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总复习(五)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点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考点2:掌握教育的涵义: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考点3: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考点4: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考点5: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考点6: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一)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4)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3)促进人口迁移2.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一定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发展还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人口质量是指社会人口总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2019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打印版
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 制约学校机构;5 制约 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 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决定受教
育的权利;4 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
度;2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 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 / 42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 个体主观能动性 (4) 学校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
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一、考试科目及内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包括四部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实践。
考试内容涉及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等。
二、复习要点1、教育学部分: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了解教育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
2、心理学部分: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学习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与性格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教学。
3、教育法律法规部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法规,了解教育法律制度,熟悉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4、教育教学实践部分: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熟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实践技能。
三、复习方法1、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突破: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加强自身薄弱环节的练习。
3、练习巩固: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模拟测试:进行模拟测试,熟悉考试形式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四、应试技巧1、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考察点,避免答非所问。
2、理清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先列出框架,再逐步展开。
3、简明扼要:答题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啰嗦冗长。
4、灵活运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注意事项1、复习资料:选择权威的复习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复习时间。
3、坚持不懈:坚持持续的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影响复习效果。
4、信心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总之,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需要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保持良好的信心和心态,为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绪论)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一、二、三章)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第五章教育制度)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教育目的)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模板一轮复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模板一轮复习一、考试目标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基本原理、学生指导、学校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德育、发展心理等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于教育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1、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等。
2、学生指导: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
3、学校组织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等。
4、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
5、德育:包括德育原理、德育方法等。
6、发展心理: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三、考试重点1、教育基础知识:这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考生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深入的理解。
2、学生指导: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需求,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和生涯指导。
3、学校组织管理:要求考生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
4、教学:要求考生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5、德育:要求考生掌握德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德育实践。
6、发展心理:要求考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能够进行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
四、考试模板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进行复习,我们提供以下模板:1、教育基础知识模板: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学生指导模板: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学校组织管理模板: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教学模板: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5、德育模板:包括德育原理、德育方法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6、发展心理模板: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五、复习建议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复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教师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中学)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1)特征: 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 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
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方法
2、孟子: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
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
化性起伪 教人向善
4、道家:老庄则学,天人合一,讲究“空”
道法自然:道理方法要顺其自然
弃圣绝智
弃仁绝义
回归自然
复归本性
5、墨家:以“墨翟”为代表 (先秦时期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兼爱非攻 重视技术 亲知、闻知、说知 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三种途径 6、《学记》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①.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提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③.内外结合、臧息相辅 ④.教学相长、师道尊严(教师观) ⑤.反对灌输、主张启发 ⑥.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1、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合称“四书”
2、 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 《金言》 (古希腊)
苏格拉底: 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 (古希腊)
柏拉图:
《理想国》 《美诺篇》 (古希腊)(“寓学习于游戏”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目录(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二)中学课程: (9)三)中学教学: (11)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5)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22)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7)七)中学德育: (29)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2)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着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化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化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 传递生产阅历收报告和社会生活阅历的基本途径。
教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化主要批学校教化工作者,是教化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支配,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化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化的本质属性:教化是培育人的活动,这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化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须要。
2、教化是有意识, 有目的, 自觉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
3、教化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化这种培育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化者, 受教化者及教化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冲突活动。
教化的社会属性:1、教化具有永恒性。
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化。
2、教化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化的性质, 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化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受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化作为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化具有继承性;第二,教化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化的新特点:第一,教化终身化;第二,教化的全民化;第三,教化的民主化;第四,教化的多元化;第五,教化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化思想: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化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 方法;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一般人的“泛智教化”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二)教育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诲者、受教诲者、教诲影响是构成教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诲的属性(一)教诲的素质属性教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XXX,美国的XXX,英国的XXX。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XXX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XXX、XXX等,以为教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同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_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下载 - 学海文库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及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知识点全括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2021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202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2021年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2020年整理) 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AAA】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docx
第一章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负向功能 显性、隐形功能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4、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 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 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 古代埃及:文士学校 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 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墨家、儒家并称“显学”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新最新2021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一、8 8大必考模块知识点具体分析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近两年考试中也涉及到全题型。
1 1、从客观题的角度来说。
考生在复习时,对于人物的观点、著作等内容可以采用列表格、画结构图、编口诀、做笔记等方式加强记忆效果。
2 2、从主观题角度来说。
本模块是简答题、辨析题考点集中的章节,建议考生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章节重点识记。
中学课程1 1、客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课程概述,尤其是课程的分类,对于该章节考生可以通过做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2 2、主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点考生能够重点识记,利用编口诀、做笔记的方式来进行备考。
中学教学本章节的知识点考查形式多以主观题为主,一方面请求考生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识记,集中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方面由于本章节考查的单项选择题以及辨析题也较多,建议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了解,加强与糊口实践、教育教学的联系。
中学生研究心理该部分内容考试触及的知识点繁多,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认知过程部分触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惟、想象,其中注意分类与记忆类型比较重要,考生应结合糊口实例去了解。
1 1、知识与技能的研究部分主要考查的是知识和技能研究的分类,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2 2、研究理论部分为各种心理学家对于研究的认识,理论色彩浓厚。
行为主义重点在于了解相关实验,认知主义重点能够放在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多为记忆类型问题,重点在于识记。
3 3、研究心理部分知识点繁杂,建议考生重点了解研究动机理论、研究迁移分类以及研究策略分类,研究迁移理论注意结合实验理解研究,其余部分多为感觉一般规律、知觉分类、记忆分类等题目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考点也比较集中,主要围绕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两个模块展开,每次1-2个单项选择题,建议考生对此部分以理解为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复习资料大全1500字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复习资料大全1500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
下面是关于这一科目的重点复习资料。
1. 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性质、基本任务等。
需要熟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主要派别等。
2. 教育思想理论:包括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学科与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等。
4.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等。
5. 学习与发展:包括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过程、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
6. 教学与评价:包括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等。
7. 资源与环境:包括教育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在资源和环境中的作用。
8. 教育制度与管理:包括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9. 教育改革与发展:包括教育改革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10. 师德师风: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道德风险防范。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学专业的教材、教育学理论相关的书籍以及参加相关培训班等途径来积累教育知识与能力。
同时,做好刷题和模拟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复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刷题和模拟考试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59页
2024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59页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一、考试科目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二、考试重点1、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之一,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和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实践与能力中学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可能会以实际教学情境为背景,考察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科知识与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科,考试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掌握自己所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考查。
三、备考建议1、系统学习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系统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2、理解记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需要理解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笔记、背诵口诀、反复练习等方式加深记忆。
3、实践应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和思考。
同时,可以通过模拟教学、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考前冲刺在考试前一个月,考生可以进行考前冲刺,包括集中复习、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
四、总结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实践应用,确保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重点一、文章类型及重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简答题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串讲
第三节 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
一、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二)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4.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例题】
选择题:“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答案】B。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用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例题】
选择题: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C。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早期的符号功能;
b.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片面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去自我中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题】
选择题: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 的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四、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问题解决有目的性、认知性和系列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问题
检验假设
【例题】
选择题: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答案】D
【解析】“忽然灯灭了”为发现问题;“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是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假设。
因此,小岩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到达了检验假设阶段。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功能固着
5.情绪呼醒状态
【例题】
辨析题: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答案】错误。
理由: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在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有助于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势有可能妨碍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也就是说,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第四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三)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四)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五)主导性动机和非主导性动机(六)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例题】
选择题: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答案】C
【解析】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相对而言,内部动机比较稳定,会随着目标的实现而增强;而外部动机则是不稳定的,往往会因目标的实现而减弱。
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例题】
选择题: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
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答案】B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因此,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理论【重点】(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四)成败归因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例题】
辨析题: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答案】错误。
理由:
(1)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2)“习得性无力”理论的提出者塞利格曼认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会把失败归因于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三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普遍—特殊。
(3)归因不同,人们所产生的认知和期待就不一样,无力感也会呈现出多种形式。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例题】
选择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
B.斜线
C.U形曲线
D.倒U形曲线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倒U形曲线。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例题】
简答题: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通常引导学生将成绩归因于主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