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合集下载

2024年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条款

2024年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条款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条款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一、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和上级关于会计凭证、会记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由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二、查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事手续。

本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有正式介绍信,经单位领导或财务负责人批准。

批准后要详细登记调阅的档案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调阅理由、归还日期等。

调阅人员一般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需要复制的,要经本单位领导同意。

同时,认真登记档案查阅登记表,作存档处理。

三、会计档案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

同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除法律规定的单位领导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执行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即:会计凭证1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年,现金、银行日记账25年,其他明细账15年,涉及外事的永久保管。

会计报表5年,年度会计决算永久。

会计移交清册15年,会计档案清册和销毁清册25年。

五、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由财政部门和档案部门共同鉴定,报经批准后进行处理。

对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要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六、撤消、合并单位和建设单位完工后的会计档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并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单位接收保管,并由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单。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一、会计档案范围按国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执行。

二、会计档案整理公司形成的会计档案,由会计部门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并由装订人员登记保管清册。

1.会计凭证每月进行整理装订,封面所列项目要填写齐全。

2.年终打印输出全年各类帐簿,整理装订成册,编写页码,填写目录,封皮所列项目要注明单位名称、年度、帐目名称、单位负责人、会计负责人、装订人等。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帐,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薄,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2015年12月11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第一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二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帐簿类: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孤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三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四条本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第五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六条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所列期限执行。

各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可以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1998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98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 [1998]32号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要求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要求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要求
一、会计档案的保管
公司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一式两份,一份作为当年会计档案的组成部分归档保管,一份留存财务部门备查。

各企业历年会计档案均应编制留存《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公司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两类,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公司纸质会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如下表所示。

二、会计档案的移交
(一)公司当年形成的会计凭证,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暂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半年内移交本企业档案部门统一保管,其它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半年内一次性移交。

无档案机构的企业,在没有设立档案机构期间,由财务部门承担保管责任。

(二)会计档案移交时,移交双方应按照二级类目、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排列顺序填写《档案移交清单》和《档案案卷目录》。

交接时双方逐卷清点核对,履行签字手续,加盖部门印章。

《档案移交清单》和《档案案卷目录》分别由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按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的保管年限留存备查。

(三)各企业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企业保存十年后,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保管。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帐,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薄,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第一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二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帐簿类: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孤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三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四条本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第五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六条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所列期限执行。

各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可以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备注1、交接两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2、交接完成后,交接两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署名或许盖印。

移交单位负责人:接收单位负责人:移交单位经办人:接收单位经办人:移交时间:接收时间: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两方及单位各存一份。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填写说明1、次序号:指会计档案模卷在本册模卷目录中按序摆列的序号。

2、类型:主要指会计档案的种类。

如:会计凭据、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余。

3、模卷题名:指会计档案模卷的详细名称。

如:会计账簿类的总账、现金日志账等。

4、起止日期:指模卷卷内最开始启用的时间到最后停止使用的时间。

如:1996.1.1-1996.12.31。

15、凭据编号:填写记账凭据的编号。

6、卷内张数:主要指综合后凭据、账簿、财务报告的页数。

7、保留限期:指模卷封面上注明的保留限期。

会计档案的保留限期一般有:永远、长久、25年、15年、10年、5年等。

8、已保留限期:指会计档案形成至移交时,已保留的限期。

9、备注:指用来说明个别模卷的某些特别状况的记录。

如:卷内某页文件不清楚、残缺、缺页漏张等,以示查阅或鉴准时特别注意。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2注31、单位负责人建议:2、监销人:(1)档案机构:(2)会计机构:(3)同级财政部门:(4)同级审计部门:(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须知一、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依据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留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留一年,期满以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一致保留;未建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留。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留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保管制度1、依照《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会计年度终了后,会计部门应按照归档要求对其年度内形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对、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保管清册)、并确定专人保管。

2、装订后的会计档案严禁拆分、撤换、毁损和丢失。

3、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同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一并归档。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保管期限如下表: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5、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6、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会计档案整理完毕后,可暂由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要向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7、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本着防潮、防虫、安全的要求,并放置在有锁的铁皮柜中。

会计档案的借阅制度1、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特殊需要须经上级主管单位或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批准。

2、外部借阅应持单位正式介绍信,单位内部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

3、查阅会计档案应在档案室中进行,携带外出或复制原件,必须经财务负责人批准方可。

借阅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乱画、标记、折散原卷册,也不得涂改抽换。

会计档案的借阅要填写查阅复制登记清册,进行登记。

借出的会计档案,会计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阅手续。

1、会计档案整理完毕后,可暂由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填制会计档案保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审批表,后面要附会计档案案卷目录(保管清册)。

2、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印出的凭证、帐簿、报表等要同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一并归档移交。

(包括:安装程序的光盘及数据磁盘)。

3、打印出的会计档案,应根据不同需要延续使用同一规格的纸张(如:账簿为A4纸,报表为A3纸),要使用档案局统一购买的封面装订。

会计档案移交审批手续,向接收单位办理移交工作。

会计档案整理方法

会计档案整理方法

会计档案整理方法
遵循行业标准《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分类表》,参照国家会计档案整理标准及规范要求,华电招标有限公司、华电物资有限公司会计档案整理方法如下:
一、分类
本公司会计档案共分为四类:
1类:报表(分类号为430);
2类:帐簿(分类号为431);
3类:凭证(分类号为433);
4类:其它(分类号为434)。

二、档号的编写
档号的编写由年度、分类号、案卷号组成,
例如:2003-430-005
三、保管期限
1、报表类:根据本公司案卷形成的内容划定保管期限,即年报均为永久,月报均为5年。

2、帐簿类。

本单位形成的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帐保管期限均为25年,明细帐、总帐、辅助帐簿保管期限均为15年。

固定资产卡片保管期限均为5年;
3、凭证类:本单位形成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均为1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帐单均为5年。

4、其它类:此类即财会人员形成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

保管期限为: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为永久;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为15年。

四、档案室上架的排列
会计档案整理完毕移放档案室上架时,要按照分类号、年度上架,并按照案卷顺序号从左到右有序排列。

五、移交工作
1、会计档案移交归档后,向本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纸质《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各一份,以备档案管理人员查询使用。

2、原始凭证(5公分盒装)案卷,只移交案卷目录一份。

会计帐务档案分类表及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1、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2、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移交单位负责人:接收单位负责人:移交单位经办人:接收单位经办人:移交时间:接收时间: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及单位各存一份。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填写说明1、顺序号:指会计档案案卷在本册案卷目录中顺次排列的序号。

2、类别:主要指会计档案的种类。

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

3、案卷题名:指会计档案案卷的具体名称。

如:会计账簿类的总账、现金日记账等。

4、起止日期:指案卷卷内最开始启用的时间到最后终止使用的时间。

如:。

5、凭证编号: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号。

6、卷内张数:主要指综合后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页数。

7、保管期限:指案卷封面上注明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有:永久、长期、25年、15年、10年、5年等。

8、已保管期限:指会计档案形成至移交时,已保管的期限。

9、备注:指用来说明个别案卷的某些特殊情况的记录。

如:卷内某页文件不清楚、残破、缺页漏张等,以示查阅或鉴定时特别注意。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1、单位负责人意见:2、监销人:(1)档案机构:(2)会计机构:(3)同级财政部门:(4)同级审计部门:(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须知一、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本院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医院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省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归档范围:
(1)报表:年度预、决算报表,月、季会计报表;(2)账簿:总账、各种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
(3)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
(4)其他:工资册、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历任会计一览表。

2、会计档案的调整和归纳:
(1)按照经济业务先后次序将凭证定期装订成册,并统一编号;
(2)会计档案装订要求规范整齐,装订时取消空白账页、金属物,裱糊破损页,按封面折叠大张页。

在装订线中孔背后结头处贴封签,装订人在封签边缘盖章或签字;
(3)每年编制一份《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即当年移交会计档案分类统计表;《历任会计人员一览表》,即本年度历任的主管会计、分类会计、出纳和单位负责人的姓名及历任起止时间;
(4)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于年度终了时按立卷、归档要求,把会计活动中形成的报表、账簿、凭证、工资册等装订成册,保存一年后于次年年底前向档案部门
移交。

3、会计档案保管、借阅:
(1)财务部门应对会计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方便查找,保证会计档案完整无缺;
(2)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一律不得外借。

会计档案的查阅不对个人开放,如确需查阅,必须由
相关部门查阅,但不得将原件抽出或借走。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 5年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 15年现金和银行日记账—— 25年固定资产卡片——报废后5年三、财务报告类月、季度财务报告—— 3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永久四、其他类会计移交清册—— 15年银行余额调节表、对账单——5年会计档案保管清册、销毁清册——永久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一、会计凭证类1、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10年2、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及其他凭证、农牧业税结算凭证——15年3、各种完税凭证和缴退库凭证——15年(缴款书存根联在销号后保管2年)二、会计账簿类1、日记账、总账、明细分类账、分户账、登记簿——15年2、税收日记账(总账)、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现金出纳账、银行存款账——25年3、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报废后5年三、财务报告类1、财政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决算)——永久2、国家金库年报(决算)、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103、财政总预算会计月、季度报表、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5年(所属单位报送保管2年)4、总预算会计旬报——3年(所属单位报送保管2年)5、税收会计报表——10年(电报保管1年,所属税务机关报送的保管3年)四、其他类1、会计移交清册——15年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销毁清册——永久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优点——由于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所以反映内容详细。

❖缺点——工作量大,不便于分工。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不大,经济业务简单的企业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优点——可以反映账户对应关系,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和记账凭证整理归类。

❖缺点——增加汇总记账凭证工作,工作量大。

会计档案整理办法

会计档案整理办法

会计档案整理办法一、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

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本单位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本单位的经费预算、财务收支计划、调资定级、财务制度,财务政策管理文件材料,纳入文书档案立卷,不纳入会计档案归档范围。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归入全宗卷。

二、会计档案的分类。

会计档案共分为四类,即:1、会计凭证类;2、会计账簿类;3、财务报告类;4、其他类(主要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以及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5——25)两种。

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主要有,本单位形成的财务决算报告、税收年报(决算)、财政总预算。

除上述外,其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均属定期保管。

详见《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附件1)。

已实现会计电算化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账簿、报表的,除以打印在纸介质上的账簿、报表为主要会计档案保存外,保存在其它介质上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也应作会计档案。

其保管期限与纸介质的同类档案相同。

对于因升级换版、新购而停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应作为会计档案永久保存。

四、会计档案的整理。

(一)会计凭证的整理。

凭证按月、按记账分类和编号顺序进行整理。

折叠整齐,加具凭证封面,装订成卷(每卷厚度不超过2.5厘米)。

(二)会计账簿整理。

按照账簿种类整理立卷。

具体方法是:1、订本账在原装订本正面贴上“会计帐簿封面”(购附件2);2、活页或卡片账页,先去掉空白页,并依次编定页号,再装订并贴上“会计帐簿封面”;3、账页较少,可先将保管期限相同的几种账簿依次排列,并统编页号,再用卷内目录写明每种账的名称、页号,最后装订并贴上“会计帐篷封面”。

4、封面项目及填写要求:封面设置单位名称、题名、保管期限、年度、案卷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还在为会计考试苦恼吗?今天给大家找来了经典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会计人员教育试题答案——考试科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单项选择题1 财务会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计划、总结、法规、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 )。

同时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有选择的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2 会计档案的来源主要是( )。

政府部门立档单位的管理部门立档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财经高校3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施行时间是( )。

1999年1月1日 20xx 年1月1日 1998年12月31日 1998年1月1日4 凡是具备单独会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这是会计档案特征中的( )。

连续性严密性多样性普遍性5 以会计核算组织机构为标准,对会计档案进行分类的方法是( )。

会计年度分类法会计形式分类法会计类型分类法会计机构分类法6 对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的部门是( )。

档案部门会计部门行政部门办公室7 会计凭证进行分开组卷的时间依据是( )。

按月组卷按年组卷没有特殊规定按季组卷8 会计账簿的组卷过程中,跨年使用的固定资产账,需要何时立卷( )。

建账第一年就立卷可以随时立卷归最后一年立卷每五年立卷一次9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如何处理( )。

由其他单位保管由原单位保管由其他单位和原单位共同保管由其他单位和原单位分别保管10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以下适当的做法是( )。

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会计机构人员拆封整理经办人员拆封整理档案机构人员拆封整理11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以( )。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由本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保管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暂由会计机构保管半年12 会计档案的排列方法中,形式——会计年度——保管期限排列法适用范围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2、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移交单位负责人:接收单位负责人:
移交单位经办人:接收单位经办人:
移交时间:接收时间:
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及单位各存一份。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填写说明
1、顺序号:指会计档案案卷在本册案卷目录中顺次排列的序号。

2、类别:主要指会计档案的种类。

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

3、案卷题名:指会计档案案卷的具体名称。

如:会计账簿类的总账、现金日记账等。

4、起止日期:指案卷卷内最开始启用的时间到最后终止使用的时间。

如:1996.1.1-1996.12.31。

5、凭证编号: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号。

6、卷内张数:主要指综合后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页数。

7、保管期限:指案卷封面上注明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有:永久、长期、25年、15年、10年、5年等。

8、已保管期限:指会计档案形成至移交时,已保管的期限。

9、备注:指用来说明个别案卷的某些特殊情况的记录。

如:卷内某页文件不清楚、残破、缺页漏张等,以示查阅或鉴定时特别注意。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2、监销人:(1)档案机构:(2)会计机构:
(3)同级财政部门:(4)同级审计部门:
(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须知
一、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二、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三、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
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四、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五、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产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有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七、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

八、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九、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十、会计档案的交接
会计档案的交接,指的是会计文件材料及档案保管者发生变化时的移交和接收。

这是会计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办理好会计档案的交接,有利于明确责任,便于查找利用。

通常,会计档案材料的交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计工作人员因调动或者其它原因需要长期离职的,要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

办理交接手续时,要由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负责监交,移交人应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编造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现金、有价证券、印章等,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说明。

不能把会计档案“包扎成捆,自负其责”;接替人也不能“另起炉灶,重新立账”。

应根据移交人所造清册逐一清点核对,交接双方认为确无问题时,方可在交接清单上签名或盖章。

交接清单一般一式三份,分别由移交人、接办人和财会部门保管。

2、会计部门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会计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档案部门应按照会计案卷目录或移交清册一一核对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盖章。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及单位各存一份。

3、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4、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
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尚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5、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由原各单位保管。

6、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以上各种情况的会计档案移交,交接双方都必须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交接时,移交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双方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盖章。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及单位各存一份。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格式如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