地流过天目山的余脉,然后循山流下,经过漾、荡、河、港,在南浔古镇与南下的运河之水汇合后,这水又立马逐渐澄明,水清如镜。
听南浔在我单位挂职的王青副区长介绍:“这里的水曾经沾染过绝代佳人的秀色,相传美人西施姑娘入吴途中,在南浔洗去故国的脂粉,美丽从此在这里灵动起来。
”后来我们在当地老百姓菜园中,找到了这一叫绣花锦的菜。
其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
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令人舍不得去碰一碰它。
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莫非蚕蛹蝶变?出人意料的是,“水晶晶”的南浔古镇,不但成就了南太湖之畔的鱼美之乡,而且还孕育着一个享誉全球的丝绸之府――蚕丝织成的锦绣天堂。
一位当地叫高铨的先人,在《吴兴蚕农》书中这样写道:“丝由水煮,治水为先,有一字诀,曰:清,清则丝色洁白。
”过去这里的人,对蚕丝质量好坏的评断,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铜钿挂在所缫的一根丝上,越能承重,韧性越强的丝则为上品。
采风中,我从当地一个叫辑里村得知,这里早有“水重丝韧”的传说,该村穿珠湾、西塘桥河之水,不仅清澈,而且水中矿物质较别处要丰富得多,甚至十斤一桶的水,比别的地方会重二两。
所以这里所缫的一根丝,挂两枚铜钿不会断。
看来是一河好水,催生了南浔古镇一地蚕宝宝喜好的桑田;而这好水,又引来南浔古镇迷人的山色水韵。
这才使得这里,山因水而更明亮,水出林而更纯洁。
一路上我们只见水中星月,小楼人家;桥影似虹,船舶如梭;无处不透亮,何处不生辉!何等的古镇风流,全都倒影在这苕?溪山水之中。
难怪徐迟要像串起一串珍珠似的“水晶晶”的形容词,来夸赞家乡小镇的稀世之美。
我承认,我与作家采风团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从小就是在运河边长大的,由于大河的情节,我格外欣赏一条大河从家门口流过,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涓涓溪流,看不见大起大落,看不见气势磅礴。
当一方生长诗思灵气的甘美水土,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的文化魅力慢慢溢满而出,然后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诱惑我们迫切想要走进并感受她的真实。
难道运河之外真的有大湖,太湖之外真的有大海?看来在这里,南浔古镇呈献给我们的已不只是一条河,当她把北国和江南、荒漠和大海、西域和东瀛、太平洋和印度洋甚至地中海牵起手时,谁都没有想到,南浔古镇竟破天荒,演绎了一个跨越东西方丝绸之路文明的灿烂史诗。
这是需要多么大的胆识和气魄呵,水晶晶的南浔古镇,难道就因为有了令人梦思的丝绸,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心静如水,雅致如河,这时所有尘世的庸俗与喧嚣都与我们无关――在这里,时光就像溪水一样流淌,虽不会为谁停下脚步,但会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回望。
特别是大河的这种行走姿态,教会我们逐渐学会慢生活,开始修筑自己心中的梦。
在这里,那文静的大河又像一位美女,每天都用母亲般的乳汁滋润着两岸。
而大河两岸,又像纤夫的肩膀,担当起人们诗意的栖息,让我们从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圣。
在这里,清净透明的溪河之水,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在天风河雨的波浪涌动中,让我们触摸到大河的脉络,感受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与博大,体悟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大河气魄和精神。
二从与丝绸之路紧紧相连的南浔古镇制造、跨境贸易平台,我们会惊艳发现,那些不尽的美丽丝绸织锦,为什么一集结到南浔就特别的――水灵灵?莫非这里有水灵灵的河溪,水灵灵的桑田,水灵灵的民俗,水灵灵的村落……还有水灵灵的蚕丝,水灵灵的蚕宝宝。
我想用六十六个“水灵灵”,来对应徐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对南浔的美好与向往。
走在南浔古镇,我们得知南浔至今依然保持着清末民初的风貌,一条大河自南至北,穿镇而过。
黛瓦粉墙的民居,傍河而列,在河柳和古木的掩映下,组成了长长的河街,仿佛修长美女穿着一件美丽丝绸旗袍款款而来,这是一种多么漂亮而有精神的水灵灵。
漫步古镇街头,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老米行和杂货店的招牌,还有“刘氏梯号”、“丝业会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等旧迹,依稀可见当年丝绸的繁华。
南浔以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早在南宋时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当我们在这里可以见到天下最漂亮的丝绸,这是一种多么光鲜而有生气的水灵灵。
来到古镇村舍,辑里湖丝作为南浔古镇特产,“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
如果说浙江是江南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南浔“辑里丝”则是江南丝绸之最。
那天我们来到当年的南浔商会,现为辑里湖丝馆,我主持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浙江省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就像为大家表演现场缫丝的过程,这是一种多么荣耀而又伟大的水灵灵。
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南浔古镇的蚕丝,究竟是靠什么发迹的?我向我单位在南浔挂职常务副区长的张春生先生请教,他说:“南浔地处北纬三十度线上,全年大于十摄氏度的积温超过五千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二千小时,常年积水量在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种桑养蚕。
”在这里桑蚕业,开始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富裕生活。
至今南浔古镇民间还流传着“蓬头垢面四十日,油头光脸整一年”的俗语,形容当时南浔古镇一带的蚕农们在养蚕季节辛苦劳作四十多天,之后能够过上一年的富庶生活。
当地的乡土作家陆士虎先生又对我解说道:南浔养蚕有三大奥秘。
一靠好品种,蚕农总结了“凡蚕之性喜温和”的经验,精心护养和抚育了一种极为优良的蚕种――莲心种。
此种所产蚕茧小似莲实,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色鲜艳、解舒好。
二靠好技术,即鲜茧生缫、冷盆低温、定粒缫丝、添绪塔头、勤换塔头、卷绕压稳、炭盆干燥、环境清洁。
三靠提高生产率,将缫丝车从单绪手摇,改进为三绪转轴脚踏。
在当时没有机械化缫丝的年代,不亚于一场革命。
关于南浔人如何养蚕,有些技术我一时还弄不明白。
但千言万语一句话,南浔古镇的蚕丝质量好,不是天生俱来,个中凝聚着南浔人的勤劳和智慧。
当然,我还不忘补充了一个奥秘:“我们千万别忘记徐迟先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只有好水,才有好丝呀!”“哈――哈――”我们的笑声,似一列飞过古镇上空的大雁,怀望着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桑园田野,这里的小桥流水……在这里,南浔古镇早已名扬四海。
就像如今南浔传说着一句民谚:“七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明末南浔,相隔七里出了三位阁老,有趣的是他们与南浔丝绸结下不解之缘。
一位在他的《涌幢小品》中赞美说:“湖丝惟七里丝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么一分。
”一位把生意做到朝庭中,据传清王朝内务府规定,凡皇帝和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必须用辑里丝做织造原料。
还有一位通过“走出去”,把南浔辑里丝做到国外,以其“白、净、柔、韧”的特点,首次把中国商品在世博会上亮相。
我在这里苦口婆心举证,不是刻意宣说那位南浔人的作用,而是要佐证南浔蚕丝的发展,是一代代南浔人执着和追求的硕果。
在这里,南浔人家早已富有了。
这得益丝业的兴起,才成就了南浔一批大贾巨富,让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在当地据说,人们习惯按财富的多少,以动物形体的大小,把这些丝商分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
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
有资料证实,南浔丝商群体的财产总额在六千万两至八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晚清政府一年的收入。
可见,堪称富可敌国。
富起来了怎么办?这些南浔丝商们,就在南浔大建豪宅、修造园林。
自南宋至清代,古镇上的大小园林多达二十七处,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
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为江南所仅见。
位于浔溪西岸的“张石铭旧宅”,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建于清光绪年间,旧宅占地六千五百方,建筑面积七千来方,五落四进,有中西各式楼房一百五十间,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
整座豪宅既按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建造,又巧妙地结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相互联通,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孝敬,将住宅取名为“懿德堂”,以颂扬母亲的功德。
主人的住处为二层楼,楼下落地长窗,所有的门窗、栋梁、走廊、楼梯、屋檐,都雕刻着精美的古代戏文故事。
而楼上是玻璃窗,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玻璃,蓝白相间,玻璃上从不积灰,从来不用擦洗,但始终保持清洁。
据说这种玻璃的工艺已经失传,全世界仅存的不足一百块,大部分都在这里。
也许豪门旧宅体验中西合璧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南浔,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来往。
然而,随着“西学东渐”思潮的涌入,眼界开阔做外贸生意的南浔富商,给这座小镇,深深的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历史痕迹,豪门宅邸,园林书楼处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特点。
比如四象之首的刘镛,不但走向了全国,而且还走向了全球。
除了丝业、典当、房地产,还投资船运、电力、铁路、茶叶等。
他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六十个亿,皇帝要是没钱用了,还会伸手向他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