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doc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d44d6db84ae45c3b358cc3.png)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胡树罗浩万硕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
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
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引言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
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内服。
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
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
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1.常见的磺胺药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1.1.1磺胺药的基本结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1.1.2磺胺药基本的合成方法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
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
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異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
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②磺胺甲基异異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異塞唑-3-甲酸乙酯。
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異塞唑。
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1.2.1 磺胺噻唑(ST)国内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69ac04d647d27284b735171.png)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
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说法,其中Wood-Fields学说被人们所公认,并且已被实验所证实。
该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
因为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又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手、、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而磺胺类药物分子与PABA分子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十分近似,可以取代PABA与二氢叶酸的结合,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菌不能合成二氢叶酸,导致细菌生长受阻,而产生抑菌作用。
第九章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九章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https://img.taocdn.com/s3/m/ad6eaace5fbfc77da269b18f.png)
第九章化学治疗药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Magic bullet
第三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简介
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
从副作用发现新药
–利尿药–降血糖药
1,磺胺嘧啶
结构和化学名
发现-百浪多息基本结构磺胺
磺胺的飞速发展
建立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与对氨基苯甲酸产生竞争性拮抗
FAH2合成过程和磺胺类作用机理
竞争性拮抗
选择性
代谢拮抗
抗代谢物的设计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理化性质
酸碱性
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
磺胺甲恶唑
半衰期为11h
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磺胺分类
作用时间
作用部位
化学结构
2,甲氧苄啶
结构和化学名
发现
5-取代苄基-2,4-二氨基嘧啶类
作用机制
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影响辅酶F的形成
增效的机制
双重阻断
使对细菌的耐药性减少
代谢
肝中代谢,大部分以原药由尿中排泄应用
选择性
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力的差异–同类药物
主要学习内容
1,重点药物
–磺胺嘧啶和甲氧苄氨嘧啶
2,磺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3,抗代谢学说
4,作用机制和增效的原理。
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药物化学发展的意义
![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药物化学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7b20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6.png)
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药物化学发展的意义
磺胺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药物,主
要通过与细菌的细胞壁和膜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的代谢活动和膜转运
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对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药物化学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提高药物开发效率。
通过对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抗菌机制和药效特点,从而优化药物的结构和化学
性质,提高药物的制备效率和疗效。
2. 改进药物设计。
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效特点和作用机制较为
复杂,因此通过研究其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与细菌相互作
用的分子环境和机制,从而改进药物的设计和结构,提高药物的选择性、稳定性和毒性。
3. 拓展药物应用。
磺胺类抗菌药物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但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通过对磺胺类抗菌药
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机制,从而
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拓展药物的应用方向和领域。
综上所述,磺胺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对于药物化学的发展
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开发效率和设计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药物的临床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课件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feec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1.png)
治疗感染
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多 种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常与其他抗菌 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抗 菌效果。
磺胺类药物的给药方式与剂量
口服给药
磺胺类药物可以口服给药, 方便快捷,适用于轻症患 者。
注射给药
对于重症患者或不能口服 的患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方式,起效快。
氟喹诺酮类药物
这类抗菌药物可以与细菌的DNA回旋酶结合,抑制细菌DNA的复 制和转录,从而起到抗菌作用。常见的品种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等。
磺胺类药物
这类抗菌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常见的品种有磺胺嘧啶、磺 胺甲噁唑等。
抗菌增效剂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呼吸道感染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磺胺类药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衣原体、支原体等,因此在临床上 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磺胺类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磺胺类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类、磺胺嘧啶类、磺胺甲恶唑 类等。
按抗菌谱分类
根据抗菌谱的不同,磺胺类药物可分为窄谱和广谱两类。窄谱磺胺类药物主要针 对某些特定的细菌,而广谱磺胺类药物则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 效剂课件
目 录
• 磺胺类药物概述 • 磺胺类药物抗菌机理 • 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抗菌增效剂的作用与种类 • 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的联合应用 •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01
磺胺类药物概述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与历史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
1932年,德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化合物,并发现其对溶血 性链球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从而开启了磺胺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4cc9f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3.png)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性状: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作用与用途: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
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
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
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磺胺类药脆弱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够赢得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但耐热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仍然脆弱。
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不良反应:磺胺类药例如采用剂量过小,时间过长,可以产生毒性,现已知对鸡存有毒性的存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脒、周效磺胺等,其中以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为最小。
存有报导,4~12周龄的鸡以0.25%的磺胺二甲嘧啶喂食,即为出现中毒。
例如用磺胺二甲嘧啶搭柘属格5~7天,纯种鸡用0.06%的浓度即为出现中毒,而本地鸡使用0.1%的浓度尚未见到显著毒性。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https://img.taocdn.com/s3/m/6aaf7333cc7931b765ce15fd.png)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药品】甲氧苄啶【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482甲氧苄啶片:0.1 g。
联磺甲氧苄啶片:每片含磺胺甲噁唑200 mg、磺胺嘧啶200 mg 和甲氧苄啶80 mg。
【抗菌谱】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无2.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32本品属抑菌剂,为亲脂弱碱性,化学结构属乙胺嘧啶类。
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均具有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球菌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
本品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
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而合成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品阻止了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甲氧苄啶与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力较其与哺乳类该酶的结合力强5万~6万倍。
本品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合成代谢遭到双重阻断而有协同抗菌作用,使磺胺药抗菌活性增强,并对某些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82(1)口服:成人一次0.1 g,每12小时1次;或一次0.2 g,一日1次,疗程7~10日。
肾功能损害患者需按肌酐清除率调节剂量。
每分钟>30ml者仍用成人常用量,每分钟15~30 ml者,每12小时50 mg,每分钟<15 ml 者不宜用。
(2)静脉滴注:一次30~100 mg,一日80~200 mg。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87 100mg,PO【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718成人常规剂量·非复杂尿路感染:200 mg PO 每天1~2 次(注意:该适应证下首选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但如对磺胺不能耐受可单独使用甲氧苄啶)。
·轻中度PCP:甲氧苄啶5mg/kg PO q8h+ 氨苯砜10 mg PO qd。
肾功能不全时的调整剂量·GFR 50-80 mL/min:常规剂量。
磺胺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磺胺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a6bc641bfc4ffe473368abd9.png)
磺胺甲噁唑(SMZ)
属中效磺胺,尿中浓度低于SIZ,但与SD接近,故 也适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 脑脊液中浓度低于SD,但仍可用于流脑的的预防。 与甲氧苄啶合用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磺胺多辛
为长效类,与乙胺嘧啶联用预防和治疗耐甲氟喹的 恶性疟,由于长效磺胺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作为预 防使用仅限于耐药疟疾危险性高的地区。
4.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创面感染 SML和SD-Ag抗菌作用不受脓液PABA影响,SD-Ag的抗铜绿假 单胞菌作用强于SML。 5.沙眼、角膜炎和结膜炎 磺胺醋酰钠盐溶液呈中性,不具有刺激性,穿透力强,适用 于眼科感染性疾患。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必须用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剂加倍量(因
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 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 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
四.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用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和驾驶。
五.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 其他:
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可致肝 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肝功能受损者避免使用。 孕妇、早产儿、新生儿、新生儿黄疸不宜用。
(因幼儿肝功能不完善,解毒能力差;处理血中游离胆红 素差,磺胺与胆红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血中游离 胆红素增多)
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rohn病)、 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性关节炎等。
注: 克罗恩病治疗—柳氮磺吡啶治疗对控制轻、中型患者 的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但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 美沙拉嗪能在回肠、结肠定位释放,现已证明对病变 在回肠和结肠者均有效,且可作为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用药。
3、外用磺胺类
【各种磺胺药特点】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5c650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c.png)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代谢途径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以下是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结构与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物质对氨基苯甲酸非常相似。
它们通过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断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过程。
这样一来,细菌细胞内的二氢叶酸水平就会下降,影响了细菌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主要靶向细菌的嗜酸性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而对于嗜酸性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相对弱。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磺胺类药物的疗效较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使得该类药物对这些细菌的治疗效果下降。
此外,磺胺类药物对人体细胞的影响较小,但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
总结起来,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磺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也需要遵医嘱,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6c6e19b84ae45c3b358cf7.png)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胡树罗浩万硕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
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
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引言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
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内服。
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
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
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1.常见的磺胺药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1.1.1磺胺药的基本结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1.1.2磺胺药基本的合成方法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
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
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異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
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②磺胺甲基异異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異塞唑-3-甲酸乙酯。
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異塞唑。
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1.2.1 磺胺噻唑(ST)国内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合成抗菌药:磺胺类](https://img.taocdn.com/s3/m/52e9b515a6c30c2258019e0f.png)
磺胺类药是三十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性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
在临床上现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取代,但由于磺胺药有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鼠疫)、具有疗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故在抗感染的药物中仍占一定地位。
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使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范围增大。
磺胺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实、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及易于生产等优点,特别是甲氧苄啶问世后,使其抗菌效能增强,应用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了其在抗感染药中的地位。
[基本结构及分类]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氨苯磺胺衍生物,药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磺胺类的化学结构和对氨基苯甲酸相似,能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途,本类药物可分为:(1)口服易吸收可全身应用者,如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磺胺林、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SD-TMP)等;(2)口服不易吸收者如柳氮磺吡啶(SASP);(3)局部应用者,如磺胺嘧啶银、醋酸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等。
[临床应用]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应选用肠道易吸收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
肠道感染:如肠炎、腹泻病,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如磺胺脒等。
局部感染:如烧伤等,应选用外用磺胺药物。
寄生虫感染,如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感染,应用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
1.全身应用的磺胺类药:本类药物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等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敏感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脑膜炎奈瑟球菌所致的脑膜炎。
复方磺胺甲噁唑可治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大肠埃希菌等敏感株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复杂性尿路感染、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卡氏肺孢菌肺炎,以及星形奴卡菌病。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2022年学习资料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a0b1e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b.png)
黄安密定-Suilfadia☑irne-asD-3-N-ZT-1-H2N-2-密啶其-4-氨县苯磺酰胺
理化性质-骏威性-·骏、碱中可溶解-·磺按竖定羽盐水浴液能空气中二-氧化碳,折出定,故骏住弱于碳酸-H2N
临床应用-·由于磺胺密定在☒脊液中浓度胶高-预防和治疗流行性☒炎有突出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今 -作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的一线药物更
第三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在磺安类药物问世之前,西因-于细菌染性疾病治疗,都因-无特药而到月非常手-磺安药的先驱百浪多息是第-个用于 临床的苏菌药9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科学家热哀于从许多化学物质,-光其是从一些染料中哥找抗苗药,德国生物化学 多马克Gerhard-Do墼k,1895-1964】在一家染料工业公司工作,他月苯胺染料做试-oW3W-1 777777777777-验,许多细菌一染上这种染料,就很快死去,但动物体内无效。多马-克又用2,4二复基 氡苯磺酰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橘红色染料-做试验,发见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注射百浪多息后奇 般地活-了下来,这一消息立即震惊了欧洲医学界。后来在对兔子和豹的实脸-中也取得了戍功,世界上第一个被用磺胺 洽疗的人党是多马克的小-女儿艾国莎。艾丽莎在玩耍时剔破了手指,感染链球菌而高热手迷,-用磺胶药起死回生。] 39年多马克荣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国纳-箨阻挠而被迫放弃。1947年,多马克访问了斯德哥尔摩,接受了诺 -尔奖。
磺胶药--NH-R-二氢蝶定-C-OH-二氢蝶酸-PABA-氢叶酸合成酶-十谷氨酸-前体-甲氧苄氨嘧啶-一 转移聯-乙胺嘧啶-四氢叶酸-二氢叶酸-核酸一嘌岭,密啶-二氢叶酸还原酸-图37-1磺胺药抗菌作用机制示意图
产生竞争性吉抗的条件-由于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极为相-以的缘故,磺胺能踩和氨基苯甲-骏产生竟争性洁抗-H-0 23nm-0.24nm RN3-0.67nm-0.69nm-对氨县苯甲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说法,其中Wood-Fields学说被人们所公认,并且已被实验所证实。
该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
因为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又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手、、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而磺胺类药物分子与PABA分子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十分近似,可以取代PABA与二氢叶酸的结合,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菌不能合成二氢叶酸,导致细菌生长受阻,而产生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