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演化简史1

合集下载

地壳演化简史 (1)

地壳演化简史 (1)

2. 岩性特征和结构
岩性特征、结构和构造等是一定环境下沉积物
的表现形式。因此,是岩相分析的重要根据。
红色岩层——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还原环境;
交错层、不对称波痕——流动浅水地区;
鲕状赤铁矿和石灰岩——温暖气候下的动荡浅海;
竹叶状灰岩——波浪作用所及的潮上和潮间带、浅 海环境或风暴环境;
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 生物化石
指相化石(群)——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且 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群)。
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结合起来,是确定地层时代、 岩相和重塑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化石指示不同的古地理环境。例如:
现代珊瑚的生活环境:水温20℃左右,水中没有混 杂的泥沙,水深不超过50—70m。 则: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不同的植物化石指示不同的陆相环境,如苏铁—— 气候湿热;银杏——气候温和等。
及铁锰结核。铁锰结核的物质来源可能与海
底火山喷发以及海底地下含矿热水喷出有关。
(4).非正常海相 淡化海
如现代的黑海,水域较深,陆地包围,大量淡水注 入,海水淡化。 水的垂直循环不畅甚至停止,因此海底为缺氧的还 原环境。生物死亡下沉,形成富含有机质黑色泥质 沉积。 古代地层中有含笔石黑色页岩相,大致相当此沉积。
年代地层单位
系——比统高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
一个系分为2—3个统。系之间生物在目、纲范围内 变化。如泥盆系鱼纲发展,石炭系两栖纲发展。 一般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 或岩性特征等命名,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等。
界——根据生物门的演化阶段所划分的单位。
如中生界——爬行类;新生界——哺乳动物。 界以象征生物发展阶段的古生、中生和新生等命名。 一个界包括2—3甚至6个系。

地壳演化简史概要

地壳演化简史概要

第一节:概述
根据不同岩层所含化石的出现顺序确定地层相对顺 序的原理称为化石顺序律。这一原理是法国吉罗-苏拉威 1777年首先发现的,但由于当时的欧洲处于水成论和火 成论激烈争论的年代,所以这一原理并没有受到重视。 1796年,英国的史密斯独立的提出了“ 每一岩层都含有 其特殊的化石, 根据化石可以鉴定地层顺序” 的论断, 并成为这一原理的实践者。但是他两所确立的化石顺序律 还只是经验性的,直到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确立了生物进化论,才赋予化石顺序律以科学性。生物进 化不可逆性和阶段性的规律与化石顺序律的结合,奠定了 生物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述
对地层的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是丹麦学者斯泰诺 N 。他在《天然固体中的坚质体》(1669)一文中,论述了 地层、山脉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地层学的重要基础原 理——地层层序律,具体包括:
a、叠置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 b、原始连续律, 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并逐 渐尖灭; c、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产状。
第一节:概述
欧洲人对化石和地层的细致观察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将贝类化石和现代贝类 进行比较,得出化石是过去生物遗体的正确结论。在其 《笔记》一书“地球和海”一章中,反复论述了是地壳 运动把含有生物化石的岩层抬升到高处。 科隆纳F区分了化石的保存类型,并将化石分为陆生、 海生两大类。在持化石生物成因观点的学者中,不少人 将化石与诺亚洪水联系起来。英国的伍德沃德J在《地球 自然历史初探》(1695)中提出全球性洪水造成大部分生 物死亡,化石就是它们的遗体。这种“洪积说”观点曾 为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概述
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如太古宙形成的地层称太古宇,古 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古生界,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为寒武 系,早、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下、中、上寒 武统…… 各个地质时代单位都标有英文字母代号,宙(宇) 的符号采用两个大写字母,如太古宙(宇)的代号为AR; 代(界)的代号也是两个字母,但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 个字母小写,如古生代(界)的代号为Pz; 纪(系)的 代号都是采用一个大写字母,如奥陶纪为O,志留纪为S 等等,这些代号都是各自英文名称的缩写。

地壳演化简史

地壳演化简史

的生长发育。
寒武纪时主要 是水的世界, 已经形成的古
陆上全部是童
山和荒漠,而 且彼此孤立、 分隔,不具备
1.气候变化方面
晚古生代
海域缩小,陆 地面积扩大, 浅海明显向大 陆转化岩浆侵 入,火山喷发, 大气中的氧含 量进一步增加
中生代
三叠纪的全球气候较为
新生代
第四纪以来, 干湿及冷暖交 替的波动气候,
地壳演化简史
小组成员:。。。。。


方 ,

CONTENTS
1.气候变化方面
太古宙
太古宙是一个 地壳薄、地热 梯 度 陡 、 火 山—岩浆活动 强烈而频繁、 岩层普遍遭受 变形与变质、 大气圈与水圈 都缺少自由氧、
远古宙
由于藻类植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早古生代
寒武纪时海洋 中十分温暖, 适合各种生物
日益繁盛,它
们营光合作用 不断吸收大气 中的CO2,放出 O2,使气圈和 水体从缺氧发 展到含有较多 氧的状态。
2.生物进化方面
在太古宙晚期的构造运动即阜平运动之后, 中国和世界大陆上都出现了小规模的稳定核
心,称为陆核,这是陆壳构造发展的第一阶
段。元古宙的构造运动,在中国称吕梁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陆核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 较大的稳定地区,称为原地台,在原地台上 开始沉积了类似盖层的沉积类型。由于沉积、 喷发、侵入、挤压、褶皱、变质、固结等作 用反复进行,陆壳某些部分更趋稳定,到中 元古代晚期原地台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终 于出现了若干大规模稳定的古地台。
加里东造山运动
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 (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
3.地壳运动
晚古生代也是各大陆逐渐拼接
的时期。由于海西构造阶段的

第5章地壳演化简史

第5章地壳演化简史
原始水平率——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态。 原始水平率——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态。 岩层是由古老沉积物演化而来的 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态 7.1 ×108 钾 表 × 铀 235U 铅 207Pb 同位素地质年龄40K5—1)Ar 1.5×109 氩 40 地质年代表( 306, 地质年代表(P—306, 化石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 238U 206 Pb 生物演化特征 14C 4.5×109 碳 × × 可按照地层的顺序判别地层的顺序 5.7×103 铀 铅 氮 14N 构造活动事件 由老到新,由低级到高级, 由老到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1/5/28
5
第二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也称沉积相 沉积相):沉积岩形成时的成岩环境。 岩相(也称沉积相):沉积岩形成时的成岩环境 三、构造历史分析 ):沉积岩形成时的成岩环境。 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 岩相分类: 岩相分类:化石可指示环境,重塑古地理特征 生物化石:化石可指示环境, 生物化石 : 四、地层系统 海相: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海相: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非正 岩性特征结构、构造:颜色、粒度、磨圆、 岩性特征结构、构造:颜色、粒度、磨圆、构造 常海相。 常海相。 有代表性的特殊矿物: 有代表性的特殊矿物: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泻湖向 海绿石——较深浅海环境 如:海绿石——较深浅海环境 陆相:残积、坡积、洪积干燥环境 湖积、沼泽沉积、 陆相:残积、、石盐——干燥环境 湖积、沼泽沉积、 石膏、石盐—— 、冲积、 石膏坡积、洪积、冲积、 风积、冰川沉积、冰水沉积、洞穴堆积。 风积、冰川沉积、冰水沉积、洞穴堆积。 白云岩——咸化海 咸化海、 白云岩——咸化海、泻湖环境

地壳演化史

地壳演化史
1.1 地壳的演化 第三个阶段:
( 20亿年以来)P125
以大陆合并与解体为特征的板块运动旋回阶段
500MaBP以来的坂块运动海陆分布
United Paleo-continent
650Ma(元古界)
514Ma(寒武纪5.7~5.1亿年 )
一个新的海洋--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劳伦西亚 (Laurentia,北美)、波罗地(Baltica,北欧)和西伯利亚 (Siberia)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
这是一个大陆张裂、海洋形成的年代
195Ma(侏罗纪2.03~1.44亿年前)
在早侏罗世,东南亚(Southeast Asia)聚合而成。一片宽广的古地中 海将北方的大陆与冈瓦那大陆 (Gondwana)分隔两处。
152Ma (侏罗纪)
晚侏罗世,中央大西洋(Central Atlantic Ocean)已经张裂成一狭窄的海洋,把北美 与北美东部分隔开来。东冈瓦那 (Gondwana)也同时与西冈瓦那开始分裂。
After 50Myr.
After 50Myr.
After 250Myr.
歐洲和美洲大陸正在漸漸接近,大西洋消失,2億年後 將合併為超大陸「終極盤古大陸」。
1.3 生命的进化
寒 武 纪 以 来 的 各 地 层 界 线 上 绝 灭 新 动 物 群 和 新 植 物 群 的 出 现 和 绝 灭
•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是一种无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 胞内没有任何带膜的细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以前称作“蓝 绿藻”的蓝细菌,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 后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 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循环上扮演 着重要角色。 • 原生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Protista)的生物都是有细胞核的, 且几乎是单细胞生物。某些真核原生生物像植物[如矽藻diatom)] ,某些像动物[如变形虫(amoeba)、纤毛虫(ciliate)],某些既像植 物又像动物[如眼虫(euglena)]。】 • 真菌界【生物的一界。本界成员均属真核生物,它是真菌的最高 分类阶元。】 • 植物界【生物的一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 生物的总称。】 • 动物界【生物的一界。该界成员均属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 运动、以(复杂有机物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食的所 有生物。动物界作为动物分类中最高级的阶元,已发现的共35门 70余纲约 350目,150 多万种。】

地壳演化史

地壳演化史

250百万年以后的超级大陆
The next Pangea, "Pangea Ultima" will form as a result of the subduction of the ocean floor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beneath eastern North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 This supercontinent will have a small ocean basin trapped at its center.
出现原始脊椎动物淡水无颌类。
植物界仍是海生藻类繁盛时期,出现陆生半陆生 裸蕨类植物。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及古地理格局 古生代初期,北方各古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保持分裂状 态:北美和俄罗斯古陆间是古大西洋、俄罗斯与西伯利亚古 陆之间是古乌拉尔海、西伯利亚古陆与华北古陆、塔里木古 陆之间是古北亚海、华北古陆与华南古陆之间是秦岭海、北 美古陆、扬子古陆、澳洲古陆的外侧为古太平洋。南方冈瓦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的气候
泥盆纪开始已具明显气候分带现象
中、晚石炭世以至二叠纪地史上呈现第一次明显的
植物分区现象。 形成劳亚古陆上的北方植物群(以热带、亚热带、 温带气候为特征)和冈瓦纳古陆上的南方植物群 (以温凉气候为特征)。 石炭-二叠纪出现一次持续5000万年的大冰期,但 只发生在冈瓦纳古陆内。 矿产:石炭-二叠纪是地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之一。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的构造运动与世界古地理变化
晚古生代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的地壳运动,称为海西
运动。它远比加里东运动显著而广泛,是造山作用
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的时期。 石炭到二叠纪,在加里东时期联结在一起的北美古

地壳演化史

地壳演化史

动物界两次大飞跃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泥盆纪:三叶虫类减少,笔石类在早泥盆世后期已 全部绝灭。出现于志留纪末的鱼类此时繁盛,泥盆 纪——鱼类时代,为动物界发展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我国泥盆纪鱼类超过52个属,多数在江南发现。
动物从水中——陆上
石炭纪总鳍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晚古生代后期, 地壳运动强烈,环境多变,可以勉强用鳍代替四肢 在陆上移动。再进一步演化,终于形成两栖类。从 水到陆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第4节 早古生代(距今5.4-4.1亿年)
划分: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
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系,以大量三叶虫突然出现为标志。
最多的是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三叶虫时代”;其次为腕足
类动物;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古杯动物、腔肠动物(
如珊瑚)、软体动物(如头足类)、环节动物、牙形石、棘皮动物 、笔石动物等都已出现。
叠层石
叠层石(stromatolite)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 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绿藻、 细菌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 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 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如扣放的一叠碗,故名。

志留纪末期
古大西洋关闭,北美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步形成劳亚大陆;祁连海封 闭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其他古海洋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早古生代的气候
寒武纪至奥陶纪早、中期,大部地区较干暖
中国、巴基斯坦等,都有紫红色氧化圈砾石的砾岩等; 世界许多地区有岩盐、石膏等蒸发盐及鲕状灰岩、白云岩等。 中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及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古杯动物灰 岩和古杯礁。古杯动物生活于不低于25℃水温的海水中。

15第十五章地壳演化历史

15第十五章地壳演化历史
7/2/2020
地壳演化历史
前寒武纪古地理
6
7/2/2020
前寒武纪古地理7
第十五章 地壳演化历史
1.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古生代( 6-2.5亿年前)
古生代可以再进一步 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 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 及二叠纪,经历了约3亿多 年时间。
两栖类、蕨类
这是地球上生物大规
模发育的时期,又是生物
种属发生的最古老最原始
的时期,也是地球历史上
生物大量出现的时期,所
以用“古生代”一词来概
无脊椎动物
括其时代名称。这个时期 大陆地壳大幅度增加。
古生代晚期的古地理 古古生生代代中期早的期生的物生面物貌面貌古生代晚脊期椎的动生物—物—面鱼貌类
7/2/2020
8
7/2/2020
古生代晚期的古地理
9
第十五章 地壳演化历史
14
中新世的古地理
第十五章 地壳演化历史
1.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2.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7/2/2020
15
第十五章 地壳演化历史
2.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开始了向自然的
索取,不仅造成了地表生态的极大的不平 衡和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极大短缺,而且 造成了对原来地形的极大改变,以致我们 不得不把人类的各种活动当作一种改变自 然的营力来看待。这里包括人类对自然界 地壳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7/2/2020
29
7/2/2020
30
1.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 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时期。
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 物都灭绝,产生了以恐龙 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并 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 苏铁、银杏、松柏等棵子 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课件: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1概论-太古-元古)

课件: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1概论-太古-元古)

二、太古宙
太古宙 Archean Eon(Ar).距今36-25亿年,地史特征 概要:
地壳形成,但很薄,有频繁的岩浆活动;大气圈和水圈逐渐 形成,缺氧环境。
现在保留着的是深变质岩系,成为大陆的核心;海洋占绝对优 势。
原始生命萌芽出现,南非发现32亿年的古杆菌、巴贝通球藻, 31亿年的蓝绿藻(叠层石),它们是结构极其低等的原核生物。
寒武纪∈ (Cambrian Period),5.43--4.9亿年 奥陶纪 O (Ordovician Period),4.9--4.38亿年 志留纪 S (Silurian Period),4.38--4.1亿年 泥盆纪 D (Devonian Period),4.1--3.54亿年 石炭纪 C (Carboniferous Period),3.54--2.95亿年 二叠纪 P (Permian Period),2.95--2.5亿年 三叠纪 T (Triassic Period),2.5--2.05亿年 侏罗纪 J (Jurassic Period),2.05--1.37亿年 白垩纪 K (Cretaceous Period),1.37--0.65亿年 古近纪 E (Eogene Period),0.65--0.23亿年 新近纪 N (Neogene Period),0.23—0.026 第四纪 Q (Quaternary Period),0.026亿年至今。
冰川冰沉积旋回-冰芯研究
3 古生物(化石层序) 基于生物进化原理,不同时代的地层
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 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 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 由简单到复杂,新地层古生物进化更新。 化石层序律/生物群层序律/生物层序律
(Law of Faunal Succesion)

第5章 地壳演化简史

第5章 地壳演化简史

四、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已如前述,由于地层
划分的目的、根据和适用范围不同,地层划 分系统可有两类:一是区域性或地方性的, 以岩性变化为主的地层划分,称为岩性地层 分类系统,地层单位为群、组、段等;一是 国际性的、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以时代为 准的地层划分,称为年代地层分类系统,地 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等,与其相对 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等。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 宇
代 界
纪 系
世 统
期 阶
时 带
(三)、地质时代单位 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它们都代
表地层的实体)概括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 所以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层型,作为比较 研究的根据。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从最老 到最新)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代,不同级 别的年代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 代单位。形成一个宇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 宙;形成一个界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代; 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纪;形成 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世;形成一个 阶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期。
(二)地层的对比 地层的划分是指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划 分,而地层的对比是指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 比较。地层对比既然首先是地质时代的对比,而地 质时代的划分和确立,则首先必须以古生物化石为 根据。生物演化是不可逆的,又是阶段性的,每一 个生物的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不可能有任 何重复;因此,每一个生物种属只能出现在一定地 质时代的地层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主要是根据生物地层学和岩性地层学的原理,也是 传统地层学的普遍性原理,不过这只是对沉积地层 纵向堆积作用的划分原则。
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 或指相化石群。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结合起 来,是确定地层时代、岩相和重塑古地理环 境的重要依据。

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一、地质年代
(一)古生物和化石
• 划分地质年代和恢复地史旳工作,很主要旳根据是化石。 •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旳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旳遗址。
• 但并不是全部古代生物都能保存成化石旳,多数遗体被腐 烂、破碎或溶解掉,要保存为化石,必须具有一定旳条件:
• (1) 必须有不易分解旳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 质纤维等;
年代地层系统单位 宇
界质年代单位






• 当代旳地质年代表不但按时代旳早晚顺序进行地质年代编年, 而且加上世界各地不同步代岩层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旳数据, 其分年分阶段更为精确(表3.13)。
二、地球上生物旳演化与发展
(一)生命起源与过程
1、生命起源旳孕育条件
• 原始大气圈和水圈旳形成,是生命起源旳孕育 条件。
(2) 古生物化石(化石层序律):根据生物旳演化规律,生物界总是从简朴 到复杂、从低档至高级不断进化旳,是不可逆旳。地质时代越早旳生物, 越简朴、低档;时代越晚旳生物,越高级、复杂。这么,我们就能够根 据岩层中所含化石或化石群旳种类来拟定其相正确新老关系,进而拟定 其相正确地质年代(尤其是原则化石,在划分地层时代意义最大),这 就是化石层序律。利用这个原理还能够进行地层对比,当不同地域旳地 层中具有相同旳化石时,不论其相距多远,都属于同一时代。如莱氏三 叶虫只出目前早寒武世,所以不论哪里,凡含莱氏三叶虫化石旳地层必 属早寒武世。
• →原始生命出现后,又经过长久旳生物化学作用与复杂旳演变,使其内部构造复 杂化,逐渐进化成具有细胞形态旳生命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摄取无机物质作为 营养。→之后,又逐渐演化为群体单细胞旳原始生物,井具有运动、营养和生殖 功能。

地质演化过程顺序

地质演化过程顺序

地质演化过程顺序1.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地球的地质演化始于大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阶段,地球的地壳开始逐渐形成。

约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超大陆,邪马台超大陆。

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是地球地质演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超大陆的形成是指陆地板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大陆,而裂解则是指超大陆分裂成若干小块陆地板块。

2.地质运动的频繁活动地球地质演化的历史上,地球的地壳板块发生过多次运动。

这些地质运动种类繁多,包括构造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

构造运动主要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各种构造地貌;火山运动是指地球深部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岩等;地震则是地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震动。

3.地球气候的变化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气候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随着地球气温、大气成分、降水量等的不断变化,地球气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是冰河时期和间冰河时期的交替出现。

冰河时期是指地球气候寒冷,极地和高山上积雪积累,形成冰川,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4.地质结构的演化地质结构的演化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结构的不断变化。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这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质结构。

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内部地质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如地质褶皱、断裂带、盆地等。

5.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是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华缪尔·凡登贝尔提出的一种地球演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是在地球表面进行漂移运动的,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大陆形态。

板块构造理论则是在大陆漂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地球上的地幔是一层流体,地球的地壳板块是在地幔上漂移运动的,导致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些构造地形。

6.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最初的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

随着地球气候、地质结构等的变化,生命在地球上逐渐演化出了各种生物种类,形成了文化。

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生命也在不断演化,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 地质学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 43页

第九章 地壳演化简史 地质学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 43页
❖ 当有适量陆源碎屑供应时,在滨海区常形成大体与海岸平行的倾斜非常平缓的 地区,通称潮坪。在此地区,一方面陆源物质从陆向海运移,一方面浅海及潮 下物质又从海向陆运移,形成复杂的沉积分异方式。在潮上带,主要沉积以泥 质为主的细粒物质;而在潮间带,则以泥砂混合物沉积为主;到了潮下带,则 以砂质沉积为主。这种沉积分异序列,恰与正常浅海沉积分异序列相反。
1、地层层序律(Steno N,1669,《天然固体中的坚质体》)
叠置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 原始连续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并逐渐尖灭; 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产状。
2、化石顺序律(Smith W,1796)
是根据不同层位中所含化石及其出现顺序来确定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原理。 并指出相同的层总是发现有相同的叠置次序并且包含相同的特有化石,这说 明化石顺序律与地层层序律是一致的。
❖ 地质时代的海相地层绝大部分属于浅海相。
3)半深海相和深海相:
❖ 存在于半深海(海面下约200—2500m)和深海(约2500m以下)地区,即 相当于大陆坡及海盆底地带。
❖ 深海沉积物中有一种特殊沉积物,少含或基本不含有陆屑物质,主要是由具有 灰质和硅质硬体的微小浮游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称为生物软泥,古代地层中很 少这类沉积物。
❖ 喷出岩 :如果喷出岩夹于沉积岩层之间,只要把喷出岩上下沉积岩的时代 确定出来,就能确定喷出岩的时代。
❖ 侵入岩 :必须根据侵入岩和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时代。
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 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这种情况,可以确定侵入岩的时 代晚于围岩。
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 盖。其特点是上覆沉积岩层不可能有接触变质现象,而侵入岩中也不 会有上覆岩层的捕虏体存在。这种情况可以确定侵入岩的时代早于上 覆岩层的时代。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形成原始大气圈
地球的演化历程
(3)原始海洋形成: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水蒸气形成厚厚云层,云层凝云致雨,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层是沉积形成的一层层的层状岩石。
2019年,我国地质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距今1.2亿年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罕见的两栖动物化石。该化石完美展现了古青蛙及其吞食的蝶螈,有助于了解古蛙类的食性及古地理环境。图为该化石照片。
C
D
3. 皇龙沟、库沟村斜坡恐龙生活时期的地理环境是( )A. 气候温暖湿润 B. 皇龙沟的地面泥泞松软C. 被子植物繁盛 D. 库沟村斜坡地势高且陡4. 据材料推测,库沟村恐龙被掩埋后该地可能发生的变化( )A. 地层倾斜抬升 B. 生物圈变薄 C. 横波无法通过 D. 气候变得干冷
地球46亿年浓缩为一天
地球周围逐渐形成大气,出现阴晴雨雪等天气变化,原始海洋慢慢形成。出现单细胞生命。
原核生物出现,海藻、细菌繁盛,出现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奥陶纪(4.85亿年~4.43亿年前)21:28~21:4121:41分,地球上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侏罗纪( 2亿年~1.45亿年前)22:57~23:14 恐龙鼎盛期
(1)概念:
思考:什么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是怎样演变的?
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第5章 地壳演化历史

第5章 地壳演化历史

第5章地壳演化简史第1节概述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球表面有广阔的大洋、起伏的大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的动植物群落,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都是地球发展演变的结果。

为了了解地壳的发展过程和演化规律,就必需研究地史。

长期以来,地质调查主要局限于大陆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底的探测和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研究逐步开展,航天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为认识地球提供了新线索和新领域,但这仅仅是开端,目前资料最多的仍旧是大陆壳的历史。

不过,在地球科学领域,向地球内部、向广深海洋进军的时代已经开始。

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历史。

研究人类历史有文字文物可考,研究地球历史却无任何文字和文物可鉴。

但地球本身在特殊的“书页”中记录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这些“书页”就是地层。

地层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了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恢复地球的历史,主要是靠“阅读”这些不是文字、却胜似文字的记录,通过地层层序、构造顺序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来实现。

全球统一的、客观的时间标尺,更是重建地球历史的基础。

一、地层学理论的建立地层即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

人类对于地层的感性观察与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其共同的特征是把陆地高山上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作为“沧海桑田”海陆变化的证据。

古希腊的色诺芬尼提出,化石是海生动物被大水挟带泥沙一起冲到陆地上堆积而形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不是永恒的”,海陆变迁是“按一定规律在一定时期发生的”。

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和比鲁尼认识到岩层中的化石是海陆变迁的证据,化石的形成要经历很长时间。

中国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中载有“东海三为桑田”的故事。

唐代颜真卿,宋代沈括都把山崖中的螺蚌壳视为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

宋代朱熹明确指出,岩石“即旧日之土”,化石螺蚌壳“即水中之物”,他认为由于地壳变动“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对地层和化石形成给予了科学的解释。

地壳演化历史,25亿年之前至今天都有什么变化

地壳演化历史,25亿年之前至今天都有什么变化

地壳演化历史,25亿年之前至今天都有什么变化地壳(qiào),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演化历史太古代(距今约25亿年之前)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历时最长的一个代,即原始地壳以及原始地壳大气圈、水圈、沉积圈和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太古界的地层由变质深的正、副片麻岩组成。

已知其中最古老的年龄为40多亿年。

据此认为,在此之前地球便出现了小型的花岗岩质地壳。

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副片麻岩的出现,说明当时有了原始大气圈和水圈,并有单纯的物理化学风化。

在这些结晶变质岩基底上覆盖着一层变质较轻的绿岩带,其中有火山岩和沉积岩,它们形成于当时地面的凹陷带,后来才经历变质作用。

其年龄在34亿-23亿年间。

据推测,太古代早期地球表面有许多小型花岗质陆块,它们之间有深浅多变的古海洋。

后来各小陆块在移运中结合成面积较大的大陆板块。

这些最古老的陆块已散布于各大陆中,即通常所说的稳定陆块的核心--克拉通或古地盾区。

太古代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既广泛又强烈;火山喷发频繁,故使大气圈和水圈才得以形成。

原始海洋的面积可能比我们认识的大,但平均水深则浅得多。

世界各地蕴藏丰富的海相层状沉积的变质铁锰矿床和岩浆活动形成的金矿等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

当时的大气圈可能富含碳酸气、水蒸汽和火山尘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

海水也是酸性矿化水(后来才逐渐被中和),陆地是灼热的,荒芜的。

在某些适宜的浅海环境中,有些无机物质经过化学演化跃变为有机物质(蛋白质和核酸),进而发展为有生命的原核细胞,构成一些形态简单的无真正细胞核的细菌和蓝藻。

这只是出现于太古代的后期。

总的来说,太古代是原始地理圈的形成阶段,陆地是原始荒漠景观,水域是生命孕育和发源之地。

当时地壳与宇宙之间以及和地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比后来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非正常海相非正常海包括淡化海和咸化海。前者如 现代的黑海,水域较深,最深处达2400m,大部为陆地所 现代的黑海,水域较深,最深处达2400m,大部为陆地所 包围,有大量淡水注入,使海水淡化。表层水密度小,水 的垂直循环不畅甚至停止,因此形成海底缺氧的和滞流的 还原环境。水面浮游及漂流生活的生物死亡下沉,形成富 含有机质黑色泥质沉积。古代地层中有含笔石黑色页岩相, 大致代表此种沉积。 与此相反,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海,蒸发量大于淡水补 给量,内海海面降低,使外海海水不断溢入。由于不断蒸 发和海水溢入的结果,含盐量增高,形成咸化海。这种海 一般规模较小,海水较浅,不易形成还原环境,常形成缺 少生物化石的膏盐或白云岩沉积。
2.过渡相沉积(海陆混合相沉积) 发育于滨海地 2.过渡相沉积 过渡相沉积(海陆混合相沉积) 区。其中主要包括 三角洲相和潟湖相: (1)三角洲相在河流入海处,特别是在河流含砂 量大、海底较浅而且比较稳定的地区,常常形成 三角洲。三角洲相的特点是具有向海洋方向倾斜 的斜层理,以砂质沉积为主,陆生植物、淡水动 物和海生动物化石混杂一起。
3.地質岩層間的切割關 3.地質岩層間的切割關 係 上述兩條準則主要適用 於沈積岩或層狀岩石的 相對新老關係。但對於 不含化石的火成岩或變 質岩等的地層,則可利 用岩層或岩體與層狀岩 層彼此相互間的穿越及 切割關係,來決定其新 老關係。一般而言,較 新的地質岩體總是切割 或穿越較老的地質岩體。 換言之,切割者新,被 切割者老 。
三.地層對比(Corrlation) 地層對比(Corrlation)
所謂地層對比就是決定兩個或兩個以上地 區的地層層序,在時代上和地層位置上的 彼此先後關係。 分為化石對比(Paleontological 分為化石對比(Paleontological Correlation) 和岩性對比(Physical Correlation)兩種。 和岩性對比(Physical Correlation)兩種。
( 三)地質時代系統 地質時代單位與時間地層單具有嚴格的對應關係, 茲表列如下: 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 年代地質單位:宇、界、系、統、階 地層單位有大小等級的分別,最大的地層單位為 「界」,「界」以下分別為「系」,「統」, 「階」。而最大的地質時間單位為「代」,以下 分別為「紀」,「世」,「期
(1)滨海相发育于低潮 线和高潮线之间及其临近 地带的狭长滨海区, 在陆源碎屑物供应较多的 情况下,沉积物以碎屑物 如砾石、砂等为主. 如砾石、砂等为主. 由于海水时进时退,波浪 作用力强,所以磨圆度和 分选度较好,常具交错层、 波痕、干裂等,含海生动 物贝壳,但多破碎。
( 2)浅海相存在于海面到海 2)浅海相存在于海面到海 面下200m 面下200m 左右的浅海地区, 约相当于大陆架上的海洋部 分。 这一带的特点是波浪作用力 减小,阳光充足,底栖生物 繁盛,所以沉积物以陆源细 碎屑物质及化学和生物化学 沉积物质为主,富含生物遗 体, 地质时代的海相地层绝大部 分属于浅海相,一般是从砂 岩、页岩过渡到泥灰岩和石 灰岩,并常夹有Al、Fe、 灰岩,并常夹有Al、Fe、Mn 等胶体沉积,以及磷块岩等 生物化学沉积而成的矿产。
群: 比组大的地方性地层单位叫群。凡是厚度巨大、岩性较复杂而又具有
段: 组还可以根据岩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为段。例如燕山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进一步对各时代的地层进行岩相分析,就可以基 本恢复古地理环境。 (一)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 沉积岩(物)特征综合。包括两层含义: 沉积岩(物)特征综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 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包 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 气侯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 条件等。沉积岩( 条件等。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 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 和生态)。
(2)潟湖相: 滨海地区部分海水为砂堤隔绝可形成潟湖。 )潟湖相: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常堆积成砂页岩和泥炭层,具有薄而 水平的层理;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则往往产生白云岩、 石膏、石盐等化学沉积。
3.陆相沉积 3.陆相ຫໍສະໝຸດ 积大陆是遭受剥蚀的地区,但在相对低洼部位可以接受沉 积。和海相沉积相比,陆相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横向变化 显著,地层对比也比较困难。沉积物中以碎屑(砾、砂、 泥)成分为主,有时含陆生动植物化石。陆相沉积对于气 候和地形的反映十分敏锐,在不同气候、地形和外营力的 条件下便有不同类型的沉积,主要有残积、坡积、洪积、 冲积、湖泊和沼泽沉积、风积、冰川和冰水沉积、洞穴堆 积等。
1、地層層序 地質時代上某一 時間所形成的層 狀岩層稱為地層 (Stratum) 地層 形成時,一般多 呈水平或近於水 平狀態。先形成 的老地層在下面。 而後形成的新地 層則覆蓋在老地 層的上面,這種 正常的地層疊置 關係稱為地層層 序律。
2、化石層序 地層層序律只能確定同一地區 相互疊置在一起的地層的新老 關係。但在不同地區的地層之 間,它們的新老關係時,則需 利用地層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來 確定。 一般生物多具有從簡單到複雜, 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趨勢;而 且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具有不同 的化石組合,相同時代的地層,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組合; 化石的形態與結構愈簡單的, 它所代表的時代愈老,反之則 愈新。這些就是化石層序規律 或古生物群層序規律。
地壳演化简史 1
一、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為指地球上各地質中,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為指地球上各地質中, 劇烈的構造運動、大規模的岩漿活動、海陸變遷 以及生物的興盛與滅絕等重大地質事件所發生的 時代。它包含兩方面:一為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 後順序,即相對地質年代;二為各地質事件發生 的距今年齡,即絕對年代。 (一)相對地質年代的確定 岩石相對地質年代的測定,主要依據下列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 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 海陆过渡环境。大陆环 境又可分为沙漠、河流、 湖泊、冰川、沼泽等; 海洋环境又可分为滨海、 浅海、半深海、深海; 海陆过渡环境可分为三 角洲、泻湖等。 同理,沉积相也将可 分陆相、海相和海陆过 渡相这三大类型。
1.海相沉积 1.海相沉积 海洋是接受沉积的最主要最广阔的场所, 古代沉积岩层有很大部分属于海相沉积。 根据现代海洋来看,由于海水深浅不同, 物理化学环境(温度、压力、波浪作用力、 化学成分等)不同,生物环境不同,沉积 物也不相同。据此又分为滨海相,浅海相, 半深海相和深海相此外还有非正常海相。
组: 是地方性的最基本的地层单位。凡是岩相、岩性和变质程度大体一致
的,与上下地层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的,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比较稳定的地层, 都可以划分为一个组。组采用最初建组的地名(山名、村名等)命名,如华 北中寒武统包括徐庄组和张夏组等。 一 定的相似性,但又无明确界限可以分组的一套岩系,或者是连续的、在成因 上互相联系的几个组的组合,都可以划分成一个群。群也是用专门地理名称 命名的,如阜平群,五台群。 可以分成四个或五个段,分别称为雾迷山组第一段、第二段 可以分成四个或五个段,分别称为雾迷山组第一段、第二段。 上述地层的划分,主要以岩性为根据,仅仅反映一定地理范围的沉积过 程及沉积环境,只适用于一定地区,所以属于地方性的地层单位。
谢谢
台灣東北海岸龍洞的四 裬砂岩﹐為淺海沈積物
(3)半深海相和深海相存在于半深海(海面下约 200—2500m)和深海(约2500m 200—2500m)和深海(约2500m 以下)地区, 即相当于大陆坡及海盆底地带。 深海沉积物主要是由具有灰质和硅质硬体的微小 浮游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称为生物软泥 在大陆坡及部分深海地区,还有一种带陆源碎屑 的具有沉积韵律的沉积物,即浊流沉积物。 近年以来,广泛分布于深海底的铁锰结核,引起 极大重视。其中含有锰、铁、镍、钻、铜、铅等 40 种以上的元素。
(二) 絶對地質年代的測定(同位素地質年代) 絶對地質年代的測定(同位素地質年代) 自1896年發現鈾的放射性以後,本世紀早期即 1896年發現鈾的放射性以後,本世紀早期即 開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以其具有固定衰變周期 的特點,來測定含放射性同位素礦物或岩石的形 成時代,以及它的同位素年齡。 一般絶對年齡多以百萬年(Ma)為單位,1947年 一般絶對年齡多以百萬年(Ma)為單位,1947年 英國地質學家荷姆斯(A. Holmes)編成了第一張完 英國地質學家荷姆斯(A. Holmes)編成了第一張完 整的地質年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