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调节是适度的,但在应急情 况下,这些变化将导致ED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 家探索表明,控制饮食行为是最多且最容易被采 纳的形式,对外表的过度敏感,而造成对体重和 体形的过度苛求。这两个因素启动,进食障碍及 其心理障碍。 • 另有陆洁莉等对28例ED患者研究发现显示其中24 例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HPG)的功能显著低下, 12例患者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腙素轴(HPA)的功 能亢进,9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AN患者伴有 严重的下丘脑一垂体轴功能乱r8]。
症状
(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 身体外形有关。 (1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 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 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2)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 而有致命危险。
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 • 本病在中医学中尚无明确记载。 • 臧佩林运用中医理论认为该患病位在肝,与脾胃有关。其 病机为:肝气郁滞,木不疏土,脾土不能健运水湿;气机 不畅,亦能导致郁火内生,火郁日久伤津,形成肝胃郁热, 阴亏与脾土寒湿相混杂,导致诸证。故本病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治疗上,臧教授以疏肝理气,温补脾阳为主, 佐以滋阴养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正如《灵枢· 本神》云“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单纯 的用抑制食欲的药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疏肝解郁,调理气 机,先使腑气畅通,胃能受纳,才能令暴食症状缓解。
神经性贪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 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 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 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 • 神经性贪食症多见于年轻女性,女性患病率约为1 %~3%,男性患病率大约为女性的1/10。世界各 地患病率相似。 • 经常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 病理心理机制和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 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者,通常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 食症晚。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 续数年。多为慢性或周期性病程。
发病机制
• 目前,对于进食障碍和心理障碍的研究,在中枢 神经系统水平较为公认的是五羟色氨(5一HT)在进 食和体重调节方面起最主要的作用。 • AN患者其中枢神经系统中5一HT水平异常;患者 在进食习惯和体重恢复正常后,可能是体内单胺 系统的异常造成了进食行为的障碍以及其他相关 的个体特征,如完美主义等。 • 另外,正常女性中枢神经系统5一HT的变化较其 他人明显,易受外界影响,可能足女性易患AN的 神经生物学基础川。体内5一HT水平仍然是异常 的,在E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进食障碍成因
• 心理学因素 • ED患者具有明显的歪曲认知。厌食症和贪食症的 临床表现个体对形体和体重过度夸大。这负性想 法起始于一定的人格基础并影响个体.使之产生 刻板进食和减少进食量的行为,使怪异的偶然行 为得到加强。依据认知偏差来加工信息.最终受 随后的躯体情况影响.生物因索也作用于维持曲 解认知和行为。BN维持过程的核心认知是自我价 值评估系统的功能障碍。进食障碍患者夸大地甚 至是绝对地判断其进食习惯、形体或体重(经常三 者兼具)和自控能力,导致生活中过分关注于进食, 形体和体重。饮食控制。即使发生过量进食.也 积极追求菌条和体重减轻.严格避免肥胖和体重 增加。
进食障碍的定义
•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是指具有与其他精 神疾病无关的异常的进食习惯或控制体重的行为, 并导致了严重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不仅表现为 生理机能的异常,而且反映出患者心理上的问题, 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精神疾病,害怕发胖和对体型、 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其重要的心理病理特点。 • 主要包括了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两大 综合征。
症状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 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 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 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 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 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 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 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来自百度文库 治疗方法
• 目前,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2+1)被认为是 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其 花费时间长,费用高,对医师专业水平要求高, 故在国内不易推广。 • 认知一行为治疗旨在消除异常进食行为艄除致病 的心理因素及有关负性因素,通常包括让患者了 解有关进食障碍的知识、以歪曲的进食规则和对 自己的体象障碍为焦点的认知重建、传授患者应 激策略等。 • 同时采取行为限制、自我控制疗法,让患者明白 治疗的意义、程序。取得患者的合作。

进食障碍成因
• 心理学因素 • 进食障碍患者表现一定的异常的人格特征。这些 人格特征有低自尊、低自我评价、外控、高神经 质水平、抑郁、焦虑、冲动、完美主义倾向、体 内刺激知觉障碍等。Ashby等研究发现进食障碍 患者的得分在MPS—F和EDI高于非进食障碍对照 组。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进食障碍的人格总体特 征为依赖.缺乏自主和对自身和以上外在个体领 域的混淆。 • 对BN的研究大致有两种理论取向:一是对象联系 观点,它认为是分离一个体化中实践阶段的发展 停滞导致继续使用身体作为转换性对象,暴食和 泻出则重现了分离一个体化时婴儿与母亲的斗争。 而结构观点则强调个体用暴食来防御内心冲突所 导致的焦虑。
治疗方法
• 也有研究证明森田疗法也适用于非神经质症的贪 食癌患者。其治疗关键是控制患者的呕吐为治疗 突破口,间接改善患者的贪食欲望。因为大家都 知道呕吐是病理表现。所以控制呕吐更易于是患 者接受。 • 进食障碍疗效的好坏与患者的认知、治疗的动机 及家庭的支持有关,所以家庭治疗在进食障碍的 治疗中意义重大。
发病机制
• 在神经递质水平,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神经递质与 ED和在神经递质水平,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神经递 质与ED和心理障碍有关,抗抑郁治疗财ED有效, AN与情感障碍存在HPA轴功能亢进,NE代谢异 常亦提高[9J。ED与情感障碍的密切关系H⋯。 BN患者较AN患者存在更高发的临床抑郁已有不 少报道。 • 张大荣发现ED患者64.7%有心境不良的描述; 其中最重要的是5一HT和NE。ED患者中5一HT显 著低下,尤其是ED伴自杀的患者。而目前几乎所 有的抗抑郁药物可增加5一HT水平。 • 又有研究显示,5一HT既有增强伤害感受性作用, 又有抗伤害感受作用。
进食障碍成因
• 神经生物学因素 • 边缘系统是与进食障碍关系最密切的脑功能区, 这一区域的失衡可能导致ED的精神病理学特征。 • 神经内分泌异常。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以及下斥 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神经肽中的五 羟色胺、蛋白炎性细胞因子与ED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是遗传素质。研究发现有ED家族史者的发病 风险是常人的11倍
体像障碍量表(BMI_based Silhouette Matching Test,BMI—sMT)
成都市区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 现况调查
• 结果:成都市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估计患病率 3.32%;各年龄组中17岁组估计患病率最高 (7.16%);各学龄阶段中高中组最高(5.21%)。 进食障碍倾向组在认识偏差(P=0.009)、期望偏 差(P=0.000)方面均比非进食障碍倾向组得分高。 关注减肥相关媒体宣传、童年时父母关系紧张、 童年时受虐待、进食障碍问卷的不满体型因子、 内感受意识因子及焦虑是进食障碍倾向的相关危 险因素。 • 结论:进食障碍在女性大、中学生中估计患病率较 高,应积极干预。
进食障碍成因
• 社会因素 • 提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广个被反复提及.对进食障 碍的发生起弼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媒体所宣传的菌 条形象的影响。Groesz(2002)的实验研究证明, 对于那些对自身不满的年轻女性来说,仅仅接触 到那些媒体形象就可以增加这种不满的程度。同 伴的影响在进食障碍的发生· p也扮演了一个重要 的角色。Liberman(2001)研究了同伴在进食障碍 中的社会增强作用.同伴的示范作用及受欢迎程 度在进食障碍的产生和维持中E,诈用。
神经性贪食症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
成都市区1486名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 现况调查
• 目的:探讨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及其 相关因素。 • 方法:采用最优分配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成都市 区抽取大学6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专1所、 成人中专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所,共1486 名女性大、中学生,采用进食障碍问卷、体像障 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自 编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检验和109istic 回归分析数据。
病例1
• 患者,女性,22岁,未婚,大专文化。烦心时以 暴食排忧,反复发作,不能自控5年余,由母亲陪 伴来咨询治疗。患者自诉5年前读高二时,成绩优 良,由于对教物理的男老师的“动作女性化”恶 心,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但其父母对她考上大学 期望很高,因而出现紧张、焦虑、忧愁。
病例1
• 偶有1次吃东西,吃时感到很愉快,直到饱胀难忍 后又怕胀坏胃,怕发胖而用手探会厌引吐。之后, 每遇烦心事即出现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需立即 大量进食,以面食为主(1次可达800 g馒头)。每 次进食必至胃部胀痛为止,暴食后自我诱吐,把 呕吐物装入塑料袋偷偷扔掉。有1次被父亲发现后 骂她“馋嘴,你死了吧,不要脸”。当时受刺激, 心里承受不了而苦闷,厌世,曾写好遗书,用刀 片割腕自杀未遂。 • 平时稍遇烦心事即拼命吃,一边吃一边看书,感 到愉快。又自觉这样吃已形成习惯,形成恶性循 环,而恐惧、担心,并感到已出现头昏、口麻、 “心衰”无力。
症状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 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 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 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 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 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 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 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神经性贪食症
•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其操作性定义是: • ①发作性暴食(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已持续至少3 个月),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吃进大量食物; • ②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对食物有种不可抗 拒的欲望; • ③患者试图以下列一种或几种手段抵消食物的 “长胖”作用:A.自我引吐;B.滥用泻药; C.问断禁食;D.使用某些药物,如食欲抑制剂、 甲状腺素抑制剂或利尿剂。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贪 食症时,可能会无视胰岛素治疗; • ④患者认为自己太胖,伴有对肥胖的恐惧(通常会 导致体重降低)。
进食障碍成因
• 社会因素 • 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Attie研究袭明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的体形观 念和节食行为给孩子带来重大的影响。进食障碍 患者的母亲比一般母亲有更高的迸食异常比例。 家庭的凝聚力、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程度、家庭的 沟通方式、家庭的结构、解决外在或潜在冲突的 方式、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等无不在进食障碍的 的形成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病例2
• 患者女性,17岁,半年前目睹其姨去世前,无法 进食而饿死,心里很难过。自此,每餐多吃一点, 意以替姨进食;并因恋爱而烦恼,进食量明显增 加,每13达10次以上,每次2.5—5 kg。吃不下 则自己采取引吐一进食一引吐一再进食。由于呕 吐频繁,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体质量(体重)由70 kg减轻至40 kg。闭经3个月,明显消瘦,不能上 学。入院检查:体质量35 kg,消瘦。 • 精神检查:意识清,有体象障碍,认为自己的身 体并不瘦,对肥胖恐惧。认为自己的胃有问题, 大量进食就愉快,不进食就烦。诊断为神经性贪 食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