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腹外疝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腹外疝最新ppt课件
预防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营养支持可以预防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并发 症,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提高患者的康复 速度和生活质量。
改善肠道功能和消化功能 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消化功能, 减少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的食欲 和饮食体验。
运动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适应症
适用于症状较轻、无嵌顿或绞窄 的腹外疝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
暂时无法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传统疝修补术
通过缝合加强腹壁薄弱区域,防止疝内 容物突出。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加强腹壁,减少术后 疼痛和复发率。
腹腔镜疝修补术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疝修补,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的优点。
适应症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腹外疝的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于复杂性 和复发性腹外疝具有重要价值。
03
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01
药物治疗
使用镇痛药、消炎药等药物,缓 解疼痛和炎症。
02
疝带治疗
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等待手术 的患者,通过外部加压,防止疝
内容物突出。
03
腹外疝最新ppt课件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 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 腹外疝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目录
• 腹外疝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腹外疝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策略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 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
加强腹壁肌肉锻炼
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减少疝囊 突出。
改善肠道功能和消化功能 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消化功能, 减少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的食欲 和饮食体验。
运动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适应症
适用于症状较轻、无嵌顿或绞窄 的腹外疝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
暂时无法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传统疝修补术
通过缝合加强腹壁薄弱区域,防止疝内 容物突出。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加强腹壁,减少术后 疼痛和复发率。
腹腔镜疝修补术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疝修补,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的优点。
适应症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腹外疝的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于复杂性 和复发性腹外疝具有重要价值。
03
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01
药物治疗
使用镇痛药、消炎药等药物,缓 解疼痛和炎症。
02
疝带治疗
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等待手术 的患者,通过外部加压,防止疝
内容物突出。
03
腹外疝最新ppt课件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 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 腹外疝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目录
• 腹外疝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腹外疝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策略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 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
加强腹壁肌肉锻炼
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减少疝囊 突出。
外科书腹外疝PPT课件
15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腹外疝优秀课件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 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 状
疝块不再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 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Company Logo
精索与疝囊旳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旳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关系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腹股沟区解剖
皮肤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筋膜
皮肤,
腹
皮下组织
外
和
斜
浅筋膜
肌
腱
膜
腹内斜肌 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和 腹膜外脂肪 以及 壁层腹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腹股沟管解剖
腹股沟管解剖
❖ 内口:腹股沟中点上方2cm处腹壁下动脉外侧, 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 旳卵圆形间隙。
Company Logo
腹 外疝
腹外疝
腹
腹
股
斜疝
股
沟
直疝
沟
斜
股疝
直
疝
疝
其他腹外疝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解剖异常 ❖二,后天腹壁单薄或 缺损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临床体现和诊疗
❖ 腹股沟疝旳基本症状是患处出现一肿块, ❖ 早期症状不明显,肿块明显时,易诊疗。 ❖ 1.易复性斜疝:
❖ ⑴、肿块在站立、活动、行走,腹
❖ 内压升高时出现,呈梨形. ❖ ⑵、偶有下坠感或胀痛。
Company Logo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2024)
2024/1/28
慢性咳嗽和便秘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容易导 致腹外疝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 症状。
24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 翻身、抬腿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
动恢复。
腹部按摩
2024/1/28
教会患者正确的腹部按摩方法,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缓解术后腹胀
2024/1/28
6
02 腹外疝检查与评 估
2024/1/28
7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 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 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
2024/1/28
触诊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 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同 时注意腹部其他部位的
触诊情况。
叩诊
听诊
通过叩诊判断疝块内有 无气体或液体,以及疝 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理的饮 食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21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2024/1/28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腹外疝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 及预防措施等。
术后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排痰、床上活动等,促 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和便秘症状。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有 助于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逐渐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 量,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和免疫力。
25
长期随访管理
健康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 心理等方面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定期随访
慢性咳嗽和便秘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容易导 致腹外疝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 症状。
24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 翻身、抬腿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
动恢复。
腹部按摩
2024/1/28
教会患者正确的腹部按摩方法,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缓解术后腹胀
2024/1/28
6
02 腹外疝检查与评 估
2024/1/28
7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 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 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
2024/1/28
触诊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 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同 时注意腹部其他部位的
触诊情况。
叩诊
听诊
通过叩诊判断疝块内有 无气体或液体,以及疝 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理的饮 食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21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2024/1/28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腹外疝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 及预防措施等。
术后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排痰、床上活动等,促 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和便秘症状。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有 助于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逐渐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 量,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和免疫力。
25
长期随访管理
健康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 心理等方面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定期随访
《腹外疝外科治疗》课件
腹外疝的症状和原因
1 腹痛和不适
疝气突出后,可能会引起疼痛、不适和灼热感。
2 可触及的肿块
在腹壁上可以触及到突出的肿块,有时可能会消失或变大。
3 疲劳和活动受限
腹外疝可能会导致疲劳、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腹外疝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薄弱的腹壁组织、肌肉劳损以及腹内压力增加等。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腹外疝患者,通过使用腹和改变生 活习惯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和不适。
外科手术
适用于严重症状或嵌顿疝患者,通过手术修补腹 壁薄弱处,将器官复位。
手术过程
1
麻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手术步骤
通过切口进入腹腔,修补腹壁薄弱处,将脏器复位并加固固定。
3
手术后护理
术后效果的评估包括疝气复发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
预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度用力和干扰伤口愈合。
结语
通过本次课程,您已经了解了腹外疝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 向我们提问。谢谢您的参与和关注!
《腹外疝外科治疗》PPT 课件
您好,欢迎参加今天的课程!本次课程将深入讨论腹外疝的治疗方法,为您 介绍该病的症状、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请随我一起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什么是腹外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常 见的疝气类型包括疝囊和嵌顿疝。疝气可以发生在腹股沟、肚脐、腹直肌等 部位。
术后恢复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腹壁力量和功能,并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外科学》腹外疝 ppt课件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解剖异常:
如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① 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
②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ppt课件 8
第二节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① 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在站立、行走、 咳嗽或劳动时出现 ② 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③ 膨胀性冲击感 ④ 浅环扩大 ⑤ 指尖有冲击感 ⑥ 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 斜疝块并不出现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加强腹股沟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①Bassini法;
② Halsted法;
③ McVay法;
④ Shouldice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ppt课件 14
第二节 腹股沟疝
2、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 ①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
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 论
病
因:
1、腹壁强度降低:
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② 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③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2、腹内压增高
ppt课件 3
第一节 概 论
病理解剖:
疝囊:是壁层腹膜 疝门:疝环所在的部位,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无腹膜刺激征者;
②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
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绞窄疝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
活力
ppt课件 15
第三节 股
疝
腹外疝带图片PPT培训课件
先天性斜疝: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 不全。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 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主要病因是腹壁切口感染、缝合技术、缝合材料、腹内压增高和全身性因素。 最常发生于腹直肌切口, 并以下腹部切口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 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
分布。
ppt课件
36
•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1.经腹膜前法(TAPA) •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 3.经腹腔内法(IPOM) • 4.单纯疝环缝合法
ppt课件
37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 局部压痛不明 显, 也无腹部压痛
ppt课件
双侧腹股沟直疝
14
腹股沟管解剖
内口: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 环或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 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ppt课件
41
第3节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 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主要病因是腹壁切口感染、缝合技术、缝合材料、腹内压增高和全身性因素。 最常发生于腹直肌切口, 并以下腹部切口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 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
分布。
ppt课件
36
•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1.经腹膜前法(TAPA) •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 3.经腹腔内法(IPOM) • 4.单纯疝环缝合法
ppt课件
37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 局部压痛不明 显, 也无腹部压痛
ppt课件
双侧腹股沟直疝
14
腹股沟管解剖
内口: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 环或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 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ppt课件
41
第3节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况。
术中操作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显露疝囊并高 位结扎。根据腹壁缺损情况选择合 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注 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05
脐疝
脐部解剖结构
脐血管
通过脐环进入腹腔,包括脐静脉和脐动脉。
控制腹内压增高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 的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外疝 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正常功能。
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管理
0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
进行疼痛缓解,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 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疝囊高 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 术等。
复发性腹外疝
定义
复发性腹外疝是指腹外疝手术后再次 出现的疝。
02
病因
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术后腹壁强度 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01
0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块 ,可伴有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 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
诱发腹外疝。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
术中操作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显露疝囊并高 位结扎。根据腹壁缺损情况选择合 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注 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05
脐疝
脐部解剖结构
脐血管
通过脐环进入腹腔,包括脐静脉和脐动脉。
控制腹内压增高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 的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外疝 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正常功能。
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管理
0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
进行疼痛缓解,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 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疝囊高 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 术等。
复发性腹外疝
定义
复发性腹外疝是指腹外疝手术后再次 出现的疝。
02
病因
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术后腹壁强度 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01
0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块 ,可伴有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 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
诱发腹外疝。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
腹外疝ppt课件
误诊分析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
除了肿块外,腹外疝患者还可 能出现腹部的紧绷感、下坠感
等症状。
腹外疝的并发症
腹外疝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 穿孔、肠坏死等。
肠穿孔和肠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通 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腹外疝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导 致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 等,也可能出现于腹外疝患者。
03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外疝的 典型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腹部和腹股沟区 的体征,如肿块、压痛等 ,以及腹部肌肉紧张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进一步确诊腹外疝的 存在和类型。
腹外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鉴别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目 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 •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康复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型,其中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长期慢性咳嗽可增加腹压,诱 发腹外疝,应积极治疗呼吸道
疾病。
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可增加腹压,诱发腹外疝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排便通畅。
控制体重
肥胖者腹部压力大,更易发生 腹外疝,应适当控制体重。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可增加腹部压力, 诱发腹外疝,应避免过度劳累
。
腹外疝的康复训练
除了肿块外,腹外疝患者还可 能出现腹部的紧绷感、下坠感
等症状。
腹外疝的并发症
腹外疝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 穿孔、肠坏死等。
肠穿孔和肠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通 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腹外疝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导 致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 等,也可能出现于腹外疝患者。
03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外疝的 典型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腹部和腹股沟区 的体征,如肿块、压痛等 ,以及腹部肌肉紧张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进一步确诊腹外疝的 存在和类型。
腹外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鉴别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目 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 •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康复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型,其中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长期慢性咳嗽可增加腹压,诱 发腹外疝,应积极治疗呼吸道
疾病。
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可增加腹压,诱发腹外疝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排便通畅。
控制体重
肥胖者腹部压力大,更易发生 腹外疝,应适当控制体重。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可增加腹部压力, 诱发腹外疝,应避免过度劳累
。
腹外疝的康复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直立时腹股沟 肿物在直疝三角呈半球形突出,平
卧后多能自行消失。很少进入阴囊,
极少嵌顿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9
第23章 腹外疝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斜
疝
直
疝
发 病 年 龄 多见于儿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很少进入阴囊
疝 块 外 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
的或因病变或手术而形成的腹内孔隙
外科学腹外疝
2
第23章 腹外疝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 娠、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1/14/2021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估计肠袢未坏死者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6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7
第23章 腹外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增加腹压 时肿物突出,平卧或用手可还纳。 还纳后压住腹股沟深环,增加腹 压时肿块不能突出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2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3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内 口 • 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外 口 •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的三角形裂隙
前 壁 •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外 1/3的腹内斜肌
肠管壁疝 (Richter疝)
逆行性嵌顿疝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1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疝
❖ 腹内脏器在腹股沟区突出者,称 腹股沟疝。
下界:腹股沟韧带 内界:腹直肌外侧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 的水平线 ❖ 依据疝囊突出部位可分为: 斜疝:由内环突出,约占95% 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约占5%
5
第23章 腹外疝
易复性
临床类型
能自由进出
难复性 粘连、巨大疝、滑动性疝
嵌顿性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
绞窄性 特殊类型
嵌顿性疝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血 运障碍
Richter疝、Littre疝、逆行性嵌顿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6
第23章 腹外疝
易复性疝
•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 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难复性斜疝 •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滑动性疝尚 有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8
第23章 腹外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嵌顿性疝
•
常在腹内压骤增时突出,疝块不能 回纳,疝块增大,质地硬,伴疼痛
及触痛,可伴有肠梗阻表现
绞窄性疝 • 嵌顿物缺血坏死、感染、肠漏、腹 膜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腹股沟直疝 •
外科学腹外疝
9
第23章 腹外疝
绞窄性疝
• 嵌顿性疝未能及时解除,肠壁
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
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
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
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失
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
终变黑坏死。
坏死的肠管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0
第23章 腹外疝
特殊类型
腹腔内的肠 管已坏死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A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 多
极少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20
第23章 腹外疝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1/14/2021
交通性鞘膜积液
隐
睾
急性肠梗阻
1/14/2021
左腹股沟斜疝
外科学腹外疝
7
第23章 腹外疝
难复性疝
•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
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
性疝。其中,腹内脏器成为疝囊壁的一
部分者,称滑动性疝
1/14/2021
滑动性疝:
盲肠成为疝 囊的一部分
巨大疝
外科学腹外疝
8
第23章 腹外疝
嵌顿性疝
• 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 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 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 1/14/2021 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将 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 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 疝。
外科学腹外疝
21
第23章 腹外疝 鞘膜积液示意图
睾丸鞘 膜积液
精索鞘 膜积液
交通性 鞘膜积液
透光试验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22
第23章 腹外疝
非手术疗法
治疗
◆ 1岁以下的婴儿
◆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
◆ 部分嵌顿性疝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嵌顿在3一4h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后 壁 • 腹横筋膜和腹膜
上 壁 •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 壁 •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4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1/14/2021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外腱科学膜腹外疝
前壁之外
1/3的腹内
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5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腹外疝
黄志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1
第23章 腹外疝
基本概念
疝(Hernia)•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
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 •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 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内疝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3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1/14/2021
外科学腹外疝
4
第23章 腹外疝
腹外疝病理解剖
疝外被盖 疝囊
疝内容物
1/14/2021
疝环
外科学腹外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