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精选10篇)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部经典读物,由东晋文学家和政治家陶渊明所著。
这本书可以说是陶渊明的一道遗训,他在书中以亲切的语气对自己的儿子陶潜传授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教育子女的理念和观念。
作为一名读者,在阅读《诫子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被书中的言辞感动。
陶渊明以一种深情的态度对自己的儿子陶潜进行谆谆告诫,这种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让我感到温暖。
书中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这些道理历久弥新,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人,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善待他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诫子书中提到的“直言无讳、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我意识到在交流和沟通中应该坦诚对待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怕冲突和争论。
只有诚实和直率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声音被倾听和尊重。
此外,《诫子书》还给了我创新思考和观点的启示。
陶渊明在书中不断强调要追求智慧和修身养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和自身修养提升的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拥有创新思维和高尚品质变得尤为重要。
《诫子书》告诉我,要想在这个世界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阅读《诫子书》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启迪。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人对于教育子女的智慧和方法,还能够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哲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改进,才能成为一个品质优秀、有思想的人。
它为我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导,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地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阅读《诫子书》,我也深感古人的智慧和世世代代的家庭教育传统,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诫子书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
诫子书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诫子书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诫子书读后感500字1最近,我在背《经典诵读》上的《诫子书》,感到写的特别好。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著。
我觉的文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说得特别好。
这句话的意思︰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我认为诸葛亮写的很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多看书,长大就是一个没用的人。
我长大相当老师或医生,要实现目标,只有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达到。
诫子书读后感500字2儿子上初一年级,周末带回老师大人布置的作业,一张4a纸的正面复印着诸葛亮寥寥百余字的传世之作《诫子书》,背面是儿子歪歪扭扭写上的“感想”两个字。
并且特别说明,这是给你的作业,快点写好,我周一要交给老师。
怎么写呢,这不是出难题吗?我问儿子,幸亏你老爸还看得懂这几个常用字组成的文言文,要是有的家长看不懂,怎么写读后感?儿子说,老师给我们全都讲解了,如果老爸看不懂,可以问我们。
无言,苦思,老婆在旁边窃笑。
三国群雄逐鹿,除了曹操及其后人之大名传于后世外,其他好象没几个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例子。
随便问一下,诸葛亮的儿子是谁,你知道吗?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诫子书》在当世当时也没起到多大作用,千百年后还想教育我的下一代成为风云人物?我看有点悬。
但文章不能这么做,读后感也不能这样写,何况儿子还眼巴巴的盼着老爸写好一点以便他能够在同学中出点风头挣点面子——俺老爸虽然没钱但还有点文化吧?!嘿嘿。
【精品】阅读《诫子书》读后感大全5篇
阅读《诫子书》读后感大全5篇阅读《诫子书》读后感大全5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下面是小编分享阅读《诫子书》读后感大全,提供参考,能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
读后感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化来说: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
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 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
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
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 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 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诫子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读后感二三国时期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先生在自己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强调了一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们学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
这家书是诚恳又富有哲理的,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让我从中看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这就是他伟大的原因吧。
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诱惑,我们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诱惑,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我会努力,朝着理想努力前进!诫子书读后感范文二:在院里举办廉政文化书画笔会上,甘老师欣然为我题写了一副书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把它挂在了我的办公室墙上,时时观赏,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取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专心致志,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对社会无任何用处,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破家旧舍里。
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书全文86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联想到本职工作人民法官,从中给我予很多启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读后感(精选10篇)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古代中国的一本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贾思勰,他在这本书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向后代子孙们传授了几乎涵盖了人生所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
阅读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深厚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他提出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倡导,强调了一个人要有正确的品德和做人的准则,而这种准则可以与天地人的正气相融合,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之德。
这一观点立志感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阅读中,我还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在那个时代,家庭教育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因素之一,贾思勰倡导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内心塑造。
这与现代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让我深深地感慨到教育的重要性。
《诫子书》作为一本家训,不仅仅适用于过去的时代,对于当今社会及未来也有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会被物欲和功利冲昏头脑,而这本书就是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准则,让我们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思考到了一些问题。
在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成为了我们社会的一大难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书中学习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的教育方式和智能技术,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的升级和拓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总之,阅读《诫子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这本书是具有极高价值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家世家训,更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的书籍。
它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生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仍将持续为人们带来启示和灵感。
诫子书读后感作为一位家长,无愧于是一名“小学生家长”。
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给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培养他们内心深处那颗正直、善良、勇敢、自信的种子。
诫子书读后感作文
诫子书读后感作文《诫子书》中说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是人一生的必修课,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能攀上学问高峰。
我特地预备了诫子书读后感作文,欢迎借鉴学习!诫子书读后感作文1《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属汉建兴十二年)。
是时任属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
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练的笔法阐明白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劝勉儿子勤学励志,奋勉图强要从淡泊安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系统地归纳了做人治学的阅历,围绕静字劝学,指出了险躁的危害性。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育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鼓舞儿子从淡泊和安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担心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需使身心置于安静中讨论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能;没有坚决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胜利。
因而指明白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白安静淡泊的重要意义,指明白放纵怠慢的严峻后果。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
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急躁引导,容情于理。
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写《诫子书》时,诸葛亮尚在前线与劲敌鏖战。
他为了属汉国事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终点,始终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只能于戎马倥偬之际把惦念儿子的情丝与希望儿子健壮成长的盼望凝聚在纸笔上,留做儿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诫子书》以独到的卓见,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
特殊是俭以养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社会身居显要位置的诸葛亮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很不简单,由此看来,诸葛亮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
他的这些闪耀着才智的家教思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不仅在当时对受劝者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今日,对于我们广阔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究竟它浓缩着诸葛亮这位被誉为才智化身的英雄人物的毕生生活经受和胜利的人生体验。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范文《诫子书》读后感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虽然区区84字,但却能广为流传,名垂千秋,必有其道理所在,所谓微言大义,即使如此。
诸葛亮的《诫子书》,在现在许多人眼里看来是文采斐然,妙笔生花,其实现代的翻译却通俗易懂,也是老生常谈。
但这却是凝聚了他对于儿子的寄予和希望,光是这份浓浓的爱,就足以字字珠玉。
接下来谈谈其内容。
《诫子书》主要围绕为学习论述,学习重在“静”。
什么是静,非远离世俗喧嚣繁华惬意于山水之间的舒适,也非寂静之所空荡无人的幽深,而是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只有内心平静,再大的磨难也会势如破竹。
学习的历程就好比站在巨浪的顶端,身后万丈悬崖。
这一路荆棘之上,内心宁静必会处变不惊。
内心宁静是做学问的法宝,就好比乱世为王,必掷血屠狼。
当然,学习不只是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能修炼自己的品德,修炼自己待人待物,做人的方法。
如果只是学习好,这样的人又心怀不轨,就定会危急四方,害人不浅。
所以做人比学习好更重要,学习好只是浅层次的,品德高尚才是众人眼中的智者。
当我们晃晃悠悠,碌碌无为度完一生,守着自己破旧的房舍时,我们多么后悔自己的一无所事,多么遗憾青春的光阴消逝,少了应有的成长体验,少了时光的开心折磨,到老只有白发陪伴。
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词约义丰,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有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我们读之思之,并当躬行自勉。
《诫子书》读后感2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古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让我深有体会。
这是诸葛亮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到现在一直被人们传诵。
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不静,身子当然也不会静,心身静不下,学习就学不好,你心身不静,你学习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这样你就不能实现你的远大理想。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篇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晚年写的一封家书,意在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免在时光的流逝中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这篇《诫子书》一共才八十多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把修身养性的途径、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放纵怠惰和狭隘浮躁的危害,以及浪费时间、丧失意志的后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读来发人深省。
这封家书是诸葛亮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公元234年)写的,既是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
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历代为官的楷模、民间智慧的化身,这与他一生为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这封家书一个“静”字可谓道破了人生之真谛。
当今世界,纷繁嘈杂,最难的就是这个静字。
大家见面,无非一个忙字;忙忙碌碌,争名逐利,哪里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一个“俭”字,是陶冶情操的关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我们还贫穷的时候,节俭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当我们富起来的时候,就更难保持节俭的操守了。
至于懒惰、急躁、浪费时间等等毛病,更是充斥着人们的每一个角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哀歌,也总是在一代代流传着。
在一些人的办公室或书房中,常常会看到“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的匾额或条幅,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的一种至高目标。
作为座右铭,用意自然是极好的;经常看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好的心态。
但事实上,经过缩编后的这两句话已违背了诸葛亮的初衷和原意。
一个“非”字、一个“无”字,深刻体现了诸葛亮告诫、警醒的态度。
《诫子书》不是表达浓浓爱意的普通家书,而是表达了面对复杂人生必须作出的一种坚强选择。
《诫子书》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古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1今天,我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六字,却包涵了许多道理。
其中,我最欣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
节俭才会坚定志向,静心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细想一下,的确如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年少时好读书,又因家里穷,吃饭时,用几粒米煮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然后晚上将它冻住,以此充饥。
有人同情他,给他送来好饭好菜,可是范仲淹怎么也不肯吃。
因为他知道“非淡泊无以明志”!他要以此来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明志后,怎样实现理想呢?诸葛亮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代有个叫薛谭的人,向秦青学习唱歌,心不“静”,学了一会儿,还未学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告辞回家。
秦青见了,并无阻止,在城外高唱悲歌为他饯行。
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听后非常惭愧,重新学唱歌,一生都不敢提出要回去。
还有管宁固辞不就高官之行,终成大儒,无不说明了静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应该以此为动力,好好学习!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2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就是在全世界也很有名气。
我认真地读了他教育自己儿子的《诫子书》,深受教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意思是:要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节约才有道德。
诸葛亮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意思是:想要学习必须安静,想要成才必须学习。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有志气就不能学成。
这样一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随成枯落,终不济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到老了就受穷受苦,对世界也没有益处。
我从《诫子书》的意义看,应当把身上的缺点找出来改掉,节约我的零花钱绝不乱花。
要做到有高尚的品德,学习的时候必须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学习。
从今以后我要热爱学习,做个好学的好孩子。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后就成为历代相传的修审理志的名篇,这就是《诫子书》的前世今生了。
《诫子书》在我们华夏各地都有余音,例如:湖北为了纪念诸葛亮亮举行了万人诵读《诫子书》的活动;我们还看了一段视频是诵读《诫子书》﹑表演《诫子书》﹑歌唱《诫子书》这三种形式;还有在军校的学生们们站得整整齐齐全校诵读《诫子书》。
可想而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给他的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举办的活动是多么隆重啊﹗《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诸葛亮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他对儿子的期望,千言万语只化作这五句话,而就在这仅仅的五句话中,是深藏了多少言语啊﹗我们现在又有谁有这么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呢?《诫子书》不仅仅是给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也是诸葛亮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我们也一起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细细品味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一下诸葛亮的一生吧﹗我们以后要做一个君子所拥有的品德的人;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要依靠简朴的作风培养品德;要看清世俗的名利,才能表明自己的心志;要身心宁静,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要学习就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想要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学习才会有广博的才干;有志向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诫子书读后感2在寒假里,我做了许多事,也看了许多书。
但让我记忆最深、启发最大的是读了《诸葛亮兵法》里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
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它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整理的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的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诫子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诫子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书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其次,《诫子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在书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有信仰,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只有有信仰,才能不畏艰难,不怕挫折,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再次,《诫子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书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要做到心存善念,行善积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最后,《诫子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在书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善于关心他人,善于帮助他人,要做到心存善念,行善积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通过阅读《诫子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一个有担当、有信仰、有道德、有爱心的人是多么重要。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因此,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诫子书》中的智慧和教诲,努力做一个有担当、有信仰、有道德、有爱心的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下面给大家分享《诫子书》读后感,欢迎借鉴!《诫子书》读后感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虽然区区84字,但却能广为流传,名垂千秋,必有其道理所在,所谓微言大义,即使如此。
诸葛亮的《诫子书》,在现在许多人眼里看来是文采斐然,妙笔生花,其实现代的翻译却通俗易懂,也是老生常谈。
但这却是凝聚了他对于儿子的寄予和希望,光是这份浓浓的爱,就足以字字珠玉。
接下来谈谈其内容。
《诫子书》主要围绕为学习论述,学习重在“静”。
什么是静,非远离世俗喧嚣繁华惬意于山水之间的舒适,也非寂静之所空荡无人的幽深,而是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只有内心平静,再大的磨难也会势如破竹。
学习的历程就好比站在巨浪的顶端,身后万丈悬崖。
这一路荆棘之上,内心宁静必会处变不惊。
内心宁静是做学问的法宝,就好比乱世为王,必掷血屠狼。
当然,学习不只是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能修炼自己的品德,修炼自己待人待物,做人的方法。
如果只是学习好,这样的人又心怀不轨,就定会危急四方,害人不浅。
所以做人比学习好更重要,学习好只是浅层次的,品德高尚才是众人眼中的智者。
当我们晃晃悠悠,碌碌无为度完一生,守着自己破旧的房舍时,我们多么后悔自己的一无所事,多么遗憾青春的光阴消逝,少了应有的成长体验,少了时光的开心折磨,到老只有白发陪伴。
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词约义丰,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有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我们读之思之,并当躬行自勉。
《诫子书》读后感2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古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让我深有体会。
这是诸葛亮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到现在一直被人们传诵。
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不静,身子当然也不会静,心身静不下,学习就学不好,你心身不静,你学习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这样你就不能实现你的远大理想。
总之,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你的志向和理想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你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你不好好学习,你的理想永远都实现不了。
你只有好好学习,明确志向,才能实现理想。
大学毕业那天,你就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工作上,你继续努力就能翻越这座大山,并做得更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我的故事。
一次,我在周末放假,妈妈说要星期五晚上就把作业全做完。
我就想:放假有两天,等最后一天再做也不迟。
到了第二天我赶呀赶呀,一直都没做完,一直赶到深夜才赶完。
我真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
我一定要记住诸葛亮的说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好好学习,多多采纳别人的好建议,长大后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诫子书》读后感3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
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
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
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读书笔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
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
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
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诫子书》读后感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后就成为历代相传的修审理志的名篇,这就是《诫子书》的前世今生了。
《诫子书》在我们华夏各地都有余音,例如:湖北为了纪念诸葛亮亮举行了万人诵读《诫子书》的活动;我们还看了一段视频是诵读《诫子书》﹑表演《诫子书》﹑歌唱《诫子书》这三种形式;还有在军校的学生们们站得整整齐齐全校诵读《诫子书》。
可想而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给他的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举办的活动是多么隆重啊﹗《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诸葛亮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他对儿子的期望,千言万语只化作这五句话,而就在这仅仅的五句话中,是深藏了多少言语啊﹗我们现在又有谁有这么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呢?《诫子书》不仅仅是给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也是诸葛亮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我们也一起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细细品味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一下诸葛亮的一生吧﹗我们以后要做一个君子所拥有的品德的人;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要依靠简朴的作风培养品德;要看清世俗的名利,才能表明自己的心志;要身心宁静,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要学习就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想要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学习才会有广博的才干;有志向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诫子书》读后感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晚年写的一封家书,意在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免在时光的流逝中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这篇《诫子书》一共才八十多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把修身养性的途径、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放纵怠惰和狭隘浮躁的危害,以及浪费时间、丧失意志的后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读来发人深省。
这封家书是诸葛亮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公元234年)写的,既是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
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历代为官的楷模、民间智慧的化身,这与他一生为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这封家书一个“静”字可谓道破了人生之真谛。
当今世界,纷繁嘈杂,最难的就是这个静字。
大家见面,无非一个忙字;忙忙碌碌,争名逐利,哪里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一个“俭”字,是陶冶情操的关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我们还贫穷的时候,节俭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当我们富起来的时候,就更难保持节俭的操守了。
至于懒惰、急躁、浪费时间等等毛病,更是充斥着人们的每一个角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哀歌,也总是在一代代流传着。
在一些人的办公室或书房中,常常会看到“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的匾额或条幅,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的一种至高目标。
作为座右铭,用意自然是极好的;经常看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好的心态。
但事实上,经过缩编后的这两句话已违背了诸葛亮的初衷和原意。
一个“非”字、一个“无”字,深刻体现了诸葛亮告诫、警醒的态度。
《诫子书》不是表达浓浓爱意的普通家书,而是表达了面对复杂人生必须作出的一种坚强选择。
《诫子书》读后感6《诫子书》是54岁的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书信。
信中诸葛亮谆谆教诲儿子,殷切期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君子。
何为君子?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讲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说,既有文采,又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
说白了,君子必须德才兼备,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不算君子。
怎样才能成为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如果放纵自己、懒散消极、精神不能振奋,轻薄浮躁、性情不能陶冶;那么,大好的年华就会随着时间飞驰,意志愿望一天一天的流逝,最后像枯叶衰落,被社会所抛弃。
到那时悲伤地困守在穷家破舍里,后悔就来不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当数量的家长对于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
那么,诸葛亮的《诫子书》无疑是一剂良方!《诫子书》读后感7《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修身立志之道阐述地十分深切。
其中有这么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恬静便可以修养自身,俭朴便可以淳养品德。
这不正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吗!《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道德经》也多次强调“静以修身”的作用,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清静天下正”等。
《诫子书》中告诫我们的正是平心静气,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还记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他本可以入朝为官,享尽荣华富贵,可他毅然放弃仕途和官场生活,追求那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安逸;体验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享受那种“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自在……诚然,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和,安静时,才会知道自己最理想的是什么,才会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变故,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在守住了内心的宁静之后,勤俭节约,便是另一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李商隐的《咏史》中有这么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样的名句。
毋庸置疑,勤俭之人,往往会有大的作为。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心慌”。
他给皇后过生日,只用几个简单的小菜,还告诫众官员以后摆宴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清宣宗道光更是出了名的节俭,他的龙袍是宫内旧料所制,破了不扔,致使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他三令五申,宫中用款,岁不逾二十万。
平时国宴家宴,也只准备几个家常菜。
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奢华的阿房宫也只能是一堆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