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暂行规定
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

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一、目的和意义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和追究制度,旨在规范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保障学生、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范围内的一切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和追究工作。
二、安全事故的认定1. 学校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教职工行为等原因,导致学生、教职工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 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学校应当成立安全事故认定小组,负责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认定。
3. 安全事故认定小组由学校领导、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认定小组成员应当具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
4. 安全事故认定程序:(1)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启动安全事故认定程序,组织认定小组进行调查。
(2)认定小组应当认真收集事故相关证据,查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
(3)认定小组应当听取事故当事人、目击者等的陈述,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调查报告。
(4)认定小组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作出事故认定结论,并将结论书面通知当事人。
5. 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结果作为处理事故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
当事人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认定结论之日起3日内向学校申请复核。
学校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三、安全事故的追究1. 学校安全事故的追究,应当坚持责任分明、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事故责任人和责任追究标准。
3.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对象包括:学校负责人、教职工、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4.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方式:(1)对于事故责任人,学校可以采取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
(2)对于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对于学生,学校可以采取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进行追究。
5.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确保责任追究的公平公正。
学校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学校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一、事故认定1. 事故类型:学校事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疾病、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事件。
2. 事故责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明确事故责任。
责任分为学校责任、学生责任、第三方责任和无责任。
3. 事故调查: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调查,了解事故原因、经过和结果,收集相关证据,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4. 事故认定:学校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照事故责任划分标准,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二、事故处理1. 医疗救治:学校应立即将受伤学生送往医疗机构救治,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2. 通知家长: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告知事故经过、学生伤情和救治情况。
3. 保险理赔:学校应协助学生家长办理保险理赔手续,确保学生和家庭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
4. 心理干预:学校应对事故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5. 责任追究:学校根据事故认定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涉及学校责任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学生责任的,应进行批评教育;涉及第三方责任的,应协助相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6. 整改措施:学校应根据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等。
7. 事故报告:学校应在事故处理后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三、事故预防1. 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检查:学校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应急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4. 安全设施:学校应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校园安全。
5. 安全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处理

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处理一、中小学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事故类型、特点(一)基本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8月21日)广东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1986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1988年4月2日)安全管理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1992年6月10)小学管理规程(1996年3月9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年2月7日)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2001年3月21日)事故防范与处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4月21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3月12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4日)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1999年12月24日)火灾事故调查规定(1999年3月15日)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6年8月27日)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年9月20日)全面消除和杜绝中小学危房的规定(1992年11月25日)(二)学校伤害事故的类型1、按事故发生的地点分:(1)校内事故:课余事故课内事故(2)校外事故:指学校组织的春游、扫墓、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2、从事故的表现形式分:(1)游戏型事故:指学生游戏时不小心发生的伤害,致害人一般不是故意伤害他人。
(2)恶作剧型:指伤害者往往故意伤害别人,由于年龄小,未考虑到后果。
(3)失职型事故:往往和学校的设备陈旧失修或教师的工作责任小不强有关。
校内安全事故处理与报告规定

校内安全事故处理与报告规定为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制定了以下校内安全事故处理与报告规定。
凡与校内安全事故相关的情况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和二次伤害的发生。
一、事故定义与等级划分校内安全事故定义为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由于人为过失或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事件,包括校园设施设备的损坏、人身伤亡、火灾爆炸等。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我校将校内安全事故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2.重大事故:造成1人死亡或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3.较大事故:仅给人身伤害或设施设备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4.一般事故:仅给设施设备造成较小影响或人身伤害较轻的事故。
二、事故处理程序1.发现事故:任何人发现校内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并通过紧急报警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2.组织应急救援: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将组织急救人员、消防人员等赶赴现场,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3.事故调查:专业的调查人员将展开全面调查,包括现场勘查、证据保全、目击者询问等。
调查人员需尽快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追究。
4.责任追究: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合理的责任追究。
对于因过失导致重大事故的个人,学校将根据校规进行相应处分,同时依法报警。
5.事故处理报告: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将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制作事故处理报告。
报告应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责任追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
三、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报告对象:根据事故等级不同,事故报告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一般事故:报告给相关校级部门,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 较大事故:报告给校级领导、安全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 重大事故:报告给校级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特别重大事故:报告给校级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
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和谐稳定、财产安全和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安全事故的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责任人的确定学校政正职是学校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学校政副职对其管辖部门和分管工作负有安全管理责任。
学校各级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各级政副职对其管辖部门和分管工作负有安全管理责任。
第三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㈠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及各单位由负责人任组长,副职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
全面负责学校及各单位安全领导与管理工作;㈡制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送保卫处备案;㈢定期召开(每季度一次)安全工作会议。
分析、布置、督促、检查学校及各单位安全防范和隐患排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㈣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所有职工和外聘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㈤实行单位安全管理责任制。
明确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并作为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据;㈥对本单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区域、场所和设备,进行严格管理、检查和整改。
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无法排除或在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止使用,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保卫处;发现一般安全隐患的,责令本部门限期整改,排除隐患;㈦如发生安全事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工作,并及时上报学校。
第四条保卫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应在职责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督促管理、业务指导、检查、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本规定所指的重大安全事故,包括:㈠重大火灾事故;㈡重大爆炸事故;㈢重大交通安全事故;㈣重大饮食、卫生事故;㈤重大建筑物倒塌事故;㈥重大踩踏事故;㈦重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药品和化学危险物品事故;㈧严重的打架斗殴、械斗等治安XX事件;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煤气管道(包)、烘箱、电梯、电焊、气焊和特种设备等的重大安全事故;㈩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我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

我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为了保障我校师生安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处理、认定责任、保障权益,特制定我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条、定义教学事故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校园安全、师生身体健康、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或影响的事件。
第二条、教学事故的认定任何教学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以明确事故性质、责任人和损失情况。
1.立案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或教学单位负责人应当第一时间向学校行政部门报告事故,并立案调查。
2.调查调查人员应当保持独立、公正、客观的态度,采取有效的调查措施,了解事故的经过、原因和责任人。
调查人员可采取实地勘验、听取当事人陈述、查看证据等方式进行调查。
3.认定调查结果经过审查确认后,应该进行认定。
对于事故的性质、责任人及赔偿数额等要做出明确的认定。
第三条、处理方案对于教学事故中涉及到的人员,教育部门要确保保护其合法权益,定出合理的赔偿数额,落实相关政策,特别管理里程碑的教学事故必须非常谨慎处理。
1.损失补偿教育部门要根据事故的原因、性质和情况对受害者进行损失补偿。
对于人身伤害,应按照《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予以赔偿。
2.责任追究对于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并落实相关惩戒措施。
3.安全措施改进学校管理部门应当从事故原因中吸取教训,改进安全措施,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隐私保护在教学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保证其合法权益和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第五条、监督检查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事故预防工作,并对全校的安全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第六条、生效时间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教务部门等单位执行。
结语:本暂行办法是我校教学事故的处理基础,通过认真实施,可以帮助学校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近年来,大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及其师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规定。
其中,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作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大学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和惩罚,促进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落实和改善。
一、规定的背景及目的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出台是为了健全大学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和惩罚,从根本上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规定的目的是推动大学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确保校园的稳定和安全。
该规定针对大学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为加强校园安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操作的指导。
二、规定的适应范围和责任主体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及其相关单位和人员。
主要责任主体包括学校管理层、教职员工、学生、相关教育部门等。
学校管理层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负有重要的责任。
他们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教职员工作为大学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应该对校园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并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同样也需要对个人安全负起责任。
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参与校园安全工作,遵守安全规定,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规定的主要内容大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责任的认定和承担、责任单位的罚款措施等。
1. 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规定明确了责任追究的主体,包括校方、教职员工和学生等。
责任追究程序主要包括事故调查、责任认定和追究、惩罚措施等。
2. 责任的认定和承担对于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规定明确了事故的性质、事故责任主体的行为和过失、事故后果等要素。
中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

中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
是指针对发生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的一系列法规和规定。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相关内容,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地区和相关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事故认定
1. 事故的认定由事故认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相关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2. 事故认定应根据相关证据和调查结果进行,确保公正、公平、客观。
3. 事故认定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责任方等相关信息。
二、事故处理
1. 对于因教职工或学生的过失导致的事故,可以进行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薪或辞退等。
2. 对于因学校管理不当导致的事故,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补救。
3. 对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援和应急措施,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对于因故意伤害、虐待、性侵犯等严重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应及时报警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三、事故报告和通知
1. 学校应设立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并按照相关规定向家长和社会公布事故情况。
2. 学校应建立事故通知制度,及时向事故受害者及家属通知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实施应根据相关地区的法规和规定进行。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可以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中小学校园安全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学校的法律责任

中小学校园安全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学校的法律责任中小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明确了学校的安全责任和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探讨学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规定1.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依据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民法通则则规定了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保护,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人身权益承担保护责任。
2.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要求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要求主要包括校园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
学校应制定校园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
同时,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学校工作人员应履行好安全责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学校的法律责任1.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责任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同时,学校还应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如果学校未履行好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导致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或者其他人身损害,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承担教育事故的责任在中小学校园中,教育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减少教育事故的发生。
如果因为学校的过失或疏忽导致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意外伤害,学校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师生纠纷的处理责任中小学校园内的师生纠纷时有发生,学校有责任及时妥善处理。
校内各类事故认定处理制度

校内各类事故认定处理制度一、概述校内事故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事故、火灾、校车事故等。
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制定了校内各类事故认定处理制度,以明确各种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主体,从而有效防控事故风险。
二、事故认定程序1.接报与报告:学校负责人或安全科负责人应第一时间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处理。
同时,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2.形成事故报告:经现场勘查确定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形成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责任人及可能的后果,并通过书面形式上报学校负责人。
3.事故认定:学校负责人收到事故报告后,经过审阅、调查核实,形成事故认定决定,并责令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法律程序: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学校应及时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启动学校内部的事故处理程序。
三、事故责任人的认定1.直接责任人: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直接责任人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或严重后果的责任主体。
直接责任人应对事故发生承担相应的法律和行政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2.领导责任人:对于重大事故,除了直接责任人外,还应追责相关的领导责任人。
领导责任人包括学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应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不善等问题负有监管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纪律和行政责任。
3.法律责任人:对于事故中存在犯罪行为的人员,学校将依法适用刑事和民事责任,并及时报案。
四、事故的处理措施1.救援与伤员处理:在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启动救援措施,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尽力减少人员伤亡。
同时,学校医务室应及时对伤员进行急救和护理,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网络报案与调查:对于较为严重的事故,学校应及时报案,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校内通知方式进行事故的宣传和警示,提醒全校人员注意安全。
学校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
三、事故等级划分(一)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指造成师生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安全事故。
(二)重大安全事故:指造成师生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
(三)较大安全事故:指造成师生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
四、责任追究原则(一)事故责任明确原则: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明确事故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二)过错责任原则:事故责任人因过错导致事故发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公平公正原则: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应当公平公正,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五、责任追究措施(一)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1. 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解除其与学校的劳动合同,终身不得从事教育事业。
2. 重大安全事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解除其与学校的劳动合同,5年内不得从事教育事业。
3. 较大安全事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事故责任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二)对事故责任人的经济赔偿1. 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2. 重大安全事故: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3. 较大安全事故: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六、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一)事故报告1. 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
2. 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实验中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实验中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中学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中学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有过必罚。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事故的报告、处置、责任追究等程序和措施。
第二章安全事故的认定和报告第五条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学校、教师、学生或者其他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师生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六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七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材料。
第三章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第八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九条学校应当依法承担安全事故的责任。
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或者学校的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教育教学规范,造成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一条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者教育教学规范,造成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二条其他相关人员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学校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方式第十三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事故调查。
学校应当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二)责任认定。
学校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人和事故责任程度。
(三)责任追究。
学校应当根据事故责任认定,对事故责任人依法予以追究。
第十四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一)纪律处分。
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及处理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2002 年 8 月 21 日)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实施细则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方法(2022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国教育法(节录)(1995 年 3 月 18 日)中华人民务教育法(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 年 3 月 14 日)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 年 9 月 4 日)中华人民国预防未年人犯罪法(1999 年 6 月 28 日)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节录)(1986 年 4 月 12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 "假设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1988 年 4 月 2 日)安全管理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1992 年 6 月 10)小学管理规程(1996 年 3 月 9 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 年 2 月 7 日)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2001年3月21日)事故防与处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年4 月21 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年 3 月 12 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 年 6 月 4 日)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1999 年 12 月 24 日)火灾事故调查规定(1999 年 3 月 15 日)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视方法(1996 年 8 月 27 日)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 年 9 月 20 日) 全面消除和杜绝中小学危房的规定(1992 年 11 月 25 日)1.按事故发生的地点分:(1)校事故:包括课余事故和课事故;(2)校外事故:指学校组织的春游、扫墓、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2.从事故的表现形式分:(1)游戏型事故:指学生游戏时不小心发生的伤害,致害人普通不是成心伤害他人。
学校管理—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

学校管理—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建立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追究制度,明确学校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监督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发生的全部安全事故,包含但不限于人身安全事故和资产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的认定1.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应基于以下标准:–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是否造成资产损失或环境破坏;–是否损害学校声誉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安全事故的认定应由学校内设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经过调审核实后出具事故认定报告,并报校领导审批。
3.安全管理部门在认定安全事故时,应充分考虑并记录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责任归属。
四、安全事故的追究1.对于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学校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查,并搭配公安、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2.对于造成资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安全事故,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并通过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赔偿事宜。
3.对于损害学校声誉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学校将依据事故严重程度,依照内部纪律处分制度进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批判教育、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处分。
4.学校对于安全事故的追究,不排出将相关责任人移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
五、管理标准1.学校应建立和完满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配备充分的安全管理人员。
2.学校应订立认真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的各项实在要求,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3.学校应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师生员工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4.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作用。
5.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理本领和不安全防范意识。
六、考核标准1.学校应依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对各部门和个人进行定期考核。
2.考核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是否依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工作;–是否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否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及事故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及事故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安全事故的责任,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十堰市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及事故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首遇有责”的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好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
民办幼儿园由办园主体负责,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监管,同时接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指导。
第三条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学校安全教育第四条学校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明确责任、教管结合”的方针,做好教育、预防、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作业、有考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第五条各学校应结合“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最后一周星期一)、“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制定年度和学期安全教育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应急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技能。
并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假前最后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周”,集中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六条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要聘请法制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对师生进行至少一次法制教育,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
第七条学校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计划,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
第三章安全工作责任第八条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校长是本辖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为本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主要包括: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学院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学院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明确学校和各级部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保障学校国有资产和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以及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全责任事故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失职渎职导致火灾、交通事故、疫情、中毒、盗窃、校园治安案件、对抗性群体事件、学生非正常死亡,其它人为因素引起的给学校造成财产损失、损毁、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或在校内外产生不良影响、负面舆情等的安全事故。
其余行政、教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国际交流等工作事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坚持公平、公正、及时、适当等原则。
第二章安全责任事故追究范围和标准第四条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具体范围包括:(一)消防安全事故。
(二)校园盗窃等治安事故。
(三)校园交通安全事故。
(四)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事故。
(五)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事故。
(六)食物中毒等饮食方面的安全事故。
(七)危险药品和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
(八)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九)学校房屋、场地出租安全事故。
(十)其它安全责任事故。
第五条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认定标准(一)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为一般安全责任事故:1.一次轻伤3人以下(含3人)的。
2.事故造成学校损失达到5万元以下的。
3.发生四级疫情的。
4.发生对抗性群体事件5人以下(含5人),社会影响较小的。
(二)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为较大安全责任事故:1.一次重伤1人或轻伤3人以上(含3人)6人(含6人)以下的。
2.事故造成学校损失达到5-10万元的。
3.发生三级疫情的。
4.对抗性群体事件5人以上(含5人)20人(含20人)以下的,或发生重大群体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或引起上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人数虽少但影响和危害程度大的破坏性活动。
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暂行规定

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暂行规定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暂行规定一、为预防、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正确对校园安全事故责任的认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二、本暂行规定所指安全事故分为A类:骨折的、因伤情需要拍片的、缝合伤口的、烫伤的、脑震荡的、其它伤势较重的;B类:轻微红肿、破皮、小创伤等。
三、课堂内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1、学生在课堂因相互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A类事故,任课教师负全责,月评奖减分30分/次;因学生上体育课在竞技中不慎引发的A类事故,任课教师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
学生在课堂上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B类事故任课老师负全部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上体育课在竞技中不慎引发的B类事故,任课教师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2、在课堂上因偶发原因发生A类事故,任课老师负部分责任,扣10分/次,班主任扣5分/次;学生在课堂上因偶发、自身原因出现的B类安全事故,任课老师及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四、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安全事故认定1、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A 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主要责任,月评奖(津贴)扣25分/次;班主任负次要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B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班主任月评奖扣5分/次。
2、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偶发或自身原因引发的A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及班主任分别负部分责任,扣5分/次处理;引发B类事故,纪律老师及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五、学生在进餐时段的安全责任认定1、学生在进餐时段引发的A类事故,班主任负主要责任,月评奖扣30分/次,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次要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在进餐时段引发的B类事故,班主任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
2、学生在进餐过程中因偶发自身原因引发的A类事故,班主任负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引发B类,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校园安全事故的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园内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人为伤害等。
第三条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及时报告,妥善处理;(三)责任明确,追究到底;(四)依法依规,科学施策。
第四条学校成立校园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条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知识讲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防人为伤害等。
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八条学校应当组织师生员工参加各类安全技能培训,如灭火器使用、急救知识等。
第三章安全设施与设备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条学校应当定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应急照明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措施、防撞栏、安全门等。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确保校园内的交通工具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
第四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师生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章事故预防与处理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管理-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

学校管理—学校安全事故认定、追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防备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人身资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包含学生、教职员工、访问人员以及校外承包商等。
第三条学校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突发事件。
第四条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追究遵从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事故责任与人员责任相统一,实行事故责任与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
第二章学校安全事故认定制度第五条学校安全事故的认定由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人应立刻成立安全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认定。
第六条安全事故调查组由校长(或副校长)担负组长,安全办公室负责人、相关老师代表、保卫处负责人等构成。
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手记证据,听取相关人员叙述,并编写事故报告。
第七条安全事故调查组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向校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调查情况,并提交调查报告。
第八条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与损害等内容。
第九条校安全委员会对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审议,并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事故责任人。
第十条校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将事故认定情况通知事故责任人,并告知其权益与义务,以及追究事故责任的程序和结果。
第三章学校安全事故追究制度第十一条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分为纪律处分、行政责任追究和法律责任追究三个层次。
第十二条对于细小安全事故,一般依照纪律处分处理,包含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批判教育等。
第十三条对于较重安全事故,除纪律处特别,依据事故责任人的职务、级别、违规情节等,可以予以行政处分,包含记过、留校察看、停职办案、解聘等。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安全事故,除纪律处分和行政处特别,学校将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应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的原则。
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推动学校安全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中,包括了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责任划分和追究措施等内容,旨在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和维护校园安全。
一、责任认定1.事故认定的原则应当是客观、公正、有据可依的。
不应当搞成简单的以权谋私,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证据来判断责任是否有确凿的证据。
2.应明确责任认定的程序和程序: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需要明确责任认定的流程和要求。
在程序方面要做到程序合法、透明,各个环节都要公正,以便保证责任认定的准确性。
3.应融入对校园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要及时有效,能起到巩固局面的作用。
二、责任划分在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中,责任划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责任的划分要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主体责任:要将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责任划分给直接责任人,即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员。
2.领导责任:学校管理层应对校园安全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应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的事故负有相应责任。
3.监督责任:对于监管部门,应当合理监督学校的安全工作,如果监管不力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应负有相应责任。
4.共同责任:对于多方共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应将责任进行合理、公正的划分,每个责任人都应负有相应的责任。
三、追究措施1.追究措施的具体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采取问责、处罚、组织调整或深入调查等方式进行。
2.追究措施应针对不同责任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划定,责任人的性质、错误等级、后果等都是制定追究措施的重要因素。
3.追究措施的执行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追究措施的执行应当及时有效,不能因为过于拖延而影响到正常校园安全秩序的维护。
五、完善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安全,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完善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暂行规定
一、为预防、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正确对校园安全事故责任的认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二、本暂行规定所指安全事故分为A类:骨折的、因伤情需要拍片的、缝合伤口的、烫伤的、脑震荡的、其它伤势较重的;B类:轻微红肿、破皮、小创伤等。
三、课堂内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
1、学生在课堂因相互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A类事故,任课教师负全责,月评奖减分30分/次;因学生上体育课在竞技中不慎引发的A类事故,任课教师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
学生在课堂上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B类事故任课老师负全部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上体育课在竞技中不慎引发的B类事故,任课教师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2、在课堂上因偶发原因发生A类事故,任课老师负部分责任,扣10分/次,班主任扣5
分/次;学生在课堂上因偶发、自身原因出现的B类安全事故,任课老师及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四、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安全事故认定
1、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A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主要责任,月评奖(津贴)扣25分/次;班主任负次要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B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班主任月评奖扣5分/次。
2、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因偶发或自身原因引发的A类事故,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及班主任分别负部分责任,扣5分/次处理;引发B类事故,纪律老师及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五、学生在进餐时段的安全责任认定
1、学生在进餐时段引发的A类事故,班主任负主要责任,月评奖扣30分/次,纪律老师、值日教师、值日领导负次要责任,月评奖扣10分/次;学生在进餐时段引发的B类事故,班主任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
2、学生在进餐过程中因偶发自身原因引发的A类事故,班主任负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引发B类,班主任负部分责任,但免于处理。
六、宿舍区的安全事故责任认定
1、学生在宿舍区域内因肢体冲突或做危险动作引发的A类事故,班主任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15分/次;纪律老师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15分/次;生活老师负部分责,月评奖扣5
分/次;引发B类事故,班主任负部分责任,月评奖扣5分/次;纪律老师扣5分/次;生活老师扣2分/次。
2、学生在宿舍区域内因偶发自身原因引发A类事故,班主任扣5分/次;纪律老师扣5分/次;生活老师扣1分/次;引发B类事故的,班主任、生活老师、纪律老师负部分责任,免于处理。
七、安全事故责任认定程序及办法
1、校委会成员经调查后,依据本规定作出责任认定。
2、责任认定情况报校负责人签名同意后公布。
八、隐瞒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
无论何种理由,隐瞒或未向学校报告学生意外受伤引发家长投诉或其它后果的,按情况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九、其它特定区域,特定时间段的安全事故责任由校委会类推本暂行规定作出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