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包虫病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研究

包虫病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研究

包虫病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研究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包虫(Echinococcus)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寄生虫的幼虫在人体内引发的疾病。

本文将主要探讨包虫病的致病机制以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对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意义。

一、致病机制包虫病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包虫寄生虫的异位寄生、寄生囊的发育和生长等方面。

1.1 包虫寄生虫的异位寄生包虫寄生虫的人体寄生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成虫通过吸附在肠壁上吸取寄主体内的养分生活,同时产生大量的虫卵。

人体感染病原虫主要是由于摄入被带虫卵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带虫卵的尘埃等。

虫卵进入人体后,会破裂释放出幼虫,幼虫经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肝、肺等脏器组织并发育壮大。

1.2 寄生囊的发育和生长包虫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形成的囊泡结构称为寄生囊(Hydatid cyst)。

寄生囊主要由两层组织构成,外囊和内囊。

外囊通常较厚,由宿主的胚胎组织形成,其主要特点是能抵抗宿主免疫攻击。

内囊则是寄生虫的生长环境,由虫体分泌物形成,内含大量的寄生虫原节(Protoscoleces)。

寄生囊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包虫寄生虫会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以保证自身的存活。

二、免疫反应包虫病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其中慢性免疫反应主要与囊内的原节密切相关,而急性免疫反应主要与虫卵的过敏性反应有关。

2.1 慢性免疫反应慢性免疫反应主要是由于寄生囊的存在,持续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性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与幼虫的排出和抑制形成平衡。

细胞性免疫反应:细胞性免疫反应主要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有关。

它们能够产生细胞因子,抑制和控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发育。

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在包虫病的免疫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能够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以抑制幼虫的发育和生长。

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近年来,包虫病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包虫病,我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为更好地推进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我国重视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防治体系。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划拨了大量资金用于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同时,建立了包虫病防治机构,聘请了专业的人员从事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我国加强了包虫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对于包虫病的防治,人们的认识和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包虫病防治意识,我们广泛开展了包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组织了包虫病知识的培训讲座和宣传活动,通过向农民和学生普及包虫病的预防知识,引导他们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包虫病的发生。

此外,我国也加强了对包虫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包虫病的发病主要依赖于寄主动物(犬、牛、羊等)的感染,因此,监测和控制寄主动物的感染是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国建立了包虫病感染动物的监测体系,对于有包虫病风险地区的寄主动物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包虫病的传播。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针对包虫病的药物研发和疫苗研究。

在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中,药物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包虫病药物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了包虫病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包虫病疫苗的研究,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们对包虫病的免疫能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在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包虫病防治意识。

同时,加强包虫病监测和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感染动物,减少包虫病的传播。

在药物研发和疫苗研究方面,也需要持续投入,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包虫病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包虫病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包虫病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包虫病研究新进展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研究进展 预防与控制 结论
引言
引言
包虫病的定义: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幼 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侵犯人体内的 肝脏和肺部。 包虫病的传播途径:通过摄入感染了包 虫卵的食物或水源,或直接接触包虫卵 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引言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囊肿、肺囊 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
虫病原体的特定生物学过程,研发能够 干扰其生命周期的药物。
- 药物联合治疗:将不同机制的抗寄 生虫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 药物研发的挑战:包虫病的治疗药 物研发仍面临着药物耐药性和副作用等 问题。
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
卫生教育宣传:加强对包虫病的预防知 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饮食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 止包虫卵污染食品,提高食品烹饪加热发进展: - 传统疫苗:包含包虫病原体抗原,
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 。
- DNA疫苗:利用包虫病原体的基因 片段,通过转染人体细胞来产生特异性 免疫反应。
- 疫苗研究的挑战:包虫病疫苗的研 发仍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
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新进展: - 靶向药物研究:通过发现并利用包
预防与控制
动物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和 防治,减少包虫病的传播源。
结论
结论
包虫病的研究进展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继续加大包虫病研究的力度,促进疫苗 和药物的研发,加强预防控制措施,有 望减少包虫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寄生虫病疫苗研制与应用展望

寄生虫病疫苗研制与应用展望

寄生虫病疫苗研制与应用展望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包括了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多种疾病。

这些病毒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流行病的威胁,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防控寄生虫病方面,目前的主要手段是化学预防、环境卫生措施和打疫苗。

其中,寄生虫病疫苗在预防的效果和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一、现状在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日趋严重,迫切需要新的预防手段。

目前,我国已有的寄生虫病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这些疫苗已经在防控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对于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制,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抗原鉴定、免疫治疗、DNA疫苗等等。

二、挑战然而,寄生虫病的疫苗研制和生产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防治效果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种病原体和病种。

因为寄生虫病涉及的病原体和病种非常多,所以对于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都存在着很高的难度。

2. 免疫效果不确定。

由于病原体变异频繁,以及受到个体基因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很难确定寄生虫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3. 实验室和临床评价存在困难。

因为病原体较多,以及病毒复杂性、特异性、免疫学、毒素和致病因素等的影响,对疫苗的实验设计、评价和数据分析都存在困难。

4. 生产和检测技术上的困难。

生产规模化和大批量生产要求较高,同时疫苗的检测和储藏等也需要更严谨的技术和条件。

以上这些挑战都威胁着寄生虫病疫苗的发展,对获得疫苗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展望虽然存在着上述的挑战,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疫苗在预防寄生虫病方面仍有极大的潜力。

目前新的疫苗研究重点,将集中于提高疫苗沟通及知识普及度、研究新的疫苗载体、改善疫苗安全和效果,并加快疫苗生产的工艺、规模化生产等。

在这个方向上,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期待着,在各界的合作助力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疫苗研究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更多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国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我国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752018.5·1 包虫病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1 包虫病的致病机制对包虫病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生活习惯,比如家犬有舔舐肛门的习惯,由此将虫卵散布于全身,与人或牛、羊接触时随时可能将虫卵传染给其他宿主。

也可能通过含有虫卵的污染水源、土壤、蔬菜和水果等进行传播。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虫卵一般在排出后需要生存一段时间,发展成熟才能获得感染宿主的机会。

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草原才适合虫卵生存。

细粒棘球绦虫能够成功的寄生在宿主体内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人体摄入虫卵的数量;另一个是寄生虫通过宿主较差的免疫能力进行传染。

只有具有充分活力的成熟虫卵才能获得感染能力,不成熟的和老化的虫卵都不能都宿主形成威胁。

1.2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包虫病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一般不易察觉,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包虫病常常是在宿主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也有一些病人是在死后进行尸检时才被发现。

人在感染包虫病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形成囊肿。

感染初期,常因为抗原的吸收而导致过敏,例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因为囊液溢出而引起皮疹、发热、腹痛、腹泻、昏厥、昏迷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状况。

随着囊肿的逐渐成长,寄生部位被压迫,这时全身毒性症状才逐渐明显。

临床常见的包虫病有四种,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骨包虫病。

肝包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常见表现为患者肝部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

肺包虫病感染早期无明显变化,一般通过体检透视才被发现。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脑包虫病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常被误诊为肿瘤。

骨包虫病比较少见,会导致骨骼生长缓慢,破坏骨质,甚至会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截瘫[1]。

2 包虫病的诊断技术进展20世纪以来近代外科学发展迅猛,包虫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迈进了快速诊断、拓宽根治、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的时代。

包虫病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包虫病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多聚L型丙交酯阿endazole,PLA—Alb)
除口饲脂质体外,1995
年,Rodriguesn∞等,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多聚I。型丙 交酯接合阿苯达唑制成注射型针剂1—4mg/kg・w 注人泡球蚴病小鼠静脉内。当每只总剂量达到 6mg/kg时,囊组织病理变化等同于口服阿苯达唑 组1500mg/kg(125mg/kg・d)囊破坏程度。这一结 果是相当惊人的。同时也说明,通过改变给药方式 也能达到控制药物有效分布以促疗效。该种方法与
1.1.3
药,苯丙咪唑类药物的衍生物一奥芬达唑经动物实 验发现其有显著的抗包虫作用。1998年,Blan— ton口∞等用该药治疗了9只山羊和4只绵羊继发性 细粒棘球病。给药30mg/kg,1周2次,连续4周。 通过对原头节生存率进行检查,证实97%的包虫囊 中无原头节或原头节全部死亡;53%的包虫囊严重 受损塌陷。组织学检查生发层和角皮层严重损害甚 至崩解,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1999年,邱加闽。” 用奥芬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实验用 150mg/kg・d与75mg/kg・d两种剂量分别皮下注 射lO只模型小鼠。投药28d,自第14d始间歇停药
1.1.2
脂质体研究的实际用途是殊途同归的。 1.1.4聚乙烯乙二醇甲苯咪唑(Polyethylene
col Mebendazole,PEG—MBZ) Gly—
沿袭药物载体思
维,2000年,薛弘燮等。73利用高分子物质聚乙烯乙 二醇包裹甲苯咪唑,制成甲苯咪唑微丸。经体外实 验显示,lOd内体外培养的棘球蚴原头节全部被杀 死。在动物实验中,以100 mg/kg的剂量治疗小鼠 (昆明种)继发性细粒棘球蚴20d,抑囊率为 93.62%,塌囊率为95.09%。组织病理切片,微丸 组囊组织角皮层变性,生发层细胞结构破坏的数目 及程度较片剂组和粉剂组要高。2002年,肖淑华“83 等用30%的豆油乳化阿苯达唑(Abz

包虫病危害与防治研究

包虫病危害与防治研究

包虫病危害与防治研究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它会经过人类食用被感染的动物肉而传播。

包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已有发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包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陆续取得了很多关于该病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

危害包虫病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严重,它不仅引起人们体内内脏器官的感染和破坏,还会引发极其危险的健康问题。

包虫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人们死亡,病毒也很难被及时发现。

有一些严重病例表明包虫病会引发脑内包虫病的症状。

这种病症能够导致引起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

另外,由于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常常是由内脏器官的感染而引起的,因此感染人们的肝脏、肺和肾脏很容易导致这些器官功能受损,甚至撕裂。

防治由于包虫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非常必要。

幸运的是,人们已经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对包虫病的控制程序,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和系统的过程,需要涉及到许多方面。

预防和治疗包虫病的防治有许多侧重点。

第一个侧重点是预防和治疗。

由于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因此防止人们食用被感染的动物肉是预防该病的首要措施。

此外,人们也可以从卫生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以便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案,同时也可以使用疫苗来对该病进行预防。

研究和教育另外一个侧重点是研究和教育。

这些措施可以涉及包虫病的发病状况、免疫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研究。

同时,人们也可以教育大众去了解包虫病,知道如何防止其传染,以及保护好人们的健康。

治疗和康复此外,治疗和康复也是控制包虫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患者,人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其症状和延长其生命。

对于一些病重患者,人们也可以使用手术来对其进行治疗和康复。

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包虫病的研究,人们也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

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训是,对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和文化因素是引发包虫病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

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主要 原 因 ,必须 清 除传 染 源 才能 巩 固 防治成 果 。 随 着 现 代生 物技 术 的 日新月 异 ,研 制各 种疫 苗 的 条件
已经 成熟 。 与现 行 的 控制 模式 相 比 ,采 用疫 苗 预 防
不仅 可 以节 约大 量 人力 和 财力 ,也能 彻 底控 制包 虫
病 在 我 国牧 区 的流行 。 3 疫 苗的 研 究 制备 疫 苗 的抗 原 主要有 原 头 蚴或 六 钩蚴人 工 培
收 稿 日期 :20 0 02— 3一O l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资 助 项 目 (0 770 3 10 1)
已证实 u2 5个 省 、市和 自治 区 有感 染 病 例 。 甘 肃 、 新疆 、宁 夏 、内蒙古 、青 海 、四川 、陕西 和 西 藏 流
行 严重 ,其 中新疆 、青 海 、甘肃 、宁 夏等 地 的细
养 时 的代谢 产物 和 射线 照 射致 弱 的活 虫 。 3 1 中 间宿 主 ( ) 保 护 性 疫 苗 国 外 在 控 制 包 . 羊 的
粒棘 球 蚴属 于 同 一 虫 株 。黑 龙 江 、河 北 、天 津 、 安 徽 、 山东 、湖 南 、贵 州 、上海 等 地 已发 现 有 原发 包 虫病 人 ,说 明随着 现代 社 会 的发 展 ,人 口流 动 的 增 加 ,宠 物 ( ) 犬 和经 济 动物 ( 狸 ) 殖 数 量 增 加 , 狐 养 包 虫病 已从 我 国 的西 北部 向东南 部 、由畜 牧 地 区 向 农业 地 区 逐 渐 蔓 延 。 目 前 我 国 包 虫 病 患 者 约 10 0 万 ,受 威胁 人 口几千 万 。
章 家新 傅 玉才
汕头 553 ) 10 1 ( 头 大 学 医学 院 寄 生 虫学 教 研 室 广东 汕

包虫病的研究进展

包虫病的研究进展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4,2020包虫病的研究进展金 珍(兰州市城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包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会感染的疾病,属于社会卫生安全防护问题,严重地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以至于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目前在我国境内,大约有44%的国土面积上都遭受着包虫病带来的危害,其分布主要在全国的12个省份,受害的人超过7000万人次,遭受危害的牲畜大约6000万。

就以目前的甘肃省为例,在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的包虫病备案人数就达到了7300人,疾病控制中心估计遭受包虫病危害的人数多达4万人[1]。

由于包虫病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和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危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对目前包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广大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包虫病;研究进展;预防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4.092 包虫病的概述1.1 包虫病的概念与种类包虫病或又称为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和动物都极易感染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表明,其病因主要是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地方性的感染病,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地方性寄生虫病。

目前我们人类已经知道的有5种种属同类的绦虫可以导致人和动物患病:细粒棘球绦虫、泡状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2],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属于新种,仅存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1.2 包虫病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影响面积不断扩广,已经给广大的流行感染地区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表明,在目前的全世界范围内遭受包虫病危害的国家可达100多个,我国也在其中且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也是世界上遭受包虫病感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约350个县市区受到严重的威胁。

包虫病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包虫病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包虫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县包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县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以《果洛州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四年(2017-2020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引,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和提高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切实提高包虫病防治工作能力及水平(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工作,研究制定《玛多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四年(2017-2020年)攻坚实施方案》、《玛多县结核、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防治四年(2017-2020年)攻坚实施方案》及《玛多县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四年攻坚工作县级领导干部包乡、乡镇联点干部及基层干部包村方案》,并于2017年6月召开全县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项目推进会,对全县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

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玛多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截止目前,全县各相关单位、各乡镇召开包虫病安排部署会议31次,参与人数达3677人次。

(二)强化人群普查,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切实做好人群普查工作,制定了《玛多县包虫病人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全县成立2个专项筛查工作组,已对4891人进行了筛查,新发现包虫病47例、结核病患者25人,新发梅毒患者22人、新发乙肝患者121人。

对发现的包虫病人,免费提供阿苯达挫片剂或乳剂进行药物治疗。

羔羊包虫病(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效果分析

羔羊包虫病(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效果分析

《西藏科技》2017年12期(总第297期)羔羊包虫病(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效果分析巴桑德吉格桑卓玛德吉玉珍卓玛央吉格桑央宗白吉刘玉芳拉珍拉巴卓玛拉巴次仁达珍德吉边巴央拉扎西卓玛(西藏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萨850000)摘要:对已经免疫棘球蚴(EG95)疫苗的羔羊血清4299份,进行抗体检测,全区22个试点县羔羊免疫抗体合格数为3627份,平均合格率达84.37%。

从检测结果看,羊棘球蚴(EG95)ELISA疫苗对羔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包虫)有一定保护力,总体抗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抵抗力。

关键词:羔羊包虫病疫苗检测效果西藏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地区,由于藏区牧民的生活习性(如生吃牛羊肉)和家畜的养殖习惯(如牛、羊、犬、马、猪等多为放养),导致动物包虫病流行较广。

有资料表明,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地是肝包虫病的高发区域,受威胁人口约为6000万左右。

而犬是包虫病的终末宿主,通过排泄粪便将虫卵排到环境中,从而感染人类和家畜。

放养家畜的粪便携带的虫卵进一步放大并扩大传播,使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反过来又对人类和家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目前中国尚未对犬(终末宿主)实施棘球蚴病疫苗的接种。

但有部分学者开始对中间宿主(羊)实施棘球蚴病基因亚单位疫苗免疫,对羊只进行采血实施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较高的地区可进行疫苗免疫。

国内外已报道的细粒棘球绦虫疫苗仅有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且只针对家畜及仅限于EgA31、EG95毒力因子研究。

尽管血液中各免疫细胞因子显示了较好的免疫应答,但是,其疫苗在预防与治疗方面效果不尽如意;再者,此类疫苗的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无论对家畜还是对珍稀野生动物,在治疗及预防上此种使用方式极其不便,易给动物带来较大应激反应。

因此,开发针对细粒棘球绦虫生理、致病特性,且使用方便、效果较好的口服疫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羔羊免疫。

对新生羔羊(8周龄)进行包虫病基因工程单位疫苗(Eg95)的免疫,采用颈部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一个月后进行二次(12周龄)加强免疫,然后是每年再加强免疫一次。

包虫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与效果评估

包虫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与效果评估

包虫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与效果评估包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绦虫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食入被寄生动物体内的虫卵或动物肉来传播。

包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包虫病的传播,科学家们开发了针对包虫病的疫苗,疫苗接种覆盖率与效果评估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疫苗接种覆盖率是指接种疫苗的人群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它是衡量疫苗接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疫苗接种覆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疫苗的效果和疾病的传播。

针对包虫病的疫苗可以降低人群感染包虫病的风险,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因此,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是控制包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包虫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其对疫苗接种的意识。

传播包虫病的途径主要是食入被寄生动物的虫卵或肉类,因此在饮食习惯上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比如食用肉类需彻底煮熟,不食用野生动物等。

其次,需要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疫苗接种。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媒体推广疫苗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主动接种疫苗,提高接种意愿。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疫苗咨询服务等方式,增加人们对疫苗接种的了解和认同。

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疫苗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提供充足的疫苗供应。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疫苗接种,例如设立疫苗接种奖励制度,提供免费疫苗服务等。

社会各界可以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组织相关活动,提升公众对疫苗的认知和意识。

个人需要树立正确的疫苗观念,主动接种疫苗,并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活动,为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做出自己的贡献。

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对控制包虫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覆盖率的疫苗接种可以形成免疫屏障,有效减少人群中感染包虫病的风险,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高覆盖率的疫苗接种还能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控制疫情的扩散范围。

羊棘球蚴(包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母羊后羔羊母源抗体消长

羊棘球蚴(包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母羊后羔羊母源抗体消长

1 . 4 . 2 血清抗体检测 待母羊分娩后 ,分别在 1 0只初生 羔羊第 1 、 3 、 5 、 8 、 1 2 、 1 7周龄进行颈静脉采血 , 分离血 清 , 参 照羊 棘球蚴 ( 包虫) 病 E L I S A抗体 检测试 剂盒操 作 方 法进行棘球 蚴抗体检测 。 1 . 4 . 3 判定标 准 试 验结果 同时满足下 列条件 ,方 为有 效: 标 准阳性对 照孔平 均 0 D 4 5 o > /0 . 6 - 4 - 0 . 0 2 ; 标 准 阴性对 照孑 L 平均 O D 4 s o <0  ̄ . 3 ±0 . 0 2 。羔羊 母源抗 体 水平判 定标 准: 样品 O D 4 f , o  ̄0 . 3 , 判 为细粒 棘球 蚴 ( 包虫 ) 抗体 阴性 ;
剂 型埋植 在犬皮 下 , 使药 物在体 内缓慢 释 放 , 达 到长 期
驱虫 的作用 。根据我国情 况 , 为彻底控制包虫病 , 应采取 以免疫预 防为 主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 , 大量学者在研 制 细粒棘球绦虫 疫苗方面做 了大量 工作 , 均取得 了一定进
样品O D 4 s o >0 . 3 , 判为细粒棘球蚴( 包虫 ) 抗体 阳性 。
羊 1 0只作 为试验动物 。
1 . 3 主要 仪 器
检一 一 0 0 o o
结 一 龄 一 果
堪 懈
L D Z X 一 4 0 B 1 高压灭菌锅 ( 中国上海 ) ; P h y s i o C a r e 多
导 移液 器 ( E p p e n d o r f 公 司) ; C o n c e p t 移液器( E p p e n d o r f
5 4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 0 1 5 年

棘球蚴介绍和研究进展(2017.3.18)

棘球蚴介绍和研究进展(2017.3.18)

棘球蚴病一、棘球蚴病概况:棘球蚴,也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为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是由隶属于带科(Taeniidae)棘球属(Echinococcu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或称包虫)所致的寄生虫病。

寄生于人体的棘球蚴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alveolaris)两种,我国以前者较为常见。

棘球蚴病史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侵犯肝脏,其次是肺,其他部位也可受罹。

本病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1.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 1786)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类家畜及其它动物,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棘球蚴病或包虫病(echinococcosis, hydatid disease, hydatidosis)。

棘球蚴病分布地域广泛,随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而不断扩散,现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

1.1 成虫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体非常小(2~22 mm),由头节(1个)和节片(2~7 个)组成。

头节上有两圈小钩、4个吸盘及一个顶突。

其中,吻钩的数量变化较大,顶突上还具有若干个腺体,称为顶突腺。

雌、雄生殖器官均存在于成熟节片中,其中雄茎囊呈梨状,睾丸共25~50个,卵巢分为左右两瓣,约有12~15对,内含大量虫卵,节片侧缘有生殖孔。

1.2 幼虫细粒棘球蚴(中绦期幼虫)的形态特征常常因为其寄生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肝脏和肺部,偶尔也寄生于骨骼肌、眼部或其他器官。

囊体一般近似球形,内含囊液,为一单室囊肿。

它的囊壁分成两层:外层是角质层,内层是胚层(又叫生发层),具丰富的细胞结构,这些细胞在空泡化之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之为小囊。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哎呦,2024年了,包虫病这个老顽固还在困扰着我们,不过别怕,我来给大家捋一捋防治方案。

咱们这就开始吧!包虫病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传播。

得了这病,轻则肚子疼,重则可能引发肝硬化、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咱们必须高度重视,不能让这个小东西在我们体内肆虐。

一、目标与任务1.到2024年底,实现全国范围内包虫病疫情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包虫病药品供应体系,确保患者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3.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知度,减少病例发生。

二、防治策略1.药品保障(1)加强药品研发。

鼓励我国药企加大对新型抗包虫病药物的研制力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

(2)优化药品采购。

完善药品采购政策,确保药品质量,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3)药品配送。

建立健全药品配送体系,确保药品及时送达医疗机构。

2.疫苗接种虽然目前尚无针对包虫病的疫苗,但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传染病的防控经验,研究开发相关疫苗。

同时,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3.健康教育(1)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包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包虫病的识别和诊疗能力。

(3)开展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包虫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环境治理(1)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减少虫卵污染。

(2)加强家禽、家畜管理。

做好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减少虫源。

(3)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包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措施。

三、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的责任。

2.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

3.落实防治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卫生健康、教育、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

包虫病的治疗进展

包虫病的治疗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年第15卷第23期 310 引言包虫病流行于畜牧区,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宠物(犬)和经济动物(狐狸)养殖数量增多,包虫病已由畜牧地区向农业地区等逐渐蔓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包虫病主要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2种,这两型包虫病的病灶各有其特点。

人体包虫病75%位于肝脏,15%位于肺,10%位于其它部位。

有0.5%~4%位于骨骼系统,其中50%位于脊柱和骨盆[4]。

囊性包虫病是以包囊形成为典型特征的良性病变,而泡型包虫病则是以无明显的界限和包膜,易有类似肿瘤的生长特性[1,2],该型包虫病预后极差,甚至有临床调查认为其死亡率接近100%[3]。

故针对两型包虫病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针对囊性包虫病的治疗方式有:传统外科手术,苯丙咪唑类药物治疗,穿刺抽吸、局部注射抗包虫病药物,以近年来新发现的治疗方式,如高强度聚焦超声及放射治疗[4]。

同时还包括体外实验已获得较好效果,今后有希望向临床推广的疗法。

1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在治疗包虫病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内囊切除术是针对包虫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肝脏的功能,。

但该疗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术后复发率高(4.5%~20.2%)[5,6]和并发症多(8.8%~65.8%)等[7,8]。

针对这些缺点,有学者提出了内囊摘除术后的残腔处理方式、内囊摘除外囊缝合术、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术、内囊摘除外囊缝合加置管引流术等被相继提出[9]。

联合网模成形术的外科手术能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10]。

外囊完整摘除术也是针对囊性肝包虫病的有效术式。

喻定刚等人将外囊完整摘除的病人与内囊摘除的病人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内囊摘除的病人其住院时间、术后残腔复发率、带管时间均显著高于外囊完整摘除的病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导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同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减少的特点,故可为囊性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首选;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引发包虫病的治疗进展李翰林1,张生彬2 *(1.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包钢医院普外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摘要: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内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包虫病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的研究现状

包虫病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的研究现状

摘要: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在我国,西部是囊性(CE)和肺泡(AE)型棘球蚴病的最高流行地区。

这种严重且近乎世界性的疾病,不仅带来了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还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文对该病的传播、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控现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控制棘球蚴病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感染所致,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发病已不再局限于西北牧区,有23 个省和自治区均发现了病例。

该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农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控制棘球蚴病的负担每年超过30 亿美元。

掌握棘球蚴病的流行特点,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控,对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引起囊性棘球蚴病(CE),又称包虫病;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引起肺泡棘球蚴病(AE),又称肺泡包虫病;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rus)或伏氏棘球绦虫(E.vogeli)引起多囊型棘球蚴病。

2、生活史和传播棘球蚴病的生活周期中,一般食肉动物是最终宿主,食草动物、啮齿类动物等是中间宿主。

自然界中,动物宿主间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与人类棘球蚴病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

狗是主要的感染源,野生动物很少成为感染源。

在流行地区,绵羊和牛经常患有棘球蚴病,居民用羊和其他牲畜的内脏喂养他们的狗,使这些狗有机会摄入棘球绦虫,感染后肠道寄生虫的数量可能达到数百或数千,某些情况下,会随粪便排出导致肛门瘙痒,当狗舔咬时,粪便中的卵会污染狗的皮毛,与这些狗密切接触,人类很容易被感染,可造成直接或间接感染,直接感染是当卵子从狗的皮毛转移到手上,然后转移到人类的嘴里,通过与狗的密切接触发生;间接感染是由食物或水被狗粪便中的卵污染引起,当人类和动物从同一水源饮用时间接感染更易发生。

西藏动物包虫病羊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与分析

西藏动物包虫病羊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与分析

1002021年第2期 吉林畜牧兽医·经验交流·JingYan JiaoLiu西藏动物包虫病羊棘球蚴疫苗抗体检测与分析格桑卓玛,拉巴次仁,德吉玉珍,白 吉,边巴央拉,扎西卓玛西藏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萨 8500001 概况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本病流行于世界上许多畜牧区。

它的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羊、鼠、马等为中间宿主,主要分布于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虽然人也可以罹患棘球蚴病,但人仅作为本病的受害者,通常并不参与循环链的传播[1]。

青藏高原为特高发区。

棘球蚴病是人蓄共患病传染病,列为今后重点防控病之一,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2],相继出台了多项棘球蚴病中长期防治规划。

卫生部(现已更名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生计生委)制定印发了《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我区明确了动物包虫病防治目标,三年来一直努力筛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筛查的准确性,反复试验,重点实验。

卫生部、农业部等14个部联合组织印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标志棘球蚴病防治已列入规划[3]。

Osbom [4]等、朱兴全[5]等、哈江[6]等都曾用六钩蚴分泌物(ES)抗原免疫羔羊,进行虫卵攻击的抗感染免疫保护试验,均获得了十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保护率分别为99.40%、96.04%和97.30%。

为了验证EG95疫苗在西藏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为西藏动物包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已有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感染病例[7]。

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流行严重[8],其中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属于同一虫株[9]。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试验样品从试点县中采集已免疫羔羊血清4 299份。

2.1.2 抗体检测试剂盒重庆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2 方法按虫病羊棘球蚴(EG95)疫苗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

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

文章编号:1002-2694(2008)03-0252-05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张壮志1,石保新1,张文宝1,古努尔吐尔逊1,王进成1,吐尔洪伊米提1,哈斯也提1,康 强2,艾尔肯2,俞 进2,席 耐3,宋迎春3,古丽鲜3,崔德胜4,早日克4,艾尔肯4 摘 要:目的 验证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预防效果。

方法 应用新西兰农牧科学院沃勒斯维尔动物研究中心提供的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生新疆细毛羊、巴音布鲁克羊、山羊羔羊进行二免、三免、四免,以间接EL ISA 法作血清抗体动态检测,在免疫42d 、180d 、365d 、730d 进行人工感染,于感染后180d 剖解试验羊;试验羊二免后在包虫病的高发区放牧饲养180d 、365d 730d 后剖解试验羊,检查免疫组与对照组羊的肝脏和肺脏荷囊数量,统计保护率(减囊率)。

结果 1.Eg95有体征反应,属于正常疫苗反应;2.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Ig G 的OD 值之比32;3.二免后42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0.5%,山羊100%;4.二免后180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4.6%,山羊82.2%;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8.1%,巴音布鲁克羊83.6%。

5.二免后365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4%;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3.6%,巴音布鲁克羊83.3%。

6.二免后730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87.1%;7.三免后180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9.2%。

8.三免后365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5.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1%。

9.四免后365d ,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7%,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5%。

结论 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具有预防作用,免疫程序为新生羊羔初次2次,间隔期1个月(或4周),其后每年加强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章家新 傅玉才(汕头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广东 汕头 515031)提要 免疫预防是防止包虫病流行的比较理想的途径。

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有效免疫原成份进行筛选和克隆,制备基因工程疫苗,为包虫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本文仅就囊性包虫病近年来的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免疫预防;细粒棘球蚴;疫苗;包虫病中图分类号 R18 R532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716(2002)02-0118-03收稿日期:2002-03-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10)作者简介:章家新(1974-),男,安徽省全椒县人,在读硕士生。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本病由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引起人囊性包虫病(囊性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泡型包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分布广,可在人体内引起严重病变。

另外,伏氏棘球绦虫偶尔可在人体内引起多囊性棘球蚴病,少节棘球绦虫尚无人体内感染的确切报道。

在我国只有前2种,而绝大多数流行区以囊性包虫病为主。

1 流行病学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已证实[1]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感染病例。

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四川、陕西和西藏流行严重[2],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细粒棘球蚴属于同一虫株[3]。

黑龙江、河北、天津、安徽、山东、湖南、贵州、上海等地已发现有原发包虫病人,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宠物(犬)和经济动物(狐狸)养殖数量增加,包虫病已从我国的西北部向东南部、由畜牧地区向农业地区逐渐蔓延。

目前我国包虫病患者约100万,受威胁人口几千万。

2 疫苗预防的必要性我国是包虫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4]。

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主要是通过切断棘球绦虫生活发育环节,预防中间宿主(人,畜)对棘球蚴的感染,预防或驱虫治疗终宿主(犬),阻断虫卵的播散。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驱虫治犬和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在感染流行的重点省份,制定防治规划,查治病人,捕杀野犬,对试点区实行 月月驱虫,犬犬投药 ,使棘球蚴病得以很好的控制[5]。

但就西北牧区而言,那里的经济发展落后,大多牧区处在山区或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牧民多以游牧为主,他们的某些传统生活习俗及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增加了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难度,使各实验地区的综合防治经验未能持续推广下去[6]。

由于许多相邻国家和地区有棘球蚴病流行,在边界地区防治工作又相对较弱,是已控制地区容易输入新的传染源而使棘球蚴病难以获得持久控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必须清除传染源才能巩固防治成果。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研制各种疫苗的条件已经成熟。

与现行的控制模式相比,采用疫苗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也能彻底控制包虫病在我国牧区的流行。

3 疫苗的研究制备疫苗的抗原主要有原头蚴或六钩蚴人工培养时的代谢产物和射线照射致弱的活虫。

3 1 中间宿主(羊)的保护性疫苗 国外在控制包虫病流行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将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排泄或分泌产物作成抗原,给绵羊接种可获得抗细粒棘球绦虫卵的高度免疫力[7],已证明[8]六钩蚴能产生所有的宿主保护性抗原。

目前主要是应用EG95重组蛋白疫苗防治细粒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羊)并取得较理想的结果[9,10]。

研究[9,10]发现经EG95重组蛋白疫苗免疫的中间宿主(羊),可以抵抗不同的细粒棘球蚴株(新西兰株、澳大利亚株和阿根廷株)感染,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96%~98%)。

EG95免疫羊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针对天然六钩蚴抗原和所用免疫原中近23kDa 的抗原组分的。

序列分析说明EG95cD -NA 是715bp 的插入片段,编码分子量为16 592kDa118 第15卷 第2期2002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 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Vol 15 No 22002的蛋白质,较天然抗原分子量小,该EG95cDNA 未包括5 端的非翻译区和起始的蛋氨酸,提示该克隆不是一个完整的mRNA拷贝[9]。

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产生大量的可供制备疫苗的重组蛋白质。

在阿根廷和我国完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接种疫苗后,获得的高度免疫至少能持续1年。

这种免疫可以由预防接种的母体经乳汁传输给幼体。

EG95疫苗作用的主要机理是抗体和补体介导的六钩蚴溶胞作用[9],但是对于抗不同包虫病感染的有效性和在不同物种中的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3 2 终宿主(犬)的保护性疫苗 由于牧犬的数量远小于牲畜的数量,对终宿主(犬)实施疫苗预防更经济,更有利于实施,因此用免疫预防控制终宿主(犬)被认为是防止包虫病流行比较理想的途径之一。

Aminghanov[11]用射线照射、冷冻干粉等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原头蚴抗原免疫犬,免疫次数不同和犬龄不同的犬所获得免疫力亦不一致。

成年犬的免疫效果优于幼犬,免疫4~5次的效果优于2~3次。

薛弘燮等[12]于1993~1994年用细粒棘球绦虫活原头蚴匀浆免疫7~8个月月龄的成年犬,免疫注射2次,可使犬产生较好的不完全抗细粒棘球绦虫攻击感染的能力,并对体内虫体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那些发育受到抑制的虫体在犬体内能否进一步发育成熟?抗原刺激犬产生的免疫力能维持多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Kalinna等[13]研究表明寄生虫肌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副肌球蛋白已被确定为血吸虫病疫苗研制的重要蛋白之一。

Fu等[14]用感染犬血清在一细粒棘球绦虫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出一66kDa蛋白cDNA克隆EgA31。

该蛋白定位于虫体的表皮、皮内和皮下肌层,特别在幼体成虫的吸盘上浓度最高。

序列分析提示它不是该虫的副肌球蛋白,但它与副肌球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EgA31可能是肌纤维蛋白家族成员之一。

用EgA31重组抗原免疫犬,能引起犬显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15]。

E gA31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疫苗候选分子,国内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4 疫苗的制备取得大量免疫原以生产疫苗的途径之一是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疫苗又称DNA疫苗,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免疫新技术。

它是将一段编码特异靶抗原的基因片段克隆到特定的表达载体中,构建成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质粒DNA,将该质粒DNA去接种免疫动物,使抗原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由于注入动物体的是质粒DNA,其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目的抗原。

抗原经与自然感染相似的过程加工、修饰后,可引发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6]。

真核表达系统能够产生重组蛋白,提供糖基化的抗原,尽管这种抗原的糖基化方式可能与天然的蛋白不完全相同。

基因疫苗在体内为真核天然表达,不需要体外表达、纯化等繁琐工作并且克服了蛋白质疫苗不易长期保存和免疫原性差的不足,它具有制备简单、携带方便,廉价和容易保存等优点,所以基因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17]。

Rothel等[18]报道了核酸疫苗45W在羊抗囊虫感染中的应用。

途径之二是以c DNA技术,获得蛋白质疫苗。

如EG95重组蛋白疫苗的制备[9]:成熟的细粒棘球蚴虫卵经活化后提出RNA,经纤维柱分离出m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后克隆到Un-i ZAP XR载体上,将其扩增。

应用超免疫羊抗六钩蚴血清初筛,再用亲和纯化的抗23/25kDa抗体复筛,获得的阳性克隆亚克隆到pGEX-3质粒上,EG95 pGEX-E 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

途径之三就是通过细胞工程从棘球蚴病人的包囊分离棘球蚴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细粒棘球蚴细胞系,并扩大增殖培养。

通过体外培育棘球蚴细胞系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特异性抗原(细胞系细胞及其代谢/分泌产物),不仅为研制疫苗开展免疫预防提供条件,而且可以观察棘球蚴的发育代谢特性和建立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19]。

目前,由于尚未完善适宜棘球绦虫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相关的资料又十分有限,因此培养的成功率很低,有待进一步探讨。

5 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终宿主疫苗研究的成功必将成为可能。

在绵羊中获得如此成功的抗棘球蚴病的免疫接种试验,可作为发展人体疫苗的模型。

一些国家正在准备用E G95抗原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

疫苗预防将为彻底控制包虫病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许隆祺,蒋则孝,余森海等.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的趋势和特点[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13(3):214-2172 蒋次鹏.我国包虫病流行现况[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119虫病杂志,1996,9:290-2943 肖树华,徐淑惠.第16届国际包虫病会议简况[J].中华医学杂志,1994,74(4):2484 史大中.中国囊性包虫病的地理分布[J].地方病通报,2000,15(1):74-755 齐普生,哈江,吐尔洪等.棘球蚴(包虫)病的控制策略与模式[J].地方病通报,1994,9(4):70-756 王虎,马淑梅,曹得萍等.青海包虫病研究进展[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20(3):46-507 Osborn PJ,Heath DD.Immunization of lambs againstEchinocossus granulosus using anti gens ob tained by incubation of oncospheres in vitro[J].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1982, 33:132-1338 王洪法,赵中平,李桂萍等.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对猪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1):329 Lightowlers MW,Lawrence SB,Gauci CG et al.Vaccination a-gainst hydatidosis using a defined recombinan t antigen[J].Para-si te Immunol,1996,18(9):457-46210 Ligh towlers MW,Jensen O,Fernandez E et al.Vaccinationtrials in Australia and Argentina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G95hydatid vaccine in sheep[J].Int J Parasitol1999,29(4):531-53411 Aminzhanov M.Immunoprophylaxis of hydatidosis in animals[J].Vet Inst,1980,30(1):1512 薛弘燮,吾拉木,刘晓毅等.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原对犬的免疫效果和抗原组份分析[J].新疆医学院学报,1996,19(3):15813 Kalinna B,McManus DP.A vaccine against the Asian Schisto-some,Schistosoma japonicum:an update on paramyosin as a target of protective immunity[J].Int J Parasitol,1997,27: 1213-121914 Fu YC,Marti nez C,Chalar C et al.A new potent anti gen from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ssociated with muscles and tegument [J].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Parasi tology,1999,102:43 -5215 Fu YC,M archal SA,Marchal T et al.Cellular i mmune re-sponse of lymph nodes from dogs following the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a recombinant antigen corresp onding to a66kDa pro-tein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J].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2000,74:195-20816 T ang DC,Devi t M,Johnston SA et al.DNA inoculation is asingle method for eliciting an i mmune response[J].Nature, 1992,356:152-15417 陆军,严维耀,赵兆鑫.基因疫苗:防治疾病的新武器[J].生命的化学,2000,20(1):17-2018 Rothel JS,Boyle DB,Both GW et al.Seq uential nucleic acidand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accination induces hos-t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agai ns t Taenia ovis infecti on in sheep[J].Parasi te Immunol,1977,19:22119 陆家海,程维兴,郭中敏等.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培育[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5):479-482附子的安全应用邱坤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广东 汕头 515041)附子为临床回阳救逆之要药,其主要成份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