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25论语十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1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5《论语》十则》word教案 (1)
《论语》十则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课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态度与情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手段方法引导式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
“参观”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通过“参观”活动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初识作者和论语多媒体展示:1、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1、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指定学生读简介、学生记忆并笔记。
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断句。
2、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课文。
后自由朗读。
学生读课文并,反复朗读。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
疏通文意1、多媒体展示: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让学生讨论解决疑难4、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 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2021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
【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教案 25 《论语》十则
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重点)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重点)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新课导入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对,他就是孔子和《论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论语》世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家及作品。
(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文体知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25.论语十则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第25课《论语》十则【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尽量使用竞赛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论语》十则是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重难点预测】重点:1、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难点:1、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导语: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
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
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语文:7.25《<论语>十则》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上册).doc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识《论语》,走近经典。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
教学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各则语录,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
教学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 语文版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一.导言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
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
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
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
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
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
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二、设计思路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
请大家一起听范读,轻声诵读。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二、作品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
它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11750字,出成语147条)。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了解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图片:家乡图片:弟子:1.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
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
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
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
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2.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是孔子晚年著名的弟子。
曾子很注意自身修养,其以诚信为本,他曾经把孔子一生的学说概括“忠恕”二字,反映了他注重“诚信”的特点。
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参对传承孔子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5《论语》十则》word教案 (1)
要求学生:当堂熟记。
发现规律,加强记忆,熟记字词。
巩固字词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并选背《弟子规》年终进行比赛。
2.完成本课练习册。
让国学之精华沉潜于学生们的血液之中熔铸出民族之魂。
教学反思
本文虽取材于经典,但因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文言基础的教授,让学生掌握文章字词、语句的翻译,会背诵,能默写。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资料、阅读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多同学课前准备的材料详细度超乎我的想象!我还采用了分小组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好中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上,学生也更乐意听讲了。从课后的小测验来看,学生对本课文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课后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学生掌握了文 章的基本知识点,但学生似乎对文章深层的传统文化底蕴理解得还不是很深刻,学生学完本课后好像也没有太多的民族自豪感。有一点遗憾,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穿越”一回,让学生当孔子和弟子,让他们自己来阐释儒家经典。学生肯定会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摈弃满堂灌的做法。
齐读课文
师提出要求
生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
布
置
作
业
1、熟读、背诵课文及重要的文言词语意思。
2、课下搜 集孔子的资料,并积累几则其余的自己感兴趣的论语在下节课交流。
3、背诵全文。
巩固并拓展延伸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课题:《论语》十则
项目
设计内容
备注
课时
第二课时
2020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word教案
25.《论语》十则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5课论语十那么教学设计语文版1
《论语》十那么[教学目标]:1.有节拍地朗诵课文,疏通文意,并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正确朗诵课文并把握经常使用的文言实词,明白得课文思想内容及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深层明白得《论语》十那么内蕴,感受孔子辉煌人格魅力,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温习导入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那么》中,咱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个人修养的六那么论语。
请大伙儿一路听范读,轻声朗诵。
《论语》是如何一部书呢?哪位同窗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下?二、作品简介记录孔子及其门生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
它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11750字,出成语147条)。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了解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
他是我国古代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开创人。
相传有门生三千,贤门生七十二人。
孔子图片:家乡图片:门生:1.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
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鲁国医生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
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
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
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点墓在其故乡南武城。
2.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是孔子晚年闻名的门生。
曾子很注意自身修养,其以诚信为本,他曾经把孔子一生的学说归纳“忠恕”二字,反映了他注重“诚信”的特点。
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子思的再传门生,曾参对传承孔子学说,做出了重要奉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七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导学案(无答案)
《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②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学习难点】孔子思想内涵的理解。
文言字词的理解。
【学习方法】诵读,逐字理解,尝试运用。
【知识链接】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3、孔门弟子简介:(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几个人)子路:“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贡:“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
齐田常欲伐鲁,孔子思求他国援兵,诸弟子皆请行,孔子独请子贡。
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颜回死后,他成为孔子的继承人。
4、内容概述:本文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2)关于品德修养的,包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8、10章。
【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为同学讲解需要重点注意的读音。
例: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二、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句式:
3、理解文章意思,区分并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学习重难点:1、重点语句理解翻译
2、流利地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自学一一小组合作一一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孔子、《论语》知多少?(课下搜集孔子、《论语》相关资料,把下列空白处补充完
整)孔子爼—,字__ , ____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家, 是—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家学派经典箸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________ 及其门徒的,
与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合称“四书S “五经”是指__、___、
2、查字典,为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逸()乎人不知而不鱼()
吾日三色()吾身可以为师垒()诲玄()知之乎
学而不思则團(),思而不学则甦()是玄1 ()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看注释,查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学法指导:文言文翻译常用六种方法:增、删、调、补、换、直。
增,即加字解释法:删, 即无实际意义的字词不翻译:调,即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补,即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换,即换字解释法;直,即专用名词.人名、地家八官名.时间及现代文中仍沿用的单音节词不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其恕乎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5、翻译这篇课文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质疑问难
写岀自己的疑惑问题
三、合作探究
1. 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 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运用" __________ 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3. 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思考下面的问题。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
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
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
脸上还露岀得意洋洋的神情, 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
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脸,谈谈该怎样看待。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一句是: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
3、唐太宗有一句爼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 _ _ 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一,并阐述为 _ _ _
(二)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2、是知也(古义:
今义:)
今义:)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死而后已(古义:今义:
4、三人行(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逍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 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