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 4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篇4【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
《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1、读文勾画。
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⑴学情预设:①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教学策略: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①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例子,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穷人的关注和同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关注和同情。
(2)运用课文中的例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穷人》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提问:“穷人”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记录下来。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答学生的疑问。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穷人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的文字。
3.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对于“穷人”的看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穷人》优秀教案《穷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文中写了几个穷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1. 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穷人》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穷人》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生活的悲惨,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课的设计从“读、悟、写”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抓住本课心理活动的训练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描述画面,进入情境文章开始,托尔斯泰就把我们带到海边。
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
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们走进了桑娜和西蒙家中,请你找到文章中对这两个家庭描写的语段,自由朗读,想一想,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桑娜家的画面。
配文字投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2、西蒙家的画面。
配文字投影: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穷人》教学设计和反思
《穷人》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某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某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人物语言中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穷人》这篇文章。
(二)学习第一段,感知“穷人”生活自学提示:请你默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家境贫寒:吃的、穿的2、外面环境恶劣:环境描写3、家里温暖、和睦:温暖而舒适、安静地睡着。
(与外面环境进行对比:感受渔夫和桑娜勤劳)(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1、过渡: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已是深夜,桑娜推开屋门走出去,对丈夫十分担心。
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西蒙,于是她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
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2、(课件:“西蒙”惨死图。
)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同学们,那“桑娜”是怎样想的呢?又怎样做的?请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1)“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案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14 课《穷人》一、单元解读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穷人》课后习题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文本解读《穷人》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贵品质。
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 27 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 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第 12~ 27 自然段) 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了过世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塑造了虽然生活窘困,但仍旧保持淳朴善良与美好心灵的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描写一个善举、一个信念,从而展现出了真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这篇小说编排在了小说单元,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困境之中的人性之美,另一方面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心理、对话、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这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十分契合的。
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
(1)有一位作家说:“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谁来介绍一下他。
(2)出示课后资料袋,教师简介。
2.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交流)(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
《穷人》(另一份设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穷人》(另一份设计)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习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1.理解桑娜和渔夫在困境中做出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品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2.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桑娜和渔夫的初步印象。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4.1.分析桑娜的心理活动。
1.找出桑娜在抱回孩子前后的心理描写,读一读,体会她的矛盾和善良。
2.分析渔夫的言行。
1.渔夫回来后,桑娜是如何向他说明情况的?渔夫的反应是怎样的?2.从渔夫的语言和动作中,体会他的品质。
3.讨论桑娜和渔夫的选择。
1.他们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收养两个孩子?5.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6.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体会心理描写的细腻。
1.举例说明心理描写是如何丰富人物形象的。
7.总结升华8.1.总结桑娜和渔夫的品质。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
9.拓展延伸10.1.续写故事,想象桑娜和渔夫一家以后的生活。
2.开展“爱心行动”,让学生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做一件好事。
教学反思:在这份《穷人》的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对人物心理和描写方法的分析。
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
但在续写故事环节,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今后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范例。
同时,在开展“爱心行动”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文《穷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穷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篇1:课文《穷人》教学设计课文《穷人》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的】【根底知识积累】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补缀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方法与才能】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与思想】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蔼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拓展与延伸】续写《穷人》。
【重、难点打破】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妙心灵。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化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穷人》板书:穷人教学提示:从外表上看,这是三个问题。
实际上,后两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分解,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穷人写了那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答复老师开场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所以并不要求学生答复多么得精准,只要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与理解,进展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即可。
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吼叫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妙品质。
详细内容:等待渔夫、探望西蒙、抱回孩子、渔夫归来其余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交流补充,对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根底。
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课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篇8一、导入: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
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
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
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
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
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教材分析: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那,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两个小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渔夫和桑那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性;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桑娜一家的生活现状等。
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过程一、理解桑娜的心情初读9---11段1、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板书:忐忑不安)2、谁来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指名说。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③这是闹着玩的吗?④他会说什么呢?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5、再读9——11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先练读——指名读)7、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有层次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同学间进行评读、赛读、展示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的品格,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他们做善良之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有层次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与文中人物情感的共鸣,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的品格和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抓准情感体验的切入点,激发情感;创设体验情境,唤起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
3.利用文章发散点,通过联想与想象,体会人物心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借助文中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杨绛说:“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
”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齐读课题。
提问:浏览课文,请你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说说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借助他们之间的关系,说说课文演绎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特别强调了人物的出场顺序,既暗示学生按照文章顺序寻思,又提示学生概括本篇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抓住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
这也是针对概括篇幅较长、人物关系纷杂的文章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方法。
(二)突出重点,分层品读,感悟人物品格1.选准情感切入点──敲击心灵,引发情感共鸣。
14 穷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4穷人》一、教材分析《穷人》一课,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著称。
本文通过讲述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毅然决然地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展现了穷苦人民在困苦中相互扶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材旨在通过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人性的光辉,同时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及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但对于深层次的人物心理分析、社会背景理解及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仍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因生活经历有限,难以完全体会文中人物在极端贫困下的抉择与坚持,需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识别并理解文中关键语句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学习并运用环境描写、心理刻画等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培养学生在困境中相互帮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从渔夫和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五、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世界,去品读一篇经典之作——《穷人》。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华丽的宫殿,没有显赫的贵族,有的只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以及他们之间那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心灵之旅。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老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穷人”这个词,通常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倾听并适时引导,如:贫困的生活条件、艰辛的劳动、可能的苦难等。
穷人教学设计意图(共6篇)
篇一:穷人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穷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练习朗读,达到通顺、流利、有感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
(一)研读第一部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d.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什么样子的?e.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f.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靠什么取得的?g.这段文字中渔夫和桑娜的勤劳,作者是直接写出来的吗?(不是。
桑娜的家境贫穷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师边读边提问:b.“勉强填饱肚子”是什么意思?c.这“勉强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二)研读第二部分生默读后回答。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b.对这句话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忐忑不安”什么意思?“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说明了桑娜怎样的心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描写的过程中领悟到桑娜心地的善良。
(三)研读第三部分桑娜未经丈夫同意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夕,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渔夫回来后是如何表示的呢?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12—27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a.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b.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对桑娜有了哪些新的认识?c.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2)你对桑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4穷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穷人
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活着》:余华著,讲述了一个人从富有到贫穷,再到重新富有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坚韧和生命的顽强。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著,是一部描绘法国19世纪贫困人民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社会的公正。
《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著,讲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两位父亲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最终选择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穷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帮助穷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穷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相关文章: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丰富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PPT,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与讨论(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角色扮演与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扮演课文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同时,进行穷人生活环境模拟实验。
此外,学生还可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贫困人群,如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穷人的困境,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14 穷人 优质版教案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8)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
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
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成了英雄。
——莫扎特
七、课堂演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2)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3)
我们今天深入学习了小说《穷人》。
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
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穷人,不穷!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4)
(1)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
(2)寻找并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小说作品。
(选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首先参照目标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使学生掌握如何快。
穷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教学背景《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理解穷人的“穷”与“不穷”。
四、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等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富裕的家庭,也有贫困的家庭。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穷人的家庭,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穷人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搁、掀、魁、霉”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桑娜和渔夫的语句,思考: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人?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桑娜心理描写:“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感受到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六上《穷人》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公开课定稿)
六上《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并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并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了解作者1.谈话引入:读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
2.学生读资料袋,了解作者。
教师补充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反抗暴力与奴役,同情穷苦劳动人民。
小说《穷人》改写自雨果的叙事诗《穷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人物。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5)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再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写的生字写一写。
3.概括课文大意。
(1)学生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2)学生根据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
14 穷人 (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14穷人》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六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展现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赞美了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特色:环境描写既是对故事发生场景的交代,更是对主人公勤劳、善良品质的烘托,同时也将题目中的“穷”字以环境描写衬托出来,使文章全篇不着“穷”字而处处紧扣“穷”字。
心理描写则是对主人公善良品质的进一步烘托,在充分展现人物矛盾心理的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丰满。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课内课外接触过不少小说,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础。
但是在自主阅读时往往容易只关注情节的曲折性,而忽略对了人物形象的体会。
在学习本课前,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以及课后题的练习,学生对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要素,体会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抒发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从渔夫和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五、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读环境描写,勾画词语师:【PPT】让我们再看这段描写,我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们把目光从小屋里挪到大海上,再回到——生:小屋里。
师:再从小屋里又到——生:大海上。
师:小屋里、大海上到底是怎样地?【PPT】请大家默读这段话,勾出有关环境地词语。
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你勾画了哪些词语?来,汇报一下.(我在期待着每一位同学举手发言)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生:我觉得大海上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小屋里却是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地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师:有补充吗?孩子们,看看,你还勾到了哪些?生:还有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师:还有没有,看看第一处小屋里还有什么?生:还有火炉,还有桑娜正在补地一张破帆.师:是啊,小海里大海上就是这样:【PPT】师:小屋里——生:火炉、破帆师:大海上——生: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师:小屋里却——生:温暖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师:大海上又——生:波涛轰鸣、狂风怒吼3.又读环境描写,探究心理师:孩子们,我们读到了小屋里大海上地景象.再看看这一段【PPT】除了环境,你还能读出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湃、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学重点。
揣摩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1.板书课题。
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学生练习朗读,达到通顺、流利、有感情。
(教师适时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是否归来,顺便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时领略大作家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才华。
(一)研读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这件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2.交流。
(1)渔夫和桑娜十分勤劳。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A.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B.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先写了屋外,再写了屋内。
)C.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将“温暖而舒适”加上着重号。
)D.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什么样子的?E.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F.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靠什么取得的?G.这段文字中渔夫和桑娜的勤劳,作者是直接写出来的吗?(不是。
)是怎样写出来的?(是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教师告诉学生: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
(2)桑娜家境非常贫穷。
桑娜的家境贫穷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边读边提问: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心理。
)B.“勉强填饱肚子”是什么意思?C.这“勉强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小结:这段文字以桑娜的心理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发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桑娜、渔夫的勤劳和他们家境的贫寒,有利于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二)研读第二部分1.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夜晚,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她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人物美好形象的塑造。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桑娜这一人物的?生默读后回答。
(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写一写,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两处。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B.对这句话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C.教师引导理解。
为什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经过了深思熟虑吗?她考虑到自己这样做是舍己为人的善举吗?那么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了?(善良的本性。
)“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为什么在桑娜看来“非这样做不可”?(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A.让学生说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忐忑不安”什么意思?“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说明了桑娜怎样的心情?你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从这里你认为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C.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探讨省略号的作用:心情紧张,心理活动时断时续,不是很连贯,很有条理。
)D.谁能有感情朗读一下这段话,注意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E.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描写的过程中领悟到桑娜心地的善良。
让学生通过感悟、质疑、相互启发,训练思维,增强品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研读第三部分桑娜未经丈夫同意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夕,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渔夫回来后是如何表示的呢?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12—27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A.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B.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对桑娜有了哪些新的认识?C.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2.交流。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2)你对桑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谈一下对21至23段的看法。
)(3)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一生读后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自由朗读,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A.“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从渔夫的表情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B.“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C.渔夫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意识没意识到这样要加重负担?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说明了什么?这里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坚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D.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渔夫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仍然关注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桑娜的认识,体会到渔夫善良、坚强的美好品质。
]五、回归整体,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通过认真阅读,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善良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在课文前部分通过室内外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交待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通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桑娜的善良,最后通过人物的对话进一步刻画了渔夫的美好形象。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交待桑娜贫穷的家境?(凸显人物品质。
)2.如果没有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真实感人,合情合理。
)3.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方法上受到什么启示?4.通过学习课文,你对托尔斯泰有何认识?5.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和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品评作者组织材料的别具匠心,进一步领略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
]六、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