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对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思考

对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思考

对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思考2007年4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莅临温江视察指导工作,寄望我区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城区。

笔者认为,这是春城书记从成都市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温江区的实际情况对温江今后发展的正确定位。

按照春城书记的要求,从城市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上看,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温江区应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韵味和底蕴,着力营造舒适、惬意、宜人、和谐的生活空间和氛围,通过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烘托出城市的精、气、神,形成温江自己独特的城市个性,使温江真正成为“锦城西•金温江”。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中提出的“生态城市”概念而创建的,用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意见。

它是建设部在总结我国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理念的结果,旨在引导一些城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继续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发展。

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重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二、温江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气魄、大手笔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绿色工程”、“净化工程”和“植绿工程”,建成了以公园、广场和城市道路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营造出碧水蓝天、和谐稳定的生态温江新形象。

——实施“碧水工程”,构筑“三河一渠”亲水景观体系。

以杨柳河、江安河、凤溪河与战备渠等“三河一渠”城区段为改造重点,大力实施了沿河两岸旧房拆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市政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呈现出水清、景美、功能完善的河道生态亲水特色。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第一篇: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组员:专业:园林(教育)班级:园教08-03日期:2011年5月目录封面…………………………………………….....………………….第1页目录…………………………………………….....………………….第2页1项目概况…………………………………………….....………….第3页 2成都市温江区概况…………………………………………..……第3页 2.1自然条件…………………………………………………...……第3页2.2社会文化条件………………………………………………...…第3页3温江区碧落湖规划现状分析及改造分析……………..................第3页3.1温江区碧落湖总体规划……………………………………...…第4页 3.2温江区碧落湖规划方案…………………….……………….….第4页 3.3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以及碧落湖改造分析……………….第5页 3.3.1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第5页 3.3.2温江区碧落湖改造分析………………………………….….第5页4改造依据………………………………………….………………第7页5改造设计主题………………………………………….…………第7页6设计主题及改造景点…………………………………………….第8页7 改造对策以及主要改造景点…….………………………..…….第9页8单项规则…….………………………………………..…..……..第9页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1项目概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越遭破坏,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主题,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而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已占多数的今天,城市绿地对于人们对于绿色的需求满足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温江区投资环境分析

温江区投资环境分析

温江区投资环境分析(221)1.自然环境分析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

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

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

区府所在地-柳城街道人和路距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1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

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同时挂街道办事处牌子)4街办,截止2010年11月全区常住人口为457070人。

温江区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

区内平均坡降3‰,最高海拔647.4米,最低海拔511.3米。

平均气温15.9℃。

平均降雨量972mm,平均日照时间1168小时。

平均相对湿度84%。

平均风速1.3米/秒。

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

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天府温江,人杰物华。

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还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柜、民间传说……小结:温江自然环境优越,占据了作为生活居家之“天时”与“地利”。

其清新的空气、优良的水质、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等是温江作为房地产开发地的一大优势。

2.经济环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

向世人展示“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02年4月撤县建区;2005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2007年11月26日,温江荣获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08 荣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称号;2009 “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奖荣膺荣誉称号。

《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5篇范文》

《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5篇范文》

《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5篇范文》第一篇: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景区开发与管理093-1曹裕梅一、概况㈠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水系河流4、地质土壤5、气候条件6、生物资源7、旅游资源㈡社会经济条件1、城市沿革2、成都园林绿化的历史发展3、行政区划与人口4、经济发展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㈠城市绿地发展概况㈡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㈣绿地规划现状三、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四、改进方案构想㈠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㈡规划的依据㈢具体措施五、参考文献资料一、概况㈠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02º54’~104º53’和北纬30º05’~31º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km,南北宽166km,幅员面积12390km²。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成都是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机构、央企、外企西部或西南区域总部驻地主要城市之一。

2、地形地貌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m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64m,相对高差在1000m左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积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750m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台乡仅海拔387m。

成都市东、西两个部分之间高差悬殊达4977m。

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不仅西部山地气温、水温、地温大大低于东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间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温江碧落湖公园调研报告

温江碧落湖公园调研报告
单个水边构筑物 供人停留休息的水边庇护空间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第八式
伸出水面的平台 陆地主动与水体对话的空间
滨水驳岸的处理方式
滨水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滨水空间存在于滨海区域、自然河流、或城市河道湖泊等。 碧落湖公园用此八种滨水景观的处理方式,为我们进行了教科书般的演绎。这些小小的各种处理方式相加, 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滨水景观方案。
居住区人群流向分析
居住区人群主要来自场地南侧及北侧,人群活动路 线较为复杂,场地内北侧及西侧的入口依赖性较强。
自由人群流向分析
其余人群来自场地周边,以光华大道为中心,人流 量适宜。
场地周边分析
人群数据可视化分析
人群流量数据可视化
人群流量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场地周边人群活动 数据统计及现场踏勘等,将使用人群、公园构成、 使用时段、人群比例等综合分析以得出全面的人群 分析结果,为后期设计提供现状基础。
高辐射效应的硬质区域多分布在场地北侧、南侧以 及延光华大道沿线分布;场地内涌泉广场区域同样 具有较高辐射强度。
辐射效应呈两极分化
在场地北侧存在较多下垫层因子,使得该区域内辐 射强度较低,适宜做游憩区域;南侧辐射较为严重, 适于开敞的活动空间。
1
-1
0 40 80
200
02 碧 落 湖 公 园 总体分析
道路问题
规划的道路不能满足 人群需求,导致人们践踏 草坪,踩出新路。
人群踩出的道路没有 铺装且坡度过大,甚至道 路横向坡度达20-30度。
功能问题
儿童活动区利用率不高。
本身设施简单缺乏趣味性。
周围环境不庇荫,且没有 陪同家长休息区。 导致儿童宁愿选择北部坡 地和湖边游玩。
功能问题
构筑物利用率不高。

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第一篇: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论文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主要调查了温江城区的资源环境状况,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发现温江城区资源环境状况的优缺点,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及治理方法。

使我们对温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规划。

关键词:资源;环境;存在问题;治理方案正文:本次我们小组所调查的区域为第8区域。

本片区地形平坦,无山无丘,属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由此可知该片区的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有较大河流穿过本区域,降水丰富,因此本片区水资源丰富;本片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条件舒适宜人,由此可知该片区有良好的气候资源;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植物不仅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还给城市添加了更多的美感,让居民生活在一个舒心优美的环境当中,这也说明了该区域有较丰富的生物资源。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的好地方。

该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居住小区,小区周围有很多的饭店酒店,还有医院、学校、图书馆、事业单位、超市等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也比较齐全。

由于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多种影响,使城市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1.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由于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除了大气环流、大的地貌类型、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外,其他自然要素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2.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杂人工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社会为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而开发环境,又为了更好地利用,还必须保护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问题。

成都市温江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6-16

成都市温江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6-16

成都市温江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Xcr-2012-6-1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对城市各种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为城市提供适宜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游憩休闲、社会文化等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的其他系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绿地系统作为城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规划和建设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周边大环境重要性被广泛重视。

绿地系统规划也由原来的中心城区范畴进一步上升到区域的范畴。

并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明确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列入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之中。

1、完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明晰绿地空间发展格局 近年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广度和深度再不断增加,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已经开始突破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框架束缚,逐渐走向全方位的综合发展规划,并已形成自身的规划体系。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江市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城区,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温江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温江市的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温江市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过去数年间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目前,温江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尤以电子、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

同时,温江市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城市规划温江市注重城市规划,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市区的道路交通不断优化,城市绿化覆盖率逐渐增加,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布局也日益合理。

此外,温江市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教育医疗温江市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市内设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疗方面,温江市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医疗团队,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温江市未来的发展趋势1. 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温江市已经建设了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温江市有望成为成都市及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2. 提升服务业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温江市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3. 推动乡村振兴温江市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温江区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温江区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温江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以文化路与柳城大道东段为例摘要:近年来,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和城市土地资源向土地资产转化的已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主题。

为了解城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我们对成都市温江区文化路以及柳城大道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并提出了本区域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环境效益最佳的方案与对策。

关键词:温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价格1调查的基本情况1.1调查区域概况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4街办,总人口32. 67万。

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解放后长期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 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

2002年4月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方面,温江区按照“旧城改造全面收尾、新城开发全面启动”的要求,温江区大力推进城市经营和建设管理,完成了新城区控制性详规编修和风貌设计工作,以会展场馆及其配套设施为标志性建筑,以光华大道、温泉大道为轴线,以会展一路、二路等区间道路为骨架的新城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实施了沙子沟片区、小南街、隆建街等项目的改造,使其各具自身特色;对柳城大道、向阳路、文化路等l9条街道实施了风貌整治,加快了城区的景观建设。

温江城市分区规划于2005年1月21日通过了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后,经成都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批通过,于2005年6月29日以成府函〔2005〕106号批复确定。

该规划明确了温江区是成都市都市区的西部分区,是主城区的西部分中心,功能定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以食品、印刷、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城区以教育科研、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

并确定了近期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4.65平方公里,远期为32.138平方公里。

1.2调查目的学会城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掌握土地管理的有关理论、原理和方法。

现状绿地分析范文

现状绿地分析范文

现状绿地分析范文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场所等多重功能。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建设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的绿地呈现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绿地的现状。

在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以公园、广场、绿化带、街头花坛等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地。

据统计,2024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8%,各地还在不断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的功能和品质。

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包括公园、绿化带、广场等,这些绿地形成了城市的绿肺。

同时,城市绿地也在不断提升绿地品质和服务水平,注重绿地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城市绿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绿地规划不合理,绿地分布不均衡。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规划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规划不足的问题。

一些城市绿地规划不仅要满足居民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绿地管理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城市绿地管理不规范,绿地维护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管理经验,导致绿地设施损坏严重,绿地环境脏乱差。

同时,城市绿地还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原本应该保留的绿地用于建设,导致绿地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城市绿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提升。

首先,要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

城市绿地规划应该注重绿地的布局和功能,统筹规划各类绿地,使其在城市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

同时,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注重绿地环境的整洁和设施的完善,提高绿地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

城市绿地的保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禁止滥用绿地资源。

再次,要发展创新的绿地建设模式。

绿地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地的数量,还要注重绿地的品质。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
1 规划编制背景..............................................2 2 规划编制目的..............................................3 3 规划评估与相关规划解读....................................4 第 三 章 规划总则...............................................9 1 规划依据..................................................9 2 指导思想..................................................9 3 规划原则..................................................9 4 规划重点.................................................10 5 规划范围和期限...........................................11 第 四 章 现状分析..............................................12 1 概况.....................................................12 2 人口状况.................................................13 3 城镇建设.................................................14 4 产业发展现状.............................................14 5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14 6 基础设施及防灾设施现状...................................15 第 五 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7 1 城市性质与职能...........................................17 2 发展目标.................................................17 3 发展策略.................................................18 第 六 章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19 1 产业发展现状.............................................19 2 产业发展策略.............................................20 3 产业空间布局.............................................23 第 七 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8 1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28 2 城镇体系发展策略.........................................28 3 城乡空间结构.............................................29 4 城镇体系.................................................35 5 建设指引.................................................37 6 城镇用地布局指引.........................................38

温江片区规划情况汇报

温江片区规划情况汇报

温江片区规划情况汇报温江片区位于成都市西南部,是成都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江片区的规划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温江片区的规划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首先,温江片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功能布局、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功能布局方面,温江片区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商务、文化、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同时,交通规划方面,将加快建设温江片区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以便更好地连接温江片区与成都市其他区域。

其次,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温江片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成为成都市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区。

同时,温江片区还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成为成都市的文化艺术中心。

另外,温江片区的生态环境规划也备受重视。

未来,温江片区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区。

同时,还将加大对绿道建设和城市绿化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和环境整体形象。

最后,温江片区的规划建设还将注重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

未来,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还将注重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温江片区的规划建设涵盖了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温江片区规划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成为成都市的新兴发展中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江区绿道建设现状调查_论文

温江区绿道建设现状调查_论文

温江区绿道建设现状调查江毕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快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所谓新型田园城市,即把城市生活优点同乡村美好环境和谐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这种城市的增长要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再建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各城镇的居民等同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关键词:世界田园城市、绿道、温江、温江绿道发展现状、温江绿道的发展问题、绿道发展建议。

背景:温江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10镇(街),总人口39.91万的温江,位于成都西面、温郫都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腹心地带,为成都九城区之一,是成都市西向交通的主枢纽,“全域成都”总体规划中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域。

温江历史悠久,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李白更在其佳作《蜀道难》里吟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之千古绝唱。

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温江一直是川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以“金温江”之称享誉远近。

近代中国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伟人毛泽东同志“少年中国学会”入会介绍人王光祈先生即诞生于此地。

这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全境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有种植花木的优良传统,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花木主产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

因中心城区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屏障,有“都市绿肺”之美誉。

先后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国际花园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

成都绿道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成都绿道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成都绿道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已建成的一部分绿道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分析认为成都绿道体系已初步成网,游憩氛围已初步显现,但却存在不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划定绿道生态廊道控制线,加强绿道的生态保育功能建设、加强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运用,提高绿道的文化可识别性以及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成都; 绿道; 生态廊道; 对策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engdu city already built part of the greenway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alysis that Chengdu greenway system has been preliminary into the net, recreational atmosphere has appeared initially, but there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culture characteristic is outstanding wait for a problem.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hall delimit the greenway ecological corridor control line, strengthen green road conserva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regional culture symbol extraction and use, improve the greenway cultural identity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building.Key words: Chengdu; green corridor; ecological corridor; 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被称作“绿道运动”的热潮被掀起来,使绿道成为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旅游规划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招标文件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招标文件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141248)号院长:曾九利(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副院长:张惜秒(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副院长:沈莉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名称: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项目编号:2013AZGWJXXXX137项目审核:李磊(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吴善荀(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朱直君(工程师)姚南(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制人员:刘欣(规划师)何为(规划师)何敏(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何金海(规划师)周强(规划师)吕旭(规划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 (3)第三章人口及用地规模 (4)第四章区域城镇体系 (4)第五章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7)第六章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第七章区域生态结构规划 (9)第八章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9)第九章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11)第十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第十一章区域空间管制规划 (13)第十二章区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5)第十三章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十四章区域综合防灾及公共安全规划 (20)第十五章城区布局规划 (22)第十六章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6)第十七章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7)第十八章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29)第十九章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2)第二十章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4)第二十一章城区规划控制线 (35)第二十二章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6)第二十三章城区综合防灾及公共安全规划 (40)第二十四章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2)第二十五章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 (42)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44)第二十七章附则 (4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温江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各部门及各城镇的建设活动,特制订本规划。

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

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

温江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是成都市的近郊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城市绿化、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河道整治等方面。

在城市绿化方面,温江区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形成了以公园、绿地、广场为主的城市绿化体系。

在公园建设方面,温江区注重公园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公园。

在道路绿化方面,温江区以道路为骨架,形成了串联各大公园和绿地的绿色网络。

在河道整治方面,温江区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打造,将河道整治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特点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 生态优先:在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中,温江区注重生态保护,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文化底蕴:温江区在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融入园林景观中,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和内涵。

3. 可持续发展: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注重可持续发展,选用适宜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化效果,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4. 创新理念:温江区在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提高工程质量和效果。

三、发展趋势未来,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生态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将更加注重生态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将越来越多地运用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效率。

3. 个性化:随着城市特色的追求,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

4. 多元化:温江区园林市政工程施工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将园林景观与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相结合,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
组员:
专业:园林(教育)
班级:园教08-03
日期:2011年5月
目录
封面 (1)
目录 (2)
1项目概况 (3)
2成都市温江区概况 (3)
2.1自然条件 (3)
2.2社会文化条件 (3)
3温江区碧落湖规划现状分析及改造分析 (3)
3.1温江区碧落湖总体规划 (4)
3.2温江区碧落湖规划方案 (4)
3.3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以及碧落湖改造分析 (5)
3.3.1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 (5)
3.3.2温江区碧落湖改造分析 (5)
4改造依据 (7)
5改造设计主题 (7)
6设计主题及改造景点 (8)
7 改造对策以及主要改造景点 (9)
8单项规则 (9)
成都市温江区碧落湖绿地规划现状与再规划改造
1项目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越遭破坏,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主题,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而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已占多数的今天,城市绿地对于人们对于绿色的需求满足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成都市温江的区位背景以及总体规划,重点进行成都市温江区的城市绿地公园碧落湖的规划现状以及再规划分析。

2成都市温江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温江全境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平均坡降3‰,最高海拔647.4米,最低海拔511.3米。

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

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

全区水资源总量6.2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亿立方米;地下水1.7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

气候类型
温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平均气温15.9℃。

平均降雨量972mm,平均日照时间1168小时。

平均相对湿度84%。

平均风速1.3米/秒。

2.2 社会文化条件
天府温江,人杰物华。

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

温江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柜、民间传说。

3温江区碧落湖规划现状分析及改造分析
2010年,温江区城乡规划工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抓住成都西部新城建设重大机遇,
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塑造生态田园特色风貌和品质,加快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

3.1温江区碧落湖总体规划
成都市温江区绿地规划总体思路:温江区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目标,深入把握田园城市“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产业发达”的核心要义和品质内涵,按照集约、品质、低碳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理念,突出自然人文特色,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构建以区域总体规划为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实施途径、各专业专项规划相融合的城乡规划体系。

坚持把生态田园的思想理念融入并贯穿于温江城乡建设发展,不断深化城乡规划设计,不断完善空间规划管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温江城乡规划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建设。

3.2温江区碧落湖规划方案
园内设施典雅,碧波荡漾,花团锦簇,林木峥嵘,亭台楼阁布局新颖,桥廊水榭风韵浓烈,光祈音乐广场丝竹悠扬,流光溢彩,古老的鱼凫文化和现代生态园林融为一体,与温江周边地区众多景点共同构成川西平原上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分为动、静两大区。

动区主要由广场休闲区、入口集散广场、假山观赏区餐饮娱乐区和儿童乐园组成。

动区中部是占地300多平方米音乐广场。

小品文化为音乐喷泉舞台,向南扩展呈扇形布局。

舞台上十四根青铜铸成的七音柱与广场南面临水平台上的中国古乐五音柱遥相呼应,通过大小不一、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圆,经过蜿蜒的小溪串连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将中西方音乐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心愿。

南岸静区突出幽静、典雅的风格,景区内植被多以银杏、香樟、柳树、楠木、花卉、草坪等为主,构成疏林地带。

景区最东边的柏灌山为公园至高点,山顶揽胜亭视野开阔,可一览公园全景,尤其夜幕下的温江公园,更是灯火辉煌,宛如繁星点点;山下柏灌亭临河而建,沿河生态河堤,尤显山青水碧。

景区内运动草坪绿草茵茵,更有怡然亭、凝香亭点缀其中,游人可尽情徜徉,怡然自得。

草坪边的荟芳苑花团锦簇,四季芬芳;致远楼依河而建,
游客在此品茗观景,其乐融融。

3.3温江区碧落湖现状分析以及碧落湖改造分析
规划实施现状总体较差,但是经过调查分析也明显存在提升空间,更好的服务人民。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表现在:植物配置色彩单一,草坪践踏严重,植物过冬困难,入口广场过于空旷等。

图片展示:
3.3.1现状分析
图一:现状分析图
图二:功能分区图
图三:碧落湖总平面区位分析
图四:区域道路分析
图五:总平面图和效果图
3.3.2改造分析图
4 改造依据
1.《温江区总体规划》
2.《温江区建筑与用地管理》
3.《温江区绿地系统规划》
5改造设计主题
设计改造造碧落湖色公园——田源碧落湖公园。

通过水体中种植观赏植物,陆地的乡土植物体现田源。

6 改造对策以及主要改造景点
6.1商业化:商业化是城市公园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目前免费开放的公园基本依靠政府补贴运营,这极大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需要在城市规范条件下加强公园内的商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经营比较好的城市公园大多采用了商业化发展模式,如将公园内部服务设施的经营权通过竞标的方式下放给开发商,政府只提供公园土地及部分养护费用,其余养护费用由开发商通过商业经营自行解决,如朝阳公园。

商业化经营,在城市公园中开发各种休闲娱乐项目,既满足了市民、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通过经营收入,弥补了政府财政支出,为公园免费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6.2多元化: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娱乐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园形式、休闲娱乐项目多元化成为今后城市公园建设的新趋势。

6.3休闲化:随着不同城市公园的差异化经营,公园经济效益进入了两极化阶段,绿维创景因此提出:休闲化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休闲化是指商业化的休闲需求,可持续经营是指政府仅仅提供土地、部分养护费用,其余费用靠商业化经营自行解决),即城市公园在不失去公益性的同时,又要在规范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经营开发,实现公园的造血功能。

公园免费开放是一种趋势,我们所讲的免费开放,不仅仅是把围墙撤掉,把人撤走,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经营,进行公共休闲产品的经营,这样才能弥补仅仅依靠政府补贴而出现的惨淡经营状况,同时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需求。

任何单一的管理,不进行开发的措施都是站不住脚的。

只是一味的简单管理,没有满足大众的休闲需求,是在抹杀城市公园的价
值,抹杀居民享受休闲产品福利的权利。

3.2.1主要改造景点
儿童游乐区,树阵休息区,入口集散区,水景观赏区,茶室休闲区。

图片展示:
7.分区及主景
分区有假山观赏区,老年健身区,青年运动区,草坪休闲区,茶室休闲区,水景观赏区,停车场,草坪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小品文化区,疏林观赏区,广场休闲区,树阵休息区,入口集散区等。

主景是水景观赏区。

8.单项规则
通:因地制宜,进出通畅、便捷,流向合理,结合原有道路合理布局。

水系:水系景观创造丰富的文化痕迹。

植物:因地制宜,适地适物,种类多样,季相变化,密度适宜,远近结合。

建筑:以服务建筑为主体,小品建筑为辅。

竖向:层次明显,具有灵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