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卖油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人。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选文出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答题时可直接填写《欧阳文忠公文集》)二、主旨把握。
本文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字句解释。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关键字:善:善于;擅长。
当世:当时。
当:处于(某个时候)世:时代。
句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2.公亦以此自矜。
关键字:公:指陈尧咨。
以:凭。
此:这(一点),这(个本领),指“善射”。
自矜:自我夸耀。
矜:夸耀。
句译:他(陈尧咨)也凭这一点自我夸耀。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关键字:尝:曾经。
于:在。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
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去:离开。
句译:(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的射箭场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关键字:其:代词,他,指陈尧咨。
矢:箭。
中:射中目标但:只。
颔:点头。
句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心,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5.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关键字:汝:你。
亦:也。
知:懂得。
(第二个)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妙,精湛。
不亦……乎:反问句式。
句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妙吗?6.无他,但手熟尔。
关键字:他:别的(奥妙)。
但:只。
熟:熟练。
尔:同“耳”,罢了。
句译: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熟罢了。
7.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关键字:忿然:气愤的样子。
尔:你。
安:怎么。
轻:动词,轻视,小看。
句译: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8.以我酌油知之。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第12课《卖油翁》

徐以杓酌油沥之 (它,指葫芦)
2.本文中哪个句子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 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但手熟耳”或“惟手熟耳”。说明 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 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启发:①熟能生巧;②勤能补拙;③ 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骄傲自满。
文言小结
◆古今异义
1.但微颔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无他,但手熟尔(古义:别的;今义:第三人称。)
◆一词多义
尔安敢轻吾射 (你)
尔
惟手熟尔 (通“耳”,罢了)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老头)
翁
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亲)
以我酌油知之 (凭)
以
以钱覆其口 (用) 以杓酌油沥之 (用)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表承接) 睨之久而不去 (表修饰)
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 (介词,按照)
以我酌油知之 (它,这个道理)
同“耳”,相 当于“罢了” 。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到轻视后不善罢甘休的蛮横语
凭、靠
语言描写:这是陈尧咨在受
言。“忿然”是遭否定后的暴 躁神态。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 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 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 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藏书 一万卷 金石拓片一千件 琴 一张 棋 一局 酒 一壶 醉翁 一人
六 一 居 士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疏通生字词,把不理
解的字、词、句标注
出来。
◆字词学习
矜( jīn )
●
圃(
12《卖油翁》新版含课后练习

(4)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就,于是。置,放。 (5)以钱覆其口 以,用。覆,盖。 (6)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沥,注入。
2.填空。 (1)《卖油翁》的作者是 宋 代的欧阳修。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人分别是唐代 的 柳宗元 、 韩愈 和宋代的 苏轼 、 王安石 、 曾巩 、 苏辙 、 苏洵 。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 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 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ân) 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 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请同学们给这 幅图画配一个成语 作为题目。 熟 能 生 巧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 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 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 但,只是。颔,点头。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笑而遣之.
高超的箭术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 的只是手熟而已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篇文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 对着固定靶子“发矢十中八九”就“当世无双”,不知 道辽国和西夏的皇帝读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辽史》记载, 辽圣宗一次出猎,就亲自射死狗熊三十只---这是在快马 奔驰之中,而不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对着死的箭靶子射击。 更可怕的是,我们从文中读出的弦外之音:一个达官贵 人擅长射箭却不被世人所重,还被卖油的平民老百姓嘲笑, 而作者欧阳修(注意:他可是北宋文坛领袖,一言九鼎的人 物,领导当时的社会舆论)显然也是同意老头的观点的-- --宋朝的重文轻武,可见一斑。可是我们要问,高超的箭 法真的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练成如此箭法真的只靠手熟两 字吗?(你欧阳修干吗不手熟一回给我们看看!)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第12课卖油翁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
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
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但,只是。
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
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乃,就,于是。
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以,用。
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徐,慢慢地。
杓,现在写作“勺”。
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四、思考与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
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
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2。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3。
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二)一词多义1。
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2。
尔: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但手熟尔罢了,语气词(三)词类活用1。
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2。
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3。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四)文言句式1。
倒装句尝射于家圃。
2。
省略句自钱孔入。
三、翻译课文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不离开。
(老翁)看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原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技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奥秘),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课件(新人教版)

2 清新自然
生动、清新、自然、朴素
阅读感悟
1 劳动的重要性
懂得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2 物质的价值
珍惜物质的价值
3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业
1 阅读课文
体会生活的真谛
2 思考品质和人生态度
思考课文卖油翁的品质和人生态度
3 分组竞赛
用现代文化的方式,重新演绎卖油翁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卖油翁》课件(新人教 版)
课文介绍白居易的《卖油翁》,描写了卖油翁与客人的互动,反映了当时社 会风貌。通过本课,我们能感悟劳动的重要性和珍惜物质的价值。
词语解析
卖油翁
卖油的老人
破烂
破烂的物品,不值钱
驴
一种家畜,用于运货洛阳中源自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语言特点
1 文言文
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
七下课内文言文12.卖油翁翻译注解版

卖油翁宋代:欧阳修【原文1】陈康肃公.善射..。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1】康肃公陈尧咨(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射箭..........)擅长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射箭,有个卖油..(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园子的老翁放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着他(指陈尧咨射.....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表承接)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对他(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个情况.........。
..(指略微表示赞许)....)微微点头【原文2】康肃问曰:“汝亦..曰:..,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2】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或箭法)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气愤的样子.....)........,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说:“你.怎么.........。
”..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敢轻视于是..里,...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是手熟练罢了。
”..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陈尧咨笑着(表修饰,着...走了。
.....)打发..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卖油翁》。
本课主要讲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反映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5分钟)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解析(10分钟)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主要内容: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3. 道理: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卖油翁》。
(2)运用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熟能生巧”的小作文。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程度较好,生字词掌握情况也较为理想。
但在课文解析部分,部分学生对“熟能生巧”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找一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给大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陈尧咨射箭:陈尧咨是唐代著名射手,他的射箭技艺非常高超。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陈尧咨射箭技艺的精湛,以及他通过勤奋练习达到这种境界的过程。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重点词汇、句子解析,文学常识了解,以及课后思考练习。《卖油翁》选自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讲述了卖油翁以酌油技艺高超赢得世人赞叹的故事,通过故事传达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实践与技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实践在技能培养中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油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实践与技能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卖油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尤其是倒装句和一词多义的情况。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例子和现代语言的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感觉还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接受度。
另外,我在课后收集了学生的反馈,发现他们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相对有限,这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精细化难点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设计更多有趣的例子和练习。
2024版12《卖油翁》ppt课件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讲述卖油翁的故事,向学生展 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卖油翁的形象,向学生传递中 华民族勤劳、朴实、诚信的民族精 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情感。
讨论内容
分析《卖油翁》中的职业道德元素,如诚信、敬业、责任心等;探讨这些元素在现代社 会中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这些职业道德。
小组活动
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模拟卖油场景,体验生活艰辛
角色扮演目标
通过模拟卖油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卖油翁的生活艰辛,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修辞手法举例分析
对比
01
文章通过对比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技艺,突出了卖油翁的高超技
能和谦虚态度。
衬托
02
以陈尧咨的“自矜”衬托出卖油翁的谦虚和内敛,使人物形象
运用白描手法,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卖油翁倒油的场景,给
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04 主题思想与价值 观念
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精神
强调勤劳朴实的重要性
12《卖油翁》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词汇、句式与修辞手法 •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念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 简介
《卖油翁》创作背景
北宋社会变革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对于文学艺术 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12 卖油翁》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12 卖油翁》教案一. 教材分析《卖油翁》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选自《古代小说集成》中的《契诃夫小说选》。
故事讲述了卖油翁智斗恶霸地主的过程,通过卖油翁的机智和勇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中的对话和描写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习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卖油翁的智斗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卖油翁的聪明才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译文。
3.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译文,让学生对照原文理解课文内容。
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笔记一、课文概述《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通过记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字词积累1.生字词-矜(jīn):自夸。
-圃(pǔ):园子。
-睨(nì):斜着眼看。
-颔(hàn):点头。
-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
-酌(zhuó):舀取,这里指倒入。
-沥(lì):下滴。
2.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一词多义-之:①睨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①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①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①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以:①以我酌油知之(凭借);①以钱覆其口(用)。
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但是)。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句子翻译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他曾经在自己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4.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5.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6.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7.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8.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12《卖油翁》优秀教案(1)

12《卖油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理解重点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短语,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一位熟练的工匠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引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词、短语,尝试理解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解析生词、短语,讲解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技艺对比,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重点词语:陈尧咨、卖油翁、熟能生巧3. 课文结构: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倒油→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答案提示:从课文中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技艺对比,说明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技艺高超的境地。
2.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熟能生巧”的成语、谚语,加深对这一道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今天在讲解《卖油翁》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代工匠的敬业精神。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熟能生巧”的例子,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但这部分占用的时间稍长,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进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把握好时间,简洁明了地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油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熟能生巧’的情况?”比如学习骑自行车、练习钢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工匠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油翁》中的基本概念,如敬业、精益求精等。这些概念代表了古代工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卖油翁》中卖油翁的技艺展示。这个案例展示了敬业精神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敬业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12《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自然段,详细内容为卖油翁的人物形象描绘及其与陈尧佐的对话,通过故事传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卖油翁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
2. 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卖油翁形象的理解及其寓意的领悟。
教学重点:故事内容的理解,道理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位熟练的工匠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 讲解课文:(1)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述。
(2)解读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提炼熟能生巧的道理。
4.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出一道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现场作答,然后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2)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2. 答案:(1)卖油翁的形象特点:勤劳、朴实、谦逊、有智慧。
(2)熟能生巧的理解: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采访一位熟练的工匠,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
(2)收集关于熟能生巧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卖油翁形象特点的理解。
2. 熟能生巧道理的提炼。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置。
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卖油翁形象特点的理解1. 卖油翁勤劳:故事中描述他“日夜勤劳”,通过这一细节,展现出卖油翁的勤奋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4.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举例解释:
-重点一:通过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认识卖油翁、陈尧咨等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重点二:详细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主题,理解卖油翁的品质和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四:结合课文,进行朗读、鉴赏、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油翁的故事背景。
2辖”等,并掌握其含义。
7.写作训练:以课文为范本,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8.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拓宽知识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油翁》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实践活动中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环节,如小组竞赛、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这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加强文言文词汇、句式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增加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卖油翁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清故事脉络,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2.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难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积累字词。
2.诵读文章,整体感悟。
(重点)
3.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画荻教子的故事。
2.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大家出自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
《卖油翁》仅133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节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2.检查预习。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矢(shǐ)
颔(hàn) 忿(fèn) 酌(zhuó) 沥(lì) 杓(sháo)
3.重点实词。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自矜:自夸。
矜,夸耀。
圃:园子。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颔:点头。
忿然:气愤的样子。
精:高明,高超。
覆:盖。
徐:慢慢地。
沥:下滴。
惟:只。
遣之:让他走。
遣,打发。
3.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4.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详见PPT)
5.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
6.一词多义。
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而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7.古今异义词
但手熟尔(古:只今:常用为转折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古:怎么今:安静,安全)
8. 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箭术。
9. 特殊句式
倒装句尝射于家圃
省略句自钱孔入
目标导学二:诵读文章,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明确:地点:陈尧咨家的园子。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3.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什么反应?他对陈尧咨射箭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凭多年倒油的经验知道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4.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①尧咨善射②尧咨自衿③卖油翁微颔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⑤卖油翁酌油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①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②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
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作业:熟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
四、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方法,感受特色
2.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3.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方法,感受特色
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
明确: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特色:①欲抑先扬,激起记叙波澜。
②剪裁合理。
把生活中的素材做了合理的详略处理。
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是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
该略之处,惜墨如金;该详之处,泼墨如水。
细节清晰。
动作、神态均写得精确。
一段略,一段详,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现象烂熟于心)
③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对比衬托,道出深刻哲理。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见地:自矜—————————大巧若拙
态度:浮躁—————————从容、沉着
④寓理于事,构思独特新颖。
目标导学二: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反感——恼怒——折服。
通过卖油翁酌油,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态度有了这样的变化。
2.思考: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态度?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神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只略微赞赏,并不觉得厉害。
“笑”说明陈尧咨幡然醒悟。
3.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文中两位人物形象。
明确:陈尧咨:善射而“自矜”。
“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笑而遣之”。
——骄傲、不可一世、知错能改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
——稳重谦虚,不卑不亢
目标导学三: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探究道理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联系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你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即“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
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2. 归纳中心
文章刻画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冲突,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3.链接生活。
说说生活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小结:我们反对有点儿成绩就骄傲自满,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
学习了本文,可能有人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