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 PPT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1、文化的意义及特征:意义: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1特征:?文化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按照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可以将其做不同的分类和进行阐述;2?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系统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多样性的人类文化景观。
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依靠明确的规范或隐含的形式来引导或约束个人的行为来实现大部分人对既定行为遵守。
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5?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内容:从宏观的层面来概括,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下述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第二,博大精深的体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广博,形式丰富多样。
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道德、宗教、哲学等理论,还包括科技发明、艺术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间习俗等形态。
在诸多领域创造过辉煌业绩,促进了人类发展。
内容:1内在品质:?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倡导修身治国民族精神及国家责任感 2?崇尚德智礼仪信等强烈的道德色彩3?文化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及热爱国家历史局限:中国文化提倡崇古守常,强调个人服从群体意志,不赞成张扬人的个性,也不鼓励思想上的开拓进取,中国人重感悟轻逻辑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接受与运用。
3、中西方文化比较,哪方面比较,规范、道德法、基本精神等。
3-1:基本精神:一、文化精神:中国好古而乎今,西方力今而胜古(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
(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三)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中西方节日》课件
中西方节日对于文化多样性的 贡献
中西方节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 重要性
总结与展望
第九章
总结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点与文化交流情况
总结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点 文化交流情况 未来展望 总结与展望
展望中西方节日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文化交流前景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方节日的融合将成为趋势,双方互相借鉴、互相融合, 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现代发展:元宵节在现代社会中得 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广,成为了重 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清明节
节日习俗:扫墓祭祖、踏青 游玩、吃青团等
节日起源:清明节又称踏青 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 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节日意义:表达对先人的怀 念和敬仰,也传承了中华民
族的传统文化
节日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中西方节日对比 总结与回顾 课后作业
中西方节日概述
第三章
中西方节日的定义
中西方节日概述: 中西方节日的起源、 发展与演变
中西方节日的定义: 中西方节日的概念、 特点与分类
中西方节日的象征 意义:中西方节日 的文化内涵、象征 意义与历史背景
中西方节日的庆祝 方式:中西方节日 的庆祝方式、习俗 与文化内涵
文化交流前景: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双方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促进文化多样性 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发展。
跨文化传播: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传播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实现更加 快速、广泛的传播。
文化旅游:中西方节日文化旅游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双方互相吸引、互相体验,促进旅游业 的繁荣发展。
圣诞节:圣诞老人、圣 诞树、圣诞礼物、圣诞
晚会等
感恩节:家庭聚餐、吃 火鸡、观看橄榄球比赛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同与对比
西方文学特点
01 历史背景
西方文学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形成多 样性。
02 文学风格
西方文学包含多种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等。
03 主题内容
西方文学探索丰富多样的主题,从人性到社 会现实各有涉猎。
● 04
第4章 中西文学的对比研究
文学表现手法对比
中西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如写实手法、 象征手法等。中西文学表现手法的差异反映了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对比分析 文学表现手法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学的异同。
文艺复兴文学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文学追 求人文主义精神, 关注人类的尊严
和自由发展。
自由思想
文艺复兴文学提 倡自由思想,挑 战传统观念,鼓 励创新和思辨。
个体意识
文艺复兴文学强 调个体的独立性 和独特性,探讨 人类内心世界。
西方文学的多样性与包容 性
西方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丰 富多样的形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了各 种文化元素和文学风格,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
● 05
第5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 文学的影响力比较
文学传承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 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 扮演着重要角色。中 国古代文学对东亚文 学、日本文学等产生 了深远影响,而西方 文学则在世界文学、 现代文学等方面具有 广泛影响。两者相互 交融,共同构筑了丰 富多彩的文学历史。
文学创新和启发
中国强调道德教化,西方 强调个人自由 中国崇尚自然美,西方追 求个性表达
异同点3:文学价值 与社会影响
中国注重教化、启蒙,西 方强调审美、创新 中国文学作品反映社会风 貌,西方作品强调思想探 讨
对比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方法可以从 文学风格研究、文学 主题探讨、文学理论 解读等角度展开,帮 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 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是:维护专制,压抑人性。
西方文化的根本特点是,注重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解放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偏重实际、轻视思辩。
不喜欢探究与实际无关的抽象概念,而把对人际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放在首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世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果之一,就是使中国人变得虚伪自私,圆滑世故。
西方文化重视实际,也重视精神的价值。
尤其重视哲学和宗教,把对美好社会和人类本性的探究放在重要地位。
西方文化尊重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西方文化的成果建成了一个较为公平、公正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人适应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处世,是人的修行。
然而离开美好社会,去适应一个专制社会,结果只能造就一代又一代萎靡畸形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结晶出一套关于畸形人格的个人伦理。
西方文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适应人,关注的是社会的公平,社会的改造,让社会符合人性。
所以,既改造了社会,又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西方文化结晶出一套关于公平社会的社会伦理。
今天,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大厦。
靠几片破旧的秦砖汉瓦,决然不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两种文化的优劣,以西方文化的精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普世价值)为主,同时吸取中华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地崛起。
一公斤和一厘米,哪个温度高这显然是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费心去讨论的问题.理由很简单:公斤和厘米,根本就不在一个度量单位下,怎么比较可是,类似的逻辑,仅仅是看起来稍微复杂了一点,就让几位貌似是高手的ID们争论不休了.他们争论的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哪个更先进窃以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自然科学存在一个独立于学科之外的客观的衡量比较体系,也就是数字的"多"和"少".100比99多,无论从物理意义上,化学意义上,还是信息学意义上,100都比99多.所以,从自然科学角度,我们可以比较哪种机器的工作效率高--每小时生产出的零件"多"的那一台;也可以比较哪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优秀--每年GDP"多"的那一个.但是,社会科学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衡量比较体系.孔子和柏拉图谁更伟大曹雪芹和莎士比亚谁的文采好各位可以就类似问题继续争论,本人很乐观很自信地估计,各位争论到胡子白了也争论不出来个所以然.正如各位现在正在津津乐道地争论的那个话题: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哪个更先进和本文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比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谁更先进,就象比较一公斤和一厘米哪个温度高.在不存在同样的度量单位的情况下,这样的比较无疑是很可笑的.文化本身,是含有对自身认可的度量衡的.比如中国文化,就更看重感性方面的人自身的修身养性,以及与大自然和和谐互动;而西方文化,则更偏重于理性方面的效率最大化.因此,以西方文化的度量衡来看,西方文化当然是优于中国文化的,因为它比中国文化更有效率.同理,以中国文化的度量衡来看,中国文化则远远先进于西方文化,因为它比西方文化更和谐.正如我们看到,持有"西方文化先进论"的朋友们,有力论据就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极大发达;而他们的反方,则坚持认为中国文化在"德"的方面占有至高点.这不是鸡同鸭讲吗这不是两帮人在埋头研究"一公斤和一厘米哪个温度高"吗一方说:公斤的温度高,因为公斤重!另一方说:厘米温度高,因为厘米长!。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
西餐营养成分
当前发达国家上行的是过盛行膳食,以肉类 物质为主要能量来源,其特点是含能量密集 过多,富于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复合碳水化合 物。虽然营养素供给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足, 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但如果营养摄入过多, 则会引起营养摄入过剩,这不仅加重了消化 器官的负担,引起胃的疾病,同时这也是肥 胖病、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的根源,同样不利 于身体健康。西方国家目前也认识到了这一 问题,因此普遍推荐中国的膳食结构。
如饮料,色拉,汤 之类; 2 ) 主 菜 ; 3 ) 甜 食 , 点心 , 冰淇淋或水果等。
中餐营养成分
中国居民传统膳食是以谷类事物为主要能量 来源,它所提供的热量约占膳食总热量的 75% ,所提供的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 66% 而动物性食品所提供的热量约占8%,所 提供的蛋白质约占11% 。这样的膳食结构在 营养学上称为高谷类膳食,它含有一定数量 的蔬菜、水果,但由于中国居民传统的烹饪 技术及对口味的要求,许多蔬菜在洗、切、 煮等过程中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健康物 质被剔除了。
中国文化的儒释道开显人性.人 人皆可成佛,皆可成圣。 西方宗教开显上帝创造人的神 性,人性在神性的仳佑之下赋 有原罪。
中国文化的人性乃赋于自然的人性。赋于自然的人性和赋
有原罪的人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信仰。中国人信仰性命双修
和仁智双彰的文化意识。人源于祖宗飞越在天的信仰是中国 文化的信仰。祖宗神是民俗的宗教信仰。它不是西方社会国 家体制下的宗教信仰。
中国茶
西方咖啡
茶道精华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它的茶
消除疲劳、增强耐力等,而且茶已融入一般百姓生
具精致 、茶叶品种众多、有诸多功效,如提神醒脑、
活中。
在中国,还有许多茶馆, 茶馆中典雅的装饰,茶道 表演,茶艺宣传。 人们在这里品茗、 休闲、娱乐、议事、 叙谊。自由、清闲, 是百姓生活的一部 分。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文字比拟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法学 91 瑞导读语文字像是一个精灵,深深贯穿在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文字不仅用笔记下了历史中的点滴。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可以解读,在使用这一文字民族的文化,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解读他们的传统,读懂他们的哲学和思考方式。
从目前世界开展的现状来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分为东西方两个不同的领域。
汉语作为文化的代表,与西方文化的代表英语有着从形式上到表象上完全不同的区别,这也是东西方政治文化人文上的区别。
让我们用文字来解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点滴。
一、认识汉语目前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世界的语言体系九个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汉语言和文字是汉藏语系的代表。
汉语与其他语系唯一表象上的区别在于汉语没有字母的概念。
世界上十三亿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我们共同的语言——汉字。
中国的汉字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经过5000余年的开展,形成的非常严谨和复杂的文字体系。
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区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和语言体系,可以说独树一帜。
从分析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与西方文字语言的比照,可以了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方面。
二、从文字解析中西文化差异〔一〕从汉语的字词分析中国的严谨性汉语的根本单元是字,由象形文开展而来的字。
汉语的字有着极其严谨的归类和属性。
汉字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单独意义的单体字。
如子,言,先等等,也就是不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这些字对于汉字起到最根底的表达作用,是汉字里的“字母〞。
汉字的偏旁部首完全是由这些根底字演化而来。
汉字由部首将其严格的进展归类。
这样构成的字,无论从意义上还是发音上都被严谨的归纳。
中国的文化十分重视书面的严谨,而对于发音那么采用古老的身教方式。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字就是词,字又组成词。
例如桌字。
说明了桌子的概念。
在这个词的规下,衍生出课桌,饭桌等词,从这个属性来看,汉语言是十分注重归属严谨的。
中西文化对比与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 品。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 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人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 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自我认同: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增强自我认同感 自我提升: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自我发展: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自我实现:通过文化自信,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文化自信 的体现
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 的基础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文化传承 和创新的发展
文化多样性是 社会发展的源 泉,可以促进
创新和进步
文化多样性可 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增进 国际友谊和合
作
文化多样性可 以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提
高生活质量
文化多样性可 以保护文化遗 产,传承和弘
扬民族文化
个人角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参与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积极 参与文化交流活动。
语言障碍: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存在困难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行为方式等存在差异
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可能导致 文化冲突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可能导致文化交流 中的障碍和冲突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可能导致文化交流 中的障碍和冲突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可能导致文化交流 中的障碍和冲突
跨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融合创新:中西文化融合可以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和理念 合作共赢:中西文化合作可以带来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文化自信:中西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7.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也需要更多的交流,绝不能再自 我封闭。
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与欧洲实现了直接贸易,交往更加密切, 瓷器得以直销欧洲。这一时期,欧洲还采用订货的方式,从中国进口瓷器。正 是通过瓷器和丝绸,欧洲人逐步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瓷器的制作技术、中国传统绘画、装饰艺术和审美观念,以及饮 茶习俗等,则以瓷器为载体,直接传入欧洲。
PART 2
扬长补短, 兼容并蓄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一、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中西方的文化和文明,都对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共同推进了世 界的文明进程。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出多 元性特点,也为中西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互学、互鉴的有利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西传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也传入中国。在较早入传中国的西方 文化中,比较重要的有杂技、魔术。
唐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时期。其中,景教和伊斯兰教曾在唐 代社会产生过较重要的影响。
唐代以后来华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仅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还将阿拉伯及 欧洲的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在中国传入西方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后来也成为世界性的文化。 ➢ 2004年初,国际足联正式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这项令世界为之兴奋的体育 运动,即源于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异同
contents
一、
文化的概念
目 录
二、 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
文化的作用
五、 当下对中西文化差异思考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特点:
1、广泛而抽象 2、很难准确定义
通常的理解: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 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活动产品。
二、文化的起源及差异原因
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 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1、美国高铁建设困难重重 2、个人成就首先集体 3、从电影《战狼》和赌城拉 斯维加斯枪击案看个人英雄 主义
4、美国赋予公民合法拥有枪 支的权利
三、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含蓄内
敛、谦虚谨慎,不偏 不倚
西方人主张个性张
扬、直接
分歧较大:谦虚在中 国是种美德,在西方 人认为是虚伪
1、中国文化的地理起源于黄河
可以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大陆型文化。
铸成了中西方文化发轫形式、定 型
2、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 方式的差异,同时导致后来发展
岸,属于海洋型文化
路向的差异
一、起源于大陆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1、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型的农耕社会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
2、西方人形成了个性张扬奔放,喜欢探索 和斗争,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
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 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 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国近代自然 科学相对西方有所落后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文化自我的比较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文化自我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在核心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方面的异同。
从核心价值观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尊重、谦逊和孝顺,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独立。
在自我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他人的关系,重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我实现。
通过对这些不同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共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自我概念, 核心价值观, 比较研究, 结论总结, 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文化自我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悠久,注重道德、伦理、人情和传统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忠诚等。
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多样性。
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使得自我概念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自我的理解与塑造的影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自我概念方面的差异与共通之处,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如何构建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自我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深入探讨不同文化环境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和影响。
研究旨在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并且为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精神疗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自我概念,可以拓宽我们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古代文化和艺术与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比较和对话
古代文化和艺术与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比较和对话古代文化与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品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西方文化和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也在世界上拥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面对两种文化与艺术的比较和对话时,不仅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可以深入地探讨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古代文化与艺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不论是诗歌、文学、戏剧、绘画还是音乐、舞蹈,都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中,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核心是“道家和儒家”思想,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比如,音乐在中国古代就是思想的表达和精神的体现,它与道德、文学、舞蹈等密切相连。
古代绘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题材为主,注重捕捉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精神与情感。
在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史中,也出现了很多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京剧、杂技和武术等,无一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审美理念和文化背景。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和祭祀习俗等元素,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文化的整体背景下,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不仅在国内拥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中国文化和艺术,探寻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二、西方文化与艺术相较于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历史背景,西方文化和艺术则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
西方文化和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吸引了成亿的拥趸,成为了全球公认的文化和艺术的代表。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文化达到了巅峰,艺术家以独特的创意和技巧,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等风格相继诞生,吸引了全球艺术界的关注。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父母、长辈和社区责任,重视忠诚、孝顺和尊重。
家庭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尊重家族和祖先的威望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自我实现。
二、社会结构传统文化更加依赖于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通过尊重长辈和权威来维持社会稳定。
家庭和祖先的地位会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平等和民主,在法律和公正的体系下保障个人权利。
三、教育体制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传承和尊重传统价值观,重视记忆和死记硬背。
家庭和长辈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办法。
四、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比如中国的儒教和佛教、印度的印度教等。
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较为突出,但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西方社会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宗教多样性。
五、艺术和文学传统文化的艺术和文学注重表达和传递道德和宗教的价值观念,倾向于具象化和象征性的艺术形式。
西方文化的艺术和文学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鼓励个人表达和独立思考。
六、时间观念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更加注重顺应自然和历史的变化,强调尊重传统和积极适应环境。
而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更加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强调时间的价值和利用。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结构、教育体制、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学以及时间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了解和比较这两种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进文化理解和交流。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7.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一、古代历史上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6)
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西传的重要渠道,而蒙古帝国的西征更将中国 传统文化大量传入西方社会。唐宋元时期,不仅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航海技术等相继传入西方社会,历法、算术、医学、制图技术、绘画艺术等中 国传统文化也传入西方社会。
➢ 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分为竖式和卧式两种类型。据文献资料记载,卧箜 篌为我国的一种古老乐器;竖箜篌则源于波斯地区,是后代竖琴的前身。 在波斯帝国及其后建立的亚述帝国统治区域内,即有反映竖箜篌的文化遗 存。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竖箜篌也传入我国。在我国新疆境内出土的竖 箜篌,正反映了这种乐器的入传路线。汉代以后,竖箜篌逐渐成为中国乐 舞的演奏乐器,融入中国的传统乐器中
中国古代的文化不仅促进了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对西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 推进的作用。
➢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世界历史的一个 重大转折点。这一运动产生的根源,是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但作为这一运动产生的重要条件,则是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等重大 发明。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中华民族自身所 具有的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优秀传统,摒弃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陈 腐、落后的观念、意识。同时还有必要从西方吸收我们民族缺乏的素养,借 鉴他们养成优秀人文素养的方法,进而提高中华民族自身的素质。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也需要更多的交流,绝不能再自 我封闭。
中世纪耶稣像
唐绢画 《基督像》(临摹,甘肃敦煌 莫高窟出土,大英博物馆藏)
《普贤经变》(局部,甘肃 榆林窟第3窟,西夏)
高等学校(3)
中西文化概论课件_图文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陆王心学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 ——宇宙观
通过“内心自省”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黄宗羲
实学
实学:经世致用(学问必须 有益于国事)认为学习、征 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 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 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物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文化体系三层次说:
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形态 精神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的 社会经济的主体
海洋贸易: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与西方比较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长幼 尊卑制度。
古希腊哲学小结:
希腊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爱智慧、尚思辨 、学以致用的探索精神,真是这种精神为 西方哲学追究知识、探索真理的基本倾向 和科学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
信仰的时代——中古哲学
一、中古时代背景:
1、王权与教权争斗、相互利用、合作 2、基督教会对保持希腊罗马文明火种起 了重要作用
二、基督教哲学和希腊哲学的比较:
古希伯来神本主义 :
信仰=原罪、救赎
古典主义 :
中部的法兰 西(摩尔人 的浪漫+哥特 人的剽悍=路 易十四时代 的优美、情 趣、合适的 形式) 。
科学革命:
使人从规律 、从普遍的 角度把握世
界)
工业革命
……………….起源: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文 化
……………….过渡:中世纪文化 ……………….走向近代的转折:文艺复兴运动、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化:《说文解字》 :“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天
下。”) ;“变也”
“文”与“化”连用,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方的文化“culture”培育,养育
两种状态,广义和狭义 狭义指:文学艺术。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一家之长) 中国的国家形式是由族群逐步发展形成,带有明显 的宗法制(家长制)特点。从这一概念出发,中国 人一般不会挑战家长权威。
对宗教态度差异非常显著:
(A)西方、印度不能同时信两个教, 甚至同教也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教派。
(B)中国:“道并行而不相悖。”
“殊途同归。”
从对待民族间关系的态度上:
(“文胜质则雅,质胜文则野”
“不战屈人之兵”
(B)西方民族讲究:竞争、斗争、 征服。
从家庭关系方面:
(A)中国传统家庭本位,忽视个人自由“家和万
事兴。” “家不和给人欺。”
(B)西方忽视传统家庭本位,重视个人自由。
国家的定义 西方:country; state ; 西方倾向于把国家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组织机构(陌 生人),从这点出发,它的权力需要被限制或被界 定和约束。
中国通识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
何为传统文化,如何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 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讲 1、何为文化?文化的核心内容。 2、何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影响。 3、价值标签背后的文化渊源 4、东西方核心价值观比较 第二讲 5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6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
天道阴阳,地道柔刚 阴阳相生,刚柔并济 物极必反——中庸
重伦理倡道德—— 家庭观念强—孝道 —— 三纲五常 等级观念—忽视平等自由 重义轻利 —— 人际和谐—— 忽视自利性 ——重农抑商, 阻碍商业经济的发展 重礼轻法 —— 礼仪之邦 —— 吃人的礼教,抑制人欲 ,好面 ——阻碍法治的发展 重集体轻个人 —— 民族观念 国家观念 牺牲精神 —— 忽视个人权利与自由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关系,人际和谐统一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创新思维
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1)共同文化的定义:指不同阶级创造共同创 造的文化。 文化最重要的东西有两个方面
(1)价值观念
(2)思维方式
传统一词的拉丁文为tradium,意即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
事物,这也是英语中tradition一词的最基本的涵义。
由于社会非常复杂,人们的需要非常多样,好坏的标准都
智慧 勇敢 节制和正义 西方 仁义礼智信, 东方 核心理念的顺序 A)中国传统: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又不向外扩 张。即“协和万邦”,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勇敢、竞争 价值观的优劣
新浪网的一个问卷调查(参与者137247)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 a 很重要 b 有些规范作用 c 可有可无 d 有消 极作用 e 完全过时 结果: 1 很重要 51.19% ; 2 有些规范作用 41.78% ; CSC必须自主思考 的问题。 3 有消极作用 3.66% ; 4 可有可无 1.75% ; 5 完全过时 0.71%)
重教轻术
—— 尊师,尊重传统,注重实践
——重体验忽略学术的严谨性
地缘文化 农耕文明
中国是大陆文明—相对封闭 保守 中国文明的延续性 1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2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有农业文明发展的地理和气候基础
农业生产的特点——家庭式生产———注重伦理观 念 农业生产的要求——分工与协作——看重与他人关 系——重集体 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热爱和平,尚和持中 包容性 农业生产的规模——对统一与集权的要求 农业耕种的周期与循环——重继承-传统-教育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PS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包含时代不同,所对应的
方式不同。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对国人性格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
消极)
对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简 单分类:讨论归类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
第二: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主客)
第三: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客际)
在变化,因此,按今天的标准,在历史长河中,人们选择 了一些好的,也可能选择了一些坏的,还可能选择一些不 好也不坏的中性的东西, 都叫传统。
文化的发展决定于生产的发展
(1)文化的时代性: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相适
应是封建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
是资本主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重和谐求统一
(A)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世界形成是和人类相辅相成 的。 天人合一思想 《周易•文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 的顺应自然的“与天地合德”的思想。 道家:道法自然 无为 返璞归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从对待战争的关系上 ——从家庭关系上 ——从国家意识上 ——从对待宗教的差异性上 ——从核心价值理念上
从人与自然关系上:
(A)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世界形
成是和人类相辅相成的。 (B)西方相互重视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注重 人与自然的对立。
重伦理倡道德
孝悌-忠孝-家· 国 仁爱诚信 纲常—三从四德
重礼抑欲---轻法
克己复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贵和尚中—和谐——重同 礼尚往来——人情 面子
重义轻利
四海之内皆兄弟——重集体 舍生取义——民族大义 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
重教轻术,重理性求教养,重稳定求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