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7篇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7篇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篇3】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编号: 142308英文名称:sports biomechan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6学分:2开设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田径》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求实的态度。
2.了解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用于体育实践。
3.熟悉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和器械运动的力学规律。
4.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本章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本章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学法指导: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中应树立系统分析的观点,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力相互作用和人体内力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明确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本章重点:学科任务及学科展望。
本章难点:① 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科学中作用的理解。
②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法指导:学习一门新课首先要对这门课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要从本门课的定义、研究任务以及发展简史着手。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讲解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一、培养目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现象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实验:1、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与评定方法。
2、验证人体运动中某些基本规律。
3、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之。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6人为1个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实验要求:⑴实验前:认真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⑵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耐心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实验结果,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爱护器材。
⑶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所用器械应擦洗干净,打扫实验室卫生。
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三、课程学时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12学时。
四、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五、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操作和答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试卷部分占50%,操作占30%,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并按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八、实验内容简介实验一一维重心测量(2学时)[训练内容和要求]利用力矩原理测量人体一维重心。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设计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设计前言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综合性较强,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解剖生理学等,是运动医学、体育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学科。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运动生物力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控制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3.学习基本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的力学原理3.运动生物力学的机能分析4.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控制5.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起点高、深度大。
因为运动生物力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才能理解,所以一定要将教材的前置知识讲清楚,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
2.实践性强、操作性强。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通过测量人体各关节的角度、速度等参数,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
3.交互性强、互动性强。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加教学效果。
4.探究性强、创新性强。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1.PPT授课2.实验室实践3.现场案例分析4.讲解教材案例教学评估1.阶段性测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考试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PPT展示:让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一个关于运动生物力学应用案例的展示PPT,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3.实验报告:在实验课中进行实验,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进行评估。
总结运动生物力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学习难度较大。
体育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
体育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体育训练旨在通过合理的力量和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训练方法,生物力学的分析与优化在体育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体育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
1. 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通过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分析,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运动技术的要点和关键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等设备来获得准确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动作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改进训练的建议。
2. 运动生物力学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力量训练是体育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和爆发力。
运动生物力学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员的力量生成和力量输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训练的重点和要求;二是通过力量训练的监测和反馈,对训练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训练效果。
3. 运动生物力学在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技术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运动生物力学可以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分析和模拟,发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例如,在游泳训练中,可以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确定运动员的水动力学表现,并通过调整发力点和体位优化技术。
4. 优化方法与技术创新优化方法与技术创新是体育训练中生物力学分析的重点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优化方法和创新技术,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例如,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运动员的动作和力学特征,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
另外,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的新型训练装备和设备的研制也为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
5. 生物力学优化的实际案例生物力学优化方法的成功应用案例在体育训练中屡见不鲜。
例如,在田径短跑训练中,通过对运动员起跑时各身体部位的力量输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合理利用力量,提高起跑速度。
另外,在击剑训练中,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对击剑动作的速度和力量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优化技术和训练方案。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脚步的迈进,创新见证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崛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创新融入到当前的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之中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加强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是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构建并适应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自身功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着力点。
1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现状1.1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还没有完全摆脱三个中心(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旧模式的。
教师教学以授课的结束为终止,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课下交流;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缺乏学生应有的主动性和活跃度。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以验证理论正确性的教学内容居多,学生完全依赖于老师或千篇一律的实验流程,只为得到与所谓的正确结果,不仅缩减了学生视野,也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无从体现。
1.2教学内容有待更新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狭窄,而且切入点循规蹈矩、案例陈旧,忽略学科间的衔接与联系,没有体现与时俱进。
实验教学内容多以测量和实验验证为主,这种模仿型被动的教学状态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知识理论的延续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此种情况必将导致课程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
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如果没有适合的实际案例作为支撑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地烙印于学生大脑。
1.3教学手段有待革新当前在众多高校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老师已经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还有很多老师沿用板书、课本、标本、挂图等教具示教。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913003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力学》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能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和训练中的具体问题,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打好基础。
【教学任务】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为今后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工作做好准备。
2.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正确分析简单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
3.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能力,使教学和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生物力学概论、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及处理、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该学科为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原则、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运动生物力学》,赵焕彬, 李建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参考书:[1]《运动生物力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了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提出了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复习思考题】1.简述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
2.简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树立的哲学观点。
3.如何理解“生命要力学化,力学要生命化”的观点。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生物力学课程普遍存在着理论内容繁杂、缺乏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学生往往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困惑,缺乏实践操作更是难以真正掌握知识。
如何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环节以及跨学科合作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生物力学人才奠定基础。
1.2 问题阐述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力学作用下运动和结构特性的学科,生物力学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生物力学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传统教学方法缺乏交互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生物力学跨学科性强,需要融合生物学、力学、医学等多学科知识,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明显,难以形成良好的跨学科合作。
针对传统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环节以及建立跨学科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000字】1.3 研究目的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操作、难以跨学科应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建立跨学科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力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运动生物力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实效性探讨
运动生物力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实效性探讨收稿日期:2018-04-12课题项目:运动生物力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探析(2017JYZHC17)作者简介:苑玲伟(197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一、前言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理论知识相对较强的应用性学科。
且高校理论课程都是一个年级一百多人的大教学班授课。
虽然在统一教学,统一教学计划上有优势,但不利于师生互动、交流,也不利于解决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疑惑和不解[1,2],所以势必会影响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故此采用“小班讨论”的形式来弥补“大班授课”的不足,“小班讨论”就是以自然班为单位,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讨论运动生物力学某些原理、定律,以及怎样与体育实践相结合,从而来指导实践。
因此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以我院体育系201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以期探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在本门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为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为科学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体院体育系大三级学生156名为研究者,按班级分为实验组(83名学生)和对照组(73名学生),实验组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和常规理论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
班级间平行。
(二)研究方法所获取数据运用Spss for window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间进行T 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一)运动生物力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状况实效性分析苑玲伟(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摘要:为提高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效果,对我院学生进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授课,并收集指标,获取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6.0分析,结果显示92%以上学生喜欢“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生物力学课程旨在探讨生物体内外力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生物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1. 理论与实践脱节生物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对生物力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2.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往往以讲述原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不足生物力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较少,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缺乏对生物体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的直观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推进课程改革针对生物力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增加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生物力学原理和规律。
2.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传统的生物力学课程以讲述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生物力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增加实验课程、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体的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多样化教学资源为了丰富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生物力学模型等,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生物力学原理和规律。
三、生物力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1. 提升教学效果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运动生物力学是运动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它深入地探讨了人体的动力学和力学,以及动作的机械学的运动特性。
它的研究结果被用于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能力,改进运动者对力学的理解,提高运动者技术水平,改善运动者的表现能力。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运动者的动力学特性和力学特性,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运动者的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
例如,在跳高运动中,运动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教师研究运动者跳跃性能,包括起跳动作分析、起跳力分析、起跳发力技术分析等,从而提高运动者的技术水平。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运动者的动作,提高运动者的运动效率。
例如,在排球运动中,运动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运动者的击球技术,从而提高运动者的击球效率。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运动者的运动表现,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能力和表现能力。
以足球为例,运动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运动者的踢球技术,从而改善运动者的踢球能力和表现能力。
总之,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善运动者的运动表现,从而提高运动者的运动效果。
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充分重视。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力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改革生物力学是探索生物体力学现象的重要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固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是力学在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融合与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立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结合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构建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以期提升生物力学课程在高校开展过程中的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生物力学课程在医学领域乃至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生物力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生物力学课程横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被各个医学院校设立为特色学科,同时该课程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或选修课。
学科的交叉性使得生物力学课程不仅内容容量大且涉及知识杂,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不同,使得在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课时不成比例。
生物力学旨在利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和研究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属于生物物理学学科的范畴。
其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该类课程研究内容多,涉及范围广。
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讲解透彻该门知识需要花费一定的课时去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疏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而由于当前院校设立的课程种类繁多,因此在课程总时长一定的情况下无法为生物力学课程安排足够多的课时,相对而言生物力学课程的课时分配不足,无法给学生深入讲解课程内容。
2.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方式单一。
如今的教学模式已广泛依托多媒体等技术,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在多媒体技术下,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是照本宣科地读课件,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虽然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普及使用,但是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方式单一,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乏味,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3.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深入实践不足。
实践课程的开展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实践课往往局限于形式上,草草地走完实践流程。
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
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
目前生物教学中不应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创新意识、机能和人格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希望给大家以启迪。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观看有生命的物体。
其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例如从形态到结构、从外到内、由表及里依次进行,这样才会全面、不致遗漏。
其二,要细致认真,深入了解,边观察边记录。
其三,要多加思考。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教师通过谈话、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其四,对实物、模型进行观察时,要让学生注意立体与平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转化为多种信息输出,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思考问题,形成联想。
如回答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为什么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的问题,应以胰岛素为核心发散出三个知识点:(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2)蛋白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分解成氨基酸;(3)胰岛素能促使血糖合成糖元和使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教师应经常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2.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是将输入的多种信息转化为一种信息输出。
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概念。
如为了获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可让学生先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通过动手、动脑、观察、思考,然后获得结论: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又得出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三、记忆能力的培养1.短时记忆培养。
(1)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加强课堂提问,通过教师设问或学生自己提问,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若干教学方法的探讨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若干教学方法的探讨作者:甄洁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8期【摘要】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由合格优秀的体育教练员和教师提供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一门学科。
为了能够增强课堂的效率,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若干种针对性的方法。
如“导学法”、“直观法”、“程序框图法”和“答辩法”等教法,所达到的目标是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及逻辑推理等教学效果,实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主要目标。
运用“导学法”、“直观法”、“程序框图法”及“答辩法”时,应该要注意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法不同,这样的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法直观法程序框图法答辩法网络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67-02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目的是让合格优秀的体育教练员和教师提供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并发现体育院校的学生,在上体育理论课时最怕的就是运动生物力学课程。
其原因是:学生的力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推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能够增强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了几种针对性的方法,如“导学法”、“直观法”、“程序框图法”等教法,所达到的目标就是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开动思考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形象思维以优化教育效果。
多方面的解决重点、难点,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掌握严格的公式原理及定义,又能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的探索中,试用了多种方法,无论是调动学生学习及参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还是积极性,学生总体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现将主要方法讲述如下。
一、直观法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比较弱时,应该充分发挥直观效应及形象思维。
2013 运动生物力学 教案 (精选范文)
运动生物力学教案(1)授课内容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概念一、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1、生物力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力学分为两大类:(1)普通生物力学(或称理论生物力学)(2)局部生物力学(或称应用生物力学),例如:人类工程生物力学、劳动生物力学、整形生物力学等等。
2、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复杂的运动技术建立在生物学和力学的规律之上,运动生物力学用数学、力学等对运动动作加以定量描述。
运动生物力学从力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以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各专项技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动作技术原理,以及最佳运动技术。
人体机械运动表现为两种形式:(1)人体自身发生的形变,即人体各环节之间相对的位移运动。
(2)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发生的位移运动。
牛顿定律适用条件:刚体运动,而生物体会发生明显的形变。
因此在人体运动中具体应用时要进行适当变通,研究活体时须注意各种力对生物体所做的功。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和内容(一)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研究运动员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2、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立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3、结合运动员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特点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动作技术方案和进行运动技术诊断。
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的力学依据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运动器械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1、运动生物力学概论:概念、任务内容、发展史。
2、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以力学理论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因此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转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是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
3、骨、肌肉及人体基本活动的生物力学。
如:骨、骨械杆原理、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和功能关系;人体各环节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力学原理等。
4、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和处理。
5、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如:投掷、跳远、跑步、球类、游泳等动作的力学分析。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付丽娟“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于《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当中进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地探讨怎样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加有意义的进行学习。
研究方法:采用案例分析、“5W1H”以及可行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以及结论: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对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其他高校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先行组织者《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最早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被引入到我国,目前主要在我国各高校的体育体育类专业内进行开展。
作为一门国外引进的课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国体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开阔具有积极的帮助,另外还能够为训练方法的改进以及相关技术诊断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运动的规律以及本质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运动生物力学》开展存在到一定的问题,甚至一部分的学校依然没有开展。
文章立足于某高校《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开展的实际,从而希望为更好的提升《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1“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概念所谓的“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在学生进行新课程教授之前,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新课程的指导性材料。
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连接以及帮助学习生建立图式以及知识的网络。
我们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常将整个教学的计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1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于学生进行知识以及经验的唤醒;2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学习的材料以及染污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开展;3阶段的任务则是进行认知的强化,帮助学生进行已有的观念以及相关学习材料之间关系的理清,最终帮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要应用2.1分析整体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自从“先行组织者”提出以后,就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其对于教学活动的整体影响,就目前看来这一模式已经被多数的一线教师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所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能力培养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为了寻求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促进的途径,通过对该课程性质,教学效率、效益低下的分析,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三个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能力本位;体育专业;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6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编号:
jyyb201212)
一、前言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从运动学、动力学、人体肌力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及其常规研究方法的应用入手,依据物理学的运动规律,借助数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考虑到人体的结构和技能特点,结合体育各专项的项目特点,使复杂的体育动作技术奠基于最基本的生物学和力学的规律之上,对运动技术原理的形式加以定量描述。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及肌肉的工作特点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分析、身体训练、预防运动创伤、理解运动技术原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为学生的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师范性院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于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先进教学方法、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科学指导课余体育锻炼、能胜任未来体育教学职业的教师。
随着国家教师执业考试制度的执行,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化体育教学人才,更注重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正逐渐成为高校各项课程改革的趋势,而作为交叉性较强的应用性专业课程,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运动生物力学教师一部分来源于毕业不久的研究生,一部分来源于其它专业教师。
这些任课教师在求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偏重于传统学科知识的教学,对于课程教学同体育教学的实践结合不紧密,更没有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
从其他专业转来的任课教师有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有误区,二者对于学生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运动生物力学任课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一大部分教师所设计的课件还称不上是完整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教学知识点的缩写,尚不能将知识点同鲜活的体育运动实例、视频去结合,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教具开发处于空白,使得手段归于传统。
(三)教学设计不合理
生物运动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人体运动行为的生物力学、人体基本运动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测量等内容,在进行上述内容的教学时,有些教师对于课程的设计过于局限于教科书,不能够按照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进行教学,并且课程体系不完善,网络资源、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向、新成就、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实际相联系,既教书又育人,并把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
针对学科的专业特点,教学组织主要以理论讲授、实验及录像观察为主,辅以现代化媒体教学等,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和体育实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二)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整体优化,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注意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密切衔接。
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方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能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训练,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探索性实习项目,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画图、实例、实验、实验演示、提问、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自我归纳总结等方法,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通过课内、课外作业等方法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启发性、逻辑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注意引入与专业发展有关的热点内容,将有关的最新成果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
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及录像等媒介,全方位地开展教学与实验,变抽象为生动,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3、增加实验课的指导。
实验课紧紧围绕学生理论课的学习。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增加体育实例教学。
使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在充分体现理论知识逻辑性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加体育实例教学,
达到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目的,最终把科学研究成果向课堂转换和渗透。
5、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学生实现网络联系,部分作业实现网上批阅,学生想法可在个人信箱和微博上留言。
6、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把易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红光,娄彦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评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73.
[2]陈庆合,侯金柱,李忠.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j].职教论坛,2003(16):4-7.
[3]黄健,唐中伟.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3):152-154.
[4]张念坤,黄志刚.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及效果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4-26.
[5]王新.关于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c].2010年度运动人体科学系教学改革论文集,20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