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学案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7.教学策略:
a.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强调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c.指出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机械效率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a.根据课堂学习,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b.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1-5,要求步骤完整、计算准确。
3.教学内容:
a.计算给定简单Biblioteka 械的效率。b.分析实际机械工作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c.讨论生活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学内容:
a.回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还依赖于具体形象和实际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知识。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一、课程背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机械效率是评估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节能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提高机械效率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此,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5. 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15分钟)(1)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与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提高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与学生一起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损失、传动效率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4. 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个机械设备,例如汽车发动机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方法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变化。
(2)提供相关数据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机械效率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机械效率。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机械效率的小结报告。
报告要包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对机械设备效率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结报告,对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是评估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
初中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培养改进机械、提高机械效率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额外功越少越好的原因。
2. 提问:用哪个物理量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引入新课《机械效率》。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3.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机械效率,并进行计算演示。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让学生计算机械效率,并解释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机械,提高机械效率。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提问学生: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改进机械,提高机械效率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初中机械效率优秀教案
初中机械效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将机械效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说出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额外功越少越好。
3. 提问:用哪个物理量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引入新课《机械效率》。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机械性能越好。
3. 演示实例:如使用滑轮组、杠杆等机械设备时,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机械的效率,并交流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摩擦、传动效率等。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优化设计、提高负载等。
5.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感受机械效率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4.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5.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研究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相关计算。
3. 评价学生对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认识,能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4. 评价学生对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理解,能否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5.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学案
8年级物理下册学案学习历程一、有用功和额外功1.分析下列方式做功对象2.定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随堂练习1当你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你克服桶重做的功是;你对水做的功是;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上一些水,这时你克服桶重做的功是;你对水做的功是。
(填“总功”“有用功”或“额外功”)3.算一算:以上各情况下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沙土重100N,桶重20N,体重400N,口袋重5N,动滑轮重10N,层高3m)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对土做功对人做功对小桶做功对口袋做功对滑轮做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二、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公式:2.自主学习例题,计算上面三种方式的机械效率,填入上表。
3.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1)如何组装滑轮组?(2)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分别如何计算?(3)需要测量哪几个数据?(4)测量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5)如何测量吊起不同物重的机械效率(6)实验操作中如何分工数据表格:数据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随堂练习2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省力B.机械效率低的机械,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小C.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做的多D.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作业与检测课后检测1、两台机械,甲机械效率为80%,乙机械效率为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省力B、乙机械一定比甲机械省力C、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的多D、有用功相同时,乙机械所做的总功多2、采取下述哪种措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A、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B、总功一定,增大额外功C、有用功一定,减小总功D、额外功一定,减小有用功3、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重视理论传授时,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1】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用假想液柱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2、通过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合作学习】:一、探究一:液体是否存在压强1、观察实验:图1、22、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和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 ;二、探究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v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v 猜想与假设:v 设计实验:v 进行实验:v 分析总结: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
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_______,越大则压强越。
2、设计方案:A、验证是否与方向有关,应选择:,结论:。
B、验证是否与深度有关,应选择:,结论:。
C、验证是否与密度有关,应选择:,结论:。
D、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应选择:,结论:。
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④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 。
思考: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自主学习】: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机械效率相关问题。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分析其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提高所选机械装置效率的方法。
-学生需要绘制装置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这项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撰写反思日记: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以及未来学习计划。
-反思日记应体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以提高作业质量。通过以上作业的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探究拓展题: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机械装置,探究其机械效率与某种特定因素(如摩擦力、斜面角度等)的关系。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创新思维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的机械装置,以提高效率或解决特定问题。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机械效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概念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3.强化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一、重点.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机械效率教案初中
机械效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
2. 提高机械效率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模型演示机械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询问学生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效率有何了解。
2. 学生分享对机械效率的初步理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 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3. 给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4. 通过实例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榨汁机等,引导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机械设备的效率。
2. 学生操作实验设备,测量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机械效率,并进行讨论。
五、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讨论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的方法。
3. 分析实际应用中提高机械效率的例子,如汽车节能、电梯节能等。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计算生活中常见机械设备的效率,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推荐阅读:有关机械效率的科普文章或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效率的学案第一课时
机械效率的学案(第1课时)班级:组别: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和额外功;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3、学会找出有用功与额外功,然后会计算机械效率。
二、课前自主学习请观察课本第85页的图12.3-1与结合生活经验完在下面的填空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关系为:。
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是希望额外功多,还是希望额外功少?2、什么是机械效率?3、机械效率的公式表示为: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功,功总是小于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1的。
机械效率通常用表示。
四、小组合作探究功率的计算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410J。
1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起重机做的总功是多少?3、起重机做的额外功是多少?4、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五、课后练习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2、比较:机械效率与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两个物理量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
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功率大表示机械做功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高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__________。
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机械效率高,例如内燃机车功率可以达到几千千瓦,但效率只有30%~40%,反之,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不一定大。
例如,安装在儿童玩具汽车车里的电动机效率可达80%,但功率却只有几瓦特。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机械效率》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2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
(大屏幕)师:还有吗?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大屏幕)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生:不能。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
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学案
第3节 机械效率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4、会利用公式η=W 有/W 总进行有关计算.5、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二、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 的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
(二)知识点例题1:请学生判断,右图中分别用三种方式把沙子提到装修的楼上去,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总功?1.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 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额外功W 额外: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总功W 总: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2.三者之间的关系:额外有用总+=W W W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 %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100⨯ 计算公式: %100⨯=总有用W W η不管是动滑轮,还是其他简单机械,实际生活中力做功,都伴随着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存在。
例2.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滑轮组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 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
“实验数值G =5牛,h =0.5米,F =3牛,s =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 动=F ·S =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 阻=G ·h =5牛×0.5米=2.5焦”(2)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 动>W 阻,这是为什么?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
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总功(W 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问:本实验中总功W 总=?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2.机械效率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答: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学习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学习难点】机械效率,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课前预习学案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________ _______叫做有用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额外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总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
其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导入
1.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2.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二、机械效率
1.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1)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
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提升到一定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Gh。
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动滑轮将钩码缓慢提升到同一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Fs。
实验发现,Gh与Fs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
2.有用功和额外功
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
结合86页内容总结:
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标一练】
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2.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3.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对__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4.使用滑轮组提起10N的重物,使它上升0.2米,拉力是4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0.6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___J,这个功叫____功。
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J,这个功叫___功。
用来克服滑轮重力、绳重和滑轮间摩擦所做的功叫功。
3.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同反应了机械的什么不同? 。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
而我们希望所做的额外功越______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越大越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机械效率。
3.分析可知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即ŋ=____________(字母表达式)变形公式W有用=_______W总=_________。
其中ŋ表示___________,你认为机械效率有单位吗?为什么?,用表示,有没有机械效率等于100%的机械?为什么?。
4. 由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_____。
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原理
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钩码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移动的距离
器材: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1) (2) (3)
1、如图所示,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
(4)测量时,必须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5)如果使钩码升高的高度增加为原来的2倍,机械效率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一标一练】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
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
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升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
(4)综上所述,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有用功,(填“增大”或“减小”)
2.斜面的机械效率
(1)你认为该实验的目的是。
(2)你的猜想是。
实验原理:
(3)实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4)为了多次实验,需要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5)测量拉力的大小时,拉力的方向与平行,且要使物体匀速拉动。
(6)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进行三次实验,完成下表。
斜面的倾斜物块重量斜面高度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超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超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
(8)此实验的测量工具是和。
(9)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
(写出二条即可)
能力提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如果某机械的效率为85%,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理想机械外的任何机械的效率总是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动滑轮将重480N的货物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300N,则总功是
J,有用功是 J。
3、小刚将重为100N的水提到6m的楼上,小刚同学体重为400N,装水的水桶重20N,在这个过程
中,他克服自己的体重做功为 J,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总功为 J.
4、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0.2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N,手下降
的高度是 m,人做的总功是 J,有用功是 J,这根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5、用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物体提高2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有用功是 J,总
功是 J,额外功是 J.
6、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
400N的力把重1600N的集装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
集装箱做的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7.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
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8.一个滑轮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米。
如果额外功是9600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
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滑轮组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该机械的机械效率?能否使机械效率达到100%为什么?
7.斜面长为L,高为h ,将重为G的物体沿斜面由底部匀速推至顶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推
力为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
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
速推到顶端B。
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
求:
(1)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推力F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