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2.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相胜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2.实践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实践观:秩序和谐----美
中国人的实践观: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高于自然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中国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抗争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
独乐园
众乐园
(二)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唯理
缘情
(三)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视觉效果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赏心
悦目
(四)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曲折、多样、精巧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3.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 虚实共生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及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
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及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
本文主要从以下 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
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
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
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及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
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
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
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及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园林包含着当时的创造者及其时代所留下来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所以, 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就有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一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
古希腊的比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这种数字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强调整一、次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深深地影响到园林。
同时,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是把人与自然分开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强调人与自然的抗争,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形成了依赖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态,并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崇尚“法师自然”,注重从总体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观察事物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这种观点渗透到园林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力图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二自然认知观方面的差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西方世界则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
意大利园林的典型代表朗特别墅( V illa Lante)的花园设计以水景为主, 表现出泉水出自岩洞涌出, 到形成急湍、瀑布、河、湖, 一直泻入大海的全过程。
而中国园林讲究的是 / 天人合一 0, 是 / 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0。
如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 在造园中运用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等造园构景手法, 加之中国园林所特别具有的借景、透景、漏景、补景,,将自然再现于园林中但又赋予高于自然的意趣。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三思维方式与造园思想方面的差异自古以来, 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中西方景观审美异同
中西景观审美的异同随着社会全球化发展,中西思想相互交融,中西景观审美也有或者将会出现相似的地方,强调以人性美为主,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但中西方的景观审美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
1、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形式上表现:西方造园艺术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字关系发展。
中国园林则追求一种自然美不过分人工雕琢、自然拟人化的意境。
2、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布局表现:西方园林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遗。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没有的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
3、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风格表现:西方,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式园林风格。
中国,则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风格。
4、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哲理与思想: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以人为核心。
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并提倡人格精神,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化为一体的游赏环境,注重“景”和“情”交融,把客观事物都赋予伦理道德和人性的色彩,赋予深层的精神内涵,把客观世界纳入主观世界当中,以感性认识为起点,用社会性和哲学的观点来理解自然,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注重伦常之理,着重与人的主观,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的内容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西方讲自然也讲社会,但主要是自然科学化的社会,中国人讲社会,是感性化,社会伦理化的自然。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是由于历史源头、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宗教思想、居住环境等的差异所形成的,中西景观审美的差异也是如此。
“神”之园与“圣”之园——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差异的宗教浅析
不仅没有产出还要源源 不断地投入管理 与修缮 的支 出加以维持, 设有足
图片说明
够 的财力支撑是无法长久的。 因而园林 的权贵阶层属性与生俱来。 园林的 kq基 本特 决定了只有少数社会上层的阶层有能力兴建 和消费园林, ! - 他
1 强力改造 自然元素 .崇 尚超 自
然的美 2 .中国古典园林一角 .以小处展 现自然之美
在分析了西方文化这个庞杂系统中宗教与科学、 技术 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关联后, 对于西方古典园林为何
如此热衷于几何化的、 理性的审美趣 味, 我们或许能够有更深的理解。 西方造园艺术 的发展轨迹 , 虽然其风格 是 多变的, 但总体以理性主义, 以及形式的和谐为美 的本质。 强调将 自然人工化、 强力改造 自然, 这即是西方古典园 林审美受 宗教影响的外在体现。 被修剪得方正齐整 的乔木与灌木, 由植物组建的复杂迷宫, 宽阔草坪 中笔直 延伸向远方的道路 , 精美而富丽 的喷泉雕 塑……在西方古典园林 中, 这一切无一不渗透着权 贵阶层对于超 自然的崇 尚与渴望。 神学与科学 以及艺 术在时间长河的交错缠绕中, 衍生 出 “ 神之园” 这一西方园林的特殊审美, 其影响—直延续至今。
41
遵 循 的思 路 。 方 文 明对 技 术 的 执 着追 寻 , 本质也 是 对 终 极 力量 的不懈 求索 , 种 意 识 深 处 的宗 教 情 结 , 西 其 这 即使
包裹着重重科学外衣, 仍能令人察觉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尤其在近现代, 科学和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科学 和技术信仰者的宗教。 西方崇尚科学、 崇尚技术的背后, 其实隐藏着的是对科学 与技术所代表的最本质力量的渴 望, 相信 能以科学技术改变一切, 通过征服和改造 自然, 去接近全能的神。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中西园林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发展,因而拥有着对方没有的独特风格,所以双方都有着园林艺术上的差异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二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在说入世与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
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
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三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首先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西方园林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欧古典园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两者的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欧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欧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欧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与西欧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欧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
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
”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
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
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
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
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风格迥异,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常以轴线做引导,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特点是不对称,以曲线做引导,成为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多样。
中西园林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用人工方法改变自然状态,不仅布局对称,花草也修剪得方正,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
中国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无规律可循,花草树木结尾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中西方园林理水方式也可见端倪,拿颐和园及凡尔赛宫比较,颐和园追求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强调几何形式,曲折婉转,似尽无尽。
凡尔赛宫的水景采用规则的处理来演绎恢弘的气势,显示浓厚的人工趣味。
形式美与意境美凡尔赛宫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了西方造园对借助理念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人体美来论证形式美。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以来,由于文人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伸手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诗画追求意境,使中国造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境通过“悟”获得,而“悟”是一种情感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出世与入世《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心中的仙山琼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随历史发展,西方园林从幻想走向现实,路易十四就在凡尔赛宫中园林中宴请宾客,表演戏剧,使得园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国乐园的超脱不再,一步步迈入世俗,成为“众乐园”中国对神仙的仰慕由来已久,秦汉帝王“开池筑岛”,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称“一池三山”,魏晋以后,政治斗争、社会分裂,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滋生“出世”思想。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
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美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是让我们唤起某种美好回忆、或身处其中让我们身心愉悦的一种切实感叹。
而园林美学就是指园林美的哲学。
它是指人们对园林艺术作哲学的、社会学的研究,一般来说园林美学是从造园技法、自然哲学观、美学法则等方面综合性地分析和研究。
中国和西方的园林美学由于人们的文化差异、起源、所处环境的不同,两者之间的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
翻开世界园林史,我们可以看到面貌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其中最具个性和特色的就是中、西古典园林。
接下来就其异同点进行分析。
一:中西园林美学的相同之处1:二者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虽然两者风格迥异,但依旧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都在人性的最深处追求真、善、美。
二者在表达园林的功能用途上是一致的:以人的心灵的解放为本。
2: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中西方园林都是历经几千年美学的沉淀与积累,往往集中了当时最时兴的思想和建筑艺术,正如中方的归隐文化嵌入中方园林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影响西方园林一样。
而园林的主人大多耗尽千金,将美好的石材、雕塑、珍惜的树木、珍奇宝贝收归于一园中,美的合理堆砌。
正是如此,中西方的园林都是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3:都是为社会上少数人提供了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
古典园林都是封建官商仕人的特有产物,全体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往往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二:中西方园林美学的不同之处然而,因为具有各自民族风格的艺术,以及几千年来两个半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各自发展,中西古典园林在整体形象、风景内涵以及风格情调上均呈现出较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受自然条件、时代、社会存在的影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多是受到哲学基础、审美思想、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渗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园思想,并且鲜明地折射出不同民族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
1、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存在差异:中国园林讲究自由生动而西方园林讲究规整谨严。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
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
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
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
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
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体或组合常为对称式,又分亭台楼阁榭坊斋等十余种,其风格又多具有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的防火墙,黑瓦白墙,北方的水戗发戗,南方的嫩戗发戗。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园林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溯源与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溯源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载体。
园林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过程。
由于中西方园林溯源不同,所以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异。
中华文明起源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长江、黄河流域,所以中式园林的设计多是效仿自然、探索自然的形式之美。
西方园林起源于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地貌,但定期泛滥的尼罗河造就了大量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人们将方形的耕地划分成若干格,所以以几何美学为核心的西方园林也由此诞生。
(二)艺术层面的差异从艺术作品上看,中国艺术比较突出的特点表现就是注重意境,讲究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和大量留白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欣赏中国山水画非常需要欣赏者的想象力,一幅山水画在浓墨与留白之间给人无尽遐想。
山水画更是画师情绪的载体,体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归隐田园、宁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也讲究情景交融,很多时候人在观景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景色融为一体。
园中的小径通幽则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西方艺术从诞生初期就注重写实、细致入微。
在西方,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在初期都更注重写实,通过对画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或者景物最真实的一面。
早期的雕刻艺术家们也十分看重雕塑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准确地营造出雕塑的体态之美,所以透视学也诞生于西方。
由此可见,西式园林中严谨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正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因此西方园林设计整体布局工整,细节之处十分精巧。
(三)文学层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词可以用寥寥数词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便给人无限意境,寄托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的诗句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多是理性化的,很难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奥妙。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是一个深入研究且丰富复杂的领域。
它们在许多方面,包括设计理念、空间组织、自然元素利用,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以下是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设计理念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天人合一”,即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常试图模仿自然界的景观,将山水、植物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宛若画卷的世界。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强调秩序和几何图形,其设计多基于严格的几何网格,特别是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可以看到这种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
二、空间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空间组织上常常是内向的、多层次的,园中景物多以山脉、水流、溪流等自然元素构成,通过精心安排的空间序列,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情绪。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外向的,一览无余的,常常以大片的草坪、花坛和喷泉等构成开阔的空间,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自然元素的使用中国古典园林大量使用自然元素,如山石、古木、水池等,通过这些元素来创造一种仿自然的氛围。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倾向于使用规则的几何形状和人工材料,如修剪整齐的灌木、草坪和雕像等。
四、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古代诗词和绘画的影响,常常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氛围,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诗词中的意境。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充满了神话和历史故事的元素。
五、色彩与光线在色彩和光线方面,中西方古典园林也有显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绿色和灰色为主调,模仿自然山水的色彩。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丰富多彩的色彩,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内的颜色变化丰富,与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西方古典园林也善于利用镜面反射和灯光照明来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六、符号与象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形象,都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含义。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含义。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2、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 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 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 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 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 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 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 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 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 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 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 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 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 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 和政治的影响。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 了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 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 的唯理论在当时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 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 格园林。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人类园林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类一致具有 的、彼此相通的、内在同一的人性。 比如:世界各民族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 是造园的目的一致,补偿了现实生活境 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 理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风格迥异,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常以轴线做引导,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特点是不对称,以曲线做引导,成为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多样。
中西园林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人工美与自然美
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用人工方法改变自然状态,不仅布局对称,花草也修剪得方正,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
中国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无规律可循,花草树木结尾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从中西方园林理水方式也可见端倪,拿颐和园及凡尔赛宫比较,颐和园追求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强调几何形式,曲折婉转,似尽无尽。
凡尔赛宫的水景采用规则的处理来演绎恢弘的气势,显示浓厚的人工趣味。
形式美与意境美
凡尔赛宫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了西方造园对借助理念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人体美来论证形式美。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以来,由于文人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伸手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诗画追求意境,使中国造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境通过“悟”获得,而“悟”是一种情感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出世与入世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心中的仙山琼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随历史发展,西方园林从幻想走向现实,路易十四就在凡尔赛宫中园林中宴请宾客,表演戏剧,使得园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国乐园的超脱不再,一步步迈入世俗,成为“众乐园”
中国对神仙的仰慕由来已久,秦汉帝王“开池筑岛”,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称“一池三山”,魏晋以后,政治斗争、社会分裂,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滋生“出世”思想。
文人雅士每遭官场失意,便营造宅院归隐,如苏舜钦被贬后就在苏州创建了沧浪亭,因此中国园林较封闭,只适合少数人品味,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独乐园”。
注重规律与注重灵感
西方园林的几何图案组合虽说可以多种多样,却仍有规律可循,必须以一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确定的位置,从而符合整体形式美,如凡尔赛宫的外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中国园林虽然注重造景,但由于追求自然美,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因而“造园无成法”,布局千变万化,大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的趣味。
华丽与古朴
西方园林陈设华丽,凡尔赛宫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型油画及挂毯为主。
大理石院和镜厅夺人眼球,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并镀金,各个厅内陈列着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
中国园林较为古朴典雅,如拙政园,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内部陈设多为木质家具、盆栽绿植、文人书画、精致茶具,兰香堂中部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小飞虹桥、西部水廊、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体现江南建筑的精巧。
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清晰明确的印象。
凡尔赛宫一条林荫路向北穿过密林,近端是水池和海神喷泉,中央一对水池,以中轴线为准,成左右对称布局。
中国园林造景借鉴诗词绘画,讲究的是含蓄、虚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许多对立因素交织融合,浑然一体,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以及朦胧、含混之感。
总结下来,形成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历史源头的差异:
起源时,就利用自然的山泽树木鸟兽进行早期造园活动,最初形式是囿,(供帝王和贵族狩猎享乐之用),与自然结下不解之缘
是处于农事耕作的需要,长方形平地被人工沟渠分割成方格,种以树木花卉,形成朴素花园,造园初期就走上改造自然之路
文化传统差异
原始社会氏族社会的宗法关系保留下来,重视人伦感情,导致中国园林寓情于景
古希腊的氏族宗法关系被奴隶主政治取代,重视政治问题,导致西方园林寓理于景
哲学观念和宗教思想的差异
中国思想的主流是儒释道,其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自然为宗,强调清净无为,有着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
西方哲学重逻辑、数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结构要和数学一样明晰。
西方基督教教义中人是上帝创造的,自然是上帝为人所创造的,应受人类统治。
人居环境不同
中国偏爱务虚的阴性文化,居住观上提倡陋室,追求自然之美,例如苏州沧浪亭,池沼、石桥、宅门因水之势,既将赤水纳入园林意境中,又将园的意境扩展到园林之外,园林与自然交融
西方文化是务实的文化,充满了人本主义镜很,在居住观上,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追求人工之美,例如巴黎凡尔赛宫,修剪整齐的灌木,几何形状的喷泉,园林和自然形成强烈对比。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
总结:
由于历史传统、宗教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中西园林各有特色,审美情趣差异也各有侧重,中国园林以其自然美、超世隐逸著称,西方园林则以其形式美、入世积极闻名。
不论小巧精致还是气势恢宏,不论朦胧含混还是清晰明确,都是在致力于对美的追求,都是以园林这种建筑空间来创设一个顺应中西各自社会风俗和审美需求的人居环境,二者可谓殊途同归。
正是中西园林审美的差异性,才能让我们深入理解背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才能促进中西国家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对方,共同保护和发扬世界园林文明。
参考文献:
1、于辉中国园林构成研究华中建筑
2、周武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东南大学学报
3、李海清略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4、顾晓菁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5、张咏谊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比较秦山学院学报
6、刘天华凝固的艺术——中西建筑艺术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
7、粟维琥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绿色科技
8、蘩倩彬论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