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审美差异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审美差异浅析

2010.04

李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

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

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

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

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审美存在着中西差异这包括东西方社会存在不同的

认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情操是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

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

【关键字】中国审美西方审美差异原因分析

一、审美含义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

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

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

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因此审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诸如时

代背景、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

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

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审美所涉及的范围广阔,有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基于此审美

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可以是我们精心烹调的菜肴,可以是摄像机随意扫射后的一张照片,

也可以是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张张画卷。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

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

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二、中西方审美差异体现

1、中国审美

中国的审美观可概括如下:

1)“以和为美”――证实辩证和谐的文艺观;

2)“以意为源”――推崇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3)“以形为义”――表现自然美的形体地位;

4)“以思为最”――追求唯心主义的哲理感。

2、西方审美

1)“以形为最”――强调万物客观的准确性;

2)“以真为本”――至求唯物主义哲理感悟;

3)“以意为泉”――注重主思想的主导地位;

4)“以境为高”――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西方的绘画作品大都色彩浓重、立体感强、大胆开放,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西方人喜欢丰富的自然的美。西方绘画是在画布上用颜料反复涂模出光影和透视效果。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述期。

现代主义时,在西方绘画领域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派别和思潮:抽象主义以其非具象的体积和团块,组建着那种远离人们的日常视觉、与自然物像几乎毫无瓜葛的三度空间的形体结构;表现注意一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使作品成为精神性的、情感的符号;梦幻主义则以一个个充满幻想和象征性的视觉图象,将人们带到精神彼岸飘渺超然的境界。综观现代派绘画,不难看出其共同特征,即对于客观再现的漠视和对主观表现的强调。

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有中和气韵、意境等一些概念中和是最根本的审美形态"气韵和意境既是中和的的展开"又是较中和更具体"内容更丰富的的审美形态。中国古代绘画要求气韵生动"气韵是在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中国字画讲究的就是气韵生动"如果没有了那一份气韵流转的意味"中国的传统的书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大都具有综合性"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

和审美活动等各个方面的结合。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出

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和西方的审美形态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是由双方不同的生活基础"思维方式"社会形态"价值观念等造成的。中西方审美形态的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者在审美的实践活动的不同。西方人在审美活动中强调主观和客观的分开。主观和客观的分离导致了人的三种审美潜能“耳目”“心意”和“志神”之间的分离,古希腊人就习惯把“心意”和“志神”包含于完美的形式之中,这种完美的形式代表就是悲剧和喜剧。

在对中西方审美形态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再综合现实情况可以知道"所有的审美形态都是审美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人生境界存在状态和感兴形式"当他们融入到后人的的审美实践和审美观念之后就会对

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了解了不同艺术审美形态特点之后"人们无论是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都会由此得

到帮中国审美传统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由实及虚,这样才是好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的表现出

宇宙的生机和人生的真谛。在中国审美和艺术中,中国传统审美方式非不重视“象”、“境”、“形”等实的方面,但在审美中更侧重的是“意”、“神”等虚的方面,如中国绘画不重视反映客观的真实,重神似不重形似,只求表达画家主观情感寄托和本人的人品。中国画家一方面,“外师造化”也就是游心自然,放荡江湖之中,沉醉山水之间,然后情随境迁,心与物化,挥笔点染。另一方面,又“中得心源”自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我,以至山川草木,无不着我之色彩,无不代我而立言。我游我观,我思我画,都是畅我之神,达我之意。畅神达意,方才是中国画家的最高目的。所以,物之性与

画家之性,长期融合,画家不欲表现自己的人品,他的人品也就自然而然的跃然纸上。

西方审美思维方式侧重于由个别到一般、由低到高、由部分到全体的理性把握过程。在艺术作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