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早在隋唐之际,广州的西部地区就为中外商贾聚居之地。在蕃坊一带,众多各国商人"列肆而市",已经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与聚居区。从那时起,便开始推行较为自由的市场和贸易制度,同时完备的服务业也都体现出多彩的风貌,城市商业文化之传统相当久远。到宋、元二代,广州市舶贸易得到持续发展,许多异域文化不断渗入。由于本地南越族文化能够吸纳自中原迁入本地的汉族文化,所形成的广府文化形态也得到自身更新和发展。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随着人员交流往来的增多也影响到广府系地区和广州的文化与风俗。这时的市民文化也在经济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作用下趋于多层次化和多样化,反映出广州商业社会的开放式性格的一面。明代广州城内商业仍旧十分发达,商品丰富、人口密集,城南、城西是最繁华之地,城中众多富贾巨商居住于此,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与住宅混合住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闽、浙、江三地海关,唯留广州粤海关对外通商,即实行"一口通商",并委托建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十三行"协助管理广州海关的对外贸易事务。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广州的贸易发展,并为十三行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城市经济和空间环境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此后的约150多年时间里,广州的商业贸易得天独厚的地位得到高度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恰值此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炮术、物理学、医学、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西方的传教士们先后带入我国,其中大部分学科登陆我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使广州社会文化进一步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意识也相继涌入,令人们眼界大开。广州西关地区的发展同以上这些历史背景相关联。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拓宽。清代中期至民初,城区建设逐步突破原有旧城范围,向东西开拓。1921年2月15日公布实施《广州市暂行条例》,使广州市城市现代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使广州原有的城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广州市的西关地区,是指今荔湾区的人民路以西,六二三路以北,荔湾湖以东的区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称城西太平门外为"西关"。当时该地大部分还是农村。由于内城区已满足不了商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光绪中叶的数十年间,绅士、富豪、商贾相继在西门外的太平街至泮塘一带大面积的置地建宅,此应为西关大规模建设之始。一方面这里为低缓的丘陵地带,另一方面,又毗邻十八甫、十三行商业区及沙面地区,建造居住区便于经商和手工业加工、生产。加之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更成为适合于居住的好地方。西关地区由于进出口贸易及与内地的商业发展,手工业、商业人口不断增加,对住宅建筑的需求也急剧增多,进而形成了很多较为完整的"特色住宅"区,如开建于1862~1882年的宝华区,多宝区及宝源区等地。民国初年,广州西关的商业文化和城市经济进入成熟和平稳发展时期,而此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吸收西洋文化而融入自身传统的时期。现存西关建筑真实地反映出本地文化的发展痕迹,代表着广州本地建筑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特独形式,也反映出地方建筑形式发生突变的历史。民国时期的特色住宅建筑,一般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方面大体上仍保持古式大屋型民居的一套格局和法则,但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营造方式的近代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如楼层出现了悬挑阳台,建筑的立面出现西洋古典样式的柱式檐口与窗门的装饰线角等等。西关传统住宅的基本类型与特征荔湾区西关传统住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清晚期广州旧民居,即通常所讲的"西关大屋"。其平面布局是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的"三间两廊"式多单位纵向组合的基础上,吸取苏州等地大宅中的厅、堂布局演变而来。它的平面沿纵深方向排布、左右对称地布置若干进房及天井、楼梯间、厨房等。在建筑物主体的外侧设有"青云巷"(也称冷巷),作为生活活动和出入之用,也能够满足辅助功能。正间以厅堂为主,中轴线明确而严整,沿轴线布置门廊--门官厅(门厅)--轿厅(茶厅)--正厅("神厅"或大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尾房等。这种格局适合于封建大家族聚族而居,而且功能分区明确,内外界线严明,显示出主人的身份。这种格局还反映当时居民生活形态。2、除上述西关大屋之外,还有一种"五边过"特大型住宅,它在屋旁、

屋后附建有花园、亭阁和水榭等。其平面有五个开间,规模较大。但广州目前已无实物存在。

3、相对狭小的中、小型民居--竹筒屋住宅类型的简化样式。其建筑的进数不大,开间亦少,一般为一开间或两开间,平面同大屋相类似,我们今天所见广州荔湾区特色住宅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此类。

4、平面格局为传统住宅竹筒屋的形式,而立面为中西合璧式样的中、小型特色住宅。多为一~二开间,有的另辟一偏门,其内设上至二、三层的狭窄楼梯间,内部也有多层次进深。立面为青砖脚,即外墙贴水磨大青砖;基脚为花岗岩墙裙,门套及窗套也为花岗岩。上面二层阳台或出挑或与立面墙基本平齐,阳台栏杆的样式丰富多变。在檐口部分用牛腿或叠涩,支撑出挑不大的檐板,已有不少建筑已经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木构与钢筋混凝结构相组合。

5、完全西式风格的近代住宅。它的规模大,单栋,二~三层。外墙面用红砖或水刷石。在街区的布置上,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建筑都紧密排列,单体向纵深发展,横向只占较少的沿街面宽。所形成的小街坊虽然较为狭窄,但是其空间亲切、尺度宜人。它的特色在于追求自由而实用的聚合形式,同时又受到商业氛围的烘托。该地区传统住宅的建设布局有以下特点:整体相联,成片建造。大格局相类似,但局部和单体又不尽相同,细部形式各具特色。建筑规模不大,多为二、三层高,面宽窄而进深大,尺度宜人。装饰在简单中求变、求异,虽同具一定的模式,但细部处理上又是千变万化。街道空间狭窄而深长,宽度一般在4~5米左右。其内道路铺砌条石,建有较完整的排水管道系统。各家多在门前种树木,或者摆放盆栽花卉,对建筑内的居民家庭内部来说街巷又是一处相对开放的公共环境。在阳台、檐口及屋面多种植花草方式使其趋向于自然化。而且在结构方式、构造方法,用材选料等方面体现出务实的追求。建筑布局聚集的紧凑性,可促使建筑群落的小气候形成,还为安全防范带来方便,也增强了社区人居环境的亲和力,使"居"融入社会空间,住宅对城市空间的拥有状态大体呈现一种社会关系间的平衡。目前较为集中的西关大屋群落分布在以下一些地区。逢源路~宝贤南:宝源路;龙津西路~多宝街、逢源大街、三连直街、逢源路、逢源北横街、逢源北街、逢源沙地一巷。文昌北路:耀华大街、耀华东街(南北、东西)~耀华西街、宝仁坊、后耀华中(街)。龙津东路~洞神坊、历荣里:华贵路~华贵西横街。文昌南路~敬善里:长寿西路~鸿昌大街、毓桂三巷。扬巷路~扬仁南、扬仁中:十八甫南路~冼基东、冼基西、鸡栏街。宝华路:十六甫东四巷、十六甫街。宝华路:宝华正中约、宝庆新中约、十五甫正街。多宝路:多宝坊等。在那些区域内,随处可见散布于各条街巷之中一些传统住宅和老式建筑,这些建筑物原是外观较为地道、形式典型而完整的西关传统住宅。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将西关传统住宅建筑的特色归纳为以下几点:1、继承传统方格形街坊结构的群体布置方式,形成一种低层高密度的住宅格局。2、平面紧凑、空间处理巧妙,对外相对封闭而内部通透、私密性较好。并较好的解决了南方湿热气候下建筑在通风、采光、遮阳、隔热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3、立面造型、细部装修和室内陈设方面体现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4、现实而大胆地积极汲取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入传统建筑之中。尤其在立面处理上,运用西洋古典建筑装饰元素,而建筑的平面、剖面仍旧保持并发展了传统住宅中的合理形制。西关旧区的民居们都对自己所居住的传统住宅和建筑环境怀有一定的感情,都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既能够使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而不是一种强行、生硬的拆离。他们特别希望这个城市能够为他们找到一种自己所适应的、与原有生活状态、文化内涵相类似的现代生活居住氛围与环境。可以说,城市旧区的传统住宅曾经实际地解决了居住者"居"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其特殊的"文化型建筑"性格。文昌北路耀华大街及其街坊耀华大街位于文昌北路西侧。原居住者多为医生、商人、粤剧艺人、华侨、报人、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和教师等。街巷为东西走向,长110m,宽4.5m,道路石板铺筑,建筑多为二、三层,共三十余栋,四十多个门牌号,排列紧密。建筑开间一般为4~5m,个别的面宽占7~8 m。平面进深多为16~20 m,有的进深较大,后部延伸至后侧相邻街坊中。住宅的建筑面积在120~180平方

米之间,楼层设有外挑、或凹进的阳台,门窗、阳台栏板及檐口的装饰丰富、纹样处处不同。绝大多数住宅还保留着石门套、青砖外墙面、花岗岩墙基,住宅入口铺设石板台阶,角门、趟栊及大木门基本配套,保存状况完好。街内现存最早的住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余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典型的平面格局为:入门第一部分为前厅,由屏门分割出起居大厅。再后又设屏风罩,其上部设神厨,前厅与大厅空间高敞。侧面为一狭窄的通道,连接后部多进居住空间,通道的前部或中部设楼梯,可达上层。中部与后部必设二至三个小内天井,用以解决各进居室的通风与采光,临天井的住房门、窗及隔扇装饰丰富而多样。最后为厨房,上部为半开敞式,顶部屋面局部开天窗,有利于排除烟气和组织穿堂风。建筑两侧的山墙直贯前后,支撑各层密肋木梁及楼板。屋面的坡度平缓,多设有气楼或天窗。也有的为平屋顶。这里的居民们普遍认为对街巷进行维护、整修,保持街巷空间和舒适的氛围,保存现有景观是必要的。不久前,文昌街街道办事处接管了由居住于香港的房主亲属捐赠的14号住宅,并将其改造成为"文昌邻里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当地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中心由街办事处、香港辅导会联合管理,社会效益日益增加。耀华大街街巷格局和建筑形态能够部分地反映出西关地区近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对广州市城市建设史、居住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耀华大街现存建筑质量尚好,街区内的居民素质普遍较高,街区的管理完善,完全有条件对其进行完整的保存,并使其建成市一级的特色居住文化风情街。耀华大街现已被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为此,广州市城市规划部门对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保存措施,即:1、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2、制定人口安置计划。3、维护、整修现存建筑。对各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套。4、修景、整治路面、拆除街内插建建筑。5、保护街巷入口处建筑的临街形态。6、广开财政来源,多方面筹措建设维护资金。7、宣传与利用。十八甫南路的冼基东、冼基西(街)清末民初时,西关十八甫冼基东、西一带是近代广州城区内一条有名的医药街。这里曾聚集了很多中、西医生在此行医,于街中设诊所,另有很多药商开设中成药加工场、制药作坊、中西药局和药铺等,街中也有销售药材和原料的批发摊档,1893年,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此开设中西药局,同时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明末以前这里曾是一段河涌,后被封闭并改建为住宅区内街道,分为冼基东和冼基西两段。该街巷较长,建筑排列紧凑,以2、3层楼房居多,保存状况尚好。部分住宅建筑外立面采用西洋新古典样式的构件与装饰,与外墙麻石基脚、石门套、红砖或灰砖墙体相组合,上部有外挑阳台,并多开设大窗,细部装饰丰富。鉴于这里的区域位置、建筑现状和其所蕴含的近代广州医药文化内涵,有关部门曾经考虑将其建成以居民住宅为主体、以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充分体现广州近代医疗、地方性医药文化的特色旅游街区。在该地区采取了如下保护、保存措施:1、确定保护范围。对街巷的中段进行整体保护,即:将东起冼基东17号、西至冼基西43号之间的一段列为保护区域。2、修复和维护原有建筑。加固原有的特色住宅,对破损者进行整修、整饰。并逐步拆除现已破旧的、影响景观质量的插建住宅。3、拓展新的区域功能。对空出的基地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规划可考虑插入复建西关大屋特色住宅或添建具有传统形式及风格的、同时具有新功能的中、小型公共建筑。应结合广州中、西医药发展史,安排小型中药材、医疗器械的加工、销售场所,以及配制药膳、进行药疗等内容的经营场所。组织建设医药历史陈列馆、名医名人纪念馆、医馆及诊所等建筑。4、同调与环境绿化。新建筑的风格、体量应与原街巷风貌相协调。也应在个别基地上开辟公共绿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并且结合地段风貌进行景观设计。5、冼基地段的交通节点。冼基东东口和冼基西西口两处尚有可能留出一定的余地,用以辟建为人流集散点和小型停车场。在广州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包括荔湾西关在内的旧城传统民居及相关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并使城市旧区得到必要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对空间、环境、生活质量的需求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社会和经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使

居民的居住空间、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得以现代化的保证,历史建筑的物质形态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得以有效保存。任何文物建筑的保护都是为了提高当代人生活质量的保护,就象"历史往往是现代史"一样。对于城区聚居建筑形态的保护,更是要从保障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及品位为目的的进行保护。应当强调各个方面人文素质的提升和对传统建筑神髓的体验,以慎之又慎的改建措施和细腻的手法体现出对历史片断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和耐心。我们希冀着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能够寻求到一条有效的文化发展途径--既不失人类以往历史的文化辉煌,也不伤及当代的生活需求,更不妨碍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途径。有着两千年历史积淀的广州西关文化以商埠、古刹、老街、名店、旧居、美食、书画、曲艺、国医、武术、民俗、收藏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西关风情和“水秀花香茶浓”的文化特色,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分析

《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分析 (1)综合性 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完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特点。 首先,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的目标是综合性的。用英语介绍西关文化,其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表达能力;制作西关文化的宣传海报,其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宣传广告的意识和能力;撰写西关文化的调查报告,其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对西关文化进行数据调查、整理和设计,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制作木屐、西关大屋模型等,其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唱粤剧、创编舞蹈,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综合性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内容包括了西关的历史、西关名人、西关美食、西关风俗、木屐、粤剧、西关建筑、西关旅游等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第三,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方式是综合性的。学习西关历史、西关名人的事迹,有英文翻译、有查阅历史材料、有调查统计、模型制作、学习艺术等等。这些活动中就包括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 第四,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空间是综合性的。如此多的活动,不可能局限于课堂上来完成,查阅历史材料要到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省图书馆等等),品尝西关美食,肯定要到街头小店等地方,要对西关风俗进行调查,必须要深入西关人的生活去体验。要做西关大屋的模式,必须深入西关的特色建筑,了解建筑的结构等信息。学习粤剧、创编歌曲,局限在课堂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实践方式,在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课程的内容、活动的具体主题、活动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对学生的活动内容和主题做了方向性的规定。例如,规定了西关历史、西关名人等。但是,至于学生去了解西关的哪些方面的历史,学生选择了哪些名人作为研究对象,都是没有规定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熟悉度或者找材料的难易度,来确定他们的研究具体内容。内容不同,意味着主题也有不同,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也有所不同。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 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到西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他们就会对整个活动、

西关文化

10:22:09 我的手机2017/3/25 10:22:09 上下九是广州老城的商业中心之一,历史上的繁华之地,商贾盛行。这里最早是珠江古岸。公元六世纪,印度高僧达摩在此登岸传教,因而得名“西来初地”。沧海桑田,珠江泥沙淤积,西来初地成了内陆,再不见河岸。而上下九这个名字的出现始于清朝,随着西关十八甫形成,商业聚落的基本格局已定。 然而,上下九步行街在还未诞生之始,就遇到了最大的危机——骑楼差点被全拆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步行街作为一种更加集中消费者购买力,也能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地的街道,适时而生。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规划着商业步行街。在广州各区的初选名单中,除了荔湾区的上下九,还有越秀区的北京路,东山区的署前路,芳村区的陆居路,以及海珠区的江南西。 1995年8月底,最终确定上下九作为广州市的第一条步行街,要在10月1日前开通,迎接国庆到来。 如今,作为全国最长的骑楼步行街,上下九以它的风貌与历史,成为了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步行街开通日终于来临,1995年9月29日晚,20多万名群众涌进了步行街。 1976年之前,上下九经过长时间的改造后,已不再是如以前一般,是西关商廊。骑楼内商铺有限,做的都是饮食、粮油、布匹生意,一些单位也在其中办公。改革开放后,上下九的商业地位又逐渐形成,商铺逐渐增多。198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商业一条街。1992年又被广州市评为不经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条街。 发展 串起西关各处市场 广州市商业步行街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匡建明对上下九再熟悉不过了。他原本在荔湾区商业局工作,1999年被调到步行街商会,工作至今。上下九及西关各处市场如蛛网一般遍布各处,其中渊源他则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当记者在说起这些市场时,他来了兴致,开始一一细数。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北京路步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前期规划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北京路步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前期规划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 建设方(甲方):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咨询方(乙方):

目录 第一部分协议书 第二部分合同通用条款 第三部分合同专用条款 第四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协议书 建设方(甲方):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咨询方(乙方): 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简称“甲方”)投资建设的“北京路步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委托(简称“乙方”)为该项目提供前期规划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规定,该项目前期规划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工作全部由乙方承担,本合同项下相关权利和义务由双方各自承担。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双方经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北京路步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 1.2工程地点: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1.3工程规模:项目总投资约15700万元,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建筑立面改造提升、绿化改造、给排水改造、市政道路提升、城市家具、电气照明、标识系统、管线整治、交通疏解等。 1.4工程投资及内容:总投资约15700万元。 1.5工程立项、规划批准文件号:越发改函[2020]17号 1.6资金来源:财政资金 第二条工作内容及范围 适用《通用条款》第五条的规定。 第三条合同价款及其计价方式 3.1项目前期规划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费为人民币(¥元)。 3.2本工程设计费结算按本合同价总价包干,最终结算以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审定意见为准。。设计咨询费用包括投标人为完成本招标文件工作内容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投入的全部人工成本(含驻场人员及后台支持人员)、专家评审费、技术

广州历史人文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既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优秀旅游城市,还是著名的侨乡。南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广州优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也使得广州常年鲜花繁盛,独得“花城”之雅号。 广州有着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并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素以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主要有镇海楼、南越王墓、陈家祠、六榕寺、光孝寺等景点,以及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景观:黄花岗烈士陵园、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等。白云山、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看点,与历史景观共同构成了广州市区丰富多彩的景观群。 同时,广州还是美食和购物的天堂,老西关里各种别具风味的小吃,遍布市区形形色色的市场,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都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友好城市:洛杉矶、温哥华、悉尼、里昂、法兰克福、马尼拉、光州等。 饮食文化 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州的蛇肴、 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如今,“食在广州”呈现饮食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趋势。酒家饭店的设置与旅游景点发展相配套,重视老字号的保护和建设,与旅游产品整体规划,互相促进;旅游部门每年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广泛推介广州饮食文化,把饮食与旅游的有效地结合起来。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羊城”。相传周朝时,南海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保护西关文化意义

保护西关文化意义 弘扬西关民俗文化,推进西关特色文化的建设,是关系广州城市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西关民俗文化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广州 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汇的融合点。西关亦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岭南 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发展地。因此,建设和保护西关民俗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延续与发 展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如下: 一统筹协调,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 近年来,广州城一直在进行旧城改造,很多文物、建筑遗址还没来得及被人发现就被 湮没的废墟当中。可见,对全市各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维护已迫在眉睫。如对西关 大屋进行修葺和建立保护区。广州市现有的西关大屋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多宝路、逢源路、 龙津西路一带,其中有距今100多年历史的李文田探花第。此外,还有位于荔湾区泮溪酒 家南侧津西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范围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原西关上支涌;北起逢源沙地 一巷,南至三连直街。这片建筑群包括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西关大屋。尽管如此,现存 的西关大屋不到100间,而具有保留价值的只有10间左右。 从2001年起,八和会馆连同荔湾区档案局、文化局等单位对恩宁路及其附近街区散 布的粤剧名伶故居展开调研。历时八年的调研报告粗略估计,恩宁路、多宝路、逢源路、 宝华路一带有上百间粤剧名伶的故居。但随着城市改造的提速,大量未被开发的伶人故居 逐渐遭到破坏。在著名粤剧小生张活游的故居面临被拆之时,故居的代管人叶兆栢在接受 记者的采访时说:“八和会馆就像一个蟹壳,旁边的伶人故居就像是蟹爪”。如今,“蟹壳”还在,但那些“蟹爪”呢,却不断地变成了残垣断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因此对于已经确认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落实保护 责任和措施;对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应及时进行鉴定并列入保护范围, 加大力度挽救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修复重要的民间建筑等文化遗址,以提高文化资源的 开发利用水平。 二让西关文化在民众心中扎根 为保护西关文化,市政府建立了荔湾博物馆和西关民俗文化馆,还保留了一部分西关 建筑旧址。尽管如此,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有些在老城区的名人故居,由于缺乏管理,被人肆意破坏,乱涂画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则大门紧锁,屋内杂草丛生。如在恩宁路的李小龙故居,大门上贴了封条,上面写着“故居文物”。但白色的墙壁上却 残留着乌黑的水迹,墙角下长满了爬墙植物。附近的居民都说,故居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既然政府在恩宁路最新的规划改造方案中圈定了李小龙故居为重点保护文物,就应该对其 进行建设改造和维护,并积极宣传,及时开放,增强大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对于西关民俗文化,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存在,却不了解它的历史,更没有想过它的将来。有的甚至被人淡忘了。例如十多年前还常听到的西关歌谣,“凼凼转,菊花圆,炒米

广州北京路商贸旅游区发展规划

2006-2011广州北京路商贸旅游区发展规划 目录 上篇规划篇1 第一章总则1 一、规划背景1 二、规划依据2 三、规划范围3 四、规划期限3 五、规划原则4 六、相关规划整合5 第二章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13 一、指导思想14 二、发展定位14 三、发展战略14 四、发展思路16 五、空间布局17 第三章行动计划22 一、千年商都文化旅游区22 二、时尚文化体验区26 三、精品服饰贸易区28 四、特色休闲产业区30 五、商住游憩区33 六、重点行动指引——交通组织35 第四章保障措施38 一、多元并举,做强商圈38 二、重点策划,做精旅游40 三、创新体制,强化管理41 四、加大投入,积极推动42 五、优化交通,完善配套42 六、调整用地,拓展空间43 下篇:基础篇43 第一章发展现状44 一、商业旅游发展现状44 二、支撑系统现状66 三、竞争优势77 四、存在问题79

第二章案例研究82 一、国际著名商业街区82 二、国内著名商业街区86 三、案例研究对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的启示92 第三章商业街发展趋势研究94 一、国际化商业街区的一般标准94 二、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发展趋势95 附录一: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旅游评价97 附录二: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99 一、基本特征分析100 二、影响因素分析108 三、目标群体分析114 四、消费市场需求特征121 后记123

上篇规划篇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北京路位于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上,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属于市级商业中心区,是商业网点(包括商业街和大型零售网点)人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聚集了千年御苑、千年船台、千年古道、千年水闸、千年古寺等5个千年以上、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 以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北京路商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营商环境日趋优化,商贸、文化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2006年3月,北京路与法国香榭丽舍大道在北京路名盛广场正式签约友好街区,标志着以北京路步行街为核心的商贸旅游区进入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北京路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围绕北京路发展的各个领域先后制定了多个专项规划,包括城市设计、交通、景观、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各规划针对北京路实际情况提出良好的建议,对北京路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到规划性质和规划领域的限制,上述专项规划均侧重于自身方向的发展,而较少关注北京路与其周边的联动,这使得北京路商圈一直缺乏整体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各个领域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2006年初,越秀区编制了《广州市越秀区商贸服务业第十一个五年专项规划》,其中“中轴叠加、两区带动、三带并举、六圈策应”的总体思路将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作为“两区”的核心内容之一,明确提出将北京路商圈打造成为充满岭南文化气息和现代时尚特色,集辐射力和集聚力、文化旅游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贸旅游区,为本次规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本规划明确界定了“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的概念和范围,该区域以北京路

西关童谣

浅谈西关粤语童谣 摘要:西关粤语童谣是广州西关人民通过儿童之口代代相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广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西关粤语童谣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含。本文通过对西关粤语童谣的文化资料整理以及童谣中的审美文化分析,以求达到展现西关粤语童谣的魅力、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关粤语童谣的效果。 关键词:西关粤语童谣审美保护传承 西关粤语童谣是广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岭南骑楼、老火靓汤、清热凉茶、西关小姐、早茶市肆一同构筑起灿烂多彩的广府文化。西关粤语童谣以其质朴、直白的语言记载了广州地区近百年以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广府人民的精神气质,其文化渊源和文化价值是值得被现代人铭记和传承的。 一、西关粤语童谣之概况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即指现在的荔湾,因明清时低处西门外而得名,罗元焕的《粤台征雅录》有这样的记述:“羊城西郊外,其地统名西园,即俗称西关也。”在明清时期,西关是广州城的商业文化中心,旧时有段诗这样描述西关:“出门见摆满街头,有人叫卖四巷走,求神拜佛与占卦,五花八门无不有。”并且,明清时著名的对外贸易商行“十三行”就设在西关,可见西关经济商业之繁盛。 正因西关活跃的商业气氛,繁华的经济生活,并且随着民族的交流和发展,西关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情,产生发展了许多地道的广府文化,如早茶、西关大屋等,而童谣也是其中具有特色和显著的一种民间文化文学,保存这原汁原味的广州习俗。 童谣是儿童,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艺术,是活在儿童口头上的文学。 《左传·僖公五年·正义》中这样定义“谣”,“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即指一种说唱为主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所说的“儿歌”有着显著的不同。凭借着儿童之口得以传承的童谣与其他种类的民间文学形式相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生动以及朗朗上口的特点,但同时也不免限制了其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导致童谣“边缘化”。 以粤语,即广州话,为载体传唱的粤语童谣极具地方色彩和意味,除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民外,几乎鲜有人知道和了解过传统的西关粤语童谣。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当地人们的忽视,并且至今为止,关于西关粤语童谣的相关论著是少之又少,面对这一状况,西关粤语童谣继续传承和发展令人担忧。二、以“儿戏类”为例分析西关粤语童谣及其审美价值 西关粤语童谣融合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也各各不一。粤语童谣主要的表现类型有儿戏类、日常生活类、婚嫁类、教育类、娱乐类、节日类等多种类型。 接下来,笔者就从“儿戏类”中挑选几首童谣代表为例,具体分析粤语童谣和其中蕴含着的审美文化内涵。 (一)《拍大骳(拍大腿)》: 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 嘀起心肝(下定决心的意思)娶返个, 有钱娶个娇娇女,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指满脸麻子的女人),

广州文化介绍

粤剧 【粤剧】地方戏曲。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明代弋阳腔、昆腔相继流传到广东,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这些剧种相互影响,并吸收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广东民间曲调,于清雍正年间汇合形成粤剧。腔调以梆子(相当于西皮)、二黄、西皮(相当于四平调)为主。粤剧是广东主要剧种,深受广东、广西粤语地区人民喜爱,其活动中心在广州市。主要演员有马师曾、薛觉先、红线女等,代表剧目有《苦凤莺怜》、《贼王子》、《搜书院》、《关汉卿》、《王昭君》、《花染状元红》、《闯王进京》等。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使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多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世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之说。这期间的主要作曲家有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1949年后,广东音乐又有进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刘天一、余其伟等。从60年代起,他们分别到过苏联、东欧、日本、美国、西欧各国演奏,使广东音乐远播芳馨,为祖国赢得荣誉。 粤曲 【粤曲】广东曲艺首推粤曲演唱。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约有150年历史。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音乐性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不长念表,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主要喉腔。粤曲流行区域极广,以广东省及港澳地区为主要活动基地。凡在粤籍华侨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闽西传入潮州。明、清两代,粤西的吴

岭南文化之西关打铜工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广州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要算南越王墓精品,铜器工艺一直未中断过。明清时,广东铜锡器制造多集中在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广州、佛山、潮州等。 到了清末民初,广州铜锡器制造业达到鼎盛,打铜行工人数量超过2000。很多人喜欢用这种传热快、耐用兼“保值”的铜碗、铜筷等铜具。西关的大户人家家里都有整套铜制的锅碗瓢盆“镇宅”,小康人家也都有几件铜器傍身。 唯心 铜制的“汤婆子”, 延续几代人的温暖记忆 正值隆冬,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取暖的器物翻出来。条件一般的,有电热毯、暖水袋;好一些的,有暖风机甚至“浴霸”。然而,躲在家中储物柜角落的一个圆形铜壶,却始终让我十分好奇。母亲说,那是从前过冬用的宝贝,名叫“汤婆子”,是外婆一辈传下来的。 “汤婆子”,何物也?其实就是暖足瓶,以铜锻打而成。扁扁的圆壶,底阔上敛,壶口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母亲说,这种形状的设计是为防止漏水。手捧这个黄灿灿的“汤婆子”,摸着壶身细腻密布的锤印,一条焊接线流畅地贯穿壶体中部,足见打铜师傅的功力。 在没有电热毯、暖水袋的旧社会,只要把开水灌进“汤婆子”,再以棉布将“汤婆子”包裹,放在被窝,晚上睡觉便可暖和很多。不仅如此,“汤婆子”还不会发出暖水袋的臭胶味,而且保温时间特别长。一个冬夜过去,壶里的水仍是温温的。 母亲说,那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铜是弥足珍贵的。加上铜质的经久耐用,于是不少铜制器皿都变成了“传家宝”。一个铜制“汤婆子”,一个铜盆,一个铜的梳妆盒……从外婆的手中传到母亲,再由母亲交给女儿,代代延续。 今天,走进西关仅剩的铜器铺,店内装载的,满满都是平常百姓家曾经的“传家宝”。现在有金有银,谁会当铜是宝?电子化、机械化普及甚广,手打的又累又辛苦,谁又会再坚持?店主的一句话颇为震撼: “打铜就是不断地敲击,细心地打磨,没有太多技术可言,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怕苦、肯做”。原来,我们所遗忘的、缺少的,恰恰就是坚持的精神。 家中电热毯、暖风机一应俱全,但那个黄灿灿的“汤婆子”仍然被母亲保存于储物柜一角。长辈说得好,这个兢兢业业的“汤婆子”是个念想,承载着祖孙几代人的浓浓亲情和温暖回忆。于是,那一夜,我也学着用开水灌满“汤婆子”,拥着温暖也拥着母亲满满的爱,沉沉睡去。 传·奇 百年前广州打铜业达到鼎盛,如今难以恢复旧时风貌 在当今的时代,塑料制品以其轻巧、成本低廉而取代了原来的金属手工制品,几乎占领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时下难以寻觅铜制生活用品的踪迹。但如果时光倒流100年,你会发现铜锡业之鼎盛,是超乎想象的。

广州历史与文化

广州历史与文化

广州历史文化 广州历史介绍: 广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百越”人创造了岭南地区的岭南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辖4县。郡尉任嚣筑“任嚣城”至今已有2213年历史。 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吴黄武五年(前226),孙权建立交、广二州,合浦以南为交州,以北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起。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军节度

使刘龑在广州建立大越国,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清顺治三年(1646),朱聿在广州自立为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这是广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任市长。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广州市归广东省领导。1960年9月20日,广州市开始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镇海楼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

另外,文学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广州在远古时曾是一片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如今这里仍是植物的王国。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充分展现了南国的园林特色,市郊还有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等等。当地的主要人文景观有南越

巅峰智业-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

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 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名片,展现岭南文化多彩魅力。推动“北京路”、“广州花城”两张城市名片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南越国宫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名片。 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不应当是对立的,相反,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能够更加促进城市对于文化的诉求,而文化的传承与打造同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有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广州”对“老广州”的冲击 城市的发展,外来移民人口大量进入广州,“新广州人”的增多导致了“老广州”文化形态的变异,复兴地域本土文化成为新的热点。 现代大都市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打破了传统“老广州”的温情,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特色危机开始呈现,城市文化记忆、文化特征标记趋于破碎化,城市文化个性及发展空间正被极度压缩。 此背景下,巅峰智业承接了对广州市北京路进行文化修复和整体规划之重任,编制了《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

拂尘“广府中轴”,厘清千年文脉 巅峰智业对“北京路”进行详细完善的身份认证。在广州建成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中,它不仅是省城文化的中轴线、政治的中心区,也是繁华商贸第一街、骑楼建筑集中区等文化底蕴深厚之地。 并对其文化资源进行详查,并分门别类归总,厘清沉淀了千年的文脉:以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历史与文物研究为龙头,以传统中轴线研究、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广府民俗文化研究、岭南艺术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广府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使之成为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

炼铸四大“名片”,古韵今风和鸣 以凸显城市文化底蕴为核心要求,从建筑设施、绿化景观、配套设施多方入手,反映城市悠久的广府文化底蕴,营造独特的城市风情。在博大精深的广府文化中有所选择地弘扬与传承优势文化,提炼文化主题,进行全方位的传播。 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名片,展现岭南文化多彩魅力。推动“北京路”、“广州花城”两张城市名片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南越国宫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名片。

2018年广州市西关外国语英语一模试题(缺答案)

2017年广州市西关外国语中学第二学期 初三英语综合测试题(一) 一、语法选择 Tourists these days are crowding into the Nanjing Hongshan Forest Zoo to see a monkey that looks like Beckham, one of ____1____ most famous footb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The lovely ____2____ monkey has become the Nanjing Hongshan Forest Zoo’s own new celebrity(名人). The monkey ____3____ a lot of hair, and she is very lovely.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she looks a lot like David Beckham. That’s why now the little monkey attracts____4____ tourists who are rushing into the zoo to see her. Zookeepers are ____5____ at the resemblance(相似)between the little monkey and Beckham. So ____6____ give the little monkey a very special name – Harper Seven ____7____ is the same of the football star’s little daughter’s. In fact, Harper Seven, the lovely monkey, was left alone as soon as she____8____ born. Her mother died. She was very tiny ____9____ she first arrived at the zoo. Luckily, the zookeepers quickly stepped to care____10____ her. But Seven might never ____11____ into an existing group because she was abandoned(被抛弃的). So the keepers had to raise her ____12____. After just two or three months, she was much healthier. Now Harper Seven is strong enough ____13____ on her own. The keepers said that she ____14____ have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now and she does well in it. She enjoys ____15____ with people very much. She has got a lot of f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just like Beckham. 1. A. a B. an C. the D. / 2. A. six months old B. six-month-old C. six-months old D. six months-old 3. A. had B. have C. has D. will have 4. A. a large number of B. much C. a great deal of D. a large amount of 5. A. surprised B. surprisedly C. surprising D. surprise 6. A. their B. theirs C. them D. they 7. A. that B. who C. why D. what 8. A. is B. was C. are D. were 9. A. if B. because C. when D. until 10. A. for B. with C. to D. on 11. A. accept B. accepted C. is accepted D. be accepted 12. A. separation B. separate C. separately D. separating 13. A. live B. to live C. living D. to living

广州历史文化建筑

广州历史文化建筑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光孝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光孝路109号,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又称虞苑,经多次改名,南宋以后称光孝寺。676年(唐仪凤元年),禅宗六祖慧能到寺与僧人论凤幡后,削发受戒,故有六祖殿等以为纪念。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铸佛塔。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说。 三元宫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应元路11号,建于东晋时期越岗院,唐代改名为悟性寺,明万历年间改名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为广州现存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寺庙。宗教哲学思想家和科学家葛洪亦曾到此修道。 华林寺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下九路,建于南朝,原名西来庵,是当年印度高僧禅宗初祖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在西关下九路附近登陆,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故名西来初地。1654年(顺治十一年)西来庵扩建,改名华林寺。 六榕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六榕路87号。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三年(537),刺史萧誉为迎“舍利”而建塔,梁武帝赐寺号为“宝庄严寺”,塔为“宝庄严寺舍利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隋唐 南海神庙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埔区庙头村,又称波罗庙,创建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是中国古代祭海的场所,距今已有1415年历史。 怀圣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光塔路56号,建于唐朝,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光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塔,比叙利亚的翁米亚主朝遗留下来的古塔要早80年。 大佛寺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始建于南汉,是南汉二十八寺之一。

广州地理与道路详解0625

如何熟悉广州地理与主要道路 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它位于东经112.05°,北纬22.26°至23.56°,处于北回归线上。 广州辖区包括:东山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芳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等十个区,以及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总人口有712.6万人,常住人口则为1015万人。 第一集:熟悉广州地图 这一集内容主要熟悉一下广州地图,对各个区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还有各个区的位置。

第二集:熟悉经过广州的国道和省道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国道中跨省的高速公路由交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国道以1,2,3,0开头,以1开头的是连接首都和重要城市的国道,以2开头的则位南北走向,以3开头的是东西走向,0开头是国道高速主干线(五纵七横)。国道以G开头。比如G105。 省道又称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省、市、自治区统一规划确定为省级干线公路。由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国道中跨省的高速公路由交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省道以S开头。比如S119。 广州地区的国道——经过和终、始于广州的国道共五条。经过广州的国道:G105线、G107线和G324线;始于广州的国道:G321线;终于广州的国道:G106线。 国道105线始于北京,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9省,终于珠海 国道106线始于北京菜户营,经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7省,终于广州 国道107线始于北京,终于深圳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早在隋唐之际,广州的西部地区就为中外商贾聚居之地。在蕃坊一带,众多各国商人"列肆而市",已经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与聚居区。从那时起,便开始推行较为自由的市场和贸易制度,同时完备的服务业也都体现出多彩的风貌,城市商业文化之传统相当久远。 到宋、元二代,广州市舶贸易得到持续发展,许多异域文化不断渗入。由于本地南越族文化能够吸纳自中原迁入本地的汉族文化,所形成的广府文化形态也得到自身更新和发展。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随着人员交流往来的增多也影响到广府系地区和广州的文化与风俗。这时的市民文化也在经济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作用下趋于多层次化和多样化,反映出广州商业社会的开放式性格的一面。 明代广州城内商业仍旧十分发达,商品丰富、人口密集,城南、城西是最繁华之地,城中众多富贾巨商居住于此,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与住宅混合住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闽、浙、江三地海关,唯留广州粤海关对外通商,即实行"一口通商",并委托建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十三行"协助管理广州海关的对外贸易事务。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广州的贸易发展,并为十三行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城市经济和空间环境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此后的约150多年时间里,广州的商业贸易得天独厚的地位得到高度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恰值此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炮术、物理学、医学、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西方的传教士们先后带入我国,其中大部分学科登陆我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使广州社会文化进一步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意识也相继涌入,令人们眼界大开。 广州西关地区的发展同以上这些历史背景相关联。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拓宽。清代中期至民初,城区建设逐步突破原有旧城范围,向东西开拓。1921年2月15日公布实施《广州市暂行条例》,使广州市城市现代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使广州原有的城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广州有名的历史地方

广州别名羊城,简称穗,广东省省会.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我国著名地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辖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区和增城市、从化市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素有“花城”地美誉.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世纪地周朝,生活在这里地“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地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地名字.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度分—度分,北纬度分—度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地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地“南大门”.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广州悠久历史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地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地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地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年,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一十年地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生动地反映了广州在各个历史阶段地发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广州地城垣建造始于秦代.当时南海郡地统治者任嚣率军平定了百粤,就在这里筑建城池,取名“任嚣城”.后任嚣城地名字改为番禺城,位于今日地边仓街附近.其后赵佗建立了南越国,再次扩建了番禺城.三国时期地吴国,划交州东部为广州,番禺遂为广州所管辖,自此,广州之名正式出现了.广州有悠久地历史,又是海上丝绸之路地起点,因而留下众多地古迹.主要有镇海楼、五仙观、南越王墓、陈家祠、六榕寺、光孝寺、怀圣寺、石室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广州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烈士陵园、鲁迅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等是广州近代史地见证.这些历史景观与白云游览区、越秀公园、流花公园、麓湖、华南植物园、东方乐园、南湖乐园、世界大观等构成了广州市区丰富多彩地景观群.广州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近代和现代轰轰烈烈地中国革命风云,同样在此留下辉煌地过去.英雄地史迹,令人缅怀追思,肃然起敬.同时,广州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起点,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地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为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发挥了重要地作用,呈现出千古不衰地繁荣、兴旺、美好地景象.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广州物产资源 广州目前已发现个矿种,主要产地处,其中大中型矿点处. 广州地区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多种,其中兽类多种、鸟类多种、两栖类多种.广州水域面积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地,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地水电资源达万千瓦.从化温泉一带有丰富地地下水,水温℃—℃,含有丰富地矿物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共有多个品种,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誉称“岭南四大佳果”.广州地花卉和盆景也久负盛名,主要有白兰、桂花、含笑、茉莉、米兰、剑兰、菊花、金桔多个品种,分为观花、观叶和观叶赏果三大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广州旅游资源 广州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有丰富地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景点达数十处.年,广州评选出十大旅游美景,分别是:百粤冠祠(陈家祠)、云台花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五羊仙庭.镇海楼(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世界大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