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度和区分度
难度与区分度分析课件
THA合理安排测验的整体难度和 时间限制,提高测验的区分度。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难度与区分度的关联性
难度与区分度相互影响
难度较高的题目可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而简单题目往往区 分度较低。
难度与区分度的平衡
在评估试卷或测试的总体效果时,需要平衡难度与区分度, 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优化建议
根据难度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任 务或题目的建议,以提高测验的 信度和效度。
区分度分析概述
区分度的定义与计算
区分度的定 义
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不同水平被试 的区分程度,即题目对高水平和低水 平被试的鉴别能力。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极端分组法、相关 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等。
区分度的影响因素
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增加,难度与区分度分析的结果可 以应用于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荐。
与其他指标的综合分析
可以考虑将难度与区分度分析与其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相 结合,如信度、效度等,以更全面地评估试题或课程的质 量。
跨文化比较研究
可以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 下难度与区分度分析的共性和差异,以促进国际间的教育 交流和合作。
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数学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总结词
2. 区分度分析
通过数学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可以评估试卷的质量和考生的水平。
通过对比不同水平考生的答题情况, 可以判断试题的区分度,从而鉴别优 秀和一般考生。
1. 难度分析
根据考生答题的正确率,可以判断试 题的难易程度,进而调整试题难度, 提高试卷质量。
难度的影响因素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试卷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试卷评析引言概述: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是负责组织和管理全国各类教育考试的机构。
试卷评析是教育考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难度以及教学效果等。
本文将从试卷的命题思路、难度分布、题型设计、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试卷评析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
1. 命题思路
1.1 命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命题的原则和要求
1.3 命题的方法和技巧
2. 难度分布
2.1 难度的确定和评价
2.2 难度的分布和平衡
2.3 难度的调整和改进
3. 题型设计
3.1 题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2 题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3 题型的难度和区分度
4. 评分标准
4.1 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2 评分标准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4.3 评分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5. 反馈机制
5.1 反馈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2 反馈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3 反馈效果的评价和改进
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试卷评析工作在试卷命题思路、难度分布、题型设计、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试卷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同时,试卷评析也为教育考试院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为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加强试卷评析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难度和区分度
第三节难度和区分度一个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测验的题目参数(难度和区分度),编制和筛选具有适当参数的题目是改善测验信度和效度的前提。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讨论常模参照测验中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称为难度。
一般用难度指数p表示题目的难度。
1.题目难度的计算当题目的评分为多值时,受测者的得分可能是x(x=1,2,…,n,n为该题满分数)。
所谓难度指数(有时也称得分率),就是该题平由此可见,平均分越高,p值越大,题目的难度越小;平均分越低,p值越小,题目的难度越大。
当题目为二值评分(即0、1评分)时,上式可变形为其中,N是答题人数,R是答对人数。
这种难度指数也称为通过率,一般用于是非题或多项选择题。
由通过率可知,答对人数越多,p值越大,题目的难度越小;答对人数越少,p值越小,题目的难度越大。
形式为多选一的选择题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供受测者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人数可能会受猜测机遇的影响,可供选择的答案越少,这种机遇的影响就越大。
对此,可以用公式对难度指数p进行校正。
其中,C是校正后的难度指数,p是校正前的难度指数,k是每个p题目可供选择的答案数。
2.题目难度的等距量表在进行测量时,用来表示一些对象和事件的某些特征的指标称作量表。
根据不同的单位和参照点,从低级到高级,从模糊到精确,可以用不同的量表表示。
用平均得分比率或答对人数比率表示难度,仅说明事物含有某种属性的多少,它是无相等单位,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的顺序量表。
这种量表只能表示事物间的大小、次序关系,不能反映两个比率间的数量差异。
我们可以把这种量表转换成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单位和规定参照点的等距量表,使其能表示题目之间难度差异的大小。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处(ETS)采用的难度指数为Δ=13+4Z,其中,Δ是正态化的等距难度指数,13是平均数,4是标准差,Z是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即p值)所对应的值。
中级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中级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与检验王佶旻【摘要】语言能力自评置表是学生自我评估语言能力的评价工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编制了面向中级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自评量表。
量表分为?听一说囊读。
写四个部分。
在每一个分量表中,我们都从能力概说、“能做”描述和量化指标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我们在165名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量表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效标关联效度在同类量袭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量表质量优良。
%Language ability self-assessment scales are assessment tools whereby students can evaluate their own language ability with great applicational value. This research is to the end of construction of a language ability 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intermediate learners of Mandarin. The sca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ub-scales: listening,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very sub-scale, language ability is evaluated on three levels: overall ability description, "can do"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cale, we gave a test to 165 intermediate Mandarin learn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tems have proper difficulty, good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high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is on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comparison to similar scal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cale is an effective one.【期刊名称】《中国考试》【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自我评价;量表;汉语水平考试;效度【作者】王佶旻【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5现代教育理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成为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
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质量分析1. 引言本文档对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测试成绩、测试难度和区分度的评估,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测试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2. 测试成绩分析2.1 总体成绩表现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总体成绩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测试中表现良好,有一小部分学生需要再加强英语研究。
2.2 难度分析通过计算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难度指数,可以评估测试对学生的难易程度。
难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难度指数 = (5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平均分 - 60) / 40根据测试结果,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平均分为82分,因此难度指数计算如下:(82 -60) / 40 = 0.55根据难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难度适中。
2.3 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指标是评价考试题目是否能够准确区分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区分度指标,可以评估试题的质量。
区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区分度指标 = (好题数量 / 总题数) * 100根据测试结果,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中共有30道题目,其中有20道题目被认为是好题。
因此区分度指标计算如下:(20 / 30) * 100 = 66.67根据区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的试题质量较好,能够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3. 结论通过测试成绩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中表现良好。
难度适中的测试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英语能力。
此外,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
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英语研究,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帮助这些学生提升英语水平。
未来,在进行期末测试时,应继续保持适度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以准确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5篇)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5篇)数学考试成果总结(5篇)数学考试成果总结范文第1篇一、引言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试卷的质量和同学考试成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试卷分析,可以反馈同学学习状况,评估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供应参考。
[1]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呼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但试卷测试仍旧是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试卷质量分析成为高校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
目前多数学科如数学和医学专业已经重视试卷成果和试题质量分析,[2-7]]对世界自然地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进行讨论较少,[8-10]贺丹君等从评价体系上对地理课程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未对试卷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11]然而,《世界自然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人地相关性,具有其它地理学分支学科不行比拟的优势,所以对《世界自然地理》试卷成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试卷的优劣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对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57名同学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成果进行分析,评判试卷对同学学习状况的反映力量,旨在为今后的考试命题和教学改革供应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讨论方法1. 数据来源2021级地理科学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的本科生共57名同学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由任课老师命题,试卷评判严格根据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进行,由任课老师评分。
试卷卷面分值满分为100分,包括4种题型,26道小题: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包含1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57.69%,共15分;其次题简答题包含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19.23%,共40分;第三题填图题包含4道小题,40个空,占总题目数的15.38%,共20分;第四题论述题包含2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7.69%,共25分。
2. 方法试卷分析主要是指通过收集肯定量的原始数据,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运用测量学和统计学的理论,通过计算各种统计量数和绘制统计图表,对试卷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关于“难度”与“区分度”的一点解释
关于“难度”与“区分度”的一点解释关于“难度”与“区分度”的一点解释前一阶段,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有效学业评价——思想品德命题问题诊断与分析》的交流时,几位老师谈到了衡量试卷质量的四个系数标准: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这几个系数大多数同行应该在大学阶段都学习过,但因为使用频次过低,我真的说不清楚了,特别是对“难度”和“区分度”,我想很多同行可能与我有相同的感受。
在交流的当时,我感觉我们的思维多少都有点混乱。
那时那刻,我深深地感悟到:看了不一定会了,会了不一定得了,得了不一定永久了!这几天,特意查了查关于“难度”和“区分度”的资料,在此与同行们共享。
一、难度1.“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
2.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3.难度系数计算公式为:P=平均分÷满分值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4.注意:(1)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
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3)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区分度1.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主要用于评价以选拔为目的的选题。
2.试卷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中:≤P≤,难:P≤;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之间为好,整卷以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和小于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质量评价——以浙江考区为例
第20卷第2期2021年4月Vol.20No.2Apr.2021浙江医学教育Zhejiang Medical Education•教育教学研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质量评价——以浙江考区为例高超1,张革来2,王震彳,云淑林彳,俞美英2,夏志俊2@(1.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浙江杭州310003)摘要:目的:从信度、难度、区分度3个方面,对浙江考区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质量开展评价。
方法:获取2019年报考并参加了浙江考区临床类别医学综合理论考试的8815名考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理论考试成绩,分别计算执业医师考试的内部一致信度和综合理论考试内部各单元的难度和区分度。
结果:实践技能得分与综合理论总分显著正相关(r=0.466),综合理论试卷Cronbach?s a系数为0.918;基础医学、医学人文、预防医学、临床医学4个单元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601,0.656,0.678,0.633,区分度分别为0.165,0.254,0.203,0.213。
结论: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信度较高,难度相对适宜,区分度整体适中。
关键词: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信度;难度;区分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24(2021)02-0004-04Evaluation on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Evidence of Zhejiang Area of ExaminationGAO Chao1,ZHANG Gelai2,WANG Zhen2,YUN Shulii?,YU Meiying2,XIA Zhijun2®(1.Shaox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312000,China;2.Zhejiang Evaluation Center for Medical Service and Administration,Hangzhou310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by reliability,difficulty and distinction degree.[Method]We obtained the scores of pract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heory examination from8815candidates who registered and finished the clinical categoiy medical comprehensive theoiy exam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in2019.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the difficulty and distinction degree of each unit in the comprehensive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calculated independently.[Result]Practical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oiy score(r=0.466)and the Cronbach's a coefficient of theory paper was0.918.The difficulty coefficients of the four units including basicmedicine,medical humanities,preventive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were0.601,0.656,0.678,0.633,respectively.The distinction degree of the four units were0.165,0.254,0.203,0.213,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was sizable,the difficulty was relatively suitable,and the overall distinction degree was moderate.Key words:clin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reliability;difficulty;distinction degree医师资格考试作为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执业医师法》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的行业准入考试,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考核、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难度与区分度
难度与区分度、信度、效度平均分(mean)表示考试分数的集中趋势的一种统计量,也是教育测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统计指标。
平均分一般计算公式:(公式01)式中,为平均分;为学生I的考试分数;N为参加考试的学生数。
平均分的基本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组分数的典型代表,其代表性优于中数、众数。
平均分数具有下列基本性质:l 平均分是由全部分数求出的。
l 每个分数与平均分的离差之和等于零,说明平均分数是各个分数的中心。
l 当分数分布呈正态时,平均分位于分布曲线的中点并和曲线的最高点相对应。
l 各个分数与平均分数的离差的平方和比各个分数与其他任何集中量数的离差的平方和都小。
难度(difficulty)难度与区分度、信度、效度并称为“考试四度”,是控制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试卷编制中特别关注的一个要素。
难度又有试题难度和考试难度之分,前者是反映题目难易程度的量化指标,有时也称作试题难度系数,通常用该题目的答对率或平均得分率表示,而后者则是所有试题难易的综合反映,在考试分数控制、成绩解释上更为重要。
l 试题难度试题难度值与试题实际难易程度正好相反,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而难度制越小则试题越难。
试题越难(试题难度值越小),说明能够正确解答该题的学生越少,或该题的得分越低。
主观题(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的试题难度用答对题目的人数与参加考试总人数的比值表示:(公式02)式中:为i试题难度,为答对该题人数,为总人数。
而试题使用连续分数计分时,试题难度则用参加考试的全体学生在该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满分的比值表示:(公式03)式中:为i试题难度,为该题平均得分,为该题满分值。
在试卷编制中,不同难度的试题在考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难度试题的组和不但直接影响试卷难度和平均分数,进而影响对考生成绩的解释,还对成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考试深层的质量特性。
为了确保每一道试题在考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将试题难度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是在0.50.2之间。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区分度与难度设置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区分度与难度设置引言:幼儿活动教案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起着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在编写教案时,区分度与难度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教案教学的有效性和幼儿学习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中区分度与难度设置的重要性及相应的策略。
一、什么是区分度与难度设置在幼儿活动教案中,区分度代表了幼儿在接受教育活动时的差异程度,而难度则代表了教育活动本身的难易程度。
区分度与难度的设置相互影响,合理的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二、区分度与难度设置的重要性合理设置区分度与难度是确保幼儿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案的区分度过低,那么幼儿很难体会到学习的挑战和充实感,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教案的难度过高,幼儿可能会感到挫败和无助,导致学习的抵触情绪。
因此,区分度与难度的设置要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三、确定幼儿的认知水平要准确设置区分度与难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达和表现,可以初步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帮助确定教案的整体难度水平。
四、依据目标设置适当难度在确定幼儿的认知水平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决定教案的难度。
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会一个新的技能,那么教案的难度应适度提高;如果目标是巩固已学技能,那么教案的难度应适度降低。
五、根据不同活动类型选择适当难度不同类型的幼儿活动对应着不同的难度设置。
例如,游戏活动注重幼儿的兴趣和体验,应该设置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挑战;而操作活动则需要幼儿集中精力和灵活运用技能,可以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任务。
六、运用不同教学策略提高区分度为了提高教案的区分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通过分组合作,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设计任务的不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
七、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评估是提高教案区分度与难度设置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秀展等,以了解幼儿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一步调整区分度与难度。
2-3-3(三)鉴别性——难度、区分度
(三)鉴别性——难度、区分度
鉴别性是指测验鉴别应试者高低、优劣的能力,即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来表示。
难度值的取值范围是[0,1],难度值越大,意味着题目越容易;难度值越小,意味着题目越难。
各个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
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
<br>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题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指标(对选择题),可用高低分组各占27%的被试者的通过率之差来表示(不限题型)。
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例题:在100个学生中,答对第一题的30人, 答对第二题的60人,这两试题的难度值分别为:
30 P1 0.30 100
60 P2 0.60 100
难度值越小,试题越有难做;难度值越大, 试题越容易。
校正难度:
CP =
(kP 1) (k 1)
k表示每个测题中可供选择的答案数目 例题:10名学生参加一个测验,有一道 题是五选一的选择题,有6人答对,请计算 这道题校正后的难度系数。 P=R/N=0.6,CP=(kP-1)/(k-1)=0.5
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试题的品质主要包括难度区分度等分析分析试题的内容分析试题文字的合适性等一难度的分析一含义二估算方法1得分率3极端分组法4卷面难度5难度的取值范围三测验题目的适宜难度四难度对测验分数分布形态的影响五基于难度的题目分析二区分度的分析一定义1概念2取值范围3鉴别指数的评价标准二计算方法1极端分组法2内部一致性系数1点二列相关系数2二列相关系数3积差相关系数三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四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spss操作法一难度分析一含义测验的难易程度即被试完成项目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二、区分度的分析 (一)定义 1、概念 2、取值范围 3、鉴别指数的评价标准 (二)计算方法 1、极端分组法 2、内部一致性系数 (1)点二列相关系数 (2)二列相关系数 (3)积差相关系数 (三)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 (四)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SPSS操作法
一、难度分析 (一)含义 测验的难易程度,即被试完成项目任务时所 遇到的困难程度。难度系数用符号P表示。 (二)计算 1、以全体被试得分率为难度系数 (1)客观性试题:通过率 P=R/N 适用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等。
例题:高中物理测验的被试共18人,高 分组和低分组若各取总人数的27%,则两 组各为5人。第五题为是非题,高分组5个 人全部答对,低分组5个人中有1个人答对 ,根据公式,该题的鉴别指数为:
难度与区分度
科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目录
1.难度
2.区分度
1、难度
1.1 难度的概念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一道试题,如果大部分被试都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就小;如果 大部分被试都不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就大。
一个题目的难度大小,除了所测的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有关以外, 还与测验的编制技术和被试的知识经验有关,由于学得不清楚或 者因被试没学过,一个本来容易的题可能变难。这就是说测验的 难度具有相对性,正因为此,必须让试题通过实践来对难度作出 检验。
D=(XH-XL)/N(H-L) XH为高分组得分总数 XL为低分组得分总数 H为该道题的最高分 L为该道题的最低分 N为应试总人数的25%。
2.区分度
2.2 区分度的计算
02)内部一致性系数
标准化的或大规模的测验中,多采用相关法分析试题的区分度,通过计 算某一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相关越 大,区分度越高。 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二分变量(0,1记分),测量总分连续 二列相关: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其中一个被认为分为两类(及格、不 及格) 积差相关:非二分变量,得分具有连续性,被试团体较大时,可认为 服从正态分布。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求积差相关系数得到区分度。
>0.4
非常良好
0.3-0.4 良好, 如能改进更好 0.2-0.29尚可,用时需做改进
<0.19 劣,需淘汰或改进
本章小结
难度
区分度
1、难度
1.2 难度的计算
01)基本公式
2. 用项目得分的平均值计算难度(当题目分数是多分值时) 当项目是用连续分数计分时,难度一般用参加测验的全体学生在该项目的平 均得分与该项目的满分的比值为指标,即:P=X/W(P为项目难度;X为 该项目的平均得分;W为该项目的满分。) 例,一组被试在某题目上得分分别为:2,5,9,10,4,8,7,5,3,0 该题目满分为10 分,则该题目的难度X/W=2+5+9+10+4+8+7+5+3+0/100=0.53
第六章测验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三、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1、难度对测验分数分布的影响
2、难度对测验鉴别力的影响
测验的主要功效之一就是鉴别考生实际水平 的高低。适量难度可以加大考生得分的差异, 从而提高测验的鉴别力。
P值越接近0.50,试题的鉴别能力就越高; 相反,P值越接近1.00或0,试题的鉴别能 力就越低。
3、难度与测验目的的关系
低分组 D、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项目难度值
例:100人参加某测验,高分组与低分组各 取27人,其中第一题高分组20人答对,低 分组10人答对。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是多少?
(2)主观题的极端分组法
步骤:
A、按测验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B、从高分段向下选出全部试卷的25%作为
高分组 C、从低分段向上选出全部试卷的25%作为
27%的被试为低分组 分别求出这两组被试通过试题的百分比
(2)主观性试题区分度的计算公式:
D XH XL N(H L)
说明: XH:高分组所得总分;XL:低分组 所得总分;H:该题最高分;L:该题最低分; N:考生总人数的25%
步骤:按测验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确定 测验总分的25%、25%作为高低分组;列 出试题分析表;将数据带入以上公式加以计 算
rφ
升级 留级 合计 通过 6(a) 2(b) 8(a+b) 未通过 2(c) 5(d) 7(c+d) 合计 8(a+c) 7(b+d) 15(N)
试卷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试卷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一、难度计算1、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难度值在0至1之间。
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
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
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
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2、计算方法(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
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物理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人,这道题的难度为:PH=20/27=0.74 PL=5/27=0.19 P=(0.74+0.19)/2=0.47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二、区分度的计算1、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
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
区分度D在-1至+1之间。
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
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2、计算方法(1)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D=PH-PL(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PH、PL的计算方法同上。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考试试题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考试试题引言概述: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考试试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项目,用于评估参与者对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考试试题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
1. 背景知识
1.1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的定义和目的
1.2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的适用范围和重要性
1.3 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2. 考试试题的设计原则
2.1 考试试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2 考试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2.3 考试试题的形式和结构
3. 考试试题的类型和内容
3.1 单选题
3.2 多选题
3.3 判断题
3.4 填空题
3.5 简答题
4. 考试试题的编写要点
4.1 考试试题的语言简明扼要
4.2 考试试题的问题清晰明确
4.3 考试试题的选项合理且无歧义
4.4 考试试题的答案明确可靠
4.5 考试试题的难度适中
5. 考试试题的评分标准
5.1 考试试题的答案解析
5.2 考试试题的得分规则
5.3 考试试题的评分标准
总结:
综上所述,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考试试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项目,需要参与者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考试试题的设计原则、类型和内容、编写要点以及评分标准都需要严格遵守。
只有做到准确全面的考察参与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才能有效评估其对gjb4027标准试验项目的掌握程度。
因此,在编写和评分考试试题时,需要注意细节,确保试题的质量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难度和区分度
一个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测验的题目参数(难度和区分度),编制和筛选具有适当参数的题目是改善测验信度和效度的前提。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讨论常模参照测验中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
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称为难度。
一般用难度指数p表示题目的难度。
1.题目难度的计算
当题目的评分为多值时,受测者的得分可能是x(x=1,2,…,n,n为该题满分数)。
所谓难度指数(有时也称得分率),就是该题平
由此可见,平均分越高,p值越大,题目的难度越小;平均分越低,p值越小,题目的难度越大。
当题目为二值评分(即0、1评分)时,上式可变形为
其中,N是答题人数,R是答对人数。
这种难度指数也称为通过率,一般用于是非题或多项选择题。
由通过率可知,答对人数越多,p值越大,题目的难度越小;答对人数越少,p值越小,题目的难度越大。
形式为多选一的选择题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供受测者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人数可能会受猜测机遇的影响,可供选择的答案越少,这种机遇的影响就越大。
对此,可以用公式
对难度指数p进行校正。
其中,C
是校正后的难度指数,p是校正前的难度指数,k是每个
p
题目可供选择的答案数。
2.题目难度的等距量表
在进行测量时,用来表示一些对象和事件的某些特征的指标称作量表。
根据不同的单位和参照点,从低级到高级,从模糊到精确,可以用不同的量表表示。
用平均得分比率或答对人数比率表示难度,仅说明事物含有某种属性的多少,它是无相等单位,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的顺序量表。
这种量表只能表示事物间的大小、次序关系,不能反映两个比率间的数量差异。
我们可以把这种量表转换成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单位和规定参照点的等距量表,使其能表示题目之间难度差异的大小。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处(ETS)采用的难度指数为
Δ=13+4Z,
其中,Δ是正态化的等距难度指数,13是平均数,4是标准差,Z是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即p值)所对应的值。
转换后的难度指数介于1~25之间,不会出现负值。
题目的难度指数以多少为宜,以及它与方差、测验信度、效度、成绩分布的关系,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难度指数与方差的关系
当题目以0、1评分时,难度指数p是N个受测者中答对人数的平均数。
即
∑x=Np。
答对分数的平方和是
∑x2=12+12+12+…+02+02=Np。
由原始数据计算方差,得
=p-p2=p(1-p)=pq。
由此可知,答对人数比率与答错人数比率之积正是题目得分的方差。
4.难度对信度与效度的影响
我们知道,测验总分的方差可由各个题目的方差和协方差求得,
其中,p
i 、q
i
分别是题目i答对与答错人数的比率,r
i
j是题目i和题目j之间的相关系数。
上式可变形为
注意到,这等式的左边就是K-R20公式的分子,当r
ij
增大时,等式右边随之增大,K-R 信度系数也增大。
这说明提高题目间的相关程度,使题目间的难度接近时,信度系数就会提高。
但是,预测效度又要求题目的难度有所差异,差异越大,效度越高。
也就是说,难度接近的题目对预测效度不利。
可见,内在一致性信度与预测效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因此实施一个测验,应该根据测验的目的,使上述矛盾的两个方面保持合理的得失。
5.难度与测验分数的分布
对于一个测验,不能为了追求高信度,使每个题目的难度都很接近,也不能为了追求高效度,而使题目的难度从最易到最难全都涉及。
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的样本组所构成的测验分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图2-1);如果题目太难,频数集中于分布的左侧,呈现正偏态(图2-2);如果题目太易,频数集中于分布的右侧,呈现负偏态(图2-3)。
测验中各个题目的难度必须与测验的性质、目的相协调。
如果是筛选尖子的数学竞赛,应该尽可能有相当难度的题目;如果为选拔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测验或学业成就测验,应尽量使题目的难度适中;如果是教学状态测验,应以基本的、难度较低的题目为主。
尽管难度适中的测验以难度指数0.5为宜,但并不是一个测验每一题的难度都为0.5。
因为这会使测验分数的分布呈双峰状态,50%的学生将所有题目都答对,另外50%的学生将所有题目都答错。
测验题的难度应有合理的分布,如分布在0.30~0.70,这样可使测验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并使测验的难度适中。
二、区分度
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称为区分度。
它是题目对受测者心理属性进行区分能力的指标。
题目区分度的高低意味着测题对于能力强与弱的学生在测验分数上区分和鉴别度的高低。
因此,它是编制常模参照测验中筛选题目的主要指标。
1.题目区分度的计算
根据测验题目和已经具备的数据资料可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1)分组法
将受测团体按某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 H ;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 L ,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D =P H -P L 。
当题目是0、1评分时,P H 、P L 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答对人数的比率;当题目是多值评分时,P H 、P L 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
(2)相关法
当题目为0、1评分时,可以用二列相关系数r b 和点二列相关系数r pbi (见第二节二列相关法)计算题目的区分度,其中,r b ,r pbi 均为区
答错的受测者测验总分的平均数,S t 是所有受测者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当题目为多值评分时,可以用受测者在某题上的得分与其测验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计算区分度。
(3)方差法
我们知道,方差是反映一组受测者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题目得分的离散程度越高,区分度也越高。
经统计分析可以知道积差相关系数r 与方差S 2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选择区分度高的题目,用方差S 2作为区分度指标较为恰当。
这是由于:S 2的计算是因题目而异的,不受其他题目的影响;由研究得到的S 2=b 0+b 1r 与r =b ′0+b ′1S 2,表明b 1远大于b ′1,因而S 2更能拉开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这对衡量区分度的高低给出了比r 更精确的尺度;当r 小于α=0.05或α=0.01的临界值时,在统计意义上比较它们的大小都是没有显著性价值的,但是对S 2却无此顾虑,并且它的计算比较简单。
(4)特征曲线法
用受测团体中受测者所得测验总分与他们在某题的得分率绘制的题目特征曲线,给出一种简单形象的区分度分析方法。
观察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清楚地区分该题目对哪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具有考察功能。
例如,抽取100个考生作为绘制题目特征曲线的样本,他们的测验总分在某一分数段上的人数和在某一试题(该试题满分6分)上的得分率情况可列成表2-7。
以测验总分为横坐标,该题的得分率为纵坐标,将每个受测者的得分情况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即为该题的特征曲线。
图2-4所示的曲线是1992年高考上海数学试题第18、21、26题的特征曲线。
从图中可见,不论学生测验成绩的高低,第21题的得分率相当接近,所以该题的区分度较低;测验成绩为中等水平的学生,第18题的得分率差异较大,所以该题对中等水平学生有较高的区分度;测验成绩较高的学生,在第26题的得分率差异较大,所以该题有能区分成绩较好学生的功能。
2.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用方差S2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由方差与答对率p的关系可知,题目的方差依赖于难度而变化,当p接近于1或0的,S2=pq都接近于零;可以证明当p=0.5时,pq达到最大。
由此可知,中等难度的题目,它的区分度最大。
例如,某题如果在10个受测者中仅有1人答对,这个答对者与其他9人中每人都有差异,该题共有1×9个差异;如果10个受测者中仅有2人答对,该题共有2×8=16个差异;如果10个受测者中有5人答对,该题共有5×5=25个差异,这时差异最大,所以区分度最高。
3.区分度与信度、效度的关系
题目的区分度受到难度的影响,区分度与难度又涉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它们之间相互制约,颇为复杂。
因此,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测验的质量是有益的。
式
可知,提高题目的区分度,测验总分方差随之增大,测验的信度就相应地提高。
另一方面,当题目的区分度用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表示时,题目的区分度就是它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题目的区分度是以测验总分为内部效标的题目效度,因此,一般来说,各题的区分度都较高时,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也都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