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景观调查与分析之四季广场

合集下载

校园广场调研报告

校园广场调研报告

校园广场调研报告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第一学年第1学期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中生活的主体是师生。

师生的行为是产生校园功能的本源。

师生的心理及行为决定着校园空间的使用方式,本文对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校园景观空间中,人和环境的互动状况和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心理需求和校园物质环境对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提供进行分析,使得我们的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能够最大可能地满足校园师生的行为心理需求。

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塑造能够促进交往、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和追求。

一个拥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一定是充满活力的、生长型的,它吸引着校园中的师生,也使师生更愿意参与进来,形成环境——行为心理的良性互动。

一相关理论和概念1 马斯洛需要理论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他的成长动机论中提出了“需要的层次”论,其理论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行为的概念行为是人的心理反应,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3 交往的概念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二促进交往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又是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和手段之一。

这种需要在校园生活中表现为师生对交往活动的需求。

尤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全日寄宿制,大多数学生远离家庭,若社交动机或好群行为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不仅有碍人们互通思想、情感和互相理解,而且对心理素质的形成会产生消极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提出,现代健康观念已不仅指身体没有缺陷或疾病,而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这种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说明了交往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高校校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湿地景观为例

高校校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湿地景观为例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阶梯式驳岸设计亲水空间近水边缘与水体直接的坡度或垂直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要满足使市民手或脚能够接触到水体,保持生态驳岸的亲水性。

根据驳岸设计现实需要,在水流流速较快且水位变化较大的地段,做好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设计,并通过植物将水生和陆生植物联系起来,打造自然型驳岸。

此外,积极应用生态混凝土,做好驳岸护坡,保障河岸生态环境的丰富性。

具体来说,就是应用多孔岩石、生物有机肥、保水剂等为基材,利用水泥凝胶胶结起来,形成“蜂窝状”生态空间,使水、空气在其中自由渗透,利于河岸植物生长,还可以附着和栖息大量微生物,提升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

洪水时生态混凝土具有渗透水分,削弱洪峰,枯水时将储存于岸堤中的水反渗入河,调节水量等功能。

3.4加强河流分类研究阶梯式生态驳岸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求保障河道的水文安全,要根据不同河道的宽度、蜿蜒度、坡床比、宽度等,判断出河道的蓄洪能力,从而设计好阶梯式生态驳岸的坡度、长度、层级等,保障随着河道水位的涨落,形成动态的驳岸生态景观。

4结语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逐渐受到重视,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注重发挥生态功能。

将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于阶梯式生态驳岸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保障驳岸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发挥驳岸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驳岸的美观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1]陈琼.园林水景工程中驳岸设计之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6(11)[2]龙梅珍,唐波.城市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4(9)[3]班乃明,赵建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9)(责任编辑舒丹丹)高校校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湿地景观为例丁锐张锦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摘要:高校作为开放的教育机构,不仅科技实现与社会、城市共享,校内资源也将适时融入到社会中去,绿地、景观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应为更多的市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高校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

高校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
高校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设施。它是接受高等教 育和从事学术研究的场所,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 载体,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高校校园既是学生 思想交流和迸发灵感的场所,同时又要体现高校的 文化内涵和教育的社会精髓。因此,高校的室外景 观应十分强调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强调文 化氛围和学术气氛,将高校景观建设成为文化内涵 丰富、景色宜人的交流、活动空间。
(1)植物。中心区植物主要选择自身文化内涵 丰富、长势良好、观赏性强的乡土树种。包括常见传
万方数据
统花卉南天竹,历史传统名花紫薇、桂花等,此类植 物成群成丛栽植,模仿自然景观构成群落,营造阳 光、生机、自由、文化内涵富的田园氛围。
道路两边整形灌木的栽植是农林院校园艺学科 的体现(图2),模纹图案的设计“以人为本”,表达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热情、包容、交流、学习的校园精神 文化(图3),为人们营造一个亲切的活动、交流场 所。整形灌木再结合圆形雕塑广场、长方形喷泉的 设计,体现整个中心广场的统一性。
整个中心区植物,主要选用具有较强观赏性的 乡土树种和长势良好的外来树种,如石榴、连翘、紫 叶李、白皮松、雪松等乡土树种及南天竹、桂花等外 来树种。在强调主色调绿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植物 之间的协调与色彩的搭配。整个区域以雪松、白皮 松等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中间配以南 天竹、连翘、桂花等观赏植物。背景乔木前栽植紫 薇、梅花、木槿等花灌木,四季有景、四季常绿。树干 成斑驳状、乳白色的白皮松衬以清脆的树冠,结合疏 林草地,极为显目。高大、树冠繁茂雄伟的雪松群 植,犹如金字塔,冬季景观效果尤佳,配以南天竹、紫 叶李等彩叶植物,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色彩对比依然 强烈,生机盎然。绿色背景衬托花卉、树木、雕塑等, 使得整个中心区更加鲜明、突出、轮廓清晰。 3.2.2 校园文化、学科特色等文化内涵的体现 各 高校由于历史、学科等不同,又各具独特的校园文 化,其中校训就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 景观文化内涵主要通过植物、建筑、小品、道路、空间 等景观构成元素来体现,针对农业类综合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一特定对象,中心广场体现的 农耕文化及校园精神主要是通过植物、小品、空间等 元素来表达。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1]。

植物景观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有利于校园景观的形成,且能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善。

校园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景观,被称为校园景观的综合表现体,能起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群落配置的分析。

基于此,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1.1概况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色相结合的绿色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群落,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2.1结构组成更合理,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

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

风景园林广场调研报告

风景园林广场调研报告

风景园林广场调研报告风景园林广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建设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风景园林广场作为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兼具观赏性、休闲性、社交性等功能,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风景园林广场的现状和改善空间的需求,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繁华地区的两个风景园林广场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市民对于广场设计、管理和服务的看法和建议。

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设施与设备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广场的基础设施表示满意,如座椅、照明、卫生间等设施。

然而,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基础设施的数量不足,尤其是座椅不够。

此外,一些设备(如音乐喷泉、休闲广告牌等)的缺乏被部分受访者提及。

2. 环境和景观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广场的绿化景观感到满意,认为绿植的增加更能提升广场的观赏性。

然而,部分受访者认为广场存在噪音、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希望采取措施改善。

3. 管理和服务调查对象对广场的清洁和维护工作普遍较为满意,但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广场存在扰民和乱摆摊等问题,希望加强管理力度。

此外,一些受访者对广场的安全措施和服务设施表示担忧,期待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改善建议1. 增加座椅和设施的数量,满足市民休息与娱乐的需求。

2. 加强绿化,并增加更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3. 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提高广场环境质量。

4. 加强管理力度,减少扰民现象。

5. 提供更安全的环境和更便捷的服务设施。

五、结论本次调研表明,风景园林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部分市民对广场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管理表示满意,但仍有一些改进空间。

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调研结果,适时增加座椅和设施的数量,加强绿化和环境改善工作,并加强广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满足市民对于休闲、社交和观赏的需求。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现教前广场景观摘要:人与环境和谐已经成为一种新理念,尤其体现在校园环境上,为充分满足师生全面发展和文化气息校园环境的需求,学校都做了很多的努力。

随着环境的改变,景观概念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参与进来,为打造校园美景作出努力。

现针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教前广场景观进行调研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现教前广场景观环境概况:(包括场地范围和周围环境)现教前广场景观位于城建学院新校区,是建园重要组成部分,约16000平方米,现教前广场景观对于营造校园氛围,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的美丽,接触自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教前广场整体呈长方形,两边略有弧度,其内部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小路,两边为景区,此景观向北路是一个美丽的人工湖,且风景秀丽。

南部是宿舍,为住宅区,两侧是大路,并且配有相应绿化植被,西北侧是各个专业的系楼,各个功能区明确,布局合理,且交通方便,现教前广场景观符合了师生的生活和需求。

自然条件和气候状况: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

全年无霜期大约为210天。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50~650mm。

全年降水量75%中在夏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升温快,易发生春旱。

人工设施:垃圾桶、路灯地面艺术铺砖、行造树、排水设施、文化景观石等。

视觉及知觉环境:另附图纸综合分析:1.现教前广场景观区种植草木、乔木、灌木等多种植物以及四季花卉,布局合理,采光充足,层次分明。

缺点:没有自动浇水机,没有喷泉。

因为是一处校园景观,却没能很好的发挥出优势,内部没有长廊,座椅、亭子等休息设施和娱乐设施。

2.在功能分区上此景观做的不错,毗邻食堂和各个专业的系楼、宿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场地,周围都是种植灌木、草坪和乔木,既可作为隔离地带,又可以减低噪音,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树萌,是师生在学习和运动之后的休息场所,而且距离较近,利用率高,形象美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慧园和科技园的观后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慧园和科技园的观后感

当我参观了西北AF大学智能公园和科学公园时,我被他们展示的所有酷科技吹走。

智能公园特别棒,有各种用于农业的高科技产品。

他们拥有精密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飞来飞去,甚至对农业进行大数据分析。

看到他们如何使用技术来彻底改变耕作方式,这真是太酷了。

不仅科技进步让人心神不宁,公园也使我喘不过气来,我的意思是,他们都是关于可再生能源的生命,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到处。

这就像一部真实的科幻电影!而得到这个—他们并没有停止在那里。

整个地方都用绿色空间和超酷的生态友好设计来装饰。

就像他们说:"嘿,我们爱科技,但我们也爱大自然!" 很明显,智能公园和科学公园不仅是为了推动创新的界限,也是为了让环境保持平静。

好厉害!
我在西北澳大利亚大学智能园区和科学园区的豪华盛宴中,坚决致力于开拓我们自然领域的创新和监护,这不过是鼓舞人心,彰显出一种不可磨灭的超越精神。

十分清楚的是,这些飞地是农业方法演变的先锋,弥合了技术进步和生态意识之间的鸿沟。

当我离开时,我发现自己对农业前景充满了一种原始的气息,对技术给工业注入有慈悲影响的潜力充满了激情。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张哲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省杨陵712000)摘要:就大学校园环境体现着校园的显性文化,是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

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和创造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缅怀历史,甚至对学生的内在素质教育起到无法预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论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前区为切入点,对校园前景和校内一园进行实地调研、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突出显示了学校“农、林、水”,和“现代与古朴”并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自然优美的游园风光。

并在对学校园林景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小结。

关键词:校园景观;意境;内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96-021校园概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较完备的园林景观体系。

在未踏进校门开始,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文化内涵的建设。

在进入校园门口之前,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大型浮雕,以“都江堰”和“三峡”为主景构建出“现代农业场景”与“古代农业场景”,体现着“农、林、水”的农业院校的主题思想,也意味着“继往”与“开来”的美好寓意。

随着逐渐进入校园内部,校园文化氛围更加突出和明显,通过微地形设计、植物围合、水体规划和景观雕塑小品等设计,校园内无不体现着文化与内涵,意在通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与提高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2景观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该校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为主体。

步入校园,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景观有:方块状种植绿篱,圆形喷泉广场与雕塑和红色建筑物主体。

中轴线两侧即为喷泉水池、建筑小品和种植于微地形上面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前景由9块方形植篱组成“田”,与其两侧的喷泉长池表现农耕文明。

同时在空间上起到拉长空间的作用。

中部为下沉式的同心圆喷泉广场,中心雕塑“希望的田野”是梯田和镰刀的造型,意味着学风“蒸蒸日上”,也是农业院校的象征。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

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研究作者:袁从丽洪浩庭张哲溪付烨晨赵佳玮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9年第09期摘要: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对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具有不同下垫面性质的校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13处测点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体热舒适评分。

将微气象数据与评分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后得到MTCFM模型,得出在研究地点所在地区温度对微气候热舒适影响的占比最高。

对多数空间而言,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硬质铺装面积,能有效提升微气候热舒适。

关键词:公共空间;微气候热舒适;相关性模型户外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室外环境是提高室外活动质量、吸引城市居民、体现城市活力的保证。

其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布局形态、植被水体分布、局部下垫面材质和园林构筑物形体材料等[1]。

在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不仅体现人性化设计,也能降低能耗,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从而满足人体热舒适。

微气候热舒适是指人在小尺度范围热环境下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程度[2],可根据热舒适评价反应出来,并可采取相关技术、方法和措施改善空间设计。

大量研究表明,空间热舒适性会明显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从而决定使用者是否愿意停留。

热舒适性不佳,使用者会倾向于快速通过而非停留,公共空间会沦为单纯的交通联系与集散空间,从而失去应有的活力[3]。

户外公共空间的精心设计可以刺激环境的使用,而研究微气候热舒适的目的就在于实现、维持并提升微气候热舒适,可持续开发户外公共空间,为更多人所用。

高校校园户外空间是校园空间环境中提供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物质互换的场所和媒介,是校园社区的活动中心和社会生活的载体[1]。

其营建应在充分考虑满足校园户外活动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文化审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科学理性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综合解决户外空间问题。

校园广场分析报告案例

校园广场分析报告案例

校园景观分析1.大学前广场区位分析:大学位于市莱山区,临海的一所中综合类大学,周边有大学文经学院、滨州医学院、工商学院还有居民区和商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置分析:校前广场位于大学南端,广场南面试望海路,东面建筑馆,西面是千米长廊,北面是图书馆和综合楼,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重要的出入口,人流量极多。

现状分析:优点:1.地势平坦。

2.绿化面积大。

3.交通顺畅。

缺点:1.绿化没有规划,比较杂乱,树种较少。

2.广场太空太大。

3.铺装简单,颜色单调。

4.空间层次感弱,功能划分的过于简单。

5.自行车停车位较乱,缺乏规划。

俯瞰大学前广场2.烟大小树林缺点:1、道路错综复杂,缺乏组织性2、绿化较多,缺乏活动设施3、组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性4、缺乏公共活动硬地,对绿化破坏较大5、没有功能上的区分,使用秩序混乱优点:1.环境优雅,安静2.植物生长茂盛,私密性较好3.位置优越,适合休闲位置分析:大学小树林,位于大学东北部,东有宿舍楼餐厅,西有宿舍楼餐厅,南边教学楼,北边锅炉房;其地理位置优越,有一定的人群,交通顺畅。

我们应做的: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原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大学校园与自然相融合。

创造性的利用自然景观,实现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据自然条件,从学生的本能和需求出发,把环境景观改造得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

我所认识的校园景观设计概念: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广场既从属于城市广场,又有其独特的校园的属性。

一般来说,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环境所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形式,是公众活动的中心,有重点的反应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场所。

《人性场所》的作者说过:“广场的定义是一个硬质铺装,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这是以人为主体并从人的生活去考虑的。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来作为这个广场的依据,从这些方面得出不同的概念定义。

浅析校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西农大南校区植物景观营造为例

浅析校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西农大南校区植物景观营造为例

蕉、龟背竹等品种,形成如画的植物景观。

2.2.3障景。

利用花卉景观对不美观的角落和零星地块进行装饰。

如藤木植物攀援在廊架、格栅上,既可以遮挡不美观的设施,又可以围合出立体、惬意的休闲空间。

(收稿:2018-07-31)[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281-288.[2]谢云.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62-67.[3]毛龙生,王晓春,刘广,等.人工地面植物造景.垂直绿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60-103.[4]马娱,浅析庭院花卉设计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61-62.[5]杨淑兮,李丙坤,浅析庭院花卉的选择和配置方式[J],中国园芝文摘,2008(4):24-25.[6]王茜,浅析园林绿化工程中花卉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81-82.[7]魏汝娜,花卉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7(8):138-138.[8]张卓,黃克县,贾吉涛,等,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6(4):49-49.[9]宋峰.浅谈道路及广场花卉的应用与设计[J],工业设计,2011(12):50-50.[10]李春子.浅谈校园花坛的应用与设计[J],吉林蔬菜,2017(10):42-43.洪焕(198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及林果技术开发。

浅析校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西农大南校区植物景观营造为例李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2100)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通过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景观的营造,为高校校园景观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经验和参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校校园景观;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树种是指园林中应用最广泛,能形成统一基调的树种,在校园内一般确定1~3种;骨干树种是指在校园绿地出现频率较高且重点应用的树种。

植物群落配置在西北高校景观中的运用

植物群落配置在西北高校景观中的运用

活性 ,应 多选 择种植 一些耐 旱的植 物 。西北 农林科 技大 学 的植 物群落就 选择 了多种抗旱植 物 ,符合学校 的实际情况 。 另外 ,在该 校植物群 落的分 布上 ,也是按 照功能 区的划 分 来布局 的 ,体现 出该 校在 园林规划 过程 中对植物群 落进 行
了合 理 的 布 局 。
遍 迎来 了建 设高峰 。而校 园建 设与其 他建 设不 同 ,讲 究 的
是 综合 环境 和宜居 环境 以及对 文化 氛 围的营造 ,所 以 ,校 园建设 中将 园林绿 化作 为一个 重要 建设指标 进 行考量 。 目 前 的校 园建 设 ,都 将 园林 绿化 作为 学校建 设的 一部分 ,无 论 是老 校 区扩建还 是新 校区 建设 ,都 会 考虑按 照 园林 规划
2 植物 群落在校 园中的运用
2 1 分析校园植物群落整体 状况 .
要 想使植 物群 落在校 园内取得预 期效 果 ,就要 在运 用
之前 ,对 植物 群落在 校 园内的 整体状 况进行 了解 。需要 了 解 的 内容 为 :校 园内共有 多少种 植物 ,每种植 物 的具体 数
量 ,以及 每种 植物分 布在 哪些 区域 ,最后要 了解 已形成 的
36 校 内职 工公寓区植 物群落 .
() 1紫叶 李+ 榈一小蜡 十月季 一 冬 ,() 棕 麦 2七叶 树一紫 叶
李+ 紫薇+ 小蜡一红花酢 浆草。
从以上的 植物群 落种类和 分布情 况可 以看 出 ,西北 农
2 3 根据校园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 的布局手法 .
在校 园布 局 的手 法选择 上 ,要 以校 园实 际情 况为 主 ,
校园。
1 1 生 态型校园 的特点 。
生 态型 校 园的概念 最早是 由建 筑专 家提 出的 。在进 行

景观广场调研报告

景观广场调研报告

景观广场调研报告1. 引言景观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扮演着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交流、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的角色。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某城市的景观广场进行调研,分析其设计、功能及使用情况,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 - 实地考察:我们走访了该城市的主要景观广场,了解其设计理念、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信息。

- 访谈调查:我们与广场管理者、周边居民和广场使用者进行了访谈,收集他们对广场的看法和建议。

- 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景观广场设计的最新趋势和成功案例。

3. 景观广场概况该城市共有5个主要景观广场,分别是A广场、B广场、C广场、D广场和E 广场。

这些广场位于城市的不同地段,各具特色。

3.1 A广场A广场位于市中心,是该城市最大的景观广场。

广场以花坛和喷泉为主要景观元素,周边有大片草坪和休闲座椅供市民休憩。

广场中央设有一个舞台,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和集会活动。

A广场设计简洁实用,深受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3.2 B广场B广场位于市郊,是一个较小的景观广场。

广场周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广场内设有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器材,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B广场紧邻一个小型商业区,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购物、休闲。

3.3 C广场C广场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区,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综合型广场。

广场内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街和娱乐设施等。

C广场的设计注重商业活动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

3.4 D广场D广场位于城市的新兴区域,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景观广场。

根据规划,D广场将建设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广场,结合了绿化、文化和休闲功能。

该广场的设计力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绿色示范区。

3.5 E广场E广场位于城市的文化名片区,是一个以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广场。

广场周边有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E广场经常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学者。

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设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场改造
地点: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号楼以南,林学院以东,新教学楼以北,七叶树广场。

海拔:
经纬度:108.074108,34.260364
长度:178米宽度:73米
设计初衷:
∙该广场是一个围合性的广场,只有西边(前方)和东边(后方)有较大的入口,北面和南面则是许多小的道路,作为一个集散型的广场,这样的设计在集散过程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其中还有很多,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也一并改进。

设计理念:
∙将该广场从新改造成一个四周开放性的,快速集散广场,容纳从三个方形快速疏散的地方,并且将该广场的硬质铺装换成可以进行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湿地花园,把该地区打造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等多功能综合一体的新型广场。

设计方法:
∙首先将四周建筑出口面对广场的地区清理出较大的出入口,方便集散使用,其次从新按照人流导向规划出新的道路,1号楼和新教学楼之间要有直线的通道,方
便贯通两点,林学院到广场也要有直线的通道。

∙围合性的绿篱拆除,将硬质铺装改为可以下渗的绿地,增加绿化面积。

列标题列标题行标题文本123.45 行标题文本123.45。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张哲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省杨陵712000)摘要:就大学校园环境体现着校园的显性文化,是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

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和创造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缅怀历史,甚至对学生的内在素质教育起到无法预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论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前区为切入点,对校园前景和校内一园进行实地调研、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突出显示了学校“农、林、水”,和“现代与古朴”并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自然优美的游园风光。

并在对学校园林景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小结。

关键词:校园景观;意境;内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96-021校园概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较完备的园林景观体系。

在未踏进校门开始,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文化内涵的建设。

在进入校园门口之前,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大型浮雕,以“都江堰”和“三峡”为主景构建出“现代农业场景”与“古代农业场景”,体现着“农、林、水”的农业院校的主题思想,也意味着“继往”与“开来”的美好寓意。

随着逐渐进入校园内部,校园文化氛围更加突出和明显,通过微地形设计、植物围合、水体规划和景观雕塑小品等设计,校园内无不体现着文化与内涵,意在通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与提高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2景观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该校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为主体。

步入校园,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景观有:方块状种植绿篱,圆形喷泉广场与雕塑和红色建筑物主体。

中轴线两侧即为喷泉水池、建筑小品和种植于微地形上面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前景由9块方形植篱组成“田”,与其两侧的喷泉长池表现农耕文明。

同时在空间上起到拉长空间的作用。

中部为下沉式的同心圆喷泉广场,中心雕塑“希望的田野”是梯田和镰刀的造型,意味着学风“蒸蒸日上”,也是农业院校的象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景观调查与分析之四季广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景观调查与分析之四季广场

校园景观综合调查与分析之广场调查与分析——四季广场。

西农园艺094 张诗尧高校因其专业性质、学科特点、地理位置等不同而各异,因此,高校的景观建设不能脱离高校本身。

设计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直接体现学校当地的地域特点、学校类型、办学特色及文化内涵等,使之成为学校乃至当地一个展示自我的窗口。

下面以本组调查的四季广场为例展开分析。

南校区四季广场属于新建的广场,位于校园超市的南面,自然成为师生休息、娱乐、交流的绝佳场所。

从总体规划来看,四季广场由4个区域组成,分别以“秦岭淮河”、“四季变换”、“传统节日”、“24节气”为主题对应北边景墙及水景小桥、中央平地铺装及雕塑、东西面节日文化墙和南边的24节气廊架。

体现“四季”反映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表现了“农”“林”“水”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

北边水景由三部分构成:水体喷泉、小拱桥、外围景墙。

景墙的黑色卵石与不规则条石拼接的表面铺装象征着秦岭,石材与校园其他景墙铺装(如图书馆南小广场景墙)相呼应,而深色显山之厚重;其下方的水体则象征淮河,水中喷泉以深色景墙为背景更显水之灵动;小拱桥是从外界进入广场的主通道,这样特殊的通道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加上景墙的遮挡,让人过桥后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广场中心是一个斜着的立方体雕塑,四面分别刻“春”“夏”“秋”“冬”字样。

地面铺装则是以这个雕塑为中心做的几个同心圆,从里到外分别是12星座、360度的方向和中国传统的24节气。

植物则是樱花,紫叶李,五角枫,金枝槐,其下均设坐凳。

这样我们在休憩时不仅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变换,也清楚了每个阶段对应的节气与星座,将时令变化与中外文化相结合,更增加了同学们了解这些知识的欲望,让人意识到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挥了校园广场的文化体现与传播的功能。

东西两侧的文化墙则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如上元节、中秋节、春节等,均以墙贴的形式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含义及过节习俗并以诗词提现文化内涵。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景观营造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景观营造

现代园艺2019年第1期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景观营造杨柳琪,田恬,任泓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北校区为对象,以南校区为主,北校区为辅,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详细调查,介绍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配置的整体规划及各分区的配置特点,分析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植物配置;景观分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的大门入口区是一个以“农、林、水”为主题的中心广场。

在广场的中央利用修剪整齐的块状绿篱象征农田。

在广场边缘结合地形形成微缩的小秦岭风貌,在两边最高地形处栽植雪松、白皮松等常绿乔木,靠近轴线依次设计紫薇、梅花、木槿、南天竹等灌木,最后以铺地柏、月季等低矮植被与轴线相接。

在色彩营造方面,用色彩暗沉、终年常绿的雪松和白皮松作为背景,前面种有紫薇、梅花、木槿等花灌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在空间营造方面,利用植物自身高度和地形相结合,从边缘向中轴线过渡,形成了一个U形空间既保证了视线的开阔,又分隔了空间,同时凸显了位于轴线末端的主体建筑。

2.2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科研大楼为主体,是大学校园的核心,既要安静、卫生、优美,又要满足师生们课间休息活动的需要。

植物配置应主要从其功能要求入手,选择科学合理的树种,营造出安静怡人的学习空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的教学科研区绿地主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式。

北校区三号楼是北校区的主体建筑,历史悠久。

其周围的绿地是以三号教学楼对称分布的,但绿地中的植物配置以自然式为主。

在植物搭配风格上也力求与三号教学楼相统一,以常绿树油松为优势种,结合草坪,营造出疏朗开阔的绿地空间,在草坪上有时还种植着一些观赏乔木如樱花、五角枫和观赏花卉如美人蕉、月季等,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同时也丰富了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

南校区教学科研区的基础绿地主要以规则式为主。

如林苑广场,位于林学院实验楼、一号教学楼和人文楼的中间,广场轴线靠近林学院一端有一个大型花坛,里面植有5棵高大的棕榈与林学院相呼应,广场中轴线上是等间距放置修剪整齐的方块灌木侧柏,侧柏上种植有紫叶碧桃和紫薇,强调了广场的中轴线。

高校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高校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高校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赵敏;程维明;李雅素【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为讨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布局的优劣,对今后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以CAD校园平面图和高清遥感影像为基础资料,采用独创性的景观划分法,利用ArcMap获取南北校区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并运用各类景观指标,对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南校区各景观的破碎度均大于北校,而优势度偏低;就全校范围来看,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最大的分别为生活景观(1.858)、绿地景观(0.97)、娱乐景观(0.617),娱乐景观的均匀度最低,绿地景观的优势度最小;北校区的建筑设施(包括教学、生活、娱乐、附属设施)对景观的支配作用较大,南校区各景观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简而言之,全校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合理,功能区划协调统一。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landscape layout of north campus, south campus and the whole campus,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landscape layout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campus pattern, this paper put the nwsuaf CAD-campus plan and HD remote sensing image as the basic data, combined with topographic map of Yangling District, made use of the unique method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used Landscape Ecology-related indicators to analysis the North-South Campus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Each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South Campus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 South,the advantage of the North Campus buildings are higher than the North Campus; ② On school-wide perspective, the living facilities landscape, the green landscape and the recreational amenities landscape respectively have the greatest diversity, evenness, dominance. Evenness of the recreational amenities landscape is the lowest. Advantage of the green landscape is the least. ③ Building facilities (including teaching, living, entertainment, ancillary facilities) in the South Campus play a greater dominant role to landscape, the human factors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landscapes in the South Campus, such as cutting the green landscape, the multi-vegetation road landscape, recreational amenities landscapeto achieve a harmonization of green and leisure. In a word, the entire campus has a reasonable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and harmonized functional zones.【总页数】6页(P36-41)【作者】赵敏;程维明;李雅素【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相关文献】1.景观格局分析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J], 蔡为民;唐华俊;吕钢;陈佑启2.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J], 冷淑娇;张行南;夏达忠;刘扬扬3.基于RS与GIS的雅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 [J], 田维渊;曾世斌;杨武年;罗光兵;张俊峰4.基于RS与GIS的雅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 [J], 田维渊;曾世斌;杨武年;罗光兵;张俊峰5.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为例 [J], 戴金华;赵筱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景观综合调查与分析之广场调查与分析——四季广场。

西农园艺094 张诗尧
高校因其专业性质、学科特点、地理位置等不同而各异,因此,高校的景观建设不能脱离高校本身。

设计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直接体现学校当地的地域特点、学校类型、办学特色及文化内涵等,使之成为学校乃至当地一个展示自我的窗口。

下面以本组调查的四季广场为例展开分析。

南校区四季广场属于新建的广场,位于校园超市的南面,自然成为师生休息、娱乐、交流的绝佳场所。

从总体规划来看,四季广场由4个区域组成,分别以“秦岭淮河”、“四季变换”、“传统节日”、“24节气”为主题对应北边景墙及水景小桥、中央平地铺装及雕塑、东西面节日文化墙和南边的24节气廊架。

体现“四季”反映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表现了“农”“林”“水”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

北边水景由三部分构成:水体喷泉、小拱桥、外围景墙。

景墙的黑色卵石与不规则条石拼接的表面铺装象征着秦岭,石材与校园其他景墙铺装(如图书馆南小广场景墙)相呼应,而深色显山之厚重;其下方的水体则象征淮河,水中喷泉以深色景墙为背景更显水之灵动;小拱桥是从外界进入广场的主通道,这样特殊的通道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加上景墙的遮挡,让人过桥后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广场中心是一个斜着的立方体雕塑,四面分别刻“春”“夏”“秋”“冬”字样。

地面铺装则是以这个雕塑为中心做的几个同心圆,从里到外分别是12星座、360度的方向和中国传统的24节气。

植物则是樱花,紫叶李,五角枫,金枝槐,其下均设坐凳。

这样我们在休憩时不仅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变换,也清楚了每个阶段对应的节气与星座,将时令变化与中外文化相结合,更增加了同学们了解这些知识的欲望,让人意识到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挥了校园广场的文化体现与传播的功能。

东西两侧的文化墙则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如上元节、中秋节、春节等,均以墙贴的形式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含义及过节习俗并以诗词提现文化内涵。

让人在休憩赏景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其漏景的墙体设计让其在分隔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通透的趣味,在空间上提升了人们的兴致。

总体设计充分发挥了文化墙的分隔、透景、观赏与传播的功能。

其条形石的表面设计也是为了与背景墙保持一致,体现广场的统一性。

南面则以竹林与外界空间分隔,内设紫藤廊架,给人一种幽谧的体验。

在廊架下学习24节气,体会时光易逝,给我们以各方面的启发。

由于廊架北侧没有遮挡,且其地势又高于广场平地,因此处架下可以欣赏广场内部的整体景观,也是休憩赏景的好地点。

小广场的四周空隙又由粉花绣线菊围绕点缀,更显夏日情趣。

从平面上分析,整个中心区由植物、雕塑、喷泉、水池等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运动、变化组合而成,是造型艺术的具体应用。

四季雕塑位于几何圆中心,具有高度凝聚性,突出主题,是整个中心区的焦点,也是“点”要素的具体应用。

方形水池和喷泉两者组合形成“线”,跳跃、欢快的喷泉亦是动、静结合的典范,整个广场景区文化与活力并存。

“林”、“农”两个主题是“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个主题区域是平面造型上“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从而使整个中心区在体现农业主题时亦具有现代景观的美感。

总体分析,四季广场布局既与
校园超市、水房建筑等规则式布局相协调,又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农业最早在河流(“水”)流经的地方发展起来,暗示农业与水息息相关;又以24节气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理论发展。

中心四季雕塑及其下地面铺装,正是时光穿梭,历史发展,我国农耕文化积淀的象征。

我国北方寒冷、干燥,霜期长,花木落叶期长,景观设计多采用红、绿、蓝、黄等重色调,富丽堂皇,打破冬天沉闷,带来勃勃生机。

受气候、环境及当地文化等影响,总体布局多为规整式。

四季广场虽小,但此布局特色可见一斑。

以中心的四季雕塑、景墙喷泉及入口小拱桥连接形成主轴线,左右拟对称。

道路采用直线,靠近主轴线的区域无栽植树木。

阐明校园景观设计应首先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确定景观文化定位,并将其贯穿于所有景观构成要素中,充分体现学校特色、校训精神,表达文化内涵,营造特色校园景观,为今后校园景观的设计提供实例参考,引导高校景观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景墙水体,营造遮蔽的入口空间,体现学校园林文化特色。

以植物的绿色和主建筑的红色作为该区域的主调色,展示自然、阳光的田园风光。

此外,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中具有生命的重要元素,也是地域特色体现的重要因素。

无论南、北方景观,植物都多采用乡土树种、特有珍稀名贵植物和花卉来体现景观的地域特色,植物是景观地域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内容。

作为环境艺术的园林设计对于色彩的设计应用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四季广场景观色彩的表达也是通过植物完成的。

整个中心区植物,主要选用具有较强观赏性的乡土树种和长势良好的外来树种,如金枝槐、紫叶李、五角枫、紫藤等乡土树种及樱花、粉花绣线菊、竹子等外来树种。

在强调主色调绿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与色彩的搭配。

整个区域以竹子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配以樱花、紫叶李、梧桐、金枝槐等观赏植物。

外围栽植粉花绣线菊等花灌木,四季有景、季季景异。

春观樱花、紫叶李、金枝槐的粉、嫩黄色调,夏观紫叶李、五角枫、樱花的深紫、绿色调,秋观梧桐、紫叶李的黄、紫色调,冬观翠竹、金枝槐的绿,金色调。

春色清新,夏色蓬勃,秋色富丽,冬色有生机。

由近、中、远期景观方面分析,近期主要景观为硬质建筑及铺装,中期主要为铺装及樱花等景树,远期主要是植物的四季变化占主导地位。

这样近中远期结合从硬到软设计小广场景观,潜移默化中暗含了中国四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醒人们时光易逝,珍惜光阴。

总而言之,四季广场以建筑,植物的有机组合设计体现了该广场的主题“四季变化”,又以文化为依托,通过四季节气的变换,节日景墙的提醒,溯本追源,更以诗词的形式反映了我国的农耕文化积淀之厚重。

以景墙水体象征秦岭淮河的方式暗示了杨凌的地理位置,及其为农耕文化发源地的事实。

以植物配置体现四季不同的景观,给人们不同的季节感受。

主题鲜明,特点突出,设计独特。

校园设计中的缺点:宿舍楼之间的道路铺装不合理,且未抹角,导致其周围的草坪均被践踏,露出其下黄土,不甚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