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石室中学邓京)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成都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半期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成都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半期语文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2022届半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事大”往往是“英雄”的第一概念,最直接的表现是“武功或者法术高强”。

但是英雄并不是一个技能概念,而是一个行为概念——学会七十二变之后的孙悟空并不能立即成为英雄,直到他用七十二变的能力降妖除魔后才成为了英雄。

1982年,24岁的大学生张华,为了救一位69岁坠入粪池的工人献出生命后引发全国大讨论。

那个年代,大学生有多金贵众人皆知,于是“金子换石头,值不值”的论题就显得扎眼。

“值不值得”的论调是一个逻辑偷换:把行为偷换为技能。

因为在这场交换中,他们把“人”视作了可以估价交换的商品,在这场交换中,“人”的价值只表现为自身的技能,而完全罔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值不值得”论调者往往认为只有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才强调“英雄”,而西方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功利主义认知是“真正先进的文明”,因此对每一次个人的牺牲都持怀疑态度。

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对历史上很多舍己为人英雄行为的“质疑”,都有这个套路的影子。

且不说功利主义思想出现后,西方学术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批评,我们来看两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一是原汁原味的美国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有一个援助平民村落的任务。

完成任务后,玩家会得到这样的评价:“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对战斗技能的熟稔,而是尽力去满足他人的意愿。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议论文专题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议论文专题

议论文阅读专题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岑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功勋”人物,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入选人物……这些荣誉,标定了他在中国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也勾勒出一名近30年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书写航天报国情怀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毫不犹豫的选择1964年,岑拯出生在湖北浠水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质朴的性格。

1982年,岑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从此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下海”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不少科研人员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纷纷选择转行。

青年时代的岑拯对此毫不在意,而是一门心思扑进了刚刚立项不久的长征三号火箭的研制当中。

“当年进火箭院面试时,有个领导问我,能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能!”这一干,就是29年。

从1989年被分配到一机部运载火箭总体室起,岑拯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他的命运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与中国航天捆绑在一起,与党和人民的期待捆绑在一起。

他说:“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自身所学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要一直干下去!”一定要确保高质量的成功在岑拯的带领下,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7次发射,成功率近98%;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北斗组网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此外,还在我国通信卫星、风云气象卫星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的“金牌火箭”。

为了满足北斗工程任务三种轨道高度的需要,运载火箭需要具备更多本领。

作为老党员,岑拯明白,只有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为长三甲系列技术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把运载火箭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钱学森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也因此在航天事业上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说法错误。“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属于无中生有,同时前后也无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5G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备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C。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再向前追溯,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从纸质乐谱到黑胶、留声机,从磁带到CD,从网络下载到在线收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2D影片到3D立体电影;从早早去影院现场排队购票到通过各种App提前几天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
A。 钱学森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科学家,他的逝世少有地受到整个社会深切关注。
B。 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视角,就可能会有新发现。
C. “工程控制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钱学森挣脱专业束缚,启发他研究解读其他科学领域问题大有帮助。
D.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1.续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与原句组成一个排比句。

既然成不了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既然成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既然成不了江河,就做一条小溪;既然成不了高山,就做一个石子。

2.从下面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为生动形象的一段话。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 (2)荆轲倚柱而箕踞 (3)屈原怀石投汨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一要符合人物身份,二要符合情景要求,三要语言流畅、生动,有一定文采。

答案屈原披头散发,行吟泽畔,他绝望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如灰的天空,如幽灵游荡的故国,他闭上双眼投身于汨罗江。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情景二:夏日傍晚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更加强调创作的技巧、素材等问题。

而在创意写作视野中,创意是第一性,写作是第二性的。

创意写作学认为,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文字态、文案态创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

“一度创意”常常并不以它本来的面目进入市场,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如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舞台剧、电影、网络等)。

这种转化,并不是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

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将写作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样,创意写作学对“创意”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将其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

传统的文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作者创作完成的文学文本是不完整的,其中充满了空白,这些空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去完成,而只有当读者填补了这些空白,一部文学作品才算是真正地完成。

伊瑟尔的观点为我们研究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创意写作也将是作者、读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结果,文学创意要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

产业化转化过程本质是“一度创意”向“二度创意”的转化,这才使得文学从文字态转化为影视、戏剧、摄影等形式,从而使文学能与市场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深入,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创意的不断涌现。

文学创意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非但不会扼杀文学,反而会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届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否定与超越是真文学的两面汪涌豪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

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投去一束冷峻的眼光,然后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如何更好地从“生存”进展到“生活”的反思中。

一个人如果对活在当下之有限性没有认知,相反,对充满鄙俗气或碎片化的生活非常认可,自然会欣赏“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无聊文学,而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太沉闷;自然会为“只写内分泌,不写内心"这样的爱情小说叫好,而觉得《呼啸山庄》太冷峻太残酷.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伟大的作家与他们不一样。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完满甚至丑恶,他必定会痛加批斥。

如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就有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的批判,对身边“优秀人士”的嘲讽,他称这些人在由太多珠宝商的棉布和细羊毛包裹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里病态地生活,“他们听不到更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在他们围绕太阳旋转时,也看不到更广大的世界”。

小说目的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

否定与超越,在他那里本是一回事。

唯此,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直接启迪了以后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

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揭示现实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文学的否定功能,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启诗化人生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作家一味堕入生活,与世沉浮,一味地与生活站在同一个高度,而不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那即使再真实的生活,也会被他表现得空洞无比。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

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

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

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

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

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

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

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

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

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

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鲁迅先生曾言:“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

”这一论断,概括了历代美学家对于美的共同看法: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美是人在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诞生的,人是这一审美关系的主体。

“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

②人何以会成为“世界的美”?这就涉及人的本质问题。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因为有意识,人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认识作为客体的对象,并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种种关系。

这些关系,有的是实用性的,意在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有的是伦理性的,意在满足群体的社会需要,如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等等。

这些关系,都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显得不自由。

而审美关系则超越了这些关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了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主体对客体没有实际利害的要求,只是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

美就诞生在这种自由性的审美关系之中。

③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

当人尚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还未能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当人还是不自由的时候,他即便有了意识,也还不能审美。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

”其原因就在于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物的商人在美丽的景色和具有审美特质的矿物面前未能建立自由性的审美关系。

正因为如此,所以美虽然产生于人与现实的关系之中,但它却超越了这个关系,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从人类的精神发生史来看,人类的意识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了“类”的意识,在社会规范和公共意志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如,在史前时代,在人的生存理解与艺术想象的客观化之间,更多地凸现出群体性的甚或社会性的精神意志,个人所能拥有的精神空间是极为有限的。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周振甫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2021届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届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届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冯志轩: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做出了概括,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可以说,数字经济代表了围绕数据这种关键生产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和消费经济活动的总和。

马慎萧: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数字经济所涵盖的产业和细分行业非常广泛。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界定数字经济范围的统一标准,结合有关报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基础型数字经济和融合型数字经济。

基础型数字经济也称作数字产业化,包括信息通信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以及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所产生的新兴行业,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融合型数字经济也称作产业数字化,这是目前数字经济的主体部分。

具体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

在农业领域,包括农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农产品配送的网络化等;在工业领域,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在服务业领域,包括新零售、智慧物流、电子支付、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和共享经济等。

(摘编自乔仁铭《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材料二: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加快了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面向未来,一方面要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创造和拥抱新模式、新业态,将数字经济真正打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尤其要注重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这个新引擎能够持续输出强劲动力,发挥好驱动作用。

【水印已去除】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水印已去除】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然而,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遮掩了行为主体的“本我”,进而导致了人的多重人格。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

【精编精校卷】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编精校卷】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
B. “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
C. 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
B. 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提。
C. 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
D.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
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4届十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中西建筑艺术的不同,可概括为“稳定”和“变革”。

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至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建筑,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一直到中世纪哥特式基督教堂及文艺复兴建筑,则表现出风格变革后的多样性。

建筑文化的不同,使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在色彩、图案和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一般比较平和,体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具有长期稳定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则。

例如,房屋的主体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檐下阴影部分用蓝绿相配的“冷色”;门窗用朱红色。

宫殿、坛、庙等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多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上覆黄、绿或蓝色的琉璃瓦。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因附着了过多的社会政治内容而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

《春秋·谷梁传》有“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的记载;清代规定公侯的门屋为金色,一至二品官为绿色,三至九品官为黑色,民居只能用灰色。

西方建筑的色彩装饰远没有中国宫殿建筑和皇家园林以黄、红两色贯穿始终所形成的浓缛绮丽,也与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的文人园林的质朴淡雅有别,而是在变化的时代发展中追求装饰色彩的变更,并结合时代特色巧妙地变换,以此为核心有效展现出西方国家的宗教主题及历史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各种动、植物图案装饰,如松、柏、桃、竹、龙、虎、凤、龟等,对建筑设施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作用,寄寓了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祝愿和追求,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

其中,动物图案应用较广,以龙为最多。

2021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孩子楸立我叫陆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

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缘由。

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来到了常州,过半年我就又到了南京,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

无声地四处漂泊。

爸妈的真实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我叫王海时,爸叫老王。

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娃吴了。

妈妈长的很美,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人。

我记忆里的妈妈很少说话,她是爸爸的好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就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

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

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野猫的叫声多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的家伙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我有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骗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小脸蛋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时间多了,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说,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香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任务完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

2025届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下列对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经济增速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且具有较大优势。

B.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中国经济增速最高,起到领跑者的作用,印度次之。

C.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三国的贡献率基本持平,但还是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

D.预测发达经济体2012年增速高于2011年,但新兴经济体增速都有所降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__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世界很大,问题不少。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

闭门筑墙、诿过他人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__的结果,不会以哪些人、哪些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其潮流不可逆转。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赋予经济全球化新的__,孕育新的发展动能。

正是因为对世界经济的长远趋势有着__把握,中国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一主动拥抱未来的开阔视野,被视为“握住了通向明天的钥匙”。

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举办进博会,正是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休戚相关水到渠成内涵精准B.息息相关顺水推舟内含精准C.休戚相关顺水推舟内涵准确D.息息相关水到渠成内含准确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B.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C.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D.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举办进博会,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