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估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时 近似数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例10,以及练习十八第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豆子,透明碗,教学课件或挂图。
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
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0000人”。
请猜猜运动员的准确数是多少?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2)比较10000和9985两数指出:9985是一个准确数,100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4~6题。
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通常我们师找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不需要用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进行描述。
五、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12题。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1.52 估计练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1.52 估计练习(教案)一、知识要点1. 估计数估计数就是在不用计算的情况下,以大约的方式得到一个数的值。
估计数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1.看数字的单位,比如米、元、杯等,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来大致估算。
2.看数的近似数,比如27近似于30,43近似于40等。
3.简便计算,比如20+30=50,就可以得到一些数的近似值。
2. 客观估计客观估计是指用实际的方法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值,这样得到的数比较准确。
比如:1.用尺子、标尺等直线工具来测量长度、宽度等数值。
2.用秤来称重,得到重量的数值。
3.用计时器等计时工具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能够应用估计数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值。
2.能够客观估计一些实际数值。
2. 教学重点1.估计数的方法。
2.客观估计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应用估计数的方法和客观估计的方法,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值。
4. 教学过程4.1 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教学要求,准备以下素材:•直尺、尺子等测量工具•秤、果秤等称重工具•计时器等计时工具4.2 教学进程1.通过问答的方式,先了解学生对估计数和客观估计的认知程度。
2.分别介绍估计数和客观估计的方法,并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3.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应用估计数和客观估计的方法来得到数值。
4.老师进行点评,让学生自己检查并分析自己的错误,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正。
5.针对学生的不足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估值和客观估计的方法。
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是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和练习。
2.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应用所学的估值和客观估计的方法,并收集和批改作业。
3.每节课结束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并采取对策加以改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估计数和客观估计的方法非常实用,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应用这些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和数学知识。
2022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2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教师备课的成果最终要以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授课的重要依据。
如何写好教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位置与图形(一)位置的复习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介绍教师引导)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4、出示:○ ◇ △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估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_估算教案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_估算教案教学设计估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估算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估算》教学设计《估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详细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洁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主动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详细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洁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育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教学过程】一、依据详细情境,选择合适单位(一)引出课题师:我知道咱班小挚友特殊爱乐于助人,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想让大家帮它解决一个问题,咱去帮帮它们好吗?(出示货场情境图:小兔来到货场运货,货车的载重量是400千克,一箱货物重188千克,另一箱重193千克)画外音:小猪正在着急的算着,小猴却很快的推断出了结果。
师:小挚友们知道小猴为什么这么快吗?(生答)师: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只要大致估一估就能快速的解决问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接着学习估算。
(板书:估算)(二)估成整百数1.理解“载重量是400千克”的意思2.提出问题:大家帮小兔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货物一次运走?(学生独立思索后汇报)生:193大约是200,188大约是200,200+200=400,所以能运走。
师:正好是400,那是不是肯定能运走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才400,而实际比400小,所以确定能过去。
师:是啊,193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7千克,188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12多千克,这样一共比实际多估了19千克,所以肯定能过去。
师:刚才大家估成整百数能够很快的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小兔可以顺当动身了吗?(课件演示小兔装车后离开货场)(三)估成整十数师:这时小猴子也来到了货场,它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吗?(课件出示:小猴子货车载重量是500千克,一箱货物重278千克,另一箱重235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时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笔记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6例13,完成教科书P98~99第6~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的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
300+800=700+900=1200-700=1300-500=3000-800=500-200=900-700=500-300=2.填空。
(1)妈妈买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元。
(2)望江小学有608人,约是()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棵。
师:看来大家对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把握得很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用加减法的计算来解决问题。
今日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呢?(板书课题: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回顾求近似数的方法,巩固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做预备。
二、探究新知,体会估算优点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13。
1.审题,思考一般思路。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学生有条理、完整地叙述。
师:要解决“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答?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写一写。
【学情预设】要把两件商品的总价格与500元作比较后才知道够不够。
师:怎样求两件商品的总价格呢?学生列式。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提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有许多学生能找到一种解题思路,却没办法计算,此时就能凸显估算的好处。
同时留意培育学生遇到难题联想其他相关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提示】检验的基本方法要由学生去表达,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若学生不会,可引导或示范。
检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检验算式的准确性上。
难度。
特别是该怎么估,到底估大还是估小,学生很难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育学生的估◎教学笔记算意识。
二下《万以内数的认识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两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交流,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在这基础上,体验估算的多样化,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PPT、练习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有意思的数学知识,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做几个闯关小游戏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生:有。
(PPT展示题目)生接龙回答第一题,单独回答第二题。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能这么快的算出第一的答案呢?预设生:因为都是整百整千相加减的问题。
师:同学们闯关成功,我们给自己一些掌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板书)二、新课授知师:同学们,你们有逛超市的经验吗?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回答。
师:咱们去超市买东西要带够钱,因为买完东西咱们要结账。
李阿姨去超市买了两样东西,她却不清楚自己带的钱够不够,你能帮帮她吗?请看大屏幕(PPT展示主题图)师:认真看大屏幕,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生:一部电话机358元,一台电吹风218元,问题是:带500元够吗?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生:我是这样想的,把电话机和电吹风的价钱加起来,算出总共要花多少钱,再看看是不是超过了500,如果超过了,钱就不够,如果没超过,钱就够。
师:那你能列出式子吗?生:358+218=师:那么问题来了,358+218我们来没有学过怎样计算,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不用算出式子的准确结果就能够帮我们把问题解决呢?生:可以估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59人,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
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
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二),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8、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9、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二年级教案下册全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3估算“付钱够不够”的实际问题1-人教版
(难点突破)
同学们,看了这个短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她们要买一个微波炉和一个电磁炉,一个微波炉456元,一个电磁炉228元,问题是买这两件商品,600元够不够。
那600元够不够,是什么意思?
生:把微波炉和电磁炉的钱数加在一起,然后和600元比一比,比600元小的就够,否则就不够。
可是456+228小玉还不会算,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她们解决这个问题:600元钱买这两件商品够不够。
1.解决问题
你们知道该怎么解决吗?
生1:600元买了400多元的微波炉,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磁炉。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还可以这样想:不算准确数,电磁炉超过400元,电磁炉超过200元。400+200=600,带600元不够。
检验一下这种做法对不对。
生:800-500=300,300元够买一个电磁炉了,解答对了。
4.600元够不够和800元够不够,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都用了估算。
对的,都用了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那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前面估算的时候把钱数估小,后面估算的时候把钱数估大。
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因为给的钱少,所以把钱估小,给的钱多,就可以把钱数估大。
5.小结:是的,如果在问600元够不够时,把456看成500,把228看成300,500+300=800,就说带600元不够,这样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估算方法。看来同学们已经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接触的数都比较大,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不懂怎样估合适或者正确。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认识简单的近似数》是小学数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接着数数。
1998、( )、( )、( ) 9997、( )、( )、 ( ) 497、(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 )二、新课教学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小组汇报: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
(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件出示)16+9+8=32-10-6=25+20-10=48-8+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
(学生口答)3.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反馈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解释概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
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10课时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是依赖于精确计算,对于估算的方法和策略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
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购物找零的问题,可以先估计一下商品的价格,然后计算出需要找回的零钱。
对于烹饪时食材的配比问题,可以先估计一下食材的用量,然后进行调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全部内容。
教案(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数学教案二年班执教者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
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1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⑵图形的拼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算教学设计
楼雅楠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
【教材分析】
例5教学估算,以情景图为背景,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
【学情分析】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
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千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同学们,昨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听写词语,小明写了两面(出示某个同学的听写本),
猜一猜,他大约写了几个词语
生预设:···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
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
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
(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98页例5)。
这张统计表大家还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是昨天我们看到的胜利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
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吗?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生预设2:我从这张表上知道了同学们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手机矿泉水瓶的数量。
生预设3:我发现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得多。
······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好!谁来提问(板书学生的提问)
生预设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2:第三周和第四周一共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3:第三首比第四周少收集了几个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
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生预设2: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那么,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
······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
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
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
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
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
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接着看屏幕。
这儿有个新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请一起读一读。
生: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预设1:我用500-400=100,那么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
生预设2:我用500-410=90,那么大约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
师:不错,讲得都有道理。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在估算时把192看成190或者200,而不是192或199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
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
现在,鱼晒好了。
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
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
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鱼身上有算式,把得数比500大的鱼放在左边的筐里,得数比400小的鱼放在右边的筐里。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师:最后还剩两条呢,为什么不收呀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
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
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
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拿400元买这两样东西究竟够不够呢
生预设:245+187=432(元),也就是说买这两样东西要432元,400元肯定不够。
师:刚才生3估算400元购买,问题出在哪了呢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
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
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
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
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