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活血化瘀药

合集下载

12-活血化瘀药

12-活血化瘀药
-血瘀气滞较重者多用。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五灵脂
【药物基原】
源于《开宝本草》。 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复齿鼯鼠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为经、产、跌损瘀证常用)
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不同点:
桃仁─性平质润,祛瘀力强,
兼能润肠、排脓、止咳。
红花─辛散温通,作用和缓,
量大活血破血,量小和血调血。
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益母草★★★ 泽 兰
益母草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地上部分。 泽 兰
没药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 或其它同属植物茎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药材乳香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药材炙乳香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药材没药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产后瘀滞腹痛。
(妇科调经要药,血热瘀滞尤宜。)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2.祛瘀止痛 ┌胸痹心痛
│脘腹疼痛
各种瘀血疼痛┤癥瘕积聚
│跌打伤痛
(化瘀要药)└风湿痹痛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七分。
3.凉血消痈―热毒瘀阻,疮痈肿毒。
4.除烦安神―热病烦躁神昏;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

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

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

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

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2)利尿——本品有“退浮肿、下水气” 之功,可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9-30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泽兰 【来源】唇形科地瓜儿苗,毛叶地瓜儿苗的全草。 根茎称地笋。 【常见名称】虎兰《本经》、地瓜儿苗、红梗草、 草泽兰。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活血化瘀、利尿退肿。
(3)补肝肾——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 以及痹证(风寒湿或热邪所致),尤以下半身关节 痹痛为宜,其作用以怀牛夕为佳。 【用法用量】6-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全草。时珍:“此草及子皆茺 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 益母之称。”
【常见名称】茺蔚、益母、益明、母草、四棱草等。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畏人参(人参最怕五灵脂)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全虫 【来源】全虫、地别虫、土别虫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本品入活血疗伤,长于续筋接骨,为伤科所常用, 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伤痛等。 【用法用量】3-10 g
四、使用注意: 1、本类药常配行气药,以增强活血药之 作用。 2、要根据血瘀的不同兼证,配伍有关的 药物。 寒凝血瘀——祛寒药 风湿痹证—— 祛风湿药 痈肿疮疡——清热解毒药 3、活血祛瘀药对月经过多、血虚无瘀者 慎用或禁用。 4、破血逐瘀药对孕妇要忌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来源】伞形科川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肝
川乌 【来源】毛莨科乌头的块状义根。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止痛、温经、祛风湿、麻醉。
本品味辛而大热,有较强的温经止痛作用,可治疗阴寒 内盗所致的各种疼痛,还能温通经脉而治疗风湿痹痛, 以风寒湿痹为宜。本品还有大毒,有麻醉作用(乌头碱 对N末梢和中枢有先兴奋后麻痹),可用于牙科、外科 的简单手术麻醉。炮制 毒性 【用法用量】3-9g。作丸散、液剂1-2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内服必须炮制且用量不能过 量,以免中毒。

活血化瘀药物列表

活血化瘀药物列表

分类药物
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其他作用
增加冠脉流量 扩血管和抗血栓形成川芎 + + + +
镇静,促进骨髓造血延胡索 + + +
镇静,镇痛,抗溃疡郁金 +利胆,降血脂,抑制肿瘤生长乳香 +镇痛,增加血管通透性没药 +镇痛,抗炎
五灵脂 + +镇痛,增加血管通透性
丹参 + + + +镇静,抗菌
红花 + +
+ +
加强子宫收缩,降血脂桃仁兴奋子宫,润肠缓泻
益母草 + + + +抗炎,抗过敏
鸡血藤 + +
+
加强子宫收缩,利尿,降压
土鳖虫 +
镇痛,镇咳,祛痰,抑菌血竭 +镇痛三棱 +
+
抗肿瘤
莪术抗肿瘤,抗早孕,保肝,抗菌
水蛭 +抗肿瘤,降血脂,抗早孕穿山甲
抗凝血
活 血 止 痛活 血 调 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
生长,保肝,抗菌。

12活血祛瘀药【执业药师 精品资源】

12活血祛瘀药【执业药师 精品资源】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

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

本类药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

主具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及祛瘀生新等作用。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癥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肿痛、瘀血肿痛、关节痹痛、痈肿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

本类药大多能耗血动血、破血通经,其中部分药还有堕胎、消癥作用,故妇女月经量多、血虚经闭无瘀及出血无瘀者忌用,孕妇慎用或禁用。

【命题思路】请注意活血祛瘀药的分类、归经和使用注意、禁忌症等。

川芎【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行散,入血走气,上行头颠,下走血海。

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

治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属风热、风湿、血虚者,亦可随证酌选,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言。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2.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3.头痛,风湿痹痛。

【配伍】川芎配柴胡、香附:川弯辛温,功能活血行气、止痛,且上行头颠,下达血海;柴胡苦辛微寒,功善疏肝解郁;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三药相合,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1【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l~1.5g。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故阴虚火旺、气虚多汗、气逆呕吐、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均不宜服。

【药理】本品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具有促进骨髓造血、镇静、解痉、调节免疫功能、抗放射及抗肿瘤等作用。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增强养血安神作用) o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o 【注意】反藜芦。
2024/10/20
中药学
33
桃仁
2024/10/20
【药用】 蔷薇科小 乔木桃或 山桃的成 熟种仁。
中药学
34
桃仁
【性味与归经】 苦、甘,平。 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2024/10/20
中药学
35
桃仁
功效 活血祛瘀
2024/10/20
中药学
53
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 肾经。
行血补血——月经 不调,痛经,闭经 等血瘀血虚证。
舒筋活络——风湿 痹痛及中风之肢体 麻木或瘫痪等。
2024/10/20
中药学
54
穿山甲
【药用】鲮鲤科脊椎动物动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的鳞甲。
中药学
47
泽兰
功效
活血调经
化湿醒脾
主治
血滞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瘀 滞腹痛。 湿浊中阻证。
利水消肿 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2024/10/20
中药学
48
牛膝
2024/10/20
【药用】 苋科草本 植物川牛 膝或牛膝 的根。
中药学
49
牛膝
【性味与归经】 苦、酸,平。 归肝、肾经。
2024/10/20
润肠通便
主治
① 瘀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癥瘕及跌打损伤等。 ② 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止咳平喘 咳嗽气喘。
2024/10/20
中药学
36
桃仁
【处方用名】 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单桃仁 桃仁霜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桃仁霜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1.活血行气止痛力强,醋炙可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A.桃仁B.柴胡C.玫瑰花D.牛膝E.延胡索答案:E2.既能破血行气,又能消积止痛的药物组是A.水蛭与土鳖虫B.牛膝与苍术C.桃仁与红花D.乳香与没药E.莪术与三棱答案:E3.丹参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祛瘀B.凉血消痈C.通经止痛D.利尿通淋E.清心除烦答案:D4.益母草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B.解毒C.退黄D.利尿E.祛瘀答案:C5.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药物是A.车前子B.红花C.川芎D.桃仁E.薏苡仁答案:D6.川牛膝与怀牛膝均有的功效是A.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强筋骨B.活血祛瘀,利湿退黄,凉血清心C.活血通经,下乳消肿D.活血通经,润肠通便,止咳平喘E.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答案:E7.酒制补肝肾、强筋骨,生用活血通经的药物是A.牛膝B.穿山甲C.王不留行D.丹参E.水蛭答案:A8.既能破血消癥,又能通经,血瘀重症常用的药物是A.川芎B.水蛭C.郁金D.丹参E.桃仁答案:B9.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组是A.川芎与延胡索B.水蛭与土鳖虫C.乳香与没药D.丹参与郁金E.桃仁与红花答案:C10.姜黄的功效是A.破血行气,通经止痛B.活血止痛,消肿生肌C.活血通经,下乳消肿D.补血活血,舒筋活络E.破血行气,消食化积答案:A11.既能活血补血,又能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药物是A.何首乌B.苏木C.鸡血藤D.红花E.大枣答案:C12.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药物是A.紫草B.牡丹皮C.鸡血藤D.西红花E.赤芍答案:D13.西红花的内服用量是A.1~3gB.0.1~0.3gD.9~15gE.12~18g答案:A14.五灵脂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B.解蛇虫毒C.止痛D.消食化积E.止血答案:D15.血竭除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外,还有的功效是A.利尿通淋B.通经下乳C.凉血止血D.解郁清心E.生肌敛疮答案:E16.性温,能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的药物是A.丹参B.刘寄奴C.三棱D.北刘寄奴E.水蛭答案:B17.性凉,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药物是A.水蛭B.刘寄奴C.丹参D.北刘寄奴E.三棱答案:D18.穿山甲与王不留行均有的功效是A.活血通经,下乳消肿B.活血通经,利尿通淋C.活血通经,清热利湿D.破血行气,消积止痛E.活血通经,散寒止痛答案:A19.月季花除活血调经外,还有的功效是A.下乳消肿B.疏肝解郁C.散寒止痛D.利尿通淋答案:B20.既能破血祛瘀,又可杀虫的药物是A.土鳖虫B.水蛭C.自然铜D.刘寄奴E.干漆答案:E21.血竭研末的内服用量是A.1~2gB.0.1~0.3gC.5~10gD.15~30gE.10~15g答案:A22.下列药物中,不是乳香、没药正确用法的是A.生用后下B.炒去油入煎C.入丸散内服D.外用可研末E.外用可生用答案:A23.益母草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水肿B.腰膝酸痛C.疮痈肿毒D.跌打瘀痛E.月经不调答案:B24.下列药物中,没有行气作用的是A.延胡索B.郁金C.丹参D.川芎E.姜黄答案:C25.既能活血,又能利水消肿,尤宜治疗水瘀互阻水肿的药物是A.鸡血藤B.茯苓C.泽泻D.益母草E.丹参答案:D26.具有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的药物是A.益母草B.丹参C.川芎D.延胡索E.蒲黄答案:B27.既能散瘀止痛,可治跌打损伤,又能利湿退黄,为清热利湿之良药的是A.车前草B.泽兰C.海金沙D.姜黄E.虎杖答案:E28.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丹参适应证的是A.病毒性心肌炎B.支气管哮喘C.脉管炎D.出血性中风E.肝硬化答案:B29.下列病症中不是丹参适应证的是A.风湿痹痛B.癥瘕积聚C.水肿尿少D.疮痈肿痛E.心悸失眠答案:C30.姜黄的功效为A.行气止痛,解郁清心B.活血化瘀,行气止痛C.活血行气,祛风止痛D.破血行气,通经止痛E.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答案:D31.既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又能消食积,治疗食积脘腹胀痛的药组为A.地榆、槐花B.山楂、麦芽C.三棱、莪术D.蜈蚣、全蝎E.红花、桃仁答案:C32.下列几项中,不是牛膝功效的是A.性善下行,利水通淋B.润肠通便C.引火下行,降上炎之火D.活血通经E.补肝肾,强筋骨答案:B33.既能活血止痛,治疗血瘀诸痛之药,又能化瘀止血,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并可治蛇、毒虫咬伤的药物为A.三七B.川芎C.延胡索D.蒲黄E.五灵脂答案:E34.下列几项中,不为穿山甲适应证的是A.风湿痹痛,关节不利B.气血虚或气血壅滞之乳汁稀少C.疮疡痈肿D.癥瘕积聚E.下焦湿热答案:E35.治疗湿温病湿浊蒙蔽心窍宜选用的药对为A.乳香、没药B.藿香、佩兰C.郁金、石菖蒲D.苍术、厚朴E.砂仁、草豆蔻答案:C36.土鳖虫除破血逐瘀外,又能A.续筋接骨B.化瘀止血C.消肿排脓D.行气解郁E.利尿通淋答案:A37.下列关于牛膝、川牛膝的陈述,正确的是A.牛膝偏于活血疗伤,川牛膝偏于强腰膝B.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C.牛膝偏于祛风湿,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D.牛膝偏于降上炎之火,川牛膝偏于降下焦湿热E.牛膝偏于利尿通淋,川牛膝偏于消肿止痛答案:B38.川芎不宜治A.风寒头痛B.瘀血头痛C.风湿头痛D.风热头痛E.肝火头痛答案:E39.患者,女,46岁。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12章-活血化瘀药(1)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12章-活血化瘀药(1)

活血化瘀药 — 川芎郁金乳香延胡索姜黄没药丹参桃仁牛膝红花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

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徵、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所以本类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

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之徵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外伤科之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

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活血化瘀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

可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活血碉经、活血疗伤、破血消徵四类。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川芎Rhizoma Chuanxiong[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

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

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

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

双悬果卵形。

花期7~8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

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

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郁金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广西莪术 C.Chen et C. Ling、姜黄 C . long a L.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 Liang或蓬莪术 C. phaeocaul i sVal.的块根。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功效主治】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用于 胸中憋闷、心绞痛;
• 【药理作用】 • 1 增加冠脉血流量; • 2 增加心肌耐缺氧能
力、保护缺血心肌;
• 3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
• 4 改善微循环。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 病,冠心病,脉管炎。
• 祛瘀生新。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经。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破血消

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
• 适应症:各种瘀血证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胸腹头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癥瘕积聚;
• 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色紫夹瘀;
• 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
• 日久;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疡。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
• 血瘀气滞诸痛:
• 止痛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丹参、川芎

或+瓜蒌、薤白;
• 胃脘痛偏寒+桂枝、高良姜;

偏热+川楝子; 偏气滞+木香;

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柴胡、郁金;
• 疝气睾丸肿痛+橘核、川楝子;
•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 活血化瘀的近义词: – 活血—和血、和营、调血(弱); – —活血、行血、散血、通血(中) – —破血(强); – 祛瘀—化瘀、消瘀、散瘀(弱); – —通瘀、行瘀(中); – —破瘀、逐瘀、攻瘀(强)。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散寒化瘀药
1
祛湿化瘀药
2
理气化瘀药
3
清热化瘀药
4
补血滋阴化瘀 药
5
平肝潜阳化瘀 药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 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 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 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感谢观看
适应症: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 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 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 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 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 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 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适应症:血虚血淤症,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多为久病体弱、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 悸、舌淡、脉细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 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药物: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 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方剂举例:镇肝熄风汤加减。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⒈活血(huó xuè)祛瘀
治妇女(fùn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
尽,配当归、川芎、蒲黄、红花等。
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穿山甲、当归、大黄等。
治瘀血凝滞,癥瘕痞块,配桂枝、赤芍、丹皮等,
如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
⒉润肠通便
治阴虚津亏肠燥便秘(biàn mì),配杏仁、郁李仁、柏子 仁等同用,如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
•治心脉瘀阻,胸痹绞痛(jiǎo tònɡ),配川芎、丹参、 红花等化瘀止痛药。 •治瘀血阻滞,胃脘刺痛,配丹参、降香、砂仁等。 •治肝经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配 柴胡、香附、当归、川芎等。
第九页,共43页。
郁金(yù jīn)Curcum
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能活血行 气,兼或止痛,适于气滞血瘀所致胸腹 (xiōnɡ fù)诸痛;入心经可清心凉血,解 郁除烦,治血热出血、热病神昏;入于胆 经又善利胆退黄,治湿热黄疸。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益母草与泽兰
功效主治(zhǔ zhì)相同
益母草多用于妇科(fùkē)经产诸证, 微寒,以血热有瘀用之为佳;且 消肿之力较胜。
泽兰(zé lán)微温平和不峻,治跌 打损伤较优,配疏肝理气药,能舒 肝和脾,为妇科调经常用之品。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川牛膝
牛膝(niú xī)Achyranthes R
⒊安神
•治温病热入营血,高热心烦谵语,配犀角、麦冬、黄
连等。
•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失眠多梦,配生地、当归、酸
枣仁等养心安神。
第十七页,共43页。
红花(hónɡ huā)Safflow
辛散温通,主入血分,功专 行散,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凡血分瘀滞引起的头痛 (tóutòng)、胸痛、腹痛、痛 经及疮痈肿痛,外伤瘀痛均 为适宜,为活血调经要药。

12活血药、13化痰药练习题

12活血药、13化痰药练习题

12.活血祛瘀药、13化痰药练习题一.填空题(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1.凡能畅通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主治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2.“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药物是指川芎。

3.“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指元胡索。

4.广郁金功能偏于行气;川郁金功能偏于活血。

5. 怀牛膝功能偏于补益肝肾;川牛膝功能偏于活血通经。

6. 益母草活血祛瘀,善治证。

. 7. 温化寒痰药主要用于寒痰、湿痰。

8.咳嗽兼咯血者,不宜用温性的化痰药,否则有促进出血之虞。

9.天南星、白附子都具有的功效是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故都可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和破伤风等证。

10.白芥子外敷有发泡作用,故皮肤过敏者忌用。

11.旋覆花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和降逆止呕功效。

12.海藻、昆布都具有的功效是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二.单选题(从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破血行气、通络止痛,善治肩臂疼痛的药物是:( B )A羌活B姜黄C独活D莪术2.鸡血藤的功能是:(B )A止血补血B活血补血C活血止血D养血凉血3.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 A )A润肠通便B续筋接骨C利尿通淋 D 消肿排脓4. 五灵脂入煎剂宜:(C )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5. 既能治疗胸痹结胸,又能治疗肺热咳嗽的中药是:(B )A半夏B瓜萎C桂枝D枳实6天南星具有祛风止痉的功效,故善于治疗:(B )A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B风痰眩晕病证C热极动风病证D小儿急、慢惊风7白附子具有的功效是:(B )A清热散结B消肿散结C消痞散结D解毒散结8白芥子具有的功效是:(B )A清热化痰B温肺化痰C润肺化痰D燥湿化痰9.既能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又能治疗肺气不降,喘咳痰稠病证的中药是:(D )A薄荷B白前C牛蒡子D前胡10皂荚具有的功效是:( D )A祛痰止咳B清热化痰C祛痰排脓D祛除顽痰11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 )A祛痰止咳B祛痰行水C祛痰排脓D祛痰开窍12白前与前胡都具有的功效是:( D )A宣散风热B祛痰利咽C止咳平喘D降气祛痰13治疗肺热咳嗽及痰火内扰,心烦不眠病证,可以选用的中药是:( B )A竹沥B竹茹C天竺黄D淡竹叶14治疗胃热呕吐的病证,首选的中药是:(A )A竹茹B生姜C半夏D橘皮15功能清热滑痰,用于肺热痰壅咳喘的中药是:( B )A天竺黄B竹沥C淡竹叶D竹茹16竹沥的用量用法是:(D )A3 0~60ml,冲服B3 0~50 ml,后下C5~10 ml,合煎D15~30 ml,水煎17川贝母研未冲服的剂量是:(B )A 0.1~0.5g B1~2g C3~5g D5~10g 18多服、久服易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中药是:( C )A白果B杏仁C黄药子D皂荚19白果既能敛肺定喘,又能:( C )A 收敛止血B收敛止汗C收敛止带D收敛止泻20既能治疗咳嗽气喘,又能治疗肠燥便秘的中药是:(A )A杏仁、苏子B杏仁、柏子仁C杏仁、火麻仁D杏仁、郁李仁21桑白皮与葶苈子既能泻肺平喘,又能:(D )A利水渗湿B利水止泻C利水通淋D利水消肿22治“皮里膜外之痰”,宜首选:(A )A白芥子B半夏C白附子D葶苈子23马兜铃既能止咳平喘,又能:(B )A润肺化痰B清肺化痰C燥湿化痰D清热滑痰24内服需要包煎的中药是:(B )A槐花B旋覆花C款冬花D菊花三.多选题(从以下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错)1.乳香、没药均有的功效是:(A )(C )()()()A活血止痛B祛风止痛C消肿生肌D行气解郁E利胆退黄2.郁金的功效是:(A )( C )( D )( E )()A活血止痛B养血安神C行气解郁D利胆退黄E凉血清心3.既能破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A )( E )()()()A三棱B木香C地鳖虫D水蛭E莪术4.丹参的适应证是( A )( B )( C )( D )( E )A血滞经闭B产后瘀滞腹痛C疮疡痈肿D心悸失眠E心腹瘀痛5.牛膝的功能是:( B )(C )( D )( E )()A行气解郁B引血下行C利尿通淋D活血通经E补肝肾,强筋骨6.功能通下乳汁,用于产妇乳汁不通或稀少的药物是:( C )( B )()()()A麦芽B木通C穿山甲D木香E水蛭7. 活血化瘀作用包括:( A )(B )( C )( D )()A活血止痛B活血调经C活血疗伤D破血消癥E活血消痈8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功效的中药是:(B )( D )()()()A白芥子B白附子C半夏D天南星E橘皮9善治疗瘿瘤的中药是:(A )(B )(C )(E )()A昆布B海藻C贝母D白芥子E瓜蒌10忌用于燥痰病证的中药是:(B )(C)()()()A瓜蒌B半夏C天南星D川贝E竹沥11化痰药可以治疗的病证是:(A )(B )(D )(E )( C )A痰多咳嗽B痰饮咳喘C阴疽流注D瘿瘤瘰疬E癫痫12黄药子具有的功效是:(A )(C )( D )()()A清热解毒B利水消肿C凉血止血D散结消瘿E清肠通便13白果能治疗的病证是:( A )( B )(C )(D )()A久泻B白浊C带下D喘咳E虚汗14.天竺黄功能:()( C )( D )()()A清肝明目B清胃止呕C清热化痰D清心定惊E清肺排脓四、判断改错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并加以改正。

12活血化瘀药的简单归纳

12活血化瘀药的简单归纳

12活血化瘀药的简单归纳第一节活血止痛药川茸《神农本草经》伞形科植物川茅的干燥根茎。

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以切而色黄白、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1.1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瘟腹痛: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功善I匕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

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2.头痛:秉性升散,《本草汇言》谓其能“上行头目”,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长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

3.风湿痹痛:辛散温通,能“旁通络脉”,具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之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延胡索《雷公炮炙论》罂粟科多年生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本品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又轲元胡。

气微,味苦。

以断而金黄色、有蜡样光泽者为佳。

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气血瘀滞,胸胁、胶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且止痛作用显著,为活血行气止痛要药。

李时珍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临床可广泛用于血瘀气滞所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郁金《药性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F•燥块根。

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温郁金气微香,味微苦:黄丝郁金气芳香,味辛辣;桂郁金气微,味微辛苦;绿丝郁金气微,味淡。

12+活血药

12+活血药
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致 病因素,且所致病种广泛。故活血化瘀药的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外、妇、儿、 骨伤等各科。如内科的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积聚, 中风不遂,肢体麻木以及关节痹痛日久;伤科的跌扑损伤,瘀肿疼痛;外科的疮 疡肿痛;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等。
延胡索
【药用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
延胡索
延胡索
【Hale Waihona Puke 性分析】延胡索辛散苦降温通,消瘀血,散滞气,止疼痛, 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凡气滞血瘀、胸痹心 痛、胸胁刺痛、脘腹疼痛、经闭癥瘕、产后瘀 阻、寒疝腹痛、跌扑伤痛,均可应用。
郁金
【药用来源】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
或蓬莪术的块根。
温郁金
姜黄
莪术
郁金
姜黄
【药用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姜黄
姜黄
【药性分析】
郁金、姜黄
均为活血祛瘀,效用广泛的临床常用药。 郁金活血散瘀,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 退黄,用治肝郁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 胸胁疼痛、经闭、痛经、癥瘕痞块、热病神 昏、痰热癫狂及吐血衄血、黄疸尿赤等症。 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横走肢节、祛风 疗痹,用治瘀血气滞所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 经闭痛经及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本品所含毒性成分为士的宁,中毒剂量为5-10mg,致 死量为30mg。过量服用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故内服 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其毒性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 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自然铜
【药用来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
黄铁矿
自然铜
【药性分析】 自然铜
味辛而散,入肝经血分,功能活血散瘀,续 筋接骨,尤长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为伤科要药, 外敷内服均可,主要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瘀肿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
活血 祛瘀
辛散温通之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效佳,兼能活血透疹
桃仁
甘苦性平质润,活血祛瘀力不及红 花,长于活血消痈,兼能润肠通便
一、特点:具有行血不伤新血的特点,长 于活血调经,是妇科经产要药。 二、应用: 1、活血调经: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 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2、湿热水肿小便不利。 3、疮疡肿毒,皮肤瘙痒等。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一、特点:既善活血,又擅行气,为止痛之佳品,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内外上 下诸痛” 二、应用: 用于各种痛证,尤以血瘀滞者更佳。 肠胃气滞脘腹疼痛; 肝郁气滞胸胁疼痛; 疝气肿痛; 胸痹闷痛; 产后瘀滞腹痛、痛经; 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均可; 用量用法:5~10g,煎服。1.5~3g,研末服。 醋制可加强止痛作用。
一、特点:苦、(甘)、酸,性平偏凉。性善下行, 能引火下行以降上逆浮越之火,是治疗瘀血凝滞 的常用药,也是引血下行的常用要品。 二、应用: 1、瘀血凝滞所致经闭、痛经、月经不调。 2、腰膝酸痛,脚软无力,关节屈伸不利。 3、阴虚火旺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用于热淋、石淋、尿血。 用量用法:6~15g,煎服。活血通经、利水通淋、 引火(血)下行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怀牛膝均能活血祛瘀通经 川牛膝:长于活血祛瘀、通经 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郁 金
一、特点:既能入血分活血凉血以清心,又能入 气分行气解郁以利胆,也是一味血中之气药, 是治疗血瘀气滞胸腹胁肋疼痛的要药。 二、应用: 1、血瘀气郁所致的胸胁脘腹胀闷作痛以及痛经。
2、湿温病痰浊蒙蔽清窍,神志不清;痰热恶血 蔽阻心窍所致的惊痫、癫狂之证。
3、肝郁化火,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
药物比较(川芎、丹参)
共同点:活血调经止痛的要药 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以 寒凝气滞血瘀用之为好。祛风止痛,善 治头痛。 丹参: 苦,寒。活血凉血、通经止痛, 以血热瘀滞经闭用之为佳。清心安神, 善治失眠。
一、特点:少用能活血和血,多用则破血 散瘀,长于活血通经,是活血祛瘀最为 常用之品。 二、应用: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 痞块;跌打损伤。 2、用于痈疽肿痛、脱疽、褥疮。 3、用于血热瘀滞斑疹紫暗。 此外还可用于难产、包衣不下。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四、应用: 应用本类药物,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 点加以选择应用,尚需进行配伍。 五、使用注意: 六、分类: 本章药物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及作用特 点和主治重点的不同,可分为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四类。
瘀血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其症状可表现不同,但 大致有以下症状参考。 1、疼痛:(不通则痛)其痛性质为钝痛、刺痛、 攻冲痛、割痛、绞痛。 2、心悸:瘀阻血行不畅,血不足供养心体,可 引发心悸、心慌、心跳。 3、出血:“经隧之中既有瘀血则新血不能安行 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但血色呈暗红紫色 或是血块。 4、胸闷腹满:“血瘀者气乃不利”。所以瘀血 病人多有胸闷腹满症状,常欲伸颈引胸,大声叹 息。腹满的性质是“腹不满,其人但言我满。” 按压触诊并无胀满的征象,其虽满而饮食照常。
一、特点:味咸,微寒。性善走窜,功专行散, 内通脏腑,外透经络,力走周身,直达病所, 是治疗瘀血经闭,乳汁不通的要药,又是外科 消肿排脓的佳品。 二、应用: 1、癥瘕痞块;血滞经闭。 2、产后乳脉不通,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等。 3、痈肿初起未成脓;痈肿脓成未溃;瘰疬痰核。 4、风湿痹痛,肢体拘挛。 使用注事项: 1、不可滥用。 2、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药: 动物药:水蛭、虻虫、 虫、山甲。 植物药:三棱、莪术、牛膝、桃仁、红花、 川芎。
自然铜 活血疗伤 续筋接骨 骨碎补
长于续筋接骨,为接骨 续筋要药。
长于补肾强骨,尚可用治 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 聋、牙痛、久泻等。
血竭
活血疗伤 止血生肌 敛疮 儿茶
长于活血疗伤,为伤科要 药。
长于生肌敛疮,兼清肺化 痰。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一、含义: “凡具破血消癥之功,以治疗癥瘕积聚为主 的药物,称破血消癥药。” 二、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药性强烈,主入肝经血分,以动物药 为主,具破血逐瘀消癥之功。 三、适应证 主要用于瘀血程度较重的癥瘕积聚之证,也 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病情较重者,另外 还可用于偏瘫病证。
共同点:辛、苦,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性温,长于活血,能用治寒痹臂痛。 郁金:性寒,长于解郁,能清心凉血利胆。
乳香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长于活血伸筋,偏于调气。
没药 长于散血化瘀, 偏于行瘀。 治疗瘀血疼痛和外伤科的要药。 用量用法:3~10g,煎服。外用适量。内 服宜用制品。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多服易致呕吐,胃 弱者尤应慎用,无瘀者及孕妇忌服。
用量用法:3~10g,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附药 番红花(藏红花) 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有与红花相似 的活血化瘀通经作用,且力量较强,又 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温热病热入血 分发斑,热郁血瘀,斑色不红活者。煎 服,1~1.5g。孕妇忌用。
一、特点:苦、甘,性平。有小毒。为常 用的活血祛瘀药,因其富含油脂,质地 滋润,故又兼有润肠通便之效。 二、应用: 1、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 痞块;跌打损伤。 2、用于肺痈、肠痈。 3、用于肠燥便秘,血虚便秘。 4、用于气逆咳喘。 用量用法:6~10g,捣碎入煎。
莪术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苦温辛香,偏入气分,长于破气 消积
三棱
苦平不香,偏入血分,长于破血 通经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丸,醋炒加强止痛, 麸皮炒减缓烈性。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一、共性:苦、咸,有小毒。破血力峻猛, 只适用瘀滞邪实正气未衰者,是破血逐瘀 消癥的良药。 应用:用于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 阻腹痛;跌打损伤等。 二、个性: 水蛭:作用稳定、持久。 虻虫:作用尤猛、短暂。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一、特点: 1、味辛,性温。气味雄厚。性善走窜,能“上行 头目,下行血海。” 2、既能入血分行血祛瘀,又能入气分行气祛风止 痛,是一味血中之气药。 3、治疗经闭、痛经和头部痛疾的要药,有“头痛 不离川芎”之说。 二、应用: 1、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 损伤;气滞血瘀胁肋疼痛;痈肿疮疡初起等症。 2、 (治头痛要药)用于各种头痛。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的头痛,孕妇、月经过多均不 宜用。
5、肌肤青紫。 6、精神症状失常。 7、搔痒、麻木(血滞经络不和),皮 肤干枯(失濡养)。 8、舌青紫,舌诊颇为重要。舌本、舌 尖、舌边可见青紫,或有紫斑,有的全 舌隐隐青紫。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一、含义: “凡具活血止痛之功,以治疗瘀滞疼痛病证为主的药 药,称活血止痛药。” 二、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多具辛味,有行散之性,多具活血行气双重作用, 大多为血中之气药。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所以活血 止痛为其主要功效。 三、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头痛、胸胁痛、心 腹痛、经痛、产后腹痛、痹痛、跌打损伤瘀阻作痛、 疮疡肿痛等)亦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一、含义: “凡具活血调经之功,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为主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 二、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物以苦、辛之味为主,多归肝、心经。女子 以肝为先天,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畅,经有 定时,行经舒畅。 而这类药具有活血祛瘀之功, 又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故具活血调经之功。 三、适应证: 主要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 痛之证,亦可用于瘀血痛证、癥瘕以及跌打损伤、 疮痈肿毒等其它瘀血病证。
一、特点:活血祛瘀面广,各广泛用于各种瘀血 证,为活血祛瘀要药。又因长于调经凉血,故 又是治疗血热瘀滞经闭的要药。 二、应用: 1、各种瘀血病证。血热瘀滞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癥瘕积块;血瘀所致 的心腹刺痛、胃脘疼痛。 2、温热病热入营血、心烦不寐。 3、用于疮痈肿痛。 使用注意:反藜芦。
王不留行
性能功效:苦,平。归 肝、胃经。活血通经、 下乳、消痈、利尿通 淋。
王不留行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一、含义: “凡具活血疗伤之功,以治疗跌打损伤瘀 肿痉痛、骨折筋损等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 称活血疗伤药。” 二、特点及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苦、辛,主归肝、心经。具 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 生肌敛疮等功效。 三、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 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他一般 血瘀病证。
小 结
一、怎样选用活血祛瘀药。 1、根据病情的轻重 轻证:选用活血药如川芎、丹参、红花、 桃仁等。 重证:选用破血药如三棱、莪术、地鱉虫、 水蛭、虻虫、穿山甲等。
小 结
2、根据症状选用: 瘀滞疼痛:以活血止痛药为主。 瘀滞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以活血调经 药。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以活血疗伤药为主。 癥瘕积块:以破血消癥药为主。
小 结
二、配伍: 1、总原则:配理气药,血瘀一定兼有气滞,“气行 则血行”“气为血之帅。” 2、根据兼症: (1)兼气虚者。+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白 术。 (2)寒凝瘀滞者。+温通经脉药。肉桂、桂枝、附 子。 (3)兼痹证。+祛风湿药。独活、羌活、秦艽。 (4)痈肿疮疡。+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 (5)对骨折筋伤者。+补肝肾强筋骨药。
一、特点:味咸,性寒。有小毒。长于搜 剔血积,接补筋骨。是治疗筋骨折伤和 癥瘕积块的要药。 二、应用: 1、用于筋骨折伤。
“以刀断之,中有汁如浆、斗接即连,复能行走。”
2、瘀血阻滞所致的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腹痛以及癥瘕。 用量用法:3~10g,煎服。每次1~1.5 g, 研末黄酒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4、湿热黄疸、胆石症。
使用注意:“丁香莫与郁金见”。
一、特点:能外散寒湿,内行气血而通经 止痛,为血中气药,长于行肢臂而除寒 痹臂痛,为活血行气止痛常用之品。 二、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心腹胸胁疼痛、经 闭、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等。 2、用于风湿臂痛。外用可治痈肿疔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