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锻炼

合集下载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康复训练门诊中,有一位小朋友在8个月时被确诊出脑瘫,等到应该会走路的年龄,还是不会走、不会站,察觉到异常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孩子的情况较严重,还没有达到可以手术治疗的年龄,建议先康复,等到一年后再评估手术。

回到家后就到康复医院去给孩子做康复,现在已经做了大半年的康复,天天主要做牵拉、按摩等训练,经由这段时间的康复,孩子学会了走路,但走路不稳,还慢慢出现了足畸形,就想来咨询下,根据孩子现在的情况能不能通过手术改善?常崇旺教授介绍:通过对患儿的情况作出详细诊断,评估,确诊为痉挛型脑瘫,并察觉到患儿大脑在早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脑膜受到了损伤,及闹椎体损伤,导致患儿出现走路不稳、足畸形症状,那么治疗方案从患儿的症状发展情况出发,如现在患儿足畸形出现早期,且患儿目前可以行走,但步态不稳定。

以此,治疗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解决患儿步态问题,二是怎样做才能让患儿的畸形不再继续发展。

第一步:解决患儿步态问题。

通过FSPR手术,该手术主要是在患儿腰部作出,通过对患儿腰部脊柱作出手术,对患儿的脊柱后根感觉神经作出处理,从而达到让患儿肌张力下降、阵挛消除的目的,痉挛的消除就会促进患儿步态的恢复;第二步:后期对患儿的畸形足作出矫正,通过给患儿做矫形手术让双足恢复正常,这就是患儿的治疗方案,但想要彻底恢复,还需要在术后配合主动的康复训练,以下肢力量、步态训练为主,让患儿的走路姿势越来越稳。

患者手术后尽量避免长久以来卧床静养。

如果长久以来卧床可能会导致患者褥疮的出现,所以我们肯定要对患者的身体做好及时的护理、清洗,避免细菌、病毒感染伤口。

关于痉挛型脑瘫患者来说,术前术前所作出的康复训练是截然不同的!经由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常崇旺教授介绍:针对患者右下肢尖足,足内翻及右上肢后背、手指伸不开的问题,建议通过“腰部FSPR手术+颈段FSPR手术+康复训练”的阶梯性治疗方案,首选通过腰部FSPR手术解除患者因肌张力高导致的肢体痉挛现象,术后配合半年相对强度康复训练;其次恢复半年后作出颈段FSPR手术解除上肢的问题,再配合康复训练,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

以微课为载体的“肩”康操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以微课为载体的“肩”康操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以微课为载体的“肩”康操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黄晓飞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金标准”,术后制动时间过长及未按康复方案要求进行锻炼,易导致术后肩关节僵硬;而术后过早过激进行锻炼,易导致术后肩袖再次撕裂。

传统的健康教育以护士口头讲解和示范训练为主,不能保证教育内容的规范和统一;部分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健康信念不足,也影响健康教育效果。

我科以微课为载体的“肩”康操应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拟行单侧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患者80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经肩关节正侧位片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单侧肩袖损伤;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在全身麻醉下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手术;能使用智能手机,且网络信号良好;出院后能够按时随访。

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有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损害,行巨大肩袖撕裂手术。

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35例,女45例;年龄39~65岁,平均(50.8±6.5)岁;文化程度:小学18例(22.5%),初中47例(58.8%),高中及以上15例(18.8%);左侧肩袖损伤31例(38.8%),右侧肩袖损伤49例(61.3%)。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作者单位:315040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骨科通信作者:黄晓飞,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接受规范的肩袖损伤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口头讲解和示范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播放“肩”康操微课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在主管医生确定为患者拟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谈话后,责任护士选择术前宣教时机,向患者介绍“肩”康操微课并指导观看,同时进行讲解和示范,对患者掌握欠缺的部分做重点指导,确保患者完全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的肩袖肌腱(包括冈下肌肌腱、冈上肌肌腱、冈上旋肌腱和冈下旋肌腱)受到创伤或慢性损伤,导致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的情况。

这种损伤会导致肩关节稳定性下降,出现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受限等问题。

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术后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恢复肌力、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并提高功能能力。

以下是针对肩袖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1. 术后保护期(0-6周)在手术后的早期,需要给予肩关节充分的休息和保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主要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疼痛、术后肿胀和肩关节的僵硬感。

- 冰敷:可以将冰袋轻轻敷在手术部位,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2-3次。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 使用护肩:在这个阶段,应该佩戴护肩来限制肩关节的过度活动,以避免术后损伤。

但也要进行适量的被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 被动运动:可以通过自助或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2. 早期功能恢复期(6-12周)在康复的早期阶段,重点是逐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增加肌力,以帮助减轻疼痛和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 主动和被动运动:逐渐引入主动活动,如主动抬臂和旋转手臂等。

在这个阶段还应进行被动活动,以进一步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

- 增加肌力:通过进行肌力训练来加强肩袖肌肉和相关肌肉群,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通过进行带有轻负荷的外旋和上举练习来加强冈下肌和冈上肌。

- 平衡练习:增加平衡练习,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肩关节的稳定性。

3. 中期功能恢复期(12-18周)在中期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肌肉群,增加运动的复杂性,并逐渐引入功能性训练。

- 动力训练:可以引入动力训练,通过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增加负荷,进一步加强肩袖肌肉和相关肌肉群。

- 功能性训练:可以逐渐添加功能性训练,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相结合,如抬重物或上下楼梯等。

这有助于提高肩关节的功能和适应性。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促进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在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中,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进行定期的康复锻炼。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适度的休息和保护。

手术后的肩袖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愈合,所以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等活动。

接下来,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肩关节活动。

例如,通过慢慢转动肩关节,上举和前举等动作,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这些活动应该以舒适的范围进行,避免过度拉伸和疼痛。

随着康复的进行,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例如,通过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外旋、内旋、上举、前举等动作,可以有效地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

对于不同的动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和次数。

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和稳定性训练。

例如,通过单脚站立、平板支撑等动作,可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并预防再次受伤。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应注意疼痛和不适感。

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

此外,患者还应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过程。

通过适度的休息和保护、肩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稳定性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坚持康复训练,才能实现理想的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发生损伤或炎症,这种损伤会导致肩关节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肩袖损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1. passice motion。

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进行 passice motion 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是指由物理治疗师 passively 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活动。

这样可以避免肌肉的过度紧张,减轻疼痛,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2. active-assisted motion。

术后的第二周,患者可以逐渐过渡到 active-assisted motion 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是指患者自己进行肩关节的活动,但是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或者另一只健康的手臂来帮助完成活动。

这样可以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可以避免肌肉的过度疲劳。

3. active motion。

术后的第三周,患者可以开始进行 active motion 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是指患者完全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进行肩关节的活动。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4.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在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后,患者可以开始进行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力量训练来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5. functional training。

最后,患者可以进行 functional training 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来训练肩关节的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总之,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且渐进的过程。

患者需要在专业的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一些过度使用肩部的动作,以免影响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疗效评价

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疗效评价

·296·检修是组成肩关节的重要部分,呈袖套样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肩关节运动,确保关节稳定性。

肩袖损伤是软骨组织损伤的一种,以年轻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即运动亦或是劳动状态下因肩部姿势不正确而引起肩袖损伤,会直接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1]。

临床治疗中,以手术为主要方式,能够将肩袖粘连组织结构被去除,利于其恢复。

但术后如果锻炼缺乏正确性,也很容易再次出现损伤。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6例,男40例,女26例,中位年龄(46.08±1.32)岁。

1.2…方法在手术治疗中,患者接受全麻处理后呈半坐卧体位,将上身躯干坐起65°,髋膝关节应弯曲30°,经前方、后方与外侧通路将关节镜与器械插入其中,以完成肩峰下减压操作,有效修复肩袖。

在缝合肩袖的时候应选择缝合锚,通过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方式操作。

在术后康复方面主要分成四个不同阶段:1)术后1天~3周。

基于手术医生与主管护士指导,患者需适当增加肩关节活动量,保证内旋与外旋达到45°,且前屈应达到120°[2]。

通过锻炼,能够使患者近端肩胛与远端肌力、活动度等得到有效改善。

但一定要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在锻炼期间疼痛感加剧。

借助支具保证肩关节处于外展位,悬吊制动,开展钟摆样活动,尽量不产生疼痛。

同时,应进行主动活动度练习,保证肩关节远端能够达到所有主动活动的范围。

2)术后3~7周。

在尽量缓解疼痛的情况下提高前屈与外旋活动度,由80%提高至100%,使得肩胛周边肌力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为避免肩袖抑制,患者不应进行最大主动活动。

若患者耐受即可将悬吊制动解除并开展肌力等长收缩锻炼。

3)术后7~13周。

对抬臂90°以下肩肱节律加以恢复,同时进行抬臂90°以下低强度生活活动锻炼。

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课件

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课件

肩袖损伤的症状与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肩袖损伤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和无力,以及夜间疼 痛和压痛。医生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肩 袖损能包括肩部疼痛、僵硬和无力。疼痛通 常在肩关节的前部和上部区域,尤其是在夜间和活动时加 重。患者还可能出现肩部无力,难以完成日常活动,如梳 头、穿衣等。体格检查中,医生可能会发现肩关节的活动 受限、肌肉萎缩和压痛。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或超声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诊肩袖损伤,并确定损伤的程度和 位置。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
总结词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 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通 常是针对严重或长期的肩袖损伤。
详细描述
非手术治疗是肩袖损伤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 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休息可以减轻肩部疼痛和炎症,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肩关节的运动范围和力量,药物 治疗则可以缓解疼痛和消炎。对于严重的或长期的肩袖 损伤,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缝 合撕裂的肩袖组织、修复受损的肌腱等,以恢复肩关节 的正常功能。
2023 WORK SUMMARY
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肩袖损伤概述 • 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 肩袖损伤术后的日常生活指导 • 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 • 肩袖损伤术后的复查与随诊 • 肩袖损伤术后的预防措施
PART 01
肩袖损伤概述
肩袖损伤的定义与成因
PART 06
肩袖损伤术后的预防措施
预防再次损伤的措施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 免剧烈运动和重复性 上肢运动,以免加重 肩袖损伤。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 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 势,以减轻肩部压力。

2018.12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12.2)

2018.12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12.2)

+ 康复护理第二阶段(7~12周):(1)除吊带后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肩 梯、滑轮等;(2)站立位利用棍棒等进行前屈、外展、外旋等练习,均 为3次/d,5~10个/次;(3)继续进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此阶段 训练可与站立位进行,不过要保持躯干、患侧肩及上肢保持不动的原
则;(4)姿势纠正①睡觉避免用患侧肢体枕着头动作。同时,可以
+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特 别是重体力劳动者。伤前肩部 无症状,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 痛,隔日疼痛加剧,持续4~7 天。患者不能自动使用患肩, 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外展 时,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 肩袖完全断裂时,因丧失其对 肱骨头的稳定作用,将严重影 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肩袖部分 撕裂时,患者仍能外展上臂, 但有60°~120°疼痛弧。
+ 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断裂部多位于肱骨结节间 沟处。急性外伤破裂时剧 痛,肘部屈曲无力。慢性 破裂者,屈肘力量逐渐减 弱。抗阻 力屈肘试验无力 感或疼痛加重。
+ ①部分肩袖损伤:损伤未通过肌肉全层; + ②中小型肩袖损伤:仅涉及一条肌腱; + ③巨大肩袖损伤:涉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肌腱; + ④巨大且不可修复肩袖损伤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结合康复治疗。
+ 高压氧治疗。将高压氧应用于肩袖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 将高压氧与康复理疗的结合,有助于肩袖无菌性炎症的吸 收,缓解肩袖疼痛,促进疾病的好转。
+ 1、心理康复护理:患者因长期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生 活质量下降,因此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但又不了解肩关 节镜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常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医护 人员应做好健康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 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注意 事项,讲解成功病例,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 炼。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摘要】肩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在术后护理中,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换药更换,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康复阶段分析包括初期保护期、恢复期和功能重建期,康复训练内容涵盖关节活动的恢复、肌肉力量的增强和动作控制的提升。

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不良姿势,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康复效果评估可以通过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肩关节镜手术在治疗肩袖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肩关节手术在肩袖损伤治疗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肩关节镜手术、肩袖损伤、术后护理、功能康复、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效果评估、重要性、前景展望。

1. 引言1.1 手术背景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特别是在运动员和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肩袖是指肩关节周围的四个肌腱,它们帮助稳定肩关节并提供运动功能。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当使用或运动损伤等原因,肩袖容易发生磨损或撕裂,导致肩关节功能受损。

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通过内窥镜技术在不开放肩关节的情况下修复受损的肌腱。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肩关节镜器械进入肩关节,修复损伤的肩袖组织,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通过手术,患者可以重建肩袖结构,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正确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才能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和功能康复过程。

1.2 手术介绍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小切口将肩关节镜插入肩关节内,通过摄像设备观察肩袖损伤的部位,然后利用微型手术工具进行修复。

这种微创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肌肉和韧带,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肩袖损伤功能锻炼

肩袖损伤功能锻炼

老年肩袖损伤治疗及运动康复疗法新进展肩袖是位于肩关节前、后、上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是肩关节的重要组成部位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肩关节运动和维持肩部稳定性,在赋予稳定性和使肩部运动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诊断肩袖损伤的“金标准”则是关节镜检查。

肩袖损伤最初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被描述,又称肩袖创伤性肌腱炎,病因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原因与退行性病变、血供、撞击等因素有关。

其诱因主要是过度使用肩关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

肩袖损伤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5~10%,在肩关节疾病中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

肩袖撕裂在50 岁以上人群肩袖撕裂的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以上,80岁及以上患者的发生率为80%。

大多数肩袖撕裂是内在的退行性过程,肩袖疾病是一种自然的衰老现象,可由肩袖肌肉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最常累及冈上。

撕裂的发生率、裂口大小及双侧肩袖撕裂的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可导致血管功能不全,因此外1)。

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遗传等很可能与退行性肩袖疾病相关。

肩袖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大多数撕裂都是无症状的,许多人接受残疾和疼痛是自然衰老和正常衰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现象,27项研究表明,只有14%~47%的患者因肩痛而寻求治疗。

慢性肩袖损伤的患者若不能即时医治,日久可见肩关节局部骨质疏松,骨质因废用而萎缩。

医护人员应了解肩袖损伤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危害,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帮助保持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1.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老年肩袖疾病大多数患者的撕裂都是无症状,但2~5年内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肩袖损伤是指肩部肌肉与肩关节周围四个肌腱的受损或破坏,是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之一。

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是肩关节镜手术,这种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快,效果好。

但是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程序同样重要。

一、术后护理1. 切口护理:手术后切口处需避免碰磨、污染、擦挫,术后几天内要注意勿浸泡、勿擦拭、勿碰伤。

2. 休息保养:术后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重体力活动,注意肩部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

3. 饮食保健:术后应饮食清淡,少食肉、辣椒等易于引发身体热量的食物,多吃蔬果,适当补充营养。

4. 气温调节:术后避免受寒受热,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防止流汗过多。

5. 管理药物:按照医生指示用药,避免过多用药或忘记用药。

在用药期间不要饮酒,不要开车。

二、功能康复1. 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肩部的协同运动锻炼,以逐渐恢复关节功能,加速肌肉的康复。

2. 渐进式训练:肩袖损伤术后,锻炼计划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与康复专家一起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

3. 柔韧性训练:在功能锻炼的同时,应将肩部柔韧性练习贯穿于训练中,并将其加入到康复计划中。

4. 保护性配件:在训练期间应注意保护肩部,使用支撑肩部的T型带或肩带,控制不良运动的幅度,防止再次受伤。

三、康复注意事项1. 热身:在进行训练运动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热身,激活肩部肌肉,加快血液循环,以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2. 肌肉放松:在进行训练运动后,肩部肌肉容易产生疲劳或拉伤,应及时进行肌肉萎缩松弛休息,以防在康复训练时产生新的损伤。

3. 技巧学习:对于康复训练者,加强自我学习,培养正确的训练意识,遵守相关的锻炼规则与建议,把握好训练技巧,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时间,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只依靠个人努力,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康复还原效果不佳,所以必须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

肩袖损伤的康复

限制阶段
1-2周 肩关节中盂肱关节固定,做肩锁关节和胸锁 关节的练习 肩关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上肢其他关节的力量练习
限制阶段
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练习
限制阶段
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练习
限制阶段
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练习
限制阶段
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练习
限制阶段
肩关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发展阶段
抗阻力量训练
发展阶段
抗阻力量训练
发展阶段
抗阻力量训练
发展阶段
Plyometric训练
发展阶段
Plyometric训练
发展阶段
Plyometric训练
发展阶段
Plyometric训练
发展阶段
进入下阶段的标准 1)功能性ROM全范围无痛 2)较好的关节稳定性 3)MMT检查左右肌力平衡 4)无痛/无压痛
发展阶段
力量训练的目的 1)增强肩袖肌肉、肩关节肌群的力量、耐力 和爆发力 2)增强力量素质,改善和加强肩关节的稳定 性和灵活性 3)巩固和促进ROM练习的效果
发展阶段
12-16周 PNF抗阻训练 小负荷抗阻力量训练 Plyometric训练
发展阶段
PNF抗阻训练 在之前PNF练习的基础上,对整个PNF练习 中施加阻力 康复师施加的阻力大小由运动员的康复情况 和肌肉工作性质决定
肩关节的ROM
肩袖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 肌四块肌肉的肌腱所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肌腱 板结构,分别止于肱骨大结节,与关节囊紧 密连接 肩袖的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唇的连 接,加强肩关节稳定性 相关肌肉使肩关节回旋和外展
肩袖肌肉的附着点

肩周病及肩袖修复术后康复力量训练演示文稿

肩周病及肩袖修复术后康复力量训练演示文稿
和肩胛关节。肩胛上切迹处该神经最易损伤,损伤后表现出冈上肌和冈下肌无力,肩胛关节疼痛等症状) 止于冈下窝冈下肌起始部,神经末稍较多,且敏感;
锁骨下部分支发自臂丛的三个束,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肩、胸、臂、前臂和手的肌与皮肤。
1、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发自后束,沿肩胛下肌前面下降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2、胸内侧神经(medial pectoral nerve)(C8 ,T1)起自内侧束,穿过腋静脉和腋动脉之间弯曲前行,后与胸外侧神经的一支汇合,从深面进入并支配胸小肌,部分纤维穿过胸小肌支配胸大肌 。 3、胸外侧神经(lateral pectoral nerve)(C5~C7):起自臂丛外侧束,跨过腋动静脉的前方,穿过锁胸筋膜后行于胸大肌深面,分布并支配该肌。 4、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起自后束,循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在乳癌根治术中,清除腋淋巴结群时,应注意勿 损伤此神经。 5、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在胶窝发自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肢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方。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由三角肌后缘 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肢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或腋杖的压迫,都可能损伤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瘫痪, 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区皮肤 感觉丧失。由于三角肌萎缩,肩部骨突耸起,失去圆隆的外观。 6、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C5~7):自外侧束发出后斜 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发出肌支支配这三块肌。其终支(皮支)在肘关 节稍下方穿出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5页\编辑于星期五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

首先,术后的第一周,患者需要进行被动活动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肩部的 passie motion练习,包括抬肩、屈肘、旋转等动作。

这样可以避免肩关节的僵硬,促进术后组织的愈合。

接着,术后的第二周至第六周,患者需要进行逐渐增加的主动活动训练。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主动活动,如抬臂、旋转等动作。

同时,可以逐渐增加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肩部力量训练动作。

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肩部的功能。

然后,术后的第六周至第十二周,患者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肩部功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包括进行一些复杂的肩部动作,如上举、侧平举、前平举等动作。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对肩部功能有益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运动。

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肩部的功能和稳定性。

最后,术后的第十二周以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肩部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包括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肩部力量训练,如举重训练、器械训练等。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对肩部功能有益的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运动。

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肩部的力量和耐力。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术后时间的不同,进行不同阶段的训练。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肩部的功能和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能够在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早日恢复健康。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
1第一阶段(术后6周):①划圈、钟摆:健手辅助患侧上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划圈;②手、腕、前臂及肘的相邻关节活动练习(主动);均为3次/d,5—10个/次;③冷敷痛区,3—6次/d,每次20--30min;④被动活动练习,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前屈和体侧外旋,术后第3叫天开始被动活动外展、内旋及外展外旋;⑤术后2周拆线后进行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分别锻炼前、中、后部,均为3次/d,5—10个/次。

2第二阶段(7—12周):①摘除吊带后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肩梯、滑轮等;②站立位利用棍棒等进行前屈、外展、外旋等练习,均为3次/d,5—10个/次;③继续进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④姿势纠正;⑤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梳头、洗澡等)。

训练前可先进行热敷,待肌肉放松后开始训练。

注意:患侧不能负重,练习时不要快速反复重复动作,尽量用患侧进行日常活动。

3第三阶段(12周以后):此阶段时重建或修复的肩袖已基本愈合,除继续强化之前的动作之外,可进行终末牵拉和力量练习。

①利用门、桌子等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牵拉,3次/d,5—10个/次,每次需持续
10-20s;②利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各方向力量练习,2—3次/d,10—15个/次,到达终末点时需持续5—10s。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保护期:在手术后的初始阶段,需要保护受伤的肩袖组织,避免进一步损伤。

避免活动重物、过度伸展或旋转肩关节等活动。

2. 疼痛缓解:通过冷敷或者物理治疗方法,如超声波、电疗、按摩等缓解术后的疼痛和肿胀。

3. 恢复关节活动:在伤口完全愈合后,可以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这可以包括进行轻柔的活动和轻微的拉伸。

4. 增强肌肉力量:进行适度的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针对肩袖肌群的训练。

这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轻负荷器械或者体重进行锻炼。

5. 增加肩袖肌群的稳定性:通过进行平衡和稳定性训练,能够增强肩袖肌群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这可以包括进行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以及相关训练。

6. 功能性训练:逐渐加入功能性的训练,模拟日常生活或者体育活动中的动作。

这可以包括进行推、举、拉、旋转等肩关节活动。

以上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渐进进行,避免
过度使用肩关节以及过度负荷,以免引起损伤或者反复伤病。

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锻炼有很多种类,要根据损伤的程度、修复的效果以及病人的配合程度,选择不同的康复锻炼,原则上说康复锻炼可以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康复锻炼,保守型康复锻炼的原则是在手术后的6-8周之内,进行肩关节的吊带或者支具的保护,在这段时间之内进行小范围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在支具去除之后到术后三个月这段时间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练习,同时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练习,三个月以后开始进行肩胛带肌肉和肩袖肌肉的康复力练习,恢复运动需要一年的时间,恢复日常生活需要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

对于比较激进的康复锻炼,术后可以佩戴吊带,甚至都不佩戴吊带,术后可以在疼痛可以耐受的范围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轻度的主动活动,六周之后开始增加主动活动的量,并且同时继续进行肩关节的被动牵拉训练,在之后的恢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抗阻力训练和日常活动的使用,运动也要在半年以上才能开始。

分阶段康复锻炼法在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

分阶段康复锻炼法在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

分阶段康复锻炼法在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分阶段康复锻炼干预在手术治疗创伤性肩袖损伤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上肢骨关节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次研究中应用实验组分阶段康复锻炼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在护理完成后,术后采用美国 UCLA 评康复训练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关节活动度进行记录和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有不同的满意度,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分阶段康复锻炼结合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分阶段康复锻炼;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干预;创伤性肩袖损伤;手术治疗;护理引言肩关节在体育锻炼和劳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肩关节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由于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骨骼的发育不利于肩关节的稳定, 其稳定性严重依赖肌肉和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完整性。

肩关节在所有损伤中占9.7%, 排在膝关节及踝关节损伤后位于第三位。

肩部发达的肌肉组织曾经严重影响肩关节疾患的准确诊断, 随着科技的发展, B超、CT、MRI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尤其是肩关节镜的发展,人们对肩关节疾病的认识得到飞跃性发展[1]。

在近年来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其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患者发病时的护理,也需要关注患者的预后恢复,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2]。

本次实验分析分阶段康复锻炼结合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干预在手术治疗创伤性肩袖损伤护理中的作用,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并总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锻炼
发表时间:2018-09-20T14:24:22.45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易小慧唐丽君
[导读] 结论:肩袖损伤经过治疗后极为注重术后康复锻炼,甚至比治疗过程更加重要,因此选取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快速康复为患者带来康复福音。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锻炼方式。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肩袖损伤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150例以及实验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锻炼方式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康复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上许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袖损伤经过治疗后极为注重术后康复锻炼,甚
至比治疗过程更加重要,因此选取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快速康复为患者带来康复福音。

【关键词】肩袖损伤;康复锻炼;康复方式;治疗效果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for rotator cuff injur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for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Six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tator cuff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March 2018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of 150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ir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ercise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two group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After treatment,rotator cuff injury is highly focused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refore,the selection of correct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bring rehabilitation to the patient.
Key words:rotator cuff injury;rehabilitation exercise;rehabilitation method;treatment effect
前言
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

伤前肩部无症状,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隔日疼痛加剧,持续4~7天[1]。

患者不能自动使用患肩,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外展时,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

本文主要针对肩袖损伤的术后康复锻炼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给予患者康复带来一定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肩袖损伤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150例以及实验组1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39至68岁,平均年龄为(52.6±4.3)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39至66岁,平均年龄为(50.7±4.1)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等基本信息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锻炼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1)术后24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为20至30分钟,此时进行术后锻炼以手指、手腕、前臂为主要活动部位,肩部为被动活动部位。

(2)此时患者肩部创伤大致康复,应嘱咐患者进行主动肩部运动,加强肩部锻炼。

可以嘱咐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运动锻炼。

(3)术后3个月时,患者可以再次加强肩部锻炼,例如进行游泳锻炼,但是应当注意避免进行篮球、排球等劳损过大的运动[2]。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若患者康复锻炼后能够正常进行生活生产则判断为显效;若患者康复锻炼后正常生活生产有一定障碍则判断为有效;若患者康复锻炼后正常生活生产有严重阻碍则判断为无效[3]。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其康复效果明显比对照患者好上许多,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术后康复情况[n(%)]
(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肩袖损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的同时严重阻碍了患者正常进行日常生活生产。

本次研究特别针对肩袖损伤的术
后康复锻炼进行研究,选取了30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锻炼方式来对比康复效果。

其研究结果比较满意,实验证明,采用康复护理锻炼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实现术后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为患者早日回到正常生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源,孙风凡,童培建.电针联合康复锻炼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8,34(1):29-31.
[2]江兴妹,张维,钟志锋.分阶段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锻炼对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1):76-77.
[3]牛茹,那键.分阶段康复锻炼对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8):8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