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3、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4、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5、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6、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二、课题解读1、作者简介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李凭,宫廷乐师,著名宫廷器乐家。

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精湛的技艺同样也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所以李贺才用他色彩瑰丽、富于感染力的诗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箜篌(学生介绍):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三、欣赏流程(一)朗读调动多种朗读形式。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

二、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三、学习内容提纲:1、了解作者生平。

2、预习自测达标。

3、鉴赏诗歌。

4、知识链接。

5、拓展练习。

四、学法指导: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练习巩固法。

五、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及题解: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

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

怀才不遇,一生潦倒。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二)预习自测达标:A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啼竹()箜篌()()神妪()蛟舞()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3.补充完整句子:,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

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

4.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三)鉴赏诗歌:B级1、诗歌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比较阅读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四)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3、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4、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5、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6、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二、课题解读1、作者简介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李凭,宫廷乐师,著名宫廷器乐家。

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精湛的技艺同样也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所以李贺才用他色彩瑰丽、富于感染力的诗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箜篌(学生介绍):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三、欣赏流程(一)朗读调动多种朗读形式。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3、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2、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2、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体味、鉴赏音乐美【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诗歌侧面描写的方法2、通过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养成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一.预习1.作者简介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颓不流( )箜篌( )( )女娲( ) 神妪( ) 根蒂( ) 喧啾( ) 丝篁( ) 遽止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张高秋( )颓不流( )中国( ) 泣露( )融冷光( )动紫皇( )逗秋雨( ) 神妪( )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内容:(1)(2)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内容:(二)局部赏析: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默写:2.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听觉方面(描绘):视觉方面(抄写诗句):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调整后的诗句是:(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代指:想象:(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环境:(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基调: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四.小结延伸: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3课《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3课《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一、预习检测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时间:地点:乐器:演奏者: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明确:(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

(2)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

皎洁的面庞也起了愁容。

(3)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

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5)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作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

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

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不肯流走。

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10)十二门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

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二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翻译: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探究,学习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1. 熟读诗歌,争取成诵。

2. 阅读《李贺小传》二、课前导入古人形容音乐动听,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可是“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究竟是什么声音呢?用文字对音乐进行描摹是非常有难度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人方扶南所评价的“摹写声音的至文”中提到的《李凭箜篌引》,作者是李贺。

(板书课题)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李贺简介: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只做过3年奉礼郎。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及解题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贺此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四、诵读鉴赏1、吴丝蜀桐张高秋思考:称箜篌为“吴丝蜀桐”有何用意?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赏析诗歌中描写箜篌声音的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体会诗人对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赏析描写箜篌声音的手法。

2、难点(1)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至元和八年(813 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诗人李贺用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辞藻来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四、诵读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再读诗歌,把握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比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七言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划分,如“吴丝蜀桐/张高秋”“昆山玉碎/凤凰叫”。

3、三读诗歌,体会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赞美之情,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五、诗歌解读1、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写出了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高秋”点明了弹奏的时间是在深秋。

这一句为下文描写箜篌的声音营造了氛围。

2、“空山凝云颓不流”,这句通过描写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被箜篌声吸引而凝滞不动,侧面烘托出箜篌声音的美妙动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人教版选修《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

人教版选修《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设计(学生版和教师版)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李凭是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

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预习检测】1.字词书写及注音。

①kōng hóu()教()神yù()②露()脚暴露()揭露()露()天露()马脚露()头角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吴丝蜀桐张高秋②李凭中国弹箜篌③石破天惊逗秋雨④露脚斜飞湿寒兔3.翻译句子。

《李凭箜篌引》学案(精)

《李凭箜篌引》学案(精)

《李凭箜篌引》学案【文本解读】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

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秋、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穿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诵读此诗,想一想它为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素养目标】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

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贺,中国诗人,字。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相关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3.解题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

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高中语文3.3《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3.3《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②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诗歌,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背诵诗歌,取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通过合作探究,去深入把握诗歌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提高美的感知及境界。

【学习重点】诗人巧妙的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去感受语言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知识链接】关于诗题“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自主学习】一、关于李贺李贺(791—817),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人称其为鬼才,称为“诗鬼”。

二、关于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三、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箜篌..(kōnɡhóu )神妪.(yù)瘦蛟.(jiāo )2.结合课文注释,准确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整体把握: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精编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精编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精编【学习目标】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赏析诗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识读记】1、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相关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基础检测】明确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神妪.()瘦蛟.()露.脚()倚.桂树(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深入探究1、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2、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3、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语言赏析1、“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3、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参考答案【基础检测】明确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神妪.(yù)瘦蛟.(jiāo)露.脚(lù)倚.桂树(yǐ)【文本研读】整体感知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明确:全诗可分为三部分: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备课人:张轩铭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熟读背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学法指导: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练习巩固法。

三、知识链接:1.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2.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称其为“诗鬼”。

3.背景介绍(1)《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和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序奏”。

(3)箜篌是古代的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这这首诗说它“二十三弦”,是竖箜篌,和竖琴相似。

4.用典(1)江娥啼竹: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课题:——《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姓名: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归纳。

情感与价值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

二、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是重点,学会用所学艺术手法描绘音乐是难点。

三、预习检测1.字音识记箜篌..( )女娲.( ) 神妪.( )2.词语解释吴丝蜀桐张.高秋:备注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四、吟咏诗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五、课堂研讨探究:1. 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2.参加这场音乐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就你喜欢的听众表现做一番品味。

3.总结艺术手法六、拓展《赤壁赋》苏轼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七、写作迁移听《润》,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

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八、积累(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主题:愁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6、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7、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九、作业:1.请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50字左右的关于声音、味道、心情、情感的文字,化无形为有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十、学后反思。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了解李贺的人生经历,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背诵全诗。

【难点】.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象评价的那样。

.资料积累走近作者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

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

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

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

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

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

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导入新课】音乐导入:播放音乐《青藏高原》、《大海啊,故乡》、《十八里山路到我家》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新授课阶段一、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二、解题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doc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doc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味总结写音乐的方法,感受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学,熟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音乐美;讲,诗人描写音乐的手法的妙处;思,诗人描写音乐的的手法;练,默写诗歌,体会描写音乐的不同技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3、相关常识:
4、字词书写及注音。

箜篌()教()神妪( ) 瘦蛟()露()脚暴露()揭露()露()天露()马脚露()头角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吴丝蜀桐张.高秋()(2)李凭中国
..弹箜篌()(3)石破天惊逗.秋雨()
6、翻译。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探究案:
课文研习:
1、诗歌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2、找出诗歌中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说说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的。

3、有正面描写就有侧面描写,哪些句子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4、鉴赏本文的写作特点。

巩固案:
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练习巩固法。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

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

怀才不遇,一生潦倒。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二)预习自测达标:A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
..()()神妪.()蛟.舞()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3.补充完整句子:
,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

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

4.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检测练习】 C级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8.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归纳小结】
1. 强化落实,注意答题规范,杜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 落实到卷面,要求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文学、文体等多种知识,以及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积极参与,因此,提高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在长期的诗歌阅读与揣摩中,仔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觉接受诗歌文学的熏陶,积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

《李凭箜篌引》鉴赏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
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