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料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第六章固体的磁性

第六章固体的磁性
当M1-O-M2是180度,超交 换作用最强。随角度变小超 交换减弱,当90度夹角时, 相互作用倾向变为正值。
6.5 铁磁性
铁磁性
短程磁有序
磁畴内磁矩的定向排列 注:当T>Tc (居里点)时,热运动破坏了自旋间的交换作用,呈磁无序状态
6.5 铁磁性
磁畴的大小和分布
1. 静磁能和畴壁能的共同作用下 磁畴不能发展成无限大 未磁化的磁体M =0,不显磁性 表面磁场线被磁畴屏蔽
6.2 原子的磁性
角动量L-S耦合举例
S ———— ———— L- S
S
m
3
2Biblioteka 1 0 -1
-2
-3
L+S
J=L-S
µ=µL-µs
J=L+S
µ=µL+µs
6.2 原子的磁性
原子的有效磁矩及朗德g因子
6.8 磁性材料应用举例之一-磁记录
垂直记录
考试重点
分离变量方法,单电子近似,谐阵子能量(一维、三维) 倒易点阵,Bragg方程,布里渊区 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声学和光学振动,声子,德拜模型,
态密度,晶体导热 金属的费米面,态密度,接触势差,电子的速度,周期性边
界条件 能带的物理意义及起源分析,Bloch定理的物理解释及能带
磁性材料及磁性的研究历史
20世纪后
1907年 P.Weiss的磁畴和分子场假说 1919年 巴克豪森效应 1928年 海森堡模型,用量子力学解释分子场起源 1931年 Bitter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磁畴 1933年 加藤与武井发现含Co的永磁铁氧体 1935年 荷兰Snoek发明软磁铁氧体 1935年 Landau和Lifshitz考虑退磁场, 理论上预言了磁畴结构 1946年 Bioembergen发现NMR效应 1948年 Neel建立亚铁磁理论 1957年 RKKY相互作用的建立 1958年 Mössbauer效应的发现 1965年 Mader和Nowick制备了CoP铁磁非晶态合金 1970年 SmCo5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1984年 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Sagawa(佐川) 1986年 高温超导体,Bednortz-muller 1988年 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M.N.Baibich 1994年 CMR庞磁电阻的发现,Jin等LaCaMnO3 2019年 隧道磁电阻TMR的发现,T.Miyazaki

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料.ppt

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料.ppt
3 超导体抗磁性 许多金属在其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以下时呈现 超导性,具有超导体完全抗磁性,这相当于其磁化率χ=-1.
(二)物质磁性的普遍性
物质磁性的普遍性首先表现在它无处不在: (1)物质的各种形态,无论是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高密度态 和反物质态都会具有磁性; (2)物质的各个层次,无论是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和基础粒子等都会 具有磁性。 (3)无限广袤的宇宙,无论是各个天体,还是星际空间都存在着或强或弱 的磁场。例如:地球磁场强度约为240A/m,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约为80A/m,而 中子星的磁场强度高达1013-1014A/m。 物质的磁性的普遍性还表现在磁性与物质的其他属性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并构成多种多样的耦合效应和双重(多重)效应(例如磁电效应、磁光效应、磁 声效应和磁热效应等)。这些效应既是了解物质结构和性能关系的重要途径,又 是发展各种应用技术和功能器件(例如磁光存储技术、磁记录技术和霍尔器件等) 的基础。
Ni2+
O2-
Ni2+
图6.5 超交换作用
Pz轨道
dz2轨道
Ni2+离子有8个d电子,在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只有其中2个电子为成单 状态,它们占据八面体晶体场中的eg轨道(dz2和dx2-y2)。
这些轨道是平行于晶胞轴取向的,因此指向毗邻的氧负离子O2-。Ni2+离
子的eg轨道上的未成对电子能与O2-离子p电子进行磁耦合,耦合过程发生电 子从Ni2+离子的eg轨道跃迁到O2-离子的p轨道。这样,每个O2-离子的p轨道上 就有2个反平行耦合的电子。所以,NiO晶体中允许直链耦合发生,总结果
(三)物质磁性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1. 电子交换作用 原子磁矩为零的物质具有抗磁性(Diamagnetism)。原子内具有未 成对的电子使得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是物质磁性的必要条件。但是, 由于近邻原子共用电子(交换电子)所引起的静电作用,及交换作用可 以影响物质的磁性。交换作用所产生能量,通常用A表示,称作交换能, 因其以波函数的积分形式出现,也称作交换积分。它取决于近邻原子未 填满的电子壳层相互靠近的程度,并决定了原子磁矩的排列方式和物质 的基本磁性。一般地: 当A大于零时,交换作用使得相邻原子磁矩平行排列,产生铁磁性 (Iferromagnetism)。 当A小于零时,交换作用使得相邻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产生反铁磁 性(Antiferromagnetism)。 当原子间距离足够大时,A值很小时,交换作用已不足于克服热运动 的干扰,使得原子磁矩随机取向排列,于是产生顺磁性(Paramagnetism)

磁性材料高中物理教案设计及讲解

磁性材料高中物理教案设计及讲解

磁性材料高中物理教案设计及讲解磁性材料-高中物理教案设计及讲解一、课程目标1.认识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和磁性现象的产生机理。

3.掌握磁性材料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和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

二、课程内容1. 磁性材料的概念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简单介绍磁性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

2. 电子和磁性的关系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展示电子和磁性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电子运动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磁性材料和磁场的作用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磁性材料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了解不同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

4. 磁性材料的应用通过案例和实际应用展示,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更加直观地认识磁性材料的概念和应用。

2. 实验和模拟实验在教学中设置实验或模拟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和表现,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

3. 案例和应用通过案例和实际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磁性材料的功能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示范讲授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磁性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 互动探究法教师通过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电子和磁性的关系、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和不同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

3. 讨论交流法在案例和实际应用的展示环节中,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深入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评估1. 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对磁性材料的特性和磁性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磁性材料与器件是一门介绍磁性材料的基本原理、性质和应用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磁性材料与器件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磁性材料与器件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前置课程:材料学基础、电磁学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掌握磁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测量方法;3.理解磁性材料的磁学特性,包括磁滞回线、磁导率等;4.熟悉常见的磁性材料应用及其制备工艺;5.能够设计和优化磁性材料器件;6.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周:引言与磁性材料概述-课程介绍-磁性材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第二周:磁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测量-磁场的测量方法-磁化曲线的测量与分析-磁导率的测量与计算第三周:磁性材料的磁学特性-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密度的关系-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定义和计算-磁滞回线与磁滞损耗第四周:常见磁性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软磁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硬磁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磁存储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第五周:磁性材料器件的制备工艺-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磁性材料的制备工艺-磁性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第六周:磁性材料的器件设计与优化-磁性材料在传感器和电机中的应用-磁性材料器件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磁性材料器件的性能测试和评估第七周:磁性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新型磁性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性能-磁性现象与自旋电子学的关系-磁性材料在能源和信息存储中的应用课程组织形式:1.讲授课:通过PPT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2.实验课: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磁性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器件制备。

3.讨论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学习材料中的问题和案例。

4.课程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对磁性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磁性材料学》芮琳2.《现代磁性材料与磁性器件》杨荇辉参考书目:1.《磁性材料与磁性现象》张继德2.《磁学基础》钟守武3.《材料科学基础》周建民评价与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

第六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六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2012-10-25 10
5、亚铁磁体 • μr>>1,χ>0。 • 它是反铁磁体的一个变种,其内部的原子磁 矩之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只是两种相 反平行排列的磁矩大小不同,导致了一定的 自发磁化。所以在外加磁场中的表现与铁磁 体相似。 • 亚铁磁体多为金属氧化物。Χ比铁磁体小。 • 例如:铁氧体(磁铁矿,Fe3O4)、V、Cr、 Mn、Fe、Co等与O、S、Te、P、As、Sb 等的化合物,钕铁硼磁体,稀土与金属间的
2012-10-25 24
三、正离子的顺磁性 • 正原子的顺磁性来源于原子的固有磁矩。 • 原子的固有磁矩就是电子轨道磁矩和电子自旋磁矩的 矢量和,又称本征磁矩,Pm。 • 如果原子中所有电子壳层都是填满的,由于形成一个 球形对称的集体,则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各自相 抵消,Pm=0,不产生顺磁性。 • 因此,产生顺磁性的条件就是: Pm≠0。在如下情况下, Pm≠0: 1. 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或点阵缺陷; 2. 内壳层未被填满的原子或离子。如过渡族金属(d壳层 没有填满电子)和稀土金属(f壳层未填满电子)。
2012-10-25 25
• 在B0=0时,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各原子的磁矩倾 向于混乱分布,此时原子的动能Ek∝kT。对外表 现出宏观磁特性H’=0。 • 当加上外加磁场时,外磁场要使原子磁矩Pm与 B0的夹角θ 减小。使原子磁矩转向外加磁场方向。 • 当外磁场逐渐增加到使能量U=-PmB0cosθ 的减 少能补偿热运动能量时,原子磁矩就一致排列了。 此时有kT=PmB0。
2
rj
22
2012-10-25
则可得:
2

Ne 0
2
6m

j1
z
rj

材料物理性能-第6章-磁学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第6章-磁学性能
1) 正常顺磁体,其 随温度变化符合 l/T关系,
如,金属铂、钯、奥氏体不锈钢、稀土金属等。
2) 与温度无关的顺磁体,例如锂、钠、钾、铷
等金属。
铁磁体 在较弱的磁场作用下,就能产生很大的磁化强度。
是很大的正数,且与外磁场呈非线性关系变化。
具体金属有铁、钴、镍等。 铁磁体在温度高于某临界温度后变成顺磁体。 此临界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常用Tc表示。
式中 m 称为磁化率。
2. 磁学物理量和电学物理量的对比记忆
一、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子、分子、 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移动,但它们 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 对位移并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设铁磁体原来的尺寸为l0 ,放在磁场中磁化时,其尺寸变 为 l ,长度的相对变化为,
原子的磁矩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磁性能 原子的磁矩
原子的磁矩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磁性能 原子的磁矩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磁性能 原子的磁矩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磁性能
抗磁性来源 理论研究证明,在外磁场作用下,一个电子的轨
道运动和自旋运动以及原子核的自旋运动都会发生变 化,产生一附加磁矩m。
二、磁化:是指在物质中形成了成对的N、S磁极。
三、电荷——磁极,电荷量——磁极强度
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个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表达式 相似。所不同的是公式中一个有真空介电常数o ,一个为真 空磁导率 o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 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 形成一个偶极子
E -q
电偶极矩 :=ql

材料化学导论第6章-固体的磁性和磁性材料.

材料化学导论第6章-固体的磁性和磁性材料.

96第6章 固体的磁性和磁性材料§6.1 固体的磁性质及磁学基本概念6.1.1 固体的磁性质某些无机固体并不像其他所有物质那样表现出抗磁性(Diamaganetism ),而是呈现出磁效应。

这些无机固体往往是以存在不成对电子为特征的,这些不成对电子又常常是处在金属阳离子中。

因此,磁行为主要限制在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上。

它们中许多金属原子具有不成对的d 和f 电子,就可能具有某些磁效应。

我们知道,电子有自旋,形成自旋磁矩。

在不同的原子中,不成对电子可以随机取向,此时材料就是顺磁的(Paramagnetic );如果不成对的电子平行地排成一列,材料就有净的磁矩,这是材料是铁磁性的(iferromagnetic );相反,不成对电子反平行排列,总磁矩为零,材料就呈现反铁磁性为(Antiferromagnetic );如果自旋子虽是反平行排列,但两种取向的数量不同,会产生净的磁矩,材料就具有亚铁磁性(Ferrimagnetic )。

图6.1就说明这些情形。

(b)(d)(c)图6.1 成单电子自旋取向和材料的磁性a 抗磁性b 铁磁性c 反铁磁性d 亚铁磁性磁性材料广泛地应用在电器、电声、磁记录和信息存储各方面,可以说,现代社会离不开磁性材料。

6.1.2 磁学基本概念1.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97首先,我们讨论不同材料在磁场中的行为。

如果磁场强度为H ,样品单位体积的磁矩为I ,那么样品的磁力线密度,即所谓磁通量 (Magnetic induction )B 为:B = H + 4πI 6.1.1导磁率(Permeability )P 和磁化率(Susceptinity )K 定义为: P = HB = 1 + 4πK 6.1.2 K = HI 6.1.3 摩尔磁化率χ为χ= dM κ 6.1.4 式中M 是分子量,d 式样品密度。

根据、K 、χ及其与温度和磁场的依赖关系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磁行为,这总结在表6.1中。

《磁性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Magnetic Material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材料结构与物性、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学教材:严密,《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我系本科学生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

主要从电子结构及晶体结构两个层次探讨磁学基础理论和磁性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检测。

第一部分阐述磁学和材料磁性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包括原子磁矩和各种磁性、磁性材料中的基本现象、磁畴结构、技术磁化和动态磁化理论等。

第二部分阐述主要门类的磁性材料,包括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性液体等,既有已广泛应用的材料,也有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有望在将来获得重要应用的磁性材料。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材料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从事磁性材料研制、生产和应用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磁学基础知识(4学时)1.1静磁现象(2学时)(1)了解静磁现象定义;(2)理解磁矩、磁化强度M、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磁化率和磁导率、退磁场、静磁能的基本概念;(3)掌握静磁现象的原理;重点:对静磁现象有基本的认识。

难点:理解静磁现象的原理。

1.2材料的磁化(1学时)(1)了解磁性材料对外磁场的响应特性;(2)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定义;(3)掌握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影响因素;重点: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定义;1.3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1学时)(1)了解物质磁性和各种磁性材料的分类;(2)理解常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3)掌握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特点;重点:理解常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第2章物质的磁性(4学时)2.1原子磁矩(1学时)(1)了解原子磁矩的来源;(2)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掌握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和原子磁矩的原理;重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教案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教案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3. 能够描述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

二、教学重点:1. 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分类;2.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磁性材料的应用;2. 磁场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内容:1. 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3.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磁性材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磁性材料的兴趣。

2. 学习:介绍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铁类材料、合金材料和氧化物材料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各类磁性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课时: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1. 复习: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习:介绍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包括磁性强度、磁导率和磁化曲线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1. 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磁性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2. 学习:介绍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包括安培法则、毕奥-萨伐特定律和洛伦兹力等。

3. 练习: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磁场的作用原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六、教学反思:1. 学生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比较容易,但需要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2. 学生掌握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原理需要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进行深入学习,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课堂教案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课堂教案

高中物理《磁性材料》课堂教案精编本课堂教案的主题是「磁性材料」,旨在通过对磁铁、钢等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磁性特性,并深入学习其应用。

一、导入1.1 磁性材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磁性材料,如磁铁、电视机的扬声器、计算机硬盘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磁性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以下知识点:1)什么是磁性材料?2)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磁性材料的应用。

二、讲述2.1 什么是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磁性的物质,通常包括铁、钴、镍等金属,以及一些化合物。

磁性材料具有磁性,即它们吸引铁、镍等磁性物质。

这种吸引力是由于磁性材料内部的磁矩引力作用的结果。

2.2 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磁性材料通常分为铁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和反磁性材料。

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包括铁、钴、镍等金属。

这些金属的磁矩很强,而且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磁畴。

它们可以通过磁场加强磁性。

当把铁磁性材料放在磁场中时,它们会形成一个磁畴,磁畴中的磁矩方向相同。

当撤去磁场时,这些磁畴仍然保持一定的磁性。

顺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包括铝、铬、钴、镍等金属和一些离子。

它们的磁矩很小,比铁磁性材料小很多,因此需要一个强的磁场才能使其磁化。

反磁性材料:反磁性材料包括铜、银等金属。

它们的磁矩与外磁场相反,因此在磁场中表现出类似于磁阻尼的反应。

2.3 磁性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1)磁铁:磁铁是最常见的磁性材料之一,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电子设备,如扬声器、电机。

2)计算机硬盘:计算机硬盘中有许多磁性材料。

这些材料被用来存储数据。

当读取数据时,计算机就可以在磁盘上找到这些数据。

3)电视机的扬声器:电视机的扬声器也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工作的设备。

扬声器内部有一枚磁性材料和一个振膜。

当电流通过磁性材料时,它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与扬声器中的振膜交互作用,产生声音。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磁性材料的概念、分类和特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固体的磁学性质与磁性材料

固体的磁学性质与磁性材料

固体的磁学性质与磁性材料磁学是物质的磁性质以及磁场产生和作用的研究。

固体材料在磁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磁性行为。

本文将探讨固体材料的磁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磁性材料。

1. 磁化与磁导率固体的磁性可通过磁化和磁导率来研究。

磁化是物质在外磁场下自发产生的磁矩。

它可以通过磁化强度(磁化矢量除以体积)来描述。

磁导率是物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

它是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比值。

不同材料的磁导率会受到温度、压力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

2. 常见的磁性材料许多固体材料具有磁性,包括铁、镍、钴等。

这些材料可以被进一步分类为铁磁材料、顺磁材料和反磁材料。

- 铁磁材料:铁磁材料在外磁场下会产生自发磁化。

它们表现出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的特性。

铁和镍是典型的铁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等领域。

- 顺磁材料:顺磁材料在外磁场下的磁化是非自发性的。

它们的磁矩与外磁场方向一致,但强度较弱。

铝、铜等材料可以被归类为顺磁材料。

- 反磁材料:反磁材料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磁矩的减弱。

它们的磁矩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但强度较弱。

锰和铬是典型的反磁材料。

3. 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固体材料的磁化行为可以通过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来描述。

磁化曲线显示了材料磁矩随外磁场的变化关系。

磁滞回线则显示了在逐渐增大和减小外磁场时材料磁矩的变化情况。

这些曲线对于研究材料的磁性以及用于磁记录和储存等应用非常重要。

4. 磁各向异性与磁畴结构固体材料的磁性可以受到磁各向异性和磁畴结构的影响。

磁各向异性是指材料对磁场响应的方向依赖性。

例如,铁磁材料通常具有磁各向异性,其磁矩相对于晶体结构的某个特定方向具有偏好性。

磁畴结构是指在磁性材料中由于相邻磁畴的耦合而形成的一种有序结构。

5. 磁性材料的应用磁性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铁磁材料被用于制造电磁铁和传感器,顺磁材料则用于磁共振成像和磁性储存。

磁性材料还在信息技术、医疗设备和能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固体的磁导性与磁阻性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固体的磁导性与磁阻性
温度传感器
利用铁磁性材料的居里点与温度的 关系,制造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 和控制温度。
05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准备及安全注意事项
01
02
实验器材:磁铁、铁片 、铜片、铝片、塑料片 、木片、纸片等不同材 料样品,测量磁场的仪 器(如高斯计),电子 天平,直尺,实验数据 记录表等。
安全注意事项
霍尔效应原理
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使得粒子在导体两侧 聚集形成电势差。
霍尔效应的应用
测量磁场、制作霍尔元件及传感器等。
自旋电子学前沿研究领域介绍
1 2
自旋电子学定义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电子自旋属性进行信 息存储、传递和处理的科学。
自旋电子学的研究内容
自旋极化、自旋输运、自旋弛豫等。
感谢您的观看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NKS
对于实验数据可以进行平均值、标准 差等统计处理,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数 据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对数据进 行图形化处理,如绘制柱状图、折线 图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比较不 同材料的磁导率和磁阻大小,并探讨 其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例如, 可以分析哪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 或较低的磁阻,以及这些特性在实际 应用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结合理 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磁导性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磁导性的单位是亨利/米(H/m)。常用单位还有麦克斯韦/ 厘米(Mx/cm)等。
影响磁导性因素
材料成分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导性。一 般来说,铁磁性材料(如铁、钴 、镍等)具有较高的磁导性,而 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的磁导
性较低。
温度
温度对材料的磁导性有很大影响 。对于铁磁性材料,随着温度的 升高,其磁导性会逐渐降低,直 至达到居里点,此时材料由铁磁

固体物理课件第6章固体的磁性和超导电性

固体物理课件第6章固体的磁性和超导电性

6-3 磁电阻效应
材料磁化状态的变化会导致电阻值改变,称为磁电阻效 应。 1856年,W. Thomson首先在铁磁材料中发现各向异性磁 电阻(AMR)效应; 1979年,IBM利用AMR效应制备薄膜磁头,取代感应式磁 头,提高磁盘记录密度数十倍; 1988年法国物理学家费尔(A. Fert)和德国物理学家格林贝 格(P. Grü nberg)分别独立发现巨磁阻(GMR)效应(非常弱 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磁性材料发生非常显著的电阻变 化),并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IBM制作出GMR效应磁头,再次将硬盘记录密度 提高上百倍; 目前,利用隧穿磁电阻(TMR)效应制作的读出磁头已实现 了硬盘单张3.5英寸磁碟1TB容量的商业化应用。
p=g√(s(s+1))计算值
实验值
3d4: 3d5: Mn3+, Mn2+, Cr2+ Fe3+
3d6: Fe2+
3d7: Co2+
3d8: NiLeabharlann +3d9: Cu2+
过渡金属离子的两个4s电子被电离,未满的3d壳层暴露在 最外面,直接受到其他原子的影响,其轨道运动常被破坏, 导致轨道角动量发生“猝灭”,只剩下自旋角动量。
迈斯纳效应说明超导体是完全抗磁体
6-4 与理想导体的区别
若建立当温度低于某值时仅仅是电阻为零、电导趋于无穷 大的“理想导体” 模型,则可发现,在外磁场作用下将理 想导体降温至电阻为零的状态再撤去外磁场,则理想导体 中仍保留同样大小的磁通量,这和超导体实验现象不符。
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独立于电阻为零之外的基本特性!
6-5 超导电材料
常规超导元素、合金和 化合物

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料

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料

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其中金属离子 具 有几种不同的亚点阵晶格,因相邻的亚点阵晶格相距太远,因此在其格 点的金属离子之间不能直接发生交换作用,但可以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 氧原子间接发生交换作用,或称超交换作用(Superexchange)。
我们以NiO为例来讨论自旋耦合如何产生反铁磁性,也就是所谓超交 换作用(Superedchange)。图6.5示意这种超交换作用。
6.1.1 固体的磁性质
(一)物质磁性的来源
物理学原理:任何带电体的运动都必然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
电动力学定律:一个环形电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磁矩,即它在磁场中
行为像个磁性偶极子。
设环形电流的强度为I(A),它所包围的面积为A(m2),则该环流的
磁矩为:
m=I*A(A m3)
m
I( A) A(m2)
MS
Q型
0
TC
T
铁磁性原子磁矩排列方式及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2)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在亚铁磁性物质中,金属原子所占据的点阵格点可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亚点阵。同一种亚点阵上的原子磁矩皆互相平行排列,但不同亚点阵间存 在着原子磁矩的反平行排列。由于磁矩反平行排列的亚点阵上原子磁矩的数 量和(或)大小各不相同,因而相加的结果仍表现为不等于零的自发磁化强 度MS。某些铁氧体属于这一类磁性。由于每种亚点阵的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 变化的规律彼此不同,因而相加后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具有不 同于铁磁性的各种特殊形状,可以分为P型、R型和N型,也有与铁磁性相同 的Q型。其中N型在T=TCOM时,MS=0,表示反平行排列的亚点阵的磁矩在此 温度下互相抵消, TCOM叫抵消点。
造成毗邻的镍离子和氧离子相间排列,并且是反平行耦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氧体磁性材料具有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其中金属离子 具 有几种不同的亚点阵晶格,因相邻的亚点阵晶格相距太远,因此在其格 点的金属离子之间不能直接发生交换作用,但可以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 氧原子间接发生交换作用,或称超交换作用(Superexchange)。
我们以NiO为例来讨论自旋耦合如何产生反铁磁性,也就是所谓超交 换作用(Superedchange)。图6.5示意这种超交换作用。
(1)铁磁型(ferromagnetism) 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的排列为方向一致的整齐排列,随着温度的 升高,这种排列受热扰动的影响而愈加紊乱,同时物质的自发磁化强度 也愈来愈小。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TC(居里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 物质由铁磁型转变为顺磁性。大部分强磁性金属和合金属于这种磁性。
3 超导体抗磁性 许多金属在其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以下时呈现 超导性,具有超导体完全抗磁性,这相当于其磁化率χ=-1.
3.顺磁性 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不等于零的磁矩,并在外磁场作用下沿轴向排列 时便产生顺磁性。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χ为正值,数值亦很小,约为10-3-106,所以是一种弱磁性。顺磁性也可以分为三类: (1)郎之万(Langevin)顺磁性 包括O2和N2气体、三价Pt和Pd、稀 土元素,许多金属盐以及居里温度以上的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
θ
斜率C T(K)
图6.3 χ-1~T的关系图
(2) 泡利(Pauli)顺磁性 典型代表物为碱金属,它们的磁化率相对较前一种为低,并且其 值几乎不随温度变化。 (3)超顺磁性 在常态下为铁磁性的物质,当呈现为极微细的粒子时则表现为超 顺磁性。此时粒子的自发极化本身作热运动,产生郎之万磁性行为, 初始磁化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4 强磁性 在强磁性物质中,原子间的交换作用使得原子磁矩保持有秩序地 排列,即产生所谓自发磁化。原子磁矩方向排列规律一致的自发磁化 区域叫做磁畴。该区域的磁化强度称为自发磁化强度,它也是宏观物 质的极限磁化强度,即饱和磁化强度,通常用符号Ms表示。强磁性物 质的磁化率χ值是很大的正值,并且易于在外磁场作用下达到饱和磁化。 强磁性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抗磁性物质的分类
根据抗磁性物质χ值的大小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可将抗磁性物质分 为三种类型:
1 弱抗磁性 例如惰性气体、金属铜、锌、银、金、汞等和大量 的有机化合物,磁化率极低,约为-10-6,并基本与温度无关;
2 反常抗磁性 例如金属铋、镓、碲、石墨以及γ-铜锌合金,其 磁化率较前者约大10-100倍,Bi的磁化率χ比较反常,是场强H的周 期函数,并强烈与温度有关;
这些物质的原子磁矩可自由地进行 热振动,它们的χ值与温度有关,并服 从居里(Curie)定律:χ=C/T
或者居里-外斯(Curie-Weiss)定 律:
χ=C/(T+θ) 式中:C—居里常数(K),T—绝 对温度(K), θ—外斯常数,可大于 或小于零(K)
χ
居里-外斯(Curie-Weiss)
居里(Curie)定律
造成毗邻的镍离子和氧离子相间排列,并且是反平行耦合的。
(a)
(b)
(c)
(d)
图6.1 成单电子自旋取向和材料的磁性 a 抗磁性 b 铁磁性c 反铁磁性 d 亚铁磁性
2. 抗磁性 拉莫尔进动 在外磁场作用下,原子内的电子轨道将绕着场向进动 (称作拉莫尔进动),并因此获得附加的角速度和微观环形电流,同时 也得到了附加的磁矩。 按照楞次定律:该环形电流所产生的磁矩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由此而 产生的物质磁性称作抗磁性。它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物质中,但只有原 子核磁矩为零的物质才可能在宏观上表现出来,并称这种物质为抗磁性 物质。在另外一些物质中,这种磁性往往被更强的其他磁性所掩盖。 如上所述,在外磁场作用下,原子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感生磁矩, 原子磁矩叠加的结果使得宏观物质也产生了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 如果外磁场强度为H(A/m),宏观物质单位体积的磁矩叫磁化强度I (A/m),那么,它与外磁场强度H之比叫做磁化率,通常用K表示,即 K=I/H ,显然,由于抗磁性物质的I与H的方向相反,所以K为负值。 它的大小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因抗磁性物质的类型不同而不同。还可以将K 表示为摩尔磁化率χ, χ=KM/d 式中 M是物质的分子量,d为物质样品的密度。
MS
Q型0TC NhomakorabeaT
铁磁性原子磁矩排列方式及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2)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在亚铁磁性物质中,金属原子所占据的点阵格点可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亚点阵。同一种亚点阵上的原子磁矩皆互相平行排列,但不同亚点阵间存 在着原子磁矩的反平行排列。由于磁矩反平行排列的亚点阵上原子磁矩的数 量和(或)大小各不相同,因而相加的结果仍表现为不等于零的自发磁化强 度MS。某些铁氧体属于这一类磁性。由于每种亚点阵的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 变化的规律彼此不同,因而相加后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具有不 同于铁磁性的各种特殊形状,可以分为P型、R型和N型,也有与铁磁性相同 的Q型。其中N型在T=TCOM时,MS=0,表示反平行排列的亚点阵的磁矩在此 温度下互相抵消, TCOM叫抵消点。
Ni2+
O2-
Ni2+
图6.5 超交换作用
Pz轨 道
dz2轨 道
Ni2+离子有8个d电子,在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只有其中2个电子为成单
状态,它们占据八面体晶体场中的eg轨道(dz2和dx2-y2)。
这些轨道是平行于晶胞轴取向的,因此指向毗邻的氧负离子O2-。Ni2+离
子的eg轨道上的未成对电子能与O2-离子p电子进行磁耦合,耦合过程发生电 子从Ni2+离子的eg轨道跃迁到O2-离子的p轨道。这样,每个O2-离子的p轨道上 就有2个反平行耦合的电子。所以,NiO晶体中允许直链耦合发生,总结果
第6章固体的磁学性质和磁性材 料
(三)物质磁性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1. 电子交换作用 原子磁矩为零的物质具有抗磁性(Diamagnetism)。原子内具有未 成对的电子使得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是物质磁性的必要条件。但是, 由于近邻原子共用电子(交换电子)所引起的静电作用,及交换作用可 以影响物质的磁性。交换作用所产生能量,通常用A表示,称作交换能, 因其以波函数的积分形式出现,也称作交换积分。它取决于近邻原子未 填满的电子壳层相互靠近的程度,并决定了原子磁矩的排列方式和物质 的基本磁性。一般地: 当A大于零时,交换作用使得相邻原子磁矩平行排列,产生铁磁性 (Iferromagnetism)。 当A小于零时,交换作用使得相邻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产生反铁磁 性(Antiferromagnetism)。 当原子间距离足够大时,A值很小时,交换作用已不足于克服热运动 的干扰,使得原子磁矩随机取向排列,于是产生顺磁性(Paramagnet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