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疲乏(fá) 积忿(fèn) 淫威(yín)B.奢望(shē)昂然(áng) 纠缠(jiū)C.神妪(qū)芙蓉(róng) 谦恭(gōng)D.颤栗(lì) 突兀(wù) 雕琢(zhuó)2.填空(1) 《李凭箜篌引》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唐代诗人。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
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1)李凭中国弹箜篌( )(2)芙蓉泣露香兰笑(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整体感悟1.谈谈你对《李凭箜篌引》运用典故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
2.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3.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4.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一、1.C 点拨:“神妪(qū)”应为“神妪(yù)”。
2.(2)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3)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点拨: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1)京城,指长安 (2)形容乐声欢快 (3)引出 (4)露滴点拨:结合句意理解。
二、1.略。
点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活用典故而又自铸伟辞。
他用典不仅十分灵活,而且更把它们几乎不见痕迹地熔铸在自己独造的奇峭词句和形象之中。
本来,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音乐的神话传说,诸如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或师旷鼓琴“大风致而雨随之”等等,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显得比较原始而简略,主要是从效果上来夸张音乐的神奇,往往缺少生动具体的形象;李贺则根据众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导学案-一案三单-《李凭箜篌引》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分别是“以声类声”“以形类声”,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就构成了通感。如“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乐音的流畅鲜明.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2、内容:(1)背景
(2)弹奏效果
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
4.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
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
5.(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2)代指:箜篌
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
(3)环境:高秋
(4)基调:愁
6.(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文本,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并进行课外拓展练习。
学习
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作者、描写音乐的诗歌等相关资料。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附件:1.《李凭箜篌引》问题导读-评价单2.《李凭箜篌引》问题解决-评价单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2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②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诗歌,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背诵诗歌,取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通过合作探究,去深入把握诗歌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提高美的感知及境界。
【学习重点】诗人巧妙的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去感受语言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知识链接】关于诗题“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自主学习】一、关于李贺李贺(791—817),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人称其为鬼才,称为“诗鬼”。
二、关于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三、夯实基础1。
给加点字注音:( kōnɡ hóu )神妪.( yù ) 瘦蛟.( jiāo )箜篌..2.结合课文注释,准确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吴丝蜀桐张.高秋: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制作精美的箜篌弹箜篌: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李凭中国..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昆山玉...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一场秋雨。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李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箜篌的美妙音乐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仅要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更要领略诗人如何通过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展现音乐的无尽魅力。
同时,通过与《琵琶行》等同类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从而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2. 诗中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一句,通过描绘乐器和_______,展现了演奏环境的高远和静谧。
3.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中,“江娥”和“素女”的描写,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箜篌声的_______。
4.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箜篌声的_______和_______。
5.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通过_______的典故,进一步夸张地展现了箜篌声的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间接表现箜篌声的优美动听。
B.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使音乐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 诗人直接描述了箜篌声的旋律和节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变化。
D. 诗歌通过侧面烘托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箜篌声的无穷魅力。
2. 下列关于《李凭箜篌引》艺术特色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情感表达直接,语言平实无华。
B. 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C.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使得意境深远。
D. 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李凭箜篌引阅读答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李凭箜篌引阅读答案学习目的: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学习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2、写作背景3、梳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诗句: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内容:(1)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内容:(二)局部赏析: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默写:2、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听觉方面(描绘):视觉方面(抄写诗句):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调整后的诗句是:(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代指:想象:(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环境:(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基调:(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四.小结延伸: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五.课外赏读《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概述各联的内容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4、听者感受是:5、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参考答案:一.预习(1、)(2)(略)(3)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内容:(1)背景(2)弹奏效果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二)局部赏析:1、默写:(略)2、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借用比喻和通感3、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4、(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2)代指:箜篌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3)环境:高秋(4)基调:愁5、(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2)凄楚,酸痛,悲愁(3)略(1)嗟余有两耳至结束(2)昵昵儿女语失势一落千丈强(3)A.都写了乐声,演奏效果B。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导学案+练习题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教学目的:1、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三、整体感知朗读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全诗可分为三部分: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四、分层鉴赏诵读(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思考:1.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含韵味。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02《李凭箜篌引》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熟练诵读并背诵诗歌。
2.明确诗歌内容,掌握诗歌写作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比较诗歌异同,掌握诗人写作技巧,提升个人文学修养。
4.直面高考,通过实际训练,提升文本分析运用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夯实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中唐著名诗人,人称“鬼才”、“诗鬼”。
文学史上有“”之说。
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
相关链接:诗人的的称号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写作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杜甫曾写过《江南逢李龟年》)。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活动二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任务活动三精读诗歌,掌握诗歌内容任务活动四重点解读,掌握诗歌手法任务活动五关注字眼,明确炼字深意任务活动六对比阅读,分析文本差异任务活动二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情境设计】高中诗歌需要学生反复吟咏,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明确文本的基本含义,为深入探究诗歌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朗读指导凤凰叫 ----声调轻柔,语速较慢;芙蓉泣露 ----语调低沉,语速较慢;香兰笑 ----读出欢快的感觉,重读“笑”;石破天惊 ----重读“破、惊”。
老鱼瘦蛟 ----语速稍快,重读“跳、舞”。
2.文本翻译任务活动三【情境设计】在明确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所用手法。
那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它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请同学们深入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中描绘箜篌声音的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营造的奇幻瑰丽的意境。
4、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至元和八年(813 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三、文本解读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释义: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用吴地丝弦和蜀地桐木制作的箜篌,美妙的乐声使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滞不动。
(2)赏析:“吴丝蜀桐”不仅写出了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也暗示了乐音的优美。
“张高秋”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在秋高气爽之时。
“空山凝云颓不流”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乐声之美妙,连浮云都为之凝滞。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释义: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就在这京城,李凭在弹奏箜篌。
(2)赏析:通过“江娥啼竹”“素女愁”的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李凭箜篌声的感人至深。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释义: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2)赏析:这两句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用“昆山玉碎”和“凤凰叫”来形容箜篌声音的清脆激越,用“芙蓉泣露”和“香兰笑”来形容乐声的婉转和优美,表现了箜篌声音的丰富多变。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释义:长安城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2)赏析:“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温暖和力量,“动紫皇”则表现出其影响力之大,连天帝都被打动。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人教版选修《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李凭是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
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预习检测】1.字词书写及注音。
①kōng hóu()教()神yù()②露()脚暴露()揭露()露()天露()马脚露()头角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吴丝蜀桐张高秋②李凭中国弹箜篌③石破天惊逗秋雨④露脚斜飞湿寒兔3.翻译句子。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答案
课题: 李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1、 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2、 用时20分钟左右,C 层同学至少完成自主学习部分,A 、B 层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用蓝色或者黑色笔作答,红色笔纠错)【预习案】:一、知识链接: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二、充分预习文本,完成下面基础知识梳理。
(ABC 层必答) 1. 字词书写及注音。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秦凤云语文工作室《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编者孟宇欣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颓.不流()弹箜篌..()神妪.()露.脚()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弹箜篌()..愁()李凭中国..啼竹素女昆山玉碎....香兰笑()....凤凰叫()芙蓉泣露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瘦蛟舞()..()老鱼跳波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文学常识填空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
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后人称其为“诗鬼”。
有《昌谷集》。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四、整体感知1、下列各项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
B.第二、三四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
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试概括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不超过25字)答案:再现了李凭弹箜篌的美妙乐声和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细部探微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答案:都是兼具“以声类声”和“以形类声”两种属性。
“玉碎”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形容哀怨;分别给人以山崩地裂和孤凤哀鸣的形象感。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凄凉,“香兰笑”形容乐声欢快愉悦;分别可以唤起露滴残荷与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2.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答案: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箜篌声具有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首诗想像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二、写作特色1.通过感受描写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2.想像奇特,瑰奇绚丽。
诗人凭借想像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昆山”两句,从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着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课前自探】1.题目解读:《李凭箜篌引》箜篌引,乐府相和旧题。
箜篌,一种弦乐器。
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
《通典》载:“竖箜篌,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欲谓之擘箜篌。
”从诗中“二十三弦”一语可知,李凭弹奏的正是这种。
2.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李贺,字长吉,故名长吉体。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新奇独创的特色。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在遣词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以及“冷艳怪丽”的风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表现苦闷情怀。
3.引:引与行、歌、吟,都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魏晋以来的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其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基础积累箜篌()()女娲()神妪()瘦蛟()胭脂()【课上合探】1.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李凭精湛的弹奏技艺,但开头一句却写箜篌的构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2.哪两句话是直接描写乐声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运用通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昆山”一句以声写声,“芙蓉”一句以形写形。
3.对于“老鱼跳波瘦蛟舞。
”一句中“老”“瘦”二字,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两个字不能给人以美感,用来形容悦耳动听的箜篌之音不伦不类。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赞同,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的呈现在读者眼前了。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1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加深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赏析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味诗歌描绘音乐的技巧。
【预习案】1.课内诗句填空。
昆山玉碎凤凰叫,。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露脚斜飞湿寒兔。
2.文学常识①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
②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文本研读】1.熟读诗歌,结合注释,将课文直译为现代汉语。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弹奏箜篌的乐声特点?3.最后三联,诗人是怎样描写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的?【探究案】1.《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请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小结】用诗来写音乐,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音乐的感受,李贺能够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
在体悟的过程中,要反复朗读,联系现实,激发兴趣,开展一些音乐欣赏活动,感受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在音乐鉴赏中逐渐树立热爱祖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思想。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了解李贺的人生经历,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背诵全诗。
【难点】.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象评价的那样。
.资料积累走近作者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
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
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
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
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
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
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学案 (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常见表现手法——《燕歌行》《李凭箜篌引》复习学案(教师版)【复习目标】1.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艺术手法及情感,并能会背,会默写这两首诗歌;2.积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找出诗句中运用了何种手法;3.掌握表现手法的解题策略。
【学习过程】任务活动一:诵读《燕歌行》,本诗多处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来突出诗歌的主旨,请你找出来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对比1、出师时的铺张扬厉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的对比。
诗人用“攒金伐鼓”“旌施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
与下文惨败的悲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2、敌军和我军的对比。
敌军凶残有气势3、战士和将领的对比。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战士何等质朴勇敢!而带兵将领却侍宠贪功、纵情声色,“岂顾勋”一词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4、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征人思妇断肠与战事不能结束对比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5、李广和将领的对比。
诗人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的名将李广来讽刺时下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本兵的指挥将领。
任务活动二:诵读《李凭箜篌引》,本诗在描写音乐时,运用哪些表现手法?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 导学案 练习题[1].pptx
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货心的艺术境界.
六.背诵?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作者Ie介
李贺,字.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惋惜仕途坎坷•明珠暗投父名晋 玳,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崩多病,只做过3年奉祀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Zr"。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宏大的时代完备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桩烟缘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 .它们就是被消人方钦南称为••察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评:白居易的?琵昔行?、李费的?李凭筌缺引?、韩愈的?听 颖师舛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基篌引?。
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超群 (3)环境:离秋 (4)基调:愁 .(I)十:门前,冷光,动紫中.,女蜗补天处,石破天惊,伏雨,神山,种岖,老包,瘦或,是MU.露脚.塞兔 (2)凄是,酸痛,悲愁 (3)略 三∙拓展调练,比拟四读I (1)嗟余有两耳至完毕 (2)昵昵儿女语失势一落千丈强 (3)A.都写了乐声,演奏效果 B.化无形为有形,侧面描写 比方.通感 (4)A.李诗,消沉,凄楚 林诗,细高亢,空旷,和缓,再高•扬.消沉(乐声多变)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德演奏技艺到唐代到达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 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口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好像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闻名歌手李 龟年他的精湛技之,受到诗人们的热忱赞许这首讲敬正是作者当时倾听了李凭弹奏笑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 神的闻名诗篇李赞此篇想象K富,设色奇明,艺术述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M行?、韩愈的?听领师 弹导?同日而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自主赏析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凭箜篌引
1、诗歌前四句交代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成功地运用了拟声和通感的艺术手法。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昆山玉碎”,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形容乐音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对舞唱和,形容乐声的和缓;
“芙蓉”句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以形写声。
“芙蓉泣露”如带露荷花在哭泣,形容乐声的惨淡;“香兰笑”兰花盛开宛如笑靥,形乐声的清丽欢快,此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构成了通感。
3、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1)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不肯流走。
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2)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
(3)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
皎洁的面庞也起了愁容。
(4)十二门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
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5)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
被音乐打动。
(6)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7)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作舞。
(8)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
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9)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
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虞美人李煜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最美好的事物唤不起李煜的欣赏兴趣,一个被
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苏幕遮周邦彦
1、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第二,这两句词练字功夫了得。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
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妩媚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2、这首词上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
想想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此词中情和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
想到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